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526章:大宋裁缝匠!苏良:若没我,这个朝廷早晚要散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0526章:大宋裁缝匠!苏良:若没我,这个朝廷早晚要散

小说:我在大宋做台谏官作者:上官不水字数:5694更新时间 : 2024-08-20 00:08:13
    九月二十六日,午后。

    苏良一行终于回到了汴京城。

    曹佾非官身,直接回了家,苏良与王安石则需前往禁中向赵祯复命。

    半个时辰后。

    苏良和王安石刚入禁中,便见入内内侍省都知张茂则快步走了过来。

    “苏中丞,王推官,你们总算回来了,一众台谏官在政事堂与诸位相公已经吵一个时辰了,谁都劝不住!”

    “为何争吵?”苏良面带疑惑。

    这几年,两府三司的相公们都很称职。

    私德亦无暇。

    台谏较为尊重他们,几乎没有弹劾过宰执。

    张茂则道:“河北禁军再次申请评级,官家欲亲临河北阅武评级,相公们与台谏官意见不一,今早在垂拱殿已论辩许久,当下又在政事堂吵了起来。”

    “中书与台谏争吵,依规你应寻官家评理呀!”王安石道。

    “唉!”

    张茂则长叹一声。

    “一众台谏皆不愿官家亲临河北,气得官家大怒,然后午时就喝了一些酒。”

    “知谏院何郯、侍御史兼知杂事范镇知晓官家午间饮酒后,又上奏称官家午间饮酒,有失君德,让官家到天章阁去向太祖太宗和先帝悔过,气得官家又喝了两壶酒,喝醉后,就沉沉睡下了,一时半会儿恐怕醒不来。”

    “即使醒来,官家参与进来恐怕会更乱,当下能调解此番矛盾的,只有您苏中丞了!”

    苏良微微皱眉,问道:“你具体讲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大家的意见分歧在哪?”

    “咱们边去政事堂边讲吧,此次争吵与以往皆不同,我……我……我担心他们打起来。”张茂则一脸焦急地说道。

    苏良点了点头。

    随即,三人便快步朝着政事堂走去,张茂则边走边向二人讲述此事的来龙去脉。

    很快。

    苏良就清楚了此事的全过程。

    庞籍和韩琦恳请朝廷再次为河北禁军评级后,赵祯大喜,当即就决定要亲临河北,阅武评级。

    日后,宋辽大战时,赵祯将御驾亲征。

    他想亲临河北,自然是想与河北禁军的关系亲近一些,熟识一些将领或给予部分赏赐,提前将这些人当作“天子亲军”,提升帝王威信,方便日后御驾亲征后,更好地调派这些人。

    赵祯将此想法告知众相公后。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三位相公,皆无异议。

    并认为官家此次北巡,应学当年的始皇巡游,宣扬德威,必须以天子仪仗北巡,而不可微服出巡。

    理由是——

    辽国皇帝薨逝,赵祯以天子仪仗北巡,不但可震慑契丹,而且还能提高河北禁军的士气。

    此外,天子阅武(即巡查武事),微服出巡难以凸现出天子之威。

    赵祯听后大喜,决定依此来做。

    然三司使王尧臣、参知政事欧阳修和枢密副使曾公亮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王尧臣认为以天子仪仗北巡,消耗甚大,至少要消耗数百万贯钱,且还会影响周围民生,毁坏田地,劳民伤财之举不可为。

    欧阳修与曾公亮则认为,官家此番只是阅武而非表彰,评级之事,由官员代劳即可,官家欲往,微服出行就行,无须大张旗鼓。

    众相公分为了两派。

    一方认为应该学始皇帝出巡,以天子仪仗,盛大出巡;一方认为前者劳民伤财,微服出行即可。

    在众相公论辩之时,知晓消息的台谏官们也参与进来。

    台谏官们对相公们的建议皆不支持。

    他们认为,为河北禁军评级,原先由苏良所评,此次也应该交给苏良,即使不交给苏良,也应由枢密院处理。

    此事不值得官家出巡。

    天子乃万乘之躯,太子又小,无事不宜离开汴京城。

    曾经。

    赵祯前往济南府乃是为视察变法,去而有意义,而今北巡则无太大价值。

    此番官家若北巡,易引得后世之君学习,以巡查之名做享乐之事,此为陋习,有违祖宗之法,不可提倡。

    故而。

    台谏官们认为,赵祯无论是以天子仪仗盛大出行,还是微服出巡都不可行。

    正是台谏官们的这番谏言,让赵祯大怒,气得喝多了酒。

    ……

    片刻后。

    苏良三人来到政事堂外。

    苏良隔着大老远,便能听见台谏官们的声音。

    “我反对!我坚决反对!官家外巡,需对江山社稷有利,而今明明官员便可为之,为何要官家亲往?”范镇扯着喉咙嚷道。

    “官家亲往,乃是为了提升河北禁军士气,若日后与辽有战,官家御驾亲征,河北禁军便能更好地为朝廷所用!”里面传来文彦博近乎沙哑的声音。

    “文相,这就更不妥了!西北禁军灭掉西夏,劳苦功高,而今河北禁军一战未打,官家就要去提升他们的士气,这让西北禁军如何看,河北禁军若是全靠官家提气才能战,不如还令西北禁军主攻!”何郯高声道。

    ……

    期间,苏良还听到了韩绛,赵汴、吕诲等台谏官的声音。

    一个个都是声若洪钟,略带一些沙哑,显然是吵得时间已经很长了。

    张茂则一脸焦急状。

    当即就准备走上去推门,让苏良进去劝架。

    但却被苏良拦了下来。

    苏良笑着道:“张都知,我还没想好怎么劝架,要不让他们先吵着,我二人先回家,你可将我们的总结奏疏先放在垂拱殿,我二人明日再来见君复命,你看如何?”

    “啊?苏中丞,这……这……要打起来了怎么办?”

    苏良微微一笑。

    “放心,打不起来,我不止一次告诫过台谏官们,台谏动口不动手。”

    苏良想了想,又道:“其实,吵一吵,还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他们应该再吵几日。”

    说罢,苏良扭脸便大步离开了。

    张茂则一脸无助地看向王安石。

    “王推官,这……这……一直吵着,让官家气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王安石微微一笑。

    “若我所料不错,景明应该已有解决之策,让他们先吵着,没准儿就是此策的一部分,我也回家了!”

    说罢,王安石也大步离开了。

    张茂则望向政事堂内的嘈杂,撇了撇嘴,道:“他们都不急,我……我有什么可急的,我且喝茶去!”

    ……

    深夜,苏宅。

    饭毕。

    苏良靠在一张躺椅上,唐宛眉为其按摩着脑袋,儿子苏子慕为其捶着左腿,女儿苏沁一为他捶着右腿。

    心中甚是惬意。

    唯有在家,他才能感觉到如此舒服自在。

    官家是否北巡之事,苏良心中已有解决之法,但目前他要做的,就是不劝架,让这些人继续论辩。

    ……

    翌日一大早。

    苏良与王安石入禁中,见到了一脸郁闷的赵祯。

    二人向赵祯汇报完情况后,赵祯便开始抱怨起来。

    “苏卿、王卿,朕过得实在憋屈啊!朕以天子仪仗北巡为何不行?”

    “朕不去,后世之君就都会老老实实呆在这座四方城内吗?他们有没有想过朕的感受,他们只想让朕努力成为一名贤君圣君,却从不考虑朕累不累,苦不苦,朕的心情好不好?”

    “总是以祖宗之法压迫朕,总是以圣人礼制约束朕,这一次,朕去定了,谁都拦不住……”

    赵祯似乎找到了宣泄口,足足向二人道了近一个时辰的苦水。

    赵祯宣泄完毕后,又看向苏良和王安石。

    “苏卿、王卿、你们可认可朕的想法?”

    苏良率先站出,拱手道:“官家,臣以为,官家可去,但臣不建议以天子仪仗出巡,而建议微服出巡。”

    赵祯微微皱眉,看向王安石。

    “王卿,你呢?”

    “臣赞成苏中丞的意见。”王安石拱手道,他也希望赵祯微服出巡河北。

    赵祯想了想,长叹一口气。

    “唉!朕……朕妥协了,就听你们二人的,朕勉强答应微服出巡吧!”

    说罢,赵祯胸膛一挺。

    “苏卿、王卿,既然你们非常支持朕微服出巡河北,那朕便命你们,说服所有反对朕出巡的官员,特别是台谏官们!”

    苏良和王安石无奈一笑。

    官家这招移花接木,一下子将矛盾和压力转移到他们身上了。

    苏良又道:“官家,臣心中早有计策,不过当下还不可说服他们。臣恳请官家向两府三司与台谏下口谕,让他们继续论辩,寻找理由。”

    “三日后,官家再宣告将此事廷议,如此做,臣保准能说服所有人,使得官家可微服出巡河北。”

    “好。”

    赵祯面带疑惑,虽然不知其意,但还是选择相信苏良。

    ……

    半个时辰后。

    赵祯下达口谕,令两府三司与台谏继续论辩,但不可动手。

    而苏良这位台谏的主官,也告知众台谏官。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政事堂与相公们论辩,直到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

    台谏官听到此话,以为苏良支持他们,不由得劲头十足,誓要说服众相公。

    ……

    接下来的三日。

    中书省政事堂热闹得就像是一个菜市场。

    从清晨吵到黄昏,各执一词,吐沫横飞,谁都不服谁。

    台谏官有监督两府三司之责,故而丝毫不惧众相公。

    而众相公也并不同心。

    欧阳修、王尧臣、曾公亮三人是支持官家微服出巡的。

    三方吵架,越吵越乱,越吵造成的影响越大,很快便有其他衙门的官员也都奔向政事堂,参与了进去。

    三日后,清晨。

    赵祯下诏,今日午后,廷议“河北禁军评级”之事。

    此诏一下,官员们都更是激动,纷纷准备论点论据,准备在廷议时将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

    午后。

    大庆殿内,文武百官齐聚。

    赵祯面无表情地端坐于上方,然后看向苏良。

    当即,苏良站了出来。

    “诸位同僚,麻烦支持官家应盛大出巡的与文相、富相站在一起;官家应微服出行的与欧阳相公、计相站在一起;官家应留守汴京城的与台谏诸官站在一起!”

    哗啦!哗啦!哗啦!

    群臣走动,很快就站成了三派,人数相差并不大。

    紧接着。

    赵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今日廷议,众卿皆先不言,先听朕言,而后再听苏中丞言,最后有异议者,可再讲!”

    众臣拱手,皆看向赵祯。

    赵祯缓缓道:“当年,太祖太宗的遗愿便是收复汉唐故土,朕一直铭记于心。”

    “朕为何要北巡阅武,不是因待在汴京城无聊,更不是图着新鲜享乐,而是为了我赵宋皇家的荣誉!”

    “朕曾说过,收复燕云,朕定然会御驾亲征,朕亲征,不想留下沾光抢功甚是拖后腿的名头!”“你们可知,近期朕看了诸多兵书,将整个西北战事的奏疏都完完整整地阅读了一遍,朕希望自己御驾亲征是能实打实地做出贡献的,是能提升我大宋禁军战斗力的,而不是做一个吉祥物,你们能明白吗?”

    “朕愿微服出行,去看一看河北禁军,想着能不能在与辽全面开战前,能够做更多的准备,多一点点准备,可能就能挽救数名士兵的性命!”

    “这就是朕的理由,你们觉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吗?”

    说罢,赵祯坐了下来。

    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赵祯这番话,可谓是掏心窝子的话语。

    大多数官员都觉得他御驾亲征就是一个吉祥物,只是不敢说罢了。

    没想到赵祯的真实想法竟是如此。

    稍倾,苏良走到大殿最前方,然后缓缓开了口。

    “诸位同僚,官家已有所妥协,以天子仪仗出巡,劳民伤财。而今河北士兵,寸功未立,确实不宜盛大出巡。我也反对盛大出巡,始皇帝乃是灭六国,天下安定后,才巡视天下,而当下咱们大宋并没有如此功绩。”

    苏良看向诸位相公,后者皆都低下了脑袋。

    “至于趁着耶律宗真身死,展现我大宋君威,我觉得已无必要,我们当下的国威,已经不需要展示,因为天下人都知晓!”

    随后,苏良又看向众台谏官以及后面的支持者们。

    “作为一名台谏官,我与诸位的想法基本是一致的,我不认同官家北巡无价值,但却认同后世之君习之,会以巡视之名,行享乐之举。”

    “这个确实是反对官家外巡的合理理由。”

    “所以,我与官家商议后,让诸位论辩了数日,而后又要廷议处理此事。此事闹大了,才能让后世之君明白,官家出巡,必须要让群臣皆同意,方可为之。”

    王安石听到此话,顿时才明白苏良为何称吵架为好事。

    最后,苏良放大了声音。

    “臣建议,官家若北巡,应微服私访且不用告知河北众禁军士兵,仅使得河北数名将领知晓即可,他们有了斗志,全军便有了斗志。另外,可再带一名相公与台谏官前往,以示专为军事而外巡。我自荐前往,另举荐曾副使!”

    苏良说完后。

    赵祯微微点头,看向下方,问道:“众卿可还有异议?”

    众人面面相觑,苏良这番话将他们的所有理由都堵住了,他们还有何话可说。

    “臣无异议!”群臣同时拱手。

    顿时。

    苏良长呼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这种朝堂劝架,实在太累了。

    赵祯则是嘴角上翘,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在他眼里,苏良简直就是朝廷的裁缝匠,没有苏良,这个朝堂可能随时都要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