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六百七十四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

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作者:吾谁与归字数:8027更新时间 : 2024-09-11 21:51:53
    老挝宣慰司的建立,要追溯到唐朝时的大理国,彼时云南地方,还不在中原的手中,大理国称霸中南半岛,大理国下面有个小的朝贡国景咙国,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这个景咙国带着人离开了云南,前往了老挝定居。

    所以老挝这个地方,从开始和大明云南的苗民是语言相通,文化相同,血脉相连。

    勐泐宣慰司是大明云南的一个土司,宣慰使姓刀,而老挝的宣慰使也姓刀,大明第一代老挝军民宣慰使叫刀线歹,刀在地方的方言里就是王的意思。

    张居正说老挝受欺负,也不是胡说,而是真的受了一辈子的欺负。

    成化十六年,老挝朝贡大明,使者在朝廷哭诉安南入侵,朝廷派遣内官钱能前往斡旋,敕喻安南退兵,安南退兵,成化十七年,安南黎灏率兵九万,开山为三道,进兵破哀牢,杀宣慰刀板雅及其子二人,理由是惊扰上国。

    黔国公沐琮闻讯,只好命刀板雅的小儿子袭父职,老挝宣慰使才没有绝嗣。

    国公府是可以任免三宣六慰土司的土官,相应的潞王,也可以册封这些海外勋爵,因为海外勋爵的地位,大约等同于三宣六慰这些土司土官。

    嘉靖四十四年,老挝贡使再次哭死,东吁入寇横行无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莽应龙对老挝的征伐过程是极为残忍的。

    所以张居正也没有编排老挝的处境,诓骗皇帝,老挝是真的非常困难,今天被安南打,明天被东吁打,还要被暹罗揍,日子过得真的很苦很苦,没有靠山,在群狼环伺之下,就是这么的痛苦。

    “那就令黔国公府下章老挝宣慰司来看,询问他修一条驰道过去,如果可以,王家屏画策,准备落实此事。”朱翊钧听张居正讲完了老挝的血泪史,真的是非常的悲惨,挨打挨了这么多年,天天请大明帮忙。

    大明对老挝没所求,但老挝次次都得找大明帮忙,这一次两次还好,这时间一长,大明怎么可能一直帮下去呢?救急不救穷,现在老挝的情况是又穷又弱,而且大明也帮了那么多次,没有起色,就只能放弃了。

    现在,大明要修一条驰道过去!

    朱翊钧不通军务,大明军将都信任陆上的补给线,驻军是一定要驻军的,但是驻军的补给,需要仰赖驰道,只有把驰道修到了老挝,有了快速部署能力,别人才不敢欺负老挝宣慰司!

    当然,大明劝架实现和平的时候,额外得到了一些钾盐而已。

    “王谦送来了本奏疏,是他的外室研究。”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王崇古。

    “这逆子,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又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出来!”王崇古气急败坏,自己儿子顶聪明一个孩子,整天研究个外室作甚!而且越研究越有门道,都已经成了大明外室研究第一人了,当真是让王崇古无奈。

    儿大不由爹,王崇古说什么,王谦也听不进去了。

    王谦在奏疏里列举了五种家室,出卖女儿的价格,这是出卖价格不是出嫁。

    浙江湖州蔡氏乃是大姓,蔡启清是大宗的家主,而他的妻子为了给他冲喜,花了三十两银子,买了一房小妾,这小妾是个良家女,虽然没读过书,但也是家境殷实,衣食无忧;

    萧山黄氏,乃是郡望,家道中落,家里有一女儿,同乡付家泽仰慕此女已久,最终以两百两的价格,买来了黄氏女作为小妾,黄氏本家大宗知道后,放出话来,开了这一偏房的族谱。

    苏州某营守备因为作战不利被坐罪谪戍,要去广西的烟瘴之地,其女儿不愿父母前往广西受苦,故此把自己作价1000两白银卖掉,为父赎罪,这是官宦女子的价格。

    镇江季氏正房季树信使当代季氏家主,有女儿叫季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颇有文采,是江南有名的才女,后来季氏被三都澳私市案波及,季家数代积蓄被缇骑蛮横的抄没,季家家道中落,为了代父偿欠,季淑卖掉了自己,作价两千两,被商贾潘寿春买走做妾。

    没过多久,潘寿春将其发卖青楼,潘寿春觉得,做人妾室还一副大家小姐做派,商贾不耐烦,就直接发买了。

    一个扬州瘦马才几十到一百两银子,可一个郡望的女儿,就可以卖掉两百两以上。

    “不是,这萧山黄氏,怎会如此这般行事?这偏房遭了难,不说帮衬,坐视卖儿卖女了,事后才开了族谱,多少有些过分了。”张居正觉得萧山黄氏的做派有点不地道了,这遇了难关,不帮也就罢了,还落井下石。

    王崇古连连摆手说道:“诶,元辅出身小门小户,世袭千户之家,自然是对这些事儿不甚了解,这家大业大,就没法帮,好,你本家今天帮了这个偏房,明天那个偏房帮不帮?那么多的偏房怎么帮?所以只能如此行事,这还算是好的了。”

    “这萧山黄氏若是搅黄了买卖,再开了族谱,那才是落井下石。”

    张居正愣了愣才说道:“原来你们这些势要豪右之家,都是这么当家长的吗?”

    “不然呢,顾得过来吗?”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说道:“十王城也就把燕府的王爷以及洪武年间亲王迁到了京师,别的郡王之流,陛下也没管他们死活,只让他们自谋生路去了。”

    “根本就管不过来的。”

    宗族就是如此,利益为先,黄氏已经很良心了,没有坏了买卖再作怪,已然是仁至义尽了。

    王崇古继续说道:“两宋时一个县主,也只要五千贯,就可以买到了,以至于到了元祐七年,太皇太后问宋哲宗:一事甚悔,前日乃往问帽子田家,见说是家凡十县主,毎五千贯买一个,国家宁要汝钱。也是何门当户敌?”

    “连一个宗室女,也只要五千贯罢了。”

    王谦研究这个,其实就是在研究压迫二字,家长对孩子的压迫,他的研究补足了族权对族人的欺压,这种欺压不仅仅表现在吃绝户上,也表现在了日常生活的种种之中。

    如何打破族权的压迫,就是大明要面临的问题。

    “本来应该在权力对人的异化这一段,描写清楚朝廷对百姓的压榨之可怕,但是林辅成和李贽的胆子还是太小了。”朱翊钧略显无奈的说道。

    他其实很想鼓励林辅成他们讨论一下权力对人的异化,但林辅成不敢继续深入了。

    王崇古摇头说道:“臣倒是以为二人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林辅成在保定府游记里,虽然没有单独讨论,但每一篇都有朝廷的影子,圩主们的诞生,就是因为嘉靖二十九年的虏变,俺答汗入寇京畿才出现,虽然没有直接指责,但还是表达清楚了,朝廷失职带来的可怕后果。”

    “像这次,若是没有沂州知州的纵容,烟馆怎么可能如此堂而皇之的存在,胆大包天?”

    每次大案要案,都有衙门的身影,而且大明现在的朝堂风气,对于自身的过错,从来不是避而不谈,比如四川清丈困难,就是张居正挑头,清算了嫡系前巡抚罗瑶。

    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至少王崇古在嘉靖、隆庆年间,没见过这样的局面,这是考成法破掉了座师制的结果。

    大明皇帝南巡的队伍已经走到了徐州城,下榻了徐州燕清楼。

    这一路上,大明皇帝看到了真实的大明,有好有坏,有缺陷也有蓬勃发展的生机,这些都是大明,大明从来不是大光明教口中的地上神国,是有缺陷的,也是有矛盾的。

    但朱翊钧对南衙诸府的第一观感非常非常差,出了台儿庄,抵达徐州这段路,朱翊钧走的很闹心。

    “戚帅,朕有个疑惑,朕已至徐州,发现这徐州四通八达,这地方勉强算是依山傍水,算是能守一守,但是和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等相比,就差了很多,朕之浅薄来看,徐州地方,无险可守。”朱翊钧有些不明白徐州是怎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

    这地方,根本没法守,有河,黄河和运河,但水量都不算大,远不是天堑,也没有什么雄关,地势十分的开阔。

    “陛下,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里才是必争之地。”戚继光笑着说道:“徐州就是东西南北都可以打过来,守是守不住的,南方守不住,北方也守不住,所以一旦南北冲突,徐州、淮海地界,就会成为缓冲区,拉锯战。”

    “再退一步,就到自己的腹地了,所以决不能退,自然就变成了四战之地。”

    “原来如此,谢戚帅解惑。”朱翊钧这次明白了徐州地方为何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不是它有多么的易守难攻,只是因为到这里,谁都一步不能退了,退就是把腹心给露出来,生死存亡之际。

    “徐州地方,远不如朕经行的山东。”朱翊钧非常不悦的说起了自己见到的徐州,他眉头紧蹙的说道:“总结来看,就是大钱赚不来,小钱看不上,不像山东大钱要赚,小钱也不放过。”

    “徐州知府干的很差。”

    朱翊钧对徐州非常不满,现在徐州处于南衙地界,但他一到就看到了问题。

    山东是想赚大钱的,比如密州市舶司,就是赚大钱,但不属于市舶司经济区辐射范围内的地方,也愿意赚小钱,海带、棉花、铁冶,都愿意赚,大的赚不到就赚小的,朱翊钧能看到那种发展的生机。

    但徐州看不到。

    朱翊钧继续说道:“具体来看,百姓对衙门普遍不满,是非常普遍的那种,不是沂州个别,徐州这里,一提起衙门,百姓都皱眉头,不是对六房哪一房单独的不满,征税、刑名、治安等,都不满意。”

    “出现这种原因,徐州知府,三年一换,脸都没认清楚,就走了,知府一换,师爷跟着换,六房也要跟着换,这刚消停,就又换,导致了衙门失灵,整体失灵,不能正常运转,别说百姓了,连缙绅到衙门里办点事儿,都找不到人,只能自决。”

    “而且这十二年换了四任知府,每一任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万历元年的刘昌清,留下了一个黄河堤坝的烂摊子,万历四年的陈吾尹,留下了一个煤井的烂摊子,下一任觉得煤井不赚钱,就停了,开始倒腾运河,这运河发展了半截,就打了个地基,换成了现在了钱至毅,又觉得得拆城墙。”

    “这朝令夕改,改的上到势要豪右、下到穷民苦力,都叫苦连连。”

    朱翊钧真的感觉到了山东和南衙的不同。

    而且徐州这四个烂摊子,根本没办法收拾,每一任都想做点什么,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人半途而废久了就没有了毅力,就会馁弱,这衙门也是如此,四个烂尾,搞得衙门不被信任。

    “这里面唯一一个做的好点的就是挖煤,但这煤居然不给徐州用,而是顺着运河运到了苏杭,朕很不满意,入目之下,都是光秃秃的,甚至连个遮阴的树林都没有,没树,百姓用柴困难,徐州煤市口,居然只有柴炭在卖,连蜂窝煤都没有。”朱翊钧补充了自己不满的具体原因。

    如果是一点烂,那还能说是偶然,这全面的糜烂,甚至还不如有烟馆的沂州,至少沂州的煤市口还有风蜂窝煤可以买,沂州州城城里老爷,也算是摆脱了对柴的依赖。

    徐州埋头挖煤,挖出来的煤都卖到了苏杭。

    “至于官僚那点破事,卡吃拿要、贪墨横行、互相包庇姑息、座师、府州县学之类的烂事,更是比比皆是。”朱翊钧手指敲着桌子说道:“先生,你说是徐州一个地方糜烂如此,还是整个南衙都是如此?”

    “整个南衙十三府皆是如此。”张居正倒是没有避讳这个问题,更没有为自己的弟子李乐开脱。

    应天巡抚李乐可是张居正万历初年斗倒晋党的关键胜负手,李乐能力足够强了,但就是弄不好,若不是申时行帮衬着,当初江南奴变,操戈索契的时候,李乐就已经倒了。

    真的是忙不过来。

    “陛下,南衙本来是十四府,现在已经分出去了松江府,剩下这十三府,还是分开的好。”王崇古没有落井下石,趁机打击报复李乐,因为李乐真的倒了,换个晋党、工党上去,也是这个模样。

    到时候,王崇古也跟着倒霉。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陛下,南衙富裕归富裕,但是这就是个官场上的粪坑,谁来谁倒霉,得有人镇着这粪坑才行。”

    应天是留都,这玩意儿在制度上是京师,也有六部衙门、都察院等等,这南京畿十四府就是这么稀烂,海瑞都玩不转的,这个粪坑还是有人压着好。

    不把南衙这十三府拆了,南衙根本好不了。

    张居正这才继续说道:“陛下谈到了四任徐州知府留下了四个坑,他们为何三年就能升转,因为三年一到就能到应天六部做官,而后摇身一变直入京师,和别的地方知府、参政、布政使,再进京完全不同的升转,这些官员,压根就没心思做好具体的事儿,就是想做什么,三年都是不够的,够干什么?”

    “凌部堂能干,在河南也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把事情做完,流官流动的太快,就是这个稀烂的模样。”

    李乐不止一次写信抱怨了,抱怨这个留都制度就是大明的天坑,谁特么来南衙做巡抚,都是在粪坑里打滚,而且很难干净上岸,关键是这个问题,李乐巡抚地方解决不了,只有朝廷下定决心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张居正每次也只能好言好语的劝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拆分南衙这种事,只有皇帝能干。

    朱翊钧敲动桌面的手指,这才停下,开口说道:“黎牙实曾经跟朕讲过一个罗马皇帝加尔巴的故事,说在尼禄死后,加尔巴继位,加尔巴一继位,就处死了两名能征善战的将军,人们对这个决定产生了普遍质疑,而后罗马就流行了一句谚语:当一个皇帝一旦成为了被人憎恶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反感和恶意揣测。”

    “一如宋高宗杀岳飞后,人们普遍对他不满了起来,以至于他不得禅让皇位给自己的义子。”

    宋高宗赵构绝后了,他的继任宋孝宗是过继的儿子,宋高宗的禅让是不情不愿的,宋孝宗这个皇帝当得也十分的憋屈。

    黎牙实其实想说的就是信任陷阱,一旦衙门陷入了信任危机,失去了公信力,真话、假话、好事、坏事,全都是谎言、欺骗和作恶。

    徐州地面已经陷入了这种信任陷阱之中,徐州衙门做什么大家都懒得理会,反正你肯定做不成,还留下一屁股的烂摊子。

    都是凑合着过日子,好点坏点,都能凑合下去。

    “孬睢宁、坏邳县,又孬又坏铜山县,这可是百姓们说的,不是朕编排徐州。”朱翊钧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放出去了缇骑,缇骑告诉了皇帝,百姓的不满,不光是对知府衙门,对县衙也是如此。

    三天两头儿换知府,换了知府,知县也会跟着变风向,搞得整个徐州地面在万历维新以来,压根就没有多少发展,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煤,还都出了徐州。

    “陛下,有个最新的情况。”赵梦佑略显为难的说道:“缇骑们发现了一些事儿,徐州地面拐卖非常严重,人牙行泛滥成灾。”

    赵梦佑也不愿意给徐州官员压力,更不愿意给陛下添堵,陛下自从出京以后,心情一直很不错,哪怕是在沂州发现了烟馆,但出了问题解决就是,王一鹗也不包庇姑息,甚至还变本加厉的整顿吏治。

    陛下心情在走出台儿庄,进入徐州地界之后,就变的无比糟糕起来了,赵梦佑真的不想给陛下添堵。

    可这徐州的脓疮实在是太多,赵梦佑不得不挑破。

    “怎么个情况?”朱翊钧往后靠了靠,还有他不知道的问题,本来以为四大烂尾,已经是天下少有了,结果还有更加恶劣的事情在发生。

    “徐州地面,尤其是丰县,几乎家家都有童养媳,而且很多都是四川、贵州地方,来的路径也是长江顺大江而下,走运河至徐州,这种情况,似乎在南衙也非常的普遍。”赵梦佑将一本写好的奏疏递给了陛下。

    情况完全确认之后,赵梦佑才奏闻,至少目前缇骑走过的几个地方,全都是如此,家家户户,都有童养媳这种习惯。

    “情况确实严重。”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略显有些头疼的问道:“朕看来,这大同府都比徐州要好些。”

    “陛下,大同府那是穷的,徐州完全是不作为导致的。”王崇古还是为大同府说了两句好话,大同府是关外,雁门关、居庸关之外,发展不够迅速,但还没有到人牙子堂而皇之满地跑的地步。

    为了王化绥远,大同、宣府诸官,满辖区找人牙子做指标,毕竟抓得多,能升官。

    至少大同婆娘正在静悄悄的退出历史舞台。

    “下章给李乐,有什么想法,可以大胆的做了,出了事,朕给他兜着。”朱翊钧对这种糟糕的局面,做出了指示,在出发之前,他觉得拆分南衙是一个需要讨论一下的问题,现在看来,他严重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才刚出了山东地界,进入徐州,就遇到了这么多的糟心事儿。

    李乐不止一次提到过南衙诸府正常化,就是把应天府单独作为留都,其他十二府分成三份,变成正常的布政司、府州县这样的四级衙门,这样符合大明条条块块的制度框架,而不是现在这种糟糕的、混乱的框架。

    朝廷一直觉得问题不那么严重,不那么迫切。

    “也是为难李乐了,在这么个烂泥坑里打滚这么多年,没出什么事儿。”朱翊钧以前还觉得是申时行比李乐强,但现在看来,是南衙的情况,比松江府复杂。

    浙江的人牙行被浙江九营入城剿灭坐寇的过程中,被全面物理清算了一遍,这也导致了人牙子南下之路被堵了,淮海地区的人牙行买卖,倒是越发的红火了起来。

    事已至此,只有出重拳去打击了。

    李乐要试点分区而治,现在就可以动手了,不改变南衙的基本框架,在徐州一个地方使劲儿,没什么用。

    万士和看陛下心烦意乱,想了想拿出了本奏疏,递给了陛下笑着说道:“陛下,旧港总督府发来了贺报,大明在爪哇的种植园规模终于达到了一百万亩田。”

    “爪哇这个地方,居然可以两年九熟。”

    奏疏是殷正茂这个吕宋总督代旧港总督府写的,不是张元勋奏闻,张元勋忙着欺负莽应里呢,一年到头除了补给回旧港一趟,根本不理庶务。

    王国光猛的站了起来,看着奏疏跃跃欲试的问道:“多少?两年几熟?”

    “九熟。”万士和再次明确了这一事实,两年九熟的爪哇岛,这可不是殷正茂在给皇帝陛下画大饼,用几亩地的特殊情况,来糊弄朝廷,是真的两年九熟。

    习惯了一年一熟、两熟的大明户部尚书,一听两年九熟都快窒息了。

    “陛下,这地方能种地啊,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万国光两眼放光,矿大明当然要,但可不能舍本逐末,能种地的地方,当然也要!

    至于德是什么,暂且不论,反正大明一定有德,文德武德都很充沛。

    得益于火山灰带来的肥沃土壤、充沛的降水、低纬度的高热量,爪哇开垦的一万顷共计四十二处种植园,最高能达到了两年九熟。

    当地本来没有什么成熟的农业经验,更没有掌握精耕细作这种高端农业技术,对土地也不是怎么珍惜,都是扔下种子,收多收少全看天意的蛮荒种植法,张元勋拿下了马六甲城之后,就开始了自己征伐东吁的征程。

    对于王化这种事,张元勋没什么兴趣。

    国姓正茂这个文官出身的国姓爷很擅长,种植园和铜厂,可是殷正茂在南洋统治的两把斧,第三把自然是大明水师。

    试点非常成功,而且为了养地,殷正茂还专门下令,不得竭泽而渔,只能一年三熟,剩余三熟都得种大豆之类的农作物,来固定土地的肥力,非要两年九熟极限耕种,过不了几年,就得把地种废了。

    “有德者居之。”王崇古也颇为认可,要是他们山西老家有这样的环境,山西也不至于有饥荒了。

    在元朝的时候,很多蒙贵人在山西放牧,忽必烈曾经下了五道圣旨,禁止蒙人在山西放牧,但没有任何用,到了元朝末年,甚至连南衙这些地方,遍地都是牧场。

    山西因为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本来肥力就不够,再加上荒漠化,天象有异,陕西、山西、甘肃都成了穷地方,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没粮食,什么都没有。

    爪哇这种地方,大明多掌握几处,大明的粮食危机就能缓解一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