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饥民(一)
小说:度韶华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字数:2371更新时间 : 2024-04-30 07:09:03
礼部很快选出了最近的吉日,就在两个月后。
从太康帝咽气的那一天开始,数十个女红精妙的绣娘,每日忙碌八九个时辰赶制龙袍。除了龙袍,新帝登基大典还有诸多需要准备的东西。内务府和礼部都忙得脚不沾地。
太子登基后,还有太皇太后的册封典礼,李太后的册封典礼,另有太妃们的册封典礼等等。
姜韶华默默算了一下时间,她还得在京城再停留四个月。也就是说,到了七月,她才能启程回南阳郡……
“郡主,我想回我们的王府了。”陈瑾瑜在姜韶华耳边低声唏嘘:“以前我对京城十分好奇,对宫廷朝堂更是敬畏。如今来了看过了,只觉心累,还是早点回去吧!”
姜韶华哑然失笑:“怎么就心累了?”
陈瑾瑜撇撇嘴道:“整日你争我斗,为了一点小事也能吵得不可开交。官员们忙着争斗,低头当差做事的少之又少。比我们南阳郡可差远了。”
姜韶华收敛笑容,轻叹一声:“党争之祸,其实众人心里都清楚。可人人都有私心,都想争权夺利,谁都要争个高下,不愿后退。”
“我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真正掌控南阳王府。每年花半年的时间去巡查诸县,让臣子们都一心做事。”
“京城是大梁政治中心,人心之复杂,是南阳郡的十倍百倍。想将这么一群人都捏成一条心,谈何容易。”
“不过,这都是太子面临的难题,轮不到也无需我来操心。我此次进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无需再节外生枝。”
是啊,郡主已经露了锋芒,进了朝堂,哄住了郑太后,成了太子心中能干厉害又忠心的臣子兼堂妹。将来太子登基,郡主背靠大树好乘凉,能稳稳守住南阳郡便可。
其余的浑水,不蹚也罢。
陈瑾瑜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贼眉鼠眼地盯了姜韶华一眼。
姜韶华故作没察觉。
陈瑾瑜果然忍不住,低声笑道:“我看小公爷和王四公子都对郡主格外关注。”
郑宸和王瑾都是太子伴读,每日伴在太子身边。姜韶华每日进宫走动,几乎日日都见到太子殿下,自然少不得和郑宸王瑾打照面。
郑宸不时的注目,王瑾时时的凝望,都落在陈瑾瑜眼底。
姜韶华神色未变:“还有几个月,我就回南阳郡。他们有什么心思,和我无关。”
这倒也是。郑家小公爷和王家四公子,都不可能入赘南阳王府。
陈瑾瑜有些遗憾,转念一想,南阳郡里还有一位不显山不露水却无比重要的崔公子哪!
“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姜韶华笑着瞥一眼过去:“我只想治理好南阳郡,让南阳郡的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成亲这等事,几年之内我都不会去想。你别乱琢磨。”
陈瑾瑜嘿嘿笑了几声:“我什么都没说,郡主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姜韶华笑着白她一眼。
身高力壮的秦虎匆匆走了进来,呈上一封书信:“启禀郡主,亲卫一营秦统领写了信来。”
姜韶华略一点头,接过信迅速拆开看了一遍。
看完后,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对陈瑾瑜道:“去备笔墨,我要写一封回信。”
汤家分了三路卖粮,秦战孟大山刘恒昌,各自领了五百亲卫随行护粮。推广粮种一事进行得还算顺利。
秦战在信中提及北方饥民众多,一升米就能买下一家人。“……我们南阳郡地广人少,亲卫营也缺人手。末将想趁机买一些人。也算是给饥民一条活路。希望郡主应允首肯……”
姜韶华提笔写了回信,在信中肯定了秦战的想法。不过,此事不能张扬,一定要低调进行。
再者,此事也得和陈冯两位长史商议。招来的饥民送到南阳郡后,要往何处安顿,都得仔细安排。
姜韶华又给陈长史冯长史分别写了信,另外还有孟大山和刘恒昌。亲卫一营已经行动起来,二营三营也别含糊了。
……
几日后,陈长史和冯长史便收到了郡主来信。
姜韶华去了京城后,陈卓和冯文铭一个掌管人事,一个掌管银钱内务,各自忙得不可开交。明明都在王府里,有时候竟是几日打不了照面。
收到郡主的来信后,冯文铭抽了抽嘴角,额上的皱纹都快夹死苍蝇了。
冯长史拿着郡主的书信,气势汹汹地去寻陈长史:“郡主的信你瞧瞧。”
陈卓不动声色地接了信:“郡主给我也写了信,说的是招纳饥民一事。以我看,这是一桩大好事。”
“我们南阳郡十四县,只有三个上县。其余要么中县要么下县,百姓人口数量不足。换在平时,谁愿抛家舍业地来南阳。现在北方饥民遍地,正是吸纳人口的好时候……”
冯文铭瞪了一眼过去:“这道理谁不知道。关键是买了饥民回来,就要先养着他们。等他们开荒种田收了粮食养活自己,少说也得一两年。你有没有算过,这一两年里,要花多少银子消耗多少粮食?”
“郡主要推广新粮,要养亲卫营,要养着南阳军,还要顾着粮食不够吃的几个县。这些通通都是要银子要粮食的。”
“现在忽然再多那么一批饥民出来,我从哪儿变出多余的银子和粮食来!”
冯文铭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恼,口水都喷到陈卓的脸上了:“我是王府长史,不是天上的神仙。不能眨眨眼就变出银子和粮食!”
陈卓淡定地用袖子擦了一把脸,然而耐心安抚老友:“你先冷静,别急着发火。招纳饥民的事,对南阳郡是长远的好事。慢慢做便是,又不是一下子多出一万人两万人来。”
“再者,我们南阳郡今年全部种上了玉米红薯,等到新粮大丰收的时候,便能养活三四倍的人口。招来的饥民也不是白白养着,让他们开荒,让他们种地,还可以让他们去挖铁矿去养马。”
“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从太康帝咽气的那一天开始,数十个女红精妙的绣娘,每日忙碌八九个时辰赶制龙袍。除了龙袍,新帝登基大典还有诸多需要准备的东西。内务府和礼部都忙得脚不沾地。
太子登基后,还有太皇太后的册封典礼,李太后的册封典礼,另有太妃们的册封典礼等等。
姜韶华默默算了一下时间,她还得在京城再停留四个月。也就是说,到了七月,她才能启程回南阳郡……
“郡主,我想回我们的王府了。”陈瑾瑜在姜韶华耳边低声唏嘘:“以前我对京城十分好奇,对宫廷朝堂更是敬畏。如今来了看过了,只觉心累,还是早点回去吧!”
姜韶华哑然失笑:“怎么就心累了?”
陈瑾瑜撇撇嘴道:“整日你争我斗,为了一点小事也能吵得不可开交。官员们忙着争斗,低头当差做事的少之又少。比我们南阳郡可差远了。”
姜韶华收敛笑容,轻叹一声:“党争之祸,其实众人心里都清楚。可人人都有私心,都想争权夺利,谁都要争个高下,不愿后退。”
“我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真正掌控南阳王府。每年花半年的时间去巡查诸县,让臣子们都一心做事。”
“京城是大梁政治中心,人心之复杂,是南阳郡的十倍百倍。想将这么一群人都捏成一条心,谈何容易。”
“不过,这都是太子面临的难题,轮不到也无需我来操心。我此次进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无需再节外生枝。”
是啊,郡主已经露了锋芒,进了朝堂,哄住了郑太后,成了太子心中能干厉害又忠心的臣子兼堂妹。将来太子登基,郡主背靠大树好乘凉,能稳稳守住南阳郡便可。
其余的浑水,不蹚也罢。
陈瑾瑜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贼眉鼠眼地盯了姜韶华一眼。
姜韶华故作没察觉。
陈瑾瑜果然忍不住,低声笑道:“我看小公爷和王四公子都对郡主格外关注。”
郑宸和王瑾都是太子伴读,每日伴在太子身边。姜韶华每日进宫走动,几乎日日都见到太子殿下,自然少不得和郑宸王瑾打照面。
郑宸不时的注目,王瑾时时的凝望,都落在陈瑾瑜眼底。
姜韶华神色未变:“还有几个月,我就回南阳郡。他们有什么心思,和我无关。”
这倒也是。郑家小公爷和王家四公子,都不可能入赘南阳王府。
陈瑾瑜有些遗憾,转念一想,南阳郡里还有一位不显山不露水却无比重要的崔公子哪!
“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姜韶华笑着瞥一眼过去:“我只想治理好南阳郡,让南阳郡的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成亲这等事,几年之内我都不会去想。你别乱琢磨。”
陈瑾瑜嘿嘿笑了几声:“我什么都没说,郡主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姜韶华笑着白她一眼。
身高力壮的秦虎匆匆走了进来,呈上一封书信:“启禀郡主,亲卫一营秦统领写了信来。”
姜韶华略一点头,接过信迅速拆开看了一遍。
看完后,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对陈瑾瑜道:“去备笔墨,我要写一封回信。”
汤家分了三路卖粮,秦战孟大山刘恒昌,各自领了五百亲卫随行护粮。推广粮种一事进行得还算顺利。
秦战在信中提及北方饥民众多,一升米就能买下一家人。“……我们南阳郡地广人少,亲卫营也缺人手。末将想趁机买一些人。也算是给饥民一条活路。希望郡主应允首肯……”
姜韶华提笔写了回信,在信中肯定了秦战的想法。不过,此事不能张扬,一定要低调进行。
再者,此事也得和陈冯两位长史商议。招来的饥民送到南阳郡后,要往何处安顿,都得仔细安排。
姜韶华又给陈长史冯长史分别写了信,另外还有孟大山和刘恒昌。亲卫一营已经行动起来,二营三营也别含糊了。
……
几日后,陈长史和冯长史便收到了郡主来信。
姜韶华去了京城后,陈卓和冯文铭一个掌管人事,一个掌管银钱内务,各自忙得不可开交。明明都在王府里,有时候竟是几日打不了照面。
收到郡主的来信后,冯文铭抽了抽嘴角,额上的皱纹都快夹死苍蝇了。
冯长史拿着郡主的书信,气势汹汹地去寻陈长史:“郡主的信你瞧瞧。”
陈卓不动声色地接了信:“郡主给我也写了信,说的是招纳饥民一事。以我看,这是一桩大好事。”
“我们南阳郡十四县,只有三个上县。其余要么中县要么下县,百姓人口数量不足。换在平时,谁愿抛家舍业地来南阳。现在北方饥民遍地,正是吸纳人口的好时候……”
冯文铭瞪了一眼过去:“这道理谁不知道。关键是买了饥民回来,就要先养着他们。等他们开荒种田收了粮食养活自己,少说也得一两年。你有没有算过,这一两年里,要花多少银子消耗多少粮食?”
“郡主要推广新粮,要养亲卫营,要养着南阳军,还要顾着粮食不够吃的几个县。这些通通都是要银子要粮食的。”
“现在忽然再多那么一批饥民出来,我从哪儿变出多余的银子和粮食来!”
冯文铭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恼,口水都喷到陈卓的脸上了:“我是王府长史,不是天上的神仙。不能眨眨眼就变出银子和粮食!”
陈卓淡定地用袖子擦了一把脸,然而耐心安抚老友:“你先冷静,别急着发火。招纳饥民的事,对南阳郡是长远的好事。慢慢做便是,又不是一下子多出一万人两万人来。”
“再者,我们南阳郡今年全部种上了玉米红薯,等到新粮大丰收的时候,便能养活三四倍的人口。招来的饥民也不是白白养着,让他们开荒,让他们种地,还可以让他们去挖铁矿去养马。”
“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