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高衙内新传 > 第十二部 燕云(中) 第四十七章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十二部 燕云(中) 第四十七章

小说:高衙内新传作者:斩空字数:5003更新时间 : 2017-02-20 01:41:57
    第四十七章

    高强所想到的,就是在近现代战争中颇为有名的燃烧瓶了,从YY上看来,最简单的制造办法似乎就是用汽油和白糖相互混合而成。 由于这时代缺少石油制炼的技术,自然无法提纯出汽油来,然而石油本身的燃烧速度也强于现有的绝大多数引火剂了,而与新出的火药相比,它却又胜在燃烧较为持久。 至于容器,用陶瓷或者瓦罐想来也不比玻璃瓶差。

    想法虽然有了,但这些武器都得经过实践才知道优劣。 事实上,在北宋历代都大力鼓励地方官民呈进新的武器和技术,如果试用之后认为有效的,便给以极为丰厚的奖励,例如冀州团练使石普所进的火球弹,大约是这世界上最早的火药爆炸性武器了;而神臂弓这样轻便的单人弩,更是冷兵器时代远程武器的巅峰之作,也是出于党项人李宏的进献。

    但令人扼腕的是,号称甲胄兵器之制精良亘古未有的北宋,这些新式武器和技术却没有带来部队战斗力的大幅提升,这不得不说是在兵器装备转化成战斗力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就拿火球弹来说,宋人并没有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是等到经过宋金战争的洗礼之后,这一新技术才在战斗中普遍使用,甚至历史上著名的爆炸武器震天雷被归到了金人的名下。

    而如今,高强就是要在这个要命的环节上多下功夫,一方面有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一方面又有可以直接指挥的部队,甚至还有辽东这么一个可以随时试验新武器和战术的战场,条件之优越,谁堪比拟?

    是年七月下旬,武松和鲁智深率领黑风营途经汴梁。 准备返回独龙岗的常胜军大营,却接到了枢密院的新命令,命他们暂时留戍京城西北牟驼冈,以备整练。

    牟驼冈乃是汴梁官府放养马匹和大牲畜的地方,高强看中这里,却是为了汴梁附近经过几百年地发展,几乎所有土地都已经被商业服务类设施占据,城东南面的花圃甚至绵亘百里。 全都是用来作装饰和萃取香水精油用的。 他要试验新兵器,又要重整军器监,自然需要大片的空场,东找西找就找到了这牟驼冈。

    待得武松率军到此,却见牟驼冈的牧场已经被划了将近一半出来,大批工人忙碌着夯土筑墙,修建房屋,单砖窑就砌了三座。 烧砖的烟柱冲天而起,一派繁忙景象。 那边看到这大队人马到来,早有数十骑奔上来,老远有人认出了武松,叫道:“武二郎。 别来无恙否?”

    武松一看,却是常胜军的头号大将,背嵬军统制韩世忠。 二人原是旧识,此刻久别重逢。 自有几分亲热。 待武松向韩世忠问起此间事,韩世忠却道:“不瞒你说,我也是被衙内军令调来此处,另带了两千儿郎,来了却终日只是骑马,将此间近两万匹官马都骑了个遍。 不过看这架势,衙内好似要在此间作什么事情,建了这许多房舍。 ”跟着又问武松西北征战之事。 看着武松身后那些经历了臧底河城血战考验的黑风营将士,韩世忠啧啧称赞,说这些军士现下看着才象大宋官兵地样子了。

    二人正说话间,远方尘头又起,十余骑飞奔而来,当先一骑白马快如飞电,韩世忠拍手道:“好了!必是衙内到了,武二郎。 你我上前迎接!”

    武松答应一声。 却见那白马旋风一般到了面前,高强飞身跳下马来。 一手一个拉住韩世忠和武松,笑道:“自家兄弟,不须拘礼!可知我调你们回来,所为何事?”

    不待二人捧哏,他转过身来,虚划一个圈道:“这片地方,从今日起便是我军器监分部所在,广备八指挥,火药作,猛火油作,以及木器铁器工匠,都要陆续迁到这里。 那大河岸边还要建码头,建大澳,驻扎水军,以后这里所造的军器,要先由你等三军试用过,而后再发往军中,将来为国杀敌立功,澄清北疆,就从这里起步了。 ”

    韩世忠和武松这才了然,韩世忠久已知高强那收复燕云的志向,也晓得花荣等人已经先期前往辽东了,自知这又是高强向着未来迈出的一步。 武松却问道:“相公,大澳是甚?”

    叫我相公……高强撇了撇嘴,情知这是武松和自己划开的公私界限,也不勉强,依旧笑道:“大澳么,乃是河边凿池,下面置以大木架,其上便可兴造船只。 待船造就,可打开闸门,将河水引进池中,则船只自起。 ”这大澳也就是现代的船坞了,又是宋人在船舶制造上的一项新创造,早在熙宁年间便由宦官黄怀信创制,始建于金明池旁的造船务中。 比起西方建于1495年地第一个船坞来,这项技术早了足足四百多年。 不过和中国人的许多发明一样,这一项发明的用途也只是为了修补一条大型龙舟的船底,修好之后,朝廷就置之不理,并没有运用政府的力量予以大力推广。

    不过,如今有应奉局在东南地海运活动中不断改进造船和航海技术,这船坞技术在造船业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经完善许多。 高强在这里只是要试验一些战船的技术,因此这船坞并不甚大,若是东南沿海各州的造船场,最大地船坞足可建造三千料的海船。 据燕青部下工匠们的计算,若是集中物力的话,足可造出六千料的海船,合一千五百吨!当然这时代宋军在海上根本没有敌手,而这么大的船在航行灵活性、海上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脆弱,因此应奉局并不主张建造三千料以上的船只,目前已经将研究目标转向战船装甲和轮舵、帆索等方面。

    这个新军器监的所在离开封府已经有二十多里之遥,将来这条路上各种物料势必往返频繁,因此高强索性在这里和京城之间修了一条铁路,目前枕木已经铺设了大半,只等从河北定制地铁轨从黄河运到,便可以动手铺设。

    说话间。 众人已经到了新军器监的大门外,却见汤隆跑上来,手里拎了一包物件,向高强道:“相公,今日才造好了第一件绵甲,敢问相公可要试一试?”

    高强还没说话,韩世忠先上去接过来,一抖开。 哗啦啦几件掉到地上,手里只剩下一片棉布,上面钉了许多钉子。 高强大笑,将地上那几件都拣了起来,叫汤隆给韩世忠披挂起来,原来是几幅甲组成的一副绵甲。 汤隆一面给韩世忠披挂,一面说这绵甲的制作之法,乃是用棉布浸湿以后拍扁。 而后晒干,这么好几层棉布叠起来,中间夹着甲叶,便是这种甲胄了。 至于那些铁钉,却是因为棉布无法固定甲叶。 因此用钉贯穿甲叶予以固定,据汤隆所说,这副甲用了六百多片甲叶。

    韩世忠穿着走了两圈,又上窜下跳一番。 撇了撇嘴道:“轻倒是轻了,只是全装铠甲须得一千八百多片,这却只得三分之一,济得甚事?若用来防箭,亦只能御远箭,防不得强弩。 ”武松也说,在西北见了夏人的甲胄,有极精良者称为瘊子甲。 五十步外虽劲弩亦不可入,色作青黑,若是杀死了一个身穿这样铠甲地夏军,宋军往往会因为争夺铠甲作战利品而争执起来。 和这样的铠甲相比,这绵甲好象笑话一样。

    高强一阵气闷,他是看后世的电视剧,满清入关时都是穿着这样地铠甲,心说这玩意莫非在关外比较好用?因此才命汤隆试制一件。 准备交给战士试用。

    这想法说出来。 韩世忠是到过塞外地,更是嗤之以鼻:“谁教衙内如此者?衙内也须见过塞外诸军。 狼牙棒与骨朵都是常用兵器,我军也用鞭锏,似此惟有重甲可御,这绵甲徒能御箭矢,逢战何用?只这甲若是北人穿着,来与我大宋军对敌,却有两样好处,一则轻便能保暖,行军时亦可穿着,不似我军甲士,往往须用车辇载甲而行,临阵难于应变;二则我军弓箭为多,此甲用于防箭亦可用,加之北人勇悍剽决,若冲到近前步战,则穿着此甲亦好腾挪跳跃。 ”他说着说着,忽然看看高强,笑道:“衙内这绵甲,莫不是为北人造的?”

    高强听地险些吐血,心说难怪满清都用这铠甲,果然这玩意比较适合他们用!上去三把两把将绵甲从韩世忠身上扒拉下来,塞给汤隆,吩咐他收了起来,往后再不提这话了。

    几人笑闹一回,韩世忠却正色道:“衙内,说起来这甲亦非没有好处,起码有棉布衬垫,这甲穿在身上便甚为舒适,不惧寒热……”

    “且慢,穿着棉布不惧寒,这还好说,不惧热又是如何说法?”高强大惑。

    韩世忠笑道:“衙内究竟不在行伍,不知当兵之苦,这铠甲都是金铁,阳光晒久了,烫的人手也沾不得!纵是北地寒风,亦不解此苦,若是有棉布覆盖,想来要好了许多。 ”

    高强摸了摸下巴,便向汤隆指示,以后这铁甲上各处要加上棉布衬垫,方便军士穿着,也可以保暖;至于外面地日晒发热问题,罩件袍子就可以解决,那倒不用和铠甲一起打造了。

    众人边说边行,韩世忠却提出了高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铠甲的样式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步兵铠甲和骑兵甲的区别。 “步人地下行走,甲身不妨右掩,而骑兵须得跨马踏蹬,若是也如步甲一般右掩,便拄定左脚,运转不灵,因此当以左掩为佳;步人直身,甲裙须得遮掩双脚,而骑兵踞坐马上,甲裙太长则缠绕双腿,过膝三寸即可……”

    他一面说,一面比划,高强连连点头,这就叫专业啊,不是上阵打仗有经验的,谁能想到这些?历史上记载韩世忠创制多种新军器,什么克敌弓掠阵斧狻猊铠,看来这位将军确实善于从实战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

    刚说到这里,汤隆已经叫起来,苦着脸道:“韩统制说的太快,小人哪里记得许多?不如请韩统制一一列出备细,或是画出图样,小人照样打去,如何?”

    高强一听有理,便问韩世忠,哪知对面一张比汤隆更苦的脸:“衙内,你这可难煞小将了,小将少时无赖,后来披发从军,哪里有空学诗书?若说画些图样,倒还使得。 ”

    高强咋嘴:教育,教育啊,国民素质的提高,不靠教育靠什么?当即心中牢记,这新军器监地头等大事,就是引进那些有文化的人,将军器打造的种种要诀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以备检索和研究。

    他这么一说,韩世忠和武松都连连点头,汤隆却面有难色:“相公,这军器打造的手艺父子相传,历来自秘,如今相公要悉数形诸文字,可难煞小人了!若只是这铠甲刀枪打造之法,却还好说,那广备八指挥打造攻城器械之法,朝廷铁律是不得录入文字的,惟有口耳相传,犯者得斩呐。 相公却当如何?”

    高强愕然,心说还有这一手?待找人把凌振叫过来一问,果然是如此,乃是为了防止攻城器械地制造方法外泄,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韩世忠和武松听了,也都以为有理,独高强不以为然,这世界上什么技术都能保密,惟独军事技术是没得保密的,任你严防死守,敌人是性命攸关的,哪还不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代价也要弄到手?你看宋军对于攻城器械的秘密如此严守,到头来金兵所到之处,除了太原守了九个月之外,还有哪座坚城能让金兵吃瘪地?更不用说百余年后的蒙古,以一个完全不知文字为何物的落后民族,却能建立起世上最强大的攻城兵团,可见这技术保密之无用了。

    “如今军器监是我兼领,令自我出,与尔等工匠何干?只管作去,万事有我!”不由分说,高强便下了这一道命令,汤隆和凌振无法,只得应允了。

    高强当即下令,让陈规和许贯忠设法调些识文断字之人来军器监供职。 这种人还真难找,大宋朝军器监都是用军匠,入的是厢军籍,而这时代有文化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儒生,一门心思奔着当官去的,连武官都不屑当的人,想要让他们甘愿进入军器监任职,谈何容易?最终也只是调了几名参议司地新进属员来任职,还得在升迁和待遇方面给予相当优惠,才能安定。

    过了些时,房舍陆续建好,李俊率领着一营水军、数十条大小战船也进驻码头,等到九月时,铁路也建成通车,这新军器监的驻地也大抵安堵了。 有了富于实战经验的马、步、水三军将士,对于宋军装备的标准化和贴近实战大有裨益,那些从北宋开国沿用至今的军器形制和编制,一一被扫进了故纸堆。

    与此同时,军器监的生产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 高强也懒得下多大力气去整顿,就是很简单地采用的计件工资制,立时就使得兵器生产量出现井喷。 而对于兵器的质量验收,高强则采取将工匠划分为不同车间地作法,所生产出来地军器混在一起交给韩世忠和武松的部下试用,试用结果不佳者,则按不合格品地比例减少其所得工资。

    事实证明,金钱鼓励对于长期处于大锅饭下的军匠们极具刺激,而底层工匠直接受益的制度,也相应减少了中层以上作弊的可能性。

    十月,从铁路上运出了新军器监的第一批产品。 循着黄河,这批产品一路运到了登州海边的刘公岛,从那里换乘海船,北上辽东。 在那里,花荣所部的两千军正等着它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