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农圣
小说:北齐怪谈作者:历史系之狼字数:6036更新时间 : 2024-12-29 06:13:43
“杀!!!”
夜色之中,火光四射。
被组装起来的抛车朝着前方的关卡射出了石块。
韦孝宽先前为了迎接段韶,派遣丹州兵前往迎接,而后丹州兵死伤惨重,先是被姚雄干,而后被段韶干,只有极少数人逃了回来。
为了应对敌人后方,打开通往长安的道路,韦孝宽只能从核心的绥州运输士卒前往丹州,绥州通往河水的方向多是丘壑高坡,甚至有数道断崖,根本不怕敌人突袭,而北面的银州,西面的夏州,都是有重兵把守的,故而兵力减少也不怕被偷。
但是,老韦也没想到敌人竟敢从丹留前营渡河来袭击绥州。
好大的胆子!
不只是老韦没想到,就是绥州的刺史将领们也不曾想到。
姚雄在占据前营之后,就不必再遮掩,直接让对岸的大军一同渡河,冰面上最要担心的是那些凿开的窟窿,至于能不能让大军通过,这是没问题的,不然周和齐每年都不会耗费那么大的代价去凿冰。
这冰面不只是能通过大军,甚至能通过骑兵,而且还是大量的骑兵的车队,甚至能铺上木板,直接‘人工搭桥’,方便又快捷。
姚雄的目的只有绥州。
此番并非是要跟韦孝宽来一场大的,双方都没有精力来大型战役,这就跟过去斛律光有事没事出去讨伐一下周人一样,是属于小型的摩擦。
绥州许多城池,想要占据是不可能的。
三面都是敌人,容易被堵在城内杀,但是攻破其城池,掠其辎重,杀其官吏还是能做到的。
石块呼啸而过,重重砸在城墙之上,在压制了城墙上本就不算太强的弓弩手后,士卒们发动冲锋。
最靠近丹州的两座戍垒最先被攻破,两座戍的守兵还不到三百人。
主要作用不是防御,而是联络点,道路中途的休息点。
姚雄很急,将大军一分为二,一部由自己统帅,另外一部由独孤节统帅,从两处戍垒往绥州各县乡发动袭击。
一时间,绥州遍地战火,绥州有着供养夏州防线的第二大马场,马场的守卫在发现自己守不住之后,就令人将战马放走,让它们逃出去,以免落在敌人的手里。
当韦孝宽到来的时候,官道上甚至还能看到无主的战马
韦孝宽到达之后,却不敢往南切断后路,绥州不只是有马场,还有许多粮草,比起全灭敌人,守住这些东西更重要。
双方在义良县相遇,开始交战。
独孤节不敌,败退到了河底附近的安人县。
在跟姚雄合兵之后,再次与韦孝宽交战,双方各有死伤,韦孝宽打的并不急,他带出来的士卒不多,同时也担心后方出事,需要等后方的斥候。
斛律羡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往夏州方向出兵,麾下猛将李乞虎带头攻下了岩绿县东边的白头桥,兵直腹心。
韦孝宽一面指挥着对斛律羡的战事,一面来追击姚雄,企图将姚雄等人打出绥州。
姚雄等人一路撤到往丹州的戍垒,没有恋战,带着斩获从原路渡河离开。
丹州的将领们却没有出兵,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是韦孝宽不许他们出兵,韦孝宽担心姚雄身后还有其他的军队,就例如消失了很久的晋阳兵。
丹州兵一往前,很难说会不会冒出一大批晋阳兵来袭击丹州,而后直接威胁大周的门户,剑指长安。
姚雄等人得以离开,韦孝宽往岸边排列重兵,自己则是赶忙往回,在白头桥与斛律羡死战,终于将汉兵击退,再次夺回了控制权。
这不能算是一场战争,从姚雄渡河到撤退,所有过程只耗费了十五天,只能算是一个小摩擦。
姚雄虽然一度攻破了绥州的许多城池戍垒,破坏了对方的马场,洗劫了几处冶炼厂,但是军队的伤亡也不小。
但是,这证明了姚雄原先的想法是正确的!
一旦扩大战线,让韦孝宽陷入多面作战的情况,那他就不能爆发出全部实力来,甚至能跟姚雄打的平分秋色!
韦孝宽麾下并非是没有能用的人,只是韦孝宽性格如此,看谁都先看到对方的缺点,总觉得让此人出战会引发某些不好的结果,而后就都不敢用了,只能自己上。
简单来说,就是想的太多,太过谨慎,太过保守。
姚雄在成功回到自家地盘的时候,整个人是无比的得意,他在并州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并州的老鲜卑们跟韦孝宽向来是有大仇的,无论是谁,只要能让韦孝宽丢脸吃瘪,那都是他们的好兄弟!
姚雄在安置好了麾下的军队之后,也是奉命带着斩获的战马,敌方的将领,前往平城拜见汉王。
汉王元年,春。
平城。
乡吏穿着一身黑,牵着骡,骡子的腰鞍上鼓鼓囊囊的,装着各类的文书。
他就沿着乡间小路一直往前。
小路的两侧,满是高大的树林,这些树林刚刚绽放出些翠绿,一路延伸到远方。
左侧是一个小渠,清澈见底的溪水,偶尔能看到几个孩童光着脚,踩在上头,或是直接坐在里头,嬉笑打闹,当下小渠的水很浅,便是孩童站在里头也不过能淹过腿而已。
而在右边,每隔百余步,就能看到藏在那些果林之中的茅草屋。
依稀能看到有牧童聚在一起,任由他们的牛在一旁低头吃草。
乡吏板着脸,从路上经过,一边走一边叫嚷。
“你们几个!给我出来!!”
“都说了几次,不许下水玩!不长记性?!”
乡吏作势要追赶,那几个娃娃便急忙跳起身来,尖叫着逃离。
乡吏哈哈大笑继续往前走。
树林渐渐变得稀疏,许多耕地出现在了小渠之外。
乡吏找了处地,拴好了骡子,而后走向了耕地。
站在边缘上,他盯着远处的农夫们。
几个农夫正在犁地,耕牛拉着耕犁,低头走在耕地之中,锋利的耕犁破开泥土,黝黑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长长的伤口。
老农抬起头来,看到了乡吏,大惊失色,赶忙嘱咐好了身边的几个儿子,快步走上前去,满脸堆笑的行礼。
“上吏!”
乡吏看着远处的牛和耕犁,拿起了文书,脸色依旧肃穆,“新犁不错吧?”
“极好!极好!都是好铁!好铁!”
老农一脸的谄媚,乡吏将手里文本递给了他,“你看看。”
“这上头记得你家借了一套耕犁,三根双铁尖耒,两把铁锄,还有一把斧头,对吧?”
老农看向了耕地方向,想了一下,而后点头,“对。”
“在上头画个圈。”
老农画了押,乡吏便将那面对折撕开,一半递给了老农。
“那就勿要忘了,秋收时你家要额外偿还五斗米.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恩赐了,管好你的几个儿子,我可是几次看到你的小儿子在村口跟人斗鸡官府支持你们力农,是要看到成效的若是敢怠慢,不够勤勉,给你们的授田是可以减少的,耕牛和农具也就别想了”
老农赶忙点头。
“知晓,知晓了,上吏且放心吧,我绝对不会怠慢的。”
乡吏又嘱咐了几句,转身前往下一家。
平城的尚书台内,高浟正在跟几个官员们商谈着农桑的大事。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高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年了。
高浟板着脸,看着周围的众人,认真的说道:“我们还是要贯彻过去的做法,利用我们本身的优势来助长农桑。”
“河北之地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个便是畜牧,我们在并,燕,幽,朔等多州,有许多的牧民,牧牛,牧羊,牧马。”
“而这些都是能帮助农桑的。”
高浟认真的讲述着这些内容,他周围的这些官员们挠了挠头,这位尚书令的顽固是真的令人惊讶。
这都多少年了。
高浟来到边塞也不短了,这些时日里,除却安排官员之外,其余精力都用在了助农之上。
可以说,整个尚书台都是以农为核心,其他的啥也没干,就埋头兴农。
一连做了这么多年,而高浟依旧是不肯放弃,大有跟‘饥饿’不死不休的感觉,朝中不少人都觉得高浟多少有点继承了家风,这是疯魔了吧?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农桑事,授田已经做的很好了,百姓们都有地去种,这就可以了!
何必继续插手呢?
难道还要指手画脚的去教农民如何去种地吗?
要知道,过犹不及,作为官府,让境内的农民们有地去种,就差不多了。
几个官员对视了一眼,却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
过去那些质疑农政的人,都被高浟称为‘不知国事,不堪大用’,直接调出了尚书台
就在高浟还在言语的时候,门外的甲士大叫了一声,“拜见陛下!!”
大堂内的诸多官员们惶恐的站起身来,高浟也停止了言语,起身迎接。
果然,下一刻,刘桃子就大步走进了屋内。
高浟领着众人行礼拜见。
“我就是来听听的,诸位继续。”
刘桃子说了一声,就坐在了一旁,祖珽站在他的身后,低头打量着高浟。
高浟看向面前的官员们,正要再次讲述,忽又停下来,看向了刘桃子。
“是有人向陛下弹劾了臣吗?”
刘桃子也不隐瞒,“有台中官员上书,说高令君以农桑为由,清除异己,安插党羽,这个指控很严重,我就亲自来看看。”
高浟并不惧怕,也不意外,只是有些失落。
“我知道台中众人的想法,但是,当下确实是应当将精力都放在农桑上,农桑的事情,不是将耕地丢给百姓就可以收手的。”
“还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官府来帮忙。”
高浟忽开口问道:“陛下可知道吗?各地那些牧场的粪便,其实是可以收集起来,用以耕地的,这些堆肥是可以促进农桑的,河北有着最多的牧场,这些粪便不能用来做肥,实在是太可惜了!”
刘桃子呆愣了一下,他再次看向了面前的高浟。
“粪便?堆肥?”
“高令君是怎么知道的?”
高浟很是无奈,“臣说的是真的,国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要做的事情。”
“农桑是一切事情的根本,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百姓富裕,国家强盛,这不是单纯的授田,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下手.”
“河北有许多东西都能用以农桑事,除却牧场,还有那些铁矿。”
“陛下可知道一把好的锄头能给百姓们节省多少力气?一亩耕地,因为工具的好坏,在仅用一个农民的前提下,时日相差最大能到六天!这还只是一亩地啊,若是四十亩地,一百亩地呢?”
刘桃子强势的打断了高浟,“高令君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高浟无奈的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书,放在了一旁。
“在十余年前,我在担任沧州刺史的时候,曾在民间遇到了一位高人。”
“那位高人跟我谈论治理农桑的关键,给我讲述了许多,还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的书。”
“这是个贤人,可惜,名声却不显与世,我有心留下他,奈何,他没有心思出仕.”
祖珽急忙上前,将那书带到了刘桃子的面前。
刘桃子接过书,翻看了几页,眼眸不由得放大了些。
“你说的哪个高人?他叫.”
“他唤作贾思勰。”
“在魏朝担任高阳太守,齐国建立后辞官,而后就在沧州,青州,齐州等地游历,著书育人.”
高浟很认真的介绍起这个‘名声不大’的高人,“陛下,此人跟我辩论了许久,他说‘强国在农’,一切政策都得围绕着农来进行,倒不必压制其他,但是不能轻视。”
“那时我对均田极为看重,自以为均田令乃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农政,可他却驳斥了我一顿。”
“他说,官府将耕地交给百姓们去耕作,这只是最基础的,不能算是农政,而真正的农政,是通过官府的力量来让百姓们节省更大的力气,得到更多的成效,其中就包括了农具分配,堆肥,新农具等等内容.我跟着他学到了许多。”
“此人的名声虽然在诸多名士里不算显赫,但是此人当真是厉害极有才能!!”
高浟很用心的想要说服刘桃子。
刘桃子挥了挥手,再次打断了他的话。
“我信。”
“嗯?”
刘桃子一脸的严肃,“你所说的那个高人,他如今还在吗?可还有来往?”
高浟回忆了下,方才缓缓说道:“已经有十年不曾联络了.他倒是还有几个弟子,听说都在光州.”
刘桃子看向了一旁的祖珽。
“去找人。”
“若是人已经不在了,那就找他的弟子们,去问问有没有此人的书籍文章留存。”
“唯!!”
祖珽看出了刘桃子的重视,赶忙离开了此处。
高浟终于安心了许多,他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我一直都是在按着那本书上的内容来尝试农政,各地的矿场,已经有数年,都是全力打造农具,增加铁制农具的数量,打下其价格,这在各地已经见效,平城今年一把好铁锄价格已经降到了二百钱,比过去要减了三倍!”
“这些好的农具淘汰掉了过去那些粗制滥造的劣质农具,增加了成效。”
“另外,面对那些实在拿不出任何钱,刚刚得到授田的百姓,我还下令可以从官府赊借,秋收之后,按时价偿还,另外补交粮食.”
高浟想要做的事情,跟众人所想的事情,出现了些偏差,朝中官员们所认为的农政,还是以往的风格,让百姓们有田可种,然后就可以将精力放在其他方向了,但是高浟想要做的,是继续以官府为助力,从多方面来提升农政,他甚至将畜牧业都划分到了农政之中,他认为当下的牧民也需要进行指导。
不只是粪便和耕牛的问题,在合理饲养方面,那位高人留下的书籍里就曾说道饲养方面要注意公和母的搭配,以及各种关于预防牲畜疾病的方法等等。
高浟有个大志向,他想借助当下河北强悍的基层吏,以及对各类资源的强势控制,让汉国的农政突破以往的‘足矣’,让粮食堆满各地的谷仓!!
官员们偷偷看向了刘桃子。
“高令君继续去做。”
“勿要迟疑。”
“也别管什么弹劾。”
“别说耗费了五年,往后你就是耗费了十年,五十年.我也不会反对。”
“若是你能让国人都不饿肚子,我给你立庙。”
高浟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若是能找到那位高士就好了。”
“他才该立庙。”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夜色之中,火光四射。
被组装起来的抛车朝着前方的关卡射出了石块。
韦孝宽先前为了迎接段韶,派遣丹州兵前往迎接,而后丹州兵死伤惨重,先是被姚雄干,而后被段韶干,只有极少数人逃了回来。
为了应对敌人后方,打开通往长安的道路,韦孝宽只能从核心的绥州运输士卒前往丹州,绥州通往河水的方向多是丘壑高坡,甚至有数道断崖,根本不怕敌人突袭,而北面的银州,西面的夏州,都是有重兵把守的,故而兵力减少也不怕被偷。
但是,老韦也没想到敌人竟敢从丹留前营渡河来袭击绥州。
好大的胆子!
不只是老韦没想到,就是绥州的刺史将领们也不曾想到。
姚雄在占据前营之后,就不必再遮掩,直接让对岸的大军一同渡河,冰面上最要担心的是那些凿开的窟窿,至于能不能让大军通过,这是没问题的,不然周和齐每年都不会耗费那么大的代价去凿冰。
这冰面不只是能通过大军,甚至能通过骑兵,而且还是大量的骑兵的车队,甚至能铺上木板,直接‘人工搭桥’,方便又快捷。
姚雄的目的只有绥州。
此番并非是要跟韦孝宽来一场大的,双方都没有精力来大型战役,这就跟过去斛律光有事没事出去讨伐一下周人一样,是属于小型的摩擦。
绥州许多城池,想要占据是不可能的。
三面都是敌人,容易被堵在城内杀,但是攻破其城池,掠其辎重,杀其官吏还是能做到的。
石块呼啸而过,重重砸在城墙之上,在压制了城墙上本就不算太强的弓弩手后,士卒们发动冲锋。
最靠近丹州的两座戍垒最先被攻破,两座戍的守兵还不到三百人。
主要作用不是防御,而是联络点,道路中途的休息点。
姚雄很急,将大军一分为二,一部由自己统帅,另外一部由独孤节统帅,从两处戍垒往绥州各县乡发动袭击。
一时间,绥州遍地战火,绥州有着供养夏州防线的第二大马场,马场的守卫在发现自己守不住之后,就令人将战马放走,让它们逃出去,以免落在敌人的手里。
当韦孝宽到来的时候,官道上甚至还能看到无主的战马
韦孝宽到达之后,却不敢往南切断后路,绥州不只是有马场,还有许多粮草,比起全灭敌人,守住这些东西更重要。
双方在义良县相遇,开始交战。
独孤节不敌,败退到了河底附近的安人县。
在跟姚雄合兵之后,再次与韦孝宽交战,双方各有死伤,韦孝宽打的并不急,他带出来的士卒不多,同时也担心后方出事,需要等后方的斥候。
斛律羡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往夏州方向出兵,麾下猛将李乞虎带头攻下了岩绿县东边的白头桥,兵直腹心。
韦孝宽一面指挥着对斛律羡的战事,一面来追击姚雄,企图将姚雄等人打出绥州。
姚雄等人一路撤到往丹州的戍垒,没有恋战,带着斩获从原路渡河离开。
丹州的将领们却没有出兵,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是韦孝宽不许他们出兵,韦孝宽担心姚雄身后还有其他的军队,就例如消失了很久的晋阳兵。
丹州兵一往前,很难说会不会冒出一大批晋阳兵来袭击丹州,而后直接威胁大周的门户,剑指长安。
姚雄等人得以离开,韦孝宽往岸边排列重兵,自己则是赶忙往回,在白头桥与斛律羡死战,终于将汉兵击退,再次夺回了控制权。
这不能算是一场战争,从姚雄渡河到撤退,所有过程只耗费了十五天,只能算是一个小摩擦。
姚雄虽然一度攻破了绥州的许多城池戍垒,破坏了对方的马场,洗劫了几处冶炼厂,但是军队的伤亡也不小。
但是,这证明了姚雄原先的想法是正确的!
一旦扩大战线,让韦孝宽陷入多面作战的情况,那他就不能爆发出全部实力来,甚至能跟姚雄打的平分秋色!
韦孝宽麾下并非是没有能用的人,只是韦孝宽性格如此,看谁都先看到对方的缺点,总觉得让此人出战会引发某些不好的结果,而后就都不敢用了,只能自己上。
简单来说,就是想的太多,太过谨慎,太过保守。
姚雄在成功回到自家地盘的时候,整个人是无比的得意,他在并州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并州的老鲜卑们跟韦孝宽向来是有大仇的,无论是谁,只要能让韦孝宽丢脸吃瘪,那都是他们的好兄弟!
姚雄在安置好了麾下的军队之后,也是奉命带着斩获的战马,敌方的将领,前往平城拜见汉王。
汉王元年,春。
平城。
乡吏穿着一身黑,牵着骡,骡子的腰鞍上鼓鼓囊囊的,装着各类的文书。
他就沿着乡间小路一直往前。
小路的两侧,满是高大的树林,这些树林刚刚绽放出些翠绿,一路延伸到远方。
左侧是一个小渠,清澈见底的溪水,偶尔能看到几个孩童光着脚,踩在上头,或是直接坐在里头,嬉笑打闹,当下小渠的水很浅,便是孩童站在里头也不过能淹过腿而已。
而在右边,每隔百余步,就能看到藏在那些果林之中的茅草屋。
依稀能看到有牧童聚在一起,任由他们的牛在一旁低头吃草。
乡吏板着脸,从路上经过,一边走一边叫嚷。
“你们几个!给我出来!!”
“都说了几次,不许下水玩!不长记性?!”
乡吏作势要追赶,那几个娃娃便急忙跳起身来,尖叫着逃离。
乡吏哈哈大笑继续往前走。
树林渐渐变得稀疏,许多耕地出现在了小渠之外。
乡吏找了处地,拴好了骡子,而后走向了耕地。
站在边缘上,他盯着远处的农夫们。
几个农夫正在犁地,耕牛拉着耕犁,低头走在耕地之中,锋利的耕犁破开泥土,黝黑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长长的伤口。
老农抬起头来,看到了乡吏,大惊失色,赶忙嘱咐好了身边的几个儿子,快步走上前去,满脸堆笑的行礼。
“上吏!”
乡吏看着远处的牛和耕犁,拿起了文书,脸色依旧肃穆,“新犁不错吧?”
“极好!极好!都是好铁!好铁!”
老农一脸的谄媚,乡吏将手里文本递给了他,“你看看。”
“这上头记得你家借了一套耕犁,三根双铁尖耒,两把铁锄,还有一把斧头,对吧?”
老农看向了耕地方向,想了一下,而后点头,“对。”
“在上头画个圈。”
老农画了押,乡吏便将那面对折撕开,一半递给了老农。
“那就勿要忘了,秋收时你家要额外偿还五斗米.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恩赐了,管好你的几个儿子,我可是几次看到你的小儿子在村口跟人斗鸡官府支持你们力农,是要看到成效的若是敢怠慢,不够勤勉,给你们的授田是可以减少的,耕牛和农具也就别想了”
老农赶忙点头。
“知晓,知晓了,上吏且放心吧,我绝对不会怠慢的。”
乡吏又嘱咐了几句,转身前往下一家。
平城的尚书台内,高浟正在跟几个官员们商谈着农桑的大事。
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高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年了。
高浟板着脸,看着周围的众人,认真的说道:“我们还是要贯彻过去的做法,利用我们本身的优势来助长农桑。”
“河北之地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个便是畜牧,我们在并,燕,幽,朔等多州,有许多的牧民,牧牛,牧羊,牧马。”
“而这些都是能帮助农桑的。”
高浟认真的讲述着这些内容,他周围的这些官员们挠了挠头,这位尚书令的顽固是真的令人惊讶。
这都多少年了。
高浟来到边塞也不短了,这些时日里,除却安排官员之外,其余精力都用在了助农之上。
可以说,整个尚书台都是以农为核心,其他的啥也没干,就埋头兴农。
一连做了这么多年,而高浟依旧是不肯放弃,大有跟‘饥饿’不死不休的感觉,朝中不少人都觉得高浟多少有点继承了家风,这是疯魔了吧?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农桑事,授田已经做的很好了,百姓们都有地去种,这就可以了!
何必继续插手呢?
难道还要指手画脚的去教农民如何去种地吗?
要知道,过犹不及,作为官府,让境内的农民们有地去种,就差不多了。
几个官员对视了一眼,却不敢将这些话说出来。
过去那些质疑农政的人,都被高浟称为‘不知国事,不堪大用’,直接调出了尚书台
就在高浟还在言语的时候,门外的甲士大叫了一声,“拜见陛下!!”
大堂内的诸多官员们惶恐的站起身来,高浟也停止了言语,起身迎接。
果然,下一刻,刘桃子就大步走进了屋内。
高浟领着众人行礼拜见。
“我就是来听听的,诸位继续。”
刘桃子说了一声,就坐在了一旁,祖珽站在他的身后,低头打量着高浟。
高浟看向面前的官员们,正要再次讲述,忽又停下来,看向了刘桃子。
“是有人向陛下弹劾了臣吗?”
刘桃子也不隐瞒,“有台中官员上书,说高令君以农桑为由,清除异己,安插党羽,这个指控很严重,我就亲自来看看。”
高浟并不惧怕,也不意外,只是有些失落。
“我知道台中众人的想法,但是,当下确实是应当将精力都放在农桑上,农桑的事情,不是将耕地丢给百姓就可以收手的。”
“还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官府来帮忙。”
高浟忽开口问道:“陛下可知道吗?各地那些牧场的粪便,其实是可以收集起来,用以耕地的,这些堆肥是可以促进农桑的,河北有着最多的牧场,这些粪便不能用来做肥,实在是太可惜了!”
刘桃子呆愣了一下,他再次看向了面前的高浟。
“粪便?堆肥?”
“高令君是怎么知道的?”
高浟很是无奈,“臣说的是真的,国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要做的事情。”
“农桑是一切事情的根本,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百姓富裕,国家强盛,这不是单纯的授田,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下手.”
“河北有许多东西都能用以农桑事,除却牧场,还有那些铁矿。”
“陛下可知道一把好的锄头能给百姓们节省多少力气?一亩耕地,因为工具的好坏,在仅用一个农民的前提下,时日相差最大能到六天!这还只是一亩地啊,若是四十亩地,一百亩地呢?”
刘桃子强势的打断了高浟,“高令君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高浟无奈的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书,放在了一旁。
“在十余年前,我在担任沧州刺史的时候,曾在民间遇到了一位高人。”
“那位高人跟我谈论治理农桑的关键,给我讲述了许多,还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的书。”
“这是个贤人,可惜,名声却不显与世,我有心留下他,奈何,他没有心思出仕.”
祖珽急忙上前,将那书带到了刘桃子的面前。
刘桃子接过书,翻看了几页,眼眸不由得放大了些。
“你说的哪个高人?他叫.”
“他唤作贾思勰。”
“在魏朝担任高阳太守,齐国建立后辞官,而后就在沧州,青州,齐州等地游历,著书育人.”
高浟很认真的介绍起这个‘名声不大’的高人,“陛下,此人跟我辩论了许久,他说‘强国在农’,一切政策都得围绕着农来进行,倒不必压制其他,但是不能轻视。”
“那时我对均田极为看重,自以为均田令乃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农政,可他却驳斥了我一顿。”
“他说,官府将耕地交给百姓们去耕作,这只是最基础的,不能算是农政,而真正的农政,是通过官府的力量来让百姓们节省更大的力气,得到更多的成效,其中就包括了农具分配,堆肥,新农具等等内容.我跟着他学到了许多。”
“此人的名声虽然在诸多名士里不算显赫,但是此人当真是厉害极有才能!!”
高浟很用心的想要说服刘桃子。
刘桃子挥了挥手,再次打断了他的话。
“我信。”
“嗯?”
刘桃子一脸的严肃,“你所说的那个高人,他如今还在吗?可还有来往?”
高浟回忆了下,方才缓缓说道:“已经有十年不曾联络了.他倒是还有几个弟子,听说都在光州.”
刘桃子看向了一旁的祖珽。
“去找人。”
“若是人已经不在了,那就找他的弟子们,去问问有没有此人的书籍文章留存。”
“唯!!”
祖珽看出了刘桃子的重视,赶忙离开了此处。
高浟终于安心了许多,他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我一直都是在按着那本书上的内容来尝试农政,各地的矿场,已经有数年,都是全力打造农具,增加铁制农具的数量,打下其价格,这在各地已经见效,平城今年一把好铁锄价格已经降到了二百钱,比过去要减了三倍!”
“这些好的农具淘汰掉了过去那些粗制滥造的劣质农具,增加了成效。”
“另外,面对那些实在拿不出任何钱,刚刚得到授田的百姓,我还下令可以从官府赊借,秋收之后,按时价偿还,另外补交粮食.”
高浟想要做的事情,跟众人所想的事情,出现了些偏差,朝中官员们所认为的农政,还是以往的风格,让百姓们有田可种,然后就可以将精力放在其他方向了,但是高浟想要做的,是继续以官府为助力,从多方面来提升农政,他甚至将畜牧业都划分到了农政之中,他认为当下的牧民也需要进行指导。
不只是粪便和耕牛的问题,在合理饲养方面,那位高人留下的书籍里就曾说道饲养方面要注意公和母的搭配,以及各种关于预防牲畜疾病的方法等等。
高浟有个大志向,他想借助当下河北强悍的基层吏,以及对各类资源的强势控制,让汉国的农政突破以往的‘足矣’,让粮食堆满各地的谷仓!!
官员们偷偷看向了刘桃子。
“高令君继续去做。”
“勿要迟疑。”
“也别管什么弹劾。”
“别说耗费了五年,往后你就是耗费了十年,五十年.我也不会反对。”
“若是你能让国人都不饿肚子,我给你立庙。”
高浟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若是能找到那位高士就好了。”
“他才该立庙。”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