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 浔阳水涨
小说:买活作者:御井烹香字数:4396更新时间 : 2024-04-22 07:25:10
“师爷,师爷,刘大爷,您在这那!”
浔阳城头,一名青衣小帽满脸机灵相的小厮儿,灵活地在城头巡视水情的兵丁中穿行着,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人物,“可算是找到您了,我就说,这会儿秋汛急,您多半是在城头看水——怎么样?您可瞧出了什么没有,我瞧着倒是还行,水位不高!”
“水量还是要比往年大得多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怎么,东翁找我?”
“大爷今早收了急报,便叫俺们出来寻您了!”福顺压低了嗓门,“怕是……怕是东边的消息!”
刘师爷其实也早已经猜到了,他忙竖起一根指头,不叫福顺再往下讲,“嘘——我们回去再说!”
“是是!”
福顺也是会意,做贼般左右张望了一眼,见众人都不曾留意,也是松了口气,好奇地趴着城墙垛子也往外看了一眼,这才翻身去找刘师爷,“我——我扶您下去,还好今年没水灾,不然真是够乱的了……”
确实,浔阳江是真的开阔,一样是在城墙垛子口张望,浔阳江头的景色,就要比会稽县更雄浑得多了,在城墙前方,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官道,再往前就是无边无沿,水色天色难分难解的宽阔江面,这边是浔阳最繁华的望京门了,浔阳之盛,九成在望京门,这里常年来帆影连绵,是经由大江东来西去的各种船只必经之地,便是这会儿恰逢秋汛,望京门外的船驿也依然是热闹非凡,就是不用上买活军的仙器,也能清晰地见到船篷里外进出的旅人们,他们面上那喜气洋洋的气象,很容易便能分辨出来,至少这一次船行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险情,甚至包括乘客本身的健康,也都没有遭遇严重的威胁。
这里面有多少要归功于买活军呢?这是个不能深思的问题,或者可以换个角度来想,那就是买活军所谓的疏浚航道,就算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至少也没有给大江航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要知道,单单只是浔阳城里,就有不少人忧心忡忡,生怕疏浚航道必然的炸石运砂,会惊动‘大江龙脉’,反而出现大灾,甚至于在那一阵又一阵旱地闷雷般的动静中,还有人想要以卵击石,纠集民众去冲击航道疏浚队呢!
当然了,这样的狂想,那是谁都不可能支持的,便是刘师爷,也紧急请示了东翁,把这些老脑筋的冬烘先生一阵呵斥,严格约束,不许他们闹事,买活军又有络绎不绝的船只往来于大江之上,为的就是护卫疏浚人员的安全,因此事情是没有闹起来,城里纷纷的议论,也因为今年春夏都没有出事而逐渐平息,尤其是今年夏天,听说两湖下了一个月的雨,便是江左也是颇多雨水,但水流居然十分顺畅,浔阳难得有一年没有水淹城的危机,这时候,除了最嘴硬的那帮人之外,其他人倒是也逐渐开始承认,这或许是买活军疏浚航道、兴修水利的功劳了。
最容易出事的水情,整个夏天都挺住了,大家松了口气,也就纷纷地放松了警惕,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别处,这会儿也就只有刘师爷,三不五时还是到望京门来看看水位了,城中上下,议论的更多的都是之江道的战事,刘师爷和小厮儿往回走的这一路上,茶馆食铺内,五湖四海的乡音都在探问之江道的消息,“新一期《买活周报》到了没有?”
“有没有说打到哪里了?”
“《国朝旬报》有没有讲到这事儿!”
“我们浔阳就没有自己的报纸吗?分明消息也不少,如今却只是些江湖传言,听了叫人将信将疑的!”
确实,身处于九江汇聚之地,浔阳的消息一向是非常灵通的,人们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大,这会儿要再分辨浔阳的什么新东西和买活军有关,已经有些不可能了,或者说,有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吃食、方言腔调、服饰,甚至是人口的构成,都和十年前有了极大的区别,就说有一点,就是十年前的浔阳百姓不能轻易想象的——在内城的食肆里吃饭的,除了各地的汉人之外,竟还有许多蛮夷土人!
这在从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土人轻易是不会下山的,就是下了山也很少进城,更不愿意走官道,他们宁愿绕远路避开汉人的聚居区,理由有很多,怕被轻视、戏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进城了处处都要钱,但他们却没有什么钱。除了土司出行,或者是有些蛮夷奴隶被贩卖到这里来之外,土人是很难得进城的,可是,这几年来土人进城竟很自然地成为一种现象,被大家给接受了。因为土人们也有了钱,而且,虽然汉话颇为拗口,但他们毕竟是会说汉话了,双方也有了交流的可能。
这会儿,就有一些土人光明正大地坐在食肆里,就着店家提供的热水吃肉包子,他们非常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这些土人们都很擅长采药,听说,有些西南的蛮族……什么白衣、布衣、青衣的,内陆的人是一概搞不清楚的,都叫百喵,这些蛮族以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多少东西被汉人当做草药,他们入了汉人的知识教之后,知识教的道士们就教他们分辨药材,采药卖给买活军,因此他们手里比以前宽裕多了。
这些人自古以来,又没有储蓄的概念,一进到汉人的地盘便很舍得花钱吃吃喝喝,这些土人一看就是原本生活在湘江道和川蜀道深山里,乘船东来要去买活军地域的,他们除了采药,有的还能采到金,虽然数目不多,但现在采到金矿之后,土人们也不献给当地的敏朝官员,而是都直接拿来和买活军换东西了。
就这些土人,也在探听着之江道的战事呢,他们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口,但只要一听说买活军高歌猛进,便立刻喜形于色,而倘若有人分析起之江道抵抗、甚至是挫败买活军的可能,也不顾是真是假,立刻就怒容满面、牵肠挂肚起来,恨不得立刻就赶到前线去,帮着买活军打仗呢。
大概是这个茶馆里,主张之江道抵抗说的人很多,刘师爷和小厮儿骑着驴,经过时,就有这么一桌子蛮夷,大声地说着土话,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刘师爷的眉头也是微微一皱,小厮儿更是立刻愤怒了起来——这样的土话,本就是十分嘈杂无礼的,在城里说方言,本就是失礼的事情,就算是汉人的百姓也一样,更何况这群蛮夷呢?!
他因为这些蛮夷们的不知分寸而颇受到了冒犯——这可是知府老爷的一等大师爷!连多少知县都毕恭毕敬地给送节礼呢,这些土人进城已经是侥幸了,怎么还敢当着刘大人的面嘈杂起来,扰了他的清听?
眼看着他的眉毛立起来,就要呵斥出口了,刘师爷忙道,“福顺,行了,由得他们去吧!这是多事之秋!”他可不想在这时候招惹买活军知识教的信徒。
福顺为人倒也机灵,虽然不知刘师爷的顾虑,但却也不会和他对着干,闻言便不再开口,闷闷地应了一声,牵着驴快步走过茶摊,那帮土人丝毫也没有留意到他们,还在指手画脚,激烈地议论着什么,福顺一路都不曾说话,直到拐了几个弯角,走近知府衙门了,伺候刘师爷下驴时,方才低声说道,“如今浔阳城里,把咱们当回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的语调沉闷愤慨,显然不是一时兴起,故作危言,而是心中早有这样的想法,忍无可忍,方才迸出的一点肺腑之言。刘师爷听了一愣,将福顺上上下下打量了几眼,又拍了拍福顺的肩膀,摇了摇头,竟是一语不发,径自走进了衙门后堂。
“东翁,恕老朽来迟了!”
“大方兄!何出此言?你是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哇!”
今日并非开衙审案的日子,知府也就不必换上公服了,因浔阳这几日天气转凉,他内里换上了买活军的圆领衫和棉麻裤,外头才披了一件道袍——至于老式的内衫下裤,十分不便,光是不能用螺纹口,还要另外扎牢,就注定为人不取,这些年来在中等人家之中,也早已被买地的秋裤所取代了。
若不是还披了道袍,留着长发,瞧着和买地人口几乎分不出什么差别来。不过,这会儿厉知府的体态,便很有敏朝人的味道了:半佝偻着,背仿佛直不起来似的,面上写满了愁苦,一见到刘师爷,便立刻把几封信报塞到他手上,有些急切地道,“如今我已是六神无主,再不能有丝毫本领卖弄了,如今浔阳城这三千水兵,倒成了烫手山芋——豫章那里来信要我增防江面,驱赶青头贼,朝廷行文也到了,他们来追查闯宫逆党的人手,不日就要到达,也要我出人配合,偏偏之江道又送来急信,武林陷落!整个之江道,已经尽入买贼之手,下一步买贼就要冲着我们江左道来了!”
说来也的确是,没事时没事,一出事,四面八方都是急信,叫人一下不知如何是好了,刘师爷听到武林陷落,心头也是一紧——他恰好就是会稽人,绍兴的师爷是天下有名的,多年来在外为幕,写信捎钱回家,置办了一份家业,也不知道买活军接手之后,那些财产如何了。不过在这样的乱世里,只要人没事那就都还好说——人应当还是无事的,这就是最好的安慰了。
如此开解了一番,心思方才慢慢定下,宽慰厉知府道,“东翁莫慌,它从百路来,我只一路去,三千水兵行营虽然在浔阳城,但自有水师将军做主,我们也不过是说上几句话,未必能管用,再者,和买活军那边,也不是没有些香火情分,疏浚航道一事,便是老朽和那里办事处的穆主任一道协办的,尚且还能说得上几句话,东翁官声一向也好,我等且从容计较,不急于这一时。”
如今东幕关系便是如此,很多时候进士考中,尤其是外放之后,其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官的,他只负责交际同年,搅弄政治,余下一切细务交给师爷处理,有些能干的还罢了,师爷只是辅助,如厉知府一样,师爷不在,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不敢拿主意的也不在少数。
厉知府一时兴起,不等师爷先拆,看了几封急报,当下便急得团团乱转,这就可见一斑了,被刘师爷安慰了几句,方才逐渐平缓下来,但面色却不见转好,而是苦着脸又取出了一张名单来,对刘师爷道,“这是京里送来的抄家名录,其中我们浔阳籍沾边的就有二十多家,都是逆党的亲友,此事却是推诿不得,大方兄,我真没主意了,你看看上头都是些什么名字!”
刘师爷依言一看,也是吃了一惊,因这二十多家全都是本地的架势人家,可以这样说,凡是没有转向去买活军那边的书香门第,几乎都囊括其中了,粗粗估计一番,这些人的家产加在一起,估计能买下半个浔阳城!
“眼看着大敌当前,还要自断根基?”
厉知府虽然天真,但却并不愚笨,他也看出了这个命令不合理的地方,更没有魄力和全城人作对,对刘师爷抱怨道,“我就是下了这个令,只怕衙役们也不敢和我一道去抄!此后这晚上也是再不能睡好了!——大方兄,你快告诉我,这家,我是抄还是不抄,这城,我究竟是守还是不守哇?!”
哪怕刘师爷多年为幕,辅佐一方父母,早已历练得滑不溜手,面对如今这如此复杂的局势,朝廷如此荒谬的命令,在厉知府这一问面前,也不由得有点儿张口结舌了,他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默想了好一会儿,方才对厉知府拱了拱手,“东翁,此乃千万年未有之乱局也,浔阳身为九津要冲,必然卷入其中,老朽不才,愿与东翁一起,抽丝剥茧,仔细参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浔阳城头,一名青衣小帽满脸机灵相的小厮儿,灵活地在城头巡视水情的兵丁中穿行着,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人物,“可算是找到您了,我就说,这会儿秋汛急,您多半是在城头看水——怎么样?您可瞧出了什么没有,我瞧着倒是还行,水位不高!”
“水量还是要比往年大得多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怎么,东翁找我?”
“大爷今早收了急报,便叫俺们出来寻您了!”福顺压低了嗓门,“怕是……怕是东边的消息!”
刘师爷其实也早已经猜到了,他忙竖起一根指头,不叫福顺再往下讲,“嘘——我们回去再说!”
“是是!”
福顺也是会意,做贼般左右张望了一眼,见众人都不曾留意,也是松了口气,好奇地趴着城墙垛子也往外看了一眼,这才翻身去找刘师爷,“我——我扶您下去,还好今年没水灾,不然真是够乱的了……”
确实,浔阳江是真的开阔,一样是在城墙垛子口张望,浔阳江头的景色,就要比会稽县更雄浑得多了,在城墙前方,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官道,再往前就是无边无沿,水色天色难分难解的宽阔江面,这边是浔阳最繁华的望京门了,浔阳之盛,九成在望京门,这里常年来帆影连绵,是经由大江东来西去的各种船只必经之地,便是这会儿恰逢秋汛,望京门外的船驿也依然是热闹非凡,就是不用上买活军的仙器,也能清晰地见到船篷里外进出的旅人们,他们面上那喜气洋洋的气象,很容易便能分辨出来,至少这一次船行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险情,甚至包括乘客本身的健康,也都没有遭遇严重的威胁。
这里面有多少要归功于买活军呢?这是个不能深思的问题,或者可以换个角度来想,那就是买活军所谓的疏浚航道,就算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至少也没有给大江航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要知道,单单只是浔阳城里,就有不少人忧心忡忡,生怕疏浚航道必然的炸石运砂,会惊动‘大江龙脉’,反而出现大灾,甚至于在那一阵又一阵旱地闷雷般的动静中,还有人想要以卵击石,纠集民众去冲击航道疏浚队呢!
当然了,这样的狂想,那是谁都不可能支持的,便是刘师爷,也紧急请示了东翁,把这些老脑筋的冬烘先生一阵呵斥,严格约束,不许他们闹事,买活军又有络绎不绝的船只往来于大江之上,为的就是护卫疏浚人员的安全,因此事情是没有闹起来,城里纷纷的议论,也因为今年春夏都没有出事而逐渐平息,尤其是今年夏天,听说两湖下了一个月的雨,便是江左也是颇多雨水,但水流居然十分顺畅,浔阳难得有一年没有水淹城的危机,这时候,除了最嘴硬的那帮人之外,其他人倒是也逐渐开始承认,这或许是买活军疏浚航道、兴修水利的功劳了。
最容易出事的水情,整个夏天都挺住了,大家松了口气,也就纷纷地放松了警惕,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别处,这会儿也就只有刘师爷,三不五时还是到望京门来看看水位了,城中上下,议论的更多的都是之江道的战事,刘师爷和小厮儿往回走的这一路上,茶馆食铺内,五湖四海的乡音都在探问之江道的消息,“新一期《买活周报》到了没有?”
“有没有说打到哪里了?”
“《国朝旬报》有没有讲到这事儿!”
“我们浔阳就没有自己的报纸吗?分明消息也不少,如今却只是些江湖传言,听了叫人将信将疑的!”
确实,身处于九江汇聚之地,浔阳的消息一向是非常灵通的,人们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大,这会儿要再分辨浔阳的什么新东西和买活军有关,已经有些不可能了,或者说,有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吃食、方言腔调、服饰,甚至是人口的构成,都和十年前有了极大的区别,就说有一点,就是十年前的浔阳百姓不能轻易想象的——在内城的食肆里吃饭的,除了各地的汉人之外,竟还有许多蛮夷土人!
这在从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土人轻易是不会下山的,就是下了山也很少进城,更不愿意走官道,他们宁愿绕远路避开汉人的聚居区,理由有很多,怕被轻视、戏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进城了处处都要钱,但他们却没有什么钱。除了土司出行,或者是有些蛮夷奴隶被贩卖到这里来之外,土人是很难得进城的,可是,这几年来土人进城竟很自然地成为一种现象,被大家给接受了。因为土人们也有了钱,而且,虽然汉话颇为拗口,但他们毕竟是会说汉话了,双方也有了交流的可能。
这会儿,就有一些土人光明正大地坐在食肆里,就着店家提供的热水吃肉包子,他们非常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这些土人们都很擅长采药,听说,有些西南的蛮族……什么白衣、布衣、青衣的,内陆的人是一概搞不清楚的,都叫百喵,这些蛮族以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多少东西被汉人当做草药,他们入了汉人的知识教之后,知识教的道士们就教他们分辨药材,采药卖给买活军,因此他们手里比以前宽裕多了。
这些人自古以来,又没有储蓄的概念,一进到汉人的地盘便很舍得花钱吃吃喝喝,这些土人一看就是原本生活在湘江道和川蜀道深山里,乘船东来要去买活军地域的,他们除了采药,有的还能采到金,虽然数目不多,但现在采到金矿之后,土人们也不献给当地的敏朝官员,而是都直接拿来和买活军换东西了。
就这些土人,也在探听着之江道的战事呢,他们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口,但只要一听说买活军高歌猛进,便立刻喜形于色,而倘若有人分析起之江道抵抗、甚至是挫败买活军的可能,也不顾是真是假,立刻就怒容满面、牵肠挂肚起来,恨不得立刻就赶到前线去,帮着买活军打仗呢。
大概是这个茶馆里,主张之江道抵抗说的人很多,刘师爷和小厮儿骑着驴,经过时,就有这么一桌子蛮夷,大声地说着土话,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刘师爷的眉头也是微微一皱,小厮儿更是立刻愤怒了起来——这样的土话,本就是十分嘈杂无礼的,在城里说方言,本就是失礼的事情,就算是汉人的百姓也一样,更何况这群蛮夷呢?!
他因为这些蛮夷们的不知分寸而颇受到了冒犯——这可是知府老爷的一等大师爷!连多少知县都毕恭毕敬地给送节礼呢,这些土人进城已经是侥幸了,怎么还敢当着刘大人的面嘈杂起来,扰了他的清听?
眼看着他的眉毛立起来,就要呵斥出口了,刘师爷忙道,“福顺,行了,由得他们去吧!这是多事之秋!”他可不想在这时候招惹买活军知识教的信徒。
福顺为人倒也机灵,虽然不知刘师爷的顾虑,但却也不会和他对着干,闻言便不再开口,闷闷地应了一声,牵着驴快步走过茶摊,那帮土人丝毫也没有留意到他们,还在指手画脚,激烈地议论着什么,福顺一路都不曾说话,直到拐了几个弯角,走近知府衙门了,伺候刘师爷下驴时,方才低声说道,“如今浔阳城里,把咱们当回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的语调沉闷愤慨,显然不是一时兴起,故作危言,而是心中早有这样的想法,忍无可忍,方才迸出的一点肺腑之言。刘师爷听了一愣,将福顺上上下下打量了几眼,又拍了拍福顺的肩膀,摇了摇头,竟是一语不发,径自走进了衙门后堂。
“东翁,恕老朽来迟了!”
“大方兄!何出此言?你是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哇!”
今日并非开衙审案的日子,知府也就不必换上公服了,因浔阳这几日天气转凉,他内里换上了买活军的圆领衫和棉麻裤,外头才披了一件道袍——至于老式的内衫下裤,十分不便,光是不能用螺纹口,还要另外扎牢,就注定为人不取,这些年来在中等人家之中,也早已被买地的秋裤所取代了。
若不是还披了道袍,留着长发,瞧着和买地人口几乎分不出什么差别来。不过,这会儿厉知府的体态,便很有敏朝人的味道了:半佝偻着,背仿佛直不起来似的,面上写满了愁苦,一见到刘师爷,便立刻把几封信报塞到他手上,有些急切地道,“如今我已是六神无主,再不能有丝毫本领卖弄了,如今浔阳城这三千水兵,倒成了烫手山芋——豫章那里来信要我增防江面,驱赶青头贼,朝廷行文也到了,他们来追查闯宫逆党的人手,不日就要到达,也要我出人配合,偏偏之江道又送来急信,武林陷落!整个之江道,已经尽入买贼之手,下一步买贼就要冲着我们江左道来了!”
说来也的确是,没事时没事,一出事,四面八方都是急信,叫人一下不知如何是好了,刘师爷听到武林陷落,心头也是一紧——他恰好就是会稽人,绍兴的师爷是天下有名的,多年来在外为幕,写信捎钱回家,置办了一份家业,也不知道买活军接手之后,那些财产如何了。不过在这样的乱世里,只要人没事那就都还好说——人应当还是无事的,这就是最好的安慰了。
如此开解了一番,心思方才慢慢定下,宽慰厉知府道,“东翁莫慌,它从百路来,我只一路去,三千水兵行营虽然在浔阳城,但自有水师将军做主,我们也不过是说上几句话,未必能管用,再者,和买活军那边,也不是没有些香火情分,疏浚航道一事,便是老朽和那里办事处的穆主任一道协办的,尚且还能说得上几句话,东翁官声一向也好,我等且从容计较,不急于这一时。”
如今东幕关系便是如此,很多时候进士考中,尤其是外放之后,其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官的,他只负责交际同年,搅弄政治,余下一切细务交给师爷处理,有些能干的还罢了,师爷只是辅助,如厉知府一样,师爷不在,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不敢拿主意的也不在少数。
厉知府一时兴起,不等师爷先拆,看了几封急报,当下便急得团团乱转,这就可见一斑了,被刘师爷安慰了几句,方才逐渐平缓下来,但面色却不见转好,而是苦着脸又取出了一张名单来,对刘师爷道,“这是京里送来的抄家名录,其中我们浔阳籍沾边的就有二十多家,都是逆党的亲友,此事却是推诿不得,大方兄,我真没主意了,你看看上头都是些什么名字!”
刘师爷依言一看,也是吃了一惊,因这二十多家全都是本地的架势人家,可以这样说,凡是没有转向去买活军那边的书香门第,几乎都囊括其中了,粗粗估计一番,这些人的家产加在一起,估计能买下半个浔阳城!
“眼看着大敌当前,还要自断根基?”
厉知府虽然天真,但却并不愚笨,他也看出了这个命令不合理的地方,更没有魄力和全城人作对,对刘师爷抱怨道,“我就是下了这个令,只怕衙役们也不敢和我一道去抄!此后这晚上也是再不能睡好了!——大方兄,你快告诉我,这家,我是抄还是不抄,这城,我究竟是守还是不守哇?!”
哪怕刘师爷多年为幕,辅佐一方父母,早已历练得滑不溜手,面对如今这如此复杂的局势,朝廷如此荒谬的命令,在厉知府这一问面前,也不由得有点儿张口结舌了,他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默想了好一会儿,方才对厉知府拱了拱手,“东翁,此乃千万年未有之乱局也,浔阳身为九津要冲,必然卷入其中,老朽不才,愿与东翁一起,抽丝剥茧,仔细参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