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外人之血,优于内耗
小说:明末最强钉子户作者:凶名赫赫字数:5290更新时间 : 2024-08-22 12:25:48
除了那些喊着复仇的商人,还有不少人目光闪烁。
他们或许对复仇和彰显国力不怎么上心。
但对眼前可能捞到的好处,可是兴趣满满。
正值盛夏,草肥水美,牛羊正壮。
而随军出征,那些蒙古部落的牲畜岂不是唾手可得?
部落里的壮丁、妇女甚至孩童,都成了诱人的军功和财富。
马匹,这战略物资中的高级货,大部分自然归青牙军所有,商人们能分得一小杯羹就已不错。
但那些牛羊,青牙军肯定会以极低的价格,当场卖给商贾们。
眼下,大明的粮食和货物奇缺。
粮食和畜牧业可都是能赚大钱的行当。
这些年,在塞外经营牧场的商人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不仅自己发财,还带动了一系列附加产业。
比如罐头肉业,便是在牧场附近,将鸡、鸭、羊肉、猪肉加工成罐头。
罐头肉不受季节限制,保存时间长,比熏肉更便利。
深受民间和军方喜爱,未来依然是利润丰厚的产业。
为了制作罐头,又催生了大批瓷罐需求,相关商人应运而生。
牧场周边,还兴建了大量皮毛加工场地。
就连每年收集的粪便,都成了农场商人们争夺的宝贝。
这些场地需要大量工人,又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些都是推动生产型商人的发展,正符合温越所期望的。
抵达塞北之后,日常必需的茶、盐、糖是自给自足。
而且这些商品的需求量依旧庞大。
商人们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效仿大明内地的商业模式,各类行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粮食、油盐、布匹、纸张、茶叶与盐业贸易,迅速编织起一张错综复杂的商业网络。
它们在不经意间茁壮成长,激发更多行业的兴起。
形成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扩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除了这些光明正大的商业活动,一些见不得光的买卖也悄然滋生,贩卖人口便是其中之一。
温越明智地将矿山开采外包给当地商贾,自己则坐享其成,优先取得煤炭与铁矿等资源。
矿山的日常运营由这些商人负责,而他们不得不面对矿山作业的高风险和大明朝的严格律法。
尤其是关于矿工薪酬和安全的规定,这使得雇佣本地工人成本高昂。
商人们向来是逐利而行,怎会甘于现状?
因此,与塞外之间的人口奴隶交易暗中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温越麾下对人口流动管控严格,即便是流民也要遵循一系列规定,不能随意征用为矿工。
于是,商人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塞外。
组建捕奴队,以各种借口为掩护,成群结队地活动。
塞外部落身处严酷环境中。
人们普遍能吃苦耐劳,妇女儿童也不例外,且多有放牧和处理皮革的经验。
崇祯二年开始,一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商贾,开始暗中对塞外小部落的妇孺实施掳掠。
将他们囚禁于缝衣厂、被服厂等,成为其利润的牺牲品。
这些被掳掠的妇孺几乎不索求工钱。
只要能保证温饱,对她们而言,这已远胜过塞外的饥寒交迫。
甚至,由于得以饱食,她们失去了逃跑的念头,这使得利用她们的成本微乎其微。
因此,近两年间,关内外,尤其是满套儿地区,塞外部落的人口被大量掠夺。
从前,这些掳掠行径还遮遮掩掩,如今却已堂而皇之。
商贾们何其欢欣鼓舞?
更何况,随军征战还能积累功勋,功勋则意味着未来封地的可能。
马世龙的案例便是明证,怎能不令人心生艳羡?
即便不提金矿,仅封地所辖的矿产资源,亦足以令几代人衣食无忧。
即使无矿藏,那大片的良田和广袤的草场,同样令人心动。
这不仅是一份丰厚的家业,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过去,人们总将塞外视作荒凉贫瘠之地。
而今,真正投入开拓建设,才发现塞外实则藏宝无数。
的确,土地的价值在于拥有者的智慧与能力。
在游牧民族手中,塞外是难以生存的荒漠;
而在中原百姓手中,它却能成为沃土。
历史上,无论是屯垦戍边还是移民实边,中原历代的边疆经略,大多卓有成效。
它们的兴衰,与中原皇朝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皇朝强盛时,边疆建设如火如荼;
一旦衰落,便不得不收缩防线,过往的辛勤成果,往往付诸东流。
边疆的风云,实则映射着中原的强弱。
当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塞外的强悍部落,如匈奴、突厥,乃至明朝时期的女真、蒙古,也只能俯首称臣。
然而,一旦中原衰落,碰上塞外势力的崛起,便是国运的转折点。
但对大明而言,转折的曙光已现。
全球范围内,游牧民族的力量正走向衰微。
1571年,蒙古铁骑还能焚毁莫斯科,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频繁侵扰,将大批人口掳往异国他乡。
一次莫斯科的劫掠,竟带走了十三万生灵,他们被贩卖至小亚细亚、非洲甚至欧洲。
不过,游牧民族的辉煌终成过眼云烟。
温越来到大明,正逢这历史的转折。
从全球视角审视,游牧对农耕的周期性更迭已成往事,农耕民族将主宰未来。
欧洲近现代的崛起,让温越看到边塞并非贫瘠。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
就在几十年前。
俄罗斯人占领西伯利亚,从当地原住民手中收取的毛皮贡品,就为国库贡献了近一百万皮草。
这财富的积累,足见边塞经营之妙。
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为国库贡献的收入,估计已占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覆盖了西伯利亚的行政开销后,还留下了丰厚的盈余,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英国的殖民者,更是精于此道。
以微不足道的铁器换取土著部落的珍贵资源。
这种不对等的交易,令人咋舌。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让军民都能在边疆的开发中获益。
中原的商贾,自古以来就具备开拓精神。
晋商商人的足迹遍布亚洲,甚至远达欧洲。
他们能与北疆各族和俄国人用蒙古语、俄语等语言交流无碍,其能力不容小觑。
如何善用他们,就看策略了。
商人逐利,没有国界,没有道德枷锁。
只要能带来利益,他们就会紧密追随。
因此,温越在稍有余力后,便开始激发商人的进取心。
支持他们组建武装商队,对他们在海外的血腥与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资本的积累,用外人的血,总好过内耗。
他深知自己的仁义有其边界。
只要目标是对外,他便不会过多干涉。
这次边军行动,武装商队同行,正是温越宏大计划的一部分。
一旦他们尝到甜头,这股力量将促使地主豪强将目光转向外部,为民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商人们虽被利欲驱使,却精于算计,绝不做亏本买卖。
当他们得知塞外部落多是老弱,出征不仅无险,且沿途收获颇丰时,立刻群情激昂。
转瞬间,众人纷纷编织出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参战正名,力求师出有名。
更有甚者提议:“时值盛夏,水草丰美,正是蒙古各部举行拿大慕大会之际,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
“届时,周边小部落会带着牛羊和特产前往大部落交易,正好一网打尽。”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哄笑。
商人之间,本无伪善。
既然出征是劫掠,青牙军将领亦非道德楷模,直言不讳便成了常态。
然而,也有人担忧:“虽出师无虞,但塞外辽阔,只怕部落难寻,空手而归。”
众商贾的目光随即转向祖柏、张大春等人。
他们虽以商旅之名搜集情报,但信息杂乱无章,对塞外认知有限。
此时,唯有青牙军堪当重任。
沈其士心中暗忖:“这些商人,竟不知青牙军的情报能力。
“如此大战,若无详尽情报和地形水源的了解,青牙军怎会轻率出兵?”
青牙军在情报收集方面,堪称中原数千年来的翘楚。
此点无人能及。
面对商人们热切的目光,祖柏轻轻拍掌。
几个参谋司成员应声而出,他们搬来几块沙盘。
竟是精细的塞外地形模型,河流、山川栩栩如生。
众商人蜂拥而上,不少人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区域,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那些久居他乡的商人,他们听过青牙军的种种壮举,如今亲眼见到沙盘,无不为之折服。
一位商人感慨道:“此等模型,实为利器,山川形势,尽收眼底。”
小处见大,这沙盘不仅展现了青牙军的非凡实力,更增强了商人们的信心。
祖柏微微点头,示意陈赞画。
陈赞画心领神会,先行一礼,随后步入众人中央,准备讲解。
他捋了捋胡须,从容不迫地走向前,对众人说道:“诸位,多亏了我青牙军情报局的辛勤工作,以及诸位掌柜的鼎力支持,我军在出兵之前,已对塞外北虏各部的情报了若指掌……”
“目前,在我新寜墉城的东、东南、东北方向数百里之外,分布着外藩蒙古的土默特、喀喇沁左右翼旗一些小部落,他们大都在两道河地带。”
“靠近我们新寜墉城的区域,喀喇沁和土默特蒙古部落最为集中。
“这些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就不多说了。”
“自归顺建虏后,建虏就为他们划定了草场领地,与以往历朝爱迁徙的习惯不同,他们已不再频繁迁徙,要找到他们,易如反掌……”
说着,陈赞画从容地在沙盘上插上小旗,各部落的势力范围顿时清晰可见。
围观的商人们纷纷发出赞叹。
情报如此详尽,青牙军屡战屡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许多人内心却也生出一丝敬畏,青牙军的强大令他们既敬又畏。
在场的商贾们,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一边对青牙军的赞画感到好奇。
对于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外来的商人,青牙军的一切都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关于青牙军的传说,数不胜数。
这支部队仿佛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大明,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从崛起至闻名天下,似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他们的强悍实力,吸引了无数有心人的目光。
尽管有无数人试图研究青牙军,但这支部队却总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每次你以为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却又会发现,他们展示出来的,只不过是实力的一点点,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越是这样,青牙军越是吸引了各方有心人的关注。
军中的赞画,自然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古代,参谋人员,或称“赞画”。
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多由文人雅士担任。
即便在军事场合,他们也往往宽袍大袖,尽显指点江山的儒雅风范。
要不就身着官服,彰显一派文官气象。
青牙军中的赞画却独树一帜,兼备军人的精悍与文人的儒雅。
以陈赞画为例,他头戴幞头,身着合体青衫,腰间佩剑。
外罩一件垂至小腿的短袖大氅,可如斗篷般系紧,既英气逼人又不失儒雅风度。
陈赞画本就相貌堂堂,制服更添其风姿。
这套独特的装扮,正是青牙军新军服与新营制的体现。
旨在展现军中最为英武的一面,凸显各兵种特色。
面对周围或崇敬的目光,陈赞画泰然自若。
他轻描淡写地继续道:“……老铪河东岸,是喀喇沁翼旗的领地;
“而东北方向,则是土默特翼旗的大部分领土,更东边是科尔沁诸部……”
他边说边在沙盘上细致地插上小旗。
这些小旗多集中在河流与山谷地带。
布局清晰,一目了然。
自古以来,无论行军还是扎营,人与牲畜的饮水需求都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
他们的部落多坐落于河流之畔,尤其当各部落之间有山脉相隔时,行军路线几乎都是沿着河谷蜿蜒而行。
青牙军出塞作战,也遵循这一原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他们或许对复仇和彰显国力不怎么上心。
但对眼前可能捞到的好处,可是兴趣满满。
正值盛夏,草肥水美,牛羊正壮。
而随军出征,那些蒙古部落的牲畜岂不是唾手可得?
部落里的壮丁、妇女甚至孩童,都成了诱人的军功和财富。
马匹,这战略物资中的高级货,大部分自然归青牙军所有,商人们能分得一小杯羹就已不错。
但那些牛羊,青牙军肯定会以极低的价格,当场卖给商贾们。
眼下,大明的粮食和货物奇缺。
粮食和畜牧业可都是能赚大钱的行当。
这些年,在塞外经营牧场的商人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不仅自己发财,还带动了一系列附加产业。
比如罐头肉业,便是在牧场附近,将鸡、鸭、羊肉、猪肉加工成罐头。
罐头肉不受季节限制,保存时间长,比熏肉更便利。
深受民间和军方喜爱,未来依然是利润丰厚的产业。
为了制作罐头,又催生了大批瓷罐需求,相关商人应运而生。
牧场周边,还兴建了大量皮毛加工场地。
就连每年收集的粪便,都成了农场商人们争夺的宝贝。
这些场地需要大量工人,又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些都是推动生产型商人的发展,正符合温越所期望的。
抵达塞北之后,日常必需的茶、盐、糖是自给自足。
而且这些商品的需求量依旧庞大。
商人们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效仿大明内地的商业模式,各类行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粮食、油盐、布匹、纸张、茶叶与盐业贸易,迅速编织起一张错综复杂的商业网络。
它们在不经意间茁壮成长,激发更多行业的兴起。
形成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扩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除了这些光明正大的商业活动,一些见不得光的买卖也悄然滋生,贩卖人口便是其中之一。
温越明智地将矿山开采外包给当地商贾,自己则坐享其成,优先取得煤炭与铁矿等资源。
矿山的日常运营由这些商人负责,而他们不得不面对矿山作业的高风险和大明朝的严格律法。
尤其是关于矿工薪酬和安全的规定,这使得雇佣本地工人成本高昂。
商人们向来是逐利而行,怎会甘于现状?
因此,与塞外之间的人口奴隶交易暗中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温越麾下对人口流动管控严格,即便是流民也要遵循一系列规定,不能随意征用为矿工。
于是,商人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塞外。
组建捕奴队,以各种借口为掩护,成群结队地活动。
塞外部落身处严酷环境中。
人们普遍能吃苦耐劳,妇女儿童也不例外,且多有放牧和处理皮革的经验。
崇祯二年开始,一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商贾,开始暗中对塞外小部落的妇孺实施掳掠。
将他们囚禁于缝衣厂、被服厂等,成为其利润的牺牲品。
这些被掳掠的妇孺几乎不索求工钱。
只要能保证温饱,对她们而言,这已远胜过塞外的饥寒交迫。
甚至,由于得以饱食,她们失去了逃跑的念头,这使得利用她们的成本微乎其微。
因此,近两年间,关内外,尤其是满套儿地区,塞外部落的人口被大量掠夺。
从前,这些掳掠行径还遮遮掩掩,如今却已堂而皇之。
商贾们何其欢欣鼓舞?
更何况,随军征战还能积累功勋,功勋则意味着未来封地的可能。
马世龙的案例便是明证,怎能不令人心生艳羡?
即便不提金矿,仅封地所辖的矿产资源,亦足以令几代人衣食无忧。
即使无矿藏,那大片的良田和广袤的草场,同样令人心动。
这不仅是一份丰厚的家业,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过去,人们总将塞外视作荒凉贫瘠之地。
而今,真正投入开拓建设,才发现塞外实则藏宝无数。
的确,土地的价值在于拥有者的智慧与能力。
在游牧民族手中,塞外是难以生存的荒漠;
而在中原百姓手中,它却能成为沃土。
历史上,无论是屯垦戍边还是移民实边,中原历代的边疆经略,大多卓有成效。
它们的兴衰,与中原皇朝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皇朝强盛时,边疆建设如火如荼;
一旦衰落,便不得不收缩防线,过往的辛勤成果,往往付诸东流。
边疆的风云,实则映射着中原的强弱。
当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塞外的强悍部落,如匈奴、突厥,乃至明朝时期的女真、蒙古,也只能俯首称臣。
然而,一旦中原衰落,碰上塞外势力的崛起,便是国运的转折点。
但对大明而言,转折的曙光已现。
全球范围内,游牧民族的力量正走向衰微。
1571年,蒙古铁骑还能焚毁莫斯科,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频繁侵扰,将大批人口掳往异国他乡。
一次莫斯科的劫掠,竟带走了十三万生灵,他们被贩卖至小亚细亚、非洲甚至欧洲。
不过,游牧民族的辉煌终成过眼云烟。
温越来到大明,正逢这历史的转折。
从全球视角审视,游牧对农耕的周期性更迭已成往事,农耕民族将主宰未来。
欧洲近现代的崛起,让温越看到边塞并非贫瘠。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
就在几十年前。
俄罗斯人占领西伯利亚,从当地原住民手中收取的毛皮贡品,就为国库贡献了近一百万皮草。
这财富的积累,足见边塞经营之妙。
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为国库贡献的收入,估计已占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覆盖了西伯利亚的行政开销后,还留下了丰厚的盈余,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英国的殖民者,更是精于此道。
以微不足道的铁器换取土著部落的珍贵资源。
这种不对等的交易,令人咋舌。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让军民都能在边疆的开发中获益。
中原的商贾,自古以来就具备开拓精神。
晋商商人的足迹遍布亚洲,甚至远达欧洲。
他们能与北疆各族和俄国人用蒙古语、俄语等语言交流无碍,其能力不容小觑。
如何善用他们,就看策略了。
商人逐利,没有国界,没有道德枷锁。
只要能带来利益,他们就会紧密追随。
因此,温越在稍有余力后,便开始激发商人的进取心。
支持他们组建武装商队,对他们在海外的血腥与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资本的积累,用外人的血,总好过内耗。
他深知自己的仁义有其边界。
只要目标是对外,他便不会过多干涉。
这次边军行动,武装商队同行,正是温越宏大计划的一部分。
一旦他们尝到甜头,这股力量将促使地主豪强将目光转向外部,为民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商人们虽被利欲驱使,却精于算计,绝不做亏本买卖。
当他们得知塞外部落多是老弱,出征不仅无险,且沿途收获颇丰时,立刻群情激昂。
转瞬间,众人纷纷编织出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参战正名,力求师出有名。
更有甚者提议:“时值盛夏,水草丰美,正是蒙古各部举行拿大慕大会之际,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
“届时,周边小部落会带着牛羊和特产前往大部落交易,正好一网打尽。”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哄笑。
商人之间,本无伪善。
既然出征是劫掠,青牙军将领亦非道德楷模,直言不讳便成了常态。
然而,也有人担忧:“虽出师无虞,但塞外辽阔,只怕部落难寻,空手而归。”
众商贾的目光随即转向祖柏、张大春等人。
他们虽以商旅之名搜集情报,但信息杂乱无章,对塞外认知有限。
此时,唯有青牙军堪当重任。
沈其士心中暗忖:“这些商人,竟不知青牙军的情报能力。
“如此大战,若无详尽情报和地形水源的了解,青牙军怎会轻率出兵?”
青牙军在情报收集方面,堪称中原数千年来的翘楚。
此点无人能及。
面对商人们热切的目光,祖柏轻轻拍掌。
几个参谋司成员应声而出,他们搬来几块沙盘。
竟是精细的塞外地形模型,河流、山川栩栩如生。
众商人蜂拥而上,不少人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区域,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那些久居他乡的商人,他们听过青牙军的种种壮举,如今亲眼见到沙盘,无不为之折服。
一位商人感慨道:“此等模型,实为利器,山川形势,尽收眼底。”
小处见大,这沙盘不仅展现了青牙军的非凡实力,更增强了商人们的信心。
祖柏微微点头,示意陈赞画。
陈赞画心领神会,先行一礼,随后步入众人中央,准备讲解。
他捋了捋胡须,从容不迫地走向前,对众人说道:“诸位,多亏了我青牙军情报局的辛勤工作,以及诸位掌柜的鼎力支持,我军在出兵之前,已对塞外北虏各部的情报了若指掌……”
“目前,在我新寜墉城的东、东南、东北方向数百里之外,分布着外藩蒙古的土默特、喀喇沁左右翼旗一些小部落,他们大都在两道河地带。”
“靠近我们新寜墉城的区域,喀喇沁和土默特蒙古部落最为集中。
“这些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就不多说了。”
“自归顺建虏后,建虏就为他们划定了草场领地,与以往历朝爱迁徙的习惯不同,他们已不再频繁迁徙,要找到他们,易如反掌……”
说着,陈赞画从容地在沙盘上插上小旗,各部落的势力范围顿时清晰可见。
围观的商人们纷纷发出赞叹。
情报如此详尽,青牙军屡战屡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许多人内心却也生出一丝敬畏,青牙军的强大令他们既敬又畏。
在场的商贾们,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一边对青牙军的赞画感到好奇。
对于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外来的商人,青牙军的一切都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关于青牙军的传说,数不胜数。
这支部队仿佛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大明,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从崛起至闻名天下,似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他们的强悍实力,吸引了无数有心人的目光。
尽管有无数人试图研究青牙军,但这支部队却总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每次你以为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却又会发现,他们展示出来的,只不过是实力的一点点,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越是这样,青牙军越是吸引了各方有心人的关注。
军中的赞画,自然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古代,参谋人员,或称“赞画”。
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多由文人雅士担任。
即便在军事场合,他们也往往宽袍大袖,尽显指点江山的儒雅风范。
要不就身着官服,彰显一派文官气象。
青牙军中的赞画却独树一帜,兼备军人的精悍与文人的儒雅。
以陈赞画为例,他头戴幞头,身着合体青衫,腰间佩剑。
外罩一件垂至小腿的短袖大氅,可如斗篷般系紧,既英气逼人又不失儒雅风度。
陈赞画本就相貌堂堂,制服更添其风姿。
这套独特的装扮,正是青牙军新军服与新营制的体现。
旨在展现军中最为英武的一面,凸显各兵种特色。
面对周围或崇敬的目光,陈赞画泰然自若。
他轻描淡写地继续道:“……老铪河东岸,是喀喇沁翼旗的领地;
“而东北方向,则是土默特翼旗的大部分领土,更东边是科尔沁诸部……”
他边说边在沙盘上细致地插上小旗。
这些小旗多集中在河流与山谷地带。
布局清晰,一目了然。
自古以来,无论行军还是扎营,人与牲畜的饮水需求都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
他们的部落多坐落于河流之畔,尤其当各部落之间有山脉相隔时,行军路线几乎都是沿着河谷蜿蜒而行。
青牙军出塞作战,也遵循这一原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