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八十六章 涟漪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七百八十六章 涟漪

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作者:要离刺荆轲字数:2834更新时间 : 2024-11-05 23:42:53
    元祐二年四月甲辰(23)。

    因张敦礼案的影响,所以,自张敦礼死后,庆寿宫就宣布,将素服避正殿以自省,不再参与日常听政。

    实则是,张敦礼死前死后发生的事情,让庆寿宫心惊胆战。

    旁的不说,单单就一个——张敦礼刚定罪,老天爷就下雨了。

    这就让在庆寿宫百口莫辩的同时,心惊不已。

    尤其是太皇太后本人极度迷信,加剧了庆寿宫内的焦虑和不安。

    至于赵煦是怎么知道的?

    答案当然是,庆寿宫里有他的卧底!

    “大家,梁从政言大娘娘自罪臣张敦礼自缢以来,便常做噩梦,经常半夜惊醒……”冯景小声的报告着来自庆寿宫里的消息。

    赵煦听着,不动声色的看向他,潜台词自然是继续。

    冯景当然能领会这一点,于是继续低声道:“梁从政还言,庆寿宫内外,如今都有些不安……”

    “许多女官、内臣,私下都开始与保慈宫亲善起来……”

    赵煦听着,毫不意外。

    因为在他的上上辈子,类似的事情,也同样发生了。

    那时,太皇太后还没有病重,但当赵煦大婚之后,庆寿宫内外,都开始出现了投诚者。

    等到太皇太后一病,整个元祐垂帘期间建立起来的内廷系统,瞬间土崩瓦解。

    陈衍只能通过皇城司和入内内侍省,隔绝庆寿宫与外廷的联系,从而企图掌握权力。

    然而……

    那只是他绝望的挣扎。

    因为早在太皇太后卧床服药之前,庆寿宫系统就已千疮百孔。

    大量的内臣、女官,都已经跳船。

    不是倒向了赵煦,就是投向了保慈宫的向太后。

    梁从政更是早早的就暗中向赵煦效忠。

    于是,当陈衍在庆寿宫里绞尽脑汁的想着如何掌握兵权的时候。

    赵煦在梁从政的协助下,已经将宋用臣、刘惟简秘密的召回。

    通过宋用臣与刘惟简,赵煦得以掌握御龙诸直,确保了自身的安全。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赵煦秘密召见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苗授、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姚麟等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效忠。

    从而将整个皇城内外,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之所以没有发动,只是在等着庆寿宫里的太皇太后咽气而已。

    那时的赵煦,就已经很有耐心了。

    当庆寿宫缟素的那一日,赵煦一道轻飘飘的旨意,就毫不费力的罢去了陈衍的所有差遣,那位元祐时代权倾朝野的大貂铛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倒台了。

    并在赵煦亲政前,就无声无息的死在了内廷的监狱中。

    而外廷的宰臣,甚至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就算知道,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煦,将一個个熙丰大臣,从五湖四海诏回朝中。

    这就是人心,也是人性。

    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左右天下,影响国家兴衰。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现在的庆寿宫,正是需要太皇太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时候。

    偏,太皇太后自己先拉胯了。

    自然,也就怪不得其他人要跳船。

    内臣们,还有得选。

    但女官们就没得选了,她们只能跳去保慈宫,与保慈宫亲善。

    冯景观察着赵煦的神色,继续报告着:“臣在内廷,听人说起,太后娘娘前些时日书信与吴楚国太夫人……今日,吴楚国太夫人已下了禁议朝政令,命向氏在京者,自今起敢有非议朝政、国事者,开革出宗!”赵煦听到这里,终于说话了:“太夫人当真是深明大义,漏泉之泽,遗于我身也!”

    吴楚国太夫人,就是向太后的生母张氏。

    上个月,赵煦的父皇神御奉安礼后,循例推恩,自秦、鲁国太夫人,进封吴楚国太夫人。

    而太皇太后的生母张氏,自韩、赵国太夫人,进秦、汉国太夫人。

    各自加食邑、汤沐钱有差。

    同时,太皇太后与向太后三代先祖、祖母、曾祖母都得追赠。

    就连赵煦的那几个堂兄、堂弟、堂妹,也是纷纷获恩蒙荫。

    譬如说,扬王赵覠那个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女儿,就被封为郡主。

    自然的,赵煦的弟弟、妹妹,也都各自得了封赏。

    正与冯景说着话,郭忠孝便到了赵煦面前,恭身拜道:“奏知陛下,臣奉娘娘慈旨,来送本月新排觐见大臣班次!”

    说着,他就将一张制作好的表章呈在手上,恭敬的上呈。

    这同样是张敦礼案的涟漪。

    受张敦礼一案影响,本已确定要入殿参朝的崔台符等人的觐见日期只能延后。

    而之后,太皇太后为免人言,素服避正殿,不再参与早朝听政。

    太皇太后不参与,向太后当然也不能参与,不然就是逾越。

    于是,唯一能上朝听政的,就变成了赵煦。

    而赵煦本来就喜欢睡懒觉,便是经筵日,也要睡到卯时二刻(七点)才肯起来。

    一般都是睡到辰正(八点)。

    他当然是有道理的——他还小,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来保证发育。

    于是,早朝的听政,成为了摆设。

    不过,早朝上没有皇帝,也没有太后,这在大宋属于正常。

    仁庙时代后期,仁庙日常在宫中待机。

    哪怕身体情况比较好,他也在忙着造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生个健康继承人的努力。

    英庙时代,这位在位四年的天子,有两年半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视政。

    赵煦的父皇,在元丰七年也长期缺勤。

    所以小问题。

    但,文臣京官以上、武臣大使臣以上,回朝后觐见天子,却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必要程序。

    因为,假若他们不能觐见,那么除授流程就会卡在原地。

    更要命的是——这一批人卡住后,后面的人,也会同样卡住,从而形成堵车,瘫痪掉正常的国家统治秩序。

    所以,即使是在英庙晚年,其中风瘫痪在床的时候,宰臣也会带着入朝的大臣,到福宁殿的英庙病榻拜上一拜。

    如今,太皇太后因张敦礼素服避正殿,不肯上朝。

    向太后不敢在没有太皇太后在场的情况下上朝。

    但这官员的正常觐见流程,却必须继续。

    所以,只能权变。

    而这权变的结果,就是向太后下诏,命都堂与通见司,重排觐见班次,然后选一个赵煦有空的时间,让这些该觐见的官员,组团觐见——一般远远的拜上一拜,就算走完流程了。

    毋庸置疑,这其实是向太后在有意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君权。

    将本来该在早朝的觐见仪式,挪到了赵煦想要的时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