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落难情缘 > 860章品《维摩诘经》(18)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860章品《维摩诘经》(18)

小说:落难情缘作者:洪门十一少字数:7400更新时间 : 2024-06-17 10:35:43
    菩提是没有一个地方的,不像外道说道在肚脐,这个窍那个窍。菩提道无所不在,没有形相。

    假名是菩提,中国话说得道也是假名,名字是空的,不要被它困惑住。

    现在听《维摩诘经》,我们自己就是听众,自己也在欣赏这部经书,再过一段讲完了。一切是如梦如幻,都在变化中,没有一个实在的。你懂了就悟道了。

    我们学道常常求个清净,你以为打坐就清净了吗?其实你乱得不得了,又想数息,又想结手印,又想念阿弥陀佛,你看多乱啊!真正静了就什么都没有,本来空,也黏不住了。不散乱就是菩提,永远在清净中。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善于寂灭,寂灭比净还要进一步,本来寂灭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嘛!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取就是执着,我们做人一辈子没有哪一点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属于我。乃至朋友不和你讲话你就痛苦,因为去不得了。你的东西不见了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因缘的一种,取是最麻烦的。

    苏东坡自以为悟道了,一切无取,《赤壁赋》里他还是要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以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经取了,已经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

    十二因缘都是在攀缘,人生都在攀缘,离开攀缘就无所取,就是菩提。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异”就是变化,我们心理都有个变异,认为佛堂才有佛,闹区就没有,山林才有道,厕所就无道。

    这都是心念在变异,心念一清净就无往不至。所以不变异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一切法没有可比喻的,比量境界都不是,只要当下即是就是现量。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最后,总而言之,道微妙到不可思议,当下即是。

    你只有证到菩提,才可以彻底了解,一通百通,否则你用世间的心量是永远无法求知的。

    你们看这一大段,难怪维摩居士叫作辩才无碍,抓住一个题目哗啦哗啦说下来,这还没说完呢!他算客气了,要是佛来说的话,还要说下去。

    佛在《华严经》上说个不停,说得你晕头转向,维摩居士还只提了一点。

    维摩居士虽然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用两句话归纳:“无往,无处”,菩提大道当下即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个菩提你到哪里去找啊?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忍诣彼问疾。”弥勒菩萨报告到这里,告诉佛说,维摩居士说了这一番话的时候,当场就有二百位天人悟道了,所以我没资格代表你去探病。

    弥勒菩萨这一段,为什么讲菩提讲了这么多?

    因为弥勒菩萨他们本来是同学,佛因为比弥勒菩萨精进,所以先成了佛。

    佛给弥勒菩萨授记,来生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

    弥勒菩萨难道没有悟吗?当然他悟了。

    但是他最后一点尾巴脱不掉,在哪里?

    就是没证得菩提,当下成佛。

    什么是菩提?现在告诉大家,哪里不是菩提?

    一切都是菩提,世间法没有哪一点不是菩提,只要当下能够悟了就是。

    所以《维摩诘经》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以为道理懂了就对了,我再告诉你们一次,只懂道理是没有用的。下一个是迦旃延,他也推辞了。迦旃延也是佛弟子当中学习小乘佛法的讲师级的人物。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无常、苦、空、无我是根本的佛法,尤其是小乘佛法的基础所在。无常,简单的讲就是不会永恒的,会变去的。苦是说没有真正快乐,人世把轻微的痛苦当作快乐,因为受苦惯了,偶尔给你减轻一些苦的压力,就高兴了。

    迦旃延回忆有一次,佛给比丘们讲了小乘法的基础,其后他就替比丘们演绎自己的心得。不料维摩居士到来,指责迦旃延是在用凡夫的生灭心,给比丘们说法。思想、推论、学问都是生灭心,一个念头接着一个,思想生了随即又灭了。

    《礼记》中的《学记》也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文章典故知识尽管渊博,没有真正自己悟道的见解,还不够格做人师。

    这里维摩居士说,迦旃延还没有悟到实相般若,也就是最高智慧。

    实相就是无相,所以般若无知,如果还有一个智慧境界存在,就不算。比方真正最高学问的人,常觉得自己没有学问。乃至到了文字一字不识之境,没有了文字相,如上文维摩居士对须菩提说;“智者不着文字……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对目犍连说;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释迦牟尼佛三十一岁悟道之后,先说的法是小乘的无常、苦、空、不净、无我、寂灭,度人无数,证得阿罗汉果,这些都记录在中文翻译的《四阿含经》中,有凭有据。为什么佛到了八十一岁临终前所讲的《涅槃经》,却提出常、乐、我、净?

    佛学讲无常,万物不会永恒存在,是对现象而言。中国《易经》讲变化,万物万事无时无地不在变化,讲的是原则;所以通其变者是圣人,凡夫为其所变。用我们上课作比方,所讲的每一句话,一生一灭都过去了,的确是无常。是真无常吗?

    我们能知之性却常在,不随时间过去苍老死亡。昨天的事是过去了,但是我今天知道昨天的事过去了的这个,是不变的。所以维摩居士说「诸法毕竟不生不灭」,生灭只是现象,你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

    你看了一本书或懂了什么道理,这不是感觉状态。但感觉状态的舒服、高兴、快乐都是由心理引起的感受,是唯心所造,唯识所生,这个一剎那的作用其体性是空的,也是生灭作用。

    大家若被我骂是神经病,一定生气。其实这一句话讲过就过去了,你生气是自生气。你打坐要求空就是个傻瓜,你空得了吗?空是它来空你,你是空不了它的。你不求有也不求空才空,诸法究竟无所有嘛!

    好久以前我为这个题目作了一次演讲,就感叹为什么这许多人要为“我”、“无我”争辩不已。

    什么是无我?是佛的方便佛法,做人做事必须处处要有我,例如写文章无我是写不好的。有我中间就是无我,是证入形而上时,放弃了我见,才达到无我。

    其实无我才是个大我,这个我与无我是不二的,就是一。

    这个不二就是佛教文学的妙用。《金刚经》讲无我多加一个相字,无我相,要你不着相,不要被现象所骗。

    你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意思参通了,不二法门就懂了。

    什么是涅盘?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不空也不有,本来清净,所以自性本来就是涅盘。

    一切法本来都是无生,但不说绝对,一说绝对就落入相对了,这个绝对是没有的。这是佛法的逻辑,法本不然,你不能说它是肯定还是否定。本来没有生过,所以现在也没有灭去,这样叫做寂灭。

    听了维摩居士的说法,所有当场的比丘都得到解脱了。所以迦旃延也说没资格代表佛去探病。

    你看,佛所培养出来的弟子,一个个都吃了维摩居士的闷棍,实在对佛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个话头了。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

    为从入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

    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

    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

    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

    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

    不如是菩提,无贪着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

    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如是菩提,无取舍故。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

    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

    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

    答我言:吾从道场来。

    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

    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慈悲是道场,等众生故。

    悲是道场,忍疲苦故。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

    舍是道场,憎爱断故。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

    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

    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

    我以为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

    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

    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

    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扰故汝耳。

    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

    尽其神力,亦不得去。

    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

    魔以畏故,俛仰而与。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

    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

    天女即问:何谓法乐?

    答言:乐常信佛。

    乐常听法,乐供养众。

    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

    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

    乐敬养师,乐忍辱柔和。

    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

    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

    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

    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怖畏。

    乐三脱门,不乐非时。

    乐于非同学中,心无罣碍。

    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

    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

    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乐也。

    居士,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

    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

    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

    维摩诘言:诸佛!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如是诸佛,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

    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

    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我言:居士!何谓法师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

    何谓也?唯以菩提,起于慈心。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

    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

    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

    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诸佛道法。

    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

    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