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靖难之始
小说:大明测字天师作者:万里秋风字数:3646更新时间 : 2024-10-03 18:16:15
严格来说,削藩并不能算是个馊主意,因为朱棣同志造反成功,上台之后,削藩削得比大侄子还狠呢。
永乐大帝胡萝卜加大棒,一套组合拳,把各位藩王削得抱着脑袋挨锤,直接从藩王守大明,削成了大明养猪场。
所以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好主意也会变成馊主意,例如朱允炆的削藩。
而有了良好的执行能力,馊主意都可能变成好主意,例如霍去病,听了向导的馊主意迷路了,都能将错就错摸到匈奴的老窝,把悲催的事变成大功劳。
靖难之役,在历史上实在太有名了,大家想必也看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多水了,只说与眼下萧风话题相关的部分。
关于靖难之役的合理性,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以为朱棣起兵造反肯定是不占理的,但其实他还真的是师出有名。
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之后,最担心的一件事儿就是有人惦记着他老朱家的大明,搞不好会被不姓朱的人抢走。
这也不怪老朱担心,毕竟历史上出过曹丕,也出过司马懿,出过许许多多这样的风流人物和下流事迹。
所以老朱想了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子孙们到各地封王,并且给他们配备兵马,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叫什么,这叫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老朱家的蛋放在全国各地,哪个权臣有本事能一下全打碎?
想想看,如果当初曹操的子孙们在大魏朝的全国各地有好几十个,每个手里都有兵马,司马家的人敢动手吗?
而且这些王爷们,可不光是防范权臣谋逆的,他们的兵马本身也是守卫边关的重要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也有官员劝过朱元璋,说藩王们的封地太大,兵马太多,搞不好会出乱子,建议他削藩。
这位有识之士是山西平遥的一个训导官,叫叶伯巨。老叶忘了官场上的一个常识,就是当多大官儿,操多大心。
老叶的官不大,操的心不小,而且还是直接指责了老朱最引以为傲的天才主意,老朱勃然大怒,直接把他关进大牢,一直关死了。
多年以后的靖难之役,可能让人们觉得老朱不听老叶言,吃亏在眼前,可人们其实没想到一个问题。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从一个要饭的乞丐,一直当到皇帝,他的心眼儿,会比任何人少吗?
别人都能看到的问题,他会看不到吗?凡是这么想的人,一定是根本就不了解朱元璋。
就像现在震惊的老拐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不可能的,宁王谋反,被抓捕回京,街头凌迟。你说他们是宁王的孩子,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而同样震惊的嘉靖就没有开口质问,因为他也姓朱,他很了解姓老朱家人的想法。
朱元璋宁可给当皇帝的子孙留下藩王作乱的隐患,也不愿削藩,就是因为他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哪个姓朱的当皇帝。
朱棣杀了朱允炆,或是朱允炆杀了朱棣,都不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事儿。重点在于,皇位上坐着的人,姓朱。
宁王谋反,被武宗凌迟。但宁王起兵谋反,就和当年的朱棣一样,未必就师出无名,只是朱棣赢了,他败了而已。
当然,为了不让朱允炆被叔叔们欺负,朱元璋还是做了一些防范措施的,给藩王政策打了几个补丁。
例如亲王的兵马不得超出限定数量,亲王之间不许互相来往,非召不得出封地,否则以谋反论,天下共击之。
看看,这补丁打的,简直是补丁摞补丁,八零后出生的,估计都没见过有这么多补丁的衣服!
按理说有了朱元璋打的这么多补丁,朱棣要想起兵谋反,兵马肯定不够,而且肯定没人支持,还会被天下共击之。
可事实上,朱棣最后不但凑出了十万大军,也并没有被天下人共击之,从头到尾,很多人都在观望。
这个奇葩的结果,其实来自于朱元璋打的另一个补丁——王爷们拥有靖难的权利。
朱元璋既然对藩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司马家族的粉丝,那么他自然不会让分散在各地的这些鸡蛋毫无作为。
所以,他在给藩王政策打的那么多补丁上面,又加了一个补丁,并宣布这个补丁的优先级高于之前的补丁。
若是朝中出现司马家一类的奸佞权臣,威胁到了老朱家的皇帝,那么各地的王爷有权起兵靖难。
这样虽然有可能逼得奸佞权臣狗急跳墙,打碎老朱家的皇帝这个大鸡蛋,但无所谓,外面还有那么多鸡蛋等着上位呢,最后皇位上的鸡蛋仍然姓朱!
然而朱元璋又担心这一条规定被子孙们利用来作乱(事实证明他想得没错),赶紧又打了个补丁。
靖难不能随便靖,必须皇帝召唤才行。而且靖难成功,铲除奸臣后藩王要在五日之内离京,不能赖着不走!
事实证明,老朱同志最后打的这个补丁,实在是不太结实,以至于最后终于没能盖住其他的补丁。
朱棣利用了靖难这个补丁,宣称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建文帝已经被蛊惑控制,十分危险。
所以自己作为老朱家的子孙,要挺身而出,清君侧,靖国难,为了老朱家的利益而奋斗!
至于最后的那个补丁,朱棣十分清楚老爹最后的针线活已经不行了,随便扯扯就扯掉了。
皇帝当然召唤我了,他给我发的是密诏!什么?你们想看?来吧,来我军营里,我给你看,你要不敢来就别废话了。
什么,公开出来给大家看吗?这年头又没有投影仪,我手里这一小块布,我就是拿根旗杆挂起来,你能看得见上面写的是啥字吗?
靖难成功后五天离京吗?没问题啊,你先让我进京靖难,然后我保证五天之后就走,谁不走谁是孙子!
朱元璋大概也没想到,他自己最后打的那个补丁形同虚设。估计是他想的实在太复杂了,补丁打得太多,自己叠bUFF都叠晕了。
请注意,上面说的这些,看似很水,其实跟下面的水……下面的事儿关系很大,属于不得不水。
朱棣起兵靖难之后,发现了两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每一个都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第一个是他的兵马不够。虽然他悄咪咪地准备了好多年了,但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像监考老师还在,他的动作是不敢太明显的。
第二个是他的屁股后面还有敌人。他和朱允炆开战,是从北京往南京打,脸朝西南,屁股冲着东北。
而宁王的赤峰地区,就在他的东北方屁股后面,如果宁王认为他是在谋逆作乱,响应老朱打的其中一个补丁,天下共击之,则自己的后方会极其危险。
其实换一个人在他屁股后面,朱棣都不会这么惊慌,因为并不是每个藩王都能对他的屁股造成威胁,那得足够硬才行。
可宁王朱权偏偏就是个够硬的藩王,他也曾冲锋沙场,指挥大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所有藩王里,他的实力仅次于朱棣。
由于地处与蒙古作战的第一线,朱棣和朱权不但有自己的王府亲兵,还能指挥边军。
这些边军按防线地段划分开,朱棣能管其中的十万人,朱权能管其中的八万人。
虽说这些边军还有统兵将军管辖,不可能都跟着朱棣起兵造反,但这些毕竟都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
朱棣深刻地明白,他要想成功,必须得到朱权手中的兵马,这样一来,他不但解除了屁股后面的威胁,还能获得足够的军队。
但朱棣是肯定不会去攻打宁王的,道理很简单,就算他能打败宁王,也是得不偿失。
因为一旦和宁王开战,其他藩王就会对他心生警惕,搞不好就会站到朝廷的一边,那就糟糕透顶了。
而且宁王也很能打,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剩下的兵力可能都挡不住朝廷大军的一次征讨了。
于是,朱棣在和朝廷打了几仗之后,假装兵败,带着军队来到了宁王的地盘儿,将军队埋伏在城外。
然后朱棣单骑入城,估计还给自己化了化妆,搞得十分凄惨,一见宁王就放声大哭。
“兄弟啊,四哥我走投无路了!大侄子削藩削到我头上来了!
我刚犹豫一下,都没敢说不行,他就派兵打我来了。你说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现在我被打败了,燕京也马上要沦陷了,我只好逃到你这里避难来了。
兄弟你兵强马壮,在大侄子的眼里还能有几分面子。四哥我求求你,帮我写个谢罪的折子吧。
我也不求还能当王爷,只要大侄子能放过我全家性命,我也就知足了。到时候我全家就靠兄弟你了。
我相信有兄弟你在,总不会让我们全家露宿街头,冻饿而死的。毕竟当年在应天府上学时,我可没少帮你打架呀!”
朱棣一番情真意切的哭诉,让宁王朱权心里也很不好受,想起了两人从小到大撒尿和泥的情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就在朱棣来之前不久,大侄子朱允炆还为朱棣送出了神助攻,让朱棣最终成功射门得分了。
「兄弟们加把劲,精神点,别丢份!投票催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永乐大帝胡萝卜加大棒,一套组合拳,把各位藩王削得抱着脑袋挨锤,直接从藩王守大明,削成了大明养猪场。
所以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好主意也会变成馊主意,例如朱允炆的削藩。
而有了良好的执行能力,馊主意都可能变成好主意,例如霍去病,听了向导的馊主意迷路了,都能将错就错摸到匈奴的老窝,把悲催的事变成大功劳。
靖难之役,在历史上实在太有名了,大家想必也看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多水了,只说与眼下萧风话题相关的部分。
关于靖难之役的合理性,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以为朱棣起兵造反肯定是不占理的,但其实他还真的是师出有名。
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之后,最担心的一件事儿就是有人惦记着他老朱家的大明,搞不好会被不姓朱的人抢走。
这也不怪老朱担心,毕竟历史上出过曹丕,也出过司马懿,出过许许多多这样的风流人物和下流事迹。
所以老朱想了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子孙们到各地封王,并且给他们配备兵马,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叫什么,这叫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老朱家的蛋放在全国各地,哪个权臣有本事能一下全打碎?
想想看,如果当初曹操的子孙们在大魏朝的全国各地有好几十个,每个手里都有兵马,司马家的人敢动手吗?
而且这些王爷们,可不光是防范权臣谋逆的,他们的兵马本身也是守卫边关的重要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也有官员劝过朱元璋,说藩王们的封地太大,兵马太多,搞不好会出乱子,建议他削藩。
这位有识之士是山西平遥的一个训导官,叫叶伯巨。老叶忘了官场上的一个常识,就是当多大官儿,操多大心。
老叶的官不大,操的心不小,而且还是直接指责了老朱最引以为傲的天才主意,老朱勃然大怒,直接把他关进大牢,一直关死了。
多年以后的靖难之役,可能让人们觉得老朱不听老叶言,吃亏在眼前,可人们其实没想到一个问题。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从一个要饭的乞丐,一直当到皇帝,他的心眼儿,会比任何人少吗?
别人都能看到的问题,他会看不到吗?凡是这么想的人,一定是根本就不了解朱元璋。
就像现在震惊的老拐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不可能的,宁王谋反,被抓捕回京,街头凌迟。你说他们是宁王的孩子,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而同样震惊的嘉靖就没有开口质问,因为他也姓朱,他很了解姓老朱家人的想法。
朱元璋宁可给当皇帝的子孙留下藩王作乱的隐患,也不愿削藩,就是因为他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哪个姓朱的当皇帝。
朱棣杀了朱允炆,或是朱允炆杀了朱棣,都不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事儿。重点在于,皇位上坐着的人,姓朱。
宁王谋反,被武宗凌迟。但宁王起兵谋反,就和当年的朱棣一样,未必就师出无名,只是朱棣赢了,他败了而已。
当然,为了不让朱允炆被叔叔们欺负,朱元璋还是做了一些防范措施的,给藩王政策打了几个补丁。
例如亲王的兵马不得超出限定数量,亲王之间不许互相来往,非召不得出封地,否则以谋反论,天下共击之。
看看,这补丁打的,简直是补丁摞补丁,八零后出生的,估计都没见过有这么多补丁的衣服!
按理说有了朱元璋打的这么多补丁,朱棣要想起兵谋反,兵马肯定不够,而且肯定没人支持,还会被天下共击之。
可事实上,朱棣最后不但凑出了十万大军,也并没有被天下人共击之,从头到尾,很多人都在观望。
这个奇葩的结果,其实来自于朱元璋打的另一个补丁——王爷们拥有靖难的权利。
朱元璋既然对藩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司马家族的粉丝,那么他自然不会让分散在各地的这些鸡蛋毫无作为。
所以,他在给藩王政策打的那么多补丁上面,又加了一个补丁,并宣布这个补丁的优先级高于之前的补丁。
若是朝中出现司马家一类的奸佞权臣,威胁到了老朱家的皇帝,那么各地的王爷有权起兵靖难。
这样虽然有可能逼得奸佞权臣狗急跳墙,打碎老朱家的皇帝这个大鸡蛋,但无所谓,外面还有那么多鸡蛋等着上位呢,最后皇位上的鸡蛋仍然姓朱!
然而朱元璋又担心这一条规定被子孙们利用来作乱(事实证明他想得没错),赶紧又打了个补丁。
靖难不能随便靖,必须皇帝召唤才行。而且靖难成功,铲除奸臣后藩王要在五日之内离京,不能赖着不走!
事实证明,老朱同志最后打的这个补丁,实在是不太结实,以至于最后终于没能盖住其他的补丁。
朱棣利用了靖难这个补丁,宣称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建文帝已经被蛊惑控制,十分危险。
所以自己作为老朱家的子孙,要挺身而出,清君侧,靖国难,为了老朱家的利益而奋斗!
至于最后的那个补丁,朱棣十分清楚老爹最后的针线活已经不行了,随便扯扯就扯掉了。
皇帝当然召唤我了,他给我发的是密诏!什么?你们想看?来吧,来我军营里,我给你看,你要不敢来就别废话了。
什么,公开出来给大家看吗?这年头又没有投影仪,我手里这一小块布,我就是拿根旗杆挂起来,你能看得见上面写的是啥字吗?
靖难成功后五天离京吗?没问题啊,你先让我进京靖难,然后我保证五天之后就走,谁不走谁是孙子!
朱元璋大概也没想到,他自己最后打的那个补丁形同虚设。估计是他想的实在太复杂了,补丁打得太多,自己叠bUFF都叠晕了。
请注意,上面说的这些,看似很水,其实跟下面的水……下面的事儿关系很大,属于不得不水。
朱棣起兵靖难之后,发现了两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每一个都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第一个是他的兵马不够。虽然他悄咪咪地准备了好多年了,但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像监考老师还在,他的动作是不敢太明显的。
第二个是他的屁股后面还有敌人。他和朱允炆开战,是从北京往南京打,脸朝西南,屁股冲着东北。
而宁王的赤峰地区,就在他的东北方屁股后面,如果宁王认为他是在谋逆作乱,响应老朱打的其中一个补丁,天下共击之,则自己的后方会极其危险。
其实换一个人在他屁股后面,朱棣都不会这么惊慌,因为并不是每个藩王都能对他的屁股造成威胁,那得足够硬才行。
可宁王朱权偏偏就是个够硬的藩王,他也曾冲锋沙场,指挥大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所有藩王里,他的实力仅次于朱棣。
由于地处与蒙古作战的第一线,朱棣和朱权不但有自己的王府亲兵,还能指挥边军。
这些边军按防线地段划分开,朱棣能管其中的十万人,朱权能管其中的八万人。
虽说这些边军还有统兵将军管辖,不可能都跟着朱棣起兵造反,但这些毕竟都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
朱棣深刻地明白,他要想成功,必须得到朱权手中的兵马,这样一来,他不但解除了屁股后面的威胁,还能获得足够的军队。
但朱棣是肯定不会去攻打宁王的,道理很简单,就算他能打败宁王,也是得不偿失。
因为一旦和宁王开战,其他藩王就会对他心生警惕,搞不好就会站到朝廷的一边,那就糟糕透顶了。
而且宁王也很能打,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剩下的兵力可能都挡不住朝廷大军的一次征讨了。
于是,朱棣在和朝廷打了几仗之后,假装兵败,带着军队来到了宁王的地盘儿,将军队埋伏在城外。
然后朱棣单骑入城,估计还给自己化了化妆,搞得十分凄惨,一见宁王就放声大哭。
“兄弟啊,四哥我走投无路了!大侄子削藩削到我头上来了!
我刚犹豫一下,都没敢说不行,他就派兵打我来了。你说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现在我被打败了,燕京也马上要沦陷了,我只好逃到你这里避难来了。
兄弟你兵强马壮,在大侄子的眼里还能有几分面子。四哥我求求你,帮我写个谢罪的折子吧。
我也不求还能当王爷,只要大侄子能放过我全家性命,我也就知足了。到时候我全家就靠兄弟你了。
我相信有兄弟你在,总不会让我们全家露宿街头,冻饿而死的。毕竟当年在应天府上学时,我可没少帮你打架呀!”
朱棣一番情真意切的哭诉,让宁王朱权心里也很不好受,想起了两人从小到大撒尿和泥的情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就在朱棣来之前不久,大侄子朱允炆还为朱棣送出了神助攻,让朱棣最终成功射门得分了。
「兄弟们加把劲,精神点,别丢份!投票催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