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3章:汴京二十四街?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小说:我在大宋做台谏官作者:上官不水字数:5458更新时间 : 2024-07-25 00:11:32
垂拱殿内。
当赵祯道出他欲御驾亲征去灭夏后,大殿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稍倾,首相文彦博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当年先帝亲临宋辽边境,乃是因我军士气低迷,急需先帝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而今,我军士气正盛,灭夏势必成功,官家不宜犯险。”
“官家若长期离开汴京,需提前立储君、定辅臣、另有诸多琐事需要交待,甚是繁琐,区区西夏,不值得官家亲自前往!”
“臣附议!”富弼站了出来。
“若是与辽全面开战,官家亲临边境,益处甚大焉,然西夏已是强弩之末,官家坐镇汴京城,价值更大!”
听到此话,赵祯的面色变得阴沉下来。
二人已说得非常委婉。
直白些来讲就是——
赵祯御驾亲征与否,基本不会影响这场战事的结果。
赵祯看向苏良。
在河湟拓边时,他便告知苏良,若全面灭夏,他定然要御驾亲征,苏良并没有反对。
诸相公也都看向苏良。
苏良面带笑容地站了出来。
“臣不反对官家御驾亲征,不过官家若去西北,恐怕在后世的史书上会留下与武官抢功之嫌疑,百姓向来喜欢说实话,他们的嘴往往比史料更让后人相信。”
苏良说罢,便退了回去。
殿内的都是聪明人,细细一品,便明白了苏良的意思。
当下。
明眼人都能看出西夏根本就不是大宋的对手。
狄青早年耕耘西北,而今又在河湟拓边,其灭掉西夏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无论是赵祯或众相公,无论谁去,都有想要“沾光抢功”的嫌疑。
雪中送炭,炭为主角;但锦上添花,花就是可有可无了。
赵祯和众相公都心知肚明。
即使他们去了西北,参与了灭夏,百姓也绝对认为狄青是主功,而他们完全是沾光。
接下来的战事没有那么多谋略计策,全都是攻坚的硬战。
还不如守在汴京城,也能留个知人善任的好名头。
欧阳修无奈一笑,道:“官家,诸位相公,景明这个军师都不想去了,说明灭夏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我们去,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就别争了,咱们都不去了!”
“是啊!官家,待收复燕云,才是您御驾亲征之时,区区西夏,不值得您去啊!”文彦博开口道。
赵祯撇了撇嘴,有些委屈。
“不去了!朕不去了!记住你们所说的话,待收复燕云之时,朕必须参与!”
众臣齐齐拱手。
随即。
赵祯拿起那份《灭夏总略》,看向文彦博,道:“传令狄枢相,让他依照此战略,放开了打!”
“是,官家。”文彦博郑重拱手。
紧接着。
赵祯又望向三司使王尧臣。
“计相,此番战事消耗甚大,国库钱粮可会吃紧?”
“仅与西夏战,问题不大,若北方边境也起战事,会有些紧张。”王尧臣说道。
天下最耗钱的便是战争。
好在大宋这几年来一直都在储备钱财粮草。
赵祯微微点头,道:“辽受困于内乱,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矛盾越来越大,并且最近耶律宗真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大概率不会参战,但以防万一,今年我们还是节俭一些,各个衙门的支出都要控制。”
“是,官家!”王尧臣郑重拱手。
……
二月二,龙抬头。
汴京街头,商队如流,甚是拥挤。
有商人拉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前往西北,有商人在船上装满字画衣服运往江南,还有商人载着各个州府的特产奔向了南方的交趾、大理等国……
曹国舅曹佾甚是忙碌。
大宋东边的海上贸易,西北河湟地区的商贸发展以及周边诸国的商贸交易,都需要他布置安排。
特别是河湟区域。
苏良道一句要发展河湟区域,曹佾自然是不遗余力,投入了大量的钱财。
待曹佾的人将河湟的商贸摸熟了,后面商人的路就好走了。
……
大宋东北方向,东瀛与高丽,战况激烈。
东瀛兵虽然还未曾侵入高丽的国土,但已经将周边的海域控制了大半。
一旦将海域全面占领,那高丽就只有等着挨打了。
与此同时。
高丽的许多商贾贵人,携带着巨额财物偷偷奔向辽国。
虽然高丽朝廷极力阻止并希望辽国能及时将这些人劝返,可但凡有钱者,还是通过各种手段,顺利成为了辽国之民。
这也导致高丽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
烧杀抢掠,成了高丽人的日常。
刚开始。
东瀛将高丽特使王有诚的尸体送到高丽时,高丽还在不断解释,大喊冤枉。
但在没有人理会后,他们就只能选择拼死一战了。
这一刻。
高丽人无比后悔听辽国的话,无比后悔去招惹大宋苏景明。
可惜,一切都晚了。
……
二月初十,清晨。
狄青在熙河区域传达大宋朝廷诏令,细数了西夏对大宋犯下的十余宗大罪。
包括:抢掠、不义、坏德、嗜杀等等。
然后在西北宣告,将联合青唐吐蕃兵,发兵二十五万,分五路合击西夏。
此宣告一出,大西北民声沸腾,各個兴奋。
许多青壮年、老兵都自愿作为搬运民夫,参与到灭夏的战事中。
与此同时。
大宋各个州府的州报、府报上也刊载了这条全面灭夏的消息。
曾经只会固守的大宋。
这次要将这个积怨已久的邻边之敌彻底灭掉。
很快。
辽国也得知了这条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敢动。
他们若敢助夏,北部的女真人立马就会活跃起来。
并且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身体有恙,耶律洪基与耶律重元的皇位之争也到了形同水火的程度。
辽国根本就没有精力派兵助夏。
他们知晓大宋若灭掉西夏,下一步肯定会指向燕云。
但他们当下无力提前参战。
只能寄希望于西夏能坚挺一些,尽可能地消耗大宋的兵力。
……
二月十八日,清晨,天微微亮。
南门大街一角。
一个售卖民间小报的伙计,举着一张小报高喊了起来。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
他的一声声叫喊,将大半条街的百姓都喊了出来。
汴京城百姓喜看小报。
一日不看,都会缺少茶余饭后与朋友扯闲篇的本钱。
他们听到小报中竟描述了三年后的汴京城,纷纷开始购买小报。
而在城内的其他街道,也都上演着抢购小报的一幕。
与此同时。
苏良走出苏宅,吉叔将数张小报递到苏良的手里,然后载着苏良朝御史台奔去。
苏良坐在马车内,开始翻阅小报。
他上衙路途中的大多数早上都是看报。
作为台谏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晓汴京城内各种消息。
不多时。
苏良被一篇文章吸引到了。
此文名为:《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
署名为:汴京商人上官羽。
上官羽,乃是汴京城的一名大商人。
曹佾曾提起过他。
此人乃是房牙(房屋租赁中介)出身,因这些年汴京城房价越来越高,他赚了一大笔钱。
目前的生意除了建房、租房、卖房外,还涉及酒楼、茶楼、质铺等产业。
乃是当下汴京城,财富排名可入前十的大商人。
曹佾与此人打交道时,发现他过于功利,做事八面玲珑,他很不喜欢,交集便不多。
但此人擅于营造名声。
在官衙、同行商人和百姓的名声都还不错。
此草案的内容是——
上官羽欲出资在汴京城内用三年时间改造二十四条“侵街严重、破旧拥挤”的街头胡同,将其变成豪华的酒楼、餐馆、商铺等。
这些街道分别为:内城的小货行巷、布坊街、右甜水巷等;外城的麦秸巷、浴堂巷、牛行街等。
基本都是底层百姓汇聚之处,较为破旧拥挤,与南门大街,御街两侧的繁华楼宇形容了鲜明对比。
说白了。
就是搞拆迁。
他愿以当下市价补偿所有需要迁走的百姓,此外还愿出资修缮这些街道的所有道路。
此乃是个大工程,涉及百姓约有数万人。
他将此草案刊载在小报上。
意在听一听汴京城百姓的想法,若百姓支持,他便会向开封府提出申请。
此草案相当有文采,里面还多次提到了苏良。
他称愿建造汴京二十四街,为汴京城增彩,乃是受到苏良与曹佾建造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场的影响。
他意在通过这二十四条街,让汴京城变得更加美好。
其词凿凿。
全都是为了大宋,为了汴京城,为了城内百姓过得更加舒适幸福。
苏良看完后,却微微皱眉。
一刻钟后。
苏良来到了御史台,当即唤来两名吏员。
他拿起笔,将“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这十二个字圈了起来,然后递给了他们。
“你们立刻去街头搜集百姓讨论此文的声音,待黄昏时汇报。”
“是,中丞!”
二人拿着小报便离开了,他们做这种事情已是轻车熟路。
……
午后,御史台。
苏良正在翻阅近期的邸报,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了过来,
他将一张小报放在苏良的桌子上,兴奋道:“景明,你看看过此报,这篇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不错啊!”
“改造了汴京城,修缮了道路,减少了脏乱差和侵街的情况,并且一个商人愿意承担一起,不但为朝廷省了钱,以后这些街道所交纳的商税也将成十倍以上增长啊!”
“这个上官羽,懂得为朝廷分忧,实乃一位爱国儒商啊!”
苏良将小报移到一旁,笑着道:“我看过了!此文所述内容,应是先交由包学士处理吧!”
开封府改造,乃包拯份内之事,他若赞同,便可立即汇禀朝廷。
“哼!”
“老夫先去的开封府,然后才来的你这里。”
“你可知那包希仁什么态度,他冷哼一声,说我钻钱眼里了,然后就甩袖离开了,这不是好事吗?”
“汴京城确实侵街严重,是时候整顿了,包学士在其他方面做的都挺好,但对百姓侵街,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太抱残守缺了!”
“景明,上官羽做此事,也是承你景明和国舅爷之风,此事值得提倡啊!你劝一劝包学士,让他速速向官家汇报,他听你的劝。”
苏良顿时笑了。
“包学士有包学士的想法,不可强求。此事既然已传到了民间街头,那咱们就先听一听百姓的声音吧!待民间讨论热了,朝廷更易处理。”
“嗯嗯,民意大于一切。”
随后,王尧臣与苏良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
近黄昏。
苏良派去的两名吏员回来了。
“中丞,街头巷尾,酒楼茶肆的百姓对此事皆是夸赞之声,人人皆觉得此举甚好,汴京城就应该这样发展……”
“我们在探查中还发现,一些百姓在讨论时,习惯于将此事与您与国舅爷所造的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城关联在一起,还称这是遵循您的想法而为。我们探查中发现,有人在刻意散播这种言论,主使人就是商人上官羽……”
“好,我知道了!”
苏良没想到这个上官羽不但擅于操控民间言论,而且还把自己当成了铺路砖。
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城与汴京二十四街根本不一样。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在城外,对百姓日常影响较少;一个在城内,会导致大量城内原住民外迁。
苏良之所以不喜此策。
是因他认为汴京二十四街若成,将会有数万名城内百姓被迫离开汴京城。
此举能使得汴京城更加繁华,亦能提高开封府的商税,但是此例一开,汴京城就变成了富人的城,贵人的城,而非百姓的城。
本来,这二十四条街能养活数万个家庭。
可一旦建成汴京二十四条街,其只能富了朝廷,富了商人上官羽。
不值得。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这是保障百姓安定的规矩,不可破之。
接下来,苏良想要看一看,会不会有人与他的想法一致,站出来说话。
上官羽再有钱,也不可能完全裹挟住民意,有聪明人一定会意识到此策里面包裹着的陷阱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当赵祯道出他欲御驾亲征去灭夏后,大殿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稍倾,首相文彦博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当年先帝亲临宋辽边境,乃是因我军士气低迷,急需先帝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而今,我军士气正盛,灭夏势必成功,官家不宜犯险。”
“官家若长期离开汴京,需提前立储君、定辅臣、另有诸多琐事需要交待,甚是繁琐,区区西夏,不值得官家亲自前往!”
“臣附议!”富弼站了出来。
“若是与辽全面开战,官家亲临边境,益处甚大焉,然西夏已是强弩之末,官家坐镇汴京城,价值更大!”
听到此话,赵祯的面色变得阴沉下来。
二人已说得非常委婉。
直白些来讲就是——
赵祯御驾亲征与否,基本不会影响这场战事的结果。
赵祯看向苏良。
在河湟拓边时,他便告知苏良,若全面灭夏,他定然要御驾亲征,苏良并没有反对。
诸相公也都看向苏良。
苏良面带笑容地站了出来。
“臣不反对官家御驾亲征,不过官家若去西北,恐怕在后世的史书上会留下与武官抢功之嫌疑,百姓向来喜欢说实话,他们的嘴往往比史料更让后人相信。”
苏良说罢,便退了回去。
殿内的都是聪明人,细细一品,便明白了苏良的意思。
当下。
明眼人都能看出西夏根本就不是大宋的对手。
狄青早年耕耘西北,而今又在河湟拓边,其灭掉西夏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无论是赵祯或众相公,无论谁去,都有想要“沾光抢功”的嫌疑。
雪中送炭,炭为主角;但锦上添花,花就是可有可无了。
赵祯和众相公都心知肚明。
即使他们去了西北,参与了灭夏,百姓也绝对认为狄青是主功,而他们完全是沾光。
接下来的战事没有那么多谋略计策,全都是攻坚的硬战。
还不如守在汴京城,也能留个知人善任的好名头。
欧阳修无奈一笑,道:“官家,诸位相公,景明这个军师都不想去了,说明灭夏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我们去,确实没有什么大作用,就别争了,咱们都不去了!”
“是啊!官家,待收复燕云,才是您御驾亲征之时,区区西夏,不值得您去啊!”文彦博开口道。
赵祯撇了撇嘴,有些委屈。
“不去了!朕不去了!记住你们所说的话,待收复燕云之时,朕必须参与!”
众臣齐齐拱手。
随即。
赵祯拿起那份《灭夏总略》,看向文彦博,道:“传令狄枢相,让他依照此战略,放开了打!”
“是,官家。”文彦博郑重拱手。
紧接着。
赵祯又望向三司使王尧臣。
“计相,此番战事消耗甚大,国库钱粮可会吃紧?”
“仅与西夏战,问题不大,若北方边境也起战事,会有些紧张。”王尧臣说道。
天下最耗钱的便是战争。
好在大宋这几年来一直都在储备钱财粮草。
赵祯微微点头,道:“辽受困于内乱,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矛盾越来越大,并且最近耶律宗真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大概率不会参战,但以防万一,今年我们还是节俭一些,各个衙门的支出都要控制。”
“是,官家!”王尧臣郑重拱手。
……
二月二,龙抬头。
汴京街头,商队如流,甚是拥挤。
有商人拉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前往西北,有商人在船上装满字画衣服运往江南,还有商人载着各个州府的特产奔向了南方的交趾、大理等国……
曹国舅曹佾甚是忙碌。
大宋东边的海上贸易,西北河湟地区的商贸发展以及周边诸国的商贸交易,都需要他布置安排。
特别是河湟区域。
苏良道一句要发展河湟区域,曹佾自然是不遗余力,投入了大量的钱财。
待曹佾的人将河湟的商贸摸熟了,后面商人的路就好走了。
……
大宋东北方向,东瀛与高丽,战况激烈。
东瀛兵虽然还未曾侵入高丽的国土,但已经将周边的海域控制了大半。
一旦将海域全面占领,那高丽就只有等着挨打了。
与此同时。
高丽的许多商贾贵人,携带着巨额财物偷偷奔向辽国。
虽然高丽朝廷极力阻止并希望辽国能及时将这些人劝返,可但凡有钱者,还是通过各种手段,顺利成为了辽国之民。
这也导致高丽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
烧杀抢掠,成了高丽人的日常。
刚开始。
东瀛将高丽特使王有诚的尸体送到高丽时,高丽还在不断解释,大喊冤枉。
但在没有人理会后,他们就只能选择拼死一战了。
这一刻。
高丽人无比后悔听辽国的话,无比后悔去招惹大宋苏景明。
可惜,一切都晚了。
……
二月初十,清晨。
狄青在熙河区域传达大宋朝廷诏令,细数了西夏对大宋犯下的十余宗大罪。
包括:抢掠、不义、坏德、嗜杀等等。
然后在西北宣告,将联合青唐吐蕃兵,发兵二十五万,分五路合击西夏。
此宣告一出,大西北民声沸腾,各個兴奋。
许多青壮年、老兵都自愿作为搬运民夫,参与到灭夏的战事中。
与此同时。
大宋各个州府的州报、府报上也刊载了这条全面灭夏的消息。
曾经只会固守的大宋。
这次要将这个积怨已久的邻边之敌彻底灭掉。
很快。
辽国也得知了这条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敢动。
他们若敢助夏,北部的女真人立马就会活跃起来。
并且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身体有恙,耶律洪基与耶律重元的皇位之争也到了形同水火的程度。
辽国根本就没有精力派兵助夏。
他们知晓大宋若灭掉西夏,下一步肯定会指向燕云。
但他们当下无力提前参战。
只能寄希望于西夏能坚挺一些,尽可能地消耗大宋的兵力。
……
二月十八日,清晨,天微微亮。
南门大街一角。
一个售卖民间小报的伙计,举着一张小报高喊了起来。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
他的一声声叫喊,将大半条街的百姓都喊了出来。
汴京城百姓喜看小报。
一日不看,都会缺少茶余饭后与朋友扯闲篇的本钱。
他们听到小报中竟描述了三年后的汴京城,纷纷开始购买小报。
而在城内的其他街道,也都上演着抢购小报的一幕。
与此同时。
苏良走出苏宅,吉叔将数张小报递到苏良的手里,然后载着苏良朝御史台奔去。
苏良坐在马车内,开始翻阅小报。
他上衙路途中的大多数早上都是看报。
作为台谏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晓汴京城内各种消息。
不多时。
苏良被一篇文章吸引到了。
此文名为:《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
署名为:汴京商人上官羽。
上官羽,乃是汴京城的一名大商人。
曹佾曾提起过他。
此人乃是房牙(房屋租赁中介)出身,因这些年汴京城房价越来越高,他赚了一大笔钱。
目前的生意除了建房、租房、卖房外,还涉及酒楼、茶楼、质铺等产业。
乃是当下汴京城,财富排名可入前十的大商人。
曹佾与此人打交道时,发现他过于功利,做事八面玲珑,他很不喜欢,交集便不多。
但此人擅于营造名声。
在官衙、同行商人和百姓的名声都还不错。
此草案的内容是——
上官羽欲出资在汴京城内用三年时间改造二十四条“侵街严重、破旧拥挤”的街头胡同,将其变成豪华的酒楼、餐馆、商铺等。
这些街道分别为:内城的小货行巷、布坊街、右甜水巷等;外城的麦秸巷、浴堂巷、牛行街等。
基本都是底层百姓汇聚之处,较为破旧拥挤,与南门大街,御街两侧的繁华楼宇形容了鲜明对比。
说白了。
就是搞拆迁。
他愿以当下市价补偿所有需要迁走的百姓,此外还愿出资修缮这些街道的所有道路。
此乃是个大工程,涉及百姓约有数万人。
他将此草案刊载在小报上。
意在听一听汴京城百姓的想法,若百姓支持,他便会向开封府提出申请。
此草案相当有文采,里面还多次提到了苏良。
他称愿建造汴京二十四街,为汴京城增彩,乃是受到苏良与曹佾建造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场的影响。
他意在通过这二十四条街,让汴京城变得更加美好。
其词凿凿。
全都是为了大宋,为了汴京城,为了城内百姓过得更加舒适幸福。
苏良看完后,却微微皱眉。
一刻钟后。
苏良来到了御史台,当即唤来两名吏员。
他拿起笔,将“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这十二个字圈了起来,然后递给了他们。
“你们立刻去街头搜集百姓讨论此文的声音,待黄昏时汇报。”
“是,中丞!”
二人拿着小报便离开了,他们做这种事情已是轻车熟路。
……
午后,御史台。
苏良正在翻阅近期的邸报,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了过来,
他将一张小报放在苏良的桌子上,兴奋道:“景明,你看看过此报,这篇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不错啊!”
“改造了汴京城,修缮了道路,减少了脏乱差和侵街的情况,并且一个商人愿意承担一起,不但为朝廷省了钱,以后这些街道所交纳的商税也将成十倍以上增长啊!”
“这个上官羽,懂得为朝廷分忧,实乃一位爱国儒商啊!”
苏良将小报移到一旁,笑着道:“我看过了!此文所述内容,应是先交由包学士处理吧!”
开封府改造,乃包拯份内之事,他若赞同,便可立即汇禀朝廷。
“哼!”
“老夫先去的开封府,然后才来的你这里。”
“你可知那包希仁什么态度,他冷哼一声,说我钻钱眼里了,然后就甩袖离开了,这不是好事吗?”
“汴京城确实侵街严重,是时候整顿了,包学士在其他方面做的都挺好,但对百姓侵街,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太抱残守缺了!”
“景明,上官羽做此事,也是承你景明和国舅爷之风,此事值得提倡啊!你劝一劝包学士,让他速速向官家汇报,他听你的劝。”
苏良顿时笑了。
“包学士有包学士的想法,不可强求。此事既然已传到了民间街头,那咱们就先听一听百姓的声音吧!待民间讨论热了,朝廷更易处理。”
“嗯嗯,民意大于一切。”
随后,王尧臣与苏良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
近黄昏。
苏良派去的两名吏员回来了。
“中丞,街头巷尾,酒楼茶肆的百姓对此事皆是夸赞之声,人人皆觉得此举甚好,汴京城就应该这样发展……”
“我们在探查中还发现,一些百姓在讨论时,习惯于将此事与您与国舅爷所造的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城关联在一起,还称这是遵循您的想法而为。我们探查中发现,有人在刻意散播这种言论,主使人就是商人上官羽……”
“好,我知道了!”
苏良没想到这个上官羽不但擅于操控民间言论,而且还把自己当成了铺路砖。
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城与汴京二十四街根本不一样。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在城外,对百姓日常影响较少;一个在城内,会导致大量城内原住民外迁。
苏良之所以不喜此策。
是因他认为汴京二十四街若成,将会有数万名城内百姓被迫离开汴京城。
此举能使得汴京城更加繁华,亦能提高开封府的商税,但是此例一开,汴京城就变成了富人的城,贵人的城,而非百姓的城。
本来,这二十四条街能养活数万个家庭。
可一旦建成汴京二十四条街,其只能富了朝廷,富了商人上官羽。
不值得。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这是保障百姓安定的规矩,不可破之。
接下来,苏良想要看一看,会不会有人与他的想法一致,站出来说话。
上官羽再有钱,也不可能完全裹挟住民意,有聪明人一定会意识到此策里面包裹着的陷阱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