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三月剧组杀青,欧洲三金的喜好】
小说:华娱:导演从文艺片开始作者:汪公子在年字数:2748更新时间 : 2024-08-23 12:58:08
三月桃花似火红,春风一夜满园中。
时间悄然来到了三月中旬。
“咔,杀青了!”
伴随着最后一个镜头拍摄结束,李艺书也是重重的松了口气。
总算是拍完了,接下来花上十天半个月剪辑,期间找人配乐,估摸着四月初就能看到成片了。
快一点的话,月底之前也能搞定。
既然杀青了,那就回家吧,现在国内还没有学香江那边搞什么杀青宴。
众人收拾收拾,半个小时后,就陆续上了回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大客车。
临上车前,李建拉着李艺书来到了边上,“电影拍是拍完了,后续剪辑的事,你也要上心。等成片出来了,我会邀请厂里面的领导看的,要是还不错的话,安排在我们川蜀地区的电影院上映,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
李艺书眉毛一挑,摇了摇头,“爸,我不想这么急着上映,我想先报名参展。”
“报名参展?”
李建眉头一皱:“金鸡?还是百花?你觉得你能获奖?!”
作为行内人士,李建很清楚这些奖可不单单是奖,还是人情世故!
他拍了十几年都没得过什么大奖,自然不指望儿子能得什么奖。
“不,我想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
“就你?”
听见李艺书大言不惭的要去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李建忍不住笑道:“不是爸打击你,你太天真了,第一次拍电影就想去报名欧洲三大,学张一谋在欧洲拿奖?”
“爸,我是真觉得有机会获奖的!”
“有没有机会,等你片子出来再说。”
李建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随后转身上了车。
看着父亲上车的背影,李艺书也能理解他老人家的不看好。
毕竟这年头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如今国内电影人看来,可以说是无上荣誉了。
既然是无上荣誉的奖项,那自然是要颁发给真正有实力的人。
所以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探究拍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获得欧洲三大奖。
这就好比你提前知道了某个人的爱好,从而能够更精准的去投其所好一样。
李艺书虽然从未获得以及报名过欧洲三大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结合东西方的获奖影片,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这三大奖各自的喜好。
柏林电影节喜欢探究人性,聚焦社会阴暗面,关心那些弱者,并从中窥探某种源自民族性、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问题,见证极端环境下人性善恶,极具人文关怀。
戛纳金棕榈奖的评选倾向则与柏林金熊奖不一样,它更倾向电影艺术性,在确保影片达到认可的艺术水准后,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简单一点说是走艺术与技术流的。
威尼斯电影节的话,没有金熊奖和金棕榈奖那样有明显指向,评选标准相对灵活一点,大多数获奖影片整体上既满足艺术上的高标准要求,也能满足许多普通大众的喜好,算是雅俗共赏。
针对三大电影节的不同喜好,李艺书这次想报名的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那山那人那狗》不符合柏林对挑战人性的喜好,电影艺术与技术方面又没有达到戛纳的要求,也只有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试一试。
能拿奖的概率,五五开吧。
至于电影能不能入围,李艺书觉得差不多是九一开。
因为他知道,八九十年代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国内电影最认可和给奖最多的时代。
1992年张一谋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巩丽夺得了影后。
同一年,张漫玉演的《阮玲玉》摘得柏林最佳女演员桂冠。
1993年就不得了了,陈恺哥的《霸王别姬》拿到了国内唯一的金棕榈大奖不说,宝岛的侯孝先导演的《戏梦人生》也拿到了戛纳评审团大奖。
同年李按靠着《喜宴》拿到了柏林金熊奖,同时内地谢非导演的《香魂女》与之共同举起了这座奖杯。(双黄蛋)
1994年就是夏宇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影帝!
1992-1994这连续三年的时间,国内电影人先后摘取了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奖不说,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也都拿到了。
这三年可以说是国内文艺片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太多的能力出众的大导演。
但能获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这个时期国内电影行业在全面且积极的朝着欧洲电影靠拢。
改革开放后,当时国内电影行业想要走出国门,却面临两个抉择。
第一就是学好莱坞,拍摄商业电影;另一个就是向欧洲靠拢,拍摄文艺片。
或许以几十年后人们的目光来看,那肯定是要以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学习的。
毕竟未来是商业片的时代,文艺片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可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美苏冷战还在继续对峙着。
1981年苏联举办大军演,足足出动了50万大军,运输机空投坦克,钢铁洪流仿佛只需要一天就能横扫欧洲。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电影人往往会对反战思想、人文思想、政治抱负过多的投入。
欧洲三大电影节又以文艺片为主,如此一来,自然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人。
可以说如今柏林、戛纳、威尼斯这三大电影节,是世界上电影最高奖项了。
至于美国的奥斯卡,那不过是北美那帮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就好比香江的金像奖一样。
真正将奥斯卡在国内炒作起来的,还是后来李按凭借《卧虎藏龙》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然后票房又全球大卖好几亿美元。
这才让准备朝着商业片领域发展的国内电影人们,开始憧憬起获得奥斯卡奖然后在北美大卖的幻想。
所以在1991年的当下,欧洲三大电影节之所以能够在未来连续多年给国内电影颁发大奖,除了第五代导演们真材实料外,还是在于欧洲三大电影节需要笼络中國这个庞大的文艺片市场。
李艺书也有想要获奖的野心,但至于能不能获奖,得打上一个未知数。
可只要报名了,且拿到了去威尼斯电影节的资格,对于他来说就是赢了。
21岁青年导演首次执导影片就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出去必然轰动全国。
有了名气,还怕后面没机会拍电影?
不仅是名气,同样也能获得利益,欧洲三大奖入围的电影基本上都能卖出去。
光靠国外版权,差不多都能有几百万美元,更不要说《那山那人那狗》这类乡土文艺片,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了,不管是卖版权还是谈分成都能获得巨额的回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时间悄然来到了三月中旬。
“咔,杀青了!”
伴随着最后一个镜头拍摄结束,李艺书也是重重的松了口气。
总算是拍完了,接下来花上十天半个月剪辑,期间找人配乐,估摸着四月初就能看到成片了。
快一点的话,月底之前也能搞定。
既然杀青了,那就回家吧,现在国内还没有学香江那边搞什么杀青宴。
众人收拾收拾,半个小时后,就陆续上了回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大客车。
临上车前,李建拉着李艺书来到了边上,“电影拍是拍完了,后续剪辑的事,你也要上心。等成片出来了,我会邀请厂里面的领导看的,要是还不错的话,安排在我们川蜀地区的电影院上映,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
李艺书眉毛一挑,摇了摇头,“爸,我不想这么急着上映,我想先报名参展。”
“报名参展?”
李建眉头一皱:“金鸡?还是百花?你觉得你能获奖?!”
作为行内人士,李建很清楚这些奖可不单单是奖,还是人情世故!
他拍了十几年都没得过什么大奖,自然不指望儿子能得什么奖。
“不,我想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
“就你?”
听见李艺书大言不惭的要去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李建忍不住笑道:“不是爸打击你,你太天真了,第一次拍电影就想去报名欧洲三大,学张一谋在欧洲拿奖?”
“爸,我是真觉得有机会获奖的!”
“有没有机会,等你片子出来再说。”
李建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随后转身上了车。
看着父亲上车的背影,李艺书也能理解他老人家的不看好。
毕竟这年头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如今国内电影人看来,可以说是无上荣誉了。
既然是无上荣誉的奖项,那自然是要颁发给真正有实力的人。
所以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探究拍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获得欧洲三大奖。
这就好比你提前知道了某个人的爱好,从而能够更精准的去投其所好一样。
李艺书虽然从未获得以及报名过欧洲三大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结合东西方的获奖影片,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这三大奖各自的喜好。
柏林电影节喜欢探究人性,聚焦社会阴暗面,关心那些弱者,并从中窥探某种源自民族性、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问题,见证极端环境下人性善恶,极具人文关怀。
戛纳金棕榈奖的评选倾向则与柏林金熊奖不一样,它更倾向电影艺术性,在确保影片达到认可的艺术水准后,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简单一点说是走艺术与技术流的。
威尼斯电影节的话,没有金熊奖和金棕榈奖那样有明显指向,评选标准相对灵活一点,大多数获奖影片整体上既满足艺术上的高标准要求,也能满足许多普通大众的喜好,算是雅俗共赏。
针对三大电影节的不同喜好,李艺书这次想报名的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那山那人那狗》不符合柏林对挑战人性的喜好,电影艺术与技术方面又没有达到戛纳的要求,也只有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试一试。
能拿奖的概率,五五开吧。
至于电影能不能入围,李艺书觉得差不多是九一开。
因为他知道,八九十年代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国内电影最认可和给奖最多的时代。
1992年张一谋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巩丽夺得了影后。
同一年,张漫玉演的《阮玲玉》摘得柏林最佳女演员桂冠。
1993年就不得了了,陈恺哥的《霸王别姬》拿到了国内唯一的金棕榈大奖不说,宝岛的侯孝先导演的《戏梦人生》也拿到了戛纳评审团大奖。
同年李按靠着《喜宴》拿到了柏林金熊奖,同时内地谢非导演的《香魂女》与之共同举起了这座奖杯。(双黄蛋)
1994年就是夏宇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影帝!
1992-1994这连续三年的时间,国内电影人先后摘取了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奖不说,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也都拿到了。
这三年可以说是国内文艺片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太多的能力出众的大导演。
但能获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这个时期国内电影行业在全面且积极的朝着欧洲电影靠拢。
改革开放后,当时国内电影行业想要走出国门,却面临两个抉择。
第一就是学好莱坞,拍摄商业电影;另一个就是向欧洲靠拢,拍摄文艺片。
或许以几十年后人们的目光来看,那肯定是要以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学习的。
毕竟未来是商业片的时代,文艺片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可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美苏冷战还在继续对峙着。
1981年苏联举办大军演,足足出动了50万大军,运输机空投坦克,钢铁洪流仿佛只需要一天就能横扫欧洲。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电影人往往会对反战思想、人文思想、政治抱负过多的投入。
欧洲三大电影节又以文艺片为主,如此一来,自然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人。
可以说如今柏林、戛纳、威尼斯这三大电影节,是世界上电影最高奖项了。
至于美国的奥斯卡,那不过是北美那帮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就好比香江的金像奖一样。
真正将奥斯卡在国内炒作起来的,还是后来李按凭借《卧虎藏龙》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然后票房又全球大卖好几亿美元。
这才让准备朝着商业片领域发展的国内电影人们,开始憧憬起获得奥斯卡奖然后在北美大卖的幻想。
所以在1991年的当下,欧洲三大电影节之所以能够在未来连续多年给国内电影颁发大奖,除了第五代导演们真材实料外,还是在于欧洲三大电影节需要笼络中國这个庞大的文艺片市场。
李艺书也有想要获奖的野心,但至于能不能获奖,得打上一个未知数。
可只要报名了,且拿到了去威尼斯电影节的资格,对于他来说就是赢了。
21岁青年导演首次执导影片就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出去必然轰动全国。
有了名气,还怕后面没机会拍电影?
不仅是名气,同样也能获得利益,欧洲三大奖入围的电影基本上都能卖出去。
光靠国外版权,差不多都能有几百万美元,更不要说《那山那人那狗》这类乡土文艺片,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了,不管是卖版权还是谈分成都能获得巨额的回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