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发展的困局

小说: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作者:红酒花字数:2511更新时间 : 2023-11-05 00:28:46
    答案很明显,新远需要钱,很多很多钱。

    在林炬召集工程师们讨论开放哪些技术专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给出了惊人的一致回答。

    系统的最大能力有两个:一是对于系统认可的研究院工程师给予超平均待遇后保证忠诚不泄密;二是只要给钱就能推进研发出各种新技术。

    只要是人类能想到的技术,研究院就能出现进度条,各种离谱的设想都可以,除了“研制永动机”,那个至少从侧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还是正确的,起码人类的理论没有一败涂地。

    2016年度结算系统奖励了100亿元专项研究资金,但这笔钱也不算太多,因为现在新远需要研究院推动的技术也不是简单货色。

    研究院使用也有技巧,每一个项目梳理出最关键的几个细分技术再进行研究才是最省钱的方式,直接蛮横地推动一个大项目有很大重复建设的风险。

    技术研究可以用研究院,实物制造就不一样了,是要消耗实实在在的资金和时间,就比如NAPE和A100,这些东西都需要在现实世界想办法凑足制造条件。

    为什么NAPE项目消耗了天量资金?因为这是未来技术,需要基地先具备NAPE设计的时代所拥有的制造能力,突破未来30年里才会发展出的技术……

    当然也不是全部,否则去去几百亿资金塞牙缝也不够,却也足够艰难了。

    基地的扩张也已经逐渐停下了脚步,三个基地加起来9000多人近万员工,这里可不包括打螺丝的基础工人。

    在两年半的发展里,基地的超高自动化水平以及技能卡的定期使用,使得基地里除了服务人员以外工人最低都是D级,也就是工程师一档。

    打螺丝等简单重复劳动占比的工作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否则至少需要两万人。

    一万人多吗?对于航天来说其实挺多的,直接参与阿波罗计划的人也才三万多,一万全是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很恐怖了。

    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又大大不够,如果航天市场只能养活新远一万人的体量,那就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对外探索。

    太空旅游以及卫星发射服务的市场是有限的,商业订单只能养活有限的企业。

    如果要去争夺这些有限的市场,新远确实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将其他所有航天企业和机构打的找不着北,形成垄断优势,但是然后呢?

    大量的民营航天企业不断倒闭,市场开始萎缩,各国为了保护自家企业限制商业发射订单,逐步封闭市场,即使垄断也赚不到钱了。

    除了商业需求以外,与火箭相通的军事需求、为了彰显国力的荣誉需求,这些才是促进航天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

    新远需要动力,需要市场,需要世界的需求,需要人们不遗余力地往航天上投入。

    其实NACA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困局,所以他们也配合军工复合体推动了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航天飞机、重返月球等等,只是没有新远这么强烈而已。

    推动月球竞赛、火星竞赛就是为了支撑自身存在以及扩张的努力,当然新远也在通过多元发展尝试用芯片、汽车等来赚钱补贴航天计划,但终归不如竞赛大环境来的快。

    工程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清晰地将新远公司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表象下艰难前行的本质展现在林炬面前,冲淡了后者原本因为激光实验室取得突破而获得的巨大喜悦。

    最后还是谢廖夫做出总结:

    “主要还是要钱吧,虽然相比于正常企业来说我们的负债率几乎为0,而且现金流储备都是百亿级,但是造血能力太差了,而且我还准备继续推行大项目。

    琼州的发射场改造项目是联合徐工以及中建做的,这种基建投资吃力而且几乎没有回报,结果那里也不好用了。”

    “风暴,风暴影响太多了。”

    叶长思接过话茬,将自己面前的笔记本转过来朝向林炬:

    “气象局根据我们提供的卫星气象图在三个计算中心分别进行了演算,今年的一号台风‘梅花’已经快要成型,7月就会登陆琼州。

    今年我们的发射任务太多了,挤在一起集中发射只是理论可行,实际上人员保障和物资准备很困难,而且回收场也是大问题。

    我和谢尔盖商量了两个方案,第一,是建立海外陆地发射场。”

    叶长思干脆走到林炬对面的黑板上,翻过白板那一面用磁吸钉固定好地图。

    “东南亚的寮国、安南,这两个国家可以建设纬度比琼州还低的发射场,此外南方靠近赤道的文莱、印尼、马莱等国,乃至非洲的数个港口都是理想的海外发射地。”

    话音刚落,桌上包括林炬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摇头。

    无它,这个方案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难以保障,第二就是都是不发达地区基建以及维持发射场运转就很费功夫,特别是有99%的概率能看到尼米兹级在海岸线周围转,直接否决。

    “看来大家也对这个方案疑虑很大,那就是第二个方案:移动海上发射平台。”

    投影仪幕布被拉下,显示出一个类似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超大建筑物。

    “四万吨级海上移动发射平台,集成火箭燃料加注、吊装整备、临时改造等多种能力,可以由半潜驳船携带移动至平静海域发射,回收时同样利用海上回收平台。

    这样的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发射我们几乎所有火箭,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可以移动到赤道附近的极低纬度。”

    叶长思说完就退到一边,将幕布上的图像和参数空出来展示给众人,所有人都在认真思考。

    这是他和谢廖夫、安德罗夫商议的一个解决方案,耗资差不多五亿元,但是因为工期短,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

    但是这个方案似乎反响并不是太好。

    一直以来存在感比较低的自动化与控制系统负责人陈绚首先提出反对意见:

    “太麻烦了,不提建设这种平台所投入的精力,首先这种平台每次只能发射一枚火箭,效率很低,转运火箭也很麻烦,还不如多集结点人集中发射呢。”

    叶长思:“那就建两艘。”

    “两艘也不行,时效,海上运输是没有时效的,我们缺少时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