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19章:招安?不存在的,强势镇压,方为王道!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0319章:招安?不存在的,强势镇压,方为王道!

小说:我在大宋做台谏官作者:上官不水字数:5533更新时间 : 2024-02-06 23:20:05
    四月十二日。

    朝廷为悼念毕昇,宣布辍朝一日,所有官办教坊乐营皆歇业三天。

    此举,引得无数百姓盛赞。

    他们看到了朝廷对非官身之人的尊重,看到了即使不走科举之路也能光宗耀祖的希望。

    一些书商也纷纷将书坊停业三日。

    来纪念这位让他们降本增效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将自己珍藏的一些小发明、小秘方捐献到了开封府。

    以此表示对朝廷此行为的拥护。

    此外,曹佾在百家学院新设夫子堂,将毕昇的画像挂了上去。

    并称但凡于国于民有大功绩的百家学院中人,都能享受百家学院的最高礼遇。

    这也使得百家学院的夫子学子们干劲十足。

    ……

    四月二十三日,近午时。

    变法司内。

    一份由京东东路莱州知州罗顾撰写的矿务急报抄录文书,在苏良等人中传递。

    众人看罢后,都不由得皱起眉头。

    莱州知州罗顾称,寻矿司成立后,施行的第一条法令便是:废除“由民采买”的私人采矿模式,一切尽归官置场监处理。

    这引起当地诸多淘金人的不满。

    七日前,莱州掖县罗峰镇集聚起了数百名淘金人,强势占领三十余处金穴。

    地方厢军强制驱赶。

    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死伤十余人。

    但不仅未能将淘金人赶走。

    反而使得淘金人的数量增至上千人,且又让他们霸占了数处金穴。

    淘金人仗着人多势众,又有一些本地商人的支持,向当地官衙提出了两个条件。

    其一,矿山开放,保留“由民采卖”形式,允许个人缴税淘金。

    其二,官衙不再使用炸药开采。

    若不答应。

    他们即使豁出性命,也要与朝廷对抗到底。

    莱州知州罗顾感觉这些淘金人隐隐有聚众造反之势,便将此事汇报给了朝廷。

    当下,大宋的金矿并不多。

    其中,京东东路登州、莱州便占据八成,而罗峰镇罗山的金矿产量又占据莱州的九成。

    最有名的,便是罗山的玲珑金矿。

    它是宋初名将潘美创办的第一个官办金矿,有金穴数百处。

    当年,便是潘美率先使用炸药采金。

    但因地震多发,毁坏耕地,一直不为百姓所喜,火药采金向来都是断断续续,未曾形成大的规模。

    罗峰镇的金产量,影响着全宋的金产量。

    这里出现问题,那便是大问题。

    淘金人提出这两个条件,自然是为了個人利益。

    有运气好的淘金人干上两三年,便能一生都吃喝不愁。

    这也使得,淘金行当里有很多亡命之徒。

    为了金子,敢做任何事情,甚至杀人。

    此外,火药开采,动静太大,效率太高。

    易使得他们的沙里淘金法更难寻到金粒,且还会引发山石塌陷,故而他们强烈反对使用火药。

    范仲淹将文书放在长桌上。

    “既然朝廷组建了寻矿司,那自然不可能再让百姓私采。另外,用火药开采也是必然趋势。淘金人提出的两个条件,朝廷断然不会答应。”

    “午后,官家将召两府三司诸相公和变法司所有人员讨论此事,你们怎么想?”

    富弼率先开口道:“此事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群淘金人以采金为生,而今朝廷断了他们财路,他们自然会反抗,我觉得解决此事,重点是如何安抚他们。”

    “这些人,依靠淘金获利,早已经不满足种田种地的薄利,即使给他们补偿数亩田地,恐怕他们也不会安心务农。”曾公亮道。

    梁适认可地点了点头。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将这群人收编到厢军队伍中,待他们成了兵,也就老实了!”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不过这群人即使入了军伍,恐怕也会想方设法,私采金矿,损的还是朝廷的利益。”三司使王尧臣说道。

    “让他们成为厢军,至少能避免造反生乱,若待他们起势造反,那就糟糕了!”一旁的司马光也开口道。

    王安石直直摇头。

    “如此做,恐怕其他地方的采矿人也会习之,朝廷养这么多的厢兵有何用?”

    “我建议,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偿田地,能保证淘金人的温饱即可,采金暴利,这些地方的百姓因采金,将农事都荒废了!”

    编入厢军或给予田地补偿,是朝廷面向盗贼乱民最常用的安抚办法。

    这时。

    苏良开口道:“我觉得现在还不是考虑安抚他们的时候。”

    “当下,我朝的上诉方式甚多。可通过驿站信箱,可直接来汴京登闻鼓院敲击登闻鼓,甚至到御史台前喊冤,但这些人率先选择的却是打着'法不责众'的幌子,霸占金穴,威胁朝廷!”

    “此风绝不可涨,对这些作乱的人,必须先镇压而后再议其它。”

    “先将带头闹事的人严惩,而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思解决之道。我是不同意让他们入厢军的,这些人在当地的势力极大,让他们成为厢兵采金,后患无穷!”

    自真宗起,大宋君臣皆喜欢招安。

    他们认为: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

    但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

    那些刁民乱贼穿着兵服,依旧是刁民乱贼。

    富弼看向苏良,问道:“如果他们反了呢?”

    “反了,就按照造反罪严惩,我猜他们敢如此蛮横地与朝廷讲条件,定是笃信,即使造了反,朝廷也不过是将他们招安罢了。”

    “我们不能再遵循常例而为之。面对那些仍想损朝廷而肥己的刁民,我们率先要做的不应是安抚赔偿,而是镇压!”

    “不杀掉几个头目,以儆效尤,矿务上必出大问题。”

    听到苏良的话语,范仲淹捋了捋胡须,道:“景明所言,也有些道理,待午后,咱们道明理由,让官家定夺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

    ……

    午后,垂拱殿。

    两府三司的相公们,变法司的所有成员都站在殿内,分别讲述了自己心中解决莱州采金动乱的计策。

    众人首先达成的共识是,绝不可能答应莱州淘金人提出的那两个条件。

    矿藏的利润颇厚,而今又拥有了风火雷,朝廷不可能放弃这么一种上佳的盈利方式。

    并且,民间私人采金,肆意毁坏山体树木,根本不计后果。

    朝廷自然不能允许其长存。

    至于如何解决淘金人动乱的问题。

    有的认为应该赔偿田地,有的认为应该编入厢军,有的认为应该让当地官衙为那些淘金人寻找新差遣。

    但除了范仲淹和王安石赞同苏良的“先镇压,再议其他”之策外,其他人都不赞成。

    原因也很简单。

    苏良此举,无异于是逼那些淘金人造反。

    在众相公眼里。

    百姓每造一次反,就相当于在他们的政绩上抹上了一道黑。

    他们爱惜羽毛,也不愿在百姓眼里变成酷吏。

    故而,若能安抚,绝不镇压。

    苏良见赵祯犹豫不决,当即又说道:“官家,我朝对待乱民反贼向来以安抚为主,招安而化贼为兵,确为德政。然当下却成了一些刁民做恶的护身符,他们知朝廷不会重罚,知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被朝廷编入厢军,所以才敢如此放肆,此风气绝对不可涨,尤其是在变法时期……”

    赵祯想了想,看向苏良问道:“镇压之后的策略呢?”

    “该惩者惩,该偿则偿,一切以大局为重!”

    一切以大局为重。

    此话可谓是意味深长,赵祯非常认可地点了点头。

    自全宋变法以来,朝廷一直遵循的原则都是:一切以大局为重。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可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赵祯看向众臣。

    “自我朝开国以来,向来以怀柔之策对待乱民反贼。”

    “产生的效果,算不得坏,但也称不上好。朕不知苏卿之策是否会引起更大的民怨,但朕想试一试,众卿以为如何?”

    赵祯此话。

    一下子将反对者的嘴巴堵住了。

    全宋变法,本来就是行前所未有之策。

    官家想一改往日之策,做一次尝试,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理由阻拦。

    而此刻。

    夏竦突然大步走出,道:“官家,老臣以为,可以一试。”

    “不过,此事镇压的尺度到底该如何把控较为困难。臣建议派苏御史前去镇压!”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笑了。

    夏竦是生怕官家让他去镇压,故而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当下,那些淘金者并没有声称造反,此时去镇压,很容易站在百姓的对立面,引起民怨。

    百姓的嘴甚毒。

    有时甚至会父传子、子传孙,将一名官员骂上百年,彻底搞臭他的名声。

    莫说夏竦。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等相公也都不愿做这种费力不讨好,极易引得百姓咒骂的事情。

    苏良却无所谓。

    他当即拱手道:“官家,臣愿意前往莱州平乱,不过臣有一个请求,此次能否出动龙羽军?”

    五百龙羽军练了两年,而今也该是小试牛刀的时候了。

    “可以。”赵祯爽快地回答道。

    “除五百名龙羽军外,当地的官吏与驻军也都会全力配合你。”

    赵祯想了想,又道:“苏卿切记,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朕要的结果,是彻底解决问题,而非将问题闹得更大,更难以收场。”

    “臣明白。”苏良拱手。

    ……

    当日下午。

    苏良便收到了中书的诏令。

    令苏良以侍御史兼知杂事之职,提举莱州矿务公事,另统领五百龙羽军,解决莱州百姓动乱。

    ……

    近黄昏。

    苏良便前往了龙羽军营。

    此次面对的乃是乱民,龙羽军士兵们自然不用穿重甲,携重兵。

    一人一马,外带短刃即可。

    若需要兵器,完全可以从莱州兵器库中去取。

    而后,苏良将龙羽军的五百人分成了三批。

    第一批的一百人。

    由都头刘三刀,杜雷带队,今夜便出发,前往莱州。

    苏良的要求是,在其抵达莱州前,这些人务必要在暗中将莱州采金的情况全部摸查清楚。

    当下的苏良,还并不相信当地的主官。

    龙羽军的士兵们跟着皇城司士兵学过一个月的侦查,虽不是很高明,但基本够用了。

    第二批的二百人。

    由苏良与总都头徐莽带队,明早出发,为了快速抵达莱州,苏良也选择骑马。

    第三批的二百人。

    由都头钱疙瘩和孙胜带队。

    在后日出发,他们的任务是带上火器营的五百枚风火雷。

    莱州距离汴京城约有1300里,苏良等人若骑快马,可日行200里,大概七八日便可抵达莱州。

    深夜,苏宅内。

    唐宛眉为苏良收拾着行李。

    “眉儿,拿两件换洗衣服就够了,此去自有为我操持杂事的随行之人。”苏良一边说,一边将唐宛眉整理好的五六件衣服放到了一旁。

    唐宛眉突然从后面抱着苏良的腰。

    “此次平乱,定然有危险,你一定别冲在最前面,你脾气太臭,有些刁民是不愿听你讲道理的,你要记得,你不是武将,你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傻,肯定不会没头脑地往前冲的,天色已晚,咱们就寝吧!”苏良笑着说道。

    ……

    翌日,天微微亮。

    苏良与龙羽军总都头徐莽,还有十余名士兵集结在宣德门前。

    二百人一起前行,阵仗太大。

    一同住驿馆甚至都住不下,搭帐篷又太费事。

    故而众人分割成了十余人的小队,抵达莱州后再汇合即可。

    就在这时。

    欧阳修骑着一匹白马从远处行了过来。

    “景明,接着!”

    欧阳修扔过来一小坛丰乐楼的眉寿酒。

    苏良伸手接住,笑着道:“哪有大早上就喝酒的?”

    “践行酒,不分早晚,伱这一去,至少要一个月,老夫甚是不舍,来,干了!”

    说罢,欧阳修拿起怀里的另一坛眉寿酒,咕噜咕噜就喝了起来。

    此小坛酒,乃是一斤装。

    根本喝不醉。

    苏良当即也拔掉酒塞,顿顿顿地喝了起来。

    二人皆一饮而尽。

    随即,欧阳修道郑重地说道:“景明,保重!切记,你的价值堪比我大宋二十州,一定不能让自己陷入险境。”

    “嗯嗯,明白。”苏良重重点头。

    欧阳修此话,既是对苏良说的,也是对徐莽等人说的。

    苏良的价值,远远超过五百龙羽军的价值。

    一旁的徐莽也微微点头。

    他亦知晓苏良对大宋的价值,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便不会让苏良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当即,苏良等人牵着缰绳,朝城北奔去。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