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元明革命论
小说:单机南北朝作者:肥鸟先行字数:3840更新时间 : 2024-11-03 18:47:47
七月,请求苏泽进位为王的请愿书送到了定州,面对密密麻麻的名字,苏泽知道这是麾下全体臣子的共同意愿。
这时候苏泽只能大喊一句“群臣误我!”然后接受群臣的请求了。
不过这称王也要是遵循基本法的。
首先苏泽要三辞三让,这个倒是容易,就是走个过场就行了。
喊来身边的文吏,写了一篇四六骈文的辞谢奏章,苏泽亲自誊抄下来,派遣人送往永乐城。
这不过是走个程序就行了,估计就政务堂那边已经帮着皇帝把下一个封王的诏书都准备好了。
在礼仪上,王爵的祭祀礼仪和公爵不同,也要建立家庙,这个苏泽就交给苏通去办了。
而官员架构上,原本郡公府的幕府改为王府的幕府,政务堂本身就是苏泽操纵朝政的工具,底子和里子都不要换。
这么说来,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王号和宫室了。
这个王号,其实就等于是国号。
比如当年曹操称魏王,后来曹丕篡位后就改国号为魏。
桓玄当年称楚王,后来灭了东晋之后国号就是楚国,史学家因为楚国容易和先秦的楚国混淆,所以称之为桓楚。
周,齐?
苏泽都摇头,这两个听起来都不太吉利。
唐?
但是人家大唐是因为自己的封地是古唐国,也就是并州地区,所以才以此为国号的。
并州是尔朱荣发家的地方,总有点怪怪的。
其实群臣的建议比较一致,那就是——秦。
原因也很简单,苏泽的根据地是关中,也就是古秦国的地盘,以秦为国号实在是太顺理成章了。
但是秦这个国号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秦帝国二世而亡,在五胡乱华时期还有一个前秦后秦,前秦就是苻坚那个,享国四十四年。
后秦是前秦崩溃后,姚苌建立的,享国三十四年。
如果将秦二世而亡来算,不计算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这三个秦加起来还不到百年。
太晦气了。
这也是日后几乎没有政权再用秦为国号的原因。
群臣还有一个意见,那就是“汉”。
但是这个汉也同样别扭。
时至今日,依然不少百姓思汉,这也说明了大汉的影响力。
刘贵的祖先,赵汉皇帝刘渊明明是个匈奴人,却要自称汉朝,足以说明汉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但是称汉的,基本上都是姓刘的,你一个姓苏的称汉,总有些怪怪的。
苏泽还是下不了决定,他还是让随行的书吏再起草一封信,交给礼部曹去讨论吧。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新建立王国的宫室了。
称王建制,苏泽其实早就已经在开府的时候建制了。
但是建立宫室的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宫室,不仅仅是王府宫殿。
这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王国所属的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是可以和朝廷并行的。
这些机构只要建立起来以后,苏泽就可以通过王府自行任命官员,而不需要经过皇帝的确认了。
这等于进一步的削弱皇帝的权威性。
当年曹操就是这么干的,一步步的增加魏国的封地,最终化家为国,蛇吞鲸象,完成改朝换代的目标。
苏泽的封地肯定是关中了,这之后政务堂只需要通过苏泽的敕令,就可以委任地方文武官员了。
还心中念着大魏的,不愿意扯下遮羞布的官员,可以安排到边缘的,不属于苏泽封国的地方任职。
愿意将最后这点窗户纸扯破的,想要进步的官员,就可以在苏泽的封国内任职。
这也是称王的好处。
至于以后苏泽可以自己祭祀天地,祭祀自家祖宗冷猪肉,这些都是礼仪上的事情了。
也因为关中本来就是苏泽平定的,这一过程只会非常的顺利。
苏泽的根基,要比历史上的宇文泰强多了。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宇文泰是在尔朱荣败亡后逃入关中的,原本关中武川派的领袖是贺拔岳,但是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后来武川派拥立了宇文泰。
宇文泰是武川群雄拥立的,所以在政治上就是一个集团的盟主而已。
所以在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度中,他设立的上柱国几乎等同于列土封疆的诸侯,拥有极大的权力。
在和高欢集团的几次对战中,宇文泰也要小心翼翼,平衡自己派系内部的力量。
除此之外,宇文泰还要平衡关中本土势力,以及忠于元魏政权的大臣。
也是靠着宇文泰高超的政治手腕,最后才算是逐步削弱了八柱国的力量。
但是这些上柱国依然留下了巨大的势力,最后隋唐代周,其实就是关陇勋贵集团的意志。对于苏泽来说,这些不是问题。
关中集团是苏泽一手建立的,硬仗都是苏泽打的,府兵的根基是关中良家子,加上苏泽接收的六镇遗民。
但是这些六镇遗民,首先是苏泽的府兵,其后才是六镇遗民,甚至在进一步的同化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六镇遗民的身份认同。
大家本来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是苏郡公收留自己,还授予土地,咱们是关中人而不是六镇人。
这些府兵的土地在关中,家人在关中,他们不是任何一个将领的私兵,若是有人带着他们要造反,他们肯定先将这人绑到官府去。
中高层的军官也是如此,他们首先是苏泽的旧部,在资历上就死死的压制住所有人。
这些就是自己打天下的好处了。
称王对于苏泽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和曹操晚年称王一样。
最后还是法统问题。
其实历史上,有一个解决汤武革命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来的“元明革命”说。
大部分人对于老朱的印象,都是开局一个碗,出身低微的皇帝。
但是老朱却实实在在的是个政治上的天才。
老朱遇到的法统难题,不亚于苏泽如今的困境。
明代元,元还不是一个汉化的国家,是个实行四等人制度的落后蛮夷政权。
但是老朱还必须捏着鼻子承认元朝,因为那个时候仍然有很多忠于元朝的汉人地主和士大夫。
为了压低统治成本,承认前朝是必然选择。
甚至大明的国号,也是取自《易经》。
《易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元代取自于这段第一句“大哉乾元”,而明代则取自后面这句“大明始终”,说明大元之后就是大明。
这时候老朱又面临了另外一个困境,那就是既然大元是好的,那为什么不好好做个顺民,要造反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后人也可以随时造老朱家的反。
老朱提出了一个逻辑鬼才式的解决方案。
他的说法就是,大元不是我大明推翻的,是红巾军和各路起义军推翻的,而我大明是从各路起义军手上光复了天下,但是那时候你们大元已经逃亡到漠北去了。
这一套说法,可以套在任何一个改朝换代上。
比如你刘邦,推翻秦王暴政的是陈胜吴广,是六国义军和项羽,和我刘邦何干?
是伱们赢家失了天命,这才各路义军并起的,又不是我刘邦带头造反的。
等到天下安定了,你们赢家人自己也坐不了天下了,就禅让给我们大汉了。
套用到如今也是没问题的。
你大魏的天命,是被破六韩拔陵和尔朱荣这些乱贼给弄没的,我苏泽是匡扶社稷的功臣,我可一直都是大魏忠臣。
等以后,那自然是皇帝元诩认识到元氏获罪于天,失去了天命,要转移禅让给苏氏了。
丝滑!
苏泽感慨,老朱在政治上果然是天才,这套元明革命的说法虽然也有BUG,但也算是给“汤武革命”打了补丁。
这一套理论,自然也有其弊端。
首先并不能滥杀元魏宗室,至少这血不能溅在自己身上。
第二得国要正,必须是开国君主打下来的,那这套叙事才能有空间,否则和隋代那样篡周的,这辈子法统上也辩论不清楚。
至于要怎么具体操办,如何让儒生鼓吹,苏泽将这个方案发给了苏通,这就要交给礼部去操办了。
但是这些东西,也都是得了天下以后才需要操心的。
苏泽目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的井陉口。
贺拔岳是猛将,要不然也不会是武川集团的首领。
这也是尔朱荣放心让他来守井陉口的原因。
尔朱荣在玉璧城和雁门关连续吃了两次瘪,也开始注重守城的事情。
贺拔岳到了井陉口后,也下令整修关城,增加了不少城防设施。
战争就是这样的,这是科技进步最快的地方。
你总不能指望敌人永远用最落后的武器和你打仗吧?
就是最费拉不堪的大宋,在和游牧民族的对决中,也发展出了精湛的甲胄和重弩科技,
尔朱荣是当世名将,在连续吃瘪之后,自然也会重视城防科技了。
甚至苏泽在雁门关使用过的攻城设备,尔朱荣开始让工匠仿造。
要攻下井陉,看来还要在别处用力。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这时候苏泽只能大喊一句“群臣误我!”然后接受群臣的请求了。
不过这称王也要是遵循基本法的。
首先苏泽要三辞三让,这个倒是容易,就是走个过场就行了。
喊来身边的文吏,写了一篇四六骈文的辞谢奏章,苏泽亲自誊抄下来,派遣人送往永乐城。
这不过是走个程序就行了,估计就政务堂那边已经帮着皇帝把下一个封王的诏书都准备好了。
在礼仪上,王爵的祭祀礼仪和公爵不同,也要建立家庙,这个苏泽就交给苏通去办了。
而官员架构上,原本郡公府的幕府改为王府的幕府,政务堂本身就是苏泽操纵朝政的工具,底子和里子都不要换。
这么说来,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王号和宫室了。
这个王号,其实就等于是国号。
比如当年曹操称魏王,后来曹丕篡位后就改国号为魏。
桓玄当年称楚王,后来灭了东晋之后国号就是楚国,史学家因为楚国容易和先秦的楚国混淆,所以称之为桓楚。
周,齐?
苏泽都摇头,这两个听起来都不太吉利。
唐?
但是人家大唐是因为自己的封地是古唐国,也就是并州地区,所以才以此为国号的。
并州是尔朱荣发家的地方,总有点怪怪的。
其实群臣的建议比较一致,那就是——秦。
原因也很简单,苏泽的根据地是关中,也就是古秦国的地盘,以秦为国号实在是太顺理成章了。
但是秦这个国号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秦帝国二世而亡,在五胡乱华时期还有一个前秦后秦,前秦就是苻坚那个,享国四十四年。
后秦是前秦崩溃后,姚苌建立的,享国三十四年。
如果将秦二世而亡来算,不计算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这三个秦加起来还不到百年。
太晦气了。
这也是日后几乎没有政权再用秦为国号的原因。
群臣还有一个意见,那就是“汉”。
但是这个汉也同样别扭。
时至今日,依然不少百姓思汉,这也说明了大汉的影响力。
刘贵的祖先,赵汉皇帝刘渊明明是个匈奴人,却要自称汉朝,足以说明汉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但是称汉的,基本上都是姓刘的,你一个姓苏的称汉,总有些怪怪的。
苏泽还是下不了决定,他还是让随行的书吏再起草一封信,交给礼部曹去讨论吧。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新建立王国的宫室了。
称王建制,苏泽其实早就已经在开府的时候建制了。
但是建立宫室的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宫室,不仅仅是王府宫殿。
这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王国所属的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是可以和朝廷并行的。
这些机构只要建立起来以后,苏泽就可以通过王府自行任命官员,而不需要经过皇帝的确认了。
这等于进一步的削弱皇帝的权威性。
当年曹操就是这么干的,一步步的增加魏国的封地,最终化家为国,蛇吞鲸象,完成改朝换代的目标。
苏泽的封地肯定是关中了,这之后政务堂只需要通过苏泽的敕令,就可以委任地方文武官员了。
还心中念着大魏的,不愿意扯下遮羞布的官员,可以安排到边缘的,不属于苏泽封国的地方任职。
愿意将最后这点窗户纸扯破的,想要进步的官员,就可以在苏泽的封国内任职。
这也是称王的好处。
至于以后苏泽可以自己祭祀天地,祭祀自家祖宗冷猪肉,这些都是礼仪上的事情了。
也因为关中本来就是苏泽平定的,这一过程只会非常的顺利。
苏泽的根基,要比历史上的宇文泰强多了。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宇文泰是在尔朱荣败亡后逃入关中的,原本关中武川派的领袖是贺拔岳,但是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后来武川派拥立了宇文泰。
宇文泰是武川群雄拥立的,所以在政治上就是一个集团的盟主而已。
所以在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度中,他设立的上柱国几乎等同于列土封疆的诸侯,拥有极大的权力。
在和高欢集团的几次对战中,宇文泰也要小心翼翼,平衡自己派系内部的力量。
除此之外,宇文泰还要平衡关中本土势力,以及忠于元魏政权的大臣。
也是靠着宇文泰高超的政治手腕,最后才算是逐步削弱了八柱国的力量。
但是这些上柱国依然留下了巨大的势力,最后隋唐代周,其实就是关陇勋贵集团的意志。对于苏泽来说,这些不是问题。
关中集团是苏泽一手建立的,硬仗都是苏泽打的,府兵的根基是关中良家子,加上苏泽接收的六镇遗民。
但是这些六镇遗民,首先是苏泽的府兵,其后才是六镇遗民,甚至在进一步的同化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六镇遗民的身份认同。
大家本来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是苏郡公收留自己,还授予土地,咱们是关中人而不是六镇人。
这些府兵的土地在关中,家人在关中,他们不是任何一个将领的私兵,若是有人带着他们要造反,他们肯定先将这人绑到官府去。
中高层的军官也是如此,他们首先是苏泽的旧部,在资历上就死死的压制住所有人。
这些就是自己打天下的好处了。
称王对于苏泽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和曹操晚年称王一样。
最后还是法统问题。
其实历史上,有一个解决汤武革命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来的“元明革命”说。
大部分人对于老朱的印象,都是开局一个碗,出身低微的皇帝。
但是老朱却实实在在的是个政治上的天才。
老朱遇到的法统难题,不亚于苏泽如今的困境。
明代元,元还不是一个汉化的国家,是个实行四等人制度的落后蛮夷政权。
但是老朱还必须捏着鼻子承认元朝,因为那个时候仍然有很多忠于元朝的汉人地主和士大夫。
为了压低统治成本,承认前朝是必然选择。
甚至大明的国号,也是取自《易经》。
《易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元代取自于这段第一句“大哉乾元”,而明代则取自后面这句“大明始终”,说明大元之后就是大明。
这时候老朱又面临了另外一个困境,那就是既然大元是好的,那为什么不好好做个顺民,要造反呢?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后人也可以随时造老朱家的反。
老朱提出了一个逻辑鬼才式的解决方案。
他的说法就是,大元不是我大明推翻的,是红巾军和各路起义军推翻的,而我大明是从各路起义军手上光复了天下,但是那时候你们大元已经逃亡到漠北去了。
这一套说法,可以套在任何一个改朝换代上。
比如你刘邦,推翻秦王暴政的是陈胜吴广,是六国义军和项羽,和我刘邦何干?
是伱们赢家失了天命,这才各路义军并起的,又不是我刘邦带头造反的。
等到天下安定了,你们赢家人自己也坐不了天下了,就禅让给我们大汉了。
套用到如今也是没问题的。
你大魏的天命,是被破六韩拔陵和尔朱荣这些乱贼给弄没的,我苏泽是匡扶社稷的功臣,我可一直都是大魏忠臣。
等以后,那自然是皇帝元诩认识到元氏获罪于天,失去了天命,要转移禅让给苏氏了。
丝滑!
苏泽感慨,老朱在政治上果然是天才,这套元明革命的说法虽然也有BUG,但也算是给“汤武革命”打了补丁。
这一套理论,自然也有其弊端。
首先并不能滥杀元魏宗室,至少这血不能溅在自己身上。
第二得国要正,必须是开国君主打下来的,那这套叙事才能有空间,否则和隋代那样篡周的,这辈子法统上也辩论不清楚。
至于要怎么具体操办,如何让儒生鼓吹,苏泽将这个方案发给了苏通,这就要交给礼部去操办了。
但是这些东西,也都是得了天下以后才需要操心的。
苏泽目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的井陉口。
贺拔岳是猛将,要不然也不会是武川集团的首领。
这也是尔朱荣放心让他来守井陉口的原因。
尔朱荣在玉璧城和雁门关连续吃了两次瘪,也开始注重守城的事情。
贺拔岳到了井陉口后,也下令整修关城,增加了不少城防设施。
战争就是这样的,这是科技进步最快的地方。
你总不能指望敌人永远用最落后的武器和你打仗吧?
就是最费拉不堪的大宋,在和游牧民族的对决中,也发展出了精湛的甲胄和重弩科技,
尔朱荣是当世名将,在连续吃瘪之后,自然也会重视城防科技了。
甚至苏泽在雁门关使用过的攻城设备,尔朱荣开始让工匠仿造。
要攻下井陉,看来还要在别处用力。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