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
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作者:见月明字数:5420更新时间 : 2023-11-26 17:41:40
马秀英也是遛弯刚回来,正坐在花园里透气。
看着自家媳妇,老朱乱糟糟的心顿时就安生了。
一溜烟就来到马秀英身边:“妹子,咱来看你了。”
马秀英眼神里浮出一抹笑意,嘴上嫌弃的道:
“来就来了,晃悠个啥,坐这吧。”
“唉。”老朱屁颠屁颠的在她对面坐下。
“妹子,你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马秀英笑道:“是吧,我看着也比前几日好了些。”
“听雀喜说,我的白发都比以前少了。”
“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这丫头哄我开心。”
雀喜是给她梳头的侍女。
朱元璋凑过来,眼睛还没看到,嘴上就忙不迭的说道:
“真的真的,黑发比以前少多了。”
马秀英有些不确定的道:“伱说什么?”
朱元璋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方才嘴快说错话了,不动声色的道:
“你看这几根,前头是白色的,发根是黑色的。”
“这就是白发复黑啊。”
“用他们医家的话怎么说的来着……”
“哦对了,气血充足,白发复黑。”
马秀英还以为真是自己听错了,也就没多想,笑道:
“陈景恪的医术真高明啊,才半年就将我身体调理好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她的身体状况肉眼可见的改善。
原本脸色枯黄,眼睛带着无尽的倦意。
现在恢复到了正常的血色,双颊饱满,眼睛明亮有神。
花白的头发,竟然也有复黑的迹象。
这种前后变化太明显了,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带来的好处就是,再也没有人怀疑陈景恪在夸大其词。
以朱元璋这一家子为首,都对陈景恪的医术,有着接近无条件的信任。
怕她掉以轻心,朱元璋连忙说道:
“可不能松懈啊,陈景恪说了你这是陈年顽疾,疗养不能停。”
马秀英很是受用,说道:“好好好,有你看着呢,我想停也停不了啊。”
“你这会儿不应该在处理政务吗?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让我猜猜,今天陈景恪要讲课,莫不是他讲了什么事情让你为难了?”
陈景恪要开讲,朱元璋和朱雄英都和她说过。
她也很好奇,这次到底讲了什么。
朱元璋叹道:“让妹子你说着了,他还真给咱出了一个……不,两个大难题。”
马秀英并不意外,反而很高兴的说道:
“难题好啊,难就说明这两个漏洞很大。”
“一旦调整过来,就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朱元璋爱慕的道:“还是妹子你大气,比咱还要大气。”
“要你是男儿身,咱情愿变成女人,给你当皇后。”
马秀英心里美滋滋的:“我要是男儿身,一定封你当皇后。”
“好了好了,别贫了,快说什么问题吧。”
朱元璋这才说道:“第一个问题,关于黄河的……”
他将陈景恪关于黄河的分析详细道出。
马秀英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尤其是讲到夺淮入海的后果,她的眉头也紧紧锁住。
一口气讲完,朱元璋说道:“……此事,难办啊。”
马秀英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问道:“第二个问题呢?”
朱元璋又将温寒变讲了一遍,末了怀疑的道:
“你说这个温寒变真的存在吗?”
“要是真的,咱们的子孙,可怎么办呐?”
马秀英深吸口气,她知道陈景恪可能会抛出一个大问题,却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大。
人常言夏虫不可语冰,在温寒变面前人和夏虫又有何区别。
还好,老祖宗喜欢记录历史,让我们得以窥探到蛛丝马迹。
“虽然已经说过无数次,但我还是想说,陈景恪的眼光果然异于常人。”
“史书就在那里,不知道多少人看过,唯有他总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朱元璋听出了画外音,不解的道:“妹子你相信他的话?”
马秀英点点头,认真的道:
“信,在他没有出错之前,他说什么我都信。”
“别说温寒变,就算他和我说明天世界就要毁灭,我都信。”
朱元璋挠了挠头,这话题还让他怎么继续。
马秀英看出了他的想法,笑道:“你能问出,咱们的子孙怎么办,其实心里已经相信了。”
朱元璋倒也没有隐瞒,而是叹道:“可咱身为皇帝,这种大事需要更多证据啊。”
马秀英认同的道:“谨慎是对的,证据不足就去查。”
“他不是已经给出参考标准了吗,先找人将先秦时期写成的书全部查一遍。”
朱元璋苦笑道:“要是能查到证据还好,就怕翻遍了也找不到啊。”
马秀英说道:“找得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找到证据,就可以公布天下,名正言顺的做准备。”
马秀英嗤笑道:“没想到你朱重八还这么天真,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证据别人就肯相信了?”
“就算他们相信了,南方出身的官吏和读书人,就愿意让你大动干戈?”
“你不会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北方边防的吧?”
朱元璋脸色变得很是阴郁。
南方官吏对朝廷北伐很是不以为然,尤其是对塞王的态度,摆明了很讨厌。
为何?
一开始朱元璋还以为,他们是反对分封。
后来才明白,他们反对的其实是北伐。
塞王的目的可不仅仅是防守,还有个功能是拓土。
先稳住脚跟,然后一步步北上,蚕食北元的地盘。
他们巴不得将北方当做包袱甩掉,然后朝廷关起门,在南方过奢靡的日子。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想迁都北方的原因。
若是让他们知道温寒变,知道寒冷期就要到来,就更有理由放弃北方了。
马皇后说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不知道或许会更好。”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点头,是这个理。
马皇后继续说道:“而且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何秦汉隋唐,仅靠北方就足以维持朝廷运转?”
“那时候的南方,可还是用来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
汉唐人口最高超过四千万,基本全靠北方自给自足。
大明才六千万人口,南北方加起来,都感觉有些吃力。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还不是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陷入动乱。”
“宋朝无力夺回燕云十六州,只能偏安南方……”
“元朝朝廷又疏于管理,甚至将北方大片良田划为牧场……”
“长达数百年的混乱,让北方彻底荒芜了下来……”
马皇后颔首道:“你说的都对,但还有个原因你忽略了。”
“什么原因?”
“黄河。”
“黄河?”
马秀英说道:“是的,黄河夺淮入海,河南和山东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
“大片靠黄河灌溉的良田,成为下等田。”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还真是,河南和山东历来是北方最重要的产粮区。”
“没了黄河的水源,严重影响到这里的粮食产量。”
说到这里,他猛然醒悟过来,道:“妹子,你这是支持黄河回归故道了?”
马秀英肯定的道:“为何不支持?”
“黄河夺淮入海,破坏了淮水水系,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少了黄河水灌溉,又让北方变得贫瘠……”
“如此两处都受害,国家也要背负沉重的负担。”
“回归故道,对两地都大有好处……”
“且北方初定,人口不算多,还未真正安定下来。”
“迁徙黄河故道附近的百姓,还比较容易。”
“等过上几十年,再想做就更加不可能了。”
“而且你知道为何南方人反对北伐,甚至希望放弃北方吗?”
朱元璋怒道:“他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马秀英摇头道:“不,是因为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自给自足。”
“不论是北伐还是后续经营北方,都需要南方支援粮草物资。”
“这会加重南方百姓的负担,他们自然不愿意。”
“如果河南和山地两地再次富庶起来,朝廷就能减少对南方的依赖。”
“他们也就不会再如现在一般,反对北伐了。”
“用陈景恪的话来说就是,全局都盘活了。”
“所以,黄河回归故道,势在必行。”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而且减少了对南方的经济依赖,那些南方官吏,也就不敢在咱面前支棱了。
南方人也就不会再和现在一般,歧视北方人了。
我不吃你家大米,你有什么资格豪横的?
大明全靠我们北方人,在前方抵御外敌,应该我们反过来俯视你们才对。
这一下,真的是将全局都给盘活了啊。
马秀英继续说道:“温寒变的问题更简单,不论它是否是真的,眼下都不重要,也不影响治黄之事。”
“它不是真的,黄河要回归故道。它是真的,那更要将黄河扳回来。”
“在河套、晋陕之地种植草木也是一样的。”
“为了让黄河长治久安,朝廷必须增加这里的草木数量。”
“陈景恪不是说了吗,现在正处在由暖转寒的节点。”
“降水线还没有完全移走,河套和晋陕的雨水还算充足。”
“趁这个机会,扩大当地的草木数量。”
朱元璋被她说的热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大刀阔斧的改革。
只是作为皇帝,他还保持着理智:
“现在朝廷哪有经历去种草种树啊。”
马秀英笑道:“你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了。”
“收集草种,让士兵骑着马跑一遍,撒在那里就行了。”
“一场大雨下来,草就长出来了。”
“种树要麻烦一点,不过也不是没办法解决。”
“让人寻找耐寒耐旱的树,最好是那种折一根树条,插在地里就能发芽的那种。”
“等下雨了,就让人趁着地面有水赶紧插上,能活几棵是几棵。”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马秀英继续说道:“不过比起种,保护更重要。”
“那里荒漠化的主因就是过度垦荒,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那就迁一部分出来……”
“嗯,将贫瘠地区的人,迁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去,将朝廷控制的良田分给他们。”
“然后就先从贫瘠地区,开始种草种树。”
“如此既不影响百姓生活,又可以增加草木数量,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兴奋的道:“好好好,妹子这法子好,咱马上就命人去做。”
马皇后横了他一眼,道:“你糊涂了啊,这种事情,哪能由你直接提出来?”
朱元璋不解的道:“啊,咱不能说吗?”
马皇后解释道:“可以是可以,但最好让臣子主动提出来,你顺势同意。”
“而且你不是对工部那位王尚书不满意吗。”
朱元璋怒道:“酒囊饭袋,都上任半年了,还未将工部理顺。”
“治黄历来是朝廷头等大事,这都多久了,才拿出治黄疏。”
“而且还是照搬前人之法,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他这个尚书是做到头了,咱这就给他罢免了。”
马秀英也完全赞同,这位王尚书是挺忠心的,也很清廉,但能力确实不行。
“王尚书忠心耿耿为官清廉,迁走另作他用即可,罢免就太过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既然妹子你给他求情了,咱就给他一次机会。”
马秀英继续方才的话题:“你就将黄河面临的难题,告诉群臣,让他们想办法。”
“然后私下再放出风,就说北方贫瘠,皆因少了黄河水灌溉。”
“如果黄河能回归故道,河南和山东就能重新富庶起来。”
“到时候你就看群臣如何反应,看看有没有人能提出真正可行的办法。”
“如果有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拿出解决办法。”
“那定然是有才干的人,你就可以重用他,然后让他冲锋在前。”
“你只需躲在后面,为他提供便利,挡住各种非议就可以了。”
到时候就算出了问题,朱元璋躲在幕后还有转圜的余地。
如果他自己拿出全套改革方案,到时候群臣的火力就会集中在他身上。
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就是死局。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连连点头道:
“妹子你说的太对了,咱就这么干。”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看着自家媳妇,老朱乱糟糟的心顿时就安生了。
一溜烟就来到马秀英身边:“妹子,咱来看你了。”
马秀英眼神里浮出一抹笑意,嘴上嫌弃的道:
“来就来了,晃悠个啥,坐这吧。”
“唉。”老朱屁颠屁颠的在她对面坐下。
“妹子,你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马秀英笑道:“是吧,我看着也比前几日好了些。”
“听雀喜说,我的白发都比以前少了。”
“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这丫头哄我开心。”
雀喜是给她梳头的侍女。
朱元璋凑过来,眼睛还没看到,嘴上就忙不迭的说道:
“真的真的,黑发比以前少多了。”
马秀英有些不确定的道:“伱说什么?”
朱元璋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方才嘴快说错话了,不动声色的道:
“你看这几根,前头是白色的,发根是黑色的。”
“这就是白发复黑啊。”
“用他们医家的话怎么说的来着……”
“哦对了,气血充足,白发复黑。”
马秀英还以为真是自己听错了,也就没多想,笑道:
“陈景恪的医术真高明啊,才半年就将我身体调理好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她的身体状况肉眼可见的改善。
原本脸色枯黄,眼睛带着无尽的倦意。
现在恢复到了正常的血色,双颊饱满,眼睛明亮有神。
花白的头发,竟然也有复黑的迹象。
这种前后变化太明显了,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带来的好处就是,再也没有人怀疑陈景恪在夸大其词。
以朱元璋这一家子为首,都对陈景恪的医术,有着接近无条件的信任。
怕她掉以轻心,朱元璋连忙说道:
“可不能松懈啊,陈景恪说了你这是陈年顽疾,疗养不能停。”
马秀英很是受用,说道:“好好好,有你看着呢,我想停也停不了啊。”
“你这会儿不应该在处理政务吗?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让我猜猜,今天陈景恪要讲课,莫不是他讲了什么事情让你为难了?”
陈景恪要开讲,朱元璋和朱雄英都和她说过。
她也很好奇,这次到底讲了什么。
朱元璋叹道:“让妹子你说着了,他还真给咱出了一个……不,两个大难题。”
马秀英并不意外,反而很高兴的说道:
“难题好啊,难就说明这两个漏洞很大。”
“一旦调整过来,就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朱元璋爱慕的道:“还是妹子你大气,比咱还要大气。”
“要你是男儿身,咱情愿变成女人,给你当皇后。”
马秀英心里美滋滋的:“我要是男儿身,一定封你当皇后。”
“好了好了,别贫了,快说什么问题吧。”
朱元璋这才说道:“第一个问题,关于黄河的……”
他将陈景恪关于黄河的分析详细道出。
马秀英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尤其是讲到夺淮入海的后果,她的眉头也紧紧锁住。
一口气讲完,朱元璋说道:“……此事,难办啊。”
马秀英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问道:“第二个问题呢?”
朱元璋又将温寒变讲了一遍,末了怀疑的道:
“你说这个温寒变真的存在吗?”
“要是真的,咱们的子孙,可怎么办呐?”
马秀英深吸口气,她知道陈景恪可能会抛出一个大问题,却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大。
人常言夏虫不可语冰,在温寒变面前人和夏虫又有何区别。
还好,老祖宗喜欢记录历史,让我们得以窥探到蛛丝马迹。
“虽然已经说过无数次,但我还是想说,陈景恪的眼光果然异于常人。”
“史书就在那里,不知道多少人看过,唯有他总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朱元璋听出了画外音,不解的道:“妹子你相信他的话?”
马秀英点点头,认真的道:
“信,在他没有出错之前,他说什么我都信。”
“别说温寒变,就算他和我说明天世界就要毁灭,我都信。”
朱元璋挠了挠头,这话题还让他怎么继续。
马秀英看出了他的想法,笑道:“你能问出,咱们的子孙怎么办,其实心里已经相信了。”
朱元璋倒也没有隐瞒,而是叹道:“可咱身为皇帝,这种大事需要更多证据啊。”
马秀英认同的道:“谨慎是对的,证据不足就去查。”
“他不是已经给出参考标准了吗,先找人将先秦时期写成的书全部查一遍。”
朱元璋苦笑道:“要是能查到证据还好,就怕翻遍了也找不到啊。”
马秀英说道:“找得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找到证据,就可以公布天下,名正言顺的做准备。”
马秀英嗤笑道:“没想到你朱重八还这么天真,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证据别人就肯相信了?”
“就算他们相信了,南方出身的官吏和读书人,就愿意让你大动干戈?”
“你不会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北方边防的吧?”
朱元璋脸色变得很是阴郁。
南方官吏对朝廷北伐很是不以为然,尤其是对塞王的态度,摆明了很讨厌。
为何?
一开始朱元璋还以为,他们是反对分封。
后来才明白,他们反对的其实是北伐。
塞王的目的可不仅仅是防守,还有个功能是拓土。
先稳住脚跟,然后一步步北上,蚕食北元的地盘。
他们巴不得将北方当做包袱甩掉,然后朝廷关起门,在南方过奢靡的日子。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想迁都北方的原因。
若是让他们知道温寒变,知道寒冷期就要到来,就更有理由放弃北方了。
马皇后说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不知道或许会更好。”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点头,是这个理。
马皇后继续说道:“而且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何秦汉隋唐,仅靠北方就足以维持朝廷运转?”
“那时候的南方,可还是用来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
汉唐人口最高超过四千万,基本全靠北方自给自足。
大明才六千万人口,南北方加起来,都感觉有些吃力。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还不是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陷入动乱。”
“宋朝无力夺回燕云十六州,只能偏安南方……”
“元朝朝廷又疏于管理,甚至将北方大片良田划为牧场……”
“长达数百年的混乱,让北方彻底荒芜了下来……”
马皇后颔首道:“你说的都对,但还有个原因你忽略了。”
“什么原因?”
“黄河。”
“黄河?”
马秀英说道:“是的,黄河夺淮入海,河南和山东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
“大片靠黄河灌溉的良田,成为下等田。”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还真是,河南和山东历来是北方最重要的产粮区。”
“没了黄河的水源,严重影响到这里的粮食产量。”
说到这里,他猛然醒悟过来,道:“妹子,你这是支持黄河回归故道了?”
马秀英肯定的道:“为何不支持?”
“黄河夺淮入海,破坏了淮水水系,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少了黄河水灌溉,又让北方变得贫瘠……”
“如此两处都受害,国家也要背负沉重的负担。”
“回归故道,对两地都大有好处……”
“且北方初定,人口不算多,还未真正安定下来。”
“迁徙黄河故道附近的百姓,还比较容易。”
“等过上几十年,再想做就更加不可能了。”
“而且你知道为何南方人反对北伐,甚至希望放弃北方吗?”
朱元璋怒道:“他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马秀英摇头道:“不,是因为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自给自足。”
“不论是北伐还是后续经营北方,都需要南方支援粮草物资。”
“这会加重南方百姓的负担,他们自然不愿意。”
“如果河南和山地两地再次富庶起来,朝廷就能减少对南方的依赖。”
“他们也就不会再如现在一般,反对北伐了。”
“用陈景恪的话来说就是,全局都盘活了。”
“所以,黄河回归故道,势在必行。”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而且减少了对南方的经济依赖,那些南方官吏,也就不敢在咱面前支棱了。
南方人也就不会再和现在一般,歧视北方人了。
我不吃你家大米,你有什么资格豪横的?
大明全靠我们北方人,在前方抵御外敌,应该我们反过来俯视你们才对。
这一下,真的是将全局都给盘活了啊。
马秀英继续说道:“温寒变的问题更简单,不论它是否是真的,眼下都不重要,也不影响治黄之事。”
“它不是真的,黄河要回归故道。它是真的,那更要将黄河扳回来。”
“在河套、晋陕之地种植草木也是一样的。”
“为了让黄河长治久安,朝廷必须增加这里的草木数量。”
“陈景恪不是说了吗,现在正处在由暖转寒的节点。”
“降水线还没有完全移走,河套和晋陕的雨水还算充足。”
“趁这个机会,扩大当地的草木数量。”
朱元璋被她说的热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大刀阔斧的改革。
只是作为皇帝,他还保持着理智:
“现在朝廷哪有经历去种草种树啊。”
马秀英笑道:“你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了。”
“收集草种,让士兵骑着马跑一遍,撒在那里就行了。”
“一场大雨下来,草就长出来了。”
“种树要麻烦一点,不过也不是没办法解决。”
“让人寻找耐寒耐旱的树,最好是那种折一根树条,插在地里就能发芽的那种。”
“等下雨了,就让人趁着地面有水赶紧插上,能活几棵是几棵。”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马秀英继续说道:“不过比起种,保护更重要。”
“那里荒漠化的主因就是过度垦荒,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那就迁一部分出来……”
“嗯,将贫瘠地区的人,迁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去,将朝廷控制的良田分给他们。”
“然后就先从贫瘠地区,开始种草种树。”
“如此既不影响百姓生活,又可以增加草木数量,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兴奋的道:“好好好,妹子这法子好,咱马上就命人去做。”
马皇后横了他一眼,道:“你糊涂了啊,这种事情,哪能由你直接提出来?”
朱元璋不解的道:“啊,咱不能说吗?”
马皇后解释道:“可以是可以,但最好让臣子主动提出来,你顺势同意。”
“而且你不是对工部那位王尚书不满意吗。”
朱元璋怒道:“酒囊饭袋,都上任半年了,还未将工部理顺。”
“治黄历来是朝廷头等大事,这都多久了,才拿出治黄疏。”
“而且还是照搬前人之法,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他这个尚书是做到头了,咱这就给他罢免了。”
马秀英也完全赞同,这位王尚书是挺忠心的,也很清廉,但能力确实不行。
“王尚书忠心耿耿为官清廉,迁走另作他用即可,罢免就太过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既然妹子你给他求情了,咱就给他一次机会。”
马秀英继续方才的话题:“你就将黄河面临的难题,告诉群臣,让他们想办法。”
“然后私下再放出风,就说北方贫瘠,皆因少了黄河水灌溉。”
“如果黄河能回归故道,河南和山东就能重新富庶起来。”
“到时候你就看群臣如何反应,看看有没有人能提出真正可行的办法。”
“如果有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拿出解决办法。”
“那定然是有才干的人,你就可以重用他,然后让他冲锋在前。”
“你只需躲在后面,为他提供便利,挡住各种非议就可以了。”
到时候就算出了问题,朱元璋躲在幕后还有转圜的余地。
如果他自己拿出全套改革方案,到时候群臣的火力就会集中在他身上。
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就是死局。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连连点头道:
“妹子你说的太对了,咱就这么干。”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