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章 教化众生
小说:落难情缘作者:洪门十一少字数:4792更新时间 : 2024-08-06 16:47:57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大力士菩萨,等于密宗的金刚藏菩萨。这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时间环境都不会被打倒。
显教表现的菩萨,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的,这是顺世之法,顺应世间人的观念,认为修道的人应该这么善良的。
显教认为,用恶眼瞪人都是犯菩萨戒的。但是菩萨也有走逆法的,因为光是善良不能教化所有的人,有时要用相反教法,显金刚怒目相,让人看了畏惧,因而不敢起妄念。
手段不同,目的却是一个,都是为了教化众生。
在山东青岛有个名山叫崂山,本来是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中原之后,有些得神通的大阿罗汉发现,这崂山也是得道菩萨的道场,因此崂山就叫作那罗延窟,有时看到有些书的作者称,成书于那罗延窟,就晓得他是在崂山写成的书。
前面讲到净戒菩萨,对有为无为法达到了不二,不起矛盾,然后能够入世。
大乘菩萨都是走入世法,所以佛教所塑的菩萨像,几乎没有出家相,除了地藏王菩萨,这我们提过很多次了。
真正要入世,必须具备金刚颠扑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罗延菩萨报告的境界。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如何做到那罗延菩萨所讲的出世和入世不二呢?
要靠内在的修养。
当我们在入世的时候,一切的作为、起心动念,要能当体即空。
用禅宗的话讲,叫当下即是。
你入山修道,在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入了山仍然有烦恼。如果在入世中做得到当念即空,不受世间法影响而动摇,用不着入山已经出世了。
就是说身不出家,心已经出家。在世间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乱,又不昏沈,心中没有紧张忙乱,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修持路线,是不离世间,修出世间法,而最终成道。
这也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盘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很容易了解,但是这个善意还有另一层意义:善于了解意识的应用。
意识解脱了,妄念就已经空了。
拿唯识来讲,悟道人的第六意识就不叫第六意识了,而是转识成智,变成了智慧的境界,叫作妙观察智。
这里的善意,是讲妙观察智的作用。善意菩萨是意识已经转了的人,可以了生死,分段生死是绝对了的。
世间的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之中。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永恒不绝的,但是在现象上看有生死,活了几十年就走了。这在整个生命上看来,是个分段的作用,因此也就有轮回。
修持有定力的人,就超越了分段生死例如古代常见记载有人可以预知什么时候要死了,就先通知别人,到时两腿一盘就走了。
一般人看来,能修行到这个地步,好像是了生死了,其实还不一定。
他能了这分段生死,还未必能了根本的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很细的,在这里,我就不详细报告了,大家离这境界还早,现在只要先有个概念,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总合起来都属于生死问题。
真正能彻底了生死的,只有成佛的人,证得涅槃。涅盘不是死亡,是不生不灭。
生死和涅盘是两个对立的现象,你们很多人喜欢学禅,讲悟道,悟了作什么?
悟了就证得涅盘,了生死。当然你们同我一样,讲了半天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病都不能了,还随时在感冒中。
当然,禅宗祖师们悟了道就没有生病,没有感冒了吗?不见得,也会有病。我佛如来也曾有病。但是虽然在病中,在老死中,与一般未悟道的凡夫毕竟不同,同,共业的别业。
真正的涅盘是不生不死,如果说是道家的长生不死,那不是涅盘,还是要再来的。极乐世界是生死两头中间的一小段,在大问题里头,他还是在生死中,这个观念要分清楚。
真正到涅盘的人,是像学佛人常说的“跳出三界外”。我们可以假设一个问题,你跳出三界后,是要跳到哪一界?
佛法只有讲三界,如果“没有”可以算界的话,那它就算第四界了。
可是“没有”怎么算是界?
那么要跳到哪里去,就值得研究了。
所以了生死证涅盘,涅盘究竟在哪里?
涅盘就在生死中,这个有为世间就是涅盘,不生也不死。
生死在何处呢?生死就在生死自性中了。生死是一个现象,能生能死的那个东西不在生死中。所以说“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也用不着去了生死。生死只是形态上的生死,自性上没有生死。人生最恐怖的问题就是生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没有烦恼的束缚。
既然没有束缚,我何必求解脱呢?既然没有怀疑,我何必求真理呢?既然没有障碍,我何必修道呢?
了了生死的人,在生死自性中就是解脱,没有东西帮助你,也就不然不灭,不然就是不生。能够这样理解的,就是入不二法门。
有位秀才居士张生,去向石霜禅师问道,禅师问他叫甚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哪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也不用修白骨观或是念“??嘛呢叭咪?恕薄K?虻篮缶妥髁艘皇踪首樱。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障碍
涅盘生死等空花
佛法到了中原,变成禅宗就用文学的境界,几句诗词把最高深的佛道表达完了。
这偈子的最后一句,说的就是涅盘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有自性清凉之地。
证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如《楞伽经》所讲,得“意生身”,真得了“意生身”就是善意菩萨的境界。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有出现,他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就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普贤菩萨在哪里?就在你眼前。你说没有看到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他说不定就在你口袋中,普贤菩萨是无所不在的。
“尽”是边际,尽就是到底,不尽是永远不到底。尽与不尽,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真正悟了道的人,悟见自性本空,那所谓到底、不到底,都是不到底相。到底、不到底,是我们人为的观念,这宇宙是无量无边的,知晓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虚空是无尽的,太空中像我们这样的银河系统是算不尽的,同佛经所说的一样。
何以称它是无尽?这无尽相就是空。你们说今天打坐比较空,我就了解,你那个空,大得像个小洞而已。空!那只是你意识的一点清净境界。你那凡夫境界的意识透不过去的,你怎么幻想也透不过去的。能透过去你就解脱了,那就可以了解一点无尽相。
听了现见菩萨这一句话,空也好,不空也好,都是真空相。你打坐就不用求个空了,就那么一坐不是蛮好嘛!
是真的哟!你真的能这样放下就差不多了,不要另外求一个放下。
问题是你们一上座都求一个放下,因此永远放不下。现见菩萨告诉你,无尽相就是空,空就是无有尽,无有不尽。
无所谓到底,无所谓不到底。你能够有这样的信念和理解,就是个不二法门。
现见用白话来讲就是现实,他告诉你这法门,就在现在这里,懂了就可以证入。
无量无际讲了半天,就是空嘛!空在哪里?空就在这里!
怎么空得了呢?你不要空就空掉了。不要空的,不空的。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了,只好付诸一笑,你真的一笑,就空了。
只可惜你不是真的一笑,所以不得解脱。
257章凡所有相皆虚妄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就是定,不动明王,不动者真定。
我与无我是两个对立,真见到空性了,当然已达到无我的境界。
空了哪里有我?不像我们,打起坐来拼命想求无我,但是这个我还是很大的。
怎么去空这个我?佛法讲智慧的解脱,不是盲目的信仰。
“我尚不可得”,哪里还有个我?
你找找我看,这身体没有一处是我,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都是零件,都可以拿掉,身心内外都没有我。
你对这个身体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此身只是我之所属,毕竟非我之所有。
凡夫都认为此身即我,但我可不在这身上。
身外我究竟在哪里?
不可知,找不到,这就是话头,去参,去观。
既然我都没有,我都找不到了,那何必去找个无我呢?
就像是有的同道打坐几十年,求不到空,既然空求不到,格老子,不求你空了,腿子一盘睡觉去。
嘿!
反而对了!可惜你没有这个本事。
反正空不了嘛,那就算了,我就不空了。
你试试看,你不空也做不到。
真正做到你就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维摩诘经》这里写得多好,它同禅宗有绝对的关系,中原的佛教文学,从这本经出来以后,大变了一番。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文字用得真好。
如果用“无我何可得”,味道就变了,一字之差就差远了。
你们在这种地方要多研究,文言文就会变好了,白话文也变好了。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见到我的本性是空的,不用你去空他的,那我与非我就不会对立,这样是真见道,是入不二法门。
前面一路讲下来,先是见道,然后是修道。到了这里,讲的是定的功夫。现在在定的境界中。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是这位菩萨的名号。中原古代的神话讲打雷的神叫雷公,闪电的神叫电母,他们是否有婚姻契约就不知道了。
“明”是指有相的,如定中的光明境界。在教理上讲,无明是指愚痴无知;在事上,也就是功夫上讲,无明就是黑暗。
禅宗祖师经常骂人无明,是“黑漆桶一团”,上座时两眼一闭,前面黑乌乌地,什么都不知道了。修持只要稍有定力,自性必然发光。
明与无明是对立的。可是光明从哪里来的?
是从来的,“即是明,明亦不可取。”有些人用功时见到点光,就自认为不得了啦,以为快要得道了。
好啊!电天菩萨告诉我们,光明是从无明来的,阴极阳生嘛。《楞严经》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要修订,清净极了,自性光明就开发了,到了这个境界再回转来看世界,才觉得如梦如幻。
所以学佛如不想做功夫,就一天到晚在散乱中,散乱也就是造恶业。这怎么成道啊?不可能的。
但是你真做到光明现前了,明也不可取。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电天菩萨也告诉我们:“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离开一切相对的观念,在明与无明之间,平等不二,是入不二法门。他连怎么用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大力士菩萨,等于密宗的金刚藏菩萨。这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时间环境都不会被打倒。
显教表现的菩萨,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开半闭的,这是顺世之法,顺应世间人的观念,认为修道的人应该这么善良的。
显教认为,用恶眼瞪人都是犯菩萨戒的。但是菩萨也有走逆法的,因为光是善良不能教化所有的人,有时要用相反教法,显金刚怒目相,让人看了畏惧,因而不敢起妄念。
手段不同,目的却是一个,都是为了教化众生。
在山东青岛有个名山叫崂山,本来是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中原之后,有些得神通的大阿罗汉发现,这崂山也是得道菩萨的道场,因此崂山就叫作那罗延窟,有时看到有些书的作者称,成书于那罗延窟,就晓得他是在崂山写成的书。
前面讲到净戒菩萨,对有为无为法达到了不二,不起矛盾,然后能够入世。
大乘菩萨都是走入世法,所以佛教所塑的菩萨像,几乎没有出家相,除了地藏王菩萨,这我们提过很多次了。
真正要入世,必须具备金刚颠扑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罗延菩萨报告的境界。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如何做到那罗延菩萨所讲的出世和入世不二呢?
要靠内在的修养。
当我们在入世的时候,一切的作为、起心动念,要能当体即空。
用禅宗的话讲,叫当下即是。
你入山修道,在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入了山仍然有烦恼。如果在入世中做得到当念即空,不受世间法影响而动摇,用不着入山已经出世了。
就是说身不出家,心已经出家。在世间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乱,又不昏沈,心中没有紧张忙乱,这样叫作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就告诉了我们他的修持路线,是不离世间,修出世间法,而最终成道。
这也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盘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位菩萨的名号很容易了解,但是这个善意还有另一层意义:善于了解意识的应用。
意识解脱了,妄念就已经空了。
拿唯识来讲,悟道人的第六意识就不叫第六意识了,而是转识成智,变成了智慧的境界,叫作妙观察智。
这里的善意,是讲妙观察智的作用。善意菩萨是意识已经转了的人,可以了生死,分段生死是绝对了的。
世间的凡夫,都在分段生死之中。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永恒不绝的,但是在现象上看有生死,活了几十年就走了。这在整个生命上看来,是个分段的作用,因此也就有轮回。
修持有定力的人,就超越了分段生死例如古代常见记载有人可以预知什么时候要死了,就先通知别人,到时两腿一盘就走了。
一般人看来,能修行到这个地步,好像是了生死了,其实还不一定。
他能了这分段生死,还未必能了根本的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很细的,在这里,我就不详细报告了,大家离这境界还早,现在只要先有个概念,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总合起来都属于生死问题。
真正能彻底了生死的,只有成佛的人,证得涅槃。涅盘不是死亡,是不生不灭。
生死和涅盘是两个对立的现象,你们很多人喜欢学禅,讲悟道,悟了作什么?
悟了就证得涅盘,了生死。当然你们同我一样,讲了半天不但不能了生死,连病都不能了,还随时在感冒中。
当然,禅宗祖师们悟了道就没有生病,没有感冒了吗?不见得,也会有病。我佛如来也曾有病。但是虽然在病中,在老死中,与一般未悟道的凡夫毕竟不同,同,共业的别业。
真正的涅盘是不生不死,如果说是道家的长生不死,那不是涅盘,还是要再来的。极乐世界是生死两头中间的一小段,在大问题里头,他还是在生死中,这个观念要分清楚。
真正到涅盘的人,是像学佛人常说的“跳出三界外”。我们可以假设一个问题,你跳出三界后,是要跳到哪一界?
佛法只有讲三界,如果“没有”可以算界的话,那它就算第四界了。
可是“没有”怎么算是界?
那么要跳到哪里去,就值得研究了。
所以了生死证涅盘,涅盘究竟在哪里?
涅盘就在生死中,这个有为世间就是涅盘,不生也不死。
生死在何处呢?生死就在生死自性中了。生死是一个现象,能生能死的那个东西不在生死中。所以说“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也用不着去了生死。生死只是形态上的生死,自性上没有生死。人生最恐怖的问题就是生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没有烦恼的束缚。
既然没有束缚,我何必求解脱呢?既然没有怀疑,我何必求真理呢?既然没有障碍,我何必修道呢?
了了生死的人,在生死自性中就是解脱,没有东西帮助你,也就不然不灭,不然就是不生。能够这样理解的,就是入不二法门。
有位秀才居士张生,去向石霜禅师问道,禅师问他叫甚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哪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也不用修白骨观或是念“??嘛呢叭咪?恕薄K?虻篮缶妥髁艘皇踪首樱。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障碍
涅盘生死等空花
佛法到了中原,变成禅宗就用文学的境界,几句诗词把最高深的佛道表达完了。
这偈子的最后一句,说的就是涅盘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有自性清凉之地。
证到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如《楞伽经》所讲,得“意生身”,真得了“意生身”就是善意菩萨的境界。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有出现,他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普贤就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普贤菩萨在哪里?就在你眼前。你说没有看到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他说不定就在你口袋中,普贤菩萨是无所不在的。
“尽”是边际,尽就是到底,不尽是永远不到底。尽与不尽,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真正悟了道的人,悟见自性本空,那所谓到底、不到底,都是不到底相。到底、不到底,是我们人为的观念,这宇宙是无量无边的,知晓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虚空是无尽的,太空中像我们这样的银河系统是算不尽的,同佛经所说的一样。
何以称它是无尽?这无尽相就是空。你们说今天打坐比较空,我就了解,你那个空,大得像个小洞而已。空!那只是你意识的一点清净境界。你那凡夫境界的意识透不过去的,你怎么幻想也透不过去的。能透过去你就解脱了,那就可以了解一点无尽相。
听了现见菩萨这一句话,空也好,不空也好,都是真空相。你打坐就不用求个空了,就那么一坐不是蛮好嘛!
是真的哟!你真的能这样放下就差不多了,不要另外求一个放下。
问题是你们一上座都求一个放下,因此永远放不下。现见菩萨告诉你,无尽相就是空,空就是无有尽,无有不尽。
无所谓到底,无所谓不到底。你能够有这样的信念和理解,就是个不二法门。
现见用白话来讲就是现实,他告诉你这法门,就在现在这里,懂了就可以证入。
无量无际讲了半天,就是空嘛!空在哪里?空就在这里!
怎么空得了呢?你不要空就空掉了。不要空的,不空的。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了,只好付诸一笑,你真的一笑,就空了。
只可惜你不是真的一笑,所以不得解脱。
257章凡所有相皆虚妄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就是定,不动明王,不动者真定。
我与无我是两个对立,真见到空性了,当然已达到无我的境界。
空了哪里有我?不像我们,打起坐来拼命想求无我,但是这个我还是很大的。
怎么去空这个我?佛法讲智慧的解脱,不是盲目的信仰。
“我尚不可得”,哪里还有个我?
你找找我看,这身体没有一处是我,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都是零件,都可以拿掉,身心内外都没有我。
你对这个身体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此身只是我之所属,毕竟非我之所有。
凡夫都认为此身即我,但我可不在这身上。
身外我究竟在哪里?
不可知,找不到,这就是话头,去参,去观。
既然我都没有,我都找不到了,那何必去找个无我呢?
就像是有的同道打坐几十年,求不到空,既然空求不到,格老子,不求你空了,腿子一盘睡觉去。
嘿!
反而对了!可惜你没有这个本事。
反正空不了嘛,那就算了,我就不空了。
你试试看,你不空也做不到。
真正做到你就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维摩诘经》这里写得多好,它同禅宗有绝对的关系,中原的佛教文学,从这本经出来以后,大变了一番。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文字用得真好。
如果用“无我何可得”,味道就变了,一字之差就差远了。
你们在这种地方要多研究,文言文就会变好了,白话文也变好了。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见到我的本性是空的,不用你去空他的,那我与非我就不会对立,这样是真见道,是入不二法门。
前面一路讲下来,先是见道,然后是修道。到了这里,讲的是定的功夫。现在在定的境界中。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是这位菩萨的名号。中原古代的神话讲打雷的神叫雷公,闪电的神叫电母,他们是否有婚姻契约就不知道了。
“明”是指有相的,如定中的光明境界。在教理上讲,无明是指愚痴无知;在事上,也就是功夫上讲,无明就是黑暗。
禅宗祖师经常骂人无明,是“黑漆桶一团”,上座时两眼一闭,前面黑乌乌地,什么都不知道了。修持只要稍有定力,自性必然发光。
明与无明是对立的。可是光明从哪里来的?
是从来的,“即是明,明亦不可取。”有些人用功时见到点光,就自认为不得了啦,以为快要得道了。
好啊!电天菩萨告诉我们,光明是从无明来的,阴极阳生嘛。《楞严经》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要修订,清净极了,自性光明就开发了,到了这个境界再回转来看世界,才觉得如梦如幻。
所以学佛如不想做功夫,就一天到晚在散乱中,散乱也就是造恶业。这怎么成道啊?不可能的。
但是你真做到光明现前了,明也不可取。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电天菩萨也告诉我们:“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离开一切相对的观念,在明与无明之间,平等不二,是入不二法门。他连怎么用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