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 跑步进入电气时代
小说:买活作者:御井烹香字数:4705更新时间 : 2024-04-22 07:25:10
还没有完全进入蒸汽时代呢……这就要直接进入电气时代了,这种构思,真的有可能成功吗?实际上谢双瑶一开始也无法保证,这就和华夏能否从封建时代,在几十年内毫无积累地一步跨越到大同社会一样,是没有任何人能给出答案的问题。
但是——和社会科学比,谢双瑶认为,自然科学方面,华夏的跳级路还是有个优势的,那就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华夏的能工巧匠还不需要积攒精力去努力创新,也就是说,用来摸索和试错的成本大大地减少了,现在整个买活军,或者说整个华夏的主流学术行为就是进行逆向工程——天顶星科技产物已经有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降级再降级,降级到现在的车床也能负担得起的精度。
科技进步什么成本最大?其实就是试错成本最大,人类科技史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踩着无数前人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前行的,科学原理的发现、论证是这样,工业的进步也是这样。
就说发电这个东西吧,从发现电磁感应、富兰克林放风筝、交流电、直流电之争、再到第一个电灯泡,包括绝缘体的应用……从人类认识到电也是一种能源开始,再到电走进富裕人家,这期间每一步都是走得异常艰辛,在无扰动历史上,要让学术界普遍认可【电也是人类可以获取和利用的能源】,就这么一个概念,怕不是都要数十年的时间?
但在买活军这里,这些概念的树立就完全谈不上有多艰难了,没有一个科学家会对此产生质疑的,不单单是因为天书上写了这句话,而天书天然地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也因为太阳能充电板就在那摆着呢,当一个政权的政审分能兑换仙手机,且仙手机还要定期去充电的时候,电力这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从上而下的深入人心了。
除此以外,关于应用的摸索,也完全是一步到位的——压根不用去寻找绝缘体,标准答案就摆在那呢,橡胶就是电线最好的绝缘体,要不然,军主也不会对此事如此重视,九年前就开始布局此事了——是的,一个行业的成形,哪怕是新树种的普及,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即便谢双瑶手里有橡胶树苗,但从一个仓库的种子扩展到如今这样在南洋多点开花的布局,也用了九年时间。这还是事前有明确答案,倘若不知道橡胶是绝缘体,或者说又没有硫化橡胶的技术,那即便掌握了自制发电机的技术,这技术距离大范围民用也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那。
发电机难造吗?难造的,大型水力发电机这肯定是难造的不会有错,除此之外,运电送电也是很大的问题,电厂一般都在城外,给城里送电的难度不小的,因为长距离送电需要解决电能损失、电线发热的问题,这就又要求买地掌握造变压器的技术——在这方面,谢双瑶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她既不会造水力发电机,也不会造变压器,只能提供教材和明确的需求,让专门学校的专家组进行攻关。当然了,这种攻关的难度和正常的科学探索比也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谢双瑶可以找出一些小型变压器给专家组拆解,让他们去模仿和研究,这和闭着眼睛装运气去实验比,当然要容易得多。
发电机好造吗?也好造的,大型发电机组是一回事,小型发电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是特斯拉尊者和爱迪生大帝都可以手搓的东西,如果只是供个电灯,供个放映机的话,小型发电机的动力来源可以非常多样——人力发电机,这哪怕在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世纪都还蛮常见的,很多时候下乡放映电影就要用人力发电机,手摇、脚踩的都有,至少可以供应放完一场电影,以及放电影前后场地的大灯照明。
人力可以的话,畜力可以不可以呢?当然也是可以的,在靠水有水车的地方,水力也可以带动这种小型的机组。事实上,这种发电机的结构相当简单,对材料的冶炼要求也不是很高,专门学校早就试着造了好几台了。
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制造,形成产业,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么几点:第一,这种发电机的原材料是精铜,电线是铜的,且机器也必须是钢铁,换句话说,对金属矿的需求很大,买地一直到拿下鸡笼岛之后,境内才有了较具备规模的铜矿,在此之前,铜是比较珍贵的资源,一直受到朝廷的严格管制,造个一两台,是不计较造价的,如果要大量用来造机器,那华夏民间就该闹钱荒了。
铜矿的开发也是需要时间的,鸡笼岛铜矿今年开始产量才逐渐提升,且百姓也终于对纸币有了信任度,停止在家中囤积铜钱,而铜钱退出金融舞台之后,买地的铜产量才相对宽绰一些,有了发电机量产的基础。
而第二点则是橡胶的量产——没有绝缘体,发电机怎么可能民用?尤其是一开始,发电机肯定是用来提供照明和放映视频用的,也就意味着发电机附近会有很多人(包括大量小孩),且光线昏暗,百姓误触裸电线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大概率事件,谢双瑶可没有给百姓通电的爱好,更不想因为频频有人触电,而又激发出什么离谱的迷信谣言。
自然了,想要普及发电机,第三点也很关键,那就是买地要有自产大量灯泡的能力——钨丝肯定是最终版本的解答了,但知道钨丝可以用,和找到钨矿冶炼出来,最后制成钨丝这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买地的专门学校在过去五年间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部分去制造更多的教师,一部分就是专门做这样的研究,有为了将来着想,往先进方向去尝试复现的,也有立足于当下,要在此刻造出能立刻应用的替代品的。
替代钨丝的东西有没有?自然是有的,碳化棉丝配合真空灯泡,本来就是钨丝灯泡出现之前比较成熟的灯泡应用品,制备的门槛也比较低,碳粉和棉丝结合之后,用陶瓷坩埚制备即可,至于抽真空机,这个技术没什么难的,本时代其实就已经存在,最多是小型化应用在灯泡上而已——如此,小型发电机才具备了推广的价值,别的不说,靠河的村子,架几根杆子,利用水力发电,晚上实现几小时的照明这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如果人力发电机配合蓄电池,这将是绝杀,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技术现在还没攻关出来,所以人力发电机只能是即发即用,不过,这对于富裕人家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就算他们的住处不靠河,也能用人力或者畜力来解决发电的问题。
而一个村落就算不靠水,也不靠山(小型发电机也能用蒸汽机或者锅炉带动),也能集中在某处人力供电,大小伙子,只要不是农忙时间,蹬个车那还不是玩儿一样的,大家排个班,一人来个一小时,就足够一村人在祠堂或者村公所享用一个明亮的夜晚了,而这也是谢双瑶最看重的地方。
——电灯的意义,只有在无电时代才会被真正认识,夜间稳定且低成本的照明,往大了说甚至是人类文明对抗自然,对抗兽性里程碑般的成就,电灯拓展了人类的活跃时间,在南洋这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让百姓的工作、学习时长得以和别处看齐,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坏事,这还真是一种福报,是南洋摆脱原产品出产地,拥有当地工业的基础。
试想,如果南洋的有效工作学习时间始终要比别处少了三小时,那么除了必要的原材料获取之外,谁会在这里开设什么高精尖的行业,谁会来这里培养学徒?电灯的发明能让他们在相对较凉爽的夜间补上工时,有学习、进步的可能,后续才会有人才脱颖而出,走到高处,摆脱只有单一农业,完全看天吃饭的困境!
电灯对教育的意义也很大,这是毋庸讳言的,但还不是谢双瑶看重发电机的原因——电、幻灯片、放映机,这三个法宝,对教育普及的作用那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这东西可以极大地加快教育周转的效率,扩大好教师的辐射范围,拿后世的行为打个比方,放映机在这件事上起到的作用,就像是5g跨城教学、网课在后世对于教育扶贫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完全取代面对面教学吗?自然是不能,但是它能极低成本地扩大好教师的辐射范围。
一个好教师从前在一堂课,能接触到的学生不过是一个班的人,但通过网课辐射面将骤增至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就算99的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要有1的学生受到了好的影响,这就是数千甚至上万人的效果增幅了。
在如今的华夏买地,教师始终奇缺的情况下,放映机的战略意义甚至还要高过网课,就说南洋,教育难落地,进度慢,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就算最后能和华夏本土老买地一样,一个村配一个扫盲班教师,仍旧会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程重复,扫盲班毕业后难以获得后续教育资源的问题。
道理是很明白的,能教扫盲班的老师如果有100个,那能教初级班的老师大概就只有30个,高级班的老师,百里挑一吧,而且往往身兼别的研究工作,专门学校的老师就更不必说了,和村这一层的学生接触的概率为零。一个县能给村里配齐扫盲班老师就很不错了,初级班老师肯定是集中在县城城关的,谢双瑶闭着眼睛都知道,最后肯定会是这样的结果,而那些村里的扫盲班老师,教学效果有多好?她也有明确的认识。
这样外行的老师去教学习意愿本就不强,脑子也不灵活的成年学生,效果绝不会太好的,可如果一村有一台放映机呢?用放映机录制的胶片课程来教初级班的内容呢?
不愿意上课的村民,或者是扫盲班毕业了,没有能力和意愿去城里继续上课的村民,他们会排斥在放映机上学吗?绝不会的,哪怕是幻灯片,配合讲解,学习热情估计都要比面对活人高,电力、影像,这毕竟都是很神奇的东西,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譬如第一堂课就大可以教学幻灯片、放映机的原理,讲讲小孔成像……
总之,放映机不像是人,放映机是不会疲倦的,它可以反复播放一千遍一样的课程,不厌其烦的进行扫盲,也可以录制下名师的教导,通过翻录连续不断的进行扩散……甚至谢双瑶还拥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摄影机不用去发明,可以用手机充任,以村为单位的话,目前买地的村落大约在五千余左右,而谢双瑶有好几集装箱的手机……这还只是她目前盘点出来的库存,一集装箱手机有二十多万台呢……之前慎重发放手机,主要是太阳能充电板有限,如果人力发电机能普及,那只要充电跟得上,在买地实现手机日用品化,只怕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当然了,要不要这么用手机,谢双瑶还在琢磨,她对于手机泛滥主要的担忧在于,这东西肯定不是她有生之年能用本地科技树搓出来的,甚至谢双瑶很怀疑,有生之年本土百姓能否实现对手机的完全拆解和学习,既然如此,这东西在市面上流通太多很可能会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对科学界产生思想禁锢——
一个科学家如果发现自己毕生都无法理解这种常见工业品背后的科技,在感情上很可能是个严重的打击,这且不说了,谢双瑶还很怀疑手机支教的结果:一旦人力发电机开始普及,她认为支教手机最后很可能会被挪作他用,而不是用在放映录像上,肯定会有大批丢失、损坏……最后效果可能还不如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幻灯片机,或者是那种笨重的胶片机来得好。
幻灯片机且不说,胶片机的话……那就又要玩化学了,回头还是得去化工厂视察一下,不过这不着急,因为发电机的制造和普及还需要好几年呢。谢双瑶知道自己有点跑偏了,要做的事太多,这样发散思维下去,最后反而会无从着手的,合理的思维应当是先从最紧急且能解决的事情做起。
比如说现在,在她的构思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橡胶电线,至于幻灯片机还是胶片机,这是次要问题了,怎么放都行,甚至暂时不放而是用电灯来普及发电机也行,关键是,橡胶厂有没有能力生产出性能稳定的胶皮电线,这一点,才决定了人力发电机的成败。
“去胶厂。”
胶轮马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轻快地奔跑着,这种乘坐的体验,和木轮马车在传统敏朝官道上前行的感觉,简直就不是一种交通方式了。谢双瑶惬意地换了个姿势,拧开水壶盖子喝了一口薄荷水,“去看看胶皮电线的产能现在提升到哪一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但是——和社会科学比,谢双瑶认为,自然科学方面,华夏的跳级路还是有个优势的,那就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华夏的能工巧匠还不需要积攒精力去努力创新,也就是说,用来摸索和试错的成本大大地减少了,现在整个买活军,或者说整个华夏的主流学术行为就是进行逆向工程——天顶星科技产物已经有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降级再降级,降级到现在的车床也能负担得起的精度。
科技进步什么成本最大?其实就是试错成本最大,人类科技史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踩着无数前人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前行的,科学原理的发现、论证是这样,工业的进步也是这样。
就说发电这个东西吧,从发现电磁感应、富兰克林放风筝、交流电、直流电之争、再到第一个电灯泡,包括绝缘体的应用……从人类认识到电也是一种能源开始,再到电走进富裕人家,这期间每一步都是走得异常艰辛,在无扰动历史上,要让学术界普遍认可【电也是人类可以获取和利用的能源】,就这么一个概念,怕不是都要数十年的时间?
但在买活军这里,这些概念的树立就完全谈不上有多艰难了,没有一个科学家会对此产生质疑的,不单单是因为天书上写了这句话,而天书天然地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也因为太阳能充电板就在那摆着呢,当一个政权的政审分能兑换仙手机,且仙手机还要定期去充电的时候,电力这个概念也就自然而然,从上而下的深入人心了。
除此以外,关于应用的摸索,也完全是一步到位的——压根不用去寻找绝缘体,标准答案就摆在那呢,橡胶就是电线最好的绝缘体,要不然,军主也不会对此事如此重视,九年前就开始布局此事了——是的,一个行业的成形,哪怕是新树种的普及,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即便谢双瑶手里有橡胶树苗,但从一个仓库的种子扩展到如今这样在南洋多点开花的布局,也用了九年时间。这还是事前有明确答案,倘若不知道橡胶是绝缘体,或者说又没有硫化橡胶的技术,那即便掌握了自制发电机的技术,这技术距离大范围民用也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那。
发电机难造吗?难造的,大型水力发电机这肯定是难造的不会有错,除此之外,运电送电也是很大的问题,电厂一般都在城外,给城里送电的难度不小的,因为长距离送电需要解决电能损失、电线发热的问题,这就又要求买地掌握造变压器的技术——在这方面,谢双瑶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她既不会造水力发电机,也不会造变压器,只能提供教材和明确的需求,让专门学校的专家组进行攻关。当然了,这种攻关的难度和正常的科学探索比也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谢双瑶可以找出一些小型变压器给专家组拆解,让他们去模仿和研究,这和闭着眼睛装运气去实验比,当然要容易得多。
发电机好造吗?也好造的,大型发电机组是一回事,小型发电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是特斯拉尊者和爱迪生大帝都可以手搓的东西,如果只是供个电灯,供个放映机的话,小型发电机的动力来源可以非常多样——人力发电机,这哪怕在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世纪都还蛮常见的,很多时候下乡放映电影就要用人力发电机,手摇、脚踩的都有,至少可以供应放完一场电影,以及放电影前后场地的大灯照明。
人力可以的话,畜力可以不可以呢?当然也是可以的,在靠水有水车的地方,水力也可以带动这种小型的机组。事实上,这种发电机的结构相当简单,对材料的冶炼要求也不是很高,专门学校早就试着造了好几台了。
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制造,形成产业,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么几点:第一,这种发电机的原材料是精铜,电线是铜的,且机器也必须是钢铁,换句话说,对金属矿的需求很大,买地一直到拿下鸡笼岛之后,境内才有了较具备规模的铜矿,在此之前,铜是比较珍贵的资源,一直受到朝廷的严格管制,造个一两台,是不计较造价的,如果要大量用来造机器,那华夏民间就该闹钱荒了。
铜矿的开发也是需要时间的,鸡笼岛铜矿今年开始产量才逐渐提升,且百姓也终于对纸币有了信任度,停止在家中囤积铜钱,而铜钱退出金融舞台之后,买地的铜产量才相对宽绰一些,有了发电机量产的基础。
而第二点则是橡胶的量产——没有绝缘体,发电机怎么可能民用?尤其是一开始,发电机肯定是用来提供照明和放映视频用的,也就意味着发电机附近会有很多人(包括大量小孩),且光线昏暗,百姓误触裸电线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大概率事件,谢双瑶可没有给百姓通电的爱好,更不想因为频频有人触电,而又激发出什么离谱的迷信谣言。
自然了,想要普及发电机,第三点也很关键,那就是买地要有自产大量灯泡的能力——钨丝肯定是最终版本的解答了,但知道钨丝可以用,和找到钨矿冶炼出来,最后制成钨丝这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买地的专门学校在过去五年间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部分去制造更多的教师,一部分就是专门做这样的研究,有为了将来着想,往先进方向去尝试复现的,也有立足于当下,要在此刻造出能立刻应用的替代品的。
替代钨丝的东西有没有?自然是有的,碳化棉丝配合真空灯泡,本来就是钨丝灯泡出现之前比较成熟的灯泡应用品,制备的门槛也比较低,碳粉和棉丝结合之后,用陶瓷坩埚制备即可,至于抽真空机,这个技术没什么难的,本时代其实就已经存在,最多是小型化应用在灯泡上而已——如此,小型发电机才具备了推广的价值,别的不说,靠河的村子,架几根杆子,利用水力发电,晚上实现几小时的照明这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如果人力发电机配合蓄电池,这将是绝杀,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技术现在还没攻关出来,所以人力发电机只能是即发即用,不过,这对于富裕人家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就算他们的住处不靠河,也能用人力或者畜力来解决发电的问题。
而一个村落就算不靠水,也不靠山(小型发电机也能用蒸汽机或者锅炉带动),也能集中在某处人力供电,大小伙子,只要不是农忙时间,蹬个车那还不是玩儿一样的,大家排个班,一人来个一小时,就足够一村人在祠堂或者村公所享用一个明亮的夜晚了,而这也是谢双瑶最看重的地方。
——电灯的意义,只有在无电时代才会被真正认识,夜间稳定且低成本的照明,往大了说甚至是人类文明对抗自然,对抗兽性里程碑般的成就,电灯拓展了人类的活跃时间,在南洋这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让百姓的工作、学习时长得以和别处看齐,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坏事,这还真是一种福报,是南洋摆脱原产品出产地,拥有当地工业的基础。
试想,如果南洋的有效工作学习时间始终要比别处少了三小时,那么除了必要的原材料获取之外,谁会在这里开设什么高精尖的行业,谁会来这里培养学徒?电灯的发明能让他们在相对较凉爽的夜间补上工时,有学习、进步的可能,后续才会有人才脱颖而出,走到高处,摆脱只有单一农业,完全看天吃饭的困境!
电灯对教育的意义也很大,这是毋庸讳言的,但还不是谢双瑶看重发电机的原因——电、幻灯片、放映机,这三个法宝,对教育普及的作用那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这东西可以极大地加快教育周转的效率,扩大好教师的辐射范围,拿后世的行为打个比方,放映机在这件事上起到的作用,就像是5g跨城教学、网课在后世对于教育扶贫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完全取代面对面教学吗?自然是不能,但是它能极低成本地扩大好教师的辐射范围。
一个好教师从前在一堂课,能接触到的学生不过是一个班的人,但通过网课辐射面将骤增至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就算99的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要有1的学生受到了好的影响,这就是数千甚至上万人的效果增幅了。
在如今的华夏买地,教师始终奇缺的情况下,放映机的战略意义甚至还要高过网课,就说南洋,教育难落地,进度慢,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就算最后能和华夏本土老买地一样,一个村配一个扫盲班教师,仍旧会有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程重复,扫盲班毕业后难以获得后续教育资源的问题。
道理是很明白的,能教扫盲班的老师如果有100个,那能教初级班的老师大概就只有30个,高级班的老师,百里挑一吧,而且往往身兼别的研究工作,专门学校的老师就更不必说了,和村这一层的学生接触的概率为零。一个县能给村里配齐扫盲班老师就很不错了,初级班老师肯定是集中在县城城关的,谢双瑶闭着眼睛都知道,最后肯定会是这样的结果,而那些村里的扫盲班老师,教学效果有多好?她也有明确的认识。
这样外行的老师去教学习意愿本就不强,脑子也不灵活的成年学生,效果绝不会太好的,可如果一村有一台放映机呢?用放映机录制的胶片课程来教初级班的内容呢?
不愿意上课的村民,或者是扫盲班毕业了,没有能力和意愿去城里继续上课的村民,他们会排斥在放映机上学吗?绝不会的,哪怕是幻灯片,配合讲解,学习热情估计都要比面对活人高,电力、影像,这毕竟都是很神奇的东西,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譬如第一堂课就大可以教学幻灯片、放映机的原理,讲讲小孔成像……
总之,放映机不像是人,放映机是不会疲倦的,它可以反复播放一千遍一样的课程,不厌其烦的进行扫盲,也可以录制下名师的教导,通过翻录连续不断的进行扩散……甚至谢双瑶还拥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摄影机不用去发明,可以用手机充任,以村为单位的话,目前买地的村落大约在五千余左右,而谢双瑶有好几集装箱的手机……这还只是她目前盘点出来的库存,一集装箱手机有二十多万台呢……之前慎重发放手机,主要是太阳能充电板有限,如果人力发电机能普及,那只要充电跟得上,在买地实现手机日用品化,只怕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当然了,要不要这么用手机,谢双瑶还在琢磨,她对于手机泛滥主要的担忧在于,这东西肯定不是她有生之年能用本地科技树搓出来的,甚至谢双瑶很怀疑,有生之年本土百姓能否实现对手机的完全拆解和学习,既然如此,这东西在市面上流通太多很可能会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对科学界产生思想禁锢——
一个科学家如果发现自己毕生都无法理解这种常见工业品背后的科技,在感情上很可能是个严重的打击,这且不说了,谢双瑶还很怀疑手机支教的结果:一旦人力发电机开始普及,她认为支教手机最后很可能会被挪作他用,而不是用在放映录像上,肯定会有大批丢失、损坏……最后效果可能还不如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幻灯片机,或者是那种笨重的胶片机来得好。
幻灯片机且不说,胶片机的话……那就又要玩化学了,回头还是得去化工厂视察一下,不过这不着急,因为发电机的制造和普及还需要好几年呢。谢双瑶知道自己有点跑偏了,要做的事太多,这样发散思维下去,最后反而会无从着手的,合理的思维应当是先从最紧急且能解决的事情做起。
比如说现在,在她的构思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橡胶电线,至于幻灯片机还是胶片机,这是次要问题了,怎么放都行,甚至暂时不放而是用电灯来普及发电机也行,关键是,橡胶厂有没有能力生产出性能稳定的胶皮电线,这一点,才决定了人力发电机的成败。
“去胶厂。”
胶轮马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轻快地奔跑着,这种乘坐的体验,和木轮马车在传统敏朝官道上前行的感觉,简直就不是一种交通方式了。谢双瑶惬意地换了个姿势,拧开水壶盖子喝了一口薄荷水,“去看看胶皮电线的产能现在提升到哪一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