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结论
小说:慕林作者:Loeva字数:2580更新时间 : 2019-04-20 15:23:17
要商量正事,当然不可能就只靠谢显之提供的那点情报来分析,谢慕林得先请谢显之把王家的近况、谢璞在任上的相关消息,以及去年黄河灾后的情况,大概都给她介绍一下,心里才算有个底。
谢慕林虽然有谢映真的记忆,但谢映真闺阁弱女,能接触的也就是家里这一亩三分地,更因为大房曹氏等人有意无意的限制,别说出门交际少了,就连京城里官宦圈子中的新闻,也是不大了解的,平日里就是靠着母亲与丫头婆子、商铺掌柜们的对话,知道一些外头的消息。父亲谢璞回京述职后,她见父亲的次数多些,情况稍有好转,但跟能自由进出家门的兄弟们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谢显之则不同。他虽是曹氏所生,但谢璞对两房的长子都一般看重,从小启蒙、读书,全都用心安排。两个男孩生日只差几个月,是同时开蒙的,请的是一位出身儒林名家,家中开有书院,世代都十分擅长教学,而其本人又尤其擅长教导蒙童的举人。
对方是因为上京赶考不慎得了风寒,误了一科,又不甘心空手回家,要在京中等候下一科开考,方才滞留在京的。这种人脉只有谢璞这等正经科举考出来的进士方才有,曹家虽是后族、勋贵、将门,却没那么大的脸面请动如此名师。
等这位启蒙的好老师中了进士,必须辞馆了,他又主动为谢家两个男孩请来了自己的堂兄弟,同样是擅长教导小学生的名师。如此,谢显之、谢谨之兄弟开蒙八年,前后经历了三位老师,都是极为优秀的名家,教得他们小小年纪就在京中薄有才名,远非一般小学生可比。
只不过,谢家兄弟年纪小身体弱,家里不放心他们出远门,曹氏更想让谢显之寄籍京中,在顺天府应试考童生,偏偏谢璞一直在外任上,儿子籍贯随父亲,没能办成,因此兄弟俩都还未下过场。不过今年谢璞有望留京,儿子考试的事也差不多能解决了,家里才不着急罢了。否则,谢家两个小少年,才名只更响亮。
没有功名,曹家又不是诗书礼仪之家,曹氏对谢显之的学问程度也不太了解。知道他聪明,只当是跟其他勋贵世家里的寻常聪慧少年一般,比较会读书罢了,嘴上夸奖着,心里却还当他是个孩子。有些事,她不防备,曹家人也不防备,根本不知道,谢显之只是未起疑心,一旦起了疑心,许多事就清楚地摆在他面前了。
去而复返的文竹,此刻便目瞪口呆地缩在房门外,透过门缝偷听着谢显之的话。
“自打舅母向母亲抱怨父亲之后,我便格外留了心,找人打听过。原来那位王知府并非科举出身,而是国子监肆业,花钱补了官,起初只是在六部任闲职,靠着曹家的门路一步一步往上爬,前年终于叫他补了东昌知府之位,可他既无才干,人品也堪忧,上任之后,不但不曾尽职尽责,反而贪污腐败,勾结豪强,鱼肉乡里。黄河水患之后,东昌府河坝决堤,无数良田被淹,死伤过百数!若不是旁的州府比东昌更惨,朝廷一时半会儿还没空理会他,只怕他早就下狱了!”
“今年春闱的时候,有个自东昌府来的举子,才考完会试,出了考院,便上应天府递了状纸,告王知府为官不仁,先是帮豪强夺了他亲戚的田地,等黄河水患过后,又因为河水淹没了那些田地,便又帮豪强反诬他亲戚故意骗卖田地,不但夺走了他亲戚所有家财,还把人一家老小都关进了牢里等死。应天府尹刚正不阿,立刻就将案情上报,圣上大怒,已命大理寺派出人马,前往东昌府查明事实。王知府如今禁足在家,但他家人亲友,却没少为他想办法。”
平南伯夫人让曹氏回家劝谢璞,大概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但谢慕林有一个疑问:“这事儿跟爹有什么关系?明明是王知府自己搞出来的麻烦,也是苦主自个儿上京告的状。他把账算到爹身上,太奇怪了吧?”
谢显之犹豫了一下:“我不知道内情,但我听说那告状的举子虽是东昌府人士,却是在濮阳书院求学的。他亲戚家财被夺,他上京赶考的路费还是书院资助的。濮阳就在开州辖下,这件事……父亲大概是知道的。可他没有提醒过王家,甚至还在举子告状后,在人前说过王知府品行不堪,愚蠢透顶,整个人钻到钱眼里去了……之类的话。”
大理寺那边虽然还没有查到证据,但基本已经把王知府当成是罪人看待了,就连京城官僚圈子内部,也觉得王知府很不象话。
这世上贪官多了去了,但象他这样吃相难看的还真少见。他那么巴着那个豪强大户做什么?明明是曹家的姻亲,靠山硬着呢,用得着对区区东昌府的一个富人大户言听计从么?他也把“皇亲国戚”这四个字看得太低了!
谢慕林心里明白了,谢璞虽然为人做事都挺圆滑,但做官是一向很清廉的——反正谢家不缺那点钱。他有可能会看不惯王知府的行事,就有意无意地给告状的举子提供方便。这是一个士人理所当然的选择,只不过在平南伯夫人看来,就显得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即使平南伯府只是靠着刮谢家的财,方有如今的风光,而王知府也不过是平南伯夫人娘家嫂子的兄弟而已。
谢慕林不由得嗤笑道:“王知府这么做太可笑了吧?他吃相那么难看,东昌府的人肯定都清楚得很。大理寺的人过去了,一查一个准。他就算诬告一百个官员也没用!况且,他诬告爹贪了河工的银子,这个理由太荒唐了!爹是自掏腰包修的河坝暂且不提,身为开州知府,爹能管的就只有一个府,河道衙门难道还能听他的话?就算要贪,也只能贪河道分发到开州的那份银子。而爹曾经写信回来报怨过,说只有两万八千两银子,够做什么用的?若不是他自个儿掏了钱,根本就修不起堤坝来。而这两万八千两,已是看在他是曹家女婿的份上了。其他州府能分到的,只有更少,再叫贪官剥去一层,天知道能剩几个钱修堤?洪水一来,如何不成灾患?”
谢显之怔了怔。他不知道谢璞曾在家书中抱怨过这种话,想必只有文氏收到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想到心中对曹氏的怀疑,他又无话可说。
但谢慕林却有话可说。
她瞥了一眼门缝外的人影,一脸慎重地对谢显之道:“大哥,明眼人都知道王知府的诬告可笑,但圣上能派官兵来抄我们家,可见他是至少信了一半的!这没有道理!爹何德何能插手河道衙门的事务?除非……有人认为他不只是开州知府,同时还是曹家的女婿!他背后还站着曹家,站着曹皇后,站着太子殿下!”
谢显之浑身一震:“你说什么?!”
谢慕林用肯定的语气下了结论:“这不仅是针对爹的阴谋,而且意在东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谢慕林虽然有谢映真的记忆,但谢映真闺阁弱女,能接触的也就是家里这一亩三分地,更因为大房曹氏等人有意无意的限制,别说出门交际少了,就连京城里官宦圈子中的新闻,也是不大了解的,平日里就是靠着母亲与丫头婆子、商铺掌柜们的对话,知道一些外头的消息。父亲谢璞回京述职后,她见父亲的次数多些,情况稍有好转,但跟能自由进出家门的兄弟们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谢显之则不同。他虽是曹氏所生,但谢璞对两房的长子都一般看重,从小启蒙、读书,全都用心安排。两个男孩生日只差几个月,是同时开蒙的,请的是一位出身儒林名家,家中开有书院,世代都十分擅长教学,而其本人又尤其擅长教导蒙童的举人。
对方是因为上京赶考不慎得了风寒,误了一科,又不甘心空手回家,要在京中等候下一科开考,方才滞留在京的。这种人脉只有谢璞这等正经科举考出来的进士方才有,曹家虽是后族、勋贵、将门,却没那么大的脸面请动如此名师。
等这位启蒙的好老师中了进士,必须辞馆了,他又主动为谢家两个男孩请来了自己的堂兄弟,同样是擅长教导小学生的名师。如此,谢显之、谢谨之兄弟开蒙八年,前后经历了三位老师,都是极为优秀的名家,教得他们小小年纪就在京中薄有才名,远非一般小学生可比。
只不过,谢家兄弟年纪小身体弱,家里不放心他们出远门,曹氏更想让谢显之寄籍京中,在顺天府应试考童生,偏偏谢璞一直在外任上,儿子籍贯随父亲,没能办成,因此兄弟俩都还未下过场。不过今年谢璞有望留京,儿子考试的事也差不多能解决了,家里才不着急罢了。否则,谢家两个小少年,才名只更响亮。
没有功名,曹家又不是诗书礼仪之家,曹氏对谢显之的学问程度也不太了解。知道他聪明,只当是跟其他勋贵世家里的寻常聪慧少年一般,比较会读书罢了,嘴上夸奖着,心里却还当他是个孩子。有些事,她不防备,曹家人也不防备,根本不知道,谢显之只是未起疑心,一旦起了疑心,许多事就清楚地摆在他面前了。
去而复返的文竹,此刻便目瞪口呆地缩在房门外,透过门缝偷听着谢显之的话。
“自打舅母向母亲抱怨父亲之后,我便格外留了心,找人打听过。原来那位王知府并非科举出身,而是国子监肆业,花钱补了官,起初只是在六部任闲职,靠着曹家的门路一步一步往上爬,前年终于叫他补了东昌知府之位,可他既无才干,人品也堪忧,上任之后,不但不曾尽职尽责,反而贪污腐败,勾结豪强,鱼肉乡里。黄河水患之后,东昌府河坝决堤,无数良田被淹,死伤过百数!若不是旁的州府比东昌更惨,朝廷一时半会儿还没空理会他,只怕他早就下狱了!”
“今年春闱的时候,有个自东昌府来的举子,才考完会试,出了考院,便上应天府递了状纸,告王知府为官不仁,先是帮豪强夺了他亲戚的田地,等黄河水患过后,又因为河水淹没了那些田地,便又帮豪强反诬他亲戚故意骗卖田地,不但夺走了他亲戚所有家财,还把人一家老小都关进了牢里等死。应天府尹刚正不阿,立刻就将案情上报,圣上大怒,已命大理寺派出人马,前往东昌府查明事实。王知府如今禁足在家,但他家人亲友,却没少为他想办法。”
平南伯夫人让曹氏回家劝谢璞,大概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但谢慕林有一个疑问:“这事儿跟爹有什么关系?明明是王知府自己搞出来的麻烦,也是苦主自个儿上京告的状。他把账算到爹身上,太奇怪了吧?”
谢显之犹豫了一下:“我不知道内情,但我听说那告状的举子虽是东昌府人士,却是在濮阳书院求学的。他亲戚家财被夺,他上京赶考的路费还是书院资助的。濮阳就在开州辖下,这件事……父亲大概是知道的。可他没有提醒过王家,甚至还在举子告状后,在人前说过王知府品行不堪,愚蠢透顶,整个人钻到钱眼里去了……之类的话。”
大理寺那边虽然还没有查到证据,但基本已经把王知府当成是罪人看待了,就连京城官僚圈子内部,也觉得王知府很不象话。
这世上贪官多了去了,但象他这样吃相难看的还真少见。他那么巴着那个豪强大户做什么?明明是曹家的姻亲,靠山硬着呢,用得着对区区东昌府的一个富人大户言听计从么?他也把“皇亲国戚”这四个字看得太低了!
谢慕林心里明白了,谢璞虽然为人做事都挺圆滑,但做官是一向很清廉的——反正谢家不缺那点钱。他有可能会看不惯王知府的行事,就有意无意地给告状的举子提供方便。这是一个士人理所当然的选择,只不过在平南伯夫人看来,就显得不把她放在眼里了。即使平南伯府只是靠着刮谢家的财,方有如今的风光,而王知府也不过是平南伯夫人娘家嫂子的兄弟而已。
谢慕林不由得嗤笑道:“王知府这么做太可笑了吧?他吃相那么难看,东昌府的人肯定都清楚得很。大理寺的人过去了,一查一个准。他就算诬告一百个官员也没用!况且,他诬告爹贪了河工的银子,这个理由太荒唐了!爹是自掏腰包修的河坝暂且不提,身为开州知府,爹能管的就只有一个府,河道衙门难道还能听他的话?就算要贪,也只能贪河道分发到开州的那份银子。而爹曾经写信回来报怨过,说只有两万八千两银子,够做什么用的?若不是他自个儿掏了钱,根本就修不起堤坝来。而这两万八千两,已是看在他是曹家女婿的份上了。其他州府能分到的,只有更少,再叫贪官剥去一层,天知道能剩几个钱修堤?洪水一来,如何不成灾患?”
谢显之怔了怔。他不知道谢璞曾在家书中抱怨过这种话,想必只有文氏收到了。虽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想到心中对曹氏的怀疑,他又无话可说。
但谢慕林却有话可说。
她瞥了一眼门缝外的人影,一脸慎重地对谢显之道:“大哥,明眼人都知道王知府的诬告可笑,但圣上能派官兵来抄我们家,可见他是至少信了一半的!这没有道理!爹何德何能插手河道衙门的事务?除非……有人认为他不只是开州知府,同时还是曹家的女婿!他背后还站着曹家,站着曹皇后,站着太子殿下!”
谢显之浑身一震:“你说什么?!”
谢慕林用肯定的语气下了结论:“这不仅是针对爹的阴谋,而且意在东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