4小说网 > 大明1566胜天半子 > 第24章 严嵩的仕途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24章 严嵩的仕途

小说:大明1566胜天半子作者:作家LE5mLZ字数:2380更新时间 : 2024-10-01 21:41:33
    等儿子走后,严嵩慢慢又躺回躺椅上,这几日除了浙江那边跟清流酝酿着大冲突,眼下没其他的大事,清流弹奏的奏疏也少了,想必朝廷上的清流们精力也都放在了浙江。

    这种酝酿爆发前,还是有一段清闲日子,儿子在浙江做的事不错,能想到的安排,能用的人也都用了,自己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担子松了一些。

    至于这事能不能成,没到最后谁都说不好。

    至于自己严家,本来只有自己能撑着,但是最近儿子的身段也放了下来,让严嵩看到了一丝严世蕃能接替自己的希望。

    猜忌之主,喜用柔媚之臣。

    嘉靖帝个疑心很重的皇帝,而徐阶和严嵩都是以身段软取得帝心。

    这句话明显是对的,但是严嵩从来不这样认为。

    严嵩初入朝廷的时候,自认自己也是一个心中有节气的士大夫。

    严嵩也算是布衣起身,在明这一朝,虽然严嵩祖上在永乐年间当过布政使,但是之后家中就无人为官,严嵩往上数三代也找不到一顶乌纱帽。

    故而祖上留下的朝廷资源到他这一代也都用不上了。

    他爹更是布衣百姓,虽然务农但也读书习儒。

    全家都把续上祖宗“簪缨余泽”,重耀门庭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尽管家境贫寒,还是节衣缩食为其延师授教。

    但是父亲早早逝去,在严嵩十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死之前,父亲握着严嵩的手,念念不忘嘱咐他:

    “吾期汝一第,以成吾志,获成吾志,吾目瞑矣。”

    祖父和母亲靠着几亩薄田,含辛茹苦的把他养大,一个苦哈哈的孩子,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出路,加上父亲临终遗言都是期待自己考中第一名,严嵩此后便更加用心读书,丁忧三年结束后,严嵩参加乡试一举中式,名列第十六名,考中举人!

    (虽叫乡试,但是是省级考试,这个中举难度非常大,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

    乡试以后严嵩又参加了会试,也就是春闱科考,中二甲进士,名列第三十八名。

    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五日,严嵩以进士身份参加了殿试,皇上亲试于奉天殿,十八日,张挂黄榜: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顾鼎臣,榜眼董配,探花谢丕;

    二甲九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崔铣、严嵩、湛若水分别为一、二、三名”

    二甲第二名,也就是全国第五。

    严嵩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赐进士出身之后,接着又被考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储才馆阁”。

    正德二年,庶吉士结业,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至此他终于跃过了龙门,步入了官宦行列,续上了祖宗遗泽,完成了父亲遗愿。

    明代时期,翰林院不仅是通往权力核心内阁的重要桥梁,更是精英荟萃之地,据统计,超过九成的宰辅之职由翰林出身者担任,形成了“非进士莫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

    那时严嵩便是这众多翰林才俊中的一员,才情出众,早年便崭露头角,深得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赏识,被寄予厚望,仿佛一幅直通仕途巅峰的蓝图已在其脚下铺展——从举人、进士、庶吉士,到翰林学士,乃至内阁大学士,最终问鼎内阁首辅之位。

    然而,严嵩并未沿着这条预设的仕途坦途直行,反而在仕途初启之际选择了急流勇退,因祖父与母亲的相继离世,他遵循孝道,归乡守制,却意外地在乡间度过了长达八年的隐居生活,于钤山脚下建造“钤山堂”,过上了“面山而居,寄情山水,耽于书卷”的隐逸日子。

    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前景无限的翰林院而久居山乡?

    一个是严嵩早年多病,身子骨弱,另一个原因是正德年间是明代宦官之患最酷烈的时期之一。

    正德初年,宦官刘瑾浊乱朝政,“顾命诸臣,斥逐无遗”,“谏官台臣,诛锄略尽”,“北门之狱骤兴,缙绅之祸尤烈。”

    正德元年冬,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罢官;给事中吕种、御史薄彦徽、主事王守仁等二三十人惨遭廷杖,削官降谪。

    二年三月,召群臣跪于金水桥南,宣布大学士刘健以下五十余人为“奸党”,敕内有名者皆令去官致仕。

    其实他们“皆海内号忠直者”。

    三年夏,在皇宫御道上发现告发刘瑾的匿名书帖,刘瑾大怒,矫旨命百官跪于奉天门下,主事何钱等十余人中暑而死,当晚五品以下官员三百余人皆被逮捕下狱。

    刘瑾还借故禁授浙江余姚人及江西人京官,裁减江西乡试名额。

    正德五年,刘瑾被诛以后,宦官专权的局面并未改变。

    “政权仍在内,魏彬、马永成等擅执朝政,两河南北,楚蜀盗遂起。”

    除貂珰盈庭外,又有都督江彬、锦衣卫钱宁等佞俸肆虐,清流被祸。

    “武宗日事般游,不恤国事,一时宵人并起,钱宁以锦衣幸,减贤以伶人幸,江彬、许泰以边将幸,马昂以女弟幸,祸流中外,宗社几墟。”

    这就是摆在翰林新俊严嵩面前的局势。

    刚刚步入朝堂的严嵩心中正气未泯。

    “批鳞折槛,则横祸立降;依附投靠,则遗臭史册。”

    当时的他,既缺乏直面奸佞势力、英勇抗争的勇气与胆识,又坚守着士大夫不愿与奸佞宦官及武夫同流合污的节操,故而选择暂时抽身政治斗争的漩涡,归隐于乡野之间,静候时局拨云见日,再行复出。

    严嵩的回忆突然被进来奉茶的下人打断,严嵩端起茶杯,看着杯中老态龙钟的自己,又想起刚刚年轻时的回忆,都说老人才爱回忆从前,自己大抵是真的老了。

    严嵩喝了一口茶,问了下人时辰,便起身去书房。

    ——————

    关于本章关于严嵩的资料,以及所有带引号的内容,都是引用官方正规文献,大多从张显清先生的《严嵩传》引用,特此说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