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宫禁与倭国

小说: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作者:御寇字数:2826更新时间 : 2024-08-07 22:34:32
    事实上,针对朱标一家的刺杀从来都没停过。

    锦衣卫日夜不停巡视,每天都能抓到十几个刺客。

    有几次甚至都快到了朱雄英他们面前,结果被生生拦下来。

    明朝最滑稽的就在这一点,宫廷大禁跟玩笑一样。

    不仅搞出了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红丸案。

    还有太子差点被人拿棒子打死的挺击案。

    以及朱祁钰一家死的不明不白的悬案。

    再到后面天启皇帝落水,甚至朱标本身年纪轻轻就得背痈而死。

    这一切背后都是个大问题,说明宫廷从一开始设置就有问题。

    朱标不会简单从阴谋论或者政治角度出发,而是制度的问题。

    反观清朝就没人敢搞这一套。

    说到底还是朱家人的命太轻贱了。

    人家清朝但凡不明不白死个阿哥,能把汉人的底都查出来,从里到外查的干干净净。

    而且也杜绝了有人借此牟利。

    明朝,从头到尾就没这个制度。

    皇帝死了就换人呗,反正跟文官和天下百姓无关。

    “恭贺皇三子圣诞,殿下。”

    “恭贺皇三子圣诞!”

    各地也纷纷发来了贺电。

    因为通过朱标的动作来看,朱标对这个皇三子的在意,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亲自取名为朱天赐,打破了老朱定下的宗璞大忌不说,还严厉规定了一系列成长规范。

    这是什么?

    这是要拿来当储君培养的意思呀!

    就连张居正和戚继光等人,也不禁对这个刚刚诞生的皇三子生出了一抹敬畏。

    各地的藩王更是直接,连连送上礼物,亲自前来拜贺。

    朱标看着众人的反应,也渐渐明白了众人的意思。

    可朱标其实没想那么多,只是这个孩子是自己一手孕育的。

    自己能插手他的所有生长环境,那就自然要从娃娃抓起,显得重视一些。

    事实上朱标自己都打算长生不老了,接班人什么的暂时没有刚需。

    解决完了此事,朱标则继续将目光投向了倭国。

    各地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一年一度秋收的紧张时节。

    整个江南五省,地里金灿灿的水稻大片大片的被割下。

    随风飘舞形成辉煌的麦浪。

    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被运进了各大粮仓的时候。

    朱标也可以正式宣布,从今天开始,粮食这事自己已经完全解决。

    凭借现在的粮食储量,一年的粮食足足相当于之前十年。

    今年这一批粮食收割完成之后,明年朱标就可以开始准备大举进攻北方和西南了。

    明年的粮食收割完成之后,朱标可以直接挥师北元。

    将草原上的那些杂七杂八的民族全部赶到欧洲去。

    后年的粮食收购完成之后,朱标就可以试试打到中东或者往莫斯科的方向进发了。

    这些原本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丰功伟业。

    如今魔稻成熟之后,朱标可以直接将其压缩到三年!

    只有人才培养这事是加速不得的。

    一个人就是得学了那么多知识,才能识字。

    不过有了粮食,朱标也可以在各地广开识字班,大面积扫盲。

    老百姓吃饱了肚子,不就有时间学习文化了吗?

    学到了文化,不就有足够的底蕴,运行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进厂打工了吗?

    这一套东西搞下来,才算真正高枕无忧。

    就在秋收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

    朱标也乘坐着最新型号的铁甲船,第一次踏上了倭国的土地。

    如今的铁甲船其实还没成熟。

    粮食可以实现大飞跃,科技不行。

    不过比今年6月份的产品还是要好的多。

    10月份出厂的这艘铁甲船已经能做到之前翻倍的马力,承载武器量也翻倍。

    这样翻倍下去,朱标估计最多后年,正儿八经的十八世纪铁甲船就能出现!

    到时候就可以给欧洲来一点小小的震撼。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商品倾销,建立殖民地!

    什么叫百年国耻,什么叫鸦片战争!

    开门,自由贸易!

    呼呼海风不断地推打在脸上。

    朱标抬头望去。已经临近9月份,这倭国的天气,说冷的话跟东北也差不了多少。才10月份就已经飘起了寒风,寒霜冻结四处海港上演,弥漫着一股森冷之气。

    转头朝远处望去,隐隐能看见正在修建的几座高楼。

    那些高楼都是碉堡形状,作用还是用来镇压当地百姓,以及在本地建造一些金属冶炼的工厂。

    除此之外,如今的倭国大部分还属于一个没怎么开发的蛮荒之地。

    江户港倒是比几个月之前修建的完善了不少,可停靠的船舶也多了很多。

    一个个犹如蚂蚁般的倭国奴仆头上绑着白色布条,腰间缠着一块布,就在寒风之中嘿咻嘿咻地干活。

    他们的抗冻能力确实要比大明人强一些,起码比大明南方人强一些。

    “殿下,此处之事已基本安定,各处编户齐民完全做好,本地的一些残余也都收拾干净了。”

    张居正领着一众文官班子前来迎接。

    远处的岸边上还跪着戚继光和众多将士。

    朱标负着双手,缓缓点头,跟张居正一同下了船,乘着马车向京都的方向而去。

    这个时代的京都可不是后世的京都,而是后世的东京湾。

    看着那些尚且处于蛮荒状态的山林,朱标心中默念着。

    这一世的城市,会诞生在大明手中!

    来到京都,最高大的建筑是一座完红色的三层混凝土阁楼,修的犹如天宫一样,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瀛洲省城”。

    如今的倭国已经成了大明的第十四个行省,瀛州省。

    瀛州省下辖六个府,分别是本州府、九州府、北海道府以及近邑府。

    每个府各自都有大明派来的知府,省城中还有布政使,下面分成各个县,还有县令。

    但是县一级再往下就没进行具体的改革了,这也是朱标授意的,不能让倭国人太早赶上大明的组织度。

    村一级的单位基本还是各地的地主自己做主,后面再慢慢改革吧。

    “殿下,倭国的数据已经整理了上来,请您过目!”

    张居正递上来一份文件,朱标看着看着默念了出来,“大和人还有八百多万,而野人一百多万?”

    大和人也就是倭国人,而野人则是这座岛上的原生民族。

    “殿下,人口,倭国四岛绝对是够的,此地只要开始组织生产,也绝对能养活这么多人!”

    张居正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