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 日新月异2
小说:不明不清作者:第十个名字字数:2513更新时间 : 2024-11-12 18:09:54
“诸公以为呢?”连续让两位重臣这么明晃晃的夸赞,皇帝的笑容多了,但好像还觉得有些不够,又把目光转向了其余几位。
“当是如此,臣深以为然!”只要不是傻子,此时定不会出面反驳,实际上确实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地方。
在巡视期间,他们在一处小村庄里碰见了两户比较特殊的移民,皆是被贬黜的苦役犯,其家族在二十年前也是朝中有名有姓大臣。
十五年苦役期满,两户人家被安排到了吕宋特区落户,成了新移民。刚开始肯定有诸多不适应,但没过几年也都习惯了,与另外两户来自女真和云南的移民组成了一个小农庄,用贷款买下二百亩水浇地专门种植水稻。
头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如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不光贷款还完了还购买了耕牛、马匹,并给两个孩子娶了媳妇。
当说起想不想返回家乡时,两户人家毫不犹豫的摇了头。回去干嘛呢?贬黜官员的家人名声已经臭了,产业也都被抄没了,不如在这里重打鼓另开张。
虽然有两代人不能进入仕途,等孙子辈的长大了依旧可以参加会试。吕宋特区每次都有高中之人,凭本事过日子,总比靠别人施舍怜悯强得多。
另外就是恨不恨皇帝的问题,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两家人的言谈和表情里已经看不到恨意了。反倒是对新政很感激,若是放在其它朝,被贬黜抄家流放之人,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何谈东山再起。
被贬黜是因为新政,获得新生依旧是因为新政,到底是该恨还是该感激,不光他们两户人说不清,在座的诸位朝臣们也没几个能说清楚的。
“嗯,既然如此,朕就勉强受了。不过刘尚书说得对,影响吕宋乃至其它特区发展的不是土地、不是气候、也不是物产,而是人。
这里撂荒的田亩不是不想耕种,而是无力耕种。人少地多,即便种下去也难以伺候,索性种一半荒一半,明年再倒过来,多少可以增加点地力。
反观其他各省,有的水源不足,有的地势不利,别说每户几十亩,有些人家连几亩地都分不上。可他们宁可守着几分薄田也不愿到特区当地主,让朕实在是无可奈何啊!”
对于这些恭维话洪涛略微谦虚了下就全盘接受了,然后一屁股坐在西班牙总督置办的高背椅上,换上一脸愁容继续为治下子民们发愁。
“呃……”此言一出,诸位大臣们立马都闭了嘴。关于移民的问题,几乎每年都要商量好几次,但始终也没见大成效。
汉人有极强的乡土观念,还要落叶归根,只要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哪怕多吃点苦也不愿意远渡重洋去开创新生活。
在这方面皇帝确实比较仁慈,只是把苦役犯、乞丐、流民全送走了,其余百姓完全靠自愿,从没强行逼迫过。
但随着身份牌越来越普及,流民少了,乞丐也少了,光靠苦役犯每年凑不出来多少人。而移民的最大输出地就是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余省份的百姓既没出去讨生活的习惯,好像也没有这种意愿。
“陛下若是没有雷霆手段,大规模移民怕是难上加难啊!”
眼见谁都不说话,要把皇帝给晾在当下,吏部尚书刘复礼赶紧扔了块板砖。有用没用的先听個响,保不齐就能引出玉呢。
“太祖和成祖年间倒是有过不少次移民,很多姓氏集体迁移,不下百万众。但向海外大量移民却从未有过,确实不易。”
果然有玉来了,是通政使熊文灿扔的。但这块玉的品相有点次,介于石头和玉之间,好像是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不太妥吧……太祖和成祖年间是为填补久战之地不得已而为之,如今万民安居乐业,强迫其迁移到化外之地难免会引发骚动。”
但有人听出了此话的含义,连忙站出来反对。袁应泰知道皇帝又在玩抛砖引玉的把戏,指不定抓住谁说的某句话然后大做文章。
但对于大规模移民的问题,他觉得宁可慢一点也不能为了快而冒险。目前的局面是耗费了三十年才好不容易理顺的,应以稳为主,不能操之过急。
“呃……能不能将受灾之民迁到特区,这样朝廷既省了赈济,灾民还有了生计,又不会落下口实。”
有了前面几块砖的铺垫,大臣们心里大致有了判断,知道皇帝想干什么了,也就不再以守为主,开始了相互小声探讨,很快又有人站出来提建议了。
“哎呀,席大学士这个办法有点意思,朕以为可行!”
洪涛本没指望席尔瓦能在这种场合里提出什么建议,让他担任大学士纯粹就是找个熟悉经济的秘书,顺便也是一种勉励,报答他们这些年在日月银行和税务部兢兢业业的工作。
但可能是旁观者清,也可能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黑胖子一张嘴反倒比其他人更具前瞻性。
自打登基以来,三十年间各种天灾持续不断,每年光是赈灾就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尤以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为最。
以前不是没想过把容易受灾地区的人口转移到其它省份居住,就算搬迁和落户的花费全部由朝廷支出,也比年复一年的救灾、赈济轻松百倍。
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适合的迁徙之地。往人少的地方搬吧,当地为什么人少?答案特别简单也特别唯一,不适合农耕。
让一群农民去气候、土壤、环境都无法耕种的地方生活,还不如直接不赈济全饿死呢,也省了再搬来搬去白白耗费钱粮。
往人多的地方搬好像也不成。人家一个村几十户本来生活的挺好,朝廷突然强行塞进来几户人家,住肯定有地方安排,但耕地去哪儿找?
总不能让先前的几十户每家出点,腾出来一些土地给后来者吧。那不是还等着打起来呢,结果一数,得,打死的人比受灾的还多。
但现在好像具备条件了,不光吕宋特区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安南特区一样有,而这两个特区的基础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大量容纳新移民的能力。
受灾的民众愿不愿意来?这话说的,人都快饿死了,为了弄口吃的儿女都可以卖,还会嫌弃新家距离是否有点远吗?
祖宗?快拉倒吧,祖坟不知道被洪水淹几次了,非要跟着祖宗走,那得去海边找,尸骨早就冲进大海里了,也说不定顺着洋流就到吕宋岛了呢,正好过来找找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当是如此,臣深以为然!”只要不是傻子,此时定不会出面反驳,实际上确实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地方。
在巡视期间,他们在一处小村庄里碰见了两户比较特殊的移民,皆是被贬黜的苦役犯,其家族在二十年前也是朝中有名有姓大臣。
十五年苦役期满,两户人家被安排到了吕宋特区落户,成了新移民。刚开始肯定有诸多不适应,但没过几年也都习惯了,与另外两户来自女真和云南的移民组成了一个小农庄,用贷款买下二百亩水浇地专门种植水稻。
头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如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不光贷款还完了还购买了耕牛、马匹,并给两个孩子娶了媳妇。
当说起想不想返回家乡时,两户人家毫不犹豫的摇了头。回去干嘛呢?贬黜官员的家人名声已经臭了,产业也都被抄没了,不如在这里重打鼓另开张。
虽然有两代人不能进入仕途,等孙子辈的长大了依旧可以参加会试。吕宋特区每次都有高中之人,凭本事过日子,总比靠别人施舍怜悯强得多。
另外就是恨不恨皇帝的问题,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两家人的言谈和表情里已经看不到恨意了。反倒是对新政很感激,若是放在其它朝,被贬黜抄家流放之人,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何谈东山再起。
被贬黜是因为新政,获得新生依旧是因为新政,到底是该恨还是该感激,不光他们两户人说不清,在座的诸位朝臣们也没几个能说清楚的。
“嗯,既然如此,朕就勉强受了。不过刘尚书说得对,影响吕宋乃至其它特区发展的不是土地、不是气候、也不是物产,而是人。
这里撂荒的田亩不是不想耕种,而是无力耕种。人少地多,即便种下去也难以伺候,索性种一半荒一半,明年再倒过来,多少可以增加点地力。
反观其他各省,有的水源不足,有的地势不利,别说每户几十亩,有些人家连几亩地都分不上。可他们宁可守着几分薄田也不愿到特区当地主,让朕实在是无可奈何啊!”
对于这些恭维话洪涛略微谦虚了下就全盘接受了,然后一屁股坐在西班牙总督置办的高背椅上,换上一脸愁容继续为治下子民们发愁。
“呃……”此言一出,诸位大臣们立马都闭了嘴。关于移民的问题,几乎每年都要商量好几次,但始终也没见大成效。
汉人有极强的乡土观念,还要落叶归根,只要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哪怕多吃点苦也不愿意远渡重洋去开创新生活。
在这方面皇帝确实比较仁慈,只是把苦役犯、乞丐、流民全送走了,其余百姓完全靠自愿,从没强行逼迫过。
但随着身份牌越来越普及,流民少了,乞丐也少了,光靠苦役犯每年凑不出来多少人。而移民的最大输出地就是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余省份的百姓既没出去讨生活的习惯,好像也没有这种意愿。
“陛下若是没有雷霆手段,大规模移民怕是难上加难啊!”
眼见谁都不说话,要把皇帝给晾在当下,吏部尚书刘复礼赶紧扔了块板砖。有用没用的先听個响,保不齐就能引出玉呢。
“太祖和成祖年间倒是有过不少次移民,很多姓氏集体迁移,不下百万众。但向海外大量移民却从未有过,确实不易。”
果然有玉来了,是通政使熊文灿扔的。但这块玉的品相有点次,介于石头和玉之间,好像是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不太妥吧……太祖和成祖年间是为填补久战之地不得已而为之,如今万民安居乐业,强迫其迁移到化外之地难免会引发骚动。”
但有人听出了此话的含义,连忙站出来反对。袁应泰知道皇帝又在玩抛砖引玉的把戏,指不定抓住谁说的某句话然后大做文章。
但对于大规模移民的问题,他觉得宁可慢一点也不能为了快而冒险。目前的局面是耗费了三十年才好不容易理顺的,应以稳为主,不能操之过急。
“呃……能不能将受灾之民迁到特区,这样朝廷既省了赈济,灾民还有了生计,又不会落下口实。”
有了前面几块砖的铺垫,大臣们心里大致有了判断,知道皇帝想干什么了,也就不再以守为主,开始了相互小声探讨,很快又有人站出来提建议了。
“哎呀,席大学士这个办法有点意思,朕以为可行!”
洪涛本没指望席尔瓦能在这种场合里提出什么建议,让他担任大学士纯粹就是找个熟悉经济的秘书,顺便也是一种勉励,报答他们这些年在日月银行和税务部兢兢业业的工作。
但可能是旁观者清,也可能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黑胖子一张嘴反倒比其他人更具前瞻性。
自打登基以来,三十年间各种天灾持续不断,每年光是赈灾就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尤以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为最。
以前不是没想过把容易受灾地区的人口转移到其它省份居住,就算搬迁和落户的花费全部由朝廷支出,也比年复一年的救灾、赈济轻松百倍。
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适合的迁徙之地。往人少的地方搬吧,当地为什么人少?答案特别简单也特别唯一,不适合农耕。
让一群农民去气候、土壤、环境都无法耕种的地方生活,还不如直接不赈济全饿死呢,也省了再搬来搬去白白耗费钱粮。
往人多的地方搬好像也不成。人家一个村几十户本来生活的挺好,朝廷突然强行塞进来几户人家,住肯定有地方安排,但耕地去哪儿找?
总不能让先前的几十户每家出点,腾出来一些土地给后来者吧。那不是还等着打起来呢,结果一数,得,打死的人比受灾的还多。
但现在好像具备条件了,不光吕宋特区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安南特区一样有,而这两个特区的基础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大量容纳新移民的能力。
受灾的民众愿不愿意来?这话说的,人都快饿死了,为了弄口吃的儿女都可以卖,还会嫌弃新家距离是否有点远吗?
祖宗?快拉倒吧,祖坟不知道被洪水淹几次了,非要跟着祖宗走,那得去海边找,尸骨早就冲进大海里了,也说不定顺着洋流就到吕宋岛了呢,正好过来找找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