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8章 无一不是相(14)
小说:落难情缘作者:洪门十一少字数:8217更新时间 : 2024-08-27 11:03:40
何为佛法?
有的佛国世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作佛事。
有用佛的各种光明作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树”,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
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
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
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
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
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
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
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
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
例如镜中像,你镜子里看到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古礼中,妇女坐月子时,房中不准摆镜子。
婴儿看多了镜子容易夭折,因为他把镜中的身体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识就跑到镜子里去了。
还有婴儿喜欢看发光的东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变成斗鸡眼。
比如说镜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种修法还是靠这么修的。
不过,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
如果你认为一个法门是对的,另一个是不对的,这就错了。
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没有一个对的法门。
什么才是对的?对的是“了不可得,本来如是。”你说这些法都不对,也错了。
这认为不对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本来就靠不住。
佛经常说梦幻泡影、水月空花,这都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大家就把这些当作是空,错了!这些不是说空,是说有。
不过这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远停留,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观音法门就是用音声来修的。
譬如刚才讲的朋友,在峨眉山听见钟声一响、小和尚念佛,因缘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声也是佛法。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称赞观音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为什么他推崇用耳朵修法?
其实用眼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圆满。
以四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后面看不见;鼻子只能管呼吸,其他的不知道;只有音声是十方上下都可以听到,尤其是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常靠音声作言语表达,所以修观音法门比较容易。
大家别忽略了一点,文殊菩萨很谦虚,他没有推荐自己的法门。
他代表智能,也代表文字,所以他名号的中文翻译,是用了“文”这个字。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释迦是能忍的意思,牟尼是寂静,能忍寂静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文”。
因此很多中文佛学经典,就称他为释迦文佛。
我们知道观音法门殊胜是靠经典文字来的,是文殊菩萨推荐来的,可是大家却不研究文殊菩萨的修法。
所以有人是因为和人谈话受规劝而学佛,有人是因为佛经的文字好,由文字因缘而学佛。
这里有的同学听经时把眼睛闭起来,一边打坐一边听,眼睛不看面前的佛经,这是很糟糕的。
研究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看着文字,透过人家所讲的,才会确实吸收,才记得。
文字是般若的一种,没有人真悟道而文字不行的。
譬如六祖本来一个大字不识,可是悟道了以后他能讲经;他也不用自己去读,就让人家念给他听,他听了就能解说,就是这么高明,也就是因为文字般若到了。
但是你,我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认字,透过文字来做佛事。讲到这里要提出一个重点,《维摩诘经》在佛法中是从果上说起的。
已经成就的佛,像维摩居士(金粟如来的化身)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
维摩居士以生病的因缘,引出这一部经来说法,在说法中,又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例如方丈室中容纳好几万人,又为每人借了一张师子座,又有天女散花,任意转男女相,甚至去上方世界,同香积佛化缘吃饭,等等。
都是在说佛法有成就的人,他们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能力,这些都是佛果上的事。
我讲到什么是做佛事。一讲到作佛事,大家通常就想到找出家人诵经,或者放焰口,或者作水陆道场,或者持个咒子。
这些也是作佛事,是为佛法佛教而作的事。
真正的佛事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太多了。
不要偏执一种,好像有人只抓住念阿弥陀佛,其他都是外道;或是学密宗的人,认为净土是没有智慧的,而禅宗是狂妄的;或者搞气功之类有为法的人,看不起静坐;或者静坐的人看不起搞气脉的人等等。
佛告诉我们,一切皆是佛法,就看你的智慧从哪里投入。
《维摩诘经》讲了那么多都是佛事,可是如果拿《华严经》来比,《维摩诘经》只讲了百分之一。《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了,乃至依《华严经》,佛有时叫做神仙、猪仔、神、上帝,都是化名,那太伟大了。
下面《维摩诘经》一转,开始讲佛土,土要读如「度」,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什么是佛土?就是佛的境界。修净土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那里之好,地是金刚钻铺的,光亮而平坦,七宝行树等等。但是你要注意,《阿弥陀经》所讲的种种好,非究竟法,而只是我们人世间认为最好的。佛土真正的美丽,是人世间的观念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是佛要向我们介绍那里的好,要怎么说呢?好像有的乡下人一辈子没有见过黄金,要怎么对他说?只好讲那金子同橘子皮一样,这样他就以为知道了,他的理解金子是橘子皮。所以佛用我们世间法来介绍,讲金银琉璃玛瑙等等,极乐世界究竟是中国式的还是西洋式的?不知道啊!
佛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那是一切佛菩萨的共业所造。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众生共业所生。共业别业的问题这里不讲了,到别的课程再说。譬如我们说五方佛,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东方再过去,还有阿閦佛,多得很。关于这方面,你要看大藏经里的一部《千佛名经》,讲得很清楚。要了解释迦牟尼佛如何介绍阿弥陀佛佛土,就要研究《法华经》《大宝积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我常对人说笑话,我说你们念阿弥陀佛那么诚心,真是好没良心啊!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结果你每次念阿弥陀佛都不先念释迦牟尼佛,真是新人入洞房,媒人爬过墙。
现在连释迦牟尼佛的教化都不理了,如此忘本,连做人都不够,还能成佛吗?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介绍了很多佛徒,就这一点来讲真值得敬佩,而且佛也没有说自己了不起。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自赞毁他,犯了这条戒就没资格学佛了。有的人即使不自赞毁他,但是却会间接的这么做,例如被问起某某人如何,就答,他,我没有意见!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不说人家坏话,但是这个态度比骂人还糟。
佛土各个不同,依每个佛的教化和成就不同,佛土的境界就不同。这个原则把握住了,经文中所提到的佛土就不用一一详细介绍了。
或有清净佛土,寂静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有的佛土清净,寂寞无言,万一你到了那个境界,能受得了吗?恐怕很难。
我们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讲话,要找听众。乃至没人可讲了,心里面还在讲,念头不能止。学佛真的绝对清净了,你反而会害怕的,要能够享受清净,享受寂寞,才可以学佛。
我有个道友,年纪很大了,学问很好,学佛也几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气也很大,去年他来看我,说到他到国外某某人的道场去了一趟,那边只有一个人,人家要他住下来,他不肯。
我问为什么。他说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来看到主人一个人跪在房中念佛,那个场面好凄清寂寞,自己实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
我听了就说,那个人实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净佛土暂且不谈,能做到寂寞无言就不容易了。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无言呢?苍雪大师有诗曰: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没有烦恼,没有事,善恶是非苦乐都没有,这才是寂寞无言。
不是嘴里没有说话,而是心声都没有了。
“无说无示”,没有任何表示。
“无识”,没有意识作用,这是第六意识之识。
“无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
不管你修净土、禅宗、密宗,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佛境界。
无为而作佛事,佛的清净法身就现前了,这也就是禅宗的开悟境界,也就是真净土,心的净土。
佛说的这一段话就是点题,今天的年轻人不懂点题,过去的人考功名做文章,看了题目,提起笔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点题,也就是能把握住题目,把题目破掉了,也叫破题。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威仪就是态度,生活的行为,归纳起来有行、住、坐、卧四大威仪。
有很多人连个走路的样子也没有,或者是畏畏缩缩的,哪还有威仪?
进止就是进退,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六岁入小学就学洒扫、应对、进退,就是学做人做事。
过去的建筑,一进人家客厅,哪是主位,哪是客位,分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家居布置不同,许多家庭连主人自己也搞不懂哪是主位,哪是客位。
在今天也要搞清楚坐汽车那个是尊位。
常碰到同学帮我把门一拉就请我先上,要我钻到那最难挤进去的位子,我就说让他先进去,他死也不肯。
还有人一定要让我坐后座中间的位置,你有什么办法!
讲这些不是空话,真学佛的人对威仪进止一定要了解,这都是佛事。
施为是做出来的行为,这里施不是布施,是表达出来的,为是行为。
一切施为没有不是佛事。
大陆上有些庙子里有五百罗汉堂,那些罗汉的像塑得好,没有两个罗汉的面孔是一样的,而且每个的姿势都不同。
这表示每个姿态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
如果只有在一个姿态才能定,换个姿态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
真的定是无处不定,所以,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佛,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实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
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
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
虽现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是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
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我们要把握本经一个观念,《维摩诘经》的重点是的解脱,是无所谓出世入世、修道与不修道。
佛与众生,本来已经解脱了,没有人束缚你。
真得了解脱,就可以证得法身了。
法身本自清净,如何能证得清净呢必须有解脱的般若。
所以解脱、法身、般若是一体的。
把握了这个重点,再来研究不二法门。
这有个重点,在《金刚经》里,佛也提过这个问题,佛说:“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本来自我解脱的,本来在道中。
因为我们不能得解脱,《金刚经》最后提出结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怎么去观呢?
本来是个大法,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把它变成了小法了。
把大止观变成了小止观,所以怎么观也观不起来。
这个观是心观,心解脱了是正观。
如何心得解脱?
要般若正观,也就是正念。
如何是非众生?
他告诉我们非众生并不是佛,反过来讲,众生即非众生,也无所谓佛不佛。
有个佛的观念存在,就不是佛,又变成众生了。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行大乘菩萨道,怎么样看众生?
我们学佛的人要先检讨一下,普通一提到众生这名词,我们就想到猪牛狗马,或者别人。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众生,对不对?
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我们就是众生,这是第一。
第二,行愿时犯的错误是,大家都知道要度众生,对于自己亲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儿女、朋友,却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众生,只有结怨。这是要好好反省的。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都是用众生,到玄奘法师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连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补特伽罗”──数取趣。
我们看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众生,就要参考玄奘法师的翻译。
在梵文中,众生是指现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为众生是因有情欲而来的。
到后来,有时就把两种翻译连起来用,成了有情众生,就把这名词的意义表达了三分之二。
不过还有一个意义没有包括:数取趣。
所以在《成唯识论》还是用音译的补特伽罗。
观众生就是观自己,自己观成了,再观一切有情众生。
观是真实功夫,硬要止观做到了。
例如小乘与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观和不净观,我几年来大声疾呼,我们在末法时代不要忘了佛的本法。
白骨观和不净观真的修好了,显教各种的止观、各种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种法门,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
很多密宗画的佛像,脚下就踩着个死人骷髅,莲花生大士手里拿的就是骷髅杖,再不然普贤菩萨手上托的是天灵盖,就是要你先把基础的白骨观和不净观修好了,才能进一步修炼转化的法门。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修白骨观的人由一根脚趾头开始,把自己观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后观一切众生都是白骨。
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观的观,还没有到达真正大止大观的境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有的佛国世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作佛事。
有用佛的各种光明作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树”,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
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
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
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
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
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
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
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
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
例如镜中像,你镜子里看到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古礼中,妇女坐月子时,房中不准摆镜子。
婴儿看多了镜子容易夭折,因为他把镜中的身体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识就跑到镜子里去了。
还有婴儿喜欢看发光的东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变成斗鸡眼。
比如说镜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种修法还是靠这么修的。
不过,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
如果你认为一个法门是对的,另一个是不对的,这就错了。
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没有一个对的法门。
什么才是对的?对的是“了不可得,本来如是。”你说这些法都不对,也错了。
这认为不对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本来就靠不住。
佛经常说梦幻泡影、水月空花,这都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大家就把这些当作是空,错了!这些不是说空,是说有。
不过这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远停留,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观音法门就是用音声来修的。
譬如刚才讲的朋友,在峨眉山听见钟声一响、小和尚念佛,因缘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声也是佛法。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称赞观音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为什么他推崇用耳朵修法?
其实用眼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圆满。
以四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后面看不见;鼻子只能管呼吸,其他的不知道;只有音声是十方上下都可以听到,尤其是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常靠音声作言语表达,所以修观音法门比较容易。
大家别忽略了一点,文殊菩萨很谦虚,他没有推荐自己的法门。
他代表智能,也代表文字,所以他名号的中文翻译,是用了“文”这个字。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释迦是能忍的意思,牟尼是寂静,能忍寂静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文”。
因此很多中文佛学经典,就称他为释迦文佛。
我们知道观音法门殊胜是靠经典文字来的,是文殊菩萨推荐来的,可是大家却不研究文殊菩萨的修法。
所以有人是因为和人谈话受规劝而学佛,有人是因为佛经的文字好,由文字因缘而学佛。
这里有的同学听经时把眼睛闭起来,一边打坐一边听,眼睛不看面前的佛经,这是很糟糕的。
研究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看着文字,透过人家所讲的,才会确实吸收,才记得。
文字是般若的一种,没有人真悟道而文字不行的。
譬如六祖本来一个大字不识,可是悟道了以后他能讲经;他也不用自己去读,就让人家念给他听,他听了就能解说,就是这么高明,也就是因为文字般若到了。
但是你,我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认字,透过文字来做佛事。讲到这里要提出一个重点,《维摩诘经》在佛法中是从果上说起的。
已经成就的佛,像维摩居士(金粟如来的化身)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
维摩居士以生病的因缘,引出这一部经来说法,在说法中,又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例如方丈室中容纳好几万人,又为每人借了一张师子座,又有天女散花,任意转男女相,甚至去上方世界,同香积佛化缘吃饭,等等。
都是在说佛法有成就的人,他们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能力,这些都是佛果上的事。
我讲到什么是做佛事。一讲到作佛事,大家通常就想到找出家人诵经,或者放焰口,或者作水陆道场,或者持个咒子。
这些也是作佛事,是为佛法佛教而作的事。
真正的佛事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太多了。
不要偏执一种,好像有人只抓住念阿弥陀佛,其他都是外道;或是学密宗的人,认为净土是没有智慧的,而禅宗是狂妄的;或者搞气功之类有为法的人,看不起静坐;或者静坐的人看不起搞气脉的人等等。
佛告诉我们,一切皆是佛法,就看你的智慧从哪里投入。
《维摩诘经》讲了那么多都是佛事,可是如果拿《华严经》来比,《维摩诘经》只讲了百分之一。《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了,乃至依《华严经》,佛有时叫做神仙、猪仔、神、上帝,都是化名,那太伟大了。
下面《维摩诘经》一转,开始讲佛土,土要读如「度」,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什么是佛土?就是佛的境界。修净土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那里之好,地是金刚钻铺的,光亮而平坦,七宝行树等等。但是你要注意,《阿弥陀经》所讲的种种好,非究竟法,而只是我们人世间认为最好的。佛土真正的美丽,是人世间的观念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是佛要向我们介绍那里的好,要怎么说呢?好像有的乡下人一辈子没有见过黄金,要怎么对他说?只好讲那金子同橘子皮一样,这样他就以为知道了,他的理解金子是橘子皮。所以佛用我们世间法来介绍,讲金银琉璃玛瑙等等,极乐世界究竟是中国式的还是西洋式的?不知道啊!
佛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那是一切佛菩萨的共业所造。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众生共业所生。共业别业的问题这里不讲了,到别的课程再说。譬如我们说五方佛,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东方再过去,还有阿閦佛,多得很。关于这方面,你要看大藏经里的一部《千佛名经》,讲得很清楚。要了解释迦牟尼佛如何介绍阿弥陀佛佛土,就要研究《法华经》《大宝积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我常对人说笑话,我说你们念阿弥陀佛那么诚心,真是好没良心啊!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结果你每次念阿弥陀佛都不先念释迦牟尼佛,真是新人入洞房,媒人爬过墙。
现在连释迦牟尼佛的教化都不理了,如此忘本,连做人都不够,还能成佛吗?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介绍了很多佛徒,就这一点来讲真值得敬佩,而且佛也没有说自己了不起。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自赞毁他,犯了这条戒就没资格学佛了。有的人即使不自赞毁他,但是却会间接的这么做,例如被问起某某人如何,就答,他,我没有意见!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不说人家坏话,但是这个态度比骂人还糟。
佛土各个不同,依每个佛的教化和成就不同,佛土的境界就不同。这个原则把握住了,经文中所提到的佛土就不用一一详细介绍了。
或有清净佛土,寂静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有的佛土清净,寂寞无言,万一你到了那个境界,能受得了吗?恐怕很难。
我们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讲话,要找听众。乃至没人可讲了,心里面还在讲,念头不能止。学佛真的绝对清净了,你反而会害怕的,要能够享受清净,享受寂寞,才可以学佛。
我有个道友,年纪很大了,学问很好,学佛也几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气也很大,去年他来看我,说到他到国外某某人的道场去了一趟,那边只有一个人,人家要他住下来,他不肯。
我问为什么。他说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来看到主人一个人跪在房中念佛,那个场面好凄清寂寞,自己实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
我听了就说,那个人实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净佛土暂且不谈,能做到寂寞无言就不容易了。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无言呢?苍雪大师有诗曰: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没有烦恼,没有事,善恶是非苦乐都没有,这才是寂寞无言。
不是嘴里没有说话,而是心声都没有了。
“无说无示”,没有任何表示。
“无识”,没有意识作用,这是第六意识之识。
“无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
不管你修净土、禅宗、密宗,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佛境界。
无为而作佛事,佛的清净法身就现前了,这也就是禅宗的开悟境界,也就是真净土,心的净土。
佛说的这一段话就是点题,今天的年轻人不懂点题,过去的人考功名做文章,看了题目,提起笔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点题,也就是能把握住题目,把题目破掉了,也叫破题。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威仪就是态度,生活的行为,归纳起来有行、住、坐、卧四大威仪。
有很多人连个走路的样子也没有,或者是畏畏缩缩的,哪还有威仪?
进止就是进退,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六岁入小学就学洒扫、应对、进退,就是学做人做事。
过去的建筑,一进人家客厅,哪是主位,哪是客位,分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家居布置不同,许多家庭连主人自己也搞不懂哪是主位,哪是客位。
在今天也要搞清楚坐汽车那个是尊位。
常碰到同学帮我把门一拉就请我先上,要我钻到那最难挤进去的位子,我就说让他先进去,他死也不肯。
还有人一定要让我坐后座中间的位置,你有什么办法!
讲这些不是空话,真学佛的人对威仪进止一定要了解,这都是佛事。
施为是做出来的行为,这里施不是布施,是表达出来的,为是行为。
一切施为没有不是佛事。
大陆上有些庙子里有五百罗汉堂,那些罗汉的像塑得好,没有两个罗汉的面孔是一样的,而且每个的姿势都不同。
这表示每个姿态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
如果只有在一个姿态才能定,换个姿态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
真的定是无处不定,所以,诸所施为,无非佛事。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佛,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实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
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
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
虽现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是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
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我们要把握本经一个观念,《维摩诘经》的重点是的解脱,是无所谓出世入世、修道与不修道。
佛与众生,本来已经解脱了,没有人束缚你。
真得了解脱,就可以证得法身了。
法身本自清净,如何能证得清净呢必须有解脱的般若。
所以解脱、法身、般若是一体的。
把握了这个重点,再来研究不二法门。
这有个重点,在《金刚经》里,佛也提过这个问题,佛说:“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本来自我解脱的,本来在道中。
因为我们不能得解脱,《金刚经》最后提出结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怎么去观呢?
本来是个大法,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把它变成了小法了。
把大止观变成了小止观,所以怎么观也观不起来。
这个观是心观,心解脱了是正观。
如何心得解脱?
要般若正观,也就是正念。
如何是非众生?
他告诉我们非众生并不是佛,反过来讲,众生即非众生,也无所谓佛不佛。
有个佛的观念存在,就不是佛,又变成众生了。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行大乘菩萨道,怎么样看众生?
我们学佛的人要先检讨一下,普通一提到众生这名词,我们就想到猪牛狗马,或者别人。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众生,对不对?
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我们就是众生,这是第一。
第二,行愿时犯的错误是,大家都知道要度众生,对于自己亲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儿女、朋友,却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众生,只有结怨。这是要好好反省的。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都是用众生,到玄奘法师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连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补特伽罗”──数取趣。
我们看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众生,就要参考玄奘法师的翻译。
在梵文中,众生是指现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为众生是因有情欲而来的。
到后来,有时就把两种翻译连起来用,成了有情众生,就把这名词的意义表达了三分之二。
不过还有一个意义没有包括:数取趣。
所以在《成唯识论》还是用音译的补特伽罗。
观众生就是观自己,自己观成了,再观一切有情众生。
观是真实功夫,硬要止观做到了。
例如小乘与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观和不净观,我几年来大声疾呼,我们在末法时代不要忘了佛的本法。
白骨观和不净观真的修好了,显教各种的止观、各种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种法门,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
很多密宗画的佛像,脚下就踩着个死人骷髅,莲花生大士手里拿的就是骷髅杖,再不然普贤菩萨手上托的是天灵盖,就是要你先把基础的白骨观和不净观修好了,才能进一步修炼转化的法门。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修白骨观的人由一根脚趾头开始,把自己观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后观一切众生都是白骨。
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观的观,还没有到达真正大止大观的境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