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
小说:穿在1977作者:狸猫换银子字数:2529更新时间 : 2023-12-01 15:26:36
回到家里,刚放下东西,陈凡便跑到大队部上班。
他刚进中院,就被张队长叫住,“等一下先播两条通知。”
“通知?”
陈凡好奇地接过来看了看,“哦,要挑堤了啊,还有水沟清淤。”
这个事前天黄老四家上梁的时候,杨队长还说过,看来今天是公社下通知了。
张队长点点头,“今年不大搞,就简单弄一下,包工到队,只要完成责任段河堤的修补,还有队内水沟的清淤就行。”
顿了一下,又说道,“要注意提醒,做好防护准备,不能赤脚下水,更不许喝生水。”
这是预防血吸虫的。
陈凡连连点头,笑道,“您这通知上都写着呢,放心,保证漏不了。”
张队长哈哈笑了笑,挥挥手,“去吧。”
陈凡快步上楼,把广播机打开,在话筒上拍了拍,外面的大喇叭立刻发出闷响的声音。
过了两秒,陈凡才对着话筒念起了通知,“全体社员同志请注意,全体社员同志请注意,现在播报一则通知,接上级公社通知,……”
将通知念了两遍,张队长在院子里听着,确认无误之后,便转身进了办公室,跟其他几位一起商量这两样工作的章程。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都是轻车熟驾,当陈凡念完通知之后,整个卢家湾生产大队都动员起来。
检查箢子、扁担,修理铁锹、独轮车,……
等四点钟到了,陈凡打开收音机转播县广播台,守了两分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连书也不看了,直接溜到中院,想看看大队部是怎么搞指挥的。
结果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见杨书记、张队长、肖队长、叶队长四支老烟枪又在吞云吐雾,聊着星期天去赶集的事。
陈凡顿时大跌眼镜,说好的挑堤是很重要的工作呢?
正对着门口的叶队长看到他,昂起头问道,“小陈,有事?”
陈凡嘿嘿笑了笑,“没事,就是想听听领导是怎么安排挑堤工作。”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何况作为队里的广播员,绝对是最先知道消息的人之一,他便坦然直言。
杨书记却不禁哑然失笑,喷着烟雾说道,“又不是挑大堤,还安排什么。”
张队长招招手,“进来坐。”
陈凡也不客套,直接就进门坐下。
他现在也看出来了,只要工作做得好,你跟这几位拍桌子都没问题,可要是工作做不好,就别怪他们提扁担揍人。
爱憎分明呐!
还好,小陈同志工作态度是良好的,工作质量是优秀的,如今全公社都知道卢家湾的广播员比公社的广播员还厉害,普通话标准不说,竟然还能维修广播机,杨书记和张队长也不管人家在背后里骂他们走狗屎运,反正面子上有光就行。
如此一来,对待陈凡的态度自然不一般。
况且闲着也是闲着,跟年轻人吹吹牛也不错。
等陈凡坐下,张队长才笑着说道,“这种两三天就能干完的小工程,基本上不用怎么准备,甚至都不需要水利所的人过来划河段,就按去年的标准,把一些地方填补一下,完了算工分、给补贴就行。
真正要做大准备的,那得是大工程,而且有些大工程提前一年就发通知,整个工程周边的人都要出工出力,甚至还要根据人工情况,调动外地、包括外省人来参加,那种就不得了。”
陈凡顿时瞪大眼睛,“还要调动外省人?”
那种怕不是国家级工程?!
张队长嘿嘿笑了笑,接着说道,“那可不。就拿这个挑堤来说,挑堤是最小的工程,真正大的工程,那都不叫挑堤,叫‘上河工’,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不仅仅是加固堤坝的事,还包括开挖河渠、水道清淤拓宽、修建水库,一点也不夸张,那可真是千军万马大会战!”
趁着张队长抽烟的时候,杨书记也加入进来,神采飞扬地说道,“你知道荆江分洪区不?”
陈凡眼珠微转,轻轻摇头,“不晓得。”
这个他真没听说过。
杨书记嘴巴一撇,“这都不晓得,我告诉你,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就在湖北的公安县,比鼎鼎大名的十三陵水库、红旗渠还要早得多。
早在50年冬天的时候,李先生就亲自批准并全程过问这项水利工程,念同志负责主持,准备时间就用了一年半,52年初夏开工,1年时间完工,不仅改变了荆江地区水患频发的状况,还改善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和航道安全,我们这里现在水患比以前少得多,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水利工程调节水位。”
陈凡满脸惊讶,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杨书记得意洋洋地翘起二郎腿,抽了一口烟,正准备说话。
然后就被旁边的张队长将话头抢了回去,“就是这个荆江分洪区,当年搞建设的时候,除了老肖还在北边打仗,我们几个都去上过河工,那家伙,真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陈凡眨眨眼,您老是不是串词了?
张队长见他似乎不信,当即脸色一板,“伱娃儿么要以为我在吹牛,一点也不夸张,当时参加建设的总共有30万大军,其中10万部队,20万民工,除了有几队女的当火头军烧饭,其他全都是18到45岁的壮劳力。
我们30万人,就靠肩挑、手推,只用了75天,就建成第一期主体工程。
当时30万人吃喝拉撒都在河堤上,住的是草窝棚,吃的是大锅饭,醒来就开干,天黑就睡觉。干活的时候高地上插红旗,大喇叭放广播,那白米、肥猪每天都往工地上送,可以敞开了肚皮吃。
30万人背后还有30万人,东北的钢材、上海的机器、广西的木材、宜昌的石头都往工地上送,一天都没耽误过,所有人都干劲十足,这就叫大工程。”
张队长和杨书记忆往昔峥嵘岁月,陈凡听得心驰神往。
可惜,他想象不出那种画面,只记得建两神山时,几百台重型机器同时开工,一座小山被连夜铲平,10几天内先后建起两座大型医院。
也许两者的效率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那种一脉相承的精神,却能清晰地感受得到。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他刚进中院,就被张队长叫住,“等一下先播两条通知。”
“通知?”
陈凡好奇地接过来看了看,“哦,要挑堤了啊,还有水沟清淤。”
这个事前天黄老四家上梁的时候,杨队长还说过,看来今天是公社下通知了。
张队长点点头,“今年不大搞,就简单弄一下,包工到队,只要完成责任段河堤的修补,还有队内水沟的清淤就行。”
顿了一下,又说道,“要注意提醒,做好防护准备,不能赤脚下水,更不许喝生水。”
这是预防血吸虫的。
陈凡连连点头,笑道,“您这通知上都写着呢,放心,保证漏不了。”
张队长哈哈笑了笑,挥挥手,“去吧。”
陈凡快步上楼,把广播机打开,在话筒上拍了拍,外面的大喇叭立刻发出闷响的声音。
过了两秒,陈凡才对着话筒念起了通知,“全体社员同志请注意,全体社员同志请注意,现在播报一则通知,接上级公社通知,……”
将通知念了两遍,张队长在院子里听着,确认无误之后,便转身进了办公室,跟其他几位一起商量这两样工作的章程。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都是轻车熟驾,当陈凡念完通知之后,整个卢家湾生产大队都动员起来。
检查箢子、扁担,修理铁锹、独轮车,……
等四点钟到了,陈凡打开收音机转播县广播台,守了两分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连书也不看了,直接溜到中院,想看看大队部是怎么搞指挥的。
结果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见杨书记、张队长、肖队长、叶队长四支老烟枪又在吞云吐雾,聊着星期天去赶集的事。
陈凡顿时大跌眼镜,说好的挑堤是很重要的工作呢?
正对着门口的叶队长看到他,昂起头问道,“小陈,有事?”
陈凡嘿嘿笑了笑,“没事,就是想听听领导是怎么安排挑堤工作。”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何况作为队里的广播员,绝对是最先知道消息的人之一,他便坦然直言。
杨书记却不禁哑然失笑,喷着烟雾说道,“又不是挑大堤,还安排什么。”
张队长招招手,“进来坐。”
陈凡也不客套,直接就进门坐下。
他现在也看出来了,只要工作做得好,你跟这几位拍桌子都没问题,可要是工作做不好,就别怪他们提扁担揍人。
爱憎分明呐!
还好,小陈同志工作态度是良好的,工作质量是优秀的,如今全公社都知道卢家湾的广播员比公社的广播员还厉害,普通话标准不说,竟然还能维修广播机,杨书记和张队长也不管人家在背后里骂他们走狗屎运,反正面子上有光就行。
如此一来,对待陈凡的态度自然不一般。
况且闲着也是闲着,跟年轻人吹吹牛也不错。
等陈凡坐下,张队长才笑着说道,“这种两三天就能干完的小工程,基本上不用怎么准备,甚至都不需要水利所的人过来划河段,就按去年的标准,把一些地方填补一下,完了算工分、给补贴就行。
真正要做大准备的,那得是大工程,而且有些大工程提前一年就发通知,整个工程周边的人都要出工出力,甚至还要根据人工情况,调动外地、包括外省人来参加,那种就不得了。”
陈凡顿时瞪大眼睛,“还要调动外省人?”
那种怕不是国家级工程?!
张队长嘿嘿笑了笑,接着说道,“那可不。就拿这个挑堤来说,挑堤是最小的工程,真正大的工程,那都不叫挑堤,叫‘上河工’,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不仅仅是加固堤坝的事,还包括开挖河渠、水道清淤拓宽、修建水库,一点也不夸张,那可真是千军万马大会战!”
趁着张队长抽烟的时候,杨书记也加入进来,神采飞扬地说道,“你知道荆江分洪区不?”
陈凡眼珠微转,轻轻摇头,“不晓得。”
这个他真没听说过。
杨书记嘴巴一撇,“这都不晓得,我告诉你,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就在湖北的公安县,比鼎鼎大名的十三陵水库、红旗渠还要早得多。
早在50年冬天的时候,李先生就亲自批准并全程过问这项水利工程,念同志负责主持,准备时间就用了一年半,52年初夏开工,1年时间完工,不仅改变了荆江地区水患频发的状况,还改善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和航道安全,我们这里现在水患比以前少得多,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水利工程调节水位。”
陈凡满脸惊讶,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杨书记得意洋洋地翘起二郎腿,抽了一口烟,正准备说话。
然后就被旁边的张队长将话头抢了回去,“就是这个荆江分洪区,当年搞建设的时候,除了老肖还在北边打仗,我们几个都去上过河工,那家伙,真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陈凡眨眨眼,您老是不是串词了?
张队长见他似乎不信,当即脸色一板,“伱娃儿么要以为我在吹牛,一点也不夸张,当时参加建设的总共有30万大军,其中10万部队,20万民工,除了有几队女的当火头军烧饭,其他全都是18到45岁的壮劳力。
我们30万人,就靠肩挑、手推,只用了75天,就建成第一期主体工程。
当时30万人吃喝拉撒都在河堤上,住的是草窝棚,吃的是大锅饭,醒来就开干,天黑就睡觉。干活的时候高地上插红旗,大喇叭放广播,那白米、肥猪每天都往工地上送,可以敞开了肚皮吃。
30万人背后还有30万人,东北的钢材、上海的机器、广西的木材、宜昌的石头都往工地上送,一天都没耽误过,所有人都干劲十足,这就叫大工程。”
张队长和杨书记忆往昔峥嵘岁月,陈凡听得心驰神往。
可惜,他想象不出那种画面,只记得建两神山时,几百台重型机器同时开工,一座小山被连夜铲平,10几天内先后建起两座大型医院。
也许两者的效率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那种一脉相承的精神,却能清晰地感受得到。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