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晋阳入手天下我有
小说: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作者:高粱河车神字数:3795更新时间 : 2024-07-17 18:58:13
或许也是北汉的国运到头了,镇北将军呼延宝,开府将军杨善兴,折冲郎将周据,封徽,并州从事王谨,太常寺卿祖铤这一干文臣武将前后通过各种渠道给城外的唐军送去了书信表忠心。
还表示愿意为内应为大唐效力。这些武将可都是统兵的,并且负责城防,文官留在晋阳的也都是管着军械物资粮草辎重。
夜晚,呼延宝按照与唐军的约定,在连续晃动火把之后,打开了晋阳城门,放唐军入城。
大部分汉军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就在一众将领的指示下投诚了。反抗的人立即被围攻剿灭,投降的比比皆是。
只有杨侃的率领的骑兵,驻扎在北城,戒备森严,刘长民和王思政都是被唐军突进到了府邸前面,才被两人亲兵部曲发现,展开激战。
负责攻打两人府邸的,分别是长安和洛阳的两部精锐,其余各部则开始按照预案接手晋阳城防。
朱德裕则率领精兵去奉命堵住了汉军城北大营,也就是杨侃所领骑兵的驻地。
杨侃被惊醒之后,马上叫亲兵给自己披挂,然后率队来到大营前面,看着唐军高举着火把,并且架好了强弓硬弩,长枪大盾,立马就明白这是有备而来。
同时也对发生了什么事情了然于胸。到了这个地步,从来都是如此,殉节者之所以被歌颂是因为这么做很难得。舍生取义。
但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生存。
杨侃现在完全可以下令手下的骑兵出营突击,这些跟他走了八千里路的精锐骑兵肯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为他的军令赴死。
但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啊?也就是多死些人。还都是跟他远征八千里,经历过多次血战的老部下们。
唐军这边朱德裕率军堵住了城北大营营门之后,也同样没什么动作。
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刺史府和都督府,刘长民和王思政率领精锐部曲守着府衙,其余各处如粮仓、武库、城防陆续被唐军接手了,只要不是负隅顽抗的一律不予诛杀。
城中基本上除了三个高官,下面的中层和基层,基本上已经全都心向大唐了。
或者说他们并非是心向大唐,而是想要继续活着,而不是陪着大将军们赴死。
不到一个时辰,刘长民所在的都督府被攻破,刘长民本人战死。
围困刺史府的唐军则收到一则命令,领兵的折冲校尉传给负隅顽抗的刺史府传达了齐王李元徽的命令,齐王要活的王思政,若他死了,刺史府的所有卫士和幕僚,包括王家家眷,所有人就一个不留。
一贯宽厚仁德的齐王难得下这种狠辣的命令,但王思政不敢赌李元徽是不是真的会这么干。
毕竟刺史府现在真的在顽抗,就算全都诛杀也没人能说出什么,甚至整個晋阳都是李元徽一念之间。
最后王思政出降了。
而杨侃还在犹豫,城北大营的万余精兵,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出营作战,跟唐军打巷战。
杨侃也得为弘农杨氏考虑,要知道他们家一大半族人都在长安和洛阳呢。有些甚至就在唐军之中。
现在北汉大厦将倾,他要是负隅顽抗,肯定要连累家族。
但他也没有选择投降,回到营帐之中一直坐到了天明。直到李元徽将晋阳城内外全都掌控之后,才派遣自己的儿子李承道和侄子李长恭去城北大营劝降。
李承道和堂兄李长恭在营门前表明了身份,杨侃闻言很是诧异,但还是让两人入营了。
见到李承道之后,杨侃问道:“你是齐王之子,我与齐王有杀兄之仇,你敢入营劝降,不怕死吗?”
李承道笑着说道:“我听说杨将军曾经率队跋涉八千里,袭击关中,虽然被我伯父太宗皇帝击败,但能率大队骑兵长途奔袭,将军之才,可以比肩霍去病了,至于我的安危,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将军与我父亲齐王其实并没有什么仇恨,杨公当日乃是自杀而死,又不是家父所杀,何来仇怨?至于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何有恩仇可言?且杨将军昨夜按兵不动,想必也是放心不下这营中将士和弘农杨氏的家人吧?”
杨侃看着李承道这年轻人侃侃而谈,毫无惧色,言语之间又直击他的软肋,偏偏开头那几句褒奖之话又说的他极为得意
被拿捏的杨侃长叹一声道:“齐王能有你这样的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小将军可回禀齐王,杨某愿意归降大唐,还请齐王善待这些跟我多年的将士。”
李承道闻言笑道:“杨将军不必担忧,我父亲宽厚仁德,天下闻名,早就叮嘱了各部不得杀降,不得侵扰百姓,违命者立斩。”
杨侃道:“那就拜托小将军了。”
随后杨侃跟着李承道和李长恭出城在大营外向李元徽归降,城北大营万余精兵也全都交出了武器。
李元徽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带着诸将入晋阳。
这座本应该是老李家的龙兴之地,终于再度回到了李家手中。
进入晋阳之后,李元徽立即委任并州都督李怀真负责晋阳城防,城中守军则全部出城分散安置。随后又召见了王思政。询问他如何攻灭北汉。
王思政却不肯出言,再三询问,王思政才说了施仁政,以收并州之心,而后河北不攻可破。
策略是对的,但按照现在的形势而言那就是扯淡了。
不过李元徽也没难为他,直接让他下去了。这被逼降的大才终究是不会为他所用。
实际上李元徽也没想过真的用他,留着他不过是用来安抚并州人心,并且给河北士族打个样。
我们大唐求贤若渴啊。
杨侃也是同理,关中士族可有不少人陷在河北,原本都是大唐的官吏,白沟之战被俘之后
就给北汉效力了,这部分人可不在少数,且家族都是关陇望族,劝降杨侃等于在告诉他们你们都放心,咱们大唐既往不咎,只要你们回来给大唐效力,那都是好同志。
毕竟杨侃当年那是追着李元徽砍了十八条街的,差一点就把李元徽给弄死了,这都能招降,你们有什么可纠结的?
说白了都是人心。不能让这些人跟着北汉一条路跑到黑,殊死抵抗。
李元徽又把人在河东做后勤工作的祁国公、并州刺史王翊叫到晋阳来,安抚本地士族人心,毕竟王翊是李源的外甥,又是太原王氏祁县房的,之前在河东的安抚工作做的就很好,太原那是他的郡望所在,发挥的空间更大。
长安的李三郎收到晋阳攻克的军报之后,直接祭告太庙了。
因为他觉得整个长安除了大姐,就没什么人配跟他一同庆贺这个消息,这个消息他特别想跟太庙里的高祖神武皇帝,太宗文皇帝说一番。
老爷子二哥,你们看见没有,咱大唐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随后又拜上党之战首功的李承道为镇军大将军,至于其余一众功臣全都由齐王来决定封赏。
而在晋阳稍稍稳定之后后,李元徽立即任命抚军大将军李药师为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窦琮、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以及刚被封为镇军大将军的李承道,右领军卫大将军侯浚,上都护张镇恶五人为副总管,率骑兵精锐一万二千人突袭朔方。
这次用兵朔方,主要是为了收拾朔方豪强梁家。目前北汉所置的朔方太守、征西大将军梁士俨的父亲曾经先归大唐,又叛唐归汉,事情做的相当不地道。
大唐这么多年对朔方也一直没有太顾得上,这次李元徽决定借着拿下大同的好机会,把北疆肃清了,雁门、马邑、云中这些北方的边防全都得拿到手里。
所以又命堂叔,河东郡王李沧率数万精兵坐镇上党,防御太行陉道,朱德裕为行军大总管,常雁衡、张坚、薛万均、李肃为副总管向北收取雁门、代郡。
朱德裕率步骑三万北上,北汉雁门太守尉迟纲、折冲郎将侯莫陈雄出降。
大军一路北上,常雁衡三千骑军为前锋,经过两日夜疾行从雁门奔袭到代北,造成了极大的响动,却没有跟代北诸部骑兵缠斗,而是直接疾行突袭铁门关,也就是居庸关。
居庸关是代北通往幽州的要道,常雁衡这一举动非常的凶险。因为他所带的都是骑兵,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又没有带太多的给养。
但好在自从大唐在高平一战把突厥人打崩盘了以后,北面威胁基本上就没了,突厥人自己忙着内战打的不可开交,重新分裂成东西两部,北汉和大唐分别支持一方,给他们送些物资扶持,这样一来北边已经好几年没有边患了,这就导致了居庸关成了北汉的内关,武备松弛,士卒也多受长官克扣,自然是没什么精力用心巡察,这就导致了带着汉军旗号的唐军骑兵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居庸关。
居庸关被大唐拿下之后,这就意味着把代北和幽州的联系给切断了,因为居庸关本身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第八陉。
北汉骠骑大将军拓跋天保得知居庸关被唐军袭取之后,大惊失色,因为他这会正在召集部众准备抵御唐军主力呢。
结果后路被抄了?这还打什么了。
于是以拓跋为首的鲜卑八部在草草的跟唐军打了两仗之后,也派遣使者去见朱德裕,表示愿意归降大唐。
但李元徽表示,你们这代北八部必须分散安置,不能接着在代北盘踞了,这种部族制太落后了,伱们得齐民编户,并且没得商量。
八部酋长自然是不愿意啊,我们在代北几十上百年了,凭什么让我迁移,还得齐民编户?
你这样我还不投降了呢,接着干。
大唐众将:接着干?还有这好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还表示愿意为内应为大唐效力。这些武将可都是统兵的,并且负责城防,文官留在晋阳的也都是管着军械物资粮草辎重。
夜晚,呼延宝按照与唐军的约定,在连续晃动火把之后,打开了晋阳城门,放唐军入城。
大部分汉军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就在一众将领的指示下投诚了。反抗的人立即被围攻剿灭,投降的比比皆是。
只有杨侃的率领的骑兵,驻扎在北城,戒备森严,刘长民和王思政都是被唐军突进到了府邸前面,才被两人亲兵部曲发现,展开激战。
负责攻打两人府邸的,分别是长安和洛阳的两部精锐,其余各部则开始按照预案接手晋阳城防。
朱德裕则率领精兵去奉命堵住了汉军城北大营,也就是杨侃所领骑兵的驻地。
杨侃被惊醒之后,马上叫亲兵给自己披挂,然后率队来到大营前面,看着唐军高举着火把,并且架好了强弓硬弩,长枪大盾,立马就明白这是有备而来。
同时也对发生了什么事情了然于胸。到了这个地步,从来都是如此,殉节者之所以被歌颂是因为这么做很难得。舍生取义。
但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生存。
杨侃现在完全可以下令手下的骑兵出营突击,这些跟他走了八千里路的精锐骑兵肯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为他的军令赴死。
但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啊?也就是多死些人。还都是跟他远征八千里,经历过多次血战的老部下们。
唐军这边朱德裕率军堵住了城北大营营门之后,也同样没什么动作。
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刺史府和都督府,刘长民和王思政率领精锐部曲守着府衙,其余各处如粮仓、武库、城防陆续被唐军接手了,只要不是负隅顽抗的一律不予诛杀。
城中基本上除了三个高官,下面的中层和基层,基本上已经全都心向大唐了。
或者说他们并非是心向大唐,而是想要继续活着,而不是陪着大将军们赴死。
不到一个时辰,刘长民所在的都督府被攻破,刘长民本人战死。
围困刺史府的唐军则收到一则命令,领兵的折冲校尉传给负隅顽抗的刺史府传达了齐王李元徽的命令,齐王要活的王思政,若他死了,刺史府的所有卫士和幕僚,包括王家家眷,所有人就一个不留。
一贯宽厚仁德的齐王难得下这种狠辣的命令,但王思政不敢赌李元徽是不是真的会这么干。
毕竟刺史府现在真的在顽抗,就算全都诛杀也没人能说出什么,甚至整個晋阳都是李元徽一念之间。
最后王思政出降了。
而杨侃还在犹豫,城北大营的万余精兵,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出营作战,跟唐军打巷战。
杨侃也得为弘农杨氏考虑,要知道他们家一大半族人都在长安和洛阳呢。有些甚至就在唐军之中。
现在北汉大厦将倾,他要是负隅顽抗,肯定要连累家族。
但他也没有选择投降,回到营帐之中一直坐到了天明。直到李元徽将晋阳城内外全都掌控之后,才派遣自己的儿子李承道和侄子李长恭去城北大营劝降。
李承道和堂兄李长恭在营门前表明了身份,杨侃闻言很是诧异,但还是让两人入营了。
见到李承道之后,杨侃问道:“你是齐王之子,我与齐王有杀兄之仇,你敢入营劝降,不怕死吗?”
李承道笑着说道:“我听说杨将军曾经率队跋涉八千里,袭击关中,虽然被我伯父太宗皇帝击败,但能率大队骑兵长途奔袭,将军之才,可以比肩霍去病了,至于我的安危,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将军与我父亲齐王其实并没有什么仇恨,杨公当日乃是自杀而死,又不是家父所杀,何来仇怨?至于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何有恩仇可言?且杨将军昨夜按兵不动,想必也是放心不下这营中将士和弘农杨氏的家人吧?”
杨侃看着李承道这年轻人侃侃而谈,毫无惧色,言语之间又直击他的软肋,偏偏开头那几句褒奖之话又说的他极为得意
被拿捏的杨侃长叹一声道:“齐王能有你这样的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小将军可回禀齐王,杨某愿意归降大唐,还请齐王善待这些跟我多年的将士。”
李承道闻言笑道:“杨将军不必担忧,我父亲宽厚仁德,天下闻名,早就叮嘱了各部不得杀降,不得侵扰百姓,违命者立斩。”
杨侃道:“那就拜托小将军了。”
随后杨侃跟着李承道和李长恭出城在大营外向李元徽归降,城北大营万余精兵也全都交出了武器。
李元徽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带着诸将入晋阳。
这座本应该是老李家的龙兴之地,终于再度回到了李家手中。
进入晋阳之后,李元徽立即委任并州都督李怀真负责晋阳城防,城中守军则全部出城分散安置。随后又召见了王思政。询问他如何攻灭北汉。
王思政却不肯出言,再三询问,王思政才说了施仁政,以收并州之心,而后河北不攻可破。
策略是对的,但按照现在的形势而言那就是扯淡了。
不过李元徽也没难为他,直接让他下去了。这被逼降的大才终究是不会为他所用。
实际上李元徽也没想过真的用他,留着他不过是用来安抚并州人心,并且给河北士族打个样。
我们大唐求贤若渴啊。
杨侃也是同理,关中士族可有不少人陷在河北,原本都是大唐的官吏,白沟之战被俘之后
就给北汉效力了,这部分人可不在少数,且家族都是关陇望族,劝降杨侃等于在告诉他们你们都放心,咱们大唐既往不咎,只要你们回来给大唐效力,那都是好同志。
毕竟杨侃当年那是追着李元徽砍了十八条街的,差一点就把李元徽给弄死了,这都能招降,你们有什么可纠结的?
说白了都是人心。不能让这些人跟着北汉一条路跑到黑,殊死抵抗。
李元徽又把人在河东做后勤工作的祁国公、并州刺史王翊叫到晋阳来,安抚本地士族人心,毕竟王翊是李源的外甥,又是太原王氏祁县房的,之前在河东的安抚工作做的就很好,太原那是他的郡望所在,发挥的空间更大。
长安的李三郎收到晋阳攻克的军报之后,直接祭告太庙了。
因为他觉得整个长安除了大姐,就没什么人配跟他一同庆贺这个消息,这个消息他特别想跟太庙里的高祖神武皇帝,太宗文皇帝说一番。
老爷子二哥,你们看见没有,咱大唐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随后又拜上党之战首功的李承道为镇军大将军,至于其余一众功臣全都由齐王来决定封赏。
而在晋阳稍稍稳定之后后,李元徽立即任命抚军大将军李药师为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窦琮、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以及刚被封为镇军大将军的李承道,右领军卫大将军侯浚,上都护张镇恶五人为副总管,率骑兵精锐一万二千人突袭朔方。
这次用兵朔方,主要是为了收拾朔方豪强梁家。目前北汉所置的朔方太守、征西大将军梁士俨的父亲曾经先归大唐,又叛唐归汉,事情做的相当不地道。
大唐这么多年对朔方也一直没有太顾得上,这次李元徽决定借着拿下大同的好机会,把北疆肃清了,雁门、马邑、云中这些北方的边防全都得拿到手里。
所以又命堂叔,河东郡王李沧率数万精兵坐镇上党,防御太行陉道,朱德裕为行军大总管,常雁衡、张坚、薛万均、李肃为副总管向北收取雁门、代郡。
朱德裕率步骑三万北上,北汉雁门太守尉迟纲、折冲郎将侯莫陈雄出降。
大军一路北上,常雁衡三千骑军为前锋,经过两日夜疾行从雁门奔袭到代北,造成了极大的响动,却没有跟代北诸部骑兵缠斗,而是直接疾行突袭铁门关,也就是居庸关。
居庸关是代北通往幽州的要道,常雁衡这一举动非常的凶险。因为他所带的都是骑兵,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又没有带太多的给养。
但好在自从大唐在高平一战把突厥人打崩盘了以后,北面威胁基本上就没了,突厥人自己忙着内战打的不可开交,重新分裂成东西两部,北汉和大唐分别支持一方,给他们送些物资扶持,这样一来北边已经好几年没有边患了,这就导致了居庸关成了北汉的内关,武备松弛,士卒也多受长官克扣,自然是没什么精力用心巡察,这就导致了带着汉军旗号的唐军骑兵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居庸关。
居庸关被大唐拿下之后,这就意味着把代北和幽州的联系给切断了,因为居庸关本身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第八陉。
北汉骠骑大将军拓跋天保得知居庸关被唐军袭取之后,大惊失色,因为他这会正在召集部众准备抵御唐军主力呢。
结果后路被抄了?这还打什么了。
于是以拓跋为首的鲜卑八部在草草的跟唐军打了两仗之后,也派遣使者去见朱德裕,表示愿意归降大唐。
但李元徽表示,你们这代北八部必须分散安置,不能接着在代北盘踞了,这种部族制太落后了,伱们得齐民编户,并且没得商量。
八部酋长自然是不愿意啊,我们在代北几十上百年了,凭什么让我迁移,还得齐民编户?
你这样我还不投降了呢,接着干。
大唐众将:接着干?还有这好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