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书生气 第64章 这样的公子
小说:我在北宋吃软饭作者:害羞Kol字数:3768更新时间 : 2025-01-11 20:59:48
正午时分,陈府大院内。
说起来,陈府好些日子没这么热闹过了。
甭管丫鬟侍女,还是管家仆役,今个全都聚在了院里,除了那些个要贴身伺候老爷小姐公子的,其余的都也得令允许坐着吃饭看戏。
随着大公子跟小姐搀着老爷夫人入座,场面才稍稍安静下来一些。
四人坐的位置,陈婉约临着陈夫人,陈阜则是挨着陈临。
陈夫人虽然瞧上去心情不错,但坐下后还是拍了拍陈婉约的手背,疑惑道:“不就是听个戏嘛,你说你俩干嘛非要还整得这么神秘兮兮的?”
陈婉约闻言,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上午的时间陈婉约其实都是在找着话题陪母亲谈些家常里短的事儿,对这个事儿本身倒是从没回应过,因为面对爹娘,她实在不想有一丝欺瞒。
见到妹子为难,陈阜则就没那么多心理负担了,轻笑道:“娘,主要是想着咱们家都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人,前些日子我跟婉约去荣兴伯爵府里听戏,觉得这牡丹棚的戏确实唱的极好,回来时候便就寻思着请到家里给父亲您俩也唱一唱,刚好我有个朋友改了新戏本子,立马就让这牡丹棚学了起来,这会儿刚排好,今个咱看的这戏,我敢说是这东京城独一份儿!”
陈阜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有些没底,毕竟连他自己都很难想象要在半天时间里写出个新本子又要能打动人心,这得有多大难度。
不过想到韩序兄一直办事稳妥,既然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他的把握,于是这会儿便只好硬着头皮先夸下海口了。
陈夫人闻言,顿时提起了兴致:“呦,新戏本子?你何时认识了个这么有才气的朋友?”
陈夫人说罢,这次倒是陈婉约牵过了母亲手,轻声道:“娘,咱们只管瞧戏就是了。”
陈家夫妇二人似乎对这个一向乖巧恬静的女儿都极为顺从,陈夫人脸上瞬间只剩笑意,宠溺道:“好,好,娘就等着瞧就是。”
说罢,便听到牡丹棚的东家出来讲了几句客套的谢语。
随后,台上人物便开始进场,正戏开始。
先是一段合唱开场:“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随后张生道:“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接着道:“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说实话,也难怪牡丹棚能成为东京城最有口碑的戏班子,就说这唱戏功底,那就真是说不上二话。
尽管只是半天功夫临时学的戏词儿,唱出来那也是极有韵味。
陈临在家里始终言语不多,这会儿也是一脸认真的听着台上的戏。
倒是陈夫人又说体己话似的朝着陈婉约问道:“不是说是新本子嘛?我听着这怎么像是《莺莺六幺》的角儿?”
陈婉约原本听见台上开场,也是有些疑惑,但听到张生与崔莺莺二人所唱之词后便了然了,这会儿回答母亲道:“娘您仔细听,角儿还是那个角儿,但是词不一样呢。”
陈夫人闻言又仔细瞧了一段,方才说道:“诶,好像还真是呢!”
台上。
张生道:“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道:“一炷香愿家中年年有余粮,二炷香愿父母百年寿长。三炷香......”
到此,台上剧情才真正开始与平日所瞧的《莺莺六幺》有所出入。
在原戏上,崔莺莺的爹早已死去。
看到这段,陈婉约抓着母亲的手又紧了些,始终一言不发的陈临,脸色也有些被这台上台下家庭和睦的氛围所感染。
台上。
崔莺莺:“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红娘:“那张生伤得真难看,他难进茶饭难动弹。他虽是日夜苦把佳期盼,但却只是敢思不敢言。如今若要想性命得安全,除非小姐救苦救难。
台下。
陈阜与陈婉约皆是微微一怔。
陈阜心中暗叹,韩序兄这是,把自家妹子跟那书生的情形直接给编到戏里头了?
妙啊,实在是妙啊。
依着自个父母二老的性子,再加上平日里的死板印象,若只是单纯将二人这事讲与二老去听,保不齐还没开始二老心里便会抵触。
但是换这个法子就不一样了,二老本身就爱听戏,因此便会比平日里更投入些,只要本子写的够好,能让二老看的心头触动,即便事后二老意识到这事是另有目的,但心里起码也不会再坚如磐石。
如今前头铺垫已经做好,是否可行,那就要看韩序兄这本子的好坏了......
想到这,陈阜难免又开始有些担忧,毕竟半天时间改好一个本子,实在是太难了。
但他不知道是,韩序这本子,早已了然于心。
今个韩序所教牡丹棚唱的,并不是什么《莺莺六幺》。
而是后世传唱颇多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这是元代以后才有的本子,相比于现在的《莺莺六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局,不仅抛弃了门第、权势,这些传统枷锁,崔莺莺与张生两人更是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所谓“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后世名言,便是出自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韩序在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基础上,又稍稍作了修改,将陈婉约与书生二人的境遇给填了进去。
可以说对这个时代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台上,戏至结尾。
张生:“君瑞此行非得已,愿卿珍重保玉体。”
崔莺莺:“此一去鞍马秋风自调理,顺时善保千金体。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霜桥起要迟。你休要一寸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张生:“金玉之言当谨记。得官回来荣耀妻,不得官回来陪伴你。”
合唱:“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看到此处,陈婉约怔怔出神,又悲又喜。
甚至都忘了父母亲还在左右,两行泪水轻轻划下。
这难道不正是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结局吗?
不论结果如何。
似乎此刻在台上见到故事里他们替自幸福,至少也算不那么遗憾了罢......
戏至结尾,台下众人皆是意犹未尽。
陈夫人摇头感慨道:“好一个‘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连一旁从来不苟言笑的陈临,似乎也有些动容。
只是,陈临瞧了瞧自己的女儿跟儿子,似乎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就在此时。
突然,陈府的看门小厮火急火燎朝着主子这一桌跑了过来。
“老爷,老爷!”
还在若有所思的陈临,瞧见小厮火急火燎的模样,疑惑道:“什么事儿?这么急?”
“老爷,有队自称是宫里的人马来了......他们说好像是......宫里有旨意!”
一瞬间,陈临夫妇跟陈婉约兄妹二人齐齐站起。
也来不及多想为何宫里这个时候会给自己这个商贾人家送来旨意,一行人连忙赶到门口处迎接。
待他们到时,宫里内侍已经摆好了宣旨的阵势。
陈家众人齐齐下跪。
“大宋皇帝诏书:
朕绍膺骏命,
闻婚姻乃人伦之本,风化之源。今有盐商之女陈婉约,生于官商之家,性行温良,德容兼备;又有教书先生宋青柏,才学优长,淡泊名利,素守高洁。
二人若结连理,必能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朕心甚悦,特赐陈婉约与宋青柏成婚,以成佳偶。
自此合卺之礼成,两姓之好定。望尔二人谨遵妇道、夫德,互敬互爱,和睦持家。上以报家国之望,下以启子孙之贤。
于兮!”
......
————
阖家热闹的陈府后门之外。
是条小巷。
一墙之隔,便好似截然不同的两幅光景。
知晓了突然的意外之喜。
韩序没有告辞,只是悄悄离去。
小巷中,只有原本从来都遵守规矩的清朗侍女,小跑到门口。
鼓着勇气大喊了一声:
“公子。”
“您不要南枝了吗?”
只是前两个字声大,后一句话声小,自然不会被小巷里那个背影听见。
公子没有回头,可侍女还是在门口站了很久。
这是南枝第二次见到......这样韩公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说起来,陈府好些日子没这么热闹过了。
甭管丫鬟侍女,还是管家仆役,今个全都聚在了院里,除了那些个要贴身伺候老爷小姐公子的,其余的都也得令允许坐着吃饭看戏。
随着大公子跟小姐搀着老爷夫人入座,场面才稍稍安静下来一些。
四人坐的位置,陈婉约临着陈夫人,陈阜则是挨着陈临。
陈夫人虽然瞧上去心情不错,但坐下后还是拍了拍陈婉约的手背,疑惑道:“不就是听个戏嘛,你说你俩干嘛非要还整得这么神秘兮兮的?”
陈婉约闻言,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上午的时间陈婉约其实都是在找着话题陪母亲谈些家常里短的事儿,对这个事儿本身倒是从没回应过,因为面对爹娘,她实在不想有一丝欺瞒。
见到妹子为难,陈阜则就没那么多心理负担了,轻笑道:“娘,主要是想着咱们家都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人,前些日子我跟婉约去荣兴伯爵府里听戏,觉得这牡丹棚的戏确实唱的极好,回来时候便就寻思着请到家里给父亲您俩也唱一唱,刚好我有个朋友改了新戏本子,立马就让这牡丹棚学了起来,这会儿刚排好,今个咱看的这戏,我敢说是这东京城独一份儿!”
陈阜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有些没底,毕竟连他自己都很难想象要在半天时间里写出个新本子又要能打动人心,这得有多大难度。
不过想到韩序兄一直办事稳妥,既然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他的把握,于是这会儿便只好硬着头皮先夸下海口了。
陈夫人闻言,顿时提起了兴致:“呦,新戏本子?你何时认识了个这么有才气的朋友?”
陈夫人说罢,这次倒是陈婉约牵过了母亲手,轻声道:“娘,咱们只管瞧戏就是了。”
陈家夫妇二人似乎对这个一向乖巧恬静的女儿都极为顺从,陈夫人脸上瞬间只剩笑意,宠溺道:“好,好,娘就等着瞧就是。”
说罢,便听到牡丹棚的东家出来讲了几句客套的谢语。
随后,台上人物便开始进场,正戏开始。
先是一段合唱开场:“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随后张生道:“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接着道:“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说实话,也难怪牡丹棚能成为东京城最有口碑的戏班子,就说这唱戏功底,那就真是说不上二话。
尽管只是半天功夫临时学的戏词儿,唱出来那也是极有韵味。
陈临在家里始终言语不多,这会儿也是一脸认真的听着台上的戏。
倒是陈夫人又说体己话似的朝着陈婉约问道:“不是说是新本子嘛?我听着这怎么像是《莺莺六幺》的角儿?”
陈婉约原本听见台上开场,也是有些疑惑,但听到张生与崔莺莺二人所唱之词后便了然了,这会儿回答母亲道:“娘您仔细听,角儿还是那个角儿,但是词不一样呢。”
陈夫人闻言又仔细瞧了一段,方才说道:“诶,好像还真是呢!”
台上。
张生道:“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道:“一炷香愿家中年年有余粮,二炷香愿父母百年寿长。三炷香......”
到此,台上剧情才真正开始与平日所瞧的《莺莺六幺》有所出入。
在原戏上,崔莺莺的爹早已死去。
看到这段,陈婉约抓着母亲的手又紧了些,始终一言不发的陈临,脸色也有些被这台上台下家庭和睦的氛围所感染。
台上。
崔莺莺:“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红娘:“那张生伤得真难看,他难进茶饭难动弹。他虽是日夜苦把佳期盼,但却只是敢思不敢言。如今若要想性命得安全,除非小姐救苦救难。
台下。
陈阜与陈婉约皆是微微一怔。
陈阜心中暗叹,韩序兄这是,把自家妹子跟那书生的情形直接给编到戏里头了?
妙啊,实在是妙啊。
依着自个父母二老的性子,再加上平日里的死板印象,若只是单纯将二人这事讲与二老去听,保不齐还没开始二老心里便会抵触。
但是换这个法子就不一样了,二老本身就爱听戏,因此便会比平日里更投入些,只要本子写的够好,能让二老看的心头触动,即便事后二老意识到这事是另有目的,但心里起码也不会再坚如磐石。
如今前头铺垫已经做好,是否可行,那就要看韩序兄这本子的好坏了......
想到这,陈阜难免又开始有些担忧,毕竟半天时间改好一个本子,实在是太难了。
但他不知道是,韩序这本子,早已了然于心。
今个韩序所教牡丹棚唱的,并不是什么《莺莺六幺》。
而是后世传唱颇多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这是元代以后才有的本子,相比于现在的《莺莺六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局,不仅抛弃了门第、权势,这些传统枷锁,崔莺莺与张生两人更是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所谓“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后世名言,便是出自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韩序在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基础上,又稍稍作了修改,将陈婉约与书生二人的境遇给填了进去。
可以说对这个时代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
台上,戏至结尾。
张生:“君瑞此行非得已,愿卿珍重保玉体。”
崔莺莺:“此一去鞍马秋风自调理,顺时善保千金体。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霜桥起要迟。你休要一寸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张生:“金玉之言当谨记。得官回来荣耀妻,不得官回来陪伴你。”
合唱:“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看到此处,陈婉约怔怔出神,又悲又喜。
甚至都忘了父母亲还在左右,两行泪水轻轻划下。
这难道不正是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结局吗?
不论结果如何。
似乎此刻在台上见到故事里他们替自幸福,至少也算不那么遗憾了罢......
戏至结尾,台下众人皆是意犹未尽。
陈夫人摇头感慨道:“好一个‘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连一旁从来不苟言笑的陈临,似乎也有些动容。
只是,陈临瞧了瞧自己的女儿跟儿子,似乎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就在此时。
突然,陈府的看门小厮火急火燎朝着主子这一桌跑了过来。
“老爷,老爷!”
还在若有所思的陈临,瞧见小厮火急火燎的模样,疑惑道:“什么事儿?这么急?”
“老爷,有队自称是宫里的人马来了......他们说好像是......宫里有旨意!”
一瞬间,陈临夫妇跟陈婉约兄妹二人齐齐站起。
也来不及多想为何宫里这个时候会给自己这个商贾人家送来旨意,一行人连忙赶到门口处迎接。
待他们到时,宫里内侍已经摆好了宣旨的阵势。
陈家众人齐齐下跪。
“大宋皇帝诏书:
朕绍膺骏命,
闻婚姻乃人伦之本,风化之源。今有盐商之女陈婉约,生于官商之家,性行温良,德容兼备;又有教书先生宋青柏,才学优长,淡泊名利,素守高洁。
二人若结连理,必能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朕心甚悦,特赐陈婉约与宋青柏成婚,以成佳偶。
自此合卺之礼成,两姓之好定。望尔二人谨遵妇道、夫德,互敬互爱,和睦持家。上以报家国之望,下以启子孙之贤。
于兮!”
......
————
阖家热闹的陈府后门之外。
是条小巷。
一墙之隔,便好似截然不同的两幅光景。
知晓了突然的意外之喜。
韩序没有告辞,只是悄悄离去。
小巷中,只有原本从来都遵守规矩的清朗侍女,小跑到门口。
鼓着勇气大喊了一声:
“公子。”
“您不要南枝了吗?”
只是前两个字声大,后一句话声小,自然不会被小巷里那个背影听见。
公子没有回头,可侍女还是在门口站了很久。
这是南枝第二次见到......这样韩公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