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利品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作者:夜深字数:3692更新时间 : 2024-11-08 10:15:26
黑云龙和张可大两部很快就接到了朝廷的调令,立即集结兵力增援辽东。而在辽东方面,吴三桂也接到了京师传来的信息,得知宣大和蓟州镇增援辽东,并让他担任黑云龙副将对围困锦州之敌进行袭扰后,吴三桂顿时大喜,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的大事吴三桂已经知道了,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两人凭借着区区两千兵力就能搅得建奴后方不得安宁,更获得如此惊人的战果。
吴三桂向来自负,更在辽军中被称为年轻一辈的第一人。但自上次长城之战后,吴三桂在王晋武手下作战,这才知道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天下英雄何其多的道理。
要论打仗,吴三桂身经百战,更骁勇无比,但没从未想过仗居然能如此打。在之前,辽军包括关宁军和建奴作战,每次战争都是被建奴牵制鼻子走,往往被动防御,就算有过多次小胜,但在大战役中却基本都是完败。
明军的战斗力低下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明军的战术运用远不及建奴,而且明军的短板包括战术运用的三板斧早就被对方给摸透了,再加上无论是领兵的主帅或者主将在开战后都存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更令自己束手束脚。
这样的心态和布置怎么可能打胜仗?以前吴三桂只是隐隐察觉到了这点,却没真正认清其中的问题。而经过长城一战后,吴三桂这才彻底明白了双方差距的根本所在,更明白了他和王晋武等人的不同。
长城一战,可以说是吴三桂人生经历最重要的一步,正是这一战让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因为如此,在祖大寿的锦州被围后,原本打算派兵救援的吴襄被吴三桂拦了下来,吴三桂敏锐察觉到了皇太极的真正用意,表示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轻易救援,要严加防备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
这也是锦州被围后,辽东的明军到现在一直损失不大,双方依旧形成僵持的缘故。
吴三桂主动请缨去了宁远,依托宁远为防线亲领最精锐的关宁军和皇太极的部队进行周旋,努力想办法打开缺口,从而救援锦州。但一直以来,吴三桂因为兵力不足和其他辽军各部战斗力的缘故,始终没能打破僵局,这也很是无奈。但因为他的这些举动,却实实在在给皇太极带去了压力,让皇太极不能肆无忌惮地对锦州围困,必须派出一部分兵力预防吴三桂的袭击,从而让祖大寿在锦州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而随着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后方的局面打开,消息传来后吴三桂明显感受到了皇太极围困锦州部队的攻击力减弱,虽然吴三桂预感到这可能是皇太极故意为之,目的是要吸引自己的部队冒进,找机会歼灭自己。但吴三桂依旧胆大心细,领兵几次偷袭敌军,作战时不做过多纠缠,有便宜就占,没把握就走,这种战法几乎和八旗兵很是类同,让八旗也颇为头痛。
相比在辽东的吴三桂,山东那边却是一片喜气洋洋,山东巡抚李信这些日子心情颇佳,不仅因为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后方的战绩,更是因为自他们在辽东开战后,山东方面不仅没有承受战争带来的压力和后勤的紧迫,反而获得了诸多的好处。
郑鸿逵不愧是海盗出身,这家伙在渡海攻击辽东后方的同时还把自己当海盗的那一套全部运用了起来。
在多次击破辽东的八旗驻扎各部,借着舟船便利来去如风,让八旗各部苦不堪言的同时,郑鸿逵和李佑两人私下一拍即合,在当地大肆抢掠,收获丰厚。
在大明看来,八旗都是蛮夷,而且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现在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上上下下依旧是穷鬼,哪里能和大明花花世界可比的?
可实际上皇太极并不穷,或者说当地的辽民、包衣等的确不富裕,但八旗上下却有钱的很。要知道自努尔哈赤时期到现在,建奴就是依靠掠夺大明发展起来的,这么多年的掠夺和战争,八旗中,尤其是八旗的贵族和军官家资丰厚,拥有的金银珠宝财物可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辽东虽然苦寒,却同样也有出产,比如辽东著名的人参、貂皮等等向来就是大明内地的奢侈品,要不然当年袁崇焕兄弟包括一些晋商暗中走私,怎么可能赚了那么多银子?如果辽东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产出的话,哪里会有商人去干这些勾当?
在登陆游击战和破坏战的同时,郑鸿逵和李佑自然不会忘记找寻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不仅有军队所需要的粮草等物资,还有大量的财物。其中仅仅复县一战就收获巨大,光是城中缴获财物就着实不少。
这还没算上军士们的其他缴获呢,按照郑鸿逵的建议,李佑放开了对部下的限制,答应部下在所有战后缴获中可留一部分作为个人缴获,尤其是攻破敌军战后的搜索战利品中,个人部分可保留五分之一,剩余的五分之四上缴,这样一来大大激励了军士们的士气,更让所指挥的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翻倍上升。
新军的待遇本就不错,在朱慎锥最初遍练新军的时候,这支部队就是以最初戚家军的模式来组建的,所有军士都是募兵,军饷更是普通明军的几倍,而且都是实发绝无克扣,军中饮食待遇更是不差,非但能吃饱还能吃好,一旦上了战场还有额外的奖赏。
这样的待遇加上严格的训练,这才有新军的成就。不过话说回来,新军的军费开支实在太大,朱慎锥起兵之时,他手里的新军规模也不算大,相比明军各部动不动就出动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他的新军从整体来说人数少的可怜。
就算是现在,王晋武执掌新军对新军进行扩大和整编,以大明的财力来养军也不敢养太多。而这一次去辽东新军都是新军中的精锐,打仗对他们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再加上郑鸿逵在,还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怎么可能战斗力不强?
常言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在天下早就传遍,可实际上明军未尝不行,甚至有句玩笑话叫“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这是玩笑话,可也不能不算是假话,大明的军队欠饷的不计其数,甚至平日不打仗连饭都吃不饱的更多,这样的部队连正常的训练都无法满足,上了战场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明军不是不能打,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的士气和战斗力问题,而在历史上当明军投降了流寇甚至满清后,没了粮饷的后顾之忧,明军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就更不用说李佑指挥的新军了。
在丰厚的战利品和战争收获的刺激下,郑鸿逵和李佑手里的部队越发士气高昂,打仗的迫切越甚。而且也因为这种战术的缘故,他们不仅不用考虑任何后果,在辽东建奴后方肆无忌惮纵横,收获良多。
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原本用做渡海作战的舰队被郑鸿逵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大比例的依旧配合陆军作战,以随时做好运兵转移。而一小部分居然成了运输船使用,而这些运输船并非是从山东运输物资去辽东满足军中需求,反而是不断从辽东往山东运物资,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运回来十多船物资,当李信得到消息亲自跑去码头查看的时候,见到从船上搬运上岸的那些物资,惊得几乎眼镜掉落一地。
人参、貂皮、木耳、马匹、粮食乃至金银和珠宝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好东西啊!也不知两個家伙从哪里搜刮来的,居然有这么多。
向来打仗,明军每次战争都是耗资巨大,还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勤压力,可这一次渡海作战让李信实在是开眼了,非但山东这边没什么压力,甚至还往回运来这么多东西。
“抚台大人,我们郑帅说了,这些东西麻烦大人帮忙处理,郑帅和李将军还有一封书信让卑职带给大人。”郑鸿逵的部下,就是那位登陆旅顺口的郑老刀朝着李信行礼道,同时递上一封信。
李信接过信拆开信封就看,看了没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两个家伙哪里是去打仗的,简直就是去做买卖的,而且是那种无本买卖。
在信中,郑鸿逵和李佑告诉李信,这些物资只是第一批,后续还会有物资运来。
所运来的物资委托李信在山东就地发卖,现在山东不是在准备开海么?不少晋商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在山东不少,李信可召集这些商人以官府的名义发卖给他们,所获得的钱财三分之一归于李信,另外三分之二归于郑鸿逵和李佑。
倒不是郑鸿逵和李佑想占李信便宜,主要是因为这三分之二中有部分是军士们的缴获,这些缴获已对所有军士做了承诺,等战后要发下去的,眼下只是让李信代持罢了。
剩余的部分,是郑鸿逵、李佑包括各级军官的,此外还有部分孝敬朝廷的,不得不说这两个家伙算盘打的不错,所分的也颇为合理,李信见后忍不住边笑边摇头。
他这个堂堂山东巡抚地方大员居然被委托做这样的事,也让李信哭笑不得。不过李信也没拒绝此事,这件事在他看来并不是坏事,打仗不仅没有支出反而有如此收获,怎么不算好事呢?而且李信不是死读书的那些书呆子,他的性格作风完全和其他读书人不一样,再加上李信文武双全,哪里在乎些世俗看法?
当即李信让郑老刀回去转告郑鸿逵和李佑,告诉他们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让两人在辽东好好打,用心打,折腾的建奴越惨越好。等回到衙门,李信就让人放出消息,联络在山东的各商人,那些商人听闻居然有这等好事哪里还坐得住?不到半日就接踵而来,全对李信所描述的那些辽东物资有着浓厚兴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的大事吴三桂已经知道了,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两人凭借着区区两千兵力就能搅得建奴后方不得安宁,更获得如此惊人的战果。
吴三桂向来自负,更在辽军中被称为年轻一辈的第一人。但自上次长城之战后,吴三桂在王晋武手下作战,这才知道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天下英雄何其多的道理。
要论打仗,吴三桂身经百战,更骁勇无比,但没从未想过仗居然能如此打。在之前,辽军包括关宁军和建奴作战,每次战争都是被建奴牵制鼻子走,往往被动防御,就算有过多次小胜,但在大战役中却基本都是完败。
明军的战斗力低下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明军的战术运用远不及建奴,而且明军的短板包括战术运用的三板斧早就被对方给摸透了,再加上无论是领兵的主帅或者主将在开战后都存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更令自己束手束脚。
这样的心态和布置怎么可能打胜仗?以前吴三桂只是隐隐察觉到了这点,却没真正认清其中的问题。而经过长城一战后,吴三桂这才彻底明白了双方差距的根本所在,更明白了他和王晋武等人的不同。
长城一战,可以说是吴三桂人生经历最重要的一步,正是这一战让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是因为如此,在祖大寿的锦州被围后,原本打算派兵救援的吴襄被吴三桂拦了下来,吴三桂敏锐察觉到了皇太极的真正用意,表示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轻易救援,要严加防备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
这也是锦州被围后,辽东的明军到现在一直损失不大,双方依旧形成僵持的缘故。
吴三桂主动请缨去了宁远,依托宁远为防线亲领最精锐的关宁军和皇太极的部队进行周旋,努力想办法打开缺口,从而救援锦州。但一直以来,吴三桂因为兵力不足和其他辽军各部战斗力的缘故,始终没能打破僵局,这也很是无奈。但因为他的这些举动,却实实在在给皇太极带去了压力,让皇太极不能肆无忌惮地对锦州围困,必须派出一部分兵力预防吴三桂的袭击,从而让祖大寿在锦州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而随着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后方的局面打开,消息传来后吴三桂明显感受到了皇太极围困锦州部队的攻击力减弱,虽然吴三桂预感到这可能是皇太极故意为之,目的是要吸引自己的部队冒进,找机会歼灭自己。但吴三桂依旧胆大心细,领兵几次偷袭敌军,作战时不做过多纠缠,有便宜就占,没把握就走,这种战法几乎和八旗兵很是类同,让八旗也颇为头痛。
相比在辽东的吴三桂,山东那边却是一片喜气洋洋,山东巡抚李信这些日子心情颇佳,不仅因为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后方的战绩,更是因为自他们在辽东开战后,山东方面不仅没有承受战争带来的压力和后勤的紧迫,反而获得了诸多的好处。
郑鸿逵不愧是海盗出身,这家伙在渡海攻击辽东后方的同时还把自己当海盗的那一套全部运用了起来。
在多次击破辽东的八旗驻扎各部,借着舟船便利来去如风,让八旗各部苦不堪言的同时,郑鸿逵和李佑两人私下一拍即合,在当地大肆抢掠,收获丰厚。
在大明看来,八旗都是蛮夷,而且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现在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上上下下依旧是穷鬼,哪里能和大明花花世界可比的?
可实际上皇太极并不穷,或者说当地的辽民、包衣等的确不富裕,但八旗上下却有钱的很。要知道自努尔哈赤时期到现在,建奴就是依靠掠夺大明发展起来的,这么多年的掠夺和战争,八旗中,尤其是八旗的贵族和军官家资丰厚,拥有的金银珠宝财物可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辽东虽然苦寒,却同样也有出产,比如辽东著名的人参、貂皮等等向来就是大明内地的奢侈品,要不然当年袁崇焕兄弟包括一些晋商暗中走私,怎么可能赚了那么多银子?如果辽东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产出的话,哪里会有商人去干这些勾当?
在登陆游击战和破坏战的同时,郑鸿逵和李佑自然不会忘记找寻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不仅有军队所需要的粮草等物资,还有大量的财物。其中仅仅复县一战就收获巨大,光是城中缴获财物就着实不少。
这还没算上军士们的其他缴获呢,按照郑鸿逵的建议,李佑放开了对部下的限制,答应部下在所有战后缴获中可留一部分作为个人缴获,尤其是攻破敌军战后的搜索战利品中,个人部分可保留五分之一,剩余的五分之四上缴,这样一来大大激励了军士们的士气,更让所指挥的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翻倍上升。
新军的待遇本就不错,在朱慎锥最初遍练新军的时候,这支部队就是以最初戚家军的模式来组建的,所有军士都是募兵,军饷更是普通明军的几倍,而且都是实发绝无克扣,军中饮食待遇更是不差,非但能吃饱还能吃好,一旦上了战场还有额外的奖赏。
这样的待遇加上严格的训练,这才有新军的成就。不过话说回来,新军的军费开支实在太大,朱慎锥起兵之时,他手里的新军规模也不算大,相比明军各部动不动就出动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他的新军从整体来说人数少的可怜。
就算是现在,王晋武执掌新军对新军进行扩大和整编,以大明的财力来养军也不敢养太多。而这一次去辽东新军都是新军中的精锐,打仗对他们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再加上郑鸿逵在,还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怎么可能战斗力不强?
常言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在天下早就传遍,可实际上明军未尝不行,甚至有句玩笑话叫“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这是玩笑话,可也不能不算是假话,大明的军队欠饷的不计其数,甚至平日不打仗连饭都吃不饱的更多,这样的部队连正常的训练都无法满足,上了战场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明军不是不能打,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的士气和战斗力问题,而在历史上当明军投降了流寇甚至满清后,没了粮饷的后顾之忧,明军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就更不用说李佑指挥的新军了。
在丰厚的战利品和战争收获的刺激下,郑鸿逵和李佑手里的部队越发士气高昂,打仗的迫切越甚。而且也因为这种战术的缘故,他们不仅不用考虑任何后果,在辽东建奴后方肆无忌惮纵横,收获良多。
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原本用做渡海作战的舰队被郑鸿逵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大比例的依旧配合陆军作战,以随时做好运兵转移。而一小部分居然成了运输船使用,而这些运输船并非是从山东运输物资去辽东满足军中需求,反而是不断从辽东往山东运物资,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运回来十多船物资,当李信得到消息亲自跑去码头查看的时候,见到从船上搬运上岸的那些物资,惊得几乎眼镜掉落一地。
人参、貂皮、木耳、马匹、粮食乃至金银和珠宝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好东西啊!也不知两個家伙从哪里搜刮来的,居然有这么多。
向来打仗,明军每次战争都是耗资巨大,还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勤压力,可这一次渡海作战让李信实在是开眼了,非但山东这边没什么压力,甚至还往回运来这么多东西。
“抚台大人,我们郑帅说了,这些东西麻烦大人帮忙处理,郑帅和李将军还有一封书信让卑职带给大人。”郑鸿逵的部下,就是那位登陆旅顺口的郑老刀朝着李信行礼道,同时递上一封信。
李信接过信拆开信封就看,看了没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两个家伙哪里是去打仗的,简直就是去做买卖的,而且是那种无本买卖。
在信中,郑鸿逵和李佑告诉李信,这些物资只是第一批,后续还会有物资运来。
所运来的物资委托李信在山东就地发卖,现在山东不是在准备开海么?不少晋商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在山东不少,李信可召集这些商人以官府的名义发卖给他们,所获得的钱财三分之一归于李信,另外三分之二归于郑鸿逵和李佑。
倒不是郑鸿逵和李佑想占李信便宜,主要是因为这三分之二中有部分是军士们的缴获,这些缴获已对所有军士做了承诺,等战后要发下去的,眼下只是让李信代持罢了。
剩余的部分,是郑鸿逵、李佑包括各级军官的,此外还有部分孝敬朝廷的,不得不说这两个家伙算盘打的不错,所分的也颇为合理,李信见后忍不住边笑边摇头。
他这个堂堂山东巡抚地方大员居然被委托做这样的事,也让李信哭笑不得。不过李信也没拒绝此事,这件事在他看来并不是坏事,打仗不仅没有支出反而有如此收获,怎么不算好事呢?而且李信不是死读书的那些书呆子,他的性格作风完全和其他读书人不一样,再加上李信文武双全,哪里在乎些世俗看法?
当即李信让郑老刀回去转告郑鸿逵和李佑,告诉他们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让两人在辽东好好打,用心打,折腾的建奴越惨越好。等回到衙门,李信就让人放出消息,联络在山东的各商人,那些商人听闻居然有这等好事哪里还坐得住?不到半日就接踵而来,全对李信所描述的那些辽东物资有着浓厚兴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