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 淘汰的蛎灰

小说: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作者:钢丝上跳舞字数:3256更新时间 : 2024-09-02 01:53:26
    “真的能转化成骨粉!”

    看着眼前这条全新的合成公式,陈绝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喜色。

    要知道,他刚获得这MC系统确定要走种田发家致富这一条道路时,就曾思考过该如何大量获取【骨粉】这种催熟植物的关键性道具。

    起初他是拿猪的骨头来替代游戏里的骷髅弓箭手的产出,但是猪骨头由于价格太贵,成本太高,买了两次之后就不打算买了。

    之后陈绝就将【骨粉】的获取来源,寄托到了鸡圈里那些小鸡身上。

    同样是骨头,鸡的骨头可比猪的要廉价许多。

    更何况有MC的快速育肥,只要把养鸡规模提升上来,后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鸡骨可以采集。

    但是现在,这螃蟹壳转化【骨粉】的发现,却给陈绝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那就是拿甲壳类海鲜的外骨骼来替代鸡骨头,作为更廉价的【骨粉】生成原料。

    因为对比起陆地上的牲畜骨头,在现实世界里海鲜的骨头产量更大,也更容易获取一些。

    “如果螃蟹的壳被系统认定为骨骼的话,扇贝、生蚝、花甲、河蚌这些贝类的壳按理说也应该可以。”陈绝思绪飞转。

    又扭头回去了一趟那家专门做海鲜的中餐店,趁着刚刚消费400多的顾客光环还在,找店里长得风韵犹存的老板娘厚着脸皮聊了几句。

    就说是拿回去想做个标本,冲对方要了几个后厨剃下来的贝壳。

    再次返回车厢关门一试,果不其然,这些贝类的壳体在被MC背包收纳后同样能转化成【骨粉】。

    只不过比起猪大骨而言,转化的数量从×3变成了×1。

    “一个壳体换一份骨粉也足够了!”

    “只要量大,那之后就可以不计消耗地大规模批量催熟水果和蔬菜。”陈绝有些兴奋。

    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收集这些厨余垃圾里淘汰下来的海鲜壳体并不容易。

    一来是这玩意儿混在垃圾里没有专门的人去分拣。

    二来就是他一个年轻人,可拉不下脸面去学那些三和大神一样成天去街头巷尾开那个绿色宝箱(垃圾桶)。

    于是坐上货车驾驶室沉思了片刻后,陈绝突然回忆起了自己一个乡下的远房亲戚曾经干过类似的生意。

    二话不说就发动货车,先去超市买了几大箱鲜鸡蛋,又去瑞县的商场批发市场买了一摞装蔬菜的蓝色塑料筐。

    随后就一路从县城开到了相邻陈村不远的盘龙镇砚下村。

    ……

    砚下村,这里是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的故居。

    瑞县知名的景点‘玉海楼’就是孙诒让大师与其父亲孙衣言所建。

    不过陈绝来这里并不是去瞻仰这些历史名人的,而是开着货车在村子里的一家新式的村屋外停了下来。

    下车后陈绝拎着两袋MC杨梅进了这间村屋,见有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的小老头正坐在一楼看电视就上去打了声招呼:“朝明阿公,还记得我?我是陈绝,陈岩的孙子!”

    这小老头叫孙朝明是陈绝爷爷的表兄弟,今年90多岁了身体还十分硬朗。

    见对方一副精神气十足,思维还十分灵光,陈绝就搬来一张小马扎坐到了对方身旁,摸了一颗杨梅让对方尝了尝。

    “是小绝啊!当然记得了,我可还没老糊涂。今天怎么想起来看我了?”孙朝明见故人的孙子前来顿时满脸含笑,接过那颗MC杨梅同样露出一副惊奇的表情:“这是你爷爷那株杨梅树结的果子?怎么长那么大了。”

    陈绝也没跟老人家绕弯弯:“阿公,这是我去外面买的东魁杨梅,很好吃你尝一尝。你以前不是开个那个蛎灰厂吗?我想问问那些贝壳都是从哪里收过来的。”

    “蛎灰厂?那都好久的事情咯!”

    孙朝明咬了一口杨梅,脸上露出了几分回忆之色。

    所谓的【蛎灰】是一种过去沿海地区非常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国内水泥产量还没普及的上世纪,大至建城墙、筑桥梁,小至盖房屋、修沟渠都会使用到它。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十一卷《燔石·石灰》中云:“凡温、台、闽、广海滨、石不堪灰者,则天生蛎虫豪以代之。”

    这里的虫豪就指代蚝,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牡蛎生蚝。

    陈绝小时候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在乡下到处浪,各个村的乱窜。

    曾经无数次见过那些开在乡间小道旁的蛎灰厂,用带电机驱动的石碾子不断碾压破碎的贝壳,再用搅拌机打成蛎灰。

    起初不知道这些蛎灰厂的作用,还以为研磨出来的粉是拿来做粉笔的,一直到长大懂事后才明白。

    至于这些蛎灰厂的旁边,每次路过都会有堆成小山一样的贝类,一群农村小孩没去过海边还会去里面捡一些完好的贝壳拿回去收藏。

    只是时间久了,国内的水泥产量暴涨,水泥的价格也日渐便宜,这种昔日伴随着陈绝童年记忆里的蛎灰材料也逐渐被淘汰进了历史舞台。

    孙朝明以前就开过这种蛎灰厂,陈绝就顺道过来找老人家打听一下那些数量惊人的贝壳是从哪里进的货。

    “贝壳要去滨海码头找那些船老大买!以前北麂、南麂的渔民家里都有贝壳,攒起来能卖钱,都是几厘几毫一斤的收。我过去一买就是好几吨,拿拖拉机往村里送。”

    “现在都没人用蛎灰了,都是水泥砂浆,估计也没人做这生意了。”孙朝明回忆起了年轻时的光辉历史,就把这收买购贝类的方式和过去价钱和陈绝说了说。

    虽说是个淘汰的产业,但是在进货渠道上思路都是相通的。

    “北麂、南麂吗?”

    陈绝念叨了一下这两个地名,回想起了自己高中同班同学里就有这两个海岛上的人。

    偶尔刷朋友圈还能看见对方发动态,打算找机会问一问,看看能不能搞到大批量的廉价贝壳。

    ……

    拜访完孙朝明,陪着老人家聊了个把小时。

    虽说没有打听到具体的贝壳进货渠道,但是老人家以自己过去做生意的经验,教了陈绝不少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陈绝感觉不虚此行,留下两袋杨梅后就开着货车拐进了山道,一路回到了陈村外的一片空地停下。

    村口小卖部坐着的那些老头老太,见他一个在村里混吃等死的“倒山烂(骂人扑街的意思)”居然开着新买的货车回来也是纷纷议论开来。

    “这是那个陈绝?”

    “他不是欠了一屁股债吗?”

    “怎么买货车了?”

    村民们有些八卦好奇。

    因为小小的陈村,经常停村里的私家车就那么十几辆。

    这辆4米2的江淮帅铃往那一摆,比那些轿车、SUV可扎眼多了。

    “陈绝你找到工作啦?”

    “这是老板给你开的货车吗?”

    陈绝下车后推着一个新买的塑料板车,把那些鲜鸡蛋往家里运时还被好奇的村民拦下来问了问。

    “这是我刚买的,二手货车不值钱。拿来拉货跑业务的,挣点小钱。”陈绝打了个哈哈,反正说出嘴里的话半真半假。

    但是只要提到和“钱”相关的事,这些村中情报大队就非常热衷上心。

    不出一个晚上,全村都知道已经破产的陈绝居然买了一辆二手的货车出门去搞钱,看样子是这个颓废了许久的年轻人打算东山再起。

    于是傍晚吃饭的功夫,就有几个村里的亲戚发来的微信消息,旁敲侧击问陈绝现在搞什么挣钱路子的同时,也在隐晦地暗示他要是挣到钱了,手头宽裕了抓紧把以前欠的债还一还。

    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各家各户都是在过紧日子。

    对于这些亲戚的询问,陈绝也是挨个礼貌地回复了过去。

    只说今年过年前会把他们这些小额的欠账慢慢还清,让他们再耐心等一段时间。

    至于自己具体在干什么生意,陈绝倒是没明说,免得招惹来别人的觊觎暴露了MC系统的存在。

    就像他拖着胖子罗显两天一样,也是怕来钱太快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