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有后招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有后招

小说:大明第一贡生作者:一语不语字数:6142更新时间 : 2023-06-26 23:59:33
    皇帝直接下令将左都御史下诏狱……还是在没有外部因素,仅仅是因为朝臣内斗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现场大臣并无人在皇帝的气头上出来说情,倒不是说他们认为这是合适的,只能说明眼前的形势非常险恶。

    一场雹灾……也没人真觉得能把张周置于死地,但至少能让张周落个声名狼藉,让皇帝对张周疏远……但就因为这场雹灾是张周提前算出来的,还走了个“不一样的流程”,就让大臣彻底陷入被动。

    在闵珪被拿下之后,朱祐樘仍旧立在那,脸上愠色未减道:“朕过去常翻阅史书,史海钩沉,每当有历代臣子党争之事,朕每每看来都十分痛心,一个乌台诗案,不过是几首似是而非的诗词,却险些让一代名儒因此而丢了性命,却也因此令其仕途尽毁。”

    “却也庆幸这并不会出现在大明,出现在朕的治下。却未曾想到,那史书中所记载的党争中,不为是非因由,只为党派立场,就要互相搏杀到你死我活的境地,竟也会出现在朕的眼前。都是忠于朝廷的臣子,何至于水火不容?朕十分之痛心。”

    在场大臣听了,心里都在想。

    这能跟宋朝时候相比?眼前的张秉宽,还想自比苏东坡不成?方士就是方士……

    每个人心中都有想法,但因为皇帝还在气头上,辩解的话也就说不出口。

    但有心人也听出一些“端倪”。

    皇帝说“都是忠于朝廷的臣子”,好似在说,朕眼里无论是闵珪还是张周,都是忠臣……这至少说明在皇帝眼中,这件事还是有转圜余地的。

    朱祐樘突然打量着刘健道:“刘阁老,你认为,朕如何处置这件事,才能做到令尔等不再咄咄逼人?”

    刘健见到这一幕,其实早就想罢手了。

    跟皇帝闹到水火不容,可真就是在刀口舔血了,现在已经折了一个闵珪进去……闵珪可是公认的接替白昂为刑部尚书之人,眼下经历这件事,就算闵珪能从诏狱出来,估计仕途也基本完了,这对传统派系来说,连势力范围可能都需要重新划分了。

    刘健道:“老臣并无良策。”

    朱祐樘道:“秉宽上奏请求回乡省亲的奏疏,朕已经批准了,他要回乡三个月,这期间他除了有爵位在身,并不担任任何朝中的职位,他人也不在京师之中,是否接下来京师左近再发生灾患,与他无关了呢?”

    之前把问题抛给在场所有人,总有闵珪这种头铁的要出来把张周往死里踩。

    这次朱祐樘也改变策略了,只问刘健一个人。

    刘健作为首辅,无论态度多坚决,都明白在大事面前需要退步的原则,只有让步才能保持面子上的和谐。

    而本身皇帝所给刘健的,也并非什么难题。

    刘健道:“若莱国公离京还乡,京师的灾异的确不该再往他身上牵扯。”

    “那好。朕就准了他的假,让他可以风光还乡,南京城内朕还给他准备的田宅,顺带朕也想让他替朕到江南去体察民情。”

    说到这里,朱祐樘面色变得非常严厉,“诸位卿家,朕有言在先,若是未来这段时间里,京师仍旧有灾异发生,那无论是过往还是将来,任何的灾异都不得往秉宽身上牵扯,因为无关乎朕是否用他。反而是因有他在,他能提前推算到未来的灾劫,朕和百姓因此可以做到防范。”

    “就算他所用到的一些本事,并非人力所及,是你们口中的方术,但能为国为民的,便是善事。”

    刘健拱拱手,退回到臣班。

    皇帝的话,也意味着今天的事算是定性了。

    折损一个闵珪,看起来是皇帝赢了,但作为回报,皇帝也会将张周打发回南京三个月……并立下一个类似于赌约的约定,如果未来三个月时间内,张周不在京师的时候,京师还是发生大的灾异,那以后一概不得以灾异之事去攻击张周。

    当然如果张周以后在军事或是为官时犯了错,你们该攻击就攻击,就怕你们连参劾张周都不走寻常路。

    皇帝似乎很清楚,大臣想找张周在为官或者带兵上的过失,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张周到现在为官近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唯独只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之事,才是皇帝最头疼,也是最不厌其烦的事情。

    ……

    ……

    朝议在古怪的范围中解散。

    朱祐樘气呼呼离开了奉天殿,而在场大臣皆都松口气……

    很多人也在庆幸,好在这把火没烧到自己身上啊。

    “刘阁老,这可如何是好?闵总宪怎么说也是为我等发声,如今被拿入诏狱,只怕会遭遇不少皮肉之苦啊。”从奉天殿出来,一堆人便去找刘健说情。

    似也在怪责,先前刘瑾近乎是在顺从皇帝的意思了,连为闵珪说情都没办到。

    刘健不想回答这种问题。

    李东阳道:“下诏狱,那是陛下的旨意,陛下先前如何的态度,你们也看到了,这跟我们何干?要怪,就怪张秉宽做事诡诈,明明算到雹灾,却不自行上报,而告知于吴昊,并以此让人来参劾他……这于陛下心中如何想?”

    “是啊。”周经感同身受道,“自己算出雹灾,让旁人去说,该美其名曰说不想与朝中臣僚相斗,想早些还乡,如此诡异的言论便是欺瞒圣上。其心可诛啊。”

    谢迁眯着眼一脸怪异笑容道:“周部堂,慎言啊。”

    先前皇帝还说了,不要不讲是非只讲立场去党争,现在你周经就是在犯禁啊。

    白昂气恼道:“年纪轻轻的,还是状元出身,就不能用心做事?哪怕有天火药和新炮,有治军的才能,也可以步步为营,这般急功近利,却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刘健看到众人对张周的攻讦,也并不以为然。

    明摆着的。

    攻击张周越激烈的,就是那些即将退下去的老臣,还有一个……则是从张周入朝就一直看张周不顺眼的闵珪,而闵珪也因为是即将升任刑部尚书,想把张周这个政敌给搞下去……

    这么看起来,皇帝的认知也没出偏差。

    还是为了党争而党争。

    通政使元守直道:“那到底该怎办?张秉宽回乡三个月,若期间真有什么事,那岂不是说今日功亏一篑?”

    谢迁道:“怕不是功亏一篑那么简单了!”

    言外之意,还要搭上个闵珪,甚至以后没法再以灾异攻击张周,还有以后张周于朝中站稳,依附于张周的人会越来越多。

    元守直一股暴脾气上来,喝道:“他算出来的雹灾就不算是雹灾了?上天为何会降雹灾,诸位心中难道没数吗?”

    徐琼道:“可不能这么说啊,如果这场雹灾真的是上天所降下的警示,那为何就不能说,是因为朝中诸位要参劾张秉宽,上天看不过眼才有此劫呢?”

    沈禄也跟着帮腔道:“说得正是,对于百姓来说,这场雹灾虽然有所损失,但也还是因为朝廷提前做了通告,以至于百姓受灾大大减轻,这在以往可从未有过的事情。敢问诸位一句,如果你们是普通百姓,也是靠天吃饭的,是应该感谢莱国公,还是恨他?”

    “你什么意思?”元守直等人怒视着沈禄。

    二人都是通政使,元守直官大一级,如此也是在质问属下为何跟自己对着来。

    但沈禄也并不惧怕这些,他道:“得民心的,也能得陛下之心,这道理诸位不会不懂吧?”

    白昂道:“张秉宽这般靠妖言惑众上位之人,如何能赢得民心?”

    此时谢迁听不下去了,他叹道:“诸位还是别在这里乱说话了,到民间去走走,听听百姓说什么,不要自以为是。”

    “谢阁老,你这是何意?”白昂瞪着谢迁。

    谢迁想到昨天自己在市井所见所闻,看到百姓真心为朝廷感念恩德,尤其是雹灾发生时,市井井然有序的场景,他不由感慨道:“民心这东西,可不是靠我等来撑着的,百姓只看自己得到什么,不看其立场如何,这市井之间迷信的人比比皆是,否则这灾异之说说给谁听呢?”

    在场大臣沉默。

    也正是因为普通百姓迷信,所谓的灾异言事才有市场,如果都不信,或者不信的人多,谁还会拿什么天数、天意的说事?

    谢迁又道:“但也正因为市井的人相信,他们便会看到,张秉宽屡屡命中天意,并以此来为大明和百姓带来一些利益,他们自然就会站在张秉宽一边。”

    元守直气恼道:“治国安民,难道是他张秉宽所为?”

    谢迁有点听不下去。

    他感觉出来,这些当官的,都觉得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他们给带来的,而不是百姓自己努力所得。

    文官治国,却总以“父母官”的身份自居,甚至觉得自己是对百姓的恩德,而没有考虑到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也没考虑过谁养活谁的问题。

    谢迁到底是相对开明的儒官,他道:“张秉宽于边地用事,驱走胡虏,难道不算是安民吗?换了诸位,是希望跟过去几年一般,天天要为那些边情而烦扰,还是像今天这般?”

    “别说了。”

    李东阳拉了谢迁一把。

    李东阳看出来,谢迁所说的这些话,在那些义愤填膺的文臣中并没有市场。

    说白了。

    现在正是个讲立场不讲是非的时候,都在气头上,觉得张周是乱臣贼子,跟这些文臣讲道理他们能听得进去?

    党政这件事,是不分对错的。

    “英国公,你来说两句。”谢迁突然瞄准一旁看热闹的张懋。

    “我?”张懋打个哈哈,“老夫年老体迈,说起来最近脑子也有点健忘,却不知你们说的是何事。”

    元守直道:“英国公装什么糊涂?联名参奏,不是你所为?之前拿雹灾参劾张秉宽的人也是你吧?你敢说自己提前毫不知情?”

    张懋道:“天地良心,我也不过是从钦天监得知此消息,便想着助诸位一把,才会冒风险上报。要怪,你们还是怪钦天监那位吧。”

    “钦天监正呢?”

    众人这才想起来,还有个“罪魁祸首”吴昊。

    但寻摸一圈,发现早不见吴昊的人影了。

    吴昊又不是傻子,先前朝堂上直接爆出是张周告诉他雹灾的事,他既当了奸细,被皇帝和张周利用,还因此把整个朝臣坑了进去,也说明了他自己很没有本事……当时就想找地缝钻,现在朝议都结束了,他还不赶紧开溜?

    “好了!”

    刘健见屠滽还想出来主持大局,他意识到,不能任由眼前的事发展下去。

    刘健一声暴喝,还是很有威势的,他厉声道:“诸位,眼下陛下也通过一场灾异,让张秉宽回乡省亲,还言明三个月之内京师不出灾异,便暂且不用张秉宽,你们还想求得怎样的结果?”

    现场也安静下来。

    “现在还是想想,未来三个月,如何杜绝京师中有人祸发生。”刘健补充道。

    “天灾呢?”沈禄问道。

    屠滽终于开口道:“天灾这东西,一场雨一场雪或是一场风一场雹,那算是天灾吗?”

    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

    连你屠滽都不认为天气剧烈变化是灾情,那先前参劾张周的时候,为何还那么用力呢?双标呢?

    徐琼听不下去,甩袖要走,语气带着几分嘲弄道:“换到对付政敌时,一场雨雹都是灾异,怕是轮到自己时,就算是雨雹把京城给打平了,也不当回事!呵呵!领教了!”

    都是要退休的人,说话也都那么呛人。

    在场的大臣似乎也感觉到,过去数年,甚至是整个弘治朝,大臣在私下商议事情时,就没有任何一次比今天更激烈。

    今天也算是开了先河。

    每个人说话都好像吃了枪药,夹枪带棒的恨不能用嘴把对方说到喷血而死。

    “天灾之事。”屠滽补充道,“只要不涉及到大灾患,不涉及到民生安稳,都尽量避免,大风大雨,诸位难道就一点防灾意识没有吗?”

    别人也听明白了。

    徐琼临走之前也没说错,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天灾这东西,我们不认定他是天灾,他就不是。

    沈禄笑道:“就怕跟两年前清宁宫那场火一样,上天给你降下来一道天雷,防得再好,也是徒劳。”

    “你!”

    众人瞪着沈禄。

    沈禄也笑哈哈与几人离开。

    “刘阁老,您看现在这些人可愈发不懂规矩了。”有言官走出来道,“要参劾!”

    刘健道:“顾好自己的事,少去做那扯皮的意气之争,陛下现在最瞧不得这个!就算真有灾异发生……到时再说!谁又知晓,这灾异因何而起?”

    众人很惊讶。

    先前刘健于朝堂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刘健跟朱祐樘说,只要张周走了,那就算京城出了灾异,也不能怪到张周头上。

    当时也是得到皇帝认同的。

    所以屠滽在事后才会分析说,只要未来三个月,京城人祸没有天灾不认定,就能把张周的问题给压住。

    但现在刘健又说,就算出了灾异,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奇葩的角度往张周身上推……总之我们是处在不败之地。

    ……

    ……

    皇宫内一场扯皮,让朱祐樘也觉得心力交瘁。

    明明自己想做出点成绩,明明大明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张周一个人就带动制造了大明近半数的煤炭和生铁……对了。

    朱祐樘突然想到这一点,先前张周给自己上报煤炭和钢铁产量的时候,自己是兴奋了一阵,还打算跟大臣提及,好好彰显一下张周的功劳,怎么事到临头把这件事给忘了呢?

    但随即想到……张周在在西北和辽东战场上立下那么大的功劳,不照样被人无视?

    如果跟大臣提及张周带动产出了大批的煤炭和生铁,估计那些大臣还会参劾张周“与民争利”,说张周公器私用,说不定还想参劾张周破坏耕地……

    要攻击一个人,理由太多了。

    “陛下。”萧敬出现在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道:“那些人走了吗?”

    萧敬道:“诸位臣僚都已各自回公廨了。”

    朱祐樘轻哼道:“不思为朝廷和百姓多做事,只想着如何与政敌相斗,反而是秉宽……从入朝开始就懒懒散散,一共也没上几天朝,就这样他还成为他人眼中的眼中钉,真不知朕到底该倚重谁。”

    萧敬听了这话,还是稍微松口气的。

    这也说明,皇帝是看出来光靠张周一个人,是没法治国的,这才会对大臣保留一定的余地。

    随之萧敬身后又进来一人,是提督东厂的杨鹏。

    就在萧敬以为皇帝要问询杨鹏有关闵珪的事情时,杨鹏主动禀告道:“陛下,莱国公已收拾好一切,准备今日下午便动身回南京。”

    朱祐樘道:“是啊,他要早点走,不然灾异马上来了,走得迟一些都会被人说这又跟他有关。”

    “陛下,不知……是何灾异?”萧敬心中慌得一批。

    刚以为要松口气,牺牲一个闵珪,成全了大家伙。

    现在才知道,原来皇帝这是早有后招。

    朱祐樘道:“将要发生时,朕会告知于你们!朕现在都不知可以信谁!”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