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272章 第二次劝谏失败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272章 第二次劝谏失败

小说:家父汉武,子不类父?作者:木屋城堡字数:5331更新时间 : 2024-11-08 00:13:32
    这一天的博望苑南侧,有两位少年放声笑谈。

    一位已经踩到‘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尾巴,一位才刚刚迈入‘少年’的阶段。

    说起这个,暖阳下还曾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少年郎,就该有少年人的气象,整日老成持重、藏锋敛锷,心思多、顾虑重,这对长寿可不好。”

    “哦?兄长以为少年人该有什么样的气象?”

    “鲜衣怒马,赏花品酒,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医者也这么说?”

    “没,这是为兄自己总结的。”

    “呵,呵呵。”

    时近黄昏,两道身影各做分别,同样是出博望苑、入长安城,同路,却没有同道。

    上了车舆,金日磾靠近问道:“殿下,可还要去见燕王?”

    “不必了。”

    帘布后传来刘据沉沉的声音,“直接回宫。”

    “是。”

    有些人能化干戈为玉帛,甚至还能互为援手,但有些人,注定是解不开的仇怨——即便是亲兄弟。

    李姬摆在中间,太子宫和燕王,实难有什么好相与的……

    正月,望日。

    未央宫,宣室殿。

    早朝初始,宗正韩说出列奏道:“陛下,齐王长史上请,言说齐王伤病未愈,请求在长安多留时日。”

    龙榻上的皇帝微微蹙眉,并未经过多久思量,沉声道:“不行。”

    “前些日子已经破例让诸侯王们多留长安近半月,不能再给他单独开特例。”

    “朝廷礼制不可违。”

    这句‘礼制不可违’,让一个老学究、老顽固来讲,或许很恰当,但从当今天子口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不过。

    这终归是皇帝的家事,他要冷酷以对,臣子们一概没意见。

    宗正韩说拱了拱手,便要折返原位,这时却听主位上又补充了一句:“博望苑的医术有效果,让医者跟着去齐国就是了。”

    韩说闻声驻足。

    旋即又转身去看御阶旁的一位,太子适时出声道:“散朝后儿臣便去吩咐医者,请义公也随二弟走一趟。”

    “嗯。”

    皇帝点点头,“太子爱护手足,议下一件吧。”

    此事就此轻飘飘揭过,韩说拱了拱手,算是得了结果,他坐回原位后,另一位大臣随之起身。

    大司农桑弘羊面带愁绪,躬身一礼,“陛下,元封元年夏季的战事后,司农寺统计各地府库,基本十不存一。”

    “国库更是空荡荡,已出现拖欠官员俸禄的状况,臣请开源。”

    开源。

    只能开源,因为没法节流。

    桑弘羊提出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连带着殿内百官、上首天子,都神情凝重了下来。

    “有开源之策,说。”皇帝道。

    “臣请效仿盐铁,将酒水也纳入官卖,由官府控制酒水生产、流通,禁止民间私人酿酒。”

    桑弘羊此言一出,殿内不可避免的出现嗡嗡讨论声,无需细听,便知大家口风基本一致,无非是:

    “过分敛财了吧?”

    “是否过于苛刻?”

    殿中议论声尚未停歇,皇帝的高声便盖了过来,“大司农之策,朕以为可行。”

    “记下,之后拟诏颁布禁令。”

    后一句,是皇帝向殿侧的郎官讲的,可百官们听到这句话,却稍稍有些错愕,随后又有些面面相觑。

    陛下可真够果断。

    不问他们也就罢了,居然连公卿的意见也问都不问。

    丞相石庆苍老的面容上,明显出现迟疑,与他同样作色的还有太常、廷尉等列卿。

    只是看了看桑弘羊的背影,众人按耐住了起身质疑的动作,同为公卿,他们也清楚司农寺不容易,且这样吧。

    然而。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上一件有关财政的国策算是情有可原,但下一件,皇帝亲自提出的事宜,却彻底引起了殿内哗然。

    “朕决意,开春后起兵八万,攻打西南夷!”

    话音刚落。

    大殿突然鼓噪起来,事事不问的大将军猛然抬头,刚定下心神的老丞相悚然一惊,人人惊讶时,一道声音乍起——

    “陛下!?”

    桑弘羊嘴巴微张,满脸苦楚,心说‘我挣得快、捞得快,哪比得上您老人家花得快呀!’

    ‘还打仗!?’

    此时此刻,大臣们都下意识看向卫青。

    每当有战事新起,皇帝都会与大将军提前商议该不该打、怎么打,可这一次,朝臣们没有看到镇定自若的大将军,也期望不到有人能提前劝阻皇帝。

    因为。

    卫青此刻也面带疑色。

    此次动兵,卫青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完全就是皇帝圣心独断。

    年前出兵朝鲜,起码还有一个出兵匈奴的掩护,这次却全然没有预兆,皇帝突然就公布:

    朕要打仗啦!

    皇帝的‘圣心独断’还在继续,殿内群臣惊愕归惊愕,刘彻却视若无睹,自顾自命内侍抬来一幅堪舆图。

    他身形没动,依旧坐在龙榻上,手指向殿中舆图,“你们都看看,东面朝鲜臣服,南面诸越归顺。”

    “北面匈奴自顾不暇,西面河西已为汉土,独独西南角落里还有一群尚未臣服的蛮族。”

    “大汉鼎盛至此,朕岂能留其碍眼?”

    在大汉西南面,尚有滇国、夜郎国等一众小国小邦,其中也不乏以部落形势存在的割据区域。

    从远处观望。

    大汉版图整体呈上宽下圆,顶部左右突出,一为河西四郡,一为新扩的朝鲜四郡,唯独西南有一个向内凹的缺口。

    以视觉美观角度来看,此处的确碍眼。

    “朕欲将这些杂七杂八的蛮国小部,尽数纳入大汉版图,你等有什么看法?”

    皇帝问了。

    可皇帝不该问,因为他在明知故问,大臣们的想法,分明就明晃晃摆在脸上!

    桑弘羊反对,他有充足的理由反对,但他没有贸然开口,像桑弘羊相同立场的大臣,都没有开口。

    他们都在看,看谁?

    看前列的那几位!

    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此刻理应他最先站出来。

    不过,现如今有位居三公之上的大司马大将军,所以卫青比石庆更适合率先出头。

    大臣反对皇帝,总要有一个领头的。

    卫青面色凝重,他能感受到身后众多目光,他并没有想避,略作思量,深吸一口气,便要再破闭口禅。

    只是。

    就在他起身带头劝阻的前一秒,有人先他一步。

    “父皇!”御阶旁的刘据,前走一步,朗声道:“发兵西南夷一事,儿臣有异议。”

    见到这一幕。

    殿内众人神情各异,准备出列的卫青皱了皱眉,列位其后的霍去病深深注视着刘据背影。

    百官同样循声望来,惊愕之余,也暗自松了口气,由太子出面,更好些……

    而高坐主位的皇帝闻言。

    神情扬了扬,像是见到了新奇物一样,又像是在聚起压迫之势似的,身体前倾,问道:“太子有何异议?”

    “父皇,年前刚经历过一次动兵,此次是不是缓一缓?”

    “不能缓!”

    皇帝手点向台下众多臣子,“元鼎年间,百官们就劝朕缓,朕缓了,可缓出来个什么?”

    “才几年不动兵,一个个便懈怠、纵情享乐,朝廷下诏讨伐南越,等了几个月都没有将领主动请命!”

    “哼!”

    刘彻站起身,手扶剑柄,冷声道:“从那时起,朕便知道,用兵一事,绝对不可拖延!”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是此理!”说着,皇帝点向刘据。

    “你要学的还有很多!”

    “是。”刘据躬身应下了教导,可他脚步没动,脸上表情没动,嘴里的态度同样没有分毫动摇。

    “但北方大敌未除,匈奴实力仍在,操之过急难免出问题,儿臣以为用兵西南一事,当徐徐图之。”

    “以免被匈奴趁虚而入。”

    太子的语气很平静,平静中透着坚决,大臣们心底忽地生出了些许凛然之意。

    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御阶上的皇帝。

    不知怎的。

    无论是反战、还是不反战的大臣,这一刻齐齐缩了缩头,默默往后退了点。

    卫青眼中担忧越甚,霍去病目光凝色愈浓,直面刘据质疑的皇帝却眯起双眼,偶有精光闪烁。

    殿内气氛逐渐凝滞之前,皇帝肃声响起。

    “太子目光短浅了,就是要趁着北面自顾不暇,才要尽快处理掉其他地方,随后再专心北抗匈奴!”

    闻言。

    刘据拱了拱手,算是应下了教诲,可皇帝的话并未说服他后退,所以刘据再道:

    “近些年朝廷府库消耗大,实际人口损失更大,尤其是各地良家子——大汉精锐军队的兵源。”

    “兵力补充远不及兵力消耗,如果战事过于密集,恐有大患!”

    近几十年里,各地良家子被屡次征调参战,虽胜仗多,可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再如何胜,也会有伤亡。

    多次之后。

    人数已经损失过半。

    此处的‘人数’,既指良家子,也指普通百姓,每逢大战,必征调远超战兵数倍的民夫。

    征民夫,服徭役。

    以为服徭役不会死人吗?

    只是这些说了没用,对皇帝说了没用,所以刘据没说,他只说了兵源减少,恐有大患。

    按理此时此刻,太子提起府库,提起户口,身为大司农的桑弘羊应该出列附和刘据了。

    但他没有。

    不是他懦弱胆怯,而是神仙打架,凡人别插手。

    从太子第二次劝阻皇帝时,局面就明显进入了‘父子局’,此刻宣室殿是人家父子的舞台。

    桑弘羊看透了此事,卫青、霍去病、石庆等人,以及是太子党、不是太子党的人,都有察觉。

    他们默契的闭了嘴。

    太子与皇帝的首次冲突,就这么突兀的、自然的出现了。

    从交锋回合来看,皇帝似乎落了下风,因为皇帝这时说道:“那便不征调三辅兵力,也不用长安精兵,征调巴蜀郡兵去,讨伐一些蛮夷部落,还用不着朕的精兵。”

    “就这样!”

    “太子还有什么话说?”

    ‘就这样’在前面,语气很重,问话在后面,语气有点冲,试问,身为太子的刘据还能说什么?

    答案是……

    当老子的没给他再说话的机会。

    皇帝重新做回龙榻,直接命令尚书仆射霍光拟诏,开春后,发巴蜀郡兵、刑徒八万,征讨西南夷!

    是的。

    皇帝用实际行动,再次给太子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大课——论不过理,就用蛮力说话!

    就这样吧!

    当日朝会散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如何找到太子,如何分说的,外人便不知晓了。

    倒是在同一日,诸侯王们离京时,赵王刘彭祖在长安城外与宗亲们分别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哎。”

    “咱们的皇帝陛下,愈发英明神武了啊。”

    这句话如果也翻译翻译,不难听出赵王是在讽刺皇帝偏执,难听善言,好大喜功。

    别误会。

    赵王绝对没有替刘据说话的意思,即便有,也是含着挑拨离间的心思……

    诸王离京后不久,在同一天商议的其他两件大事,便相继出台诏书,同时在邸报上公布开来。

    一。

    朝廷决意,发巴蜀兵卒,平定西南夷。

    二。

    初,榷酒酤,禁民酿酒,由官专卖。

    与第一条相比,第二条明明触及到民生,却显得无关紧要了。

    诏令下发后,攻伐西南夷的主将也确定了,两位。

    没错。

    又是两位主将一同领兵。

    “此次伱领兵出击,一定不能贪功冒进,更不能以为敌军是蛮夷,就大意轻敌。”

    大司马府,公房内,卫青正对一名身形壮硕的将领叮嘱道,“记住,一定要求稳!”

    “与另一位主将多商多议,有分歧可以谈,万不能内讧、乃至刀兵相向,像朝鲜一战的旧事,绝不可再发生!”

    “喏!”

    壮硕将军肃然应道。

    其人,姓郭,名昌,郭昌,现任中郎将,云中人,曾以校尉身份跟着卫青打过仗。

    是的,领兵将领又和卫青有关!

    事实上。

    现如今大汉朝的中上层武将,十个里面,起码有七个,都和卫青有关联,以其旧部自居。

    皆因他们能崛起、能成为上层将领,就是靠着前些年频繁战事的军功。

    很不好意思。

    那些战役,基本都是卫青统帅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