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危受命
小说:滕王阁前传作者:西马女王字数:4871更新时间 : 2024-10-07 23:54:53
永徽三年十一月乙亥夤夜,老太监王德单人独骑急匆匆赶到苏州城,进城后又一刻不敢耽搁地来到刺史府后门,敲开门进到府中……
滕王李元婴正在刺史府前堂与当地一众文人名士宴饮,他们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其中频频有人站出来纵声高吟诗句,引得堂上众人阵阵喝彩;堂下宽阔处一班歌妓翩翩起舞,两边鼓乐班子吹拉弹唱,堂上堂下各处都是热闹非凡。
内宅有人来到郭淮身边,低声向他禀报一番,便又退了出去。
郭淮瞅了个空挡,躬身附耳告诉李元婴:“王爷,王妃刚刚让人传话,王德从长安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见您。”
李元婴听完微微蹙眉,没有言语,找了机会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杯提议文人名士们共同举杯饮酒,饮毕又坐了片刻,瞅准空挡离开座位,退出了厅堂。
“王德因何而来?”李元婴边匆匆赶往后院,边走边问郭淮。
王德是二哥李世民的贴身太监,改元后留在宫中伺候李治,深得信任。这个时辰来见自己必定是有重大事情发生。
“启禀王爷,王妃派来的人说王德什么都不肯说,只是坚持要面见王爷。王妃猜测王德有大家的密旨!”郭淮回禀。
李元婴听闻有李治的密旨,他猛地站住了身形,双手背在身后,微微仰头看天。
今夜大雾,团团浓雾遮蔽了苏州城的夜空,站在地上望天,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苏州虽地处江南,冬天的晚上湿气偏重,也是颇有些寒意。时间一长,李元婴的长袍挂了一些水珠。
郭淮担心冻坏主子,提醒李元婴赶紧走。
李元婴神情一顿,回过神来没再说话,疾步往后院赶,赶到后院书房,进门就看到尉迟青青正陪着王德说话。
李元婴就笑出了声:“王德,你个老家伙不在长安城享清福,深更半夜的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王爷,奴婢给王爷磕头了!”王德看见李元婴来了,赶紧站起身就要给李元婴磕头。
李元婴连忙伸手拉住了他,王德跟了李世民一辈子,深得信任;李治即位后又伺候李治,说是伺候,实质上是李世民将黑甲军交给王德,安排王德暗中扶植李治,成了李治的暗中的左膀右臂。
想想陇右李家枝份繁多,人员复杂,心态各异;陇西其他军功世家在一旁狼环虎饲;山东、江南以及蜀中各大世家的代言人盘踞朝堂之上、龙争虎斗,刚刚上位的李治根本镇不住朝堂。王德带领的黑甲军正好威慑他们。
况且李元婴还在长安城的时候王德就经常出入滕王府,跟李元婴家一众颇为熟稔,跟李元婴更是一度好的穿同一条裤子,所以他王德能大半夜的进入到李元婴的后宅,他要磕头李元婴又怎么能真让他跪下去。
另一边,尉迟青青悄没声退出去了,只留下李元婴、郭淮和王德书房里。
王德拿出一道圣旨、一封信和一块鱼符递给李元婴。
李元婴将圣旨与书信拿在手中,没着急打开,而是探头靠近王德问:“最近李治在长安城忙什么呢?”
“接武昭仪回宫,与同安公主、高阳公主拉近关系!筹集粮食赈灾!王爷,皇上难呀!”王德说完,急忙替李治叫苦连天。
他知道眼前这位王爷手眼通天,没敢耍心眼子,直接将最近李治做的大事儿道出来。
“狗屁!他李治听信长孙老狐狸的话,又借助王家上位就该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李元婴冷笑连连。
王德闻言也是苦笑连连。李家其他人明面上还尊称李治一声皇上,背地里可能大骂李治是猪狗不如,跟外人在一起的时候肯定要尊称李治一声大家;眼前这位王爷明里暗里都是直呼其名李治,生气了朝堂内外都是脏话连篇,何况在这远离长安城的江南之地,他能有几分尊重。
李元婴打开圣旨看了一眼,浑不在意地随手扔在桌上,又打开书信,粗略看完一把摔在地上,破然大怒,指着地上的信破口大骂:“李治你是猪吗?啊,你是猪吗?王德,你说李治是猪吗?”
王德哪里敢接话茬,扑通一声跪在李元婴跟前,不住地磕头:“王爷息怒,王爷息怒!”
“王德,你说他李治明明知道当下朝堂不稳,不把心思用在朝堂上从中斡旋,反而叫我西进,他真是一头蠢猪!一只蠢到家的蠢猪!”李元婴气得说话呼呼带喘,看样子是真的气着了。
王德这会儿连话都不敢说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
郭淮也跪下了,伸手扶住王德。
“王德,你说我二哥有经天纬地之能,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南征北战,横扫全国;我二嫂八面玲珑、蕙质兰心,在长安城举目皆敌的情况下,步履维艰、步步惊心、死中求生,硬是拉来一众帮手将他们家留在了长安,帮助二哥登上皇位。再看看李治这头猪,他有一点像他们俩吗?有一点吗?李治,你他娘的真是个废物!”李元婴提起这些是跳脚大骂,手指连连指点长安城方向,好像是在一下下猛点李治的脑门。
王德跪在那儿一言不发,这都骂娘了,他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错,索性什么都不说。
苏州刺史府不大,内院就前后两层,王妃尉迟青青和李元婴住在前面一层,王妃阎熙与尼露拜尔住在后面一层,李元婴前层书房里发火,前后院都能听得真真切切,院子各个屋子里的灯光都亮起来了,但是没人出来。尉迟青青也是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李元婴骂完觉得还是气不过,又骂了一通才收了声,端起尉迟青青的茶碗一饮而尽。
郭淮见李元婴住声了,拉着王德站起身。
李元婴对郭淮说:“将跨院收拾出来,安排王德住下。”
王德赶紧说:“王爷,可是不行,奴婢还得赶着回京给皇上回……”
李元婴毫不在意地挥挥手:“没什么不行,到我这里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早一点回去,晚一点回去都一样。你说你一把年纪了,什么事儿都给李治干了,他李治干什么?年轻人的事儿总要年轻人去干,否则他永远立不住。”说完慢悠悠走向尉迟青青的屋子,仿佛刚才暴跳如雷的不是他,是别人。
“谢王爷体恤奴婢!谢王爷体恤奴婢!”王德知道李元婴这是接下了差事儿了,他顺利地完成任务,回京城后跟皇上好交差了,他感激涕零得直作揖。
眼前这位王爷比宫里的皇上还小两岁,奈何人家从小走街串巷、东征西讨的,硬生生靠实力杀出一片天地。宫里那位的征程这才刚刚开始,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
郭淮陪着王德去跨院。
路上王德对郭淮说:“郭淮,你打小跟着王爷,多劝劝王爷,皇上真心不容易:长安城里众多王爷公主们闹,各大世家也是蠢蠢欲动,即位这三年以来,晋州年年地震,饿殍遍野,本就怨声载道、谣言四起,今年长安又大旱,满城百姓人心惶惶,朝堂之上争端不已,皇上真心不容易。”
郭淮扶着王德,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轻声宽慰道:“您老是看着王爷长大的,您还不了解王爷的脾气,王爷发火是不怎么赞同大家的做法,但是为了大家王爷还是接下了差事。就跟王爷说的,您老就别跟着操心了,且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吧!明早吃饱喝足再回京,这一路可苦了您了!”
“皇上洪福,九皇子洪福,这关键时候还得靠小王爷!”王德口中的皇帝自然是李世民,九皇子是现在的皇帝李治,提到李世民,王德是眼角含泪。絮絮叨叨拉着郭淮念叨李世民教导李元婴和李治的往事。
李元婴、尉迟青青,阎熙和尼露拜尔围坐在灯下,她们三人挨个传阅圣旨和书信后都默不作声。今年因为尼露拜尔的事儿,李治迫于朝堂压力剥夺了李元婴的封地食禄,对此,李元婴本来就很窝火,看李治很不顺眼,一度想连夜跑一趟长安城,按着李治暴打一顿,这倒不是因为在乎那点食禄,而是看着李治面对朝中大臣时候软弱不堪生气。
现在他在苏州呆了不到一年,又得西进洪州,出任洪州都督。都督军政一手抓,洪州又是上都督,相对于苏州刺史这个文职妥妥的是主政一方,可是思前想后怎么都感觉是李治无人可用了才想起他。朝堂上争斗丢了食禄,又因为朝堂之争要他站出来补窟窿,里外里都是李治的了,心里怎么想都不舒服。
她们三个不说话,李元婴知道她们三个的意思,不想让他去,他长叹一声:“王德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李治现在很不容易,不为别人,就算是为了死去的二哥,我明日就也得去洪州上任,你们安心在苏州过年,过了年春暖花开了你们再收拾收拾去洪州。”
“这件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洪州辖内豫章罗氏、章氏、端木氏都是传承久远的名门望族,浔阳陶氏,湛氏与吉州刘氏新晋侨望家族,他们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寻找粮仓这事儿在洪州,谁能保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再说了你刚上任脚跟都没站稳就要着手办这么大的事,洪州都督府的那些手下是否可靠?办差可是需要人手的。皇上又要求的时间这么多短,你这样急匆匆去了,能不能完成差事尚未可说,这里面的利益要是大了,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尉迟青青不亏名门出身,各地名门望族如数家珍,只是看了一眼信就想到很多,点明事情的利害之处。
“大娘子说的不无道理,不说别家,只是说这吉州刘氏,大汉王朝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他们代代人人丁旺盛,从大汉永元元年历经王朝变换到现在经久不衰。我记得刘家有一件被各大家族争相传颂的事儿,就近一百五十年内刘氏没出五服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有哪一家人想要分家,这说明刘家这几代掌家人治家有方。阿翁说曾说过,别看刘氏在朝堂和地方衙门影响力不如其他家,可说到这团结,洪州其他名门望族都不如他们。还说贞观十八年,朝廷东征的那400船只就属刘家获利最大,妥妥的是洪州一霸,地头蛇。况且这次的目标是粮食,自古粮食就是王朝战略物资,谁见了都会想分一杯羹,老百姓饿急眼都还敢冲击官府,抢劫官粮!退一步讲这里面没有世家大族的利益,真如皇帝说能解晋州灾情,那么多粮食,谁敢保证洪州那些人会不会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可能就是众敌环伺,腹背受敌了,强龙不压地头蛇呀!”阎熙也是不无担忧地说。
尼露拜尔看看三人没说话,李元婴从金州追到苏州,大闹苏州城就是为了她,这才安生了没几天,刚把尉迟青青和阎熙接来,又要举家搬迁,光是想想都不胜其烦。
李元婴去洪州上任,两位王妃都能说出一些所以然来,唯独她什么都说不上来。无形之中就觉得自己矮人一等,诸般不如尉迟青青和阎熙。
“青青,熙儿你们不用担心,你们说的都是应该考虑的,都督府的人不可靠的话,我会从蝴蝶商行里调人,蝴蝶商行都是咱们的自己的人,不会阳奉阴违。再说我这次接替的吴黑闼,以他的治军能力,他在洪州怎么也有可信的人能用!”李元婴安慰他们。
“洪州水部郎中和舟楫署令是阿翁当年提拔上来的,一会儿,我修书给阿翁,让阿翁写信给他们配合你的差事。”阎熙说道。
李元婴点点头,有可靠的人总是好过孤军作战。
“我看还是让尼露拜尔妹妹跟你一起吧!一来妹妹能照顾你的生活起居,二来妹妹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能给你出谋划策。我和熙儿带着全家过完年便到。”尉迟青青看了一眼尼露拜尔提议道。
阎熙听了也是点头赞同。
尼露拜尔精神一震,目光中满是感激之色,知道俩人在给她和李元婴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并没有继续制造矛盾,算是真正接受了她。
尉迟青青屋里有长子李循奇,现在又有身孕;阎熙屋里有了次子李循必,他们肯定不能随他长途奔波,此去洪州还要跋山涉水,对于她们这些家眷而言,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坐船,走水路逆流而上去洪州。
李元婴斟酌再三,也是点头应允。
只是有一点李元婴没跟任何人言明,调任洪州不光是李治一个人的主张,这里面也有武媚娘的想法。给李元婴的封信里并没有提到武媚娘的片言只语,然而那封信却是武媚娘执笔书写的,那字迹李元婴再熟悉不过了,换言之,那封信的字迹和内容合在一起在告诉李元婴:洪州事宜是李治和武媚娘朝堂谋划的重要一环,希望李元婴能配合他们行事。这才是李元婴收到信就着手安排的根本所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滕王李元婴正在刺史府前堂与当地一众文人名士宴饮,他们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其中频频有人站出来纵声高吟诗句,引得堂上众人阵阵喝彩;堂下宽阔处一班歌妓翩翩起舞,两边鼓乐班子吹拉弹唱,堂上堂下各处都是热闹非凡。
内宅有人来到郭淮身边,低声向他禀报一番,便又退了出去。
郭淮瞅了个空挡,躬身附耳告诉李元婴:“王爷,王妃刚刚让人传话,王德从长安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见您。”
李元婴听完微微蹙眉,没有言语,找了机会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杯提议文人名士们共同举杯饮酒,饮毕又坐了片刻,瞅准空挡离开座位,退出了厅堂。
“王德因何而来?”李元婴边匆匆赶往后院,边走边问郭淮。
王德是二哥李世民的贴身太监,改元后留在宫中伺候李治,深得信任。这个时辰来见自己必定是有重大事情发生。
“启禀王爷,王妃派来的人说王德什么都不肯说,只是坚持要面见王爷。王妃猜测王德有大家的密旨!”郭淮回禀。
李元婴听闻有李治的密旨,他猛地站住了身形,双手背在身后,微微仰头看天。
今夜大雾,团团浓雾遮蔽了苏州城的夜空,站在地上望天,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苏州虽地处江南,冬天的晚上湿气偏重,也是颇有些寒意。时间一长,李元婴的长袍挂了一些水珠。
郭淮担心冻坏主子,提醒李元婴赶紧走。
李元婴神情一顿,回过神来没再说话,疾步往后院赶,赶到后院书房,进门就看到尉迟青青正陪着王德说话。
李元婴就笑出了声:“王德,你个老家伙不在长安城享清福,深更半夜的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王爷,奴婢给王爷磕头了!”王德看见李元婴来了,赶紧站起身就要给李元婴磕头。
李元婴连忙伸手拉住了他,王德跟了李世民一辈子,深得信任;李治即位后又伺候李治,说是伺候,实质上是李世民将黑甲军交给王德,安排王德暗中扶植李治,成了李治的暗中的左膀右臂。
想想陇右李家枝份繁多,人员复杂,心态各异;陇西其他军功世家在一旁狼环虎饲;山东、江南以及蜀中各大世家的代言人盘踞朝堂之上、龙争虎斗,刚刚上位的李治根本镇不住朝堂。王德带领的黑甲军正好威慑他们。
况且李元婴还在长安城的时候王德就经常出入滕王府,跟李元婴家一众颇为熟稔,跟李元婴更是一度好的穿同一条裤子,所以他王德能大半夜的进入到李元婴的后宅,他要磕头李元婴又怎么能真让他跪下去。
另一边,尉迟青青悄没声退出去了,只留下李元婴、郭淮和王德书房里。
王德拿出一道圣旨、一封信和一块鱼符递给李元婴。
李元婴将圣旨与书信拿在手中,没着急打开,而是探头靠近王德问:“最近李治在长安城忙什么呢?”
“接武昭仪回宫,与同安公主、高阳公主拉近关系!筹集粮食赈灾!王爷,皇上难呀!”王德说完,急忙替李治叫苦连天。
他知道眼前这位王爷手眼通天,没敢耍心眼子,直接将最近李治做的大事儿道出来。
“狗屁!他李治听信长孙老狐狸的话,又借助王家上位就该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李元婴冷笑连连。
王德闻言也是苦笑连连。李家其他人明面上还尊称李治一声皇上,背地里可能大骂李治是猪狗不如,跟外人在一起的时候肯定要尊称李治一声大家;眼前这位王爷明里暗里都是直呼其名李治,生气了朝堂内外都是脏话连篇,何况在这远离长安城的江南之地,他能有几分尊重。
李元婴打开圣旨看了一眼,浑不在意地随手扔在桌上,又打开书信,粗略看完一把摔在地上,破然大怒,指着地上的信破口大骂:“李治你是猪吗?啊,你是猪吗?王德,你说李治是猪吗?”
王德哪里敢接话茬,扑通一声跪在李元婴跟前,不住地磕头:“王爷息怒,王爷息怒!”
“王德,你说他李治明明知道当下朝堂不稳,不把心思用在朝堂上从中斡旋,反而叫我西进,他真是一头蠢猪!一只蠢到家的蠢猪!”李元婴气得说话呼呼带喘,看样子是真的气着了。
王德这会儿连话都不敢说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
郭淮也跪下了,伸手扶住王德。
“王德,你说我二哥有经天纬地之能,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南征北战,横扫全国;我二嫂八面玲珑、蕙质兰心,在长安城举目皆敌的情况下,步履维艰、步步惊心、死中求生,硬是拉来一众帮手将他们家留在了长安,帮助二哥登上皇位。再看看李治这头猪,他有一点像他们俩吗?有一点吗?李治,你他娘的真是个废物!”李元婴提起这些是跳脚大骂,手指连连指点长安城方向,好像是在一下下猛点李治的脑门。
王德跪在那儿一言不发,这都骂娘了,他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错,索性什么都不说。
苏州刺史府不大,内院就前后两层,王妃尉迟青青和李元婴住在前面一层,王妃阎熙与尼露拜尔住在后面一层,李元婴前层书房里发火,前后院都能听得真真切切,院子各个屋子里的灯光都亮起来了,但是没人出来。尉迟青青也是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李元婴骂完觉得还是气不过,又骂了一通才收了声,端起尉迟青青的茶碗一饮而尽。
郭淮见李元婴住声了,拉着王德站起身。
李元婴对郭淮说:“将跨院收拾出来,安排王德住下。”
王德赶紧说:“王爷,可是不行,奴婢还得赶着回京给皇上回……”
李元婴毫不在意地挥挥手:“没什么不行,到我这里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早一点回去,晚一点回去都一样。你说你一把年纪了,什么事儿都给李治干了,他李治干什么?年轻人的事儿总要年轻人去干,否则他永远立不住。”说完慢悠悠走向尉迟青青的屋子,仿佛刚才暴跳如雷的不是他,是别人。
“谢王爷体恤奴婢!谢王爷体恤奴婢!”王德知道李元婴这是接下了差事儿了,他顺利地完成任务,回京城后跟皇上好交差了,他感激涕零得直作揖。
眼前这位王爷比宫里的皇上还小两岁,奈何人家从小走街串巷、东征西讨的,硬生生靠实力杀出一片天地。宫里那位的征程这才刚刚开始,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
郭淮陪着王德去跨院。
路上王德对郭淮说:“郭淮,你打小跟着王爷,多劝劝王爷,皇上真心不容易:长安城里众多王爷公主们闹,各大世家也是蠢蠢欲动,即位这三年以来,晋州年年地震,饿殍遍野,本就怨声载道、谣言四起,今年长安又大旱,满城百姓人心惶惶,朝堂之上争端不已,皇上真心不容易。”
郭淮扶着王德,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轻声宽慰道:“您老是看着王爷长大的,您还不了解王爷的脾气,王爷发火是不怎么赞同大家的做法,但是为了大家王爷还是接下了差事。就跟王爷说的,您老就别跟着操心了,且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吧!明早吃饱喝足再回京,这一路可苦了您了!”
“皇上洪福,九皇子洪福,这关键时候还得靠小王爷!”王德口中的皇帝自然是李世民,九皇子是现在的皇帝李治,提到李世民,王德是眼角含泪。絮絮叨叨拉着郭淮念叨李世民教导李元婴和李治的往事。
李元婴、尉迟青青,阎熙和尼露拜尔围坐在灯下,她们三人挨个传阅圣旨和书信后都默不作声。今年因为尼露拜尔的事儿,李治迫于朝堂压力剥夺了李元婴的封地食禄,对此,李元婴本来就很窝火,看李治很不顺眼,一度想连夜跑一趟长安城,按着李治暴打一顿,这倒不是因为在乎那点食禄,而是看着李治面对朝中大臣时候软弱不堪生气。
现在他在苏州呆了不到一年,又得西进洪州,出任洪州都督。都督军政一手抓,洪州又是上都督,相对于苏州刺史这个文职妥妥的是主政一方,可是思前想后怎么都感觉是李治无人可用了才想起他。朝堂上争斗丢了食禄,又因为朝堂之争要他站出来补窟窿,里外里都是李治的了,心里怎么想都不舒服。
她们三个不说话,李元婴知道她们三个的意思,不想让他去,他长叹一声:“王德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李治现在很不容易,不为别人,就算是为了死去的二哥,我明日就也得去洪州上任,你们安心在苏州过年,过了年春暖花开了你们再收拾收拾去洪州。”
“这件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洪州辖内豫章罗氏、章氏、端木氏都是传承久远的名门望族,浔阳陶氏,湛氏与吉州刘氏新晋侨望家族,他们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寻找粮仓这事儿在洪州,谁能保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再说了你刚上任脚跟都没站稳就要着手办这么大的事,洪州都督府的那些手下是否可靠?办差可是需要人手的。皇上又要求的时间这么多短,你这样急匆匆去了,能不能完成差事尚未可说,这里面的利益要是大了,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尉迟青青不亏名门出身,各地名门望族如数家珍,只是看了一眼信就想到很多,点明事情的利害之处。
“大娘子说的不无道理,不说别家,只是说这吉州刘氏,大汉王朝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他们代代人人丁旺盛,从大汉永元元年历经王朝变换到现在经久不衰。我记得刘家有一件被各大家族争相传颂的事儿,就近一百五十年内刘氏没出五服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有哪一家人想要分家,这说明刘家这几代掌家人治家有方。阿翁说曾说过,别看刘氏在朝堂和地方衙门影响力不如其他家,可说到这团结,洪州其他名门望族都不如他们。还说贞观十八年,朝廷东征的那400船只就属刘家获利最大,妥妥的是洪州一霸,地头蛇。况且这次的目标是粮食,自古粮食就是王朝战略物资,谁见了都会想分一杯羹,老百姓饿急眼都还敢冲击官府,抢劫官粮!退一步讲这里面没有世家大族的利益,真如皇帝说能解晋州灾情,那么多粮食,谁敢保证洪州那些人会不会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可能就是众敌环伺,腹背受敌了,强龙不压地头蛇呀!”阎熙也是不无担忧地说。
尼露拜尔看看三人没说话,李元婴从金州追到苏州,大闹苏州城就是为了她,这才安生了没几天,刚把尉迟青青和阎熙接来,又要举家搬迁,光是想想都不胜其烦。
李元婴去洪州上任,两位王妃都能说出一些所以然来,唯独她什么都说不上来。无形之中就觉得自己矮人一等,诸般不如尉迟青青和阎熙。
“青青,熙儿你们不用担心,你们说的都是应该考虑的,都督府的人不可靠的话,我会从蝴蝶商行里调人,蝴蝶商行都是咱们的自己的人,不会阳奉阴违。再说我这次接替的吴黑闼,以他的治军能力,他在洪州怎么也有可信的人能用!”李元婴安慰他们。
“洪州水部郎中和舟楫署令是阿翁当年提拔上来的,一会儿,我修书给阿翁,让阿翁写信给他们配合你的差事。”阎熙说道。
李元婴点点头,有可靠的人总是好过孤军作战。
“我看还是让尼露拜尔妹妹跟你一起吧!一来妹妹能照顾你的生活起居,二来妹妹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能给你出谋划策。我和熙儿带着全家过完年便到。”尉迟青青看了一眼尼露拜尔提议道。
阎熙听了也是点头赞同。
尼露拜尔精神一震,目光中满是感激之色,知道俩人在给她和李元婴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并没有继续制造矛盾,算是真正接受了她。
尉迟青青屋里有长子李循奇,现在又有身孕;阎熙屋里有了次子李循必,他们肯定不能随他长途奔波,此去洪州还要跋山涉水,对于她们这些家眷而言,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坐船,走水路逆流而上去洪州。
李元婴斟酌再三,也是点头应允。
只是有一点李元婴没跟任何人言明,调任洪州不光是李治一个人的主张,这里面也有武媚娘的想法。给李元婴的封信里并没有提到武媚娘的片言只语,然而那封信却是武媚娘执笔书写的,那字迹李元婴再熟悉不过了,换言之,那封信的字迹和内容合在一起在告诉李元婴:洪州事宜是李治和武媚娘朝堂谋划的重要一环,希望李元婴能配合他们行事。这才是李元婴收到信就着手安排的根本所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