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落难情缘 > 857章品《维摩诘经》(15)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857章品《维摩诘经》(15)

小说:落难情缘作者:洪门十一少字数:7577更新时间 : 2024-06-13 11:16:36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中乞食。

    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

    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解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被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是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

    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终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时豁然,还得本心。

    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忍诣彼问疾。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一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其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知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幻,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知此者,是名善解。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知其乐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闻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

    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睺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

    离六十二见。处于涅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

    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

    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

    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

    若能如是,是其出家。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诘大婆罗门家门下立。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谓晨朝持钵住此?

    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

    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麤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

    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

    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是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忍诣彼问疾。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

    维摩居士在病中,心生一念,为何慈悲的释迦牟尼佛没有念到我?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此时佛就转向另一位大弟子,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阿毗达摩法蕴足论》是他做的。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大目犍连也不愿去。因为大目犍连有一次在城中巷内,为居士们说法时,也挨过维摩居士的训斥。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维摩居士对大目犍连说,你不应该这样为在家的居士们说法。说法就要依据真正的佛法来说。这骂得严重了!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真正的佛法没有一切众生。换言之,也不需要度众生,因为众生本来是佛,何必要你来度?你以为众生有罪过,自性本来不垢不净,没有众生可以染污它的。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自性本来无我,不需要再去求个无我,也用不着你来讲无我。自性无时间空间,没有寿命,本来不生不死。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前后际断就是前面一念已经过去了,后面一念还没生起,过去了不可得,未来的还不生,当下即空,三际托空。

    这一段现成是空的,你不用去求的。这是真正的佛法,你要是抓不住,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再说吧!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一切法本来寂灭的,本来在涅盘中,本来无相的。佛法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法离于相。

    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讲什么佛啊,五阴十八界啊,都是多余的。

    有这些佛学的理论东西存在,法执不脱,不能成佛。真正佛法是说不出来的,佛在《金刚经》里面就说,自己四十九年来没有法可说,真正的法身不是知觉观念可以体验表达的,所以说离觉离观。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真正佛法哪有形相?哪有境界?本来就虚空。一切讲空讲有的理论都是笑话。因为法毕竟是空的。

    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佛法,也无所谓我所的建立。我们一切起心动念是唯识的作用,你能不起分别,才能转识成般若智慧。识,不智。

    法无有别,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不是比量,不是相对的;法是现量,当下即是,是绝对的。一切佛法不离因果,不入因果,不在因上,离一切所缘。

    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佛法在哪里?就在这里,一切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佛称如来,本来没有来,也没有去。

    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真正佛法无所谓正法时代,像法时代,还是末法时代。它的真理是永恒不灭的,也是常住不动的。

    佛法不在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靠念佛找清净是依靠声尘,看到佛像庄严觉得清净是色尘。

    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佛法不去不来,不生不灭,无所住而生其心。空、无相、无作是大乘的三解脱门,但只是方便法门,如果死抓住就错了。

    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佛法无美丑,不增不损,不生不灭,不能归纳说哪一种是佛法,哪一种不是佛法。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大家打坐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做功夫,统统是错的。

    佛法是平等没有高下:是常住不动的。观想动念都不对,都是六根在动,同清净法身不相干。

    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喂!大目连!佛法的真相如此,你懂吗?还在这里说什么佛法!真正佛法是说不出来的,也无法表达。真正懂得听法的人,听了等于没听。嘿!跟很多同学们一样,听了就忘了,因为他们无闻无得。

    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见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罣碍。

    说法像是放录音带一样,是空的。要有如此境界,然后才能随机说法。要能晓得听法的众生是利根,还是钝根,连他们前世的业报都要能知道。所以才晓得止观,净土,谁应该参禅。

    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因此,弘扬佛法,要能以大慈大悲的心情,赞叹大乘的佛法,能报答佛恩,不断于三宝,然后才有资格说法。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居士对大目犍连说这一番话时,当场有八百个居士悟道了,发了大乘菩提心。大目连自称辩才不够,不能代表佛去探病。

    到这里已经有两个大弟子不行了。

    在继续讲下去之前,我们要特别注意,《维摩诘经》讲的是形而上真如法界,也就是禅宗所标榜的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法门,是最上乘的佛法,所以和一般讲渐修的法门,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每一位被维摩居士申斥的佛弟子,他们在此地所代表的是小乘佛法、渐修法门、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观点,与大乘佛法、顿悟法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观点是相对的。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先把握住,否则来听《维摩诘经》不见得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什么坏处?会学成狂禅,口头禅,犯了谤佛的罪!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大迦叶就是禅宗的初祖。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因为大迦叶有一次在贫民窟里化缘,佛十大弟子个个有不同的作风,说明了每一个人成道的境界,在道体上,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做人做事起用的时候各有不同,因为这些大阿罗汉多生累积的习气不同。好像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子女,尽管遗传一样,但是子女的个性都不同。佛弟子中须菩提专门教化富人。大迦叶出身首富家庭,虽然成婚,但是和妻子一心向佛,二人谨守戒律;出家后将财产全部布施。穿粪扫衣,以修头陀行著称,喜欢与穷人结缘,与须菩提正好相反。所以佛有次呵斥他两人心不平等。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

    维摩居士见到大迦叶在贫民窟化缘,就责备大迦叶只度贫苦的人,慈悲心应该是普遍的,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要度。

    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出家人不自己耕种煮饭,出来化缘应该心里行平等法,挨家挨户照次序乞食。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

    不论人家布施什么都一样的吃,就算是布施的食物中有荤的,当初的戒律也不禁止。有本书叫做《金山活佛录》,写的是真人真事。当年在杭州有位师父,他不修边幅,从不洗脸,有次要传法给我,他坐在床上脏兮兮的帐子里,叫我进去,我硬着头皮掀开帐子把头凑进去,哪晓得帐子里却是一股清香味,兰花都没这么香。这事说给你们年轻人听都不相信。我当年找师父,凡是大名鼎鼎的就不碰,专找一些苦行有道的师父。

    回过头来讲本经,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来的,肉啊、骨头、血液、神经等等凑合起来的。在没有成道之前,还是需要维持身体这个机器,因此要抟食,就是用手抓着吃。

    修道有成的人不吃食物也不死,他靠识食,是精神的食粮;乃至有天食,就是有天人送食。我们庙里晚餐不是正餐,叫药石,就是把吃饭当作是用药,用来维持这个和合的肉身,所以不得不吃。

    佛说我们有四种进食方式:段食,触食,思食,识食。这个吃饭的道理,我们留到本经后面,讲吃饭的那一段,再详细讨论。

    至于什么是化缘的精神?或者说,什么是化缘的出发点呢?

    学佛的人只有布施别人,不接受别人的布施,这是不受。但是即使比丘修到不用吃了,因为慈悲,还是出来化缘,是为众生种福田。

    没有得道的人听了,可不要拿来做化缘的借口!有次一位比丘说,他本来不想化缘,为了给人一个布施的机会才来化缘。

    我在旁边听到了,瞪了他一眼,本来还要送他一笔钱,也不送了。

    因为他有傲慢心,还没有得道敢说这个话!过去许多高僧如虚云、太虚,守银钱戒,出家人不沾手银钱,怕起贪念,人家供养的钱送来,他看都不看,管帐的向他报告,香火钱收入有多少,他答都不答,这也是不受。这一段讲的就是出家人的戒行,化缘法门。

    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聚落是古时的村庄,以空聚想,是说比丘进入村庄城市社会,心里仍然一切皆空,不受环境影响。

    有人说都市脏乱嘈扰住不得,都市与山林有何分别?都是你自心在分别。不论在家或出家人,出入社会对所见、所听闻、所嗅、所吃的,都应该不起分别心。例如你是有道之士,见到万人向你膜拜,心里也不觉得如何。

    化缘时闻到菜香,跟风一样没分别。布施来的食物,不觉得好吃或难吃,都一样。这些不是理论,是实际的功夫噢!你做得到就得道了。当年我在峨眉山闭关,期满下山入城,离城市还有三四里路,就闻到空中一股股人味,跟我一起下山的,有一位随从,就没有闻到,他不是不起分别,因为进了城,一家小吃店正在爆回锅肉,他就觉得香,嘴馋。你看,习气是多么难断。

    受诸触如智证。这句话更难懂了。受,是感受。触,是接触,像是接过一碗饭,或是居士向比丘顶礼,头接触到比丘的脚。种种的接触都不会妨碍比丘内心清净,因为性空缘起,不起分别。

    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大迦叶以头陀著称,维摩居士就教训他,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头陀行,心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能够有资格受供养的人,是没有烦恼的;却也不脱离烦恼,因为烦恼即菩提。真有个烦恼可离,就成了断见。托钵化缘的时候,没有离开定,但明明还在走路吃饭,所以是无定无不定,随时都在定中,是真正的大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