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难题!
小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作者:三秋空城字数:3829更新时间 : 2023-02-28 10:02:21
丁韪良也接到了官学大臣张百熙的通知,下午来到了位于景山东侧刚刚挂牌的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之前是户部尚书,绝对的实权部门,清廷让他充任管学大臣,足以看得出对大学堂的重视。
丁韪良是西学总教习,他到的时候,中学总教习吴汝纶、副总教习辜鸿铭,以及译学馆总办严复和副总办林纾都已经到了。
张百熙坐在上首,首先道:“有劳各位近日的操劳,大学堂筹办事宜已经全部妥善。招考工作迫在眉睫,新学堂要有新气象,希望大家尽心尽力为朝廷办好选拔人才的重任。”
现在的京师大学堂的确是“新气象”,虽然早在四年前,也就是1898年京师大学堂已经成立,但是很快因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恢复旧制,也就也一度陷于停顿。
当年学生不及百人,大学堂原定开10科,实际也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不过10余人,所学内容仍旧是孔孟经书和朱子理学,性质仍近似于旧式书院。
而且,因为恢复了八股取士制度,大学毕业生只有参加科举考试得中后,才能进入仕途,故一到科举考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学堂形同虚设。
这次张百熙吸收了过往失败教训,一开始便详细制定了《京师大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从考学、上学、毕业分配到惩罚纪律、学习内容等等一系列制度。
虽然从目前的舆论看,仕子们还没有完全接受大学堂这个新事物,但是总归要好过四年前。
吴汝纶道:“能为大学堂尽心竭力,是吾等应尽之事。”
辜鸿铭等人也都随声附议。
吴汝纶是莲池书院院长兼主讲,莲池书院即“直隶书院”,是雍正年间李卫所建,随后逐渐发展成了整个北方最高学府。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曾经在此学习十年之久,也是吴汝纶的门生。
张百熙道:“有各位主持工作,我也就放心了。既然是新学堂,考取方式自然也不应再照习科考,按照之前的几位的奏议,我认为确实应当多学科共同出题,中学之题目与西学之题目均应考察,合格者方能录取。”
张百熙拿出一份手写稿,继续说:“经过我这些日子结合各位呈上的建议整理,资建议考试题目为:修身伦理大义一篇、教育学大义一篇、中外史学十二问、中外地理学十二问、算学比例开方代数六问、物理及化学六问、英文一篇或日本文论一篇。各位认为如何?”
京师大学堂有史以来第一次考试,考核内容还是很全面的,按照现代话说就是有语文、教育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及外语。
除了教育学比较新鲜,其他的和一百年后的科目设置还是很相近的。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信心!
丁韪良是上过美国大学的,点头道:“以大学的入学考试而言,非常合理。”
严复也曾留学英国,并且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都当过洋文教习,对中西学教育都非常了解,也赞同道:“科目设置合理。另外我想问,管学大人,我们该如何确定录取标准?”
张百熙敲定主意道:“既然新气象,当然是按照西洋之百分制,满分为全格,六十分为及格。”
这是中国高等学校以60分为及格标准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开始!
无数大学学子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为了六十分狂呼万岁。
严复还是不太放心:“大人,现在通晓西学各科之人才并不多见,尤其是洋文,恐怕能用英文或日本文写作之人并不多。”
“嗯!”张百熙点头道,“我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如果确实不懂外文者,可以选择不做外文题,但其他科目分数需要较高才可。且算学、地理学、物理、化学几科,也可以只答数语,举一反三母取求备,十事对九以待通才。毕竟是办学之初,录取条件可以适当放松。”
不过即便放松了条件,大清能有这些学问的人也并不多。
林纾继续问道:“按照预定规划,需录取200人,如报名人数不够,或者成绩达标者不够如何是好?”
中学副总教习辜鸿铭听了却说:“不及格当然不能录取,如果人数不够那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招上一帮庸才!”
辜鸿铭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坚决的。
张百熙也同意他的观点:“没错,条件可以放宽,但是不可没有条件!”
丁韪良看他们这种态度,心中也就放心了,于是也问道:“官学大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尽快拟订考试题目?”
“没错。”张百熙安排道,“教育学及修身大义篇由吴汝纶教习拟题、中外史学由辜鸿铭教习拟题、算学及物理化学由丁韪良教习拟题、地理学及外文由严复总办拟题。各位有没有异议?”
众人均回答道:“没有异议。”
张百熙道:“很好,各位回去尽快拟订题目,三日后呈报于我,大学堂之招生将定于九月十三正式开始!”
日子既已敲定,各位教习立刻紧锣密鼓开始出题。
之所以三日后就要定好,也是管学大臣张百熙为了尽可能缩短出题时间,以防止泄题发生。
有这心思的人还是不少的,即便是新学堂新考试。
三日后几位教习呈上题目,张百熙阅览后立刻全部照准采用。
另一位管学大臣蒙古正黄旗人荣庆自然也看到了题目,不少人纷至沓来想要求取一二分消息。
他们知道张百熙油盐不进,只能试试从荣庆身上突破一下,却没想到荣庆这次也异常坚决,守口如瓶,甚至放出话来:一直到考试结束,谢绝待客!
幸亏这次上下通力,才能让京师大学堂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招生在公正的环境下进行。
虽然学习条件参差不齐,但能把录取条件统一,已经是现在能做到最好的程度。
既然是特殊照顾,丁韪良自然已经提前为李谕办好了学籍,只需要到时参加考试即可。
李谕是一点都不担心,复习?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这几天还为唐文治写好了科学篇的考察报告。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三,即公历1902年10月14日,考试如期在京师大学堂举行!
李谕一大早吃了根油条和两个鸡蛋,这是年少时的传统,寓意能考100分。然后拿着丁韪良给的学籍证明和考试报名单来到了考场。
验明正身后,李谕进到了考场,按照考场人员的指示来到了自己的座位。
每个考场只有十四人,相隔较远,并有三名监考时刻巡视。
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高考”,感觉上似乎和上一次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他并不是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是科考,每一科就要在一间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小隔间里待上三天三夜。
李谕曾经到南京游玩时,去过江南贡院游览,也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还进去小隔间中感受了感受,那种逼仄的环境,反正让他在如此小的地方连续坐上三天三夜肯定办不到。
况且按照当时的传统,还不能随便出去大便,因为大便被认为是非常晦气的……
想想就无法接受,那得什么毅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第一天的头场考试是中外史学十二问。
监考官首先发下了答题纸,纸张很大,因为基本上所有考生都是用毛笔书写。
唯独李谕是采用铅笔书写,感觉小半张纸对他都绰绰有余。
虽然是理工男,不过历史也是学过的嘛!而且他的历史水平再不济,也是远超100年前的学子吧?
学子吧?
吧?
?
当试卷发到手中时,李谕瞬间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这!这这这!
多少分及格来着?
还是给大家看看当年考试的原题吧,能看到还是很不容易的。
问:泰西史家谓国之能造文明极轨者,必海线延长而江河灌输,其说于古则征之希腊、罗马,于近则验之英吉利。然亚洲、南洋诸岛及高丽诸滨海国以便交通振古泊,兹未为上国,岂前例非欤,抑亦有他故也?
问:大彼得、华盛顿、威廉第一功德孰大?
问:欧洲名将三,其一曰亚历山大,其一曰罕尼伯勒,其一曰拿破仑,三者将略因时各有殊致而亦有所短长。能各疏其梗概否?
问:意大利建国三杰为谁?其所事之异同若何?
问:古者文物之国,治安日久则困于塞野简质之民族,此不独泰东为然,希腊之于马基顿、罗马之于俄、日耳曼,其尤着也。自火器精而此事遂绝。能明其理欤?
问:回教兴于何地?始自何人?当中国何时,其教主开宗事迹见于中国古籍最详者何史?试约举之。
问:普鲁士之强于胜法,其先尝用兵于附近之二国。能举其事略否?
问:波兰内政之腐败,未必过于土耳其,然波兰分而土耳其存者,其有故欤?
问:上古波斯、西腊交涉大略。
问:大秦国见中史乘昉方何出?为今欧洲何国?
问:普法战争本末大略。
问:美利坚建国本末大略。
李谕看着题目就感觉眼角直跳,自己真心是低估考试难度了。不过好在他并不是史盲,安定下情绪后,算了算,感觉自己还是可以至少拿个及格。
但对于他这个曾经的考试小霸王来说,什么时候低于过90分,没想到来到大清第一次考试就要创下新低。
是的,还并不是最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张百熙之前是户部尚书,绝对的实权部门,清廷让他充任管学大臣,足以看得出对大学堂的重视。
丁韪良是西学总教习,他到的时候,中学总教习吴汝纶、副总教习辜鸿铭,以及译学馆总办严复和副总办林纾都已经到了。
张百熙坐在上首,首先道:“有劳各位近日的操劳,大学堂筹办事宜已经全部妥善。招考工作迫在眉睫,新学堂要有新气象,希望大家尽心尽力为朝廷办好选拔人才的重任。”
现在的京师大学堂的确是“新气象”,虽然早在四年前,也就是1898年京师大学堂已经成立,但是很快因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恢复旧制,也就也一度陷于停顿。
当年学生不及百人,大学堂原定开10科,实际也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不过10余人,所学内容仍旧是孔孟经书和朱子理学,性质仍近似于旧式书院。
而且,因为恢复了八股取士制度,大学毕业生只有参加科举考试得中后,才能进入仕途,故一到科举考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学堂形同虚设。
这次张百熙吸收了过往失败教训,一开始便详细制定了《京师大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从考学、上学、毕业分配到惩罚纪律、学习内容等等一系列制度。
虽然从目前的舆论看,仕子们还没有完全接受大学堂这个新事物,但是总归要好过四年前。
吴汝纶道:“能为大学堂尽心竭力,是吾等应尽之事。”
辜鸿铭等人也都随声附议。
吴汝纶是莲池书院院长兼主讲,莲池书院即“直隶书院”,是雍正年间李卫所建,随后逐渐发展成了整个北方最高学府。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曾经在此学习十年之久,也是吴汝纶的门生。
张百熙道:“有各位主持工作,我也就放心了。既然是新学堂,考取方式自然也不应再照习科考,按照之前的几位的奏议,我认为确实应当多学科共同出题,中学之题目与西学之题目均应考察,合格者方能录取。”
张百熙拿出一份手写稿,继续说:“经过我这些日子结合各位呈上的建议整理,资建议考试题目为:修身伦理大义一篇、教育学大义一篇、中外史学十二问、中外地理学十二问、算学比例开方代数六问、物理及化学六问、英文一篇或日本文论一篇。各位认为如何?”
京师大学堂有史以来第一次考试,考核内容还是很全面的,按照现代话说就是有语文、教育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及外语。
除了教育学比较新鲜,其他的和一百年后的科目设置还是很相近的。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信心!
丁韪良是上过美国大学的,点头道:“以大学的入学考试而言,非常合理。”
严复也曾留学英国,并且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都当过洋文教习,对中西学教育都非常了解,也赞同道:“科目设置合理。另外我想问,管学大人,我们该如何确定录取标准?”
张百熙敲定主意道:“既然新气象,当然是按照西洋之百分制,满分为全格,六十分为及格。”
这是中国高等学校以60分为及格标准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开始!
无数大学学子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为了六十分狂呼万岁。
严复还是不太放心:“大人,现在通晓西学各科之人才并不多见,尤其是洋文,恐怕能用英文或日本文写作之人并不多。”
“嗯!”张百熙点头道,“我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如果确实不懂外文者,可以选择不做外文题,但其他科目分数需要较高才可。且算学、地理学、物理、化学几科,也可以只答数语,举一反三母取求备,十事对九以待通才。毕竟是办学之初,录取条件可以适当放松。”
不过即便放松了条件,大清能有这些学问的人也并不多。
林纾继续问道:“按照预定规划,需录取200人,如报名人数不够,或者成绩达标者不够如何是好?”
中学副总教习辜鸿铭听了却说:“不及格当然不能录取,如果人数不够那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招上一帮庸才!”
辜鸿铭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坚决的。
张百熙也同意他的观点:“没错,条件可以放宽,但是不可没有条件!”
丁韪良看他们这种态度,心中也就放心了,于是也问道:“官学大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尽快拟订考试题目?”
“没错。”张百熙安排道,“教育学及修身大义篇由吴汝纶教习拟题、中外史学由辜鸿铭教习拟题、算学及物理化学由丁韪良教习拟题、地理学及外文由严复总办拟题。各位有没有异议?”
众人均回答道:“没有异议。”
张百熙道:“很好,各位回去尽快拟订题目,三日后呈报于我,大学堂之招生将定于九月十三正式开始!”
日子既已敲定,各位教习立刻紧锣密鼓开始出题。
之所以三日后就要定好,也是管学大臣张百熙为了尽可能缩短出题时间,以防止泄题发生。
有这心思的人还是不少的,即便是新学堂新考试。
三日后几位教习呈上题目,张百熙阅览后立刻全部照准采用。
另一位管学大臣蒙古正黄旗人荣庆自然也看到了题目,不少人纷至沓来想要求取一二分消息。
他们知道张百熙油盐不进,只能试试从荣庆身上突破一下,却没想到荣庆这次也异常坚决,守口如瓶,甚至放出话来:一直到考试结束,谢绝待客!
幸亏这次上下通力,才能让京师大学堂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招生在公正的环境下进行。
虽然学习条件参差不齐,但能把录取条件统一,已经是现在能做到最好的程度。
既然是特殊照顾,丁韪良自然已经提前为李谕办好了学籍,只需要到时参加考试即可。
李谕是一点都不担心,复习?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这几天还为唐文治写好了科学篇的考察报告。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三,即公历1902年10月14日,考试如期在京师大学堂举行!
李谕一大早吃了根油条和两个鸡蛋,这是年少时的传统,寓意能考100分。然后拿着丁韪良给的学籍证明和考试报名单来到了考场。
验明正身后,李谕进到了考场,按照考场人员的指示来到了自己的座位。
每个考场只有十四人,相隔较远,并有三名监考时刻巡视。
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高考”,感觉上似乎和上一次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他并不是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是科考,每一科就要在一间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小隔间里待上三天三夜。
李谕曾经到南京游玩时,去过江南贡院游览,也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还进去小隔间中感受了感受,那种逼仄的环境,反正让他在如此小的地方连续坐上三天三夜肯定办不到。
况且按照当时的传统,还不能随便出去大便,因为大便被认为是非常晦气的……
想想就无法接受,那得什么毅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第一天的头场考试是中外史学十二问。
监考官首先发下了答题纸,纸张很大,因为基本上所有考生都是用毛笔书写。
唯独李谕是采用铅笔书写,感觉小半张纸对他都绰绰有余。
虽然是理工男,不过历史也是学过的嘛!而且他的历史水平再不济,也是远超100年前的学子吧?
学子吧?
吧?
?
当试卷发到手中时,李谕瞬间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这!这这这!
多少分及格来着?
还是给大家看看当年考试的原题吧,能看到还是很不容易的。
问:泰西史家谓国之能造文明极轨者,必海线延长而江河灌输,其说于古则征之希腊、罗马,于近则验之英吉利。然亚洲、南洋诸岛及高丽诸滨海国以便交通振古泊,兹未为上国,岂前例非欤,抑亦有他故也?
问:大彼得、华盛顿、威廉第一功德孰大?
问:欧洲名将三,其一曰亚历山大,其一曰罕尼伯勒,其一曰拿破仑,三者将略因时各有殊致而亦有所短长。能各疏其梗概否?
问:意大利建国三杰为谁?其所事之异同若何?
问:古者文物之国,治安日久则困于塞野简质之民族,此不独泰东为然,希腊之于马基顿、罗马之于俄、日耳曼,其尤着也。自火器精而此事遂绝。能明其理欤?
问:回教兴于何地?始自何人?当中国何时,其教主开宗事迹见于中国古籍最详者何史?试约举之。
问:普鲁士之强于胜法,其先尝用兵于附近之二国。能举其事略否?
问:波兰内政之腐败,未必过于土耳其,然波兰分而土耳其存者,其有故欤?
问:上古波斯、西腊交涉大略。
问:大秦国见中史乘昉方何出?为今欧洲何国?
问:普法战争本末大略。
问:美利坚建国本末大略。
李谕看着题目就感觉眼角直跳,自己真心是低估考试难度了。不过好在他并不是史盲,安定下情绪后,算了算,感觉自己还是可以至少拿个及格。
但对于他这个曾经的考试小霸王来说,什么时候低于过90分,没想到来到大清第一次考试就要创下新低。
是的,还并不是最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