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房产与产业升级
小说: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作者:小兵王2字数:5487更新时间 : 2024-10-20 09:24:56
杜预大气道:“要是可以让农村的老人和城市的老人是一样的养老金,增加上千的税收有何不可。”
刘恒笑道:“真是年轻,你是关中的农户自然对增加上千的税收满不在意,但我大汉还是有贫穷的郡县,像金城郡,九原郡,朔方郡的农户上千钱就是一笔极其庞大的税赋了。”
陈买道:“在保底养老金这块,工匠和农户是一样的,长安的工匠之所以比农户养老金高,主要是他们他们有工厂给他们交的几十年养老金,你想要自己的父老也和长安工匠令一样多的养老金,你可以给他们上缴养老金,看你们村的样子,也不像给不起这笔钱。”
大汉有强制的养老金制度,但对于农村的那些农业作坊倒也没有监管的那样严格,基本上是不强制他们上缴养老金,毕竟农村的这种小微作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当然他们也没有这笔多余的养老金,这点和徐凡的世界是一样的,土地上的收益就是他们养老金的一部分,只是大汉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人均耕地多了十几倍,农户收入更加高一些。
这反而让杜预迟疑了,他是农学院的高材生,自然也明白提供养老金会增加作坊的成本,他们虽然在农村,但却不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关中几千个农社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加上铁路压低了运输成本,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产品的竞争压力比工业产品更高,而且农社是集体制,增加养老金相当于左手倒右手也是原因之一。
徐爱民倒是有的欣赏道:“你是杜里的农社社长,带你们去看看你们农社如何,我们在长安城也有的关系,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些生意。”
杜预道:“各位请跟我来。”
徐爱民他们登上杜预的拖拉机。
进入杜里之后,徐爱民都有的惊讶杜里的繁华,村庄里面的道路是水泥铺设的,四周有一排排三层的楼房是那种前面带庭后面带院子,外面贴上了瓷砖,透过窗户大门可以看到这些房屋的内部建设也不差,最起码比的上大汉的小区房,在杜里他们还看到了健身的公园,小学,医馆,戏院等,各种生活和娱乐社会都比较完善。
徐爱民道:“你们这村很富裕,哪怕是长安也不过如此。”
陈买笑道:“你这个社长做的不错吗!”
杜预道:“某接手村社不过两年,当不得这些赞誉。”
而后他恭敬道:“杜村能有如此富裕,全是因为殷洲都督,当年是都督帮助我们建立农社,借贷款建设大型玻璃大棚,而后正好赶上了朝廷实施菜篮子工程,我们村被安排为长安城的蔬菜基地,得到各种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现在我们杜里有5000亩玻璃大棚,每年可以为长安城提供几百万斤的蔬菜。”
听到杜里的繁华还和袁盎有关,一时间几人倒是感觉运气,徐爱民笑道:“袁都督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杜预恭敬道:“当年袁都督在关中推广农社,关中几百万百姓都受其恩惠。”
而后他们就看到反射阳光的大棚区,5000亩的玻璃大棚在这个时代蔚为壮观,很有几分奇观的感觉,他们被带到大棚区,这里已经有忙碌的农户,这些人或是采摘蔬菜,或是搬运,而后开着一辆辆拖拉机离开这里,这些农户虽然忙碌却有条理,每个人都分工明确。
刘恒奇怪道“现在已经快到中午了,你们还运输蔬菜去长安?”
杜预摇头道:“这是准备腌制的泡菜,这些年关中玻璃大棚的数量越来越多,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也大不如前,我们只能多弄一些泡菜,虽然价格不如反季节蔬菜,但长安城,西域,陇西地区都卖的不错,因为产量大,总体的利润也不差。”
而后徐爱民又一路参观了杜里的其他作坊,看的他大为高兴,杜里是关中比较早进行农社建设的乡村,最开始建设的时候又遇到了袁盎的支持,所以农社发展的非常好,内部还有养鸡场,养猪场,最让徐爱民愕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养殖蚯蚓的作坊,规模还不小。
杜预明白徐爱民等人的愕然道:“现在生活富裕了,长安城的富人喜欢养殖卉,蚯蚓粪土是最好的肥料,一斤可以卖五钱,比粮食可贵多了,而蚯蚓也是上等的饲料,按照农经上的说法,蚯蚓上的蛋白质是牛肉的三倍,不管是用来做鸡饲料还是猪饲料都可以让家禽长得快,我们村除了反季节蔬菜赚钱之外,就属这个蚯蚓作坊赚钱了。”
徐爱民等人听到这个价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而是陈买小声对徐爱民说道:“这应该是太上皇的新农经的内容。”
徐爱民露出一丝尴尬,徐凡成为太上皇之后,那是过的潇洒自在,他在农学院上课的时候就会把自己从聚焦三农看的养殖技术说出来,并且和农学院的学生验证一番。
所以长安农家学在上林苑有大量的兔子养殖场,蛆养殖场,蝎子养殖场,藏獒养殖,蘑菇养殖,香菇养殖等等的特种养殖场,养兔子,蘑菇还算是正常,养藏獒也勉强能接受,但养蛆,蝎子,蛇这算是什么妖魔鬼怪。关键是还有一些往下三路的农产品,像什么能延长寿命的冬虫夏草,壮阳的枸杞。虽然他也明白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要为那些贫穷的地区,弄几个价值高,利润高的特产。带动这些边疆贫苦地区的发展,因为这些特种养殖行业,都是那些边疆贫苦地区,这些下三路的特色产品,在他父亲的推广,能有个十几到几十亿的产值。能有效改善这些地区的百姓生活情况,只是徐爱民觉得还是有点太丢脸了。
这些特种养殖却比他们的前身好太多了,现在大汉因为有农家大力推广各种家禽技术,鸡鸭鹅,猪羊牛等养殖场四面开,这些养殖场利润普遍不高,但这些特种养殖场对技术要求高,而且农户也不是单打独斗的面对市场。他们被大汉的农舍组织起来,能够完善产品的品质,调控市场的产能。
对这种特种养殖行业,徐帆在模式上是学习后世的日本和韩国,毕竟这些东西的价格高并不会影响大汉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徐凡知道后世致富经的缺陷,弄这些特种养殖之前,都先找好市场,只要找到市场,在这个信息传播还不发达的年代,在十几年内几乎都是独霸市场的存在,所以那些特种养殖业效益都非常高。徐爱民等人在杜里吃了一顿午饭就离开了,在路上徐爱民感叹道:“我们大汉的生产力已经跟不上百姓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了,在提升生产力上,我们还要努力。”
贾谊欲言又止,这种情况商君书上早有记载,商君就是知道百姓的欲望是不断提升的,不可能永远满足,所以商君反其道而行之,用疲民五策,把百姓的欲望压缩到只剩下生存,这样就百姓就不会想太多需求,对朝廷的组织能力要求也不高,更加容易实行。
反而是现在的大汉,要建设大同世界,对天子,文武百官的能力和大汉的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要不是太上皇打好基础,他都不敢相信大汉能有今天的盛世。
只可惜这对大汉来说,商君的疲民五策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大汉建设的大同世界就是要一步步提升天下百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杜预对朝廷有更高的要求才是正确的。只是有时候正确不等于可以做得到,让天下的老人多500钱,整个大汉的财政开支就要多支付200亿钱,这对大汉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陈买想了想道:“想要快速提升朝廷的财政收入,倒是有一个容易做的方法,就是大规模的建设小区,提升房屋的价格,长安房子的价格只要翻一番,光内史的收入就可以增加几十亿钱,要是在整个大汉都这样弄,增加四五百亿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陈买做了十年的内史令,当内史的十年是他从政来最轻松的十年,他得到了张辟疆留下的政治资源,大规模的改市坊为小区,把长安城当中各种木屋,砖头房屋都改造成为了5~7层新式楼房,在安置了原本的局面的同时还能多出几倍的房屋,这些房屋一套二十余万钱,每年光这笔费用就高达二十亿钱左右,而这笔钱几乎都是内史的,这让陈买成为了大汉历史上最有钱的内史。
内史有钱就可以提升下面汉吏的福利待遇,下面的汉吏就会和陈买上下一心,对他下达的任务哪怕是艰难也会想办法完成,陈买为内史的十年是整个内史组织力最强的十年。
同时因为掌握的改造长安城的权利,建设一个小区需要大量的砖头,水泥,玻璃,竹子,钢筋等建筑材料,地方上的豪强只要参与长安城改造项目,就可以吃到一块大蛋糕,而大汉官场上用产业掌控产业链下游企业的手段太熟练了,甚至可以说县令以上的汉吏对这样的方法都是轻车熟路。
地方上豪强是有求于陈买这个内史令的,要讨好陈买,这些地方豪强自然不敢在陈买任上乱来了,而只要地方上的豪强不乱来,内史一大半的矛盾就可以消弥在无形当中,这就提升了陈买在上计的评价。
而长安城的百姓看着自己的老破小,变成宽敞的楼房,小区当中有新式的戏院,小学,医馆,市场等衣食住行的设施也非常满意内史的安排。所以陈买在长安城当内史的十年,整个长安城从上到下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他几乎是拥护度最高的内史令了。
而陈买也知道他能做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长安城的房屋值钱,内史可以在改造长安城当中获得天量的财富,这些钱财解决了他任上九成的问题。
但刘恒却马上摇头道:“不妥不妥,要是朝廷以房产作为产业,必定会大规模提升房屋的价格,这样普通的百姓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有钱人看到房产有利可图,就会大规模炒作房屋的价格,大规模提升房屋租金的价格。这必定会导致食利阶级大规模侵占普通百姓的钱财,当租金超过了劳动收入的一半,这和当年那些地主豪强霸占田地,侵占农户的利益有什么区别。我大汉用均田消灭了大汉本土的地主豪强,但又用房屋放出一批新的地主豪强,我等有什么脸面说这是在建设大同世界。”
刘恒会有如此深的感悟,就是因为会稽郡的房产行业是整个大汉最发达的,会稽郡是大汉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会稽郡不但汇集了大汉的富商,还汇集了全球的贵族和富商,这些人手中有天量的钱财,但这些钱财带到大汉,吃利息太低,不划算,建设工厂太辛苦,而且还要四马分利,他们最多得到两成五,关键是在大汉开工厂,管理者还要下生产线,不然的话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个董事,给大汉朝廷打工也就算了,还要给大汉的泥腿子打工,他们还要冒着工厂倒闭,他们财富灰飞烟灭的风险,贵族富商老爷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亏,这不是倒反天罡了,所以这批人当中不是特别有经商天赋的,一般是不会开设工厂的。
而他们很快也在会稽郡找到了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产业,就是房产出租行业,会稽郡因为产业发达,每年大汉本土和海外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这个财富之地打工赚钱,如此多的工匠,自然就带来了庞大的房屋租赁的市场,而这些贵族富商就是看中这片市场,他们先用钱财购买房屋,在大范围出租出去,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两成多的利润。
但这对来会稽郡打工的人来说就不是好事情了,他们一般要拿出3-4成的收入来租赁房屋,而那些房东为了多赚钱,也会把房屋弄成一个个像鸽子笼一样的单间出租,而且就这样的鸽子笼价格居然还不低。
刘恒为会稽郡太守的时候,发现了会稽郡的这个矛盾,了解到这些房屋已经成为了榨取工匠钱财的地方,他当即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在会稽郡临时实行租赁税,用这笔税收在会稽郡各县大量建设工匠小区,每年新建五万套工匠房屋,这才压低了会稽郡的房租,那种鸽子笼也被重新拆除了。
徐爱民也摇头道:“我大汉要保证俸禄能流到工匠手中,保证工匠的利益,而发展房屋,本质上却是联合豪强压榨工匠和农户,这已经动摇了我大汉的根本的国策了。”
其实当年张辟疆发展新式小区的时候,徐爱民就发现这有利可图,可以极大增加朝廷的收入,就想要大规模推广这样的模式,但他父亲却给他演化了发展房产的后果,必定是拉高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肥了一批贵族豪强,压制普通工匠和农户的利益。
在长安,会稽郡,临淄郡,三川郡等大城市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这让徐爱民极其警惕,对于地主,豪强,大商贾,大汉还是秉持打压的态势,徐爱民可不想这些人因为房子重新出现在大汉,所以大汉在大城市推行租赁税,以这笔税收来建设工匠小区,来打压本地租赁的价格。
这个政策是徐凡告诉徐爱民的,说句实在话话,最开始徐爱民觉得租赁税会影响到租房屋的工匠,但他徐凡却笑道:“这你就高看房东的道德了,你要相信房屋租赁的价格不是他们用道德制定的,而是他们一步步推到工匠能接受的极限,工匠的收入才是房租的极限,所以没有这个税,房租的价格是这样,有这个税,房租的价格还是这样,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市场调节。”
后面徐爱民发现还真像自己父亲说的一样,即便朝廷增加了租赁税,但那些房东还是不敢增加租金,而增加租金的,无一不以工匠退租而结束。后面那些工匠小区大量建设出来,大量的工匠入住,那些房东为了留住租客,不得不减低租金,现在即便是长安城这样的大城市当中,租金一般都不会超过一个工匠的两成收入,即便是想要得到这笔钱,出租的房屋都要质量高,环境好,要是达不到这个要求,人家情愿去租朝廷的工匠小区,而鸽子笼更是想都不用想,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住。
贾谊发现天子有如此多的限制,但却又想要提升养老金,他想了想道:“那么朝廷只剩下产业升级这一条道路了,只有产业升级,一个工匠能生产更多的财富,我大汉的老者他们的养老金才能继续提升。”
大汉这几十年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的财富流入大汉,可以说大汉五十年的变化比华夏三千年的变化都要激烈,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中,所有人已经认可了,产业升级可以带来更多财富这个观点。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刘恒笑道:“真是年轻,你是关中的农户自然对增加上千的税收满不在意,但我大汉还是有贫穷的郡县,像金城郡,九原郡,朔方郡的农户上千钱就是一笔极其庞大的税赋了。”
陈买道:“在保底养老金这块,工匠和农户是一样的,长安的工匠之所以比农户养老金高,主要是他们他们有工厂给他们交的几十年养老金,你想要自己的父老也和长安工匠令一样多的养老金,你可以给他们上缴养老金,看你们村的样子,也不像给不起这笔钱。”
大汉有强制的养老金制度,但对于农村的那些农业作坊倒也没有监管的那样严格,基本上是不强制他们上缴养老金,毕竟农村的这种小微作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当然他们也没有这笔多余的养老金,这点和徐凡的世界是一样的,土地上的收益就是他们养老金的一部分,只是大汉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人均耕地多了十几倍,农户收入更加高一些。
这反而让杜预迟疑了,他是农学院的高材生,自然也明白提供养老金会增加作坊的成本,他们虽然在农村,但却不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关中几千个农社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加上铁路压低了运输成本,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产品的竞争压力比工业产品更高,而且农社是集体制,增加养老金相当于左手倒右手也是原因之一。
徐爱民倒是有的欣赏道:“你是杜里的农社社长,带你们去看看你们农社如何,我们在长安城也有的关系,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些生意。”
杜预道:“各位请跟我来。”
徐爱民他们登上杜预的拖拉机。
进入杜里之后,徐爱民都有的惊讶杜里的繁华,村庄里面的道路是水泥铺设的,四周有一排排三层的楼房是那种前面带庭后面带院子,外面贴上了瓷砖,透过窗户大门可以看到这些房屋的内部建设也不差,最起码比的上大汉的小区房,在杜里他们还看到了健身的公园,小学,医馆,戏院等,各种生活和娱乐社会都比较完善。
徐爱民道:“你们这村很富裕,哪怕是长安也不过如此。”
陈买笑道:“你这个社长做的不错吗!”
杜预道:“某接手村社不过两年,当不得这些赞誉。”
而后他恭敬道:“杜村能有如此富裕,全是因为殷洲都督,当年是都督帮助我们建立农社,借贷款建设大型玻璃大棚,而后正好赶上了朝廷实施菜篮子工程,我们村被安排为长安城的蔬菜基地,得到各种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现在我们杜里有5000亩玻璃大棚,每年可以为长安城提供几百万斤的蔬菜。”
听到杜里的繁华还和袁盎有关,一时间几人倒是感觉运气,徐爱民笑道:“袁都督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杜预恭敬道:“当年袁都督在关中推广农社,关中几百万百姓都受其恩惠。”
而后他们就看到反射阳光的大棚区,5000亩的玻璃大棚在这个时代蔚为壮观,很有几分奇观的感觉,他们被带到大棚区,这里已经有忙碌的农户,这些人或是采摘蔬菜,或是搬运,而后开着一辆辆拖拉机离开这里,这些农户虽然忙碌却有条理,每个人都分工明确。
刘恒奇怪道“现在已经快到中午了,你们还运输蔬菜去长安?”
杜预摇头道:“这是准备腌制的泡菜,这些年关中玻璃大棚的数量越来越多,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也大不如前,我们只能多弄一些泡菜,虽然价格不如反季节蔬菜,但长安城,西域,陇西地区都卖的不错,因为产量大,总体的利润也不差。”
而后徐爱民又一路参观了杜里的其他作坊,看的他大为高兴,杜里是关中比较早进行农社建设的乡村,最开始建设的时候又遇到了袁盎的支持,所以农社发展的非常好,内部还有养鸡场,养猪场,最让徐爱民愕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养殖蚯蚓的作坊,规模还不小。
杜预明白徐爱民等人的愕然道:“现在生活富裕了,长安城的富人喜欢养殖卉,蚯蚓粪土是最好的肥料,一斤可以卖五钱,比粮食可贵多了,而蚯蚓也是上等的饲料,按照农经上的说法,蚯蚓上的蛋白质是牛肉的三倍,不管是用来做鸡饲料还是猪饲料都可以让家禽长得快,我们村除了反季节蔬菜赚钱之外,就属这个蚯蚓作坊赚钱了。”
徐爱民等人听到这个价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而是陈买小声对徐爱民说道:“这应该是太上皇的新农经的内容。”
徐爱民露出一丝尴尬,徐凡成为太上皇之后,那是过的潇洒自在,他在农学院上课的时候就会把自己从聚焦三农看的养殖技术说出来,并且和农学院的学生验证一番。
所以长安农家学在上林苑有大量的兔子养殖场,蛆养殖场,蝎子养殖场,藏獒养殖,蘑菇养殖,香菇养殖等等的特种养殖场,养兔子,蘑菇还算是正常,养藏獒也勉强能接受,但养蛆,蝎子,蛇这算是什么妖魔鬼怪。关键是还有一些往下三路的农产品,像什么能延长寿命的冬虫夏草,壮阳的枸杞。虽然他也明白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要为那些贫穷的地区,弄几个价值高,利润高的特产。带动这些边疆贫苦地区的发展,因为这些特种养殖行业,都是那些边疆贫苦地区,这些下三路的特色产品,在他父亲的推广,能有个十几到几十亿的产值。能有效改善这些地区的百姓生活情况,只是徐爱民觉得还是有点太丢脸了。
这些特种养殖却比他们的前身好太多了,现在大汉因为有农家大力推广各种家禽技术,鸡鸭鹅,猪羊牛等养殖场四面开,这些养殖场利润普遍不高,但这些特种养殖场对技术要求高,而且农户也不是单打独斗的面对市场。他们被大汉的农舍组织起来,能够完善产品的品质,调控市场的产能。
对这种特种养殖行业,徐帆在模式上是学习后世的日本和韩国,毕竟这些东西的价格高并不会影响大汉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徐凡知道后世致富经的缺陷,弄这些特种养殖之前,都先找好市场,只要找到市场,在这个信息传播还不发达的年代,在十几年内几乎都是独霸市场的存在,所以那些特种养殖业效益都非常高。徐爱民等人在杜里吃了一顿午饭就离开了,在路上徐爱民感叹道:“我们大汉的生产力已经跟不上百姓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了,在提升生产力上,我们还要努力。”
贾谊欲言又止,这种情况商君书上早有记载,商君就是知道百姓的欲望是不断提升的,不可能永远满足,所以商君反其道而行之,用疲民五策,把百姓的欲望压缩到只剩下生存,这样就百姓就不会想太多需求,对朝廷的组织能力要求也不高,更加容易实行。
反而是现在的大汉,要建设大同世界,对天子,文武百官的能力和大汉的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要不是太上皇打好基础,他都不敢相信大汉能有今天的盛世。
只可惜这对大汉来说,商君的疲民五策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大汉建设的大同世界就是要一步步提升天下百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杜预对朝廷有更高的要求才是正确的。只是有时候正确不等于可以做得到,让天下的老人多500钱,整个大汉的财政开支就要多支付200亿钱,这对大汉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陈买想了想道:“想要快速提升朝廷的财政收入,倒是有一个容易做的方法,就是大规模的建设小区,提升房屋的价格,长安房子的价格只要翻一番,光内史的收入就可以增加几十亿钱,要是在整个大汉都这样弄,增加四五百亿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陈买做了十年的内史令,当内史的十年是他从政来最轻松的十年,他得到了张辟疆留下的政治资源,大规模的改市坊为小区,把长安城当中各种木屋,砖头房屋都改造成为了5~7层新式楼房,在安置了原本的局面的同时还能多出几倍的房屋,这些房屋一套二十余万钱,每年光这笔费用就高达二十亿钱左右,而这笔钱几乎都是内史的,这让陈买成为了大汉历史上最有钱的内史。
内史有钱就可以提升下面汉吏的福利待遇,下面的汉吏就会和陈买上下一心,对他下达的任务哪怕是艰难也会想办法完成,陈买为内史的十年是整个内史组织力最强的十年。
同时因为掌握的改造长安城的权利,建设一个小区需要大量的砖头,水泥,玻璃,竹子,钢筋等建筑材料,地方上的豪强只要参与长安城改造项目,就可以吃到一块大蛋糕,而大汉官场上用产业掌控产业链下游企业的手段太熟练了,甚至可以说县令以上的汉吏对这样的方法都是轻车熟路。
地方上豪强是有求于陈买这个内史令的,要讨好陈买,这些地方豪强自然不敢在陈买任上乱来了,而只要地方上的豪强不乱来,内史一大半的矛盾就可以消弥在无形当中,这就提升了陈买在上计的评价。
而长安城的百姓看着自己的老破小,变成宽敞的楼房,小区当中有新式的戏院,小学,医馆,市场等衣食住行的设施也非常满意内史的安排。所以陈买在长安城当内史的十年,整个长安城从上到下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他几乎是拥护度最高的内史令了。
而陈买也知道他能做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长安城的房屋值钱,内史可以在改造长安城当中获得天量的财富,这些钱财解决了他任上九成的问题。
但刘恒却马上摇头道:“不妥不妥,要是朝廷以房产作为产业,必定会大规模提升房屋的价格,这样普通的百姓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有钱人看到房产有利可图,就会大规模炒作房屋的价格,大规模提升房屋租金的价格。这必定会导致食利阶级大规模侵占普通百姓的钱财,当租金超过了劳动收入的一半,这和当年那些地主豪强霸占田地,侵占农户的利益有什么区别。我大汉用均田消灭了大汉本土的地主豪强,但又用房屋放出一批新的地主豪强,我等有什么脸面说这是在建设大同世界。”
刘恒会有如此深的感悟,就是因为会稽郡的房产行业是整个大汉最发达的,会稽郡是大汉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会稽郡不但汇集了大汉的富商,还汇集了全球的贵族和富商,这些人手中有天量的钱财,但这些钱财带到大汉,吃利息太低,不划算,建设工厂太辛苦,而且还要四马分利,他们最多得到两成五,关键是在大汉开工厂,管理者还要下生产线,不然的话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个董事,给大汉朝廷打工也就算了,还要给大汉的泥腿子打工,他们还要冒着工厂倒闭,他们财富灰飞烟灭的风险,贵族富商老爷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亏,这不是倒反天罡了,所以这批人当中不是特别有经商天赋的,一般是不会开设工厂的。
而他们很快也在会稽郡找到了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产业,就是房产出租行业,会稽郡因为产业发达,每年大汉本土和海外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这个财富之地打工赚钱,如此多的工匠,自然就带来了庞大的房屋租赁的市场,而这些贵族富商就是看中这片市场,他们先用钱财购买房屋,在大范围出租出去,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两成多的利润。
但这对来会稽郡打工的人来说就不是好事情了,他们一般要拿出3-4成的收入来租赁房屋,而那些房东为了多赚钱,也会把房屋弄成一个个像鸽子笼一样的单间出租,而且就这样的鸽子笼价格居然还不低。
刘恒为会稽郡太守的时候,发现了会稽郡的这个矛盾,了解到这些房屋已经成为了榨取工匠钱财的地方,他当即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在会稽郡临时实行租赁税,用这笔税收在会稽郡各县大量建设工匠小区,每年新建五万套工匠房屋,这才压低了会稽郡的房租,那种鸽子笼也被重新拆除了。
徐爱民也摇头道:“我大汉要保证俸禄能流到工匠手中,保证工匠的利益,而发展房屋,本质上却是联合豪强压榨工匠和农户,这已经动摇了我大汉的根本的国策了。”
其实当年张辟疆发展新式小区的时候,徐爱民就发现这有利可图,可以极大增加朝廷的收入,就想要大规模推广这样的模式,但他父亲却给他演化了发展房产的后果,必定是拉高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肥了一批贵族豪强,压制普通工匠和农户的利益。
在长安,会稽郡,临淄郡,三川郡等大城市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这让徐爱民极其警惕,对于地主,豪强,大商贾,大汉还是秉持打压的态势,徐爱民可不想这些人因为房子重新出现在大汉,所以大汉在大城市推行租赁税,以这笔税收来建设工匠小区,来打压本地租赁的价格。
这个政策是徐凡告诉徐爱民的,说句实在话话,最开始徐爱民觉得租赁税会影响到租房屋的工匠,但他徐凡却笑道:“这你就高看房东的道德了,你要相信房屋租赁的价格不是他们用道德制定的,而是他们一步步推到工匠能接受的极限,工匠的收入才是房租的极限,所以没有这个税,房租的价格是这样,有这个税,房租的价格还是这样,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市场调节。”
后面徐爱民发现还真像自己父亲说的一样,即便朝廷增加了租赁税,但那些房东还是不敢增加租金,而增加租金的,无一不以工匠退租而结束。后面那些工匠小区大量建设出来,大量的工匠入住,那些房东为了留住租客,不得不减低租金,现在即便是长安城这样的大城市当中,租金一般都不会超过一个工匠的两成收入,即便是想要得到这笔钱,出租的房屋都要质量高,环境好,要是达不到这个要求,人家情愿去租朝廷的工匠小区,而鸽子笼更是想都不用想,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住。
贾谊发现天子有如此多的限制,但却又想要提升养老金,他想了想道:“那么朝廷只剩下产业升级这一条道路了,只有产业升级,一个工匠能生产更多的财富,我大汉的老者他们的养老金才能继续提升。”
大汉这几十年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的财富流入大汉,可以说大汉五十年的变化比华夏三千年的变化都要激烈,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中,所有人已经认可了,产业升级可以带来更多财富这个观点。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