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高衙内新传 >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四十一章 立志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四十一章 立志

小说:高衙内新传作者:斩空字数:5192更新时间 : 2017-02-20 01:41:57
    高强整理了一下思路,向李良嗣道:“适才李兄所言,女真将兴,必乱辽国天下,这一节小弟也甚是赞同。当日出使之时,小弟为了追杀赵钟康一伙马贼,干冒奇险深入生女真境内,也曾见识了那女真人的战力,马贼一伙本是北地悍匪,多少辽兵都不能制,却被那些女真人一击全灭,诚为惊人。”

    “只是小弟有个疑问,我看那女真之人,穹穴为家,腥膻为食,向来是为我大宋视为戎狄的,想必辽国百姓也多视其为蛮夷之人。此辈若乘势而起,谅必人心难服,我大宋以文明之邦,若与彼蛮夷联手,攻灭通好百年之辽国,岂不是遭人齿冷?”在高强看来,这才是北宋联金攻辽策略最失败的地方。一个落后的民族征服一个先进的民族,最大的障碍不是武力,而在于人心。任何经历了长久的繁荣富裕生活的民族,都会对本民族的文明文化产生相当的自豪感,而当遭到落后民族侵略的时候,这种自豪感就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会令这些人民感觉受到了侮辱。

    当历史上宋军进攻燕京的时候,恰值大批辽军被女真打败,败退到燕云境内。所谓哀兵必胜,这股力量正愁无处发泄,一听说宋军竟然和那些野蛮的女真人联合来进攻自己,登时一腔怒火全都撒到宋军头上;而宋军这边却由于策略的失误,以为燕云的汉人都应该是欢迎自己军队的,双方的心理准备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当时的宋军都是西军的精锐,这股精锐原本就是为了实践海上之盟,从西北陆续调集到燕京集结起来的,但是恰好在这个时候,方腊起义爆发,朝廷仓促间将这股大军调去东南平灭方腊。

    从实战的进程来看,这支西北兵马的战斗力相当强劲,几路大军分进合击。短短数月就把方腊起义完全打败。但是,西北的兵马调到江南平叛,不说这长途跋涉和战斗地损失,单单气候和水土不服就足以将一支真正的军队打倒了。而在平灭了方腊之后,这支军队又没有得到任何休整补充的机会,又长途北上出征燕云。试想一下,当日宋太祖平了北汉之后,直接移师攻辽。以太原到北京这样的距离,史家都说他不恤士卒,以疲兵出征,由此取败,何况这批征燕的兵马是从陕西而到江南,又从江南北上燕云?以这样的疲惫之师,攻打哀兵姿态的辽军,也难怪宋军一触即溃了。

    高强总结了这些教训之后,得出的一个小小结论就是,如果没有女真盟约地束缚。北宋的回旋余地就会大了很多。最起码。不必为了履行盟约,而被迫用疲惫之师来征讨燕云,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集结兵力,选择攻取燕云的最佳时机,因为基本上,女真和大宋一个打北,一个打南,彼此并没有联合作战的情形,这个联金灭辽的联金到底有什么必要呢?

    不过,他心里这许多道道,李良嗣是不可能晓得的,从字面上听起来。高强的说辞好象就是在说些礼义,絮叨什么宋辽兄弟之谊,女真蛮夷之国之类的迂腐之言,心下顿时冷笑:“倘若真看在宋辽兄弟的情分上,你收留我这辽国叛臣则甚?”

    高强见他神情,转念一想,已知其意,不由笑道:“李兄勿要误会,小弟既然愿意收留李兄。这燕云之地么,自然是要取地。不过燕云虽然要取,女真却未必要联,当视局势随机应变,不可将自己地手脚给束缚住了。”

    李良嗣闻言一怔,他是看到了女真必定会给辽国带来灭亡,这样的一个好战民族,在灭亡了辽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之后,其气焰将会无比高涨,以兵甲不振的宋国,要和这样地民族作战,乃是不智之举。基于这样的考量,才提出了联女真以灭辽的策略,不想高强却说未必要联女真,那么对于这个即将取代辽国而成为宋国北边邻居的新兴强国,高强准备为大宋采取何种策略对待?

    对于这个问题,高强却暂时不打算回答。其实他就算想要回答,也不是现在就能说清楚的,毕竟女真根本都还没起兵,在这个时候,能看到女真有能力灭辽的人,象李良嗣这种,就足以称为有识之士了,又有多少人能想到灭辽之后的女真人会是什么样子,应当如何对待?

    “如今辽国暗流潜伏,形势万变,我当谨慎从事,不可妄动。不瞒李兄,小弟这两年来每年派遣多批商队前往女真族中,与彼市易,在彼处布得有眼线,女真若有情变,小弟这里只怕比你辽国皇帝知道的还要快了一些。”高强这倒不是吹牛,史文恭的师弟苏定现在常驻女真族中,就紧跟着女真完颜部,又建立了完颜部—渤海郭药师—北京大名府这样三级接力的信鸽传递路线对于完颜部的情报搜集和传递工作,堪称当世无人可比。即便是辽国边境的守军,也不可能象高强这样高度重视完颜部这么一个几千战士的小部落,更不可能象高强这样,凭借着外国人和兵器贸易的关系,和完颜部的孛堇们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来。

    李良嗣遽然而惊,心说这宋国的使者果然不是吃素的,居然出使一次就在辽国身后埋下了钉子,若不是从这位高留守口中说出来,却哪里有人知道?他原本以为,自己身为辽国旧臣,对于北地的情势了解超乎宋人之上,这便是他地最大资本,但现在高强这么一说,已经动摇了他这一点信心。

    幸好高强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又安心不少:“只是小弟年轻,着手进行这件事也才几年,终究比不上李兄对北地了解之深,何况李兄是燕云大族,平素交游甚广,更非我所及,因此这收复燕云之事,日后仰仗李兄之处良多,还望李兄有以助我。”

    李良嗣目光一凝:“高留守言下之意,莫非要我暗中联络燕云豪士,等候大宋攻打燕云之时。举义旗相助么?”

    高强淡淡笑着道:“正是此意,莫非李兄单身前来投奔我大宋,竟没有在燕云留下几颗有用的棋子么?”他的目光与李良嗣在空中交击,二人半点不让。

    过了片刻,两个人像是约好了,忽地又一起大笑起来。李良嗣朝高强拱了拱手道:“李某受教了,高留守果然不愧是南朝俊杰,不枉李某投奔于你。”

    高强大乐。心说不露两把刷子,我还怕震不住你呢!如今可服了么?“自今日起,燕云之事,任凭兄为之,要人要钱,都只管开口。小弟虽然不才,要人,千八百人也可一呼而集,若要钱时,百万贯钱等闲事耳。李兄只需为我广为探听燕云及辽国境内动向。燕云一带豪士如何。人心如何,百姓生计如何,兵力士马如何。田亩如何,市易如何,粮米产出如何,大臣有才无才者如何,得人心者失人心者如何。凡此种种,皆要李兄留意。若有情愿倒反辽国归顺我大宋者,当深结之,使其深藏辽国之中,只等我大宋攻打燕云之时,助我取燕云。而后守燕云,务必全取燕云之地,北地之险尽为我大宋所有。是为要务,切切!”在历史上,海上之盟本身也很莫名其妙,徽宗赵佶只晓得要燕京,不知道要守燕京,必须要占据其北面的燕山诸处险关,结果导致女真兵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山海关。燕京门户大开。前鉴不远,高强可不想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李良嗣见高强说的郑重,所谋又细,不忧反喜。他亡命南朝,本来就是把脑袋拴到裤腰带上了,高强就是他的大靠山,这个靠山的实力越强,对他的好处只有越大。当即应允了,高强命燕青在大名府中觅一处妥当地宅院,供李良嗣栖身,及作为燕云工作处的办公地址,当然这个名目只是在高强心里转转而已,不容于口。

    当下李良嗣随着燕青自去了,高强这时候才有空搭理一旁听了半天却不发一言的两个人,韩世忠,李孝忠:“世忠,李小哥,适才我与这燕人的说话,你二人尽皆听在耳中,有何话说?请讲当面。”

    韩世忠二话不说,站起身来,两步走到高强面前,单膝跪地,昂然道:“自当日小将随衙内出使北国,入燕京城门时,衙内以大志教我,那时小将便下了决心,此生必追随衙内之后,以收复燕云为毕生之志!今衙内有志于燕云,正是小将之幸,他日衙内为我大宋攻取燕云之时,世忠愿为前驱,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从这种刚直的武人心中吐出来的话语,当真是能斩钉,能截铁,扔到地上叮当响,高强听了也是感动,双手将他搀起,重重地在他肩上拍了拍,俩人这么久以来的相交,那也不用多说了。

    再看一旁的少年李孝忠时,此时脸上也不象平常那样,一脸地无所谓表情。他望着高强,大声道:“小人自幼顽劣,不知生平何所为,也无人教我什么做人的大道理。只我既是宋人,收复燕云责无旁贷,留守相公既然有如此大志,小人这条性命便卖给你又有何妨!”

    高强自来对这少年一直甚为器重,虽然不晓得历史上这少年有什么作为,但就凭这些时的相处,此人年纪虽少,竟是个天生的将才,一打起仗来就精神抖擞,指挥若定,更难得是善于和人相处,李遣那么难缠的人,李孝忠都可以和他交朋友,单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李孝忠就值得他看重。如今听见李孝忠这般说法,高强心中大喜,上前将他肩膀抱住道:“好,甚好,我等大宋男儿,正该为国家效力,收复燕云,保我大宋河山。但愿今日之誓,我等牢记心中,他日立马燕京城头,再以今日之誓下酒痛饮!”

    三人把臂而誓,立下了齐心协力收复燕云的誓言。本来按照古人的习惯作风,这时候应该是后院桃花盛开,大家备了三牲祭礼,上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不过高强这穿越过来的人,怎么也不习惯玩那一套,何况在现代看多了黑帮片,这兄弟么,都是拿来出卖的,大家若真是志同道合,结不结义也只是个形式而已。

    新年的鞭炮声。从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响起,一直响到了新年地第一缕晨光升起地时候。这一年,按照去年秋郊时颁下的圣旨,改元政和,是为政和元年。

    在历史上,这一年正是张商英作宰相,将蔡京的诸般法度逐一推翻地时候。不过这张商英志大才疏,所推行地政策触犯到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给了政敌以排挤他的机会,结果第二年黯然下台,蔡京重新登上相位,原本就很急功近利的崇观变法,到此完全成为了应付朝廷财政赤字的种种应急措施。再加上蔡京惩于过往几次罢相的经历,专一以迎合徽宗赵佶、巩固手中的权力为己任,结果北宋的政局从此急转直下,终至于糜烂。

    但是现在地政和元年,却与历史大不相同,最起码从表面上看来。确实有政通人和地样子。刚刚经过的大观四年郊祭。举办了大宋万国博览会。近代英国的万国工业博览会那样,汇聚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展示了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实力。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时刻,连维多利亚女王自己也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今晚是不列颠最伟大,最辉煌,最富足的日子”;大宋的这次博览会,虽然缺少了现代制造业和各种发明地支持,但其展示地各国珍宝和大宋的各种传奇产品,也足以代表这个时代最高的文明水准,能够有幸目睹这次博览会地人民,无疑都充满了幸福感和满足感,那些身在博览会举行地汴梁城的市民们。心中更是无比的自豪。

    而从这件事上名利双收的北宋徽宗赵佶,在新年到来之际,眺望着皇宫对面金碧辉煌的丰乐楼,再远眺大宋万国博览会的大市场,心中岂无所感?“高强爱卿,年轻有为,真乃本朝栋梁之才也!”年前,剿匪大捷的露布就已经传到了汴梁,不过时近新春。朝廷非紧急要务是不大办事的,因此赵佶只是下旨,命枢密院按照高强所奏报的将士功劳,论功行赏,以便从军的将士能过个好年,对于立功地高强自己却没有加赏。

    事实上,对于要如何奖赏高强,赵佶自己也没有想好。按照高强的官位来说,大名府留守已经是亲民官中的极致了,若要再升他的官,除非是调到京里来任尚书,或者知开封府事。但是高强现在连一个馆阁的帖职都没有,要作开封府尹可不大够格,若要他作一部尚书么,却又有些泯然众人矣。他为此烦恼了好一会,后来还是郑贵妃对他说,如今梁山虽败了一阵,巢穴未灭,高强职责招讨使,正该乘胜追击,剿灭梁山贼寇而后已。若是这时候临阵换将,恐怕未必有利于剿匪大计,官家若要封赏高小卿家,也该等到荡平梁山之后一并封赏才是。

    这郑贵妃近年来专宠后宫,自从大观三年死了王皇后,如今已经过了一年多,按礼应当再立新皇后,朝野都以为必定是立这位郑贵妃无疑了,却迟迟不见赵佶下旨。但即便如此,赵佶对她却依旧宠爱如故,这时听见郑贵妃如此说,觉得有理,也就允了。

    复从案头拿起一卷文书来,向郑贵妃笑道:“这是太常寺请朕重立后宫之主的奏章,原本朕早想将爱妃扶正,只是国舅郑枢密身居宰执,若是爱妃正位后宫,郑枢密少不得要被御史台参上一本。外戚不得居于宰执,此乃本朝旧法,朕也无可奈何呀。”

    要说这郑贵妃,没得宠的时候需要郑居中为援手,现在专宠后宫了,却又怕郑居中的势力太大官位太高,连累她这贵妃也遭忌。如今听说因为郑居中的缘故,自己连皇后地没得作,心中哪得不恨?当即作出绵软温厚的样子,说什么朝廷自有法度,奴家只愿伺候官家,余皆不理。

    赵佶呵呵大笑,决心已定,次日即降旨太常寺,吩咐策立贵妃郑氏为正宫皇后,同时以避嫌计,令郑居中落枢密使,以资政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

    诏书既下,最开心的却是蔡攸,他挥舞着一份载着这条消息的邸报冲进蔡京书房,口中嚷着:“爹爹,今番大喜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