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231章 荀攸入仕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231章 荀攸入仕

小说:三国:季汉刘璋作者:花花家的太岁字数:4732更新时间 : 2024-06-02 00:02:43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自荆州逆大江而上,入蜀已有一段时日的荀攸,对当下巴蜀大地的治政给出了一个评价,一个相对优秀的评价。

    天下纷争不休,宇内群雄日寻干戈,近些年来荀攸见惯了军旅,见惯了杀伐,更多的是见惯了流血漂橹。但蜀地竟是独善其身,在汹汹乱世中显露出了一副安宁祥和的样子,这里多多少少是因为蜀地比较封闭,但除却蜀地闭塞的地理,荀攸认为益州牧刘璋在其中的作用很大。

    王道隔绝,朝廷威望不足,朝廷的旨意和诏令在地方效用不大。

    这个时候掌握一州军政的州牧,就如同东周时期的诸侯。

    而州牧治下的州郡显露出的模样,就体现着州牧的能力,若是州牧能力强悍,能摆平所据州郡发生的乱子,自然他的治下出现和平安详的模样。

    而益州牧刘璋,这位益州的州牧,在荀攸看来,便是州牧中的佼佼者,比之其他州牧要强上三分。

    就比如他先前停驻在襄阳,观察过刘表的治政,刘表虽是从容坐保江、汉,内部没有大的乱子,襄阳是一片祥宁,可刘表治政混乱,不能禁止世家豪族侵暴百姓,上面是放纵的态度,下面是肆意妄为的势头。

    因此前面荀攸虽是驻足襄阳日久,但没有太大的意愿在刘表帐下出仕,以他对刘表的观察和度量,如果他去追随刘表,不过是昏昏沉沉度日,于天下的乱局没有任何的补救。

    ‘若论明主,当属刘益州。’

    荀攸打着投效刘璋的想法,可刘璋如今在征讨汉中的米贼张鲁,于是荀攸今日踏入了益州长史王商的府邸,在王商府内仆人的牵引下来到了候客厅,并递上了自己的名刺,名刺上没有太多的文字,只单单写着四个字:‘颍川荀攸。’

    荀攸自信,虽是长史王商是益州第二号的人物,但只需王商见到自家递上去的名刺,以王商喜好揽拔奇俊、提携俊杰的名头,加上自家的这个‘荀’字,王商当是倒履出迎他。

    只安坐席间,荀攸板正着身姿,目不斜视的静静等候了起来。

    此刻益州长史王商正在书房之中,在这休沐的日子里,他继续勤勉工作,伏案于文牍之上,料理着从南中七郡和三巴之地递来的文书。

    王商阅读着案几上这封庲降都督高颐递来的文书,上面高颐通报了兴古郡爨氏攻灭了一家小种夷人部落,并占据了夷人部落此前拥有的一座银矿,爨氏得到银矿后,改进了冶炼工艺,增派了采矿的人手,使这座夷人占据时仅出产少量白银的银矿大发光彩,每月出产的银矿数倍于旧时。

    跟随着这封庲降都督高颐文书一并押解来的,是爨氏第一个月开采出来的白银,如今已经押解进了州中的库房,作为军资使用。

    若是能在这几个月内拿下汉中,这批白银当可用作赏军之物,嘉赏征战汉中劳苦的士卒和将领,王商恰意的想着。

    至于被抢去了银矿,又落得个族灭下场的夷人部落,兴古郡的爨氏不在乎,庲降都督高颐不在乎,长史王商更是没去想,没人去在乎这个可怜的夷人部落。

    批阅掉庲降都督高颐的文书,王商伏案看起了另一封,由邛都令李恢递来的文书,文书上李恢叙述他攻灭了一处邛都附近的夷人部落,并从这个夷人部落的手中夺下了千余头水牛,除了两百头留给了邛都百姓用于耕种开荒,剩余的水牛将不日押送到成都。

    王商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李恢很是有好感,李恢不仅治政手段很不错,在军事方面亦是有不错的能力,称得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未曾想到,区区南中蛮荒之地,竟是出了李恢这样一个大才,假以时日,李恢当可为一两千石。

    王商在李恢的文书上批了个‘优’字,作为对李恢精神上的嘉奖,当然物质上的奖励也是有的,光驱使人干活,不给人好处,再性子稳重的耕牛都会有脾气的。不过物质上的嘉奖,由不得王商做主,赏罚的事情,或者说赏罚的权力,都在刘璋的手中。

    将这封李恢的文书放置在不日将传递给刘璋的文书堆处后,王商拿起了下一份文书,这封文书是汉嘉令杨洪递来的,杨洪在文书上讲,他驱使着汉嘉郡境内的夷人将破败不堪的旄牛道修缮了一遍,现如今道路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两辆马车齐头并进。

    其次杨洪叙述了他用夏变夷的政策,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汉嘉郡的蛮夷摒弃了旧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风俗,开始追逐起了汉家的风俗,这里杨洪尤为着重了一点,他言是旄牛夷狼谭的部落,如今开始蓄发了,不再断发文身做蛮夷状貌,假以时日,必将归化为堂堂正正的汉儿。

    ‘青年俊才何其多也。’

    王商看着杨洪的文书感慨了一句,李恢、杨洪等皆是弱冠之年,便被刘璋超拔为一县之令,起初王商对刘璋提拔李恢、杨洪担任县令还有些不安,毕竟二人的年纪过于年轻了,对治政方面或许不怎么熟练,再加上李恢、杨洪二人所任的地方又是蛮夷横行、不宁之处,李恢任邛都、杨洪任汉嘉,他唯恐二人出了什么篓子。

    但今时今日,李恢和杨洪都证明了自己的才干,且从当前二人治政一县的结果来看,二人皆是有着至少两千石的潜力。

    ‘识人之明,无过明公。’

    这里王商对着远在阳平关外的刘璋敬服了一声,去年刘璋讨平南中,不过区区数月,在南中的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挖掘了许多的南中贤良、青年才俊。

    这等识人的才干,天下只怕是少有人能追比的,就连王商自己,虽是揽拔奇俊,卓有成效,但是也还是觉得不如刘璋识人。

    在王商批阅了一堆齐平他额头的文书后,王商的儿子王彭趁着这个间隙开口道:“父亲,伏案久了对腰不太好,不如起身走动一下,舒缓一下四肢……若是父亲想多为明公效力几年,还需保重身体才是。”

    王彭前面说了一段让王商起身走动舒缓身体的话,但见王商不为所动,他不假思索的搬出了刘璋,用着能触动王商的刘璋来做说词。

    “也好,该料理的事情也料理完了,就起身走动一下。”

    果然,在能为刘璋多效命一二年的诱惑下,王商应了王彭的请求,他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缓步走动了起来。

    度步间,王商斟酌起了一件事情,他有意为蜀中名士严君平、李弘立祠作铭,用意在于表彰先贤,给蜀中士人做一个榜样,不过这件事他还在考虑当中,具体实施的话他想等到刘璋平定汉中后,通报过刘璋再行实施。

    这是一桩美事,人臣的话不好去做,当由君主去定夺,加美誉在君主的身上,方才为好。

    可留给王商遐思的时间没有多久,府中的主事寻到了书房门口,并通报有人求见,而后他静候着王商的回音。

    王彭见着府中主事前来寻事,以为又是什么阿附的小人来府上求官问职,他的面色不由一黑,不耐烦的嘱咐了一句府中主事:“今日我父亲休沐,若是那人没有什么要事,就让那人留下文字,见倒是不必见了。”

    主事将手中荀攸的名刺提了提,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来人出身颍川荀氏。”

    “颍川。”

    “荀氏。”

    颍川这个地名加上荀氏这个姓氏,仿佛有什么魔力一般,将王彭心中不耐烦的情绪驱散一空,留下的唯有讶异的神色和心境,他立即大步向前走到书房门口,从主事手中接过名刺,双手小心的捧到了王商面前。

    原本低头踱步的王商抬起了头,他的眸子中闪过精光,并一字一顿的读起了名刺上的姓名:“颍川荀攸。”

    念完名刺文字的王商端正面色,向着府中主事简略的吩咐道:“引路。”

    不多时,王商到了荀攸所在的候客厅,一番通报姓名并见礼过后,他将荀攸引到了府邸上的明堂中,隆重的接待起了荀攸。

    这里不由得王商不见重,荀氏出身不凡,乃是战国荀卿的后人,更兼荀氏于当世闻名遐迩,显赫一时。

    “听闻公达先生昔日曾欲刺杀国贼董卓?”王商问起了一件他听过的传闻。

    “确有此事,董卓无道,天下怨之,当时攸和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以及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欲趁隙刺杀老贼,以谢天下。”说起这一桩旧事,荀攸辞气壮烈,仿佛当下正在实施刺杀董卓一事。

    一言至此,荀攸叹息了一句:“只是还没等攸等开始实施刺杀一事,便为小人泄谋,致使老贼董卓发觉,却是未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天子除去董卓这个恶贼。”

    王商面色带着敬佩,他推崇了一句:“只凭公达先生有此忠义之心,便足矣宽慰陛下了……董卓无道,好乱乐祸,致使天下不宁,虽未死于公达先生之手,但如今已是自取其祸,身死族灭,可知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正是,老子有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董卓无道,凌迫君上,虽是拥并凉之精兵在侧,实不过一匹夫尔,如此作恶之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荀攸认同的点了点头,事实也正是这般,董卓的下场不是一般的凄凉,直直的被百姓点了天灯。

    谈完国事,王商扯起了荀攸的生平:“不知昔日的荀神君,是公达先生的何许人也。”

    “乃是攸的曾叔祖。”荀攸微笑着答了一句,他的曾叔祖荀淑号‘神君’,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荀淑为师,可谓是名重天下,为世人所敬仰。

    荀攸来到王商府上,并自信王商会亲迎他,就是依仗着他曾叔祖荀淑的名声,或许王商没有听过他,但是荀淑的名,他料想王商是听过的。

    只是令荀攸意外的是,王商虽是居于闭塞的蜀地,但是也听闻过他的名声,知道他曾经谋划过刺杀董卓之事,不由得他对王商高看了一眼。

    毕竟蜀人居于富庶无忧之地,对蜀地外的事情多是不怎么愿意插手,也不愿意搅扰在其中,连听闻都不愿意去听,而王商通晓世事,这便是王商的不凡之处了。

    荀神君的族人,又谋划过刺杀董卓的事情,兼之海内名士。王商打量了一番荀攸,他起了爱才之心,像荀攸这样的贤士,当是为他的明公所用,不过这里有件事有点小冲突:“公达先生受任蜀郡太守一职,因之迟迟未曾就任,故而刘益州已经任命陈实担任蜀郡太守一职,此事还望公达先生勿怪。”

    荀攸面色淡然,他谦逊道:“攸受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驻足襄阳良久,蜀郡太守空缺,而刘益州任命陈府君为太守,实是得宜……攸近来游历蜀郡,听闻蜀郡百姓有言,蜀郡牧,陈府君,自到此,民丰足,可知陈府君的贤良精干。故而今日虽是荀攸至此,但无出任蜀郡太守之心。”

    心胸亦是不凡,王商见着荀攸的神色,但见荀攸对蜀郡太守一职被夺去没有任何忿然,便知荀攸是个忠厚谦让的人:“虽是蜀郡太守一职无有着落,可以公达先生的才干,必然能得我主青睐……只是如今我主现在攻伐汉中,还请公达先生稍待一些时日……嗯,我当为公达先生向我主发去文书,表荐公达先生,不知公达先生意下如何。”

    王商言语殷殷,他是个喜欢提携士彦的性子,自不必说荀攸如此大才,他更是要为刘璋引荐一二,收入刘璋的幕府。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荀攸拱手谢了一句,他没有摆什么名士的架子,也没有谦逊的推脱什么。对于刘璋虽是未曾蒙面,但他自认在游历蜀地的这段时间内,对刘璋有些了解了,多少认定了刘璋是他的明主,于是他直白的应了下来。

    王商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他已经开始斟酌起了举荐荀攸的文书了,想着文书里的文字如何书写,方能让收到书信的刘璋知晓荀攸的才干,毕竟书信文字不如活生生的人在面前来的客观真切。

    他担心他的文字若是一个没写好,或许会让刘璋不能理会知晓荀攸的才具,而因此刘璋递回的文书里给荀攸的官职不怎么符合荀攸的预期,惹得荀攸心中不满,弃官而走他方,那就使得益州错失大才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