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去过一次就忠心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作者:张九文字数:4860更新时间 : 2024-10-24 01:42:08
这一次来吐蕃的支教夫子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此人是曾是洛阳的崇文馆主事。
这里的崇文馆就建设在藏布江边上,桑布扎走上前时,就有唐人的学子前来询问。
桑布扎行礼道:“我来寻现在的崇文馆主事。”
现在的吐蕃崇文馆主事名叫张大安,是一个年岁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很年轻。
吐蕃的四月刚恢复温暖不久,到了午时正是阳光正好。
他跟随着一个学子来到一处草原,这里的水草十分茂密,还有十余头在这里啃着草,牛群看起来总是移动得很慢,但当过一段时间再看去,才会发现它们已换了一片草地。
草地上的积雪还未完全化去,能够见到星星点点的白雪,但青草已先一步长了出来。
吐蕃的四月天其实寒冬还未褪去,四周依旧是寒冬与肃杀的寒风。
孩子们提着线正在放着纸鸢,对于善于丢石头或者赶牛,杀羊的吐蕃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从未感受过的活动。
有的女孩子长得并不多么高的时候就要嫁人,还有的男孩子在刚能记事开始,他的人生就没了这么多的色彩。
孩子们在草地上与天上的纸鸢,形成了一片春日里少有的温和。
这种场面在吐蕃确实是少见的,在以往吐蕃的孩子们不会这么多聚集在一起玩耍,那时候的孩子们多数都在自己的牧场中,与牛群或者是羊群一起长大。
孩子们有了玩耍的乐趣,一切看起来都更好。
唐人的学子领着桑布扎来到吐蕃的崇文馆主事面前。
“先生,这是吐蕃的大臣,桑布扎。”
闻言,张大安这才回身看去,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吐蕃使者,笑道:“你都这么老了。”
桑布扎抚着灰白的胡须道:“以往我时常去崇文馆与京兆府走动,原来你还记得我。”
张大安道:“我记得,那时候你是来唐的使者,你还与礼部打过架。”
“哈哈哈……”桑布扎笑着道:“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像是两位多年不见的好友,那时候张大安也在京兆府任职过。
桑布扎又问道:“怎么会来吐蕃?”
“崇文馆缺少人手,现在的洛阳与长安需要能力更强的臣子,再者说我也想来吐蕃看看,上个月才到。”
看张大安穿着唐人特有的衣裳,就连他也克服了吐蕃的酷寒与气候。
桑布扎低声道:“唐人是勇敢的,你们都不害怕吐蕃。”
张大安道:“其实我们一直担忧你们不会欢迎我们,不知你是否可以说服更多的吐蕃牧民,让他们的孩子来崇文馆读书。”
桑布扎盘腿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的笑容,道:“我收到了赞普的书信,赞普又与天可汗有了约定,但很多牧民还是心有忐忑的。”
“你很了解现在的天可汗才是,你在长安目睹了新帝登基。”
“嗯……以往的天可汗是强大的,现在的天可汗更加地严苛。”
“吐蕃与大唐的敌意源于不信任,源于当年的恩怨与战争,与其说唐人的战争是很残酷的,放眼史书历朝历代的战争更残酷,战乱之年,俘获了俘虏可以轻易将其杀害,甚至四十万人,只要一声令下,都可以坑杀。”
“甚至一个士卒都可以对俘虏随意处置,在崇文馆的书籍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变了,追究争议的源头来实际地解决问题,毕竟若处置不好,就会有接连不断的麻烦。”
“其实人在乎的都是自己,这无关于吐蕃的牧民还是唐人,唐人也在乎自己,吐蕃人也在乎自己,也唯有自己,从蛮荒走来到现在拥有了礼法,人就有了同情。”
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断,他们的脸颊被太阳嗮得红彤彤的,张大安又道:“死去的人都已成了土,但这些活着人他们要更好地活着,不是吗?”
桑布扎思量着这些话语,缓缓道:“更好地活着?”
张大安道:“陛下对崇文馆的主张就是兼爱,那是我们中原的墨家学说,如今兼爱成了崇文馆往外扩张的要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中原的学说有很多,不能说每个人都能通学,但我们崇文馆要教他们要学会爱自己,然后爱天下人,人好了,国才会更好。”
“像是在雕刻文字时一样,我们在施行治理时也将这种智慧用在了我们的方略上。”
桑布扎低声道:“可你们兼爱的永远是民,而不是吐蕃的贵族。”
张大安笑道:“这就足够了,崇文馆不能改变所有人,但愿能做到改变一部分人,我们的目光是人,而不是为了能够在吐蕃立足,难道你们的贵族共同惩治底层牧民?”
桑布扎道:“所以你们选择了最普通的牧民,而不是吐蕃大臣的孩子与吐蕃的贵族。”
张大安笑道:“崇文馆在关中建设了十年,才向洛阳扩张,之后数年间开始去河北,辽东,南下扬州,可是我们的脚步并不大,崇文馆在中原各地也仅仅只是在几处州府有影响,可支教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我们的陛下说过,不论吏治还是民治,想要得到扩张就又要有千千万的黔首支持我们,因此我们要积累,已过去了十余年,哪怕再积累十余年。”
“崇文馆建立的数十年间,我们倒是发现了一些端倪,西域崇文馆在教化之策上有着十分傲人的进展,甚至已有不少西域人在崇文馆任职,并且开始在西域设立西域人为首的官吏。”
桑布扎听着这些话又有了笑容。
现在的吐蕃依旧有抗拒崇文馆的人存在,这些人都是吐蕃的贵族。
正如张大安所言,崇文馆想要兴盛就需要积累,十余年都过去了,不怕再来十年,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披荆斩棘。
桑布扎隐约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兼爱在中原以往一度成了不被人们提及的学说。
“你们使用兼爱,可你们不会一直坚持兼爱。”
张大安颔首:“你说得不错。”
桑布扎很喜欢这里的景色,更喜欢吐蕃孩子们在这里笑容,言道:“我能否经常来这里看看孩子们?”
闻言,还未等主事开口,一旁的支教夫子行礼道:“您是吐蕃的大臣,自然可以来看望这些孩子,包括吐蕃的其余牧民,随时可以。”
桑布扎是松赞干布还在创业时期就是吐蕃大臣,他是松赞干布的臣子中最坚定追随者,也是吐蕃大臣中最亲近唐人的。
可在吐蕃,崇文馆与吐蕃牧民之间的矛盾依旧在继续。
在吐蕃的这段时日很平静,支教夫子们每月都会来这里相聚诉说着这里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吐蕃各地遇到的问题。
而这些话语经过整理之后,由吐蕃崇文馆主张大安书写记录,让人递交长安的崇文馆。
“张主事,崔大将军来了。”驻守青海道的大将军崔敦礼终于来吐蕃了,张大安站在藏布江,衣衫随风而动,看着大军策马而来,马蹄声如同雷声滚滚,一路惊起水鸟不计其数。
“吐蕃崇文馆主事,张大安见过大将军!”
敞亮的话语声回荡在江边,崔敦礼拉起缰绳住马,身后的大军也停下了。
这位大将军翻身下马,爽朗笑着道:“老夫早就想来这里,唐军将士们也早已想踏足藏布江,畅快。”
他下了马,又拉着张大安道:“走!借一步说话。”
“好。”
崔敦礼参加过吐谷浑的战事,也参与过东征辽东的战事,虽说是个文官出身,也有着唐人大将军的豪迈之气。
“老夫昨日收到朝中的政令,今日亲自带着人来修建吐蕃都护府,现在吐蕃各地局势可还好?”
“回大将军,一切都好。”
“哈哈!”
“不知大将军是否要崇文馆做些什么?”
崔敦礼终于收起了笑容,压低声音,“朝中有政令,让我们联合一切能联合的力量,稳固吐蕃大局。”
“多谢大将军指点。”
崔敦礼望着开阔的吐蕃牧场,神色睥睨,道:“若要老夫出手,还望张老弟知会老夫。”
张大安笑着道:“那是自然。”
在远处的吐蕃人眼中,两个唐人在藏布江边放声大笑着。
乾庆四年,应该是关中谷雨刚过的时节,安西都护府内,大食使者与波斯使者分别坐于两侧。
波斯使者咬牙切齿地盯着对方,波斯王子卑路斯几度要拔刀杀向大食人。
碍于唐军在场,他们都不敢动手。
裴行俭觉得这事他一个都护……管不了了,将这些人都送去长安。
在西州城前送别两路使者,裴行俭又看向一旁的白方,道:“你也可以借此前往长安的。”
白方道:“长安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地方,只要去一次就够了。”
裴行俭又道:“当真?”
白方是一个西域人,黄头发蓝眼睛,他穿着唐人特有的圆领衣衫,黑色的靴子,双手背负还拿着一卷书,昂首看向东方,道:“待我为天可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再去见天可汗,那个时候,我应该可以成为唐人了。”
他正说着,回头看去见裴行俭早已回了城。
白方依旧面带笑容,匆匆跟上脚步,跟在裴行俭的身后,接着言道,“裴都护,我要为天可汗杀敌,杀光天可汗的敌人,我才能成为像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那样的人。”
裴行俭一路上笑着与西州城内的人打招呼,白方读的书越多,话也越多,以前他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活,进入崇文馆之后,天可汗就成了他的信念。
只去过一次长安城,他就对天可汗无比忠心。
对他来说,背弃了玄奘之后,白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他甚至还与一个胡人女子有了孩子。
当波斯王子卑路斯来到长安的时候,已是乾庆四年的夏季。
这个王子看起来也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黄色的头发,衣衫破落,还有一双蓝色的眼眸。
此刻,皇城内,鸿胪寺的少卿郭待举正在与一个叫辛茂将的大理寺少卿打架。
“郭少卿,波斯使者到了!”
郭待举手拿着鞋子,将其塞入辛茂将的嘴里。
而对方扯着郭待举的头发,双方一时打得难解难分。
辛茂将是陇西人士,今年才任职大理寺少卿。
“郭少卿!波斯使者来了!”那传话的文吏再一次大声道。
郭待举大声道:“朝中休沐了,让他们回去!”
“这……”那文吏有些为难,又道:“可是使者在长安城外不得入城,都要热晕过去了。”
郭待举一脚踢开了辛茂将,两人再一次分开,只能跟着人先行离开。
盛夏时节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上都没有什么人,坐北朝南的长安城到了这个时节就像是个巨大的蒸笼,热得人透不过气。
郭待举沿着朱雀大街两侧的屋檐阴影走着,一边道:“陛下在休沐,朝中也在休沐,波斯使者在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那文吏脚步很快,一边走一边解释道:“说是波斯王子亲自带使者而来,郭少卿不见也就罢了,没有鸿胪寺的接见,波斯人进不了长安城,他们被热死在外面该如何是好,还望郭少卿可怜他们。”
郭待举的脚步很快,带着一些不耐烦的情绪。
一直走到城门口,见到了一队波斯人,大概十余人的样子,一个个被嗮得满头大汗。
郭待举也不好到哪去,就从朱雀门走到这里,后背的汗水也打湿了一大片。
“哪个是波斯王子?”
卑路斯忙上前,递上了文书,用他在西域学来的关中话行礼道:“这是裴都护的文书,我是波斯王子。”
郭待举拿过了文书,确认了之后,这才放人进入城内,又道:“先送入驿馆,下官会禀报朝中的,都等着朝中安排,等候陛下旨意。”
一群使者跟在后方,还在用波斯语议论着。
至于陛下会什么时候见他们,就不得而知了,这种事全看陛下的心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这里的崇文馆就建设在藏布江边上,桑布扎走上前时,就有唐人的学子前来询问。
桑布扎行礼道:“我来寻现在的崇文馆主事。”
现在的吐蕃崇文馆主事名叫张大安,是一个年岁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很年轻。
吐蕃的四月刚恢复温暖不久,到了午时正是阳光正好。
他跟随着一个学子来到一处草原,这里的水草十分茂密,还有十余头在这里啃着草,牛群看起来总是移动得很慢,但当过一段时间再看去,才会发现它们已换了一片草地。
草地上的积雪还未完全化去,能够见到星星点点的白雪,但青草已先一步长了出来。
吐蕃的四月天其实寒冬还未褪去,四周依旧是寒冬与肃杀的寒风。
孩子们提着线正在放着纸鸢,对于善于丢石头或者赶牛,杀羊的吐蕃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从未感受过的活动。
有的女孩子长得并不多么高的时候就要嫁人,还有的男孩子在刚能记事开始,他的人生就没了这么多的色彩。
孩子们在草地上与天上的纸鸢,形成了一片春日里少有的温和。
这种场面在吐蕃确实是少见的,在以往吐蕃的孩子们不会这么多聚集在一起玩耍,那时候的孩子们多数都在自己的牧场中,与牛群或者是羊群一起长大。
孩子们有了玩耍的乐趣,一切看起来都更好。
唐人的学子领着桑布扎来到吐蕃的崇文馆主事面前。
“先生,这是吐蕃的大臣,桑布扎。”
闻言,张大安这才回身看去,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吐蕃使者,笑道:“你都这么老了。”
桑布扎抚着灰白的胡须道:“以往我时常去崇文馆与京兆府走动,原来你还记得我。”
张大安道:“我记得,那时候你是来唐的使者,你还与礼部打过架。”
“哈哈哈……”桑布扎笑着道:“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像是两位多年不见的好友,那时候张大安也在京兆府任职过。
桑布扎又问道:“怎么会来吐蕃?”
“崇文馆缺少人手,现在的洛阳与长安需要能力更强的臣子,再者说我也想来吐蕃看看,上个月才到。”
看张大安穿着唐人特有的衣裳,就连他也克服了吐蕃的酷寒与气候。
桑布扎低声道:“唐人是勇敢的,你们都不害怕吐蕃。”
张大安道:“其实我们一直担忧你们不会欢迎我们,不知你是否可以说服更多的吐蕃牧民,让他们的孩子来崇文馆读书。”
桑布扎盘腿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的笑容,道:“我收到了赞普的书信,赞普又与天可汗有了约定,但很多牧民还是心有忐忑的。”
“你很了解现在的天可汗才是,你在长安目睹了新帝登基。”
“嗯……以往的天可汗是强大的,现在的天可汗更加地严苛。”
“吐蕃与大唐的敌意源于不信任,源于当年的恩怨与战争,与其说唐人的战争是很残酷的,放眼史书历朝历代的战争更残酷,战乱之年,俘获了俘虏可以轻易将其杀害,甚至四十万人,只要一声令下,都可以坑杀。”
“甚至一个士卒都可以对俘虏随意处置,在崇文馆的书籍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变了,追究争议的源头来实际地解决问题,毕竟若处置不好,就会有接连不断的麻烦。”
“其实人在乎的都是自己,这无关于吐蕃的牧民还是唐人,唐人也在乎自己,吐蕃人也在乎自己,也唯有自己,从蛮荒走来到现在拥有了礼法,人就有了同情。”
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断,他们的脸颊被太阳嗮得红彤彤的,张大安又道:“死去的人都已成了土,但这些活着人他们要更好地活着,不是吗?”
桑布扎思量着这些话语,缓缓道:“更好地活着?”
张大安道:“陛下对崇文馆的主张就是兼爱,那是我们中原的墨家学说,如今兼爱成了崇文馆往外扩张的要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中原的学说有很多,不能说每个人都能通学,但我们崇文馆要教他们要学会爱自己,然后爱天下人,人好了,国才会更好。”
“像是在雕刻文字时一样,我们在施行治理时也将这种智慧用在了我们的方略上。”
桑布扎低声道:“可你们兼爱的永远是民,而不是吐蕃的贵族。”
张大安笑道:“这就足够了,崇文馆不能改变所有人,但愿能做到改变一部分人,我们的目光是人,而不是为了能够在吐蕃立足,难道你们的贵族共同惩治底层牧民?”
桑布扎道:“所以你们选择了最普通的牧民,而不是吐蕃大臣的孩子与吐蕃的贵族。”
张大安笑道:“崇文馆在关中建设了十年,才向洛阳扩张,之后数年间开始去河北,辽东,南下扬州,可是我们的脚步并不大,崇文馆在中原各地也仅仅只是在几处州府有影响,可支教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我们的陛下说过,不论吏治还是民治,想要得到扩张就又要有千千万的黔首支持我们,因此我们要积累,已过去了十余年,哪怕再积累十余年。”
“崇文馆建立的数十年间,我们倒是发现了一些端倪,西域崇文馆在教化之策上有着十分傲人的进展,甚至已有不少西域人在崇文馆任职,并且开始在西域设立西域人为首的官吏。”
桑布扎听着这些话又有了笑容。
现在的吐蕃依旧有抗拒崇文馆的人存在,这些人都是吐蕃的贵族。
正如张大安所言,崇文馆想要兴盛就需要积累,十余年都过去了,不怕再来十年,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披荆斩棘。
桑布扎隐约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兼爱在中原以往一度成了不被人们提及的学说。
“你们使用兼爱,可你们不会一直坚持兼爱。”
张大安颔首:“你说得不错。”
桑布扎很喜欢这里的景色,更喜欢吐蕃孩子们在这里笑容,言道:“我能否经常来这里看看孩子们?”
闻言,还未等主事开口,一旁的支教夫子行礼道:“您是吐蕃的大臣,自然可以来看望这些孩子,包括吐蕃的其余牧民,随时可以。”
桑布扎是松赞干布还在创业时期就是吐蕃大臣,他是松赞干布的臣子中最坚定追随者,也是吐蕃大臣中最亲近唐人的。
可在吐蕃,崇文馆与吐蕃牧民之间的矛盾依旧在继续。
在吐蕃的这段时日很平静,支教夫子们每月都会来这里相聚诉说着这里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吐蕃各地遇到的问题。
而这些话语经过整理之后,由吐蕃崇文馆主张大安书写记录,让人递交长安的崇文馆。
“张主事,崔大将军来了。”驻守青海道的大将军崔敦礼终于来吐蕃了,张大安站在藏布江,衣衫随风而动,看着大军策马而来,马蹄声如同雷声滚滚,一路惊起水鸟不计其数。
“吐蕃崇文馆主事,张大安见过大将军!”
敞亮的话语声回荡在江边,崔敦礼拉起缰绳住马,身后的大军也停下了。
这位大将军翻身下马,爽朗笑着道:“老夫早就想来这里,唐军将士们也早已想踏足藏布江,畅快。”
他下了马,又拉着张大安道:“走!借一步说话。”
“好。”
崔敦礼参加过吐谷浑的战事,也参与过东征辽东的战事,虽说是个文官出身,也有着唐人大将军的豪迈之气。
“老夫昨日收到朝中的政令,今日亲自带着人来修建吐蕃都护府,现在吐蕃各地局势可还好?”
“回大将军,一切都好。”
“哈哈!”
“不知大将军是否要崇文馆做些什么?”
崔敦礼终于收起了笑容,压低声音,“朝中有政令,让我们联合一切能联合的力量,稳固吐蕃大局。”
“多谢大将军指点。”
崔敦礼望着开阔的吐蕃牧场,神色睥睨,道:“若要老夫出手,还望张老弟知会老夫。”
张大安笑着道:“那是自然。”
在远处的吐蕃人眼中,两个唐人在藏布江边放声大笑着。
乾庆四年,应该是关中谷雨刚过的时节,安西都护府内,大食使者与波斯使者分别坐于两侧。
波斯使者咬牙切齿地盯着对方,波斯王子卑路斯几度要拔刀杀向大食人。
碍于唐军在场,他们都不敢动手。
裴行俭觉得这事他一个都护……管不了了,将这些人都送去长安。
在西州城前送别两路使者,裴行俭又看向一旁的白方,道:“你也可以借此前往长安的。”
白方道:“长安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地方,只要去一次就够了。”
裴行俭又道:“当真?”
白方是一个西域人,黄头发蓝眼睛,他穿着唐人特有的圆领衣衫,黑色的靴子,双手背负还拿着一卷书,昂首看向东方,道:“待我为天可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再去见天可汗,那个时候,我应该可以成为唐人了。”
他正说着,回头看去见裴行俭早已回了城。
白方依旧面带笑容,匆匆跟上脚步,跟在裴行俭的身后,接着言道,“裴都护,我要为天可汗杀敌,杀光天可汗的敌人,我才能成为像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那样的人。”
裴行俭一路上笑着与西州城内的人打招呼,白方读的书越多,话也越多,以前他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活,进入崇文馆之后,天可汗就成了他的信念。
只去过一次长安城,他就对天可汗无比忠心。
对他来说,背弃了玄奘之后,白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他甚至还与一个胡人女子有了孩子。
当波斯王子卑路斯来到长安的时候,已是乾庆四年的夏季。
这个王子看起来也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黄色的头发,衣衫破落,还有一双蓝色的眼眸。
此刻,皇城内,鸿胪寺的少卿郭待举正在与一个叫辛茂将的大理寺少卿打架。
“郭少卿,波斯使者到了!”
郭待举手拿着鞋子,将其塞入辛茂将的嘴里。
而对方扯着郭待举的头发,双方一时打得难解难分。
辛茂将是陇西人士,今年才任职大理寺少卿。
“郭少卿!波斯使者来了!”那传话的文吏再一次大声道。
郭待举大声道:“朝中休沐了,让他们回去!”
“这……”那文吏有些为难,又道:“可是使者在长安城外不得入城,都要热晕过去了。”
郭待举一脚踢开了辛茂将,两人再一次分开,只能跟着人先行离开。
盛夏时节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上都没有什么人,坐北朝南的长安城到了这个时节就像是个巨大的蒸笼,热得人透不过气。
郭待举沿着朱雀大街两侧的屋檐阴影走着,一边道:“陛下在休沐,朝中也在休沐,波斯使者在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那文吏脚步很快,一边走一边解释道:“说是波斯王子亲自带使者而来,郭少卿不见也就罢了,没有鸿胪寺的接见,波斯人进不了长安城,他们被热死在外面该如何是好,还望郭少卿可怜他们。”
郭待举的脚步很快,带着一些不耐烦的情绪。
一直走到城门口,见到了一队波斯人,大概十余人的样子,一个个被嗮得满头大汗。
郭待举也不好到哪去,就从朱雀门走到这里,后背的汗水也打湿了一大片。
“哪个是波斯王子?”
卑路斯忙上前,递上了文书,用他在西域学来的关中话行礼道:“这是裴都护的文书,我是波斯王子。”
郭待举拿过了文书,确认了之后,这才放人进入城内,又道:“先送入驿馆,下官会禀报朝中的,都等着朝中安排,等候陛下旨意。”
一群使者跟在后方,还在用波斯语议论着。
至于陛下会什么时候见他们,就不得而知了,这种事全看陛下的心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