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

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作者:吾谁与归字数:8190更新时间 : 2023-06-19 23:40:27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由衷的生出了一种佩服的情绪,国朝已经糜烂如此,和历代首辅一样,直接开摆,对得起皇帝给的俸禄就完事了,何必呢?

    烂泥一样的大明,亡了算了。

    有的时候朱翊钧面对朝局都有这种感觉,但是张居正始终十分有耐心的处置着国朝大小庶务,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强度之大,斗争之凶残,也不知道张居正到底是靠着什么支撑到了现在。

    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张居正在打别人,而且打的对手毫无还手之力,手段高明,手段强硬,处置得力。

    海运派在朝中之所以被河运派打的还不了手,就是因为朝廷的漕粮是大大小小这些个蛀虫的金穴,无数人趴在这条大动脉上大口大口的喝血,张居正对漕运的改革,海运漕粮只是第一步。

    如果细细看张居正的施政,就发现精细二字,之前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和丝绢入朝,其实是张居正主持的海运的一次实验,而且是信心十足的一次实验。

    这么耐心的张居正,也对张翰的耐心无限趋近于零,张翰在朝,实在是太影响效率了。

    张居正为了效率,能把小皇帝的讲筵变成御门听政的自习课,而后讲筵;那为了效率就能把张翰给赶出去,这是最后一次,张翰在廷议之中,说些混账话了。

    大明的主要矛盾,就是权豪缙绅与小民之间的生产资料矛盾,张居正为了缓解这个矛盾,连自己的身后名都能不管不顾,便更顾不上张翰这等货色了。

    御门听政之后,便是讲筵,张居正结合自己治国的经验,将中庸之道讲解的详细而透彻。

    张居正端着手说道:“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夫子说,人君治理天下,有这九件恒久的道理,虽然这九件事和他的效果各不相同,但要做到这九件事,都有一个大前提,所谓行之者一,这个前提是实。”

    “所以,天下的事儿,必先真实而无虚妄,才能常久而不更易,若是实心,则行实事,如果能做到实,则九经事事都能做成,就可以治理天下了,若是这个实不诚,哪怕是名目再周详,法度条文再全面,到底不过是粉饰太平的虚伪罢了,如何能称得上天下向治呢?”

    朱翊钧看着自己做的笔记,眉头稍皱的说道:“可是翰林院注解的中庸,说行之者一,曰仁,就是说天下的事儿,前提是仁。”

    “虚妄也。”张居正不卑不亢的说道:“至少在谈治国九经这里,夫子不是说仁,而是说实,因为行之者一,下一句话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就像放在地上的东西,不放稳定,怎么能够立起来?就像朝政一样,从制定的时候就是歪的,怎么可能长久?这便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道理,豫:素定,放好,周正。”

    “和人交谈,不说实话,自己都不确定,一定颠三倒四;如何确定?信实而已。”

    “做事之前,没有真实,那一定是行不通的,如果一个人遵循的道理,是真实是脚踏实地的践履之实,那他的道理就有了源头,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穷尽。”

    “苟为不实,则言必至于跲(跌倒),事必至于困,行必至于疚,道必至于穷矣。”

    张居正讲道理就不喜欢断章取义,而是联系上下文去解读这句话,而不是挑出来某几句去引用。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和仁这个字的关联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和践履之信实,关联程度就很高了。

    仁,张居正已经讲过很多的仁,但是最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其实归纳总结的话,就是仁者爱人,你爱我,我爱你,大家甜蜜蜜。

    毕竟做事就像是放东西一样,必然要放的周正,否则就立不住。

    夫子到底什么意思,那得问夫子,但张居正的意思很明确,治国行之者一的那个一,就是真实,用事实说话。

    朱翊钧不由得想到了老道士,根据张居正所说,老道士想把海瑞叫到跟前骂两句,结果海瑞反过来又把老道士给骂了一顿,海瑞之所以能赢,骂皇帝还不被处死,是因为海瑞信实,他说的是实话。

    老道士在嘉靖二十一年宫变之后,就开启了长期摆烂的帝王生活,其实老道士有本事能治好的,就如同,登基前二十年那样,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老道士选择了摆烂。

    万士和为什么能追着张翰骂,骂的张翰只能当缩头乌龟?因为张翰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将运河漕粮虚化为了运河漕运这个概念,被万士和抓到了痛脚,一顿爆锤。

    这就是万士和吵架能吵赢的缘故,天下万事,最重要的就是真相、真诚、真实,而一些人最怕的就是真相、真诚和真实,比如科道言官,比如何心隐、曾光之流摇唇鼓舌之徒、比如喜欢诬告、模糊正确和错误界限的贱儒。

    从张居正的施政来看,他也只玩真实,不玩虚头巴脑的东西,吹得再精彩,一到真实,就漏了陷儿,那只会贻笑大方,他还当什么国,回家卖红薯得了。

    对于错误,张居正也是一如既往的真实,比如高启愚干的蠢事,张居正知道后,也直接认了错,不对就是不对。

    朱翊钧颇有感触的说道:“很好,先生大才。”

    “先生,朕以为,天下四书的注解,还是得以先生注解为准,那余懋学说王阳明要从祭孔庙,但是王门七派,基本都没有了行,也就没有了实,还是先生的注解比较好。”

    张居正无奈的说道:“新建伯的才学比臣要高,臣为陛下讲筵,陛下自然以为臣的才学高。”

    小皇帝看张居正带了几万层的滤镜,那自然觉得张居正的学问也是极好的,但是张居正自问学问,还是不如王阳明的,他就是个当官的。

    朱翊钧则摇头说道:“标准不同罢了,先生的是入世治国的学问,朕看过了阳明心学,不敢说七派都明白,但是王门弟子,多数都走进了岔路里,借着新建伯的名头,招摇撞骗者众。”

    “先生,天下学政败坏如此,若是先生还不肯教化,那眼下朕有先生辅弼,先生之后呢?朕又用何人?朕之后呢?我大明再用何人?就这么定了。”

    张居正其实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没什么信心,他的弟子,小皇帝,在刺王杀驾之前,也是厌学;傅应祯直接干脆当殿弹劾张居正他这个座主;高启愚搞出了应天府乡试以《舜亦以命禹》为提;再看李乐,吃人家的拿人家的还不办事。

    “先生怕他们学不明白?朕都能学的明白,他们应该可以的。”朱翊钧笑着说道。

    “臣遵旨。”张居正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他的学问虽然不高,但是讲的内容都是切切实实的入世治理的学问,大明科举要的是官员,而不是经学博士。

    “先生,朕的算学略有精进,先生随朕来。”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文华殿的偏殿。

    厚重的帷幕拉开,正午不太强烈的阳光,照在了那块题板之上。

    题板之上,画着一个个的小方格,还有纵横的两条轴,而在题板之上,有一个近乎于完美的曲线,这个曲线,张居正一眼就看了出来,就是之前皇帝陛下研究如何制作看的更清楚、没有色差、更加稳定的反射千里镜所画的曲线。

    朱翊钧站在题板之前,颇为郑重的说道:“先生之前讲矛盾说,说月随地动月照影生,树随风动树摆叶随,水随叶动湖生涟漪,天下万物无不存在普遍联系。”

    “朕之前制作反射千里镜,研究千里镜制作的时候,就在思索,反射千里镜的倍数,又该如何确定?”

    “而在王文素的《算学宝鉴》之中,有数形结合之思想,数字和形状,存在一种普遍的联系,有形则有数,有数亦有形,就像矛盾,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一个数,在图形上也有它的意义,比如0,通常表示没有,那么在很多时候,也表示开始,从零开始,那么数字便有了形的意义。”

    朱翊钧拿出了一个圭表,笑着说道:“刻分秒。”

    大明的度量衡尤其是度数眼下还是百分制,而不是六十分制度,圭表之上一刻等于一百分,一分等于一百秒,这是大明在天文学上的数形结合。

    朱翊钧用尺子画了一根直线,笑着说道:“《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所以在一条直线我们点一个点,规定为零,就有了起点。”

    “正算赤,负算黑,所以这条直线就有了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以一厘为长度,开始将这条直线切割出来,便有了,…-3、-2、-1、0、1、2、3…如果我们需要更精准,就把一厘分成十毫,如此重重。”

    朱翊钧画出了一条数轴来,大明的数轴运用的极为普遍,比如天球,比如天赤道,比如黄赤交角、比如岁差计算、比如圭表影长、比如北天地极出地角度等等,这都是数轴或者说数形结合的具体应用。

    数字的图形意义就是点。

    张居正当然能够理解这根普通的线有了种种定义之后,就可以成为一种数学工具,因为这种数学工具在度数旁通之中,使用的非常频繁。

    “似乎我们可以利用这条数轴表示我们已知的所有的数,整数、分数、小数。”朱翊钧看着这根数轴说道:“但是朕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麻烦,比如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边长为二,可以在带有刻度的数轴上表示出来,但如果是面积为3的正方形,边长是√3,这个数字在数轴上如何去表示呢?”

    “皇叔的十二平均律,已经证实了,√2、√3它是一个无限的不循环的小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说到这里,朱翊钧停了下来,祖冲之从来不认为圆周率可以被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他精确的计算出了圆周率位于朒数和盈数之间。

    同样为了方便计算,祖冲之也给了两个近似值一个名字叫约率为22/7,一个叫密率为355/113,直到万历年间为法兰西效力的韦达,才计算出了355/113这一数值。

    数轴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整数和任何一个循环小数,因为循环小数可以转化成任何两个整数的比。

    但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呢?

    “勾股定理?”张居正思索了一番,疑惑的问道。

    “是的,勾股定理。”朱翊钧点头,在0点的位置上,垂直画了一条直线,一个直角坐标系就出现在了纸上,比如√2,就可以用勾1股1,它的弦的长度,就是√2,然后用圆规,将其表示出来。

    朱翊钧笑着说道:“朕为这个直角坐标系,编了一个美妙的故事,说朕看蜘蛛结网,蜘蛛的每个位置能不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而后朕的目光看向了墙角,墙上的任何一个点,似乎都可以用一个数对去表示出来,所以蜘蛛帮朕发明的直角坐标系。”

    “陛下…”张居正有些无奈,陛下怎么这么喜欢讲故事呢?明明是为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才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工具去解决,非要搞一个蜘蛛启发说。

    朱翊钧笑着说道:“顺天府北极天出地角度为39.98°,我们在地球仪上,拦腰画出了赤道,这个北极天出地角度可以视若维度,但是经度呢?”

    “朕把之前的反射千里镜的曲线,放到了这个直角坐标系里,发现它的经纬,似乎有某种神奇的规律。”

    “更加明确的说,我们把经纬表示为xy,我发现它的纵轴的值,和横轴的值关系为y=ax。”

    “更进一步,随意的一条直线,是不是也存在一种映射的关系呢?比如这一条斜着的直线,我们发现这条直线,可以表达为y=kx,这些都是过0点的,那么向上平移,和向下平移呢?就可以表示为y=kx+b。”

    朱翊钧兴致勃勃的讲解着关于函数中映射的定义,其实很简单,点构成了线,线构成了面,那么点在一个坐标系里能够表示,线也能够用一个解析式去表示。

    映射的数学意义是反映数与数的关系,而映射的几何意义,就是点的集合。

    张居正非常容易的就能理解,这是陛下在探索算理的过程中,专门搞出的一种数学工具,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朱翊钧也就说到了这里,不过是数学工具,他做这些不是毫无意义,算学是三才万物之总经纶。

    度数旁通,就是用数字去度量天下万物,而后互相贯通,王国光一直在致力于用数字去描述大明的国税,让大明的度支更加清晰,这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毕竟数学不会骗人。

    这和张居正一直提倡的天下九经,行之者一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易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张居正看着那个直角坐标系,用数对去表示位置,用解析式去表达点的集合,也是颇为感叹。

    “先生。”朱翊钧放下了自己的题板,看着张居正说道:“俞帅三千人似乎不太够用,是不是可以酌情加一点,毕竟随着白银的流入,以为拥有了白银的权豪们,就会生出一些妄想来,以为有了金银就可以为所欲为。”

    “红毛番的金银陷阱,在大明可能是一个比红毛番更加严峻的问题。”

    西班牙的费利佩二世,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君王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打越穷,越穷越打,尼德兰是西班牙帝国最重要的税赋来源,但是战争发生在境内,造成了对工商业的极大破坏,导致税赋更低。

    比如费利佩二世为了惩罚尼德兰地区的普遍造反,提高了羊毛到尼德兰的价格,造成了尼德兰超过五百家手工工场的倒闭,而后英国佬直接就赢麻了,英国佬一直在出口毛呢,而且在泰西和西班牙毛呢产生了竞争。

    西班牙自断一臂,英国佬的毛呢生意立刻变得火爆起来,并且吸纳了大量的失业工匠,成为了毛呢生意的中流砥柱。

    费利佩二世对尼德兰地区束手无策。

    “臣会留意的。”张居正笑着说道,皇帝在提醒张居正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危机,而张居正的回答非常简单,他会留意。

    朱翊钧看向了窗外,秋风卷动着层层的帷幕,笑着说道:“起风了,先生慢行。”

    “臣告退。”张居正离开了文华殿的偏殿,大风呼啸而过,带来了凌厉的东北风,他走了几步,只觉得脸颊一凉,下雨了。

    “元辅,陛下差咱家送来了伞和大氅。”张宏急匆匆的从殿内跑了出来,将一个毛呢大氅和雨伞递给了张居正。

    “臣谢陛下隆恩。”张居正披上了大氅,撑开了伞,一步步的走向了文渊阁,一如既往的处置着国事。

    “你这大氅是陛下新赐的?”吕调阳看到了张居正回到了文渊阁,看着张居正身上那件莲青蟒纹貂毛精纺呢绒鹤氅,有些疑惑也有些羡慕的问道。

    张居正将大氅摘下,整理好点头说道:“嗯。”

    “圣眷正隆。”吕调阳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小皇帝对张居正这个帝师真的极好。

    吕调阳将一本奏疏递给了张居正,眉头紧皱的说道:“晋党在鼓噪,增加阁臣。”

    “他们要推举谁?”张居正略显疑惑的拿过了奏疏,摇头说道:“陛下不会同意的。”

    推举的人是张四维,但是陛下厌恶张四维,毫无掩饰的厌恶张四维,这种厌恶是对族党的厌恶,更是对党争的厌恶,也是对不体朝政振奋励精图治之意的厌恶。

    王崇古在西北补上了窟窿、安置了百姓、开垦的荒田,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把羊毛生意的上下游完全打通,将羊毛官厂初步设立。

    陛下对王崇古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乘以-1的转变,一口一个大司寇,一口一个国之肱股柱石,要阳光有多阳光,这就是陛下的态度,能体会振奋励精图治之意,利大于弊的臣子,陛下总是非常的仁慈。

    在数轴上,一个数乘以-1,表示这个点,绕原点旋转一百八十度。

    “但是他们挑选的时机非常恰当,眼下东北正在动兵。”吕调阳心中千头万绪,最终化为了一道叹息,摇头说道:“唉。”

    “推王崇古。”张居正握着奏疏,笑着对吕调阳说道:“晋党既然要推举阁臣,王崇古不比张四维更合适?”

    “非翰林不得入阁,这可是英宗皇帝之后的规矩。”吕调阳眉头一皱,张居正这是在违背祖宗成法,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二甲第八十七名,不是翰林院的翰林。

    自从天顺年间之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非翰林不任,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张居正笑着说道:“大宗伯不会阻拦的。”

    吏部虽然不便,但是礼部方便,这就有了运作的空间,既然晋党要推举,那就推举王崇古好了。

    张四维这个候选人,就是廷议通过了,陛下一定会一票否决,那不是激化臣权和皇权的矛盾吗?

    “伱说王崇古办事牢靠,还是张四维办事牢靠?好歹王崇古有真本事,给他事做,他真的能做好,俺答封贡可不容易,还不是被他做好了?”张居正还是觉得让王崇古入阁比较妥当。

    “那我跟大宗伯说一声,看他什么想法。”吕调阳想了想,将奏疏放在了桌上,打算前往礼部。

    吕调阳刚出文渊阁,看着风雨大作,一场秋雨一场寒,吕调阳打了个哆嗦。

    冯保正好前呼后拥撑着伞来到了文渊阁前,看到了吕调阳要出门去,便笑着问道:“次辅这是去哪里?”

    “去趟礼部。”吕调阳平淡的回答了一句,张居正和冯保交好,那是张居正。

    吕调阳和冯保的关系非常一般,大明文官和宦官的关系也没好过。

    冯保也不介意吕调阳的态度,宦官要是跟大臣们关系好的不得了,那皇帝就该思考这个家奴是不是该沉井了,冯保笑着说道:“天气转寒,陛下赐了大氅给廷臣们,这不,我给次辅送来了。”

    “谢陛下隆恩。”吕调阳没想到自己也有一件毛呢大氅,他的也是鹤氅,但是和张居正的还是有些区别。

    张居正的大氅是赐服,对襟用的蟒纹,蟒纹不是蟒蛇,是四爪金龙,上面全都是用金线绣成,而背后是一只设计极为精美的仙鹤,所以叫蟒纹鹤氅。

    而吕调阳的这件大氅可没有蟒纹,这就有了极大的差别。

    冯保来文渊阁送赐服,而后就奔着六部衙门去了,到了刑部衙门,王崇古听说天使来了,吓了一身的冷汗,还以为张四维又闯了什么祸,天使来拿他了!

    当知道是皇帝赐服之后,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回了肚子里。

    “冯大珰,一点小意思。”王崇古摸出了一沓盐引,十分丝滑的递了出去。

    冯保笑着摇头说道:“这点小意思,就是咱家的项上人头,大司寇莫要害咱家。”

    “就是有些疑惑,按官秩,我应该是正二品的锦鸡,而不是一品的仙鹤,这是不是有些僭越啊。”王崇古看着那件大氅,那是极为高兴的,但又有些愁苦,上面不是锦鸡,而是仙鹤。

    王崇古的太子少保因为女儿命妇诰命用了金字被褫夺了,所以王崇古没有加官,他是不能仙鹤的。

    “陛下特意交待的,就是仙鹤。”冯保也没藏着掖着,笑着说道:“大司寇把差事办好了,该有的都有。”

    这话意思很明确,办不好差事,该没有的脑袋,那就没有了。

    “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心绪万千只变成了一句话,他肯定了张居正说的那些话,陛下很重循吏,差事办得好,对大明利大于弊,能体朝廷振奋之意,庆赏是不会缺少的。

    “大司寇留步。”冯保带着大尾巴,在六部衙门串门,等到从礼部出来的时候,徐爵一愣说道:“没了呀,我记得我按着老祖宗给的单子,点清楚了才出的门的呀。”

    这还有个吏部衙门没去,结果这大氅就发完了。

    “你没点错。”冯保乐呵呵的说道。

    “啊?那吏部尚书的大氅呢?”徐爵疑惑的说道。

    冯保面色严肃,他需要在徒子徒孙面前保持住自己的威严,他看似平静的说道:“本来就没有他的。”

    “啊这…”徐爵愣住了,陛下的心眼真的比针尖还小,连表面的客气都懒得做,一件毛呢大氅都不肯赐。

    那到时候文华殿廷议的时候,别的廷臣都穿着大氅去了,只有张翰没有,那场面,简直是羞煞至极。

    侮辱人这方面,小皇帝依旧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

    这是今天的第二更哦,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