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小说: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作者:MM豆字数:4495更新时间 : 2024-04-26 13:58:24
白其真闻声赶来,床榻上果真不见安哥儿。
家中今日无外人进出,娃娃尚不会翻身,更莫提爬行,好端端怎会没了踪影?
吴妈急得碎步原地打转,回想着是不是哪里疏忽了,喃喃道:“我先是在回廊旁给安哥儿喂了羊乳,再送他回屋歇着,再就是腌笋鲊,做活时哼了段曲儿,‘小女当年江畔住,早起捶衣浆,遇见那倜傥读书郎’……哎呦喂,怎就能不见了呢?这可怎么打算啊?”
白其真想起乔四郎出门前的种种表现,他平日嘴不闲,一闲必有嫌。
她当即快步去了书房,只见一沓书卷、课业簿摞在矮凳上——这些本应在乔见山的书箱里。以乔见山的性子,不可能会遗落下。
“好你个乔见川!”白其真已猜出了七八分。
……
话两边说。
书箱随着步子一晃一悠,像是摇篮,躺在里头的乔小安睡得正沉。
书箱外,乔见川步步紧跟在兄长身后,“体贴”地扶着书箱,说道:“哥,书箱很沉罢?我替你在后头托着点。”
“感觉是比往日沉了些。”乔见山没有怀疑,“许是昨夜里没歇息好,今日乏力罢。”
“那……哥你走稳当些,可万万别摔了。”
直到学堂外,日光透过竹条的间隙,照在眼睫上,乔小安才被白亮的日光晃醒。
乔小安环顾四周,目光所至皆是竹篾编茅,一条衔一条;耳听四方,一群少年郎课前喧闹,还有四哥熟悉的声音:“哥,夫子说了……书箱要轻取轻放,你轻点放。”
乔小安很快猜到了自己的处境,他应当是被兄长放进书箱里,偷偷带到了学堂。
他本应哭闹几声,引得夫子注意,可又一想,难得出来一趟,见识见识大梁私塾也是好的。乔小安决定在书箱里再静静待一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私塾指的便是家庭课堂、私人办教。家里选此处为兄长们蒙学,想来这里的夫子是有几分本事的。
时辰到了,夫子步入课堂,学童们顿时安静下来。
“学其事,习其礼,行其正,课堂有‘三须’……”一道中年男声扬起,“其一,习业须——”
“静室危坐,从师授教,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学童们同声应道。
“其二,衣物须——”
“提整衿领,洁净整齐,不可令有缺落、杂秽所污。”
“其三,书案须——”
“位置有伦,简秩规正,不可用毕即弃、乱无常处。”
短短几句课前仪式,乔小安闻到了浓浓的儒家气息,即:行事以孝悌诚敬为基,习文以诗书礼乐为本。
纲常礼教的味儿很重。
加之这个世道科举取士,广开塾堂,学堂上既有官家子弟,也有农耕学童,乔小安猜想,大梁朝的发展进程应当类似于前世的唐宋时期。至于具体哪个阶段、文明传承如何、传世名人都有谁,还需日后遇事慢慢分析。
没有生在群雄割据、门阀相斗、命若草芥的朝代,真乃万幸。
乔小安继续听外头的动静。
夫子开始上课,他逐一安排道:“‘天字班’自吟五七言古律诗,仔细体会,先对仗,后格律,再意境,画龙点睛是情怀,若有不解之处且先记下,为师随后再答。”
“‘地字班’取出笔墨纸砚,温习执笔勾腕之姿,悬臂不落,不得懈怠,再听为师安排,书字十行。”
“‘玄字班’取《千字文》,随为师一起诵读,识字、识音、识义,为师会当堂考校,可要仔细。”
“天地玄黄”为《千字文》首句,常被用作序号,类似甲乙丙丁、一二三四。
读书声起,乔小安听到了四哥乔见川的声音。
乔见川刚蒙学不久,自然被分在最低的玄字班,从识字学起。乔见川手里端着课本,眼睛却一直瞄着兄长的书箱,能耐的是,他竟能一心二用不出错,跟诵一字不落,不巧被夫子点问也应答如流——
“日月盈昃,‘盈昃’何解?乔见川你来答。”
“回夫子,圆满为盈,亏缺为昃。”
“善,且坐下,聚精会神以致用,课堂上莫分心。”夫子手握戒尺警告道。
三哥乔见山,则已升至天字班,开始接触诗词作对,是天字班最小的学童。
夫子在课堂里来回踱步,洪声领读,不时俯身指点,频频路过乔见山的书箱。听着外头的踱步声,乔小安心中暗道,都说“家有二斗粮,莫当猢狲王”,蒙学教书匠古来便是读书人的出息末路,可想当好猢狲王也是极不易的——独一人教三个班,管教数十个毛头小子,岂是易事?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到了课间歇息的时候,学童们如群鸭下河呱呱叫,三五成堆,什么稀奇玩意都从兜里掏了出来,话题各异。
乔见川桌旁最是热闹。
“乔见川,我家养了只小狸奴,雪白雪白的,我爹说它是‘尺玉霄飞练’,你家有吗?”
乔见川夷然不屑,昂起下巴:“我家有个弟弟,我祖父说他是十二天官大将星,还是天边北斗第四星,主管文墨功名。下一个!”
“乔见川,我昨日从清渠边抓到了一只玄武神龟,现下正养在我家荷花池里。”
“我弟弟他……”乔见川正想继续祭出五弟,蓦地反应过来,话锋一转道,“嘿,小王八就小王八,充什么玄武神龟,那真神龟能待小水沟里头让你抓?下一个!”
根本没有一个能打的,乔见川越说越神气。
书箱里的乔小安听得冷汗涟涟,心道:“不是……四哥你别胡说八道呀。”这天官大将星、文曲魁星,哪一个是我能当得起的?
四哥,你平日在学堂就是这般炫耀我的呀?
该说不说,四哥这嘴皮子实乃一绝。
几个学童见说不过乔见川,便一齐起哄道:“乔见川你休要糊弄我们,你家何时平白无故多出个弟弟,谁晓得是不是你自己杜撰的。”
这话正好说到乔见川心坎上,他挺起胸脯拍拍,道:“今日便叫你们看看我那乖巧可爱聪慧的好五弟,可不要眼馋。”言罢,领同学们移步至兄长书案旁。
竹编盖子那么一揭,书箱里果真躺着个娃娃,白胖嘟嘟的,只是眼神有些迷茫。
一圈学童团团围住书箱,众目睽睽,目光聚焦,乔小安颇为尴尬,无奈之下,只好哇地一声哭出来。
“乔见川……你家天官大将好似哭了……”
“他的声音好洪亮,比夫子训人的声音都大……”
“他该不是溺溲了罢?”
原坐在课位上默诵诗句的乔见山后知后觉,发现五弟竟躺在他的书箱里,他愣了几息才回过神,冲弟弟喊道:“乔见川,我的书卷呢?”
东窗事发,乔见川垂头扯衣角打转,小声道:“哥,你的书箱太小了……放下五弟就放不下书卷了,你说是五弟重要还是书卷重要?”
又言:“下回叫娘亲给买个宽些的。”
“还有下回?”
……
另一边,白其真与吴妈着急忙慌要出门,正巧,纪夫子的马车停在了乔家门前。
纪夫子亲自把娃娃送回来了。
看见孩子安然,白其真松了口气,自是对纪夫子答谢不尽又频表歉意。
纪夫子既是仁师,也是严师,他提醒道:“老话常说‘一片无情竹,不打不成材’,乔夫人,今日之事,万不可轻轻揭过,家法不可省。”略呷了口茶,便要告辞。
白其真点头,应道:“先生放心,家法定不轻饶。”犯了错自然是要管教的。
一旁的吴妈得了夫人的眼神示意,赶去酒窖取了两坛汴梁的金权酒,搬上马车时,正好让纪夫子看见了。
纪夫子步履放缓,他面露犹豫,思忖片刻,又折返回来,认真道:“有件事,我本想过段时日再提,可今日不说,怕是当不起贵府送的两坛好酒,亦有愧为师之道。”
白其真心一沉,误以为俩兄弟在学堂还犯了其他事。
只闻纪夫子赞叹道:“依我平日观察所见,令郎见山甚有诗词歌赋天分,贵府还是早日为他另寻名师为好,莫耽搁了他的天赋才华。诗词不同于官样文章,需有灵性、悟性,见微知著,下笔方能得其神。纪某惭愧,虽熟识经书要义,却不善诗词,恐怕难担此重任。”
经师易遇,词师难求,投拜名师门下是需要时间、财力投入的。
他取出一张折纸,递过去,道:“待乔大人回来,只需叫他看了这份课业,再将纪某的话转述予他,乔大人自会明白的。”
“纪先生劳心了。”白其真欢喜之情改作感激之色,言道,“山儿小荷才露尖尖角,都是纪先生教导有方,过几日,待夫君驻外归来,必定再投送拜帖、登门拜访。”
“乔夫人言重了。”纪夫子顺带又点评了一番弟弟乔见川,“见川这孩子平日里虽顽劣了些,功课却是一顶一的好,只要多加管教,有兄长在前头表率,日后必也成才。”
白其真连连应“是”。
既已开了话匣子,纪夫子不再拘着,他看着襁褓中的乔小安,满眼欢喜,眉眼弯弯道:“两位兄长皆为不琢良玉之资,想来襁褓里这位乔五郎亦是白珪美玉一块,未来可期。乔夫人,待令郎到了蒙学年岁,记得仍送到我那学堂去……我虽不善诗词,但给娃娃开蒙,教他们识字、断句、书写、辩义,还是颇有自己的一套心得的。”
还在襁褓里,就把学生给预订了。
他讪讪笑笑,又言:“不怕乔夫人笑话,‘七讨饭,八教书’,给学童开蒙以养家糊口,在其他读书人看来乃是穷途末路,不得已而为之,我却不以为然……我把它当正经事在做,积年累月才得以小有名声。”
光明磊路地收徒挣钱,而不故作清高,如此看来,倒也豁达。
白其真道:“纪先生高义。”
略寒暄几句后,纪夫子乘车离去。
白其真打开那张折纸,上面的字端正而稍显生疏,写的是一首小诗,其中几句道是:“……四月闲身少,田家劳作多。叱牛连晓耕,采桑踏夕归……著衣悯蚕妇,餐食念耕夫……”
虽不是朗朗上口,却有了对仗工整那意思。
白其真小心翼翼折好纸张,收入袖袋中,欢喜冲淡了三分怒意。
而早早被纪夫子“预定”了的乔小安,此时躺在摇床里,把学堂里的所见所闻在脑中又过了一遍。
他心中自言道:“时人皆恨读书少,朝中尽是读书人,历史诚不欺我。大梁朝与前世宋代相似,这是一个‘儒’与‘仕’合二为一的时代。”
书生为入仕而读书,官宦以科举出身论优劣,科举成了“儒”和“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明者因时而变,身处异世,时与势都发生了大变化,乔小安也要跟着做出变化。
都说“十年寒窗,九载熬油,一朝金榜标名,点朱衣,天下知”,不管选择与否,“科举”这条寒门天梯,已经隐隐出现在他的面前。
……
午后,娘亲坐在中庭里修剪柳枝,专挑细长柔韧的留下。
乔小安也是个促狭鬼,他已经开始期待傍晚散学时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家中今日无外人进出,娃娃尚不会翻身,更莫提爬行,好端端怎会没了踪影?
吴妈急得碎步原地打转,回想着是不是哪里疏忽了,喃喃道:“我先是在回廊旁给安哥儿喂了羊乳,再送他回屋歇着,再就是腌笋鲊,做活时哼了段曲儿,‘小女当年江畔住,早起捶衣浆,遇见那倜傥读书郎’……哎呦喂,怎就能不见了呢?这可怎么打算啊?”
白其真想起乔四郎出门前的种种表现,他平日嘴不闲,一闲必有嫌。
她当即快步去了书房,只见一沓书卷、课业簿摞在矮凳上——这些本应在乔见山的书箱里。以乔见山的性子,不可能会遗落下。
“好你个乔见川!”白其真已猜出了七八分。
……
话两边说。
书箱随着步子一晃一悠,像是摇篮,躺在里头的乔小安睡得正沉。
书箱外,乔见川步步紧跟在兄长身后,“体贴”地扶着书箱,说道:“哥,书箱很沉罢?我替你在后头托着点。”
“感觉是比往日沉了些。”乔见山没有怀疑,“许是昨夜里没歇息好,今日乏力罢。”
“那……哥你走稳当些,可万万别摔了。”
直到学堂外,日光透过竹条的间隙,照在眼睫上,乔小安才被白亮的日光晃醒。
乔小安环顾四周,目光所至皆是竹篾编茅,一条衔一条;耳听四方,一群少年郎课前喧闹,还有四哥熟悉的声音:“哥,夫子说了……书箱要轻取轻放,你轻点放。”
乔小安很快猜到了自己的处境,他应当是被兄长放进书箱里,偷偷带到了学堂。
他本应哭闹几声,引得夫子注意,可又一想,难得出来一趟,见识见识大梁私塾也是好的。乔小安决定在书箱里再静静待一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私塾指的便是家庭课堂、私人办教。家里选此处为兄长们蒙学,想来这里的夫子是有几分本事的。
时辰到了,夫子步入课堂,学童们顿时安静下来。
“学其事,习其礼,行其正,课堂有‘三须’……”一道中年男声扬起,“其一,习业须——”
“静室危坐,从师授教,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学童们同声应道。
“其二,衣物须——”
“提整衿领,洁净整齐,不可令有缺落、杂秽所污。”
“其三,书案须——”
“位置有伦,简秩规正,不可用毕即弃、乱无常处。”
短短几句课前仪式,乔小安闻到了浓浓的儒家气息,即:行事以孝悌诚敬为基,习文以诗书礼乐为本。
纲常礼教的味儿很重。
加之这个世道科举取士,广开塾堂,学堂上既有官家子弟,也有农耕学童,乔小安猜想,大梁朝的发展进程应当类似于前世的唐宋时期。至于具体哪个阶段、文明传承如何、传世名人都有谁,还需日后遇事慢慢分析。
没有生在群雄割据、门阀相斗、命若草芥的朝代,真乃万幸。
乔小安继续听外头的动静。
夫子开始上课,他逐一安排道:“‘天字班’自吟五七言古律诗,仔细体会,先对仗,后格律,再意境,画龙点睛是情怀,若有不解之处且先记下,为师随后再答。”
“‘地字班’取出笔墨纸砚,温习执笔勾腕之姿,悬臂不落,不得懈怠,再听为师安排,书字十行。”
“‘玄字班’取《千字文》,随为师一起诵读,识字、识音、识义,为师会当堂考校,可要仔细。”
“天地玄黄”为《千字文》首句,常被用作序号,类似甲乙丙丁、一二三四。
读书声起,乔小安听到了四哥乔见川的声音。
乔见川刚蒙学不久,自然被分在最低的玄字班,从识字学起。乔见川手里端着课本,眼睛却一直瞄着兄长的书箱,能耐的是,他竟能一心二用不出错,跟诵一字不落,不巧被夫子点问也应答如流——
“日月盈昃,‘盈昃’何解?乔见川你来答。”
“回夫子,圆满为盈,亏缺为昃。”
“善,且坐下,聚精会神以致用,课堂上莫分心。”夫子手握戒尺警告道。
三哥乔见山,则已升至天字班,开始接触诗词作对,是天字班最小的学童。
夫子在课堂里来回踱步,洪声领读,不时俯身指点,频频路过乔见山的书箱。听着外头的踱步声,乔小安心中暗道,都说“家有二斗粮,莫当猢狲王”,蒙学教书匠古来便是读书人的出息末路,可想当好猢狲王也是极不易的——独一人教三个班,管教数十个毛头小子,岂是易事?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到了课间歇息的时候,学童们如群鸭下河呱呱叫,三五成堆,什么稀奇玩意都从兜里掏了出来,话题各异。
乔见川桌旁最是热闹。
“乔见川,我家养了只小狸奴,雪白雪白的,我爹说它是‘尺玉霄飞练’,你家有吗?”
乔见川夷然不屑,昂起下巴:“我家有个弟弟,我祖父说他是十二天官大将星,还是天边北斗第四星,主管文墨功名。下一个!”
“乔见川,我昨日从清渠边抓到了一只玄武神龟,现下正养在我家荷花池里。”
“我弟弟他……”乔见川正想继续祭出五弟,蓦地反应过来,话锋一转道,“嘿,小王八就小王八,充什么玄武神龟,那真神龟能待小水沟里头让你抓?下一个!”
根本没有一个能打的,乔见川越说越神气。
书箱里的乔小安听得冷汗涟涟,心道:“不是……四哥你别胡说八道呀。”这天官大将星、文曲魁星,哪一个是我能当得起的?
四哥,你平日在学堂就是这般炫耀我的呀?
该说不说,四哥这嘴皮子实乃一绝。
几个学童见说不过乔见川,便一齐起哄道:“乔见川你休要糊弄我们,你家何时平白无故多出个弟弟,谁晓得是不是你自己杜撰的。”
这话正好说到乔见川心坎上,他挺起胸脯拍拍,道:“今日便叫你们看看我那乖巧可爱聪慧的好五弟,可不要眼馋。”言罢,领同学们移步至兄长书案旁。
竹编盖子那么一揭,书箱里果真躺着个娃娃,白胖嘟嘟的,只是眼神有些迷茫。
一圈学童团团围住书箱,众目睽睽,目光聚焦,乔小安颇为尴尬,无奈之下,只好哇地一声哭出来。
“乔见川……你家天官大将好似哭了……”
“他的声音好洪亮,比夫子训人的声音都大……”
“他该不是溺溲了罢?”
原坐在课位上默诵诗句的乔见山后知后觉,发现五弟竟躺在他的书箱里,他愣了几息才回过神,冲弟弟喊道:“乔见川,我的书卷呢?”
东窗事发,乔见川垂头扯衣角打转,小声道:“哥,你的书箱太小了……放下五弟就放不下书卷了,你说是五弟重要还是书卷重要?”
又言:“下回叫娘亲给买个宽些的。”
“还有下回?”
……
另一边,白其真与吴妈着急忙慌要出门,正巧,纪夫子的马车停在了乔家门前。
纪夫子亲自把娃娃送回来了。
看见孩子安然,白其真松了口气,自是对纪夫子答谢不尽又频表歉意。
纪夫子既是仁师,也是严师,他提醒道:“老话常说‘一片无情竹,不打不成材’,乔夫人,今日之事,万不可轻轻揭过,家法不可省。”略呷了口茶,便要告辞。
白其真点头,应道:“先生放心,家法定不轻饶。”犯了错自然是要管教的。
一旁的吴妈得了夫人的眼神示意,赶去酒窖取了两坛汴梁的金权酒,搬上马车时,正好让纪夫子看见了。
纪夫子步履放缓,他面露犹豫,思忖片刻,又折返回来,认真道:“有件事,我本想过段时日再提,可今日不说,怕是当不起贵府送的两坛好酒,亦有愧为师之道。”
白其真心一沉,误以为俩兄弟在学堂还犯了其他事。
只闻纪夫子赞叹道:“依我平日观察所见,令郎见山甚有诗词歌赋天分,贵府还是早日为他另寻名师为好,莫耽搁了他的天赋才华。诗词不同于官样文章,需有灵性、悟性,见微知著,下笔方能得其神。纪某惭愧,虽熟识经书要义,却不善诗词,恐怕难担此重任。”
经师易遇,词师难求,投拜名师门下是需要时间、财力投入的。
他取出一张折纸,递过去,道:“待乔大人回来,只需叫他看了这份课业,再将纪某的话转述予他,乔大人自会明白的。”
“纪先生劳心了。”白其真欢喜之情改作感激之色,言道,“山儿小荷才露尖尖角,都是纪先生教导有方,过几日,待夫君驻外归来,必定再投送拜帖、登门拜访。”
“乔夫人言重了。”纪夫子顺带又点评了一番弟弟乔见川,“见川这孩子平日里虽顽劣了些,功课却是一顶一的好,只要多加管教,有兄长在前头表率,日后必也成才。”
白其真连连应“是”。
既已开了话匣子,纪夫子不再拘着,他看着襁褓中的乔小安,满眼欢喜,眉眼弯弯道:“两位兄长皆为不琢良玉之资,想来襁褓里这位乔五郎亦是白珪美玉一块,未来可期。乔夫人,待令郎到了蒙学年岁,记得仍送到我那学堂去……我虽不善诗词,但给娃娃开蒙,教他们识字、断句、书写、辩义,还是颇有自己的一套心得的。”
还在襁褓里,就把学生给预订了。
他讪讪笑笑,又言:“不怕乔夫人笑话,‘七讨饭,八教书’,给学童开蒙以养家糊口,在其他读书人看来乃是穷途末路,不得已而为之,我却不以为然……我把它当正经事在做,积年累月才得以小有名声。”
光明磊路地收徒挣钱,而不故作清高,如此看来,倒也豁达。
白其真道:“纪先生高义。”
略寒暄几句后,纪夫子乘车离去。
白其真打开那张折纸,上面的字端正而稍显生疏,写的是一首小诗,其中几句道是:“……四月闲身少,田家劳作多。叱牛连晓耕,采桑踏夕归……著衣悯蚕妇,餐食念耕夫……”
虽不是朗朗上口,却有了对仗工整那意思。
白其真小心翼翼折好纸张,收入袖袋中,欢喜冲淡了三分怒意。
而早早被纪夫子“预定”了的乔小安,此时躺在摇床里,把学堂里的所见所闻在脑中又过了一遍。
他心中自言道:“时人皆恨读书少,朝中尽是读书人,历史诚不欺我。大梁朝与前世宋代相似,这是一个‘儒’与‘仕’合二为一的时代。”
书生为入仕而读书,官宦以科举出身论优劣,科举成了“儒”和“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明者因时而变,身处异世,时与势都发生了大变化,乔小安也要跟着做出变化。
都说“十年寒窗,九载熬油,一朝金榜标名,点朱衣,天下知”,不管选择与否,“科举”这条寒门天梯,已经隐隐出现在他的面前。
……
午后,娘亲坐在中庭里修剪柳枝,专挑细长柔韧的留下。
乔小安也是个促狭鬼,他已经开始期待傍晚散学时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