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你猜陛下怎么说?(求月票)
小说:大唐好圣孙!作者:林家龙女字数:5069更新时间 : 2024-06-13 00:29:51
在出发去水师之前,也是要和冯清交代一番事宜的。
“冯县……冯长史。”
忽然从县令升到长史,李象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转过弯儿来。
“下官在。”冯清拱手应答。
“文登县中,谁可接任县令?”李象问道。
看到冯清迟疑,李象又给他吃定心丸道:“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尽管推荐就是,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破坏了你在文登县施政多年的大好成果。”
既然李象都这么说了,冯清也只能回答道:“回郡王,文登县尉孙德隆,可为县令。”
“既如此,那就让孙德隆继任吧。”李象笑着说道:“我与你几天休沐,回家安顿一番,五日后再来蓬莱上任。”
“谢郡王!”冯清拱手道谢。
送走冯清之后,李象便带着人,来到了水师当中。
苏定方原本还在操练,听说李象亲至,当即便拉着裴行俭跑了过来。
“郡王!”苏定方二人和李象见礼。
“不必多礼。”李象示意他们二人平身,看了一眼那边还在操练的水师,便问道:“这是用陆战之法在操练?”
“是。”苏定方回答道:“叵耐张……郧国公对末将与守约多有猜忌,将我二人踢到水师当中,末将便憋着一股子气,想将水师训练出一番模样,让他好好看一看!”
“你是想说那厮,对吧?”李象笑着问道。
苏定方哽了一下,点头道:“那厮!”
“这就对了,让他看看自己多么有眼无珠。”李象拍拍苏定方的胳膊,“另外你这么训练水师,完全是把他们当陆军用了,不过练就练了吧,反正区别也不大。”
苏定方不太明白李象的意思,于是便问道:“敢问郡王,水师不就是到陆地上作战吗?”
“你现在这样理解也没什么问题。”李象颔首道,又问:“目前一共招募了多少人?”
“总共招募了五千人,听说招兵征讨高句丽,百姓们的热情都很高。”苏定方颇有些喜色地回答道。
李象点头道:“能不高吗,家里种地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出去打鱼也只是勉强糊口,可不就来当兵谋个出路了?”
他看的很清楚,苏定方和裴行俭同样也明白。
但总归是要说一些场面话的。
“郡王所言甚是,”裴行俭在边上接着话:“其实很多都是家里吃不上饭了,才过来当兵,也就是为了混上一口饭吃。”
“不仅要管饭,军饷也是要发的。”李象如是说道。
“还发饷?”苏定方愣了。
倒不是说他抠门,主要是这年头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
作为一个府兵,在唐初时是可以分田的,每个人大概平均下来能够分到一顷田,相当于一百亩,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八十亩是口分田。
永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则在死后要归还给政府。
根据地段不同,分到的田也不等,京畿道人多地少,也就是分个二三十亩地;地方上人越少地越多的地方,分到的也就越多,最高能分到几百亩地。
说白了,和现在是一样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公务员福利待遇好;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公务员只能领取基本工资。而唐朝是反过来了:经济条件好人口多的地方,府兵能分到的田就不足。
而这地就是府兵们的军饷,武器装备啥的,全都是从这地里出,所以政府平时不支付军饷。府兵们也必须自备武器和赶赴前线的粮食,这也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销。
当然也不是说现用现买,就是平时自己出了这份置办东西的钱,东西置办好统一由政府管着,用的时候去领,打完仗还得交回去。
就比如上学的时候学的《木兰辞》,里面说“东市买辔头,西市买长鞭”,说的就是府兵自行置办武器装备的事儿。
不止是他,就算是这些来到水师的士兵们,都觉得给口饭吃已经是朝廷开恩了。
李象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钱还是要发的,毕竟水师与府兵不同,都是招募来的,属于是募兵。
你一不给人家授予田产,二又不放人家回家务农,当然得发饷银了。
好在李象现在不是很缺钱,这点饷银还是负担得起的。
当然……发饷这事儿是请示过李世民的,这些基本的忌讳他还是懂的。
“当然要发饷,你不给人家授田,难道还不给钱吗?”李象笑了:“这钱就从我的内库出吧,毕竟这大半年也赚了不少钱,至少这水师还是养得起的。”
“这……”苏定方迟疑地问道:“郡王出钱当然是没问题,只是圣人那边……”
“放心吧,这事儿我自然是请示过。”李象看看苏定方和裴行俭:“你猜陛下怎么说?”
“那……陛下怎么说?”二人对视一眼问道。
李象学着李世民的话说:“陛下说,我有钱我还要伱干什么?你既然敢和我要这個水师,就有能耐搞军饷,要不然你趁早给我回洛阳,你别在这给我丢人现眼!”
当然……这话是他编的,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世民当时实在是思念李象得紧,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把李象给难为回来。
万万没想到,李象是真有钱呐!
卖白糖、卖油,再加上酒楼的生意,早让他成了长安首富。
三个尉迟恭叠在一块,都没他李象有钱。
苏定方笑了一下,聪明如他当然知道李世民这是想让李象知难而退。
可谁曾想,这位郡王当真是胸怀天下之人。
李象又抻抻胳膊说道:“当然了,我也是给咱们水师争取了不小的自主权,至少行动上不需要向朝廷请示。”
“陛下答应了?”裴行俭惊愕地问道。
“当然了。”李象笑着说道:“当时我就和陛下说了,让我自己搞军饷养活军队,那当然没问题啊,但是总不能对我约束太死,对不对?你总得给我点自主权吧?不能什么事儿都让我的好阿翁给占了去啊?”
“又想让我自己搞钱,又想让我当乖孩子,这叫不讲理。”
裴行俭没忍住,差点乐出声:“那,那圣人怎么说?”
李象摆摆手,用十分不耐烦地语气说道:“圣人说,去去去去去,我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我警告你李象,你少拿这些屁事儿来烦我!”
“郡王当真是得宠啊……”苏定方不由得感慨道。
裴行俭也是一脸赞同地看着李象,心里还在琢磨真是跟对人了。
“所以咱们水师不仅要进行陆上作战训练,当然也要出海。”李象开始定下基调:“出海打鱼,也是海上训练的一种嘛,顺便还能给自己加个餐。”
“这样真的可以吗?”裴行俭有些怀疑。
“放心吧,没问题。”李象颔首道,“另外……阎立德的战船如何了?”
“阎中监已经交付了四百艘战船。”苏定方如是说道:“另外一百艘船还在路上。”
“这么快?”李象有点惊愕,这阎立德速度也太快了吧?
转念一想也对,原本历史上阎立德就是这个速度。
考虑到李世民在此之后并未收拾阎立德,那就说明至少在造船这方面,阎立德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士兵还要继续招募,嗯……”李象想了一下继续说道:“虽说是不分地,但总归是派发军饷,再招募五千凑个一万吧,这一万水师算作常备;另外等到晒盐的条件成熟之后,再招募一万到两万,分配盐田当做其军饷。”
“是,郡王。”苏定方当即便说道。
“阎立德新督造的这个船如何?”李象又问道。
“将士们都夸赞这新船又快又稳。”苏定方回答道:“说是比他们以前出海时所乘坐的船要稳上太多。”
“嗯。”李象颔首道:“不仅要训练将士们在陆地上的战法,同时也要兼顾水战的战法。”
“咱们水师面对的可不仅仅是登陆作战,还有百济以及高句丽的水师,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明白吗?”
“末将明白!”苏定方立刻抱拳道。
苏定方办事儿,李象自然是放心的。
一旁裴行俭站在那里欲言又止,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守约,你有什么事情吗?”李象问道。
裴行俭这才说道:“啊,没什么,只是舍妹让我问问您袜子穿得是否舒服。”
“很舒服。”李象笑着表示肯定。
“如此末将便放心了。”裴行俭这才松了一口气。
关于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李象也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把盐田的事情,还有组织渔民出海打鱼的事情给弄起来。
又在军营当中转悠了一圈儿,瞅瞅这儿,看看那边,李象便出发前往了阎立德所在的造船厂。
等到李象走后,苏定方便和水师全体官兵宣布了发饷的事情。
听到除了能当兵吃粮,还有开元通宝拿,官兵们的训练热情立刻就拔高了一个台阶。
和这个年代的大头兵们说什么保家卫国,说什么理想,那都是假大空的,只要把他们的胃填饱,他们就肯卖命。
若是能够在填饱他们肚子的同时,再发上一点儿饷银,那就是铁杆中的铁杆。
更何况李象发的军饷并不少,就算是去县城当中做工,都没有这么多的铜钱拿。
想到这里,众将士们在心中也升起了对李象的感激之情。
郡王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啊!
阎立德的造船厂规模挺大的,征调了差不多整个河南道的工匠,还有近万的民夫,总之李象到了造船厂就知道为啥他造船这么快了。
卯足了劲儿供应,敞开量地让阎立德去造船,这速度还能慢得了?
见到李象之后,阎立德非常热情,连声地和他夸赞着新船性能的优秀。
“郡王所说的这个尖底船,果然厉害!”阎立德夸赞道:“寻常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十分颠簸;这种尖底船,既平稳,还能够做出各种平底船无法做出的动作,更兼还能在海浪当中平稳航行,当真是神奇!”
“尖底船倒是也有局限性,在浅水区就不如平底船了。”李象如是说道。
阎立德笑着说道:“郡王所说倒是不错,但毕竟咱们是用在海上作战,自然是要以适应海上风浪为前提来造船。”
“你说得对。”李象颔首道,又看着他问道:“如今的造船厂,还能再造船么?”
“尚可。”阎立德看向李象,不解地问道:“只是下官觉得,这五百艘船应该足够军需所用了吧?”
“不是造军用的船,而是让你把船的大小稍微调小一点。”李象笑着说道:“不止要造军用船,也要造一些民用的,拿来给渔民们使用,在海上打鱼也是方便又安全。”
“原来如此。”阎立德恍然道:“下官明白。”
“你安心造便是,我这边不会少了你的钱。”李象安抚阎立德道:“给军中造的船,自有朝廷去料理;但给民间造的船,费用本王包了,到时用了多少钱,你一并与我说便是。”
“那郡王,造多少船为好呢?”阎立德问道。
李象沉吟片刻,而后说道:“先造一百艘吧,等到不够的时候再说。”
“下官明白。”阎立德拱手道。
回到都督府当中后,李象便开始回忆晒盐的细节。
海盐其实在西周时期便开始应用,当初的齐国便是因为“有鱼盐之便”而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国。
不止是齐国,西汉时期的诸侯国吴国便也是靠近海洋,之所以有能够和朝廷叫板的底气,就是因为他削山为铜,煮海为盐。
但晒盐法……倒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发明时间,但据李象观测,至少贞观时期,是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
想要晒盐,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也就是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李象将这大致的原理写下来后,恰好冯清也带着一家来到了都督府当中。
登州的致富之路,即将踏上征程!
(二更送到,最近身子不适,再加上剧情比较难写,所以最少保持二更,稍微舒服的时候就三更,多更一章。)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冯县……冯长史。”
忽然从县令升到长史,李象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转过弯儿来。
“下官在。”冯清拱手应答。
“文登县中,谁可接任县令?”李象问道。
看到冯清迟疑,李象又给他吃定心丸道:“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尽管推荐就是,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破坏了你在文登县施政多年的大好成果。”
既然李象都这么说了,冯清也只能回答道:“回郡王,文登县尉孙德隆,可为县令。”
“既如此,那就让孙德隆继任吧。”李象笑着说道:“我与你几天休沐,回家安顿一番,五日后再来蓬莱上任。”
“谢郡王!”冯清拱手道谢。
送走冯清之后,李象便带着人,来到了水师当中。
苏定方原本还在操练,听说李象亲至,当即便拉着裴行俭跑了过来。
“郡王!”苏定方二人和李象见礼。
“不必多礼。”李象示意他们二人平身,看了一眼那边还在操练的水师,便问道:“这是用陆战之法在操练?”
“是。”苏定方回答道:“叵耐张……郧国公对末将与守约多有猜忌,将我二人踢到水师当中,末将便憋着一股子气,想将水师训练出一番模样,让他好好看一看!”
“你是想说那厮,对吧?”李象笑着问道。
苏定方哽了一下,点头道:“那厮!”
“这就对了,让他看看自己多么有眼无珠。”李象拍拍苏定方的胳膊,“另外你这么训练水师,完全是把他们当陆军用了,不过练就练了吧,反正区别也不大。”
苏定方不太明白李象的意思,于是便问道:“敢问郡王,水师不就是到陆地上作战吗?”
“你现在这样理解也没什么问题。”李象颔首道,又问:“目前一共招募了多少人?”
“总共招募了五千人,听说招兵征讨高句丽,百姓们的热情都很高。”苏定方颇有些喜色地回答道。
李象点头道:“能不高吗,家里种地也用不了那么多人,出去打鱼也只是勉强糊口,可不就来当兵谋个出路了?”
他看的很清楚,苏定方和裴行俭同样也明白。
但总归是要说一些场面话的。
“郡王所言甚是,”裴行俭在边上接着话:“其实很多都是家里吃不上饭了,才过来当兵,也就是为了混上一口饭吃。”
“不仅要管饭,军饷也是要发的。”李象如是说道。
“还发饷?”苏定方愣了。
倒不是说他抠门,主要是这年头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
作为一个府兵,在唐初时是可以分田的,每个人大概平均下来能够分到一顷田,相当于一百亩,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八十亩是口分田。
永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则在死后要归还给政府。
根据地段不同,分到的田也不等,京畿道人多地少,也就是分个二三十亩地;地方上人越少地越多的地方,分到的也就越多,最高能分到几百亩地。
说白了,和现在是一样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公务员福利待遇好;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公务员只能领取基本工资。而唐朝是反过来了:经济条件好人口多的地方,府兵能分到的田就不足。
而这地就是府兵们的军饷,武器装备啥的,全都是从这地里出,所以政府平时不支付军饷。府兵们也必须自备武器和赶赴前线的粮食,这也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销。
当然也不是说现用现买,就是平时自己出了这份置办东西的钱,东西置办好统一由政府管着,用的时候去领,打完仗还得交回去。
就比如上学的时候学的《木兰辞》,里面说“东市买辔头,西市买长鞭”,说的就是府兵自行置办武器装备的事儿。
不止是他,就算是这些来到水师的士兵们,都觉得给口饭吃已经是朝廷开恩了。
李象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钱还是要发的,毕竟水师与府兵不同,都是招募来的,属于是募兵。
你一不给人家授予田产,二又不放人家回家务农,当然得发饷银了。
好在李象现在不是很缺钱,这点饷银还是负担得起的。
当然……发饷这事儿是请示过李世民的,这些基本的忌讳他还是懂的。
“当然要发饷,你不给人家授田,难道还不给钱吗?”李象笑了:“这钱就从我的内库出吧,毕竟这大半年也赚了不少钱,至少这水师还是养得起的。”
“这……”苏定方迟疑地问道:“郡王出钱当然是没问题,只是圣人那边……”
“放心吧,这事儿我自然是请示过。”李象看看苏定方和裴行俭:“你猜陛下怎么说?”
“那……陛下怎么说?”二人对视一眼问道。
李象学着李世民的话说:“陛下说,我有钱我还要伱干什么?你既然敢和我要这個水师,就有能耐搞军饷,要不然你趁早给我回洛阳,你别在这给我丢人现眼!”
当然……这话是他编的,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世民当时实在是思念李象得紧,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把李象给难为回来。
万万没想到,李象是真有钱呐!
卖白糖、卖油,再加上酒楼的生意,早让他成了长安首富。
三个尉迟恭叠在一块,都没他李象有钱。
苏定方笑了一下,聪明如他当然知道李世民这是想让李象知难而退。
可谁曾想,这位郡王当真是胸怀天下之人。
李象又抻抻胳膊说道:“当然了,我也是给咱们水师争取了不小的自主权,至少行动上不需要向朝廷请示。”
“陛下答应了?”裴行俭惊愕地问道。
“当然了。”李象笑着说道:“当时我就和陛下说了,让我自己搞军饷养活军队,那当然没问题啊,但是总不能对我约束太死,对不对?你总得给我点自主权吧?不能什么事儿都让我的好阿翁给占了去啊?”
“又想让我自己搞钱,又想让我当乖孩子,这叫不讲理。”
裴行俭没忍住,差点乐出声:“那,那圣人怎么说?”
李象摆摆手,用十分不耐烦地语气说道:“圣人说,去去去去去,我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我警告你李象,你少拿这些屁事儿来烦我!”
“郡王当真是得宠啊……”苏定方不由得感慨道。
裴行俭也是一脸赞同地看着李象,心里还在琢磨真是跟对人了。
“所以咱们水师不仅要进行陆上作战训练,当然也要出海。”李象开始定下基调:“出海打鱼,也是海上训练的一种嘛,顺便还能给自己加个餐。”
“这样真的可以吗?”裴行俭有些怀疑。
“放心吧,没问题。”李象颔首道,“另外……阎立德的战船如何了?”
“阎中监已经交付了四百艘战船。”苏定方如是说道:“另外一百艘船还在路上。”
“这么快?”李象有点惊愕,这阎立德速度也太快了吧?
转念一想也对,原本历史上阎立德就是这个速度。
考虑到李世民在此之后并未收拾阎立德,那就说明至少在造船这方面,阎立德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士兵还要继续招募,嗯……”李象想了一下继续说道:“虽说是不分地,但总归是派发军饷,再招募五千凑个一万吧,这一万水师算作常备;另外等到晒盐的条件成熟之后,再招募一万到两万,分配盐田当做其军饷。”
“是,郡王。”苏定方当即便说道。
“阎立德新督造的这个船如何?”李象又问道。
“将士们都夸赞这新船又快又稳。”苏定方回答道:“说是比他们以前出海时所乘坐的船要稳上太多。”
“嗯。”李象颔首道:“不仅要训练将士们在陆地上的战法,同时也要兼顾水战的战法。”
“咱们水师面对的可不仅仅是登陆作战,还有百济以及高句丽的水师,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明白吗?”
“末将明白!”苏定方立刻抱拳道。
苏定方办事儿,李象自然是放心的。
一旁裴行俭站在那里欲言又止,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守约,你有什么事情吗?”李象问道。
裴行俭这才说道:“啊,没什么,只是舍妹让我问问您袜子穿得是否舒服。”
“很舒服。”李象笑着表示肯定。
“如此末将便放心了。”裴行俭这才松了一口气。
关于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李象也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把盐田的事情,还有组织渔民出海打鱼的事情给弄起来。
又在军营当中转悠了一圈儿,瞅瞅这儿,看看那边,李象便出发前往了阎立德所在的造船厂。
等到李象走后,苏定方便和水师全体官兵宣布了发饷的事情。
听到除了能当兵吃粮,还有开元通宝拿,官兵们的训练热情立刻就拔高了一个台阶。
和这个年代的大头兵们说什么保家卫国,说什么理想,那都是假大空的,只要把他们的胃填饱,他们就肯卖命。
若是能够在填饱他们肚子的同时,再发上一点儿饷银,那就是铁杆中的铁杆。
更何况李象发的军饷并不少,就算是去县城当中做工,都没有这么多的铜钱拿。
想到这里,众将士们在心中也升起了对李象的感激之情。
郡王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啊!
阎立德的造船厂规模挺大的,征调了差不多整个河南道的工匠,还有近万的民夫,总之李象到了造船厂就知道为啥他造船这么快了。
卯足了劲儿供应,敞开量地让阎立德去造船,这速度还能慢得了?
见到李象之后,阎立德非常热情,连声地和他夸赞着新船性能的优秀。
“郡王所说的这个尖底船,果然厉害!”阎立德夸赞道:“寻常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十分颠簸;这种尖底船,既平稳,还能够做出各种平底船无法做出的动作,更兼还能在海浪当中平稳航行,当真是神奇!”
“尖底船倒是也有局限性,在浅水区就不如平底船了。”李象如是说道。
阎立德笑着说道:“郡王所说倒是不错,但毕竟咱们是用在海上作战,自然是要以适应海上风浪为前提来造船。”
“你说得对。”李象颔首道,又看着他问道:“如今的造船厂,还能再造船么?”
“尚可。”阎立德看向李象,不解地问道:“只是下官觉得,这五百艘船应该足够军需所用了吧?”
“不是造军用的船,而是让你把船的大小稍微调小一点。”李象笑着说道:“不止要造军用船,也要造一些民用的,拿来给渔民们使用,在海上打鱼也是方便又安全。”
“原来如此。”阎立德恍然道:“下官明白。”
“你安心造便是,我这边不会少了你的钱。”李象安抚阎立德道:“给军中造的船,自有朝廷去料理;但给民间造的船,费用本王包了,到时用了多少钱,你一并与我说便是。”
“那郡王,造多少船为好呢?”阎立德问道。
李象沉吟片刻,而后说道:“先造一百艘吧,等到不够的时候再说。”
“下官明白。”阎立德拱手道。
回到都督府当中后,李象便开始回忆晒盐的细节。
海盐其实在西周时期便开始应用,当初的齐国便是因为“有鱼盐之便”而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国。
不止是齐国,西汉时期的诸侯国吴国便也是靠近海洋,之所以有能够和朝廷叫板的底气,就是因为他削山为铜,煮海为盐。
但晒盐法……倒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发明时间,但据李象观测,至少贞观时期,是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
想要晒盐,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也就是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李象将这大致的原理写下来后,恰好冯清也带着一家来到了都督府当中。
登州的致富之路,即将踏上征程!
(二更送到,最近身子不适,再加上剧情比较难写,所以最少保持二更,稍微舒服的时候就三更,多更一章。)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