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三省
小说:单机南北朝作者:肥鸟先行字数:2507更新时间 : 2024-11-30 09:20:34
唐王受禅于大明宫,又出长安城设五色社稷坛,元诩登坛向元氏列祖列宗告罪,最后宣读禅让诏书,将皇位禅让给苏泽。
苏泽在五色社稷坛登基,理所当然的改国号为唐。
其实他的臣子也不理解,为何苏泽要选用唐作为国号。
只有苏泽知道,汉唐这两个朝代,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他心中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以此为国号,自然是希望新朝也能和自己穿越前的那个唐朝一样,成为中古最强大的王朝,展露汉唐之气象。
接下来就是称帝之后的事情了。
立祖宗庙,这些苏通早已经在苏泽就任郡公的时候就编好了,只不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苏泽又向上编了两代祖宗,算是将七庙凑齐了。
然后是后宫的册立。
陈留公主是正妻,自然加封皇后。
安娘子、吕秀宁也是苏泽的侧室,也都有子嗣,册封为妃。
至于后宫中其他位置,苏泽暂时也没有填充的想法。
子嗣方面,安娘子和吕秀宁各有一女,陈留公主诞下的嫡长子自然被册立为太子。
太子是国本,在大部分朝代建立初期,都是要力图稳定的,早定国本能够让百官安心,也减少新朝的内部政治斗争。
不过陈留公主如今又怀孕了,吕秀宁也有了身孕,如果苏泽的子嗣再多一些,储君的位置也不好说。
目前这些还不是问题,破家为国之后,苏泽又拿出了对朝堂机构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宰相。
政务堂的设置,已经体现了苏泽对相权的态度。
自汉代以来,基本上就是设立群相,这自然是为了削弱相权。
将原本归属于丞相府的权力分拆给几名宰相,皇帝只要稍微玩一些制衡手段,就能避免一家独大。
自汉武帝往后,就很少再从制度上出现一个能够完全压过皇帝的权相了。
这当然是指的制度上,权臣自然可以通过各种非常规途径获得完整的相权,但还是那句话,能在制度上约束相权独大,已经是制度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通过一种万世不易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古今中外都没有这样的制度。
苏泽对北魏繁冗的官员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方向自然还是唐制。
三省制度,几乎唐以后的朝代都是在这个框架上修修补补的,苏泽直接拿来就可以了。
而且三省也不是什么新创制度,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为宰相之首,称右相。
不出意外,中书令自然是留给苏绰的。
在之前的叙功中,苏绰作为文官第一,也是原本政务堂事实上的长官,就任这个职位是理所应当的。
唯一让苏泽有些犹豫的,是苏绰这些年来过于劳累,已经累坏了身体,明明是自己的同门师弟,看起来却要比自己苍老不少。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诏令,拥有封驳权,最高长官为侍中,这个位置倒是没有给苏亮。
毕竟兄弟二人,一个负责起草诏书,一个负责封驳诏书,实在是太过于哈人,苏绰也不敢就任侍中。
这个职位苏泽给了于谨。
作为功臣中的武将之首,于谨也是做过郡守,算是熟悉政务的。
实际上虽然门下省有封驳之权,但是在国朝定鼎时期,这项权利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谁敢封驳开国君主的诏令啊?
不过门下省不是没有权力。
苏泽将御史台交给了门下省。
原本作为临时御史职位的检校郎,直接转为了御史。
王思政兜兜转转,又坐回了御史中丞,成为御史之首,归门下省管理。
此外又设散骑常侍、谏议大夫,都是负责讽谏的官员,另外史官也设在门下省内,负责掌管起居注。
尚书省则成为最大的行政机构。
尚书省因为诸事繁杂,掌管为左右仆射,分别掌尚书省的一部分事务。
苏泽对北魏尚书省下的机构进行了简并,从十三曹变成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又在六部设尚书,负责六部的局势事务。
苏亮就任尚书右仆射,出人意料的,苏泽将尚书左仆射的职位给了侯景。
只不过如今南征在即,苏泽让侯景留在江陵。
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三省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
苏泽又在内廷和外廷之间设政务堂,由宰相们合署办公。
其他部门的改革就是在这个框架上进行的调整,自然不必赘述。
此外苏泽最大刀阔斧的地方改革,就是撤并了郡这个行政级别,改为州、县两级,此举自然是减少了地方上的大量冗员,但是苏泽也不是一味“裁员”,他也将州县的一部分吏员,也都纳入到吏部的管理之中,简单说是就是增加了这些衙门中“吃皇粮”的吏员数量。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加强官府对地方的管理,而规范吏员的人数,反而是避免官员上任携带帮闲,或者用本地乡绅来管理地方,对百姓造成更大的负担。
这一套改革方案,在这两年前其实已经施行过了,推行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两年间,苏泽为了筹划天下一统,不知道在唐王府开了多少次会,如今也不过是将这些会议都搬到皇宫中去开,大家从唐王的大臣,变成了朝廷的大臣罢了。
甚至事情还是那些事情,除了少数人事上的调整之外,基本上也还是同样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
这些改革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折,接下来新朝成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南征了。
之所以两年前没有南征,就是苏泽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南朝,也是为了饱受战乱的北方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两年之期已经到了,这两年也是风调雨顺,府库中已经堆满了粮食,折冲府的士兵也训练了两年,工部打造的甲胄武器也已经塞不下了。
苏泽宣布在这个时候南征,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对。
乾元元年,四月十日,苏泽亲自领兵前往江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苏泽在五色社稷坛登基,理所当然的改国号为唐。
其实他的臣子也不理解,为何苏泽要选用唐作为国号。
只有苏泽知道,汉唐这两个朝代,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他心中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以此为国号,自然是希望新朝也能和自己穿越前的那个唐朝一样,成为中古最强大的王朝,展露汉唐之气象。
接下来就是称帝之后的事情了。
立祖宗庙,这些苏通早已经在苏泽就任郡公的时候就编好了,只不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苏泽又向上编了两代祖宗,算是将七庙凑齐了。
然后是后宫的册立。
陈留公主是正妻,自然加封皇后。
安娘子、吕秀宁也是苏泽的侧室,也都有子嗣,册封为妃。
至于后宫中其他位置,苏泽暂时也没有填充的想法。
子嗣方面,安娘子和吕秀宁各有一女,陈留公主诞下的嫡长子自然被册立为太子。
太子是国本,在大部分朝代建立初期,都是要力图稳定的,早定国本能够让百官安心,也减少新朝的内部政治斗争。
不过陈留公主如今又怀孕了,吕秀宁也有了身孕,如果苏泽的子嗣再多一些,储君的位置也不好说。
目前这些还不是问题,破家为国之后,苏泽又拿出了对朝堂机构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宰相。
政务堂的设置,已经体现了苏泽对相权的态度。
自汉代以来,基本上就是设立群相,这自然是为了削弱相权。
将原本归属于丞相府的权力分拆给几名宰相,皇帝只要稍微玩一些制衡手段,就能避免一家独大。
自汉武帝往后,就很少再从制度上出现一个能够完全压过皇帝的权相了。
这当然是指的制度上,权臣自然可以通过各种非常规途径获得完整的相权,但还是那句话,能在制度上约束相权独大,已经是制度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通过一种万世不易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古今中外都没有这样的制度。
苏泽对北魏繁冗的官员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方向自然还是唐制。
三省制度,几乎唐以后的朝代都是在这个框架上修修补补的,苏泽直接拿来就可以了。
而且三省也不是什么新创制度,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为宰相之首,称右相。
不出意外,中书令自然是留给苏绰的。
在之前的叙功中,苏绰作为文官第一,也是原本政务堂事实上的长官,就任这个职位是理所应当的。
唯一让苏泽有些犹豫的,是苏绰这些年来过于劳累,已经累坏了身体,明明是自己的同门师弟,看起来却要比自己苍老不少。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诏令,拥有封驳权,最高长官为侍中,这个位置倒是没有给苏亮。
毕竟兄弟二人,一个负责起草诏书,一个负责封驳诏书,实在是太过于哈人,苏绰也不敢就任侍中。
这个职位苏泽给了于谨。
作为功臣中的武将之首,于谨也是做过郡守,算是熟悉政务的。
实际上虽然门下省有封驳之权,但是在国朝定鼎时期,这项权利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谁敢封驳开国君主的诏令啊?
不过门下省不是没有权力。
苏泽将御史台交给了门下省。
原本作为临时御史职位的检校郎,直接转为了御史。
王思政兜兜转转,又坐回了御史中丞,成为御史之首,归门下省管理。
此外又设散骑常侍、谏议大夫,都是负责讽谏的官员,另外史官也设在门下省内,负责掌管起居注。
尚书省则成为最大的行政机构。
尚书省因为诸事繁杂,掌管为左右仆射,分别掌尚书省的一部分事务。
苏泽对北魏尚书省下的机构进行了简并,从十三曹变成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又在六部设尚书,负责六部的局势事务。
苏亮就任尚书右仆射,出人意料的,苏泽将尚书左仆射的职位给了侯景。
只不过如今南征在即,苏泽让侯景留在江陵。
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三省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
苏泽又在内廷和外廷之间设政务堂,由宰相们合署办公。
其他部门的改革就是在这个框架上进行的调整,自然不必赘述。
此外苏泽最大刀阔斧的地方改革,就是撤并了郡这个行政级别,改为州、县两级,此举自然是减少了地方上的大量冗员,但是苏泽也不是一味“裁员”,他也将州县的一部分吏员,也都纳入到吏部的管理之中,简单说是就是增加了这些衙门中“吃皇粮”的吏员数量。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加强官府对地方的管理,而规范吏员的人数,反而是避免官员上任携带帮闲,或者用本地乡绅来管理地方,对百姓造成更大的负担。
这一套改革方案,在这两年前其实已经施行过了,推行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两年间,苏泽为了筹划天下一统,不知道在唐王府开了多少次会,如今也不过是将这些会议都搬到皇宫中去开,大家从唐王的大臣,变成了朝廷的大臣罢了。
甚至事情还是那些事情,除了少数人事上的调整之外,基本上也还是同样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
这些改革都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折,接下来新朝成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南征了。
之所以两年前没有南征,就是苏泽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南朝,也是为了饱受战乱的北方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两年之期已经到了,这两年也是风调雨顺,府库中已经堆满了粮食,折冲府的士兵也训练了两年,工部打造的甲胄武器也已经塞不下了。
苏泽宣布在这个时候南征,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对。
乾元元年,四月十日,苏泽亲自领兵前往江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