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 南洋的新移民们(上)
小说:买活作者:御井烹香字数:5925更新时间 : 2024-04-22 07:25:10
“靠岸了,靠岸了,前面就是占城港了!你们就都下船了!”
“终于……”
“老仙保佑,终于是到地头了……”
“呜呜呜……”
和前方已经靠岸的那艘大海船上,人员络绎往来的热闹不同,这艘专门运送新移民的客船上,气氛是相当低迷的,水手们的报信,止不住的是甲板内外的叹息和低泣:这些乘客们虽然欣喜于漫长旅途的结束,却也畏惧着等待在前方的命运。他们既不想在这条件艰苦的船上再待下去,也不想踏上陌生的土地,被分配去做陌生的工作,甚至立刻就要和这些才刚熟悉起来的同乡们分开,去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了。
“好了,好了,都哭什么!上课都没用心吗?!都说了,情绪不好的人,最容易得时疫了——你们是没见过被丢下船的那几个人吗?”
船上的气氛如此低迷,水手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变了脸不客气地呵斥了起来,“还摆什么脸色!六姐慈悲,你们这样的叛逆之徒,也给你们一条生路,花了多少的价钱把你们迁徙到南洋来,可别给脸不要脸!不想活的现在就从船帮上跳下去也来得及!”
“大人言重了,我等……我等可没有这样的念头!我们都是做了孽的人,能得活命,已经心满意足了!”
自然有些较老成,能忍耐一时之气的乘客,上前赔笑着缓和气氛,“这些都是妇人孩子,从没出过远门的,一时害怕也是有的——也有些是喜极而泣,对,喜极而泣!总算是到地头了,能不开心吗?”
“哼!”
凡是走海的船员,对于谢六姐的崇拜一向是最坚固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罗天星盘、传音法螺,这些都是让航海变得更加安全的仙器,尤其是大罗天星盘,这个东西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配合上经纬度地图,成为了海船必备的物品。
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即便是遇到风暴,迷航了之后,船只也有很大的希望能够找到陆地,可以说大大地增强了远洋水手的安全,因此,在他们心中,六姐自然是永远正确的,这些客户人家,居然胆敢给六姐添堵,那能是什么好东西?
更别说这一次,这批乘客南下,是强迫迁徙,上船时的看管,和囚徒无异,这自然也影响了水手们对他们的态度,别说什么奉若上宾了,只要少有不服从规矩的地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要是居然还敢桀骜不驯,和水手们顶嘴的,那就要考虑拔刀相向了——甚至,还有更直接的处置办法,直接把人扔到海里去,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当然了,在船上敢和水手犟嘴的傻子是并不多的,但这也不算是什么愉快的航程——为了提高运送效率,这艘船塞了尽量多的乘客,于是防疫便成了重中之重,从潮州到鸡笼岛还好,从鸡笼岛出发之后,船上的情况就有点不太妙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把鸡笼岛的痢疾带上船了,船上也开始有人发热拉稀起来。
船长当机立断,立刻把病人放到了一条绳索相连的小船上去,每天滑下一点食水,还有一些有限的药物,若是能好,可以顺着绳索爬到大船上,那就无事了,若是不好,死在小船上了,那就由还有力气的病患把他推到海里去,总之,病号是不能上大船,免得传染了更多人的。
他处置得还算是及时,从鸡笼岛到吕宋这一路上,陆续有十余人染病,被送去了小船那里,不过只有两人能有力气爬回来,其余四人,虽然痊愈了,却还是虚弱无力,在小船里挨到了吕宋岛。其他人自然是没有熬过去,化作了鱼腹里的粮食。跨海远航,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乘客多的时候,只能如此处理,还有些船只,一旦认为船员的病有可能传染,便立刻把他放逐到最近的荒岛上去,或者是给一艘舢板,让他自寻生路,这都是常见的办法。否则,时疫一旦流行开来,死的人无疑就要更多了。
虽然在海员看来,此举是司空见惯,但这艘船上大多客户人家,一生也没想过自己会出海,第一次出海,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哀伤恐惧,还有些人误以为,因为他们是迁徙罪民,才会如此苛刻,心中对买活军更增怨恨,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不过,船上的水手们倒也不强着他们对买活军感恩戴德——本来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的,突然间,因为亲友或邻近寨子的举动,老实种田的自己被迫要迁徙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不管衙门多有道理,百姓心里有怨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思想到底如何想,水手们不管,日常的起居是管理得非常严格的,用水、个人卫生、发型甚至是衣饰、秩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船上男女分舱,而且衣着都很单薄——水手不许女眷穿太多衣服,底限是单件的中袖、中裤,因为害怕女眷为了‘贞洁’,在沃热的天气中还穿着太多,引起中暑,或者诱发了身体里的痢疾,总之,任何在船上发作的病情都是严格忌讳的。
既然穿得少,就要防范男乘客冒犯女舱,夜入女舱,是要被直接推下海的,一路上接连处置了三四个这样的男乘客,令余下的乘客们全都畏惧不已,对水手们言听计从——这一路上减员已经是超过十人了,买活军的水手,说杀人那是真的就动刀子杀人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被迫适应买活军的生活节奏了:不得随意吐痰,虽然在船上不能洗澡,但下船后要去排队洗澡——头发当然不分男女也是全剃光了的,这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虱子、跳蚤,以及他们传播的疾病。该吃的时候就要吃,给吃什么就得吃什么,不得挑食以及私下让食,每日除了帮着干船上的杂活之外,还要全都集中在一起上课……
“你们要是不会说官话,在南洋就没法找到除了种地之外的工作,只能去林场、农场里干活!”
官话、拼音,是教学的主要课程,他们到潮州之后就开始学,一路上虽然颠沛流离,不断的更换组织——和亲人们一起去了潮州,在潮州被分组,到鸡笼岛等候船期时,一边垦荒、纺织,一边在闲时上课,各自上船后,又从拼音开始学一遍,这都是第三遍过拼音课程了。
就算再愚笨的人,也多少认得了拼音,并且无师自通地开始用它们来标注自己的家乡土话,不过用处不是很大,分到各自的船上时,乘客们已经被拆得很细碎了,都是从各处乡村汇聚在一起的客户人家,土话也有差异,再考虑到拼音标注土话不是那么的精确,一个人写下的土话拼音,大概只能被家里人理解,船上其余乘客并不都能领会到他的意思。
拼音是如此,官话的进展则要更慢一些,因为虽然船员们规定了在船上只能说官话,但乘客们还是习惯了小声偷说土话,理由是复杂的,也有对高压管理的反感,似乎这么做便是反抗了凶神恶煞的船员,内心能获得一定的满足,还有就是一种本能的使用冲动——两个都会说土话的客户人家,在一起说着磕磕绊绊的官话,那感觉太让人难受了,别说复杂的内心情绪了,就算是简单的问候都难以完成。
但是,在占城港在望的今天,除了少许本身就会官话,或者是学得很好的乘客之外,许多乘客心中都泛起了淡淡的后悔,原本不以为然的告诫,现在也突然变得真实了起来——不会说官话,就只能去种地,更可怕的是种地估计也会被人欺负。他们都是在土楼里居住的客户人家,才会被强制完全拆碎了迁徙,自然是知道从前土楼里的本族人,是如何欺负那些失地了的客户人家,还有外来想找生计的流民的。
从前,当他们还住在土楼里时,这些‘欺负’似乎是完全正当的,因为他们会把许多不好的道德品质赋予这些比他们更弱的人,使得这种欺负充满了惩恶扬善的正当性,可现在,当他们也成为弱者时,所有从前的认知都化成了恐慌的源头:如果不会说官话,那就是弱者中最弱的人!就算被欺负了,不会说官话又该怎么找衙门的人做主呢?
在这样担忧、恐慌的情绪之中,乘客们爆发出了一股学习官话的热情,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两日的苦工显然对于大多数乘客的官话水平并无帮助,这艘移民船在重重的忧愁中抵达了占城港,乘客们挎着自己的小包袱,顺着长长的木板,小心翼翼地走上岸边,对港口边茂密的椰林和棕榈树视而不见——他们已经在吕宋停靠时见过的类似的景象,占城港这里,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丝怪怪的香料味道,还有植被与潮州、鸡笼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其实和家乡也没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就连城中屋舍的尖顶,在这个距离也看不出什么不同来。
当然了,等到本地的土人们一拥而上时,差别就的确很大了——在吕宋港口,他们接触到的百姓还是以华人为主,那里本来也就是承接了南洋移民最多的地方,但占城港这里,土人、汉人的比例就并非如此了,肤色黝黑、身材矮小,赤身,只是在腰间围着一条兜裆布的土人,不分男女,大量地跑出来,用不熟悉的官话向他们兜售着自己的货物:“我们有新鲜的椰子!”
“上好的小咸鱼干!”
“米饭,椰浆米饭,刚煮出来的,还加了糖浆!”
他们的货物,多数都是捧在大大的棕榈叶上,食物的香气和海水的气息,浓烈的体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一种复杂的气息,不少人闻了很想吐,他们同时还晕陆地——坐船久了,已经适应,踩在陆地上反而觉得晕眩。而且大多人身上都没有钱财,只能摇着手,谢绝了小贩们的好意,只有水手们一边收拾着缆绳,一边大声呼喊着小贩,“椰浆饭我要一份!再来一个椰青,斑斓糕今天有没有?!”
他们是有闲钱的,而且很热衷于享乐,新移民们排着长队,捏着自己的身份文书,准备去领自己的积蓄,哪敢在吃上花钱呢——他们上船时,把所有的钱财都交给船员们登记封存起来,兑换成钞票,在目的地付给他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船舱中出现盗窃引发的冲突。
所以,这会儿他们还要排队取钱,顺便就确认了身份,取到钱之后,立刻就去码头那边已经围好的大区里,制作新的身份文书,考核官话水准,检验身体情况……简直就和人市上看那些奴婢的牙口一般——事实上,这里还真的要验看牙齿呢!
看牙齿、看识字、看官话,看力气,通过考核,评分之后,就走到选人区里了,那里已经站了不少戴斗笠的老爷们,虽然穿着也很朴素,甚至干脆有些人是赤膊的,但经过水手们的指点,以及其余乘客的互相传话,大家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条件好一些的,或许还能留在占城港附近,条件差一点的就去距离城区更远一些,新开辟出来的林场、农场里落户务农了。这些老爷们就是农场、林场的负责人,他们是来挑新人一起开荒的!
跋山涉水到了这里,沦为开荒的农奴了!
望着眼前连到天边的浓绿,很多乘客都哭出声了——他们太知道在这样的丛林里开荒的艰辛了,又是这样奴隶一般被领过去的,可想而知会被怎么对待:能活过两三年都算是命大的了!但也无法逃跑,逃进丛林中,也是一个死!
绝望的气氛,完全笼罩在了队伍上方,留在占城港内做事,似乎成为了唯一的活路,那些在船上就有意识多学官话的乘客,一下就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他们也立刻就有些优越起来了,面带笑容,很积极地上前去,领了钱之后接受考核——和大家想的差不多,会说官话的,很多都被留在了占城港这里做事情,并没有走到选人区去任由挑选,而是被带到了另一边列队等待。
至于还不太会说官话的,则由接待他们的官员,用客户人家的土话问着自己原来的营生,并喊叫着说给选人区的老爷们知道,分类和选人是颇为粗暴的:种田为生的去农场,住在山里,伐木经验多的则去林场,妇孺被安排去了棉花营,原本会点小手艺的工匠,虽然还不会说官话,但也受到优待,也被安排到另一边去等待起来了。
一户人家,主要看主劳力的能力来进行分配,比如,一对夫妇带了三个十岁以下的儿女,都不会说官话,也没特长的话,就以丈夫的职业来划分去处,但如果妇人会说官话,拼音也会一些,那就全家都能留在城里。最后,一船二百多人划分下来,三分之一留在城里,另外三分之二,实在是不会说官话的,便被分去了各处的农场和林场。不过,对很多人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农林场这些‘老爷’们,有许多是会说客户人家的土话的——他们原本也是客户人家,只是迁徙得早一些罢了。
“我们家就是敬州出来的!”
范老实一家人,就恰好被一个叫张阿定的老爷挑选了出来,去他们的林场种棕榈树,张老爷倒很平易近人,丝毫架子没有,还谈起了自己的祖籍,“只是走得早几年而已,原我们家的祖屋在敬州城外的大溪坳,后来家里败落了,把田卖给了附近的范家,一族人四散,远走他乡……我们就去了福建道讨生活,在长汀县安顿了下来!现在我们还有不少亲戚,在敬州附近务农呢!”
接下来自然是买活军入城,张阿定和几兄弟联手闯南洋的故事了,他这一次选了三户人家,其余两户都不是敬州的,而是闽西那里被迁徙过来的,他们也不清楚范老实一家人的来历——说实话在船上也并不熟悉,因此,听到大溪坳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感触,便是对范这个姓也无动于衷,因为范这个姓在客户人家里实在是很常见,大溪坳附近的范家未必就和范老实有什么关系。
这算是给了范老实一家人,一点喘息的机会了,也让他们有了一点时间来用眼神商量着应对,范老实的妻子先看了丈夫一眼,见丈夫木着脸,微微摇了摇头,便心领神会地搂住了多话的小女儿,小女儿也十分机灵,抱着母亲的大腿,一语不发,只是眼珠子滴溜溜地到处乱看,似乎完全没有听过大溪坳这个地名,尽管,强买了张阿定祖屋的,就是范老实的本家范家——他们这是兜兜转转,又落到‘仇家’手上了!
当然了,这个仇实在是有些宽泛,这是张阿定祖上和范老实祖上的事情了,现在,他们都只是林户和农场主而已,张阿定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心胸狭窄的老爷,说实话,听他说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大家简直并不把他当做‘老爷’看待了——不过是东家和雇工的关系而已,回到林场之后,他们还要一起做事呢!
张阿定不但没有老爷的架子,还很重视鼓舞他们的士气,更好的一点,是他好像也不是特别认字,在着急地询问了三户人家的籍贯,得知他们中并没有敬州人氏,并且去找别人打听了一番,也没打听到敬州近况之后,他虽然有些沮丧,但也并不急着看三户人家送来的身份文书,而是把它放进怀里,随意地和他们聊着闲篇,消解着他们对于未来的疑虑。
“……不苦的,虽然也不是来享福的,可南洋的生活也远远不算多苦,要我说,还比在老家富裕一些,这里的土地实在是太肥,阳光也实在是太好了!”
见到这些移民脸上的疑虑之色,率队离开港口,往林场迁徙回去时,他便特意绕了一条稍远点的路,“我族兄阿安就在附近开了个棉花场,我们过去叨扰一顿中饭,顺便给你们看看这里是怎么种田的,这里的粮食和糖又有多么的贱——你们在老家也不能顿顿都是二道磨的精米吧?中午那顿饭你们就知道了,便连最穷苦的土人,你们看看他们吃的都是什么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终于……”
“老仙保佑,终于是到地头了……”
“呜呜呜……”
和前方已经靠岸的那艘大海船上,人员络绎往来的热闹不同,这艘专门运送新移民的客船上,气氛是相当低迷的,水手们的报信,止不住的是甲板内外的叹息和低泣:这些乘客们虽然欣喜于漫长旅途的结束,却也畏惧着等待在前方的命运。他们既不想在这条件艰苦的船上再待下去,也不想踏上陌生的土地,被分配去做陌生的工作,甚至立刻就要和这些才刚熟悉起来的同乡们分开,去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了。
“好了,好了,都哭什么!上课都没用心吗?!都说了,情绪不好的人,最容易得时疫了——你们是没见过被丢下船的那几个人吗?”
船上的气氛如此低迷,水手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变了脸不客气地呵斥了起来,“还摆什么脸色!六姐慈悲,你们这样的叛逆之徒,也给你们一条生路,花了多少的价钱把你们迁徙到南洋来,可别给脸不要脸!不想活的现在就从船帮上跳下去也来得及!”
“大人言重了,我等……我等可没有这样的念头!我们都是做了孽的人,能得活命,已经心满意足了!”
自然有些较老成,能忍耐一时之气的乘客,上前赔笑着缓和气氛,“这些都是妇人孩子,从没出过远门的,一时害怕也是有的——也有些是喜极而泣,对,喜极而泣!总算是到地头了,能不开心吗?”
“哼!”
凡是走海的船员,对于谢六姐的崇拜一向是最坚固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罗天星盘、传音法螺,这些都是让航海变得更加安全的仙器,尤其是大罗天星盘,这个东西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配合上经纬度地图,成为了海船必备的物品。
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即便是遇到风暴,迷航了之后,船只也有很大的希望能够找到陆地,可以说大大地增强了远洋水手的安全,因此,在他们心中,六姐自然是永远正确的,这些客户人家,居然胆敢给六姐添堵,那能是什么好东西?
更别说这一次,这批乘客南下,是强迫迁徙,上船时的看管,和囚徒无异,这自然也影响了水手们对他们的态度,别说什么奉若上宾了,只要少有不服从规矩的地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要是居然还敢桀骜不驯,和水手们顶嘴的,那就要考虑拔刀相向了——甚至,还有更直接的处置办法,直接把人扔到海里去,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当然了,在船上敢和水手犟嘴的傻子是并不多的,但这也不算是什么愉快的航程——为了提高运送效率,这艘船塞了尽量多的乘客,于是防疫便成了重中之重,从潮州到鸡笼岛还好,从鸡笼岛出发之后,船上的情况就有点不太妙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把鸡笼岛的痢疾带上船了,船上也开始有人发热拉稀起来。
船长当机立断,立刻把病人放到了一条绳索相连的小船上去,每天滑下一点食水,还有一些有限的药物,若是能好,可以顺着绳索爬到大船上,那就无事了,若是不好,死在小船上了,那就由还有力气的病患把他推到海里去,总之,病号是不能上大船,免得传染了更多人的。
他处置得还算是及时,从鸡笼岛到吕宋这一路上,陆续有十余人染病,被送去了小船那里,不过只有两人能有力气爬回来,其余四人,虽然痊愈了,却还是虚弱无力,在小船里挨到了吕宋岛。其他人自然是没有熬过去,化作了鱼腹里的粮食。跨海远航,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乘客多的时候,只能如此处理,还有些船只,一旦认为船员的病有可能传染,便立刻把他放逐到最近的荒岛上去,或者是给一艘舢板,让他自寻生路,这都是常见的办法。否则,时疫一旦流行开来,死的人无疑就要更多了。
虽然在海员看来,此举是司空见惯,但这艘船上大多客户人家,一生也没想过自己会出海,第一次出海,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哀伤恐惧,还有些人误以为,因为他们是迁徙罪民,才会如此苛刻,心中对买活军更增怨恨,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不过,船上的水手们倒也不强着他们对买活军感恩戴德——本来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的,突然间,因为亲友或邻近寨子的举动,老实种田的自己被迫要迁徙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不管衙门多有道理,百姓心里有怨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思想到底如何想,水手们不管,日常的起居是管理得非常严格的,用水、个人卫生、发型甚至是衣饰、秩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船上男女分舱,而且衣着都很单薄——水手不许女眷穿太多衣服,底限是单件的中袖、中裤,因为害怕女眷为了‘贞洁’,在沃热的天气中还穿着太多,引起中暑,或者诱发了身体里的痢疾,总之,任何在船上发作的病情都是严格忌讳的。
既然穿得少,就要防范男乘客冒犯女舱,夜入女舱,是要被直接推下海的,一路上接连处置了三四个这样的男乘客,令余下的乘客们全都畏惧不已,对水手们言听计从——这一路上减员已经是超过十人了,买活军的水手,说杀人那是真的就动刀子杀人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被迫适应买活军的生活节奏了:不得随意吐痰,虽然在船上不能洗澡,但下船后要去排队洗澡——头发当然不分男女也是全剃光了的,这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虱子、跳蚤,以及他们传播的疾病。该吃的时候就要吃,给吃什么就得吃什么,不得挑食以及私下让食,每日除了帮着干船上的杂活之外,还要全都集中在一起上课……
“你们要是不会说官话,在南洋就没法找到除了种地之外的工作,只能去林场、农场里干活!”
官话、拼音,是教学的主要课程,他们到潮州之后就开始学,一路上虽然颠沛流离,不断的更换组织——和亲人们一起去了潮州,在潮州被分组,到鸡笼岛等候船期时,一边垦荒、纺织,一边在闲时上课,各自上船后,又从拼音开始学一遍,这都是第三遍过拼音课程了。
就算再愚笨的人,也多少认得了拼音,并且无师自通地开始用它们来标注自己的家乡土话,不过用处不是很大,分到各自的船上时,乘客们已经被拆得很细碎了,都是从各处乡村汇聚在一起的客户人家,土话也有差异,再考虑到拼音标注土话不是那么的精确,一个人写下的土话拼音,大概只能被家里人理解,船上其余乘客并不都能领会到他的意思。
拼音是如此,官话的进展则要更慢一些,因为虽然船员们规定了在船上只能说官话,但乘客们还是习惯了小声偷说土话,理由是复杂的,也有对高压管理的反感,似乎这么做便是反抗了凶神恶煞的船员,内心能获得一定的满足,还有就是一种本能的使用冲动——两个都会说土话的客户人家,在一起说着磕磕绊绊的官话,那感觉太让人难受了,别说复杂的内心情绪了,就算是简单的问候都难以完成。
但是,在占城港在望的今天,除了少许本身就会官话,或者是学得很好的乘客之外,许多乘客心中都泛起了淡淡的后悔,原本不以为然的告诫,现在也突然变得真实了起来——不会说官话,就只能去种地,更可怕的是种地估计也会被人欺负。他们都是在土楼里居住的客户人家,才会被强制完全拆碎了迁徙,自然是知道从前土楼里的本族人,是如何欺负那些失地了的客户人家,还有外来想找生计的流民的。
从前,当他们还住在土楼里时,这些‘欺负’似乎是完全正当的,因为他们会把许多不好的道德品质赋予这些比他们更弱的人,使得这种欺负充满了惩恶扬善的正当性,可现在,当他们也成为弱者时,所有从前的认知都化成了恐慌的源头:如果不会说官话,那就是弱者中最弱的人!就算被欺负了,不会说官话又该怎么找衙门的人做主呢?
在这样担忧、恐慌的情绪之中,乘客们爆发出了一股学习官话的热情,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两日的苦工显然对于大多数乘客的官话水平并无帮助,这艘移民船在重重的忧愁中抵达了占城港,乘客们挎着自己的小包袱,顺着长长的木板,小心翼翼地走上岸边,对港口边茂密的椰林和棕榈树视而不见——他们已经在吕宋停靠时见过的类似的景象,占城港这里,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丝怪怪的香料味道,还有植被与潮州、鸡笼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其实和家乡也没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就连城中屋舍的尖顶,在这个距离也看不出什么不同来。
当然了,等到本地的土人们一拥而上时,差别就的确很大了——在吕宋港口,他们接触到的百姓还是以华人为主,那里本来也就是承接了南洋移民最多的地方,但占城港这里,土人、汉人的比例就并非如此了,肤色黝黑、身材矮小,赤身,只是在腰间围着一条兜裆布的土人,不分男女,大量地跑出来,用不熟悉的官话向他们兜售着自己的货物:“我们有新鲜的椰子!”
“上好的小咸鱼干!”
“米饭,椰浆米饭,刚煮出来的,还加了糖浆!”
他们的货物,多数都是捧在大大的棕榈叶上,食物的香气和海水的气息,浓烈的体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一种复杂的气息,不少人闻了很想吐,他们同时还晕陆地——坐船久了,已经适应,踩在陆地上反而觉得晕眩。而且大多人身上都没有钱财,只能摇着手,谢绝了小贩们的好意,只有水手们一边收拾着缆绳,一边大声呼喊着小贩,“椰浆饭我要一份!再来一个椰青,斑斓糕今天有没有?!”
他们是有闲钱的,而且很热衷于享乐,新移民们排着长队,捏着自己的身份文书,准备去领自己的积蓄,哪敢在吃上花钱呢——他们上船时,把所有的钱财都交给船员们登记封存起来,兑换成钞票,在目的地付给他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船舱中出现盗窃引发的冲突。
所以,这会儿他们还要排队取钱,顺便就确认了身份,取到钱之后,立刻就去码头那边已经围好的大区里,制作新的身份文书,考核官话水准,检验身体情况……简直就和人市上看那些奴婢的牙口一般——事实上,这里还真的要验看牙齿呢!
看牙齿、看识字、看官话,看力气,通过考核,评分之后,就走到选人区里了,那里已经站了不少戴斗笠的老爷们,虽然穿着也很朴素,甚至干脆有些人是赤膊的,但经过水手们的指点,以及其余乘客的互相传话,大家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条件好一些的,或许还能留在占城港附近,条件差一点的就去距离城区更远一些,新开辟出来的林场、农场里落户务农了。这些老爷们就是农场、林场的负责人,他们是来挑新人一起开荒的!
跋山涉水到了这里,沦为开荒的农奴了!
望着眼前连到天边的浓绿,很多乘客都哭出声了——他们太知道在这样的丛林里开荒的艰辛了,又是这样奴隶一般被领过去的,可想而知会被怎么对待:能活过两三年都算是命大的了!但也无法逃跑,逃进丛林中,也是一个死!
绝望的气氛,完全笼罩在了队伍上方,留在占城港内做事,似乎成为了唯一的活路,那些在船上就有意识多学官话的乘客,一下就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他们也立刻就有些优越起来了,面带笑容,很积极地上前去,领了钱之后接受考核——和大家想的差不多,会说官话的,很多都被留在了占城港这里做事情,并没有走到选人区去任由挑选,而是被带到了另一边列队等待。
至于还不太会说官话的,则由接待他们的官员,用客户人家的土话问着自己原来的营生,并喊叫着说给选人区的老爷们知道,分类和选人是颇为粗暴的:种田为生的去农场,住在山里,伐木经验多的则去林场,妇孺被安排去了棉花营,原本会点小手艺的工匠,虽然还不会说官话,但也受到优待,也被安排到另一边去等待起来了。
一户人家,主要看主劳力的能力来进行分配,比如,一对夫妇带了三个十岁以下的儿女,都不会说官话,也没特长的话,就以丈夫的职业来划分去处,但如果妇人会说官话,拼音也会一些,那就全家都能留在城里。最后,一船二百多人划分下来,三分之一留在城里,另外三分之二,实在是不会说官话的,便被分去了各处的农场和林场。不过,对很多人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农林场这些‘老爷’们,有许多是会说客户人家的土话的——他们原本也是客户人家,只是迁徙得早一些罢了。
“我们家就是敬州出来的!”
范老实一家人,就恰好被一个叫张阿定的老爷挑选了出来,去他们的林场种棕榈树,张老爷倒很平易近人,丝毫架子没有,还谈起了自己的祖籍,“只是走得早几年而已,原我们家的祖屋在敬州城外的大溪坳,后来家里败落了,把田卖给了附近的范家,一族人四散,远走他乡……我们就去了福建道讨生活,在长汀县安顿了下来!现在我们还有不少亲戚,在敬州附近务农呢!”
接下来自然是买活军入城,张阿定和几兄弟联手闯南洋的故事了,他这一次选了三户人家,其余两户都不是敬州的,而是闽西那里被迁徙过来的,他们也不清楚范老实一家人的来历——说实话在船上也并不熟悉,因此,听到大溪坳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感触,便是对范这个姓也无动于衷,因为范这个姓在客户人家里实在是很常见,大溪坳附近的范家未必就和范老实有什么关系。
这算是给了范老实一家人,一点喘息的机会了,也让他们有了一点时间来用眼神商量着应对,范老实的妻子先看了丈夫一眼,见丈夫木着脸,微微摇了摇头,便心领神会地搂住了多话的小女儿,小女儿也十分机灵,抱着母亲的大腿,一语不发,只是眼珠子滴溜溜地到处乱看,似乎完全没有听过大溪坳这个地名,尽管,强买了张阿定祖屋的,就是范老实的本家范家——他们这是兜兜转转,又落到‘仇家’手上了!
当然了,这个仇实在是有些宽泛,这是张阿定祖上和范老实祖上的事情了,现在,他们都只是林户和农场主而已,张阿定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心胸狭窄的老爷,说实话,听他说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大家简直并不把他当做‘老爷’看待了——不过是东家和雇工的关系而已,回到林场之后,他们还要一起做事呢!
张阿定不但没有老爷的架子,还很重视鼓舞他们的士气,更好的一点,是他好像也不是特别认字,在着急地询问了三户人家的籍贯,得知他们中并没有敬州人氏,并且去找别人打听了一番,也没打听到敬州近况之后,他虽然有些沮丧,但也并不急着看三户人家送来的身份文书,而是把它放进怀里,随意地和他们聊着闲篇,消解着他们对于未来的疑虑。
“……不苦的,虽然也不是来享福的,可南洋的生活也远远不算多苦,要我说,还比在老家富裕一些,这里的土地实在是太肥,阳光也实在是太好了!”
见到这些移民脸上的疑虑之色,率队离开港口,往林场迁徙回去时,他便特意绕了一条稍远点的路,“我族兄阿安就在附近开了个棉花场,我们过去叨扰一顿中饭,顺便给你们看看这里是怎么种田的,这里的粮食和糖又有多么的贱——你们在老家也不能顿顿都是二道磨的精米吧?中午那顿饭你们就知道了,便连最穷苦的土人,你们看看他们吃的都是什么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