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唐蕃之军
小说: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作者:张九文字数:4991更新时间 : 2024-10-10 02:58:26
京兆府又一次将权力下放到各县,各县有了自己可以决定生产与经营的权力,并且提拔了各县三司六监的官位,即便是九品官吏的末流也能提到八品官吏的待遇。
刘仁轨在咸阳县与各县的县令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会议。
而在长安城,行人走在大街上就能时不时看到飞奔来回的官吏,早朝结束之后,整个长安忽然就忙碌了起来。
乾庆元年,还算是较为轻松的一年,乾庆二年,朝中突然间就增加了工作的强度,所有人的神经也在这个时候紧绷了不少。
礼部官衙内,许敬宗听着一众礼部官吏争论着之后该如何安排吐蕃事宜。
陛下也给了话,对吐蕃的各地治理,先要划分区域,再是对标驰援,并且定期轮换。
向吐蕃派去的官吏与支教夫子也是组团似的进入吐蕃地界,教导吐蕃的牧民。
钦陵为首的乱军被拿下之后,王玄策带着唐军进驻了逻些城,抓了很多支持钦陵的吐蕃贵族,并且将牧场也拿下了。
甚至王玄策还给朝中送来了吃不完的牛肉干。
当吐蕃各地平定之后,许多迁入青海的牧民也回了家。
“所谓对标治理,是因地制宜……”
许敬宗看着手中的一篇文章很头疼,这篇文章是陛下与北苑的长乐公主所写的。
其中种种论述读着很头疼,形成吐蕃新民,并且施行郡县制,收取赋税。
许敬宗觉得这些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写出厚厚的几卷书。
“尔等在这般争论,恐怕到了明年也不会结果。”
官衙内的官吏们停下话语,到底还是皇帝要求太高,还有臣子能力过于单薄。
身为皇帝臣子,自然是不能够退缩的,除非你告老了。
足可见这些事办起来有多么地复杂又困难。
许敬宗看着众人道:“众人可有人选来协理这些事,老夫倒是听说在弘文馆有个学识十分不错的孩子,叫裴……”
“裴炎。”有个官吏道:“此人如今年有十五,还未到科举的年龄。”
许敬宗吩咐道:“让他来礼部看看朝中政令,年龄不用在意,朝中用人也不用太过局限,有能力者尽可能用起来。”
众人闻言称是。
许敬宗满怀心事地走出礼部,忽然想到已许久没有见到晋王与纪王了,还有狄仁杰那个小子。
以前他们三个经常在京兆府走动,现在他们应该还在洛阳吧,也不知道这三个小子在洛阳过得如何,莫名地想念他们了。
一边走着,许敬宗就走到了刑部。
刑部侍郎狄知逊正在忙着制定赋税相关的刑罚,他见到来人,有些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两人的交情还算是不错,许敬宗也没客气就在刑部坐下来,询问道:“你儿子在洛阳多久了,你也不问问?”
狄知逊回道:“那小子自小就聪明,下官不用去管他,他就能过得很好。”
“是吗?”
狄知逊目光稍稍一停,他忽然又想起来了,道:“仁杰还给下官写了家书,说是让下官平日里不要胡乱用钱,在朝中任职侍郎,被饿死会被人笑话的。”
许敬宗忍着笑意,没有出声。
狄仁杰会这么说也没错,这个狄知逊为人老实本分,又有些傻憨,靠着实事求是,以及破了程大将军的牛肉案,被刑部尚书刘德威看重,如今任职刑部侍郎。
说来也是好笑,当年没人去管程家的案子,程咬金家的牛肉时常送进宫里,这个案子愣是被狄知逊给破了。
再之后,朝中的人都觉得狄知逊肯定会被程咬金大将军给刁难。
谁也没想到,狄知逊破了别人不敢去破的案子。
但狄知逊偏偏因这件事被刘德威看中了,之后他由刘德威照顾着。
程咬金也不敢去触怒刘德威这个刚正之辈,这件恩怨又不了了之。
也正是因狄知逊平日里不会照顾人,狄仁杰从小就懂事,来长安的一路上就是他照顾着狄知逊。
仁杰小小年纪就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还要为他爹考虑,这孩子确实难得。
见狄知逊将家书送来,许敬宗接过了家书,打开看着狄仁杰的话语,如果在洛阳的那三个小子能够给老夫送来书信,那该多好。
许敬宗心中这么想着,便看着家书的内容。
书信中说了一些关于他们三人在洛阳遇到的种种事,看到这三个小子在洛阳过得好不快活,就是宫里一直削减他们的用度,让这三个小子只能省吃俭用,吴王李恪有一个叫做权万纪的长史。
吴王李恪让权万纪教导并且管束晋王与纪王。
三个小子想要玩,想要吃喝,整日与权万纪斗智斗勇,还有一个张柬之总是打不好掩护,又被权万纪抓获。
最后挨揍的还是张柬之。
有吴王李恪还有洛阳刺史高季辅照顾着。
晋王与纪王,还有狄仁杰在洛阳应该能过得很好。
除了管束严厉些,毕竟是陛下的旨意,吴王,高季辅,权万纪三人有权惩罚晋王与纪王。
再怎么说晋王与纪王在东宫养大的孩子,准确地来说东宫的孩子是他们的皇兄教养长大的。
生活算不上太好,但也胜在一个快意。
许敬宗将这封家书留在了刑部,就面带笑意地离开了。
狄知逊注意到了许尚书离开时的神色,又见到了内侍快步而来,问道:“陛下可有吩咐?”
内侍道:“陛下召见狄侍郎。”
狄知逊整了整朝服,带上自己的奏章快步跟着内侍离开。
当刑部的官吏见过陛下之后,晋王与纪王的送到宫里的家书也送到了许敬宗的家里。
忙完一天政事的许敬宗看到几封家书很是疑惑。
正在家里收拾的夫人,道:“这是宫里送来的,陛下说是你也教导过晋王与纪王,也该让你看看。”
许敬宗看着家书,晋王与纪王的书信,他的脸上带着笑容。
一天的忙碌之后,黄昏的太阳挂在西边。
从一天国事中脱身后,李承乾得闲坐在太液池边喝着茶水。
李世民端着一碗药汤而来,在一旁坐下来道:“朕着了风寒,这是东阳给朕熬的药。”
李承乾手拿着水杯道:“儿臣近来也上火,也是东阳给配的茶。”
望着儿子的茶杯,李世民抬眼问道:“你这茶是有何用处的?”
“祛火安神。”
李世民看着眼前碗中黑乎乎的汤液,还不知道该如何下口。
在外露宿一夜的父皇终于是染了风寒。
“朕年过五十了,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了。”
李承乾将茶水递给父皇,道:“尝尝。”
拿过儿子的茶水,李世民尝了一口道:“倒是有些涩。”
李承乾道:“宫里嗮出来的陈皮总是这么涩,也不知是为何,可能是岭南的果子缘故,往后儿臣多让人去各地采摘一些果子比较比较,看看哪里的果子更好。”
李世民将儿子杯中的茶水喝完,又看看自己碗中的汤药,道:“你也尝……罢了。”
随后便将自己的碗中的汤药一口气喝完。
李承乾看着儿子女儿,他们两人各自坐在一头鹿的背上,兄妹俩说着话语。
李世民收紧衣衫,看着天边的夕阳,“朕应该恭贺你,你拿下了吐蕃。”
李承乾道:“算不上多高明的手段,儿臣还打算去见见松赞干布。”
“还要见他?”
“是呀,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需要他的话语来安抚吐蕃子民,他对儿臣很有用。”
李世民笑道:“现在松赞干布还会任你摆布吗?”
李承乾看着杯中的茶水,低声道:“他没得选择。”
“承乾……”
“儿臣在。”
李世民道:“凡事不要太讲究利益了。”
李承乾低声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乾庆二年,是在忙碌中开始的,李承乾看着爷爷正在笑呵呵喝着蜜水,他老人家是李唐的第一任皇帝,也正在活成一位老祖宗,活在人世的老祖宗,年有八十三。
若大唐的第一位皇帝能够成为一位百岁老人,也是大唐的一桩美谈吧。
宁儿见有宫女端着两份卷宗而来,她连忙拦住道:“送去两仪殿吧。”
宫女点头,掉头回去了。
入夜之后,李承乾回到两仪殿,这才看到了卷宗。
这卷是户部尚书褚遂良所写的,写的是大运河的事。
杨广修缮了大运河,自涿州连接洛阳,南下连接扬州,现在的大唐借着杨广修缮的大运河,从河北各地集中粮草运送到了洛阳,光去年一年,运送到洛阳的粮草有七百万石。
从李泰的文学馆编撰记录来看,这条大运河可以节省很大的运力,并且对中央集权有着极大的助力。
因从春秋战国乃至两汉开始,当年没有运河,各地的治理多是陆地交通,这也导致了当年项羽与刘邦的对峙,再迁出一些相关性,东汉三国鼎立与当年没有运河的交通,也有关系。
现在运河建成了,自上而下,自西向东,可以通过水路运输。
当年的杨广几次下扬州,每一次出行都是声势浩大,每一次出行所携带兵马二十万,当真是去了一个地方,就将一个地方吃空。
如今的大唐,还是需要这条运河的,需要运河来运送粮草货物,甚至关中的货物也都是出了潼关之后,通过运河一路运去江南。
河北是洛阳的粮草,关中有松州与河西走廊两处粮仓,就连西域也开始种粮食了。
洛阳与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就是中原的中心,吸纳着中原各地的资源。
李承乾写下旨意,让褚遂良走一趟洛阳,在洛阳兴建粮仓,储备粮食,储存足够百万人一年的口粮,不论是以备战争还是用来防备天灾,都是有必要的。
乾庆二年,刚入春的三月,父皇的风寒痊愈之后,他就与母后带着孙子离开了皇宫。
李承乾又一次相约松赞干布关中走动,就当是春游了。
来济跟在后方记录着这一次皇帝出行过程中与松赞干布的谈话。
这一次两地的君王谈了后续治理的事。
松赞干布与禄东赞都答应了让大唐官吏进入吐蕃,治理吐蕃各地事宜。
有了松赞干布的许诺,并且与天可汗共同书写了国书之后,两国之交到了空前友好的程度。
至此,吐蕃各地的治理可以让唐人名正言顺地接管了,并且吐蕃的赞普不再收取吐蕃牧民的进献,转而向大唐递交赋税。
来济听着陛下与松赞干布的言语,由大唐将领王玄策领军,命吐蕃各地的勇士配合,共同出使天竺。
此称唐蕃五千兵马,出使天竺。
李承乾望着在田地里劳作的乡民,对他道:“往后的吐蕃人若都能说唐人的话语,那该多好。”
松赞干布道:“那以后吐蕃人与唐人还会有区别吗?”
“吐蕃语会一直存在的。”
这是天可汗向吐蕃赞普作出的承诺。
李承乾一路走着道:“其实天竺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朕听玄奘说过,那是一个老天都在赏饭吃的国度,他们的粮食很多,他们气候很温暖,朕很好奇,为何你们当初宁可东进大唐,也不愿意南下去攻打天竺呢?”
松赞干布又说出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便是泥婆罗,从吐蕃前往天竺的路并不好走,而且还有泥婆罗控制着要道,不适合大军通行。
并且当初在攻打松州时,甚至还有联合松州以南的部族,共同攻打松州。
但那一战输得太快了,只好就此作罢。
禄东赞明白赞普的心意,自赞普来了大唐之后,看到了这位天可汗登基之后,治下的关中盛况。
赞普一直以来的自信破碎了,并且对现在的天可汗是有钦佩之意的。
赞普与这位天可汗的年纪相仿,但眼界与能力的高低却是立竿见影。
李承乾道:“若天竺能够成为吐蕃的粮仓,那吐蕃的子民再也不用忍受饥寒了。”
松赞干布道:“很多年前,我一直希望雪山上的神能够下来看看人间,可雪山从来没有给我回复,但若吐蕃能够更好,能够如关中这样富裕,雪山上的神会下来看看人间的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刘仁轨在咸阳县与各县的县令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会议。
而在长安城,行人走在大街上就能时不时看到飞奔来回的官吏,早朝结束之后,整个长安忽然就忙碌了起来。
乾庆元年,还算是较为轻松的一年,乾庆二年,朝中突然间就增加了工作的强度,所有人的神经也在这个时候紧绷了不少。
礼部官衙内,许敬宗听着一众礼部官吏争论着之后该如何安排吐蕃事宜。
陛下也给了话,对吐蕃的各地治理,先要划分区域,再是对标驰援,并且定期轮换。
向吐蕃派去的官吏与支教夫子也是组团似的进入吐蕃地界,教导吐蕃的牧民。
钦陵为首的乱军被拿下之后,王玄策带着唐军进驻了逻些城,抓了很多支持钦陵的吐蕃贵族,并且将牧场也拿下了。
甚至王玄策还给朝中送来了吃不完的牛肉干。
当吐蕃各地平定之后,许多迁入青海的牧民也回了家。
“所谓对标治理,是因地制宜……”
许敬宗看着手中的一篇文章很头疼,这篇文章是陛下与北苑的长乐公主所写的。
其中种种论述读着很头疼,形成吐蕃新民,并且施行郡县制,收取赋税。
许敬宗觉得这些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写出厚厚的几卷书。
“尔等在这般争论,恐怕到了明年也不会结果。”
官衙内的官吏们停下话语,到底还是皇帝要求太高,还有臣子能力过于单薄。
身为皇帝臣子,自然是不能够退缩的,除非你告老了。
足可见这些事办起来有多么地复杂又困难。
许敬宗看着众人道:“众人可有人选来协理这些事,老夫倒是听说在弘文馆有个学识十分不错的孩子,叫裴……”
“裴炎。”有个官吏道:“此人如今年有十五,还未到科举的年龄。”
许敬宗吩咐道:“让他来礼部看看朝中政令,年龄不用在意,朝中用人也不用太过局限,有能力者尽可能用起来。”
众人闻言称是。
许敬宗满怀心事地走出礼部,忽然想到已许久没有见到晋王与纪王了,还有狄仁杰那个小子。
以前他们三个经常在京兆府走动,现在他们应该还在洛阳吧,也不知道这三个小子在洛阳过得如何,莫名地想念他们了。
一边走着,许敬宗就走到了刑部。
刑部侍郎狄知逊正在忙着制定赋税相关的刑罚,他见到来人,有些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两人的交情还算是不错,许敬宗也没客气就在刑部坐下来,询问道:“你儿子在洛阳多久了,你也不问问?”
狄知逊回道:“那小子自小就聪明,下官不用去管他,他就能过得很好。”
“是吗?”
狄知逊目光稍稍一停,他忽然又想起来了,道:“仁杰还给下官写了家书,说是让下官平日里不要胡乱用钱,在朝中任职侍郎,被饿死会被人笑话的。”
许敬宗忍着笑意,没有出声。
狄仁杰会这么说也没错,这个狄知逊为人老实本分,又有些傻憨,靠着实事求是,以及破了程大将军的牛肉案,被刑部尚书刘德威看重,如今任职刑部侍郎。
说来也是好笑,当年没人去管程家的案子,程咬金家的牛肉时常送进宫里,这个案子愣是被狄知逊给破了。
再之后,朝中的人都觉得狄知逊肯定会被程咬金大将军给刁难。
谁也没想到,狄知逊破了别人不敢去破的案子。
但狄知逊偏偏因这件事被刘德威看中了,之后他由刘德威照顾着。
程咬金也不敢去触怒刘德威这个刚正之辈,这件恩怨又不了了之。
也正是因狄知逊平日里不会照顾人,狄仁杰从小就懂事,来长安的一路上就是他照顾着狄知逊。
仁杰小小年纪就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还要为他爹考虑,这孩子确实难得。
见狄知逊将家书送来,许敬宗接过了家书,打开看着狄仁杰的话语,如果在洛阳的那三个小子能够给老夫送来书信,那该多好。
许敬宗心中这么想着,便看着家书的内容。
书信中说了一些关于他们三人在洛阳遇到的种种事,看到这三个小子在洛阳过得好不快活,就是宫里一直削减他们的用度,让这三个小子只能省吃俭用,吴王李恪有一个叫做权万纪的长史。
吴王李恪让权万纪教导并且管束晋王与纪王。
三个小子想要玩,想要吃喝,整日与权万纪斗智斗勇,还有一个张柬之总是打不好掩护,又被权万纪抓获。
最后挨揍的还是张柬之。
有吴王李恪还有洛阳刺史高季辅照顾着。
晋王与纪王,还有狄仁杰在洛阳应该能过得很好。
除了管束严厉些,毕竟是陛下的旨意,吴王,高季辅,权万纪三人有权惩罚晋王与纪王。
再怎么说晋王与纪王在东宫养大的孩子,准确地来说东宫的孩子是他们的皇兄教养长大的。
生活算不上太好,但也胜在一个快意。
许敬宗将这封家书留在了刑部,就面带笑意地离开了。
狄知逊注意到了许尚书离开时的神色,又见到了内侍快步而来,问道:“陛下可有吩咐?”
内侍道:“陛下召见狄侍郎。”
狄知逊整了整朝服,带上自己的奏章快步跟着内侍离开。
当刑部的官吏见过陛下之后,晋王与纪王的送到宫里的家书也送到了许敬宗的家里。
忙完一天政事的许敬宗看到几封家书很是疑惑。
正在家里收拾的夫人,道:“这是宫里送来的,陛下说是你也教导过晋王与纪王,也该让你看看。”
许敬宗看着家书,晋王与纪王的书信,他的脸上带着笑容。
一天的忙碌之后,黄昏的太阳挂在西边。
从一天国事中脱身后,李承乾得闲坐在太液池边喝着茶水。
李世民端着一碗药汤而来,在一旁坐下来道:“朕着了风寒,这是东阳给朕熬的药。”
李承乾手拿着水杯道:“儿臣近来也上火,也是东阳给配的茶。”
望着儿子的茶杯,李世民抬眼问道:“你这茶是有何用处的?”
“祛火安神。”
李世民看着眼前碗中黑乎乎的汤液,还不知道该如何下口。
在外露宿一夜的父皇终于是染了风寒。
“朕年过五十了,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了。”
李承乾将茶水递给父皇,道:“尝尝。”
拿过儿子的茶水,李世民尝了一口道:“倒是有些涩。”
李承乾道:“宫里嗮出来的陈皮总是这么涩,也不知是为何,可能是岭南的果子缘故,往后儿臣多让人去各地采摘一些果子比较比较,看看哪里的果子更好。”
李世民将儿子杯中的茶水喝完,又看看自己碗中的汤药,道:“你也尝……罢了。”
随后便将自己的碗中的汤药一口气喝完。
李承乾看着儿子女儿,他们两人各自坐在一头鹿的背上,兄妹俩说着话语。
李世民收紧衣衫,看着天边的夕阳,“朕应该恭贺你,你拿下了吐蕃。”
李承乾道:“算不上多高明的手段,儿臣还打算去见见松赞干布。”
“还要见他?”
“是呀,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需要他的话语来安抚吐蕃子民,他对儿臣很有用。”
李世民笑道:“现在松赞干布还会任你摆布吗?”
李承乾看着杯中的茶水,低声道:“他没得选择。”
“承乾……”
“儿臣在。”
李世民道:“凡事不要太讲究利益了。”
李承乾低声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乾庆二年,是在忙碌中开始的,李承乾看着爷爷正在笑呵呵喝着蜜水,他老人家是李唐的第一任皇帝,也正在活成一位老祖宗,活在人世的老祖宗,年有八十三。
若大唐的第一位皇帝能够成为一位百岁老人,也是大唐的一桩美谈吧。
宁儿见有宫女端着两份卷宗而来,她连忙拦住道:“送去两仪殿吧。”
宫女点头,掉头回去了。
入夜之后,李承乾回到两仪殿,这才看到了卷宗。
这卷是户部尚书褚遂良所写的,写的是大运河的事。
杨广修缮了大运河,自涿州连接洛阳,南下连接扬州,现在的大唐借着杨广修缮的大运河,从河北各地集中粮草运送到了洛阳,光去年一年,运送到洛阳的粮草有七百万石。
从李泰的文学馆编撰记录来看,这条大运河可以节省很大的运力,并且对中央集权有着极大的助力。
因从春秋战国乃至两汉开始,当年没有运河,各地的治理多是陆地交通,这也导致了当年项羽与刘邦的对峙,再迁出一些相关性,东汉三国鼎立与当年没有运河的交通,也有关系。
现在运河建成了,自上而下,自西向东,可以通过水路运输。
当年的杨广几次下扬州,每一次出行都是声势浩大,每一次出行所携带兵马二十万,当真是去了一个地方,就将一个地方吃空。
如今的大唐,还是需要这条运河的,需要运河来运送粮草货物,甚至关中的货物也都是出了潼关之后,通过运河一路运去江南。
河北是洛阳的粮草,关中有松州与河西走廊两处粮仓,就连西域也开始种粮食了。
洛阳与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就是中原的中心,吸纳着中原各地的资源。
李承乾写下旨意,让褚遂良走一趟洛阳,在洛阳兴建粮仓,储备粮食,储存足够百万人一年的口粮,不论是以备战争还是用来防备天灾,都是有必要的。
乾庆二年,刚入春的三月,父皇的风寒痊愈之后,他就与母后带着孙子离开了皇宫。
李承乾又一次相约松赞干布关中走动,就当是春游了。
来济跟在后方记录着这一次皇帝出行过程中与松赞干布的谈话。
这一次两地的君王谈了后续治理的事。
松赞干布与禄东赞都答应了让大唐官吏进入吐蕃,治理吐蕃各地事宜。
有了松赞干布的许诺,并且与天可汗共同书写了国书之后,两国之交到了空前友好的程度。
至此,吐蕃各地的治理可以让唐人名正言顺地接管了,并且吐蕃的赞普不再收取吐蕃牧民的进献,转而向大唐递交赋税。
来济听着陛下与松赞干布的言语,由大唐将领王玄策领军,命吐蕃各地的勇士配合,共同出使天竺。
此称唐蕃五千兵马,出使天竺。
李承乾望着在田地里劳作的乡民,对他道:“往后的吐蕃人若都能说唐人的话语,那该多好。”
松赞干布道:“那以后吐蕃人与唐人还会有区别吗?”
“吐蕃语会一直存在的。”
这是天可汗向吐蕃赞普作出的承诺。
李承乾一路走着道:“其实天竺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朕听玄奘说过,那是一个老天都在赏饭吃的国度,他们的粮食很多,他们气候很温暖,朕很好奇,为何你们当初宁可东进大唐,也不愿意南下去攻打天竺呢?”
松赞干布又说出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便是泥婆罗,从吐蕃前往天竺的路并不好走,而且还有泥婆罗控制着要道,不适合大军通行。
并且当初在攻打松州时,甚至还有联合松州以南的部族,共同攻打松州。
但那一战输得太快了,只好就此作罢。
禄东赞明白赞普的心意,自赞普来了大唐之后,看到了这位天可汗登基之后,治下的关中盛况。
赞普一直以来的自信破碎了,并且对现在的天可汗是有钦佩之意的。
赞普与这位天可汗的年纪相仿,但眼界与能力的高低却是立竿见影。
李承乾道:“若天竺能够成为吐蕃的粮仓,那吐蕃的子民再也不用忍受饥寒了。”
松赞干布道:“很多年前,我一直希望雪山上的神能够下来看看人间,可雪山从来没有给我回复,但若吐蕃能够更好,能够如关中这样富裕,雪山上的神会下来看看人间的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