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穿在1977 > 第338章 吃不了苦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338章 吃不了苦

小说:穿在1977作者:狸猫换银子字数:5080更新时间 : 2024-02-12 23:32:21
    厨房里面,杨菊正在灶头上忙碌,一口锅正在蒸饭,另一口锅准备用来炒菜。

    看到陈凡进来,她微微愣了一下,“怎么起这么早?”

    陈凡甩甩手,“你出去休息一会儿,这段时间我管后勤。”

    杨菊手上忙碌不停,“不用,我这都快好了,就弄点菜,做点饭团。”

    陈凡见她不走,直接将她往外推,“让你出去就出去,厨房交给我就行了。”

    然后看了看盆底切碎的菜丁,“早上可以吃饭团,中午和晚上你们吃得进去才怪,这里我来弄。”

    杨菊只能嘟着嘴,举着双手被推了出去。

    陈凡在厨房里乒铃乓啷一阵忙碌,不一会儿,早饭便已经做好。

    说是饭团,其实是一盆加了腊肉粒的扬州炒饭,腊肉粒还是陈凡后加的,捏了就是饭团,不捏就是炒饭。

    然后再加上一大碗鸡蛋汤。

    呼呼啦啦吃完,姜丽丽四人也有了精神,拿着镰刀便准备出门。

    陈凡也没闲着,取了画板背上,又拿出许久没用的马灯和手电筒,“这个带着照亮。”

    现在还没天亮,连刚才的点点星光都已经褪去,黎明前的黑暗说的就是这个时候,出门走路可能没问题,下地干活儿的话,这点光亮就不够用了。

    姜丽丽赶紧说道,“马灯不能带,里面有明火和煤油,万一要是打破了,会惹大祸的。”

    马灯虽然很安全,可毕竟是明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时候,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都必须消除。

    杨菊,“而且灯光会招蚊子。”

    黄莺,“从这里走到田里,队长还要交代事情,等正式开工,就能看得见了。”

    刘丹左看看、右瞧瞧,然后用力点头,“嗯嗯!”

    陈凡嘴角微撇,又将马灯放了回去,只带手电筒,“那走吧。”

    5人一起出了知青院,这时从前面村庄里,已经有人零零散散地下来,往西边的田野走去。

    结果陈凡带了手电筒也没用,因为所有人都没有带亮,他要是打亮手电筒,会影响别人的视线,弄不好会看不清路。

    陈凡个子高,有人一眼便能看见他,当即就大声打招呼,“陈老师你也去下地?”

    他转身望过去,也看不清人是谁,便闭着眼睛喊道,“我去画几幅画。”

    那边立刻有人喊道,“陈老师辛苦啊,全大队的统筹工,估计就你起这么早跟着下田。”

    陈凡笑道,“那不是,大队部的杨书记他们肯定起得更早,说不定这时候都在地头上了。”

    “杨书记、张队长他们就是管生产的啊,又是干部,肯定不一样,其他统筹工就不用管,搞好本职工作就行。”

    他说的是保管员、会计、卫生员(赤脚医生)、民办老师、兽医、猪倌、鸭倌这些人。

    生产大队名义上不会对他们提要求下地,不过有些人也会自己过去帮忙,但是一方面不会对他们有强制要求,另一方面,就算他们主动帮忙,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也肯定比不上其他社员,这也算是统筹工的隐形福利之一。

    陈凡哈哈笑道,“我是队里的通讯员,下地头写报道,也是我的本职工作啊。”

    “扯哦,你这个通讯员又没拿工分,而且写报道什么时候不行,非要这时候?要我说,大队就该给你多算一份工分,那通讯员和资料员都是白干,不说拿两份,合起来拿一份不过分吧。”

    那边又传来其他人的附和声,“不过分、不过分,绝对不过分。”

    陈凡听着他们瞎扯淡,也笑着说道,“我要是拿三份工分,你们觉得不过分,我自己都觉得过分。要我说啊,与其多拿一份工分,不如把每個工分的价值做高一点。

    那报纸上都写了,有些地方一个工分就值3毛钱,一个工就是3块,年底分红都有两三百,除了没有工人的票证和福利品,那收入比工人还高。

    咱们把生产做好,争取也拿值3毛钱的工分,把镇上的工人都比下去!”

    这番话一出,所有人都齐声喊好。

    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又传向四面八方,给清冷的凌晨平添了几分喧嚣。

    不一会儿赶到地头,几百人分散在田埂上站着,似乎整个小队的人全来了,就等着杨队长宣布双抢开始。

    事实上人没全来也差不多。

    双抢时节,整个小队里面,有一个算一个,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小儿,其他男女老少都要全部出动,所以这里除了大人,还有不少半大的孩子。

    他们牵着母亲的手,大部分人还在打着瞌睡。但是等双抢开始,也要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

    倒是用不着他们收割,而是等大人收割的时候,大人领着孩子、大孩子领着小孩子,负责将收割的稻穗抱到一起,有力气的还要捆绑起来,没力气的就等着大人来捆。

    等收割完之后,他们还要去捡田间遗落的稻穗,做到“颗粒归仓”。

    而且这个时候不仅是半大的孩子,连许多4、5岁的小孩子也要参与进来,拎着个篮子在后面捡稻穗。

    这可不是玩耍,而是真正的劳动,可以说将生产队的每一分劳动力都利用了起来。

    杨队长站在一处地势相对较高的土包子上,举着镰刀喊道,“工作分配都按昨天讲的,还有没有不清楚的?”

    所有人左右张望,没有一个人说话。

    杨队长也不耽误时间,“行,我宣布,卢家湾生产大队第6小队,夏季双抢正式开始。”

    然后一声大吼,“把旗帜给我竖起来。”

    话音刚落,几面红旗立刻被举高,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进发。

    上面写着不同的字,有“卢家湾6队”,有“6队民兵班”,有“先进妇女小组”,有“劳动积极分子小分队”。

    就连知青院里只剩下姜丽丽一个人,也有一面“卢家湾知青”的旗帜,被插在了知青田里面。

    总的来说,就是人数不多,名堂不少。

    陈凡几人此时正站在知青田的田埂上,等杨队长讲完话,黄莺转头看向陈凡,“陈老师,我们下地去了。”

    他看看她们四人,轻轻点头,“都小心点,别伤到自己。”

    听到这话,姜丽丽不禁有些脸红,她想到了上次插秧被割伤脚的事,觉得陈凡是在说自己。

    杨菊大大咧咧地笑道,“没事,我们又不是第一次下地,早就习惯了。”

    说完之后,便提着镰刀走下田埂,弯腰开始收割。

    姜丽丽、黄莺、刘丹和她并列一排,相聚大约一米多远的距离,齐头并进,往稻田的另一头进军。

    随着稻田被搅动,一些小飞虫腾空而起,有的扑腾着飞远,有些却落在人身上,蛰到就会生疼。

    陈凡挥手赶走几只虫子,看看她们的背影,再抬起头看看天色,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天边隐隐出现一丝光亮,整个天地也有了两分颜色,稻田里的人群也不像刚才隐隐约约的看不清楚。

    他也不忙着去其他地方,就在田埂上打开画袋,拿出架子,将画板搁在架子上,然后拿着画笔开始作画。

    到了6点半,生产队的大喇叭比以往提前半个小时开播。

    卢家湾上空回荡着张翠娥的声音,“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大家早上好,又是一年双抢时节,每年夏天,就到了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时候,……”

    陈凡抬起头,看向大喇叭的方向,眼里是止不住的笑意。

    这篇文章是张翠娥自己写的,他也没怎么修改,就让她直接广播。

    虽然还有不少瑕疵,但是无论做任何事情,甩开手走路,都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培养自信心的第一步,相信过了今天,张翠娥的胆子和信心都会更大些。

    到时候自己就能更轻松了!

    从朦胧到天亮,从日出到正午。社员们在稻田里劳动,卢家湾上空大喇叭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

    县广播电台的新闻转播结束,张翠娥就给大家播放歌曲,又或者念一段报纸上的先进事迹报道,给大家加油打气。

    有人收割到陈凡身边,大声笑道,“陈老师,伱这个徒弟带得不错啊。”

    陈凡转头看过去,笑着说道,“有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说我教得好,我还说她有悟性呢。再一个,除了学得好之外,最主要还是她有这份心思,今天的广播可不是我安排的,是她自己想到的。”

    旁边的人都连连点头。

    “这倒也是,昨天白浪湖开始双抢,他们的广播就没有动静。估计这一次啊,我们卢家湾的广播又要出风头咯。”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传来阵阵笑声。

    以前双抢的时候可没这么热闹过,虽然那时候没有大喇叭,可是公社上面有,也没见他们热闹啊。

    所以说到底,还是卢家湾的广播站办得好!

    太阳一点点地往上爬,晒在人身上火辣辣的疼。气温也跟着上升,哪怕有阵阵风儿吹过,却没能吹干人们身上的汗珠。

    陈凡提着画板,辗转在每一面旗帜下,画出一张张的素描。

    早上还干劲十足的人们,这时候都有些筋疲力尽,哪怕是二三十岁的壮劳力,走路的时候也喘着粗气。

    挑着担子的?

    哦,他们在憋气鼓劲呢!

    陈凡抬起头看看天日,估摸着已经是上午11点,便收拾画袋往回走。

    如果是平时,肯定少不了人跟他打招呼说话,可现在即便是迎面碰上,也只是对着笑笑,然后脚步不停地挑着稻穗赶路。

    割稻谷的主力是女人和少部分男人,收拾散落的稻穗、将其打包捆绑的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挑担则全部都是男人们的活,他们要将这些稻穗挑到各家各户的场坪上,那里会有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将一捆捆的稻把拆开,然后用钉耙将稻把打散,摊在地上晾晒。

    至于老婆婆,这时候应该正在灶头前忙活,给下地的家人准备午餐。

    平时干活可以只吃两餐,但双抢期间必须要吃三餐,而且还要尽量吃好点,否则人的身体肯定受不了。

    如果家里没有老人的可就惨了,女人们从地里回来,还要手忙脚乱地在灶台前做饭、准备下午喝的水。

    陈凡现在就要去做“老婆婆”的角色。

    他没想过去下地收割遭这份罪,尤其是在看过一上午的劳动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让自己上,可能真不行。

    不是身体扛不住,而是受不了这份苦。

    头顶着烈日,在稻田里面弯着腰,一弯就是一上午,连直腰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人人都在抢时间收割,你多直几次腰,耽误的可能就是少收一垄地。

    万一要是因为少收了这一垄,结果耽误了后续的抢种、抢晒,然后再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承受身体和心灵的双倍煎熬,实在是太遭罪了。

    反正陈凡自认为吃不了这份苦。

    不过他搞搞后勤还是没问题的。

    快步回到知青院,将画袋放到房间,然后一脚将两只狗子踢开,便提了个菜篮子,去后面的菜地里转悠。

    人太累的时候一定不能吃大鱼大肉,否则容易消化不良,而且累得太狠了,也没有胃口,看见鱼肉都吃不下去。

    所以这时候做的菜就要尽可能清淡一些,方便快点吃,还要容易消化。可是由于要承担高强度劳动,又不能没有营养,必须经得起消耗、不容易饿,这就比较考验做菜的功夫。

    他在菜园里看了一圈,心里便有了计较。

    先摘了些黄瓜、茄子、豆角,抓了几个辣椒,到厨房清洗干净切好,去房间割了点腊肉,拿了几个鸡蛋,又在厨房里将杨菊从家里拿来的榨胡椒舀了一大碗,再将养在鱼缸里的小鱼仔捞了一些。

    腊肉粒炒黄瓜、茄子豆角、辣椒炒蛋,最后是一碗榨胡椒糊小鱼仔。

    这就是陈凡给她们准备的第一餐“双抢食谱”。

    榨胡椒要糊,小鱼仔要烂,两样混在一起,既开胃又有营养,其他菜也都清淡可口,但是又不缺油脂,保管经得起饿。

    汤就不用了,直接煮一锅稀饭,再蒸一笼米饭,先吃稀饭把胃口打开,再吃干饭管饱。

    也就是蒸包子馒头要发面,今天已经来不及做,明天倒是可以,否则的话,就着稀饭和菜,吃包子馒头也挺好。

    等饭菜做好,陈凡又给灶里添了两把火,烧了一大锅热水。

    随后将桌子搬到外面的场坪上。

    天气炎热,在外面吃饭更舒服。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