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我,史子眇,大汉帝师(一)
小说:我,刘辩,三兴汉室作者:黯淡星L字数:4826更新时间 : 2024-10-13 23:55:31
PS:先用篇番外顶一下。
年轻时候,史子眇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他出身不高,但却得了一位老道人的看重引为弟子。
时至今日,史子眇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初他遇见的那位老道人时的场景——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平日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在放牧的时候偷懒睡觉。
他家的牛很聪明,不会乱跑。
但就在那一天,在他睡觉的时候,他家的牛却跑了。
史子眇哭着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就在他以为丢了牛连家都不敢回的时候,老道人以近乎从天而降的方式,牵着他的牛找了过来。
并语气温和地安慰抽噎不止的他,还留下了面一句——“小童,我看你天资聪颖,是万里无一的学道奇才,可愿当我的弟子呀!”
至今回忆起来,史子眇仍会忍不住怀疑,他家的那头牛是不是本来就是被他的师傅给带走的。
后来老道人跟着他去了他的家里,史子眇已经忘了老道人是如何说服他的父母的了,但最后,老道人从他父母那儿拿了一大笔拜师礼,然后就带着他离开了,去了一个史子眇至今都无法忘怀的地方——雒阳。
史子眇还记得师傅跟他介绍雒阳时说的话——“光武皇帝以汉属火德,水克火,遂去水加隹,改洛为雒。”
当时的史子眇并不懂这些,只觉得他的师傅的确很能说,同时,他还记得他们一路而来的花费都是他家所奉上的拜师礼。
虽然他的师傅一直说两人的相遇是缘法,但史子眇一直都觉得这份缘法就是他的师傅走到他家附近没钱了,于是乎便是收了他这个弟子,以获得路费。
但史子眇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师傅就算是个骗子,也是个能骗住天下人的神骗。
起码雒阳的那些达官显贵,被他的师傅骗的一愣一愣的,对他的师傅十分尊崇,就连天底下最尊贵的天子,现在被称为的孝桓皇帝的天子,都请过他师傅入皇宫坐而论道。
而他的师傅也的确没有辜负在他父母面前许下的承诺,将自己所知晓的道藏全都传给了史子眇。虽然史子眇一直以来其实不太明白那些道藏里究竟讲了多少深奥的道理,反正他也没见他师傅靠着这些道藏引来什么天降异象。
对于这些,他的师傅只是告诉他,顺其自然即可,等到时候了,他自然就明白了。
当然,面对那些达官显贵,师傅对他的要求更简单,碰到不了解的,微笑就行了。
剩下的,那些达官显贵会自己想明白的。
靠着这些他并不全然都懂的道理,史子眇在他师傅死后接收并整理了他师傅留下的道藏,用以传承他师傅的衣钵。
史子眇不知道为什么,在他完成了道藏之后,很多权贵喜欢到他这里借阅,对待他也如同对待他师傅一样尊重,明明他没有他师傅那般能够说服人。
就连孝桓皇帝都专门召见过他一次。
只可惜后来没多久孝桓皇帝就薨了,新君继位。
那时候,雒阳城很乱,但史子眇靠着自己和师傅留下的名气,有达官显贵的护佑,日子过得很不错。
那时的史子眇一度以为他的好日子会这样持续下去,等到他的年纪差不多了,也跟他的师傅一样,去寻一个和他有缘法的弟子……不,史子眇决定寻好几个,不然只寻一个的话,他弟子少时可能会很无聊。
然而很可惜的是,他的这份计划却没能赶不上变化。
新天子数失帝子。
史子眇至今都不知道是哪个竖子想到了他,居然向新天子提议要把皇子送到他这里养,用来避灾。
史子眇的确想过收弟子,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收幼儿啊!史子眇从来没有一刻像当时那么痛恨自己的声名远播。
不幸的是,天子害怕新的皇子再度夭折,答应了。
对于新天子的作风,史子眇可是亲眼见过的,那么多高官和他们的口中的名士,说弄死就弄死。
皇命不可违。
于是,史子眇糊里糊涂地就接受了这一项任务。
为了避免皇子早夭,史子眇在接过了抚养还在吃奶的皇子的重任后,每天忙得像条狗。
好在不用他喂奶,史子眇清楚,这时候他的命和皇子的命已经绑在一起了,倘若皇子出了问题,即便他有曾经见过孝桓皇帝的经历,也难以逃给皇子陪葬的命运。
那时候,史子眇每日围着皇子打转,生怕哪一天皇子出现了问题。
当时史子眇觉得劳累不堪,但现在想来,其实都是满满的乐趣呀。
在他的悉心照顾之下,皇子活了下来,一天天地长大。
但等到皇子稍大了一点,史子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为了皇子的健康着想,他不能透露皇子的身份,就连皇帝和皇后都不敢太多地过问皇子的事。
就此,教导皇子的任务也落在了史子眇身上。
可他真的不会教孩子啊!
皇子虽然聪颖,但史子眇也只会跟当初他师傅教他的那样来教皇子。
一开始,史子眇觉得效果很不错。
但渐渐地,史子眇意识到坏了。
他教的皇子可是皇后的儿子,说不得哪一日就成为太子了……可是看着眼前皇子自然成长的模样,哪里有太子的气势?
皇子成功长大,当然是他的功劳,但皇子被他养得长歪了,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这个时候,史子眇忽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住在雒阳,没有像他的师傅那般有过云游天下的经历,史子眇计划在皇子被接进宫中后,他即刻出发游历去。
当然,说是游历,史子眇实则是准备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先隐居个几年再说。
史子眇觉得自己太聪明了。
终于,史子眇得到了与他最熟悉的宦官郭胜的通告,可以告诉皇子他的身份了。
平心而论,史子眇抚养了皇子将近十年,心中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看到皇子在知晓自己身份后,将他教过的自然之道全都抛之脑后了。
史子眇不怪皇子,因为这些道理他小时候也一点都不懂,他相信等到皇子再大一些,应该就能变得不一样了。
只不是现在,所以他离开的心思更强烈了。
但在之后的时间里,史子眇却发现了一桩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
如果说最开始得知自己身份的皇子是在强行小孩装大人,那么在皇子入宫前的那半个月里,皇子在某些特殊时刻,给了他一种大人装小孩的错觉。
这让史子眇百思不得其解,他甚至想过或许这就是刘氏天子的天命?
也就是史子眇不爱较真,也不愿意去究其根本。
不过皇子在这段时间里一步步变得成熟,孩子气越来越少倒是真的。
以前,皇子只会在他要求读书时才会不情不愿地读书,现在,皇子却会请求他解读书中的内容。
从本心来说,看到这一幕的史子眇是有些心酸的。但他更明白,这样的皇子更适合皇宫。
所以,在皇子入宫前的半个月,史子眇在尽自己所能教会皇子他觉得皇子需要的东西。
然后,目送着被他养了近十年的皇子离开,踏入宫城。
而他自己,则以云游四方的名义忙不迭地收拾起了行囊。
其实在察觉到皇子的变化之后,史子眇对于要不要离开心中还是有迟疑的,毕竟对于宫中人而言,皇子明显在朝好的方向走。
但史子眇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反正皇子入宫之后,以他的能力,也帮不上什么忙。
此外,另一个皇子的事即便是他也听说了,与其留下可能被人找到寻皇子错处的机会,不如离开,免得碍某些人的眼。
因为当时大汉境内还不算太平,史子眇并未走远,而是来到了位于京兆尹的少华山上结庐隐居。
早在跟随师傅的时候,史子眇就学得了一身的求生技术,后来照顾皇子,事必躬亲的史子眇更是精进了自己的技艺,在少华山上,可谓是怡然自乐。
虽然心中还是会有些想念,但史子眇明白,他们之间的缘法应是尽了。
而为了不被旁人发现自己的踪迹,史子眇并未打出自己的名号,但他到底是个有技艺在身的道人,平日里给人瞧个病啊,开解一二忧思啊,种种皆不在话下。
也因此,虽是在山上隐居,但史子眇仍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外界的消息。
刚抵达少华山不久,史子眇听人说起雒阳的史侯是个贤明的皇子,得到了雒阳很多官员的拥戴。
乍一听闻这则消息,史子眇在最初的欢喜之后立刻意识到,他养大的皇子只怕处境不妙啊,毕竟皇子此前没有和天子在一起生活过,虽血脉相连,但却没有相处过。
之后果然如史子眇所料,即便他冒着暴露的风险主动打听消息,也没有打探到更多。
这样,史子眇也只能叹息了!
又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安分了数年凉州叛军卷土重来,打到了右扶风,史子眇虽然觉得他们未必能打到长安,更别说还在长安城东边的少华山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再度收拾好行囊,准备一旦有变他就去华山结庐隐居了。
好在这一次,朝廷派遣大军不仅守住了右扶风,还反攻进了凉州。
史子眇又听到皇子的名头了。这时候,人们仍还唤皇子“史侯”。
史子眇听说了,这次朝廷大军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不仅仅在于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两人指挥得力,更在于汉阳郡冀县一直没有被叛军拿下,不仅如此,冀县的汉军还借助此县干扰叛军的粮道,并且在叛军撤退之后,叛军首领王国更是被一个叫关羽关云长的人给宰了。
听到贼首死了,史子眇很是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一头雾水了。
因为他听说这个关羽乃是史侯托车骑将军举荐的,据说还是受了养育史侯长大的史道人影响……
“我怎么不记得我知道关羽?”史子眇心中腹诽,不过他也没有反驳,毕竟他知道很多话在口口相传中就会变味,背后的真相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不过自从这事之后,关于史侯的消息逐渐多了起来。
也让史子眇更频繁地怀念起那个被他养大的少年。
只不过,关于史侯的消息有很多在他听来都很假——什么史侯被史道人带着长在民间,和普通百姓过着一样的日子,所以史道人教会了史侯知晓民间疾苦……
史子眇哪敢给皇子苦吃,他吃苦还差不多。
当然,也有在史子眇听来很真实的——史道人当真是天下名师啊,史侯少而贤良,肯定少不了史道人的言传身教。
每到这种时候,史子眇心中就会忍不住的雀跃:“啊对对对,都是我教的!”
又比如史侯曾经说过的一些流传出来的话语,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云云。
史子眇觉得,这些话虽然不是他教的,但其中的道理他可都教过。
随着史侯的名气越来越大,再之后,关于史侯的事,传来的都是好消息,史侯的称呼也逐渐被太子所替代。
史子眇在听人谈起国事时,总是避不开太子的存在,而提起太子,许多人也总是忍不住谈起那个自幼教导太子,并且在之后功成身退、不慕名利的史道人。
然而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句感慨:“若是我的儿女能够得到史道人的教诲,那就好了!”
再后来,史子眇又听到了关羽的消息,这一回,关羽搞了一桩大事,处置了雒阳县的许多犯法的乡官里吏。消息传到京兆尹,甚至让这边的小吏欺压百姓的行为都少了些。
而随着关羽的扬名,当初关于关羽如何被太子通过车骑将军何苗举荐的故事再度盛行起来。
这时候,就连史子眇都不禁怀疑,难道是他什么时候向皇子提了一嘴,结果他忘记了,皇子却记下了?
想着想着,史子眇自己都觉得这是真相了。
——没错!我,史子眇,就是大汉帝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年轻时候,史子眇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他出身不高,但却得了一位老道人的看重引为弟子。
时至今日,史子眇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初他遇见的那位老道人时的场景——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平日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在放牧的时候偷懒睡觉。
他家的牛很聪明,不会乱跑。
但就在那一天,在他睡觉的时候,他家的牛却跑了。
史子眇哭着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就在他以为丢了牛连家都不敢回的时候,老道人以近乎从天而降的方式,牵着他的牛找了过来。
并语气温和地安慰抽噎不止的他,还留下了面一句——“小童,我看你天资聪颖,是万里无一的学道奇才,可愿当我的弟子呀!”
至今回忆起来,史子眇仍会忍不住怀疑,他家的那头牛是不是本来就是被他的师傅给带走的。
后来老道人跟着他去了他的家里,史子眇已经忘了老道人是如何说服他的父母的了,但最后,老道人从他父母那儿拿了一大笔拜师礼,然后就带着他离开了,去了一个史子眇至今都无法忘怀的地方——雒阳。
史子眇还记得师傅跟他介绍雒阳时说的话——“光武皇帝以汉属火德,水克火,遂去水加隹,改洛为雒。”
当时的史子眇并不懂这些,只觉得他的师傅的确很能说,同时,他还记得他们一路而来的花费都是他家所奉上的拜师礼。
虽然他的师傅一直说两人的相遇是缘法,但史子眇一直都觉得这份缘法就是他的师傅走到他家附近没钱了,于是乎便是收了他这个弟子,以获得路费。
但史子眇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师傅就算是个骗子,也是个能骗住天下人的神骗。
起码雒阳的那些达官显贵,被他的师傅骗的一愣一愣的,对他的师傅十分尊崇,就连天底下最尊贵的天子,现在被称为的孝桓皇帝的天子,都请过他师傅入皇宫坐而论道。
而他的师傅也的确没有辜负在他父母面前许下的承诺,将自己所知晓的道藏全都传给了史子眇。虽然史子眇一直以来其实不太明白那些道藏里究竟讲了多少深奥的道理,反正他也没见他师傅靠着这些道藏引来什么天降异象。
对于这些,他的师傅只是告诉他,顺其自然即可,等到时候了,他自然就明白了。
当然,面对那些达官显贵,师傅对他的要求更简单,碰到不了解的,微笑就行了。
剩下的,那些达官显贵会自己想明白的。
靠着这些他并不全然都懂的道理,史子眇在他师傅死后接收并整理了他师傅留下的道藏,用以传承他师傅的衣钵。
史子眇不知道为什么,在他完成了道藏之后,很多权贵喜欢到他这里借阅,对待他也如同对待他师傅一样尊重,明明他没有他师傅那般能够说服人。
就连孝桓皇帝都专门召见过他一次。
只可惜后来没多久孝桓皇帝就薨了,新君继位。
那时候,雒阳城很乱,但史子眇靠着自己和师傅留下的名气,有达官显贵的护佑,日子过得很不错。
那时的史子眇一度以为他的好日子会这样持续下去,等到他的年纪差不多了,也跟他的师傅一样,去寻一个和他有缘法的弟子……不,史子眇决定寻好几个,不然只寻一个的话,他弟子少时可能会很无聊。
然而很可惜的是,他的这份计划却没能赶不上变化。
新天子数失帝子。
史子眇至今都不知道是哪个竖子想到了他,居然向新天子提议要把皇子送到他这里养,用来避灾。
史子眇的确想过收弟子,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收幼儿啊!史子眇从来没有一刻像当时那么痛恨自己的声名远播。
不幸的是,天子害怕新的皇子再度夭折,答应了。
对于新天子的作风,史子眇可是亲眼见过的,那么多高官和他们的口中的名士,说弄死就弄死。
皇命不可违。
于是,史子眇糊里糊涂地就接受了这一项任务。
为了避免皇子早夭,史子眇在接过了抚养还在吃奶的皇子的重任后,每天忙得像条狗。
好在不用他喂奶,史子眇清楚,这时候他的命和皇子的命已经绑在一起了,倘若皇子出了问题,即便他有曾经见过孝桓皇帝的经历,也难以逃给皇子陪葬的命运。
那时候,史子眇每日围着皇子打转,生怕哪一天皇子出现了问题。
当时史子眇觉得劳累不堪,但现在想来,其实都是满满的乐趣呀。
在他的悉心照顾之下,皇子活了下来,一天天地长大。
但等到皇子稍大了一点,史子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为了皇子的健康着想,他不能透露皇子的身份,就连皇帝和皇后都不敢太多地过问皇子的事。
就此,教导皇子的任务也落在了史子眇身上。
可他真的不会教孩子啊!
皇子虽然聪颖,但史子眇也只会跟当初他师傅教他的那样来教皇子。
一开始,史子眇觉得效果很不错。
但渐渐地,史子眇意识到坏了。
他教的皇子可是皇后的儿子,说不得哪一日就成为太子了……可是看着眼前皇子自然成长的模样,哪里有太子的气势?
皇子成功长大,当然是他的功劳,但皇子被他养得长歪了,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这个时候,史子眇忽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住在雒阳,没有像他的师傅那般有过云游天下的经历,史子眇计划在皇子被接进宫中后,他即刻出发游历去。
当然,说是游历,史子眇实则是准备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先隐居个几年再说。
史子眇觉得自己太聪明了。
终于,史子眇得到了与他最熟悉的宦官郭胜的通告,可以告诉皇子他的身份了。
平心而论,史子眇抚养了皇子将近十年,心中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看到皇子在知晓自己身份后,将他教过的自然之道全都抛之脑后了。
史子眇不怪皇子,因为这些道理他小时候也一点都不懂,他相信等到皇子再大一些,应该就能变得不一样了。
只不是现在,所以他离开的心思更强烈了。
但在之后的时间里,史子眇却发现了一桩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
如果说最开始得知自己身份的皇子是在强行小孩装大人,那么在皇子入宫前的那半个月里,皇子在某些特殊时刻,给了他一种大人装小孩的错觉。
这让史子眇百思不得其解,他甚至想过或许这就是刘氏天子的天命?
也就是史子眇不爱较真,也不愿意去究其根本。
不过皇子在这段时间里一步步变得成熟,孩子气越来越少倒是真的。
以前,皇子只会在他要求读书时才会不情不愿地读书,现在,皇子却会请求他解读书中的内容。
从本心来说,看到这一幕的史子眇是有些心酸的。但他更明白,这样的皇子更适合皇宫。
所以,在皇子入宫前的半个月,史子眇在尽自己所能教会皇子他觉得皇子需要的东西。
然后,目送着被他养了近十年的皇子离开,踏入宫城。
而他自己,则以云游四方的名义忙不迭地收拾起了行囊。
其实在察觉到皇子的变化之后,史子眇对于要不要离开心中还是有迟疑的,毕竟对于宫中人而言,皇子明显在朝好的方向走。
但史子眇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反正皇子入宫之后,以他的能力,也帮不上什么忙。
此外,另一个皇子的事即便是他也听说了,与其留下可能被人找到寻皇子错处的机会,不如离开,免得碍某些人的眼。
因为当时大汉境内还不算太平,史子眇并未走远,而是来到了位于京兆尹的少华山上结庐隐居。
早在跟随师傅的时候,史子眇就学得了一身的求生技术,后来照顾皇子,事必躬亲的史子眇更是精进了自己的技艺,在少华山上,可谓是怡然自乐。
虽然心中还是会有些想念,但史子眇明白,他们之间的缘法应是尽了。
而为了不被旁人发现自己的踪迹,史子眇并未打出自己的名号,但他到底是个有技艺在身的道人,平日里给人瞧个病啊,开解一二忧思啊,种种皆不在话下。
也因此,虽是在山上隐居,但史子眇仍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外界的消息。
刚抵达少华山不久,史子眇听人说起雒阳的史侯是个贤明的皇子,得到了雒阳很多官员的拥戴。
乍一听闻这则消息,史子眇在最初的欢喜之后立刻意识到,他养大的皇子只怕处境不妙啊,毕竟皇子此前没有和天子在一起生活过,虽血脉相连,但却没有相处过。
之后果然如史子眇所料,即便他冒着暴露的风险主动打听消息,也没有打探到更多。
这样,史子眇也只能叹息了!
又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安分了数年凉州叛军卷土重来,打到了右扶风,史子眇虽然觉得他们未必能打到长安,更别说还在长安城东边的少华山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再度收拾好行囊,准备一旦有变他就去华山结庐隐居了。
好在这一次,朝廷派遣大军不仅守住了右扶风,还反攻进了凉州。
史子眇又听到皇子的名头了。这时候,人们仍还唤皇子“史侯”。
史子眇听说了,这次朝廷大军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不仅仅在于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两人指挥得力,更在于汉阳郡冀县一直没有被叛军拿下,不仅如此,冀县的汉军还借助此县干扰叛军的粮道,并且在叛军撤退之后,叛军首领王国更是被一个叫关羽关云长的人给宰了。
听到贼首死了,史子眇很是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一头雾水了。
因为他听说这个关羽乃是史侯托车骑将军举荐的,据说还是受了养育史侯长大的史道人影响……
“我怎么不记得我知道关羽?”史子眇心中腹诽,不过他也没有反驳,毕竟他知道很多话在口口相传中就会变味,背后的真相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不过自从这事之后,关于史侯的消息逐渐多了起来。
也让史子眇更频繁地怀念起那个被他养大的少年。
只不过,关于史侯的消息有很多在他听来都很假——什么史侯被史道人带着长在民间,和普通百姓过着一样的日子,所以史道人教会了史侯知晓民间疾苦……
史子眇哪敢给皇子苦吃,他吃苦还差不多。
当然,也有在史子眇听来很真实的——史道人当真是天下名师啊,史侯少而贤良,肯定少不了史道人的言传身教。
每到这种时候,史子眇心中就会忍不住的雀跃:“啊对对对,都是我教的!”
又比如史侯曾经说过的一些流传出来的话语,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云云。
史子眇觉得,这些话虽然不是他教的,但其中的道理他可都教过。
随着史侯的名气越来越大,再之后,关于史侯的事,传来的都是好消息,史侯的称呼也逐渐被太子所替代。
史子眇在听人谈起国事时,总是避不开太子的存在,而提起太子,许多人也总是忍不住谈起那个自幼教导太子,并且在之后功成身退、不慕名利的史道人。
然而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句感慨:“若是我的儿女能够得到史道人的教诲,那就好了!”
再后来,史子眇又听到了关羽的消息,这一回,关羽搞了一桩大事,处置了雒阳县的许多犯法的乡官里吏。消息传到京兆尹,甚至让这边的小吏欺压百姓的行为都少了些。
而随着关羽的扬名,当初关于关羽如何被太子通过车骑将军何苗举荐的故事再度盛行起来。
这时候,就连史子眇都不禁怀疑,难道是他什么时候向皇子提了一嘴,结果他忘记了,皇子却记下了?
想着想着,史子眇自己都觉得这是真相了。
——没错!我,史子眇,就是大汉帝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