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二 挂钩战术
小说:玄德作者:御炎字数:3001更新时间 : 2023-06-24 09:12:13
这一局面进展到刘备掌控并州、幽州之后,将军钱也随着食盐利益集团的脚步进入了并州和幽州,然后染指了冀州。
凉州细盐已经不再是凉州本地生产的食盐,而成为一种生产技术,掌握了这个生产技术,只要有原料,就能生产出同品质的细盐,而后生产出来的细盐一律称之为——凉州细盐。
在食盐生产技术大规模进军的地区,由于本地盐竞争不过凉州细盐,本地盐户也斗不过刘备作为后盾的食盐利益集团,随着食盐的胜利,本地人也越来越需要用原本的铜钱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来兑换将军钱。
没有将军钱,就买不到需要吃的食盐,不吃食盐,就要死。
将军钱由此在当地快速流通,而刘备则把兑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五铢钱收藏的收藏,回炉重铸的回炉重铸,铸成新的将军钱,继续投入流通领域。
所以在雒阳以西地区和并州、幽州,时值建安四年,将军钱已经成为绝对优势的流通货币,良币驱逐劣币的行动成功达成。
并且这些地区也因为刘备的绝对权势而实质上禁止了地方官府和私人铸币,铸币权收归刘备所有,所有的铸币工具和铸币人才都在刘备的掌控之中。
尽管朝廷依然没有明确的政令规定铸币全收归中央,但是既定事实已经形成,除了刘备控制的铸币工场,没有其他地方有能力铸造将军钱。
在此基础之上,未来在这些地区彻底结束铸币权混乱的历史,也不过是一条政令的事情。
建安三年以前,整个雒阳以西地区唯一的例外就是益州。
因为益州本身就是产盐大州,还有庞大的交通成本,食盐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被当地有实力的大族掌控,所以刘备一直以来都没有让凉州盐进入益州市场,也没有允许将军钱进入益州流通。
对付食盐大族需要的不单单是政治手段,也需要军事手段,但是考虑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刘备还是没有贸然宣布对益州盐动手。
但是也没关系,政治层面上掌控益州的权力之后,他的办法有很多,弯道超车也是很好的招数。
所以刘备就开始对蜀锦产业出手。
本身,蜀锦的生产就是在雒阳朝廷的控制之下,东汉政府在这一点上还是拎得清的。
只是之后随着一些局势上的变动,蜀锦的生产也渐渐有些混乱。
到梁鹄做益州刺史的时候,明面上他是宦官集团的人,但是实际上,梁鹄暗中投靠了刘备,就在刘备的指示下不断收拢蜀锦产业的权限。
在荀攸出任益州刺史之时,益州的蜀锦产业和蜀锦生产等事务被官方彻底掌控,直接受益州刺史府的管理。
根据刘备的指令,荀攸将原先汉政府设置的锦官扩编为蜀锦局,全面管理蜀锦从种植桑树到成品出售的一系列过程,一整个产业链都在官府蜀锦局的控制之下,禁止私人介入。
益州刺史府由此把控了蜀锦生产的方方面面。
根据刘备的要求,在蜀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荀攸都引入了凉州工场的管理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整合了蜀锦产业。
然后,在建安三年下半年,全面控制蜀锦生产的荀攸对外宣布,今后购买蜀锦只能用将军钱。
除了将军钱购买以外,不能用其他任何一种方式购买蜀锦,如果没有将军钱,可以去官府办设的换钱所兑换将军钱,然后再去蜀锦局购买蜀锦。
甚至于黄金和白银都不会被直接收用,一定要拿到换钱所兑换将军钱,否则,概不出售,谁来买都不好使。
啥?
你有后台有关系?
你知道我的后台是谁吗?
大将军刘玄德!
跟我比后台?!
你有几万人的军队?
相较于食盐来说,蜀锦的确不是什么必需品,没有也不会死。
但是蜀锦是门面,是面子,是上流社会彰显社会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是人家装逼的硬需求,大宗货物交易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当钱用,甚至关系到祭祀之类的事情。
简单一句,蜀锦比钱值钱。
蜀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奢侈品,没有就没有,不要紧。
但是蜀锦本来就不是面对普通人生产的产品,普通人从来不是它的目标客户群体,它根本不在乎普通人的看法。
它只针对有钱的官僚权贵们,也仅仅只为他们服务。
正是因为汉帝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消费共识构建起了蜀锦的“品牌溢价”,诸葛亮才会规定只能用蜀汉大钱购买蜀锦,才能凭借蜀锦构建起蜀汉的财政体系,稳住蜀汉大钱的币值,从而达到输出通胀、割曹魏和孙吴韭菜的目的。
曹魏和孙吴的有识之士也知道诸葛亮在用蜀锦割大家的韭菜,曹丕做皇帝以后还亲自写文章让大家不要购买蜀锦,不要资敌,但是有用吗?
没有。
伱不让我们买蜀锦用蜀锦,就等于不让我们吃盐。
让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统治阶层不能吃盐,曹丕绝对办不到。
所以顺理成章的,蜀地大户们不管心里怎么想,也不得不接受将军钱的进入,接受去换钱所用各种货币和物资兑换将军钱,然后使用将军钱购买蜀锦回来用。
所谓上行下效,将军钱在上流社会流通了之后,在官员、豪强大族的人都开始使用之后,也很快就进入了益州的基层领域流通,并且因为其币值坚挺、制造精美,很快就受到了欢迎。
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人拿到了将军钱之后就开始了收藏,做着和以往的一样的事情。
但是底层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本来就有限,那点点将军钱收藏了也就收藏了,购买蜀锦必须要拿出将军钱,还是大量的将军钱,所以基本的维持流通还是可以实现的。
一进一出,平衡是保持住了。
甚至通过对换钱所的掌控和一些细节上的操作,换钱所的存在还让刘备小有赚头,为他的钱袋子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
凉州细盐、蜀锦这两样拳头产品被刘备和将军钱挂钩之后,基本上将军钱被上流社会和普通人全面接受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冀州,因为河间国、中山国和常山国全面食用凉州细盐,也随之通行了将军钱,且被刘备下令收回了铸币权。
冀州的其余地方郡国虽然没有失去铸币权,还在维持地方铸币和私人铸币的情况,但是因为刘备和古文学派、宦官集团的政治合作,凉州细盐也全面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
面对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的凉州细盐利益集团,还有一部分本地家族势力的合作,冀州本地的食盐集团不堪一击,很快,凉州细盐就成为了冀州唯一发售的食盐。
随着凉州细盐的胜利,辅以蜀锦一直以来的胜利,将军钱也随之进入整个冀州的流通领域,很快就对本地货币形成了全面的优势。
在此前提之上,虽然刘备没有明面上禁止冀州的私人铸币,但是冀州地区也很快就形成了将军钱对其他钱种的兑换规则,一枚将军钱兑换数枚地方铸币的规则很快就在冀州的其余郡国确立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不断收集地方私铸货币,将之融化,变成全新的将军钱,再度投入当地市场。
辅以更加高效且优质的铸币技术,冀州的商品市场上很快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势——将军钱是最高等级的“一等钱”已经成为整个冀州的共识,人们普遍更信任、更愿意使用币值坚挺的将军钱展开贸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凉州细盐已经不再是凉州本地生产的食盐,而成为一种生产技术,掌握了这个生产技术,只要有原料,就能生产出同品质的细盐,而后生产出来的细盐一律称之为——凉州细盐。
在食盐生产技术大规模进军的地区,由于本地盐竞争不过凉州细盐,本地盐户也斗不过刘备作为后盾的食盐利益集团,随着食盐的胜利,本地人也越来越需要用原本的铜钱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来兑换将军钱。
没有将军钱,就买不到需要吃的食盐,不吃食盐,就要死。
将军钱由此在当地快速流通,而刘备则把兑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五铢钱收藏的收藏,回炉重铸的回炉重铸,铸成新的将军钱,继续投入流通领域。
所以在雒阳以西地区和并州、幽州,时值建安四年,将军钱已经成为绝对优势的流通货币,良币驱逐劣币的行动成功达成。
并且这些地区也因为刘备的绝对权势而实质上禁止了地方官府和私人铸币,铸币权收归刘备所有,所有的铸币工具和铸币人才都在刘备的掌控之中。
尽管朝廷依然没有明确的政令规定铸币全收归中央,但是既定事实已经形成,除了刘备控制的铸币工场,没有其他地方有能力铸造将军钱。
在此基础之上,未来在这些地区彻底结束铸币权混乱的历史,也不过是一条政令的事情。
建安三年以前,整个雒阳以西地区唯一的例外就是益州。
因为益州本身就是产盐大州,还有庞大的交通成本,食盐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被当地有实力的大族掌控,所以刘备一直以来都没有让凉州盐进入益州市场,也没有允许将军钱进入益州流通。
对付食盐大族需要的不单单是政治手段,也需要军事手段,但是考虑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刘备还是没有贸然宣布对益州盐动手。
但是也没关系,政治层面上掌控益州的权力之后,他的办法有很多,弯道超车也是很好的招数。
所以刘备就开始对蜀锦产业出手。
本身,蜀锦的生产就是在雒阳朝廷的控制之下,东汉政府在这一点上还是拎得清的。
只是之后随着一些局势上的变动,蜀锦的生产也渐渐有些混乱。
到梁鹄做益州刺史的时候,明面上他是宦官集团的人,但是实际上,梁鹄暗中投靠了刘备,就在刘备的指示下不断收拢蜀锦产业的权限。
在荀攸出任益州刺史之时,益州的蜀锦产业和蜀锦生产等事务被官方彻底掌控,直接受益州刺史府的管理。
根据刘备的指令,荀攸将原先汉政府设置的锦官扩编为蜀锦局,全面管理蜀锦从种植桑树到成品出售的一系列过程,一整个产业链都在官府蜀锦局的控制之下,禁止私人介入。
益州刺史府由此把控了蜀锦生产的方方面面。
根据刘备的要求,在蜀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荀攸都引入了凉州工场的管理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整合了蜀锦产业。
然后,在建安三年下半年,全面控制蜀锦生产的荀攸对外宣布,今后购买蜀锦只能用将军钱。
除了将军钱购买以外,不能用其他任何一种方式购买蜀锦,如果没有将军钱,可以去官府办设的换钱所兑换将军钱,然后再去蜀锦局购买蜀锦。
甚至于黄金和白银都不会被直接收用,一定要拿到换钱所兑换将军钱,否则,概不出售,谁来买都不好使。
啥?
你有后台有关系?
你知道我的后台是谁吗?
大将军刘玄德!
跟我比后台?!
你有几万人的军队?
相较于食盐来说,蜀锦的确不是什么必需品,没有也不会死。
但是蜀锦是门面,是面子,是上流社会彰显社会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是人家装逼的硬需求,大宗货物交易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当钱用,甚至关系到祭祀之类的事情。
简单一句,蜀锦比钱值钱。
蜀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奢侈品,没有就没有,不要紧。
但是蜀锦本来就不是面对普通人生产的产品,普通人从来不是它的目标客户群体,它根本不在乎普通人的看法。
它只针对有钱的官僚权贵们,也仅仅只为他们服务。
正是因为汉帝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消费共识构建起了蜀锦的“品牌溢价”,诸葛亮才会规定只能用蜀汉大钱购买蜀锦,才能凭借蜀锦构建起蜀汉的财政体系,稳住蜀汉大钱的币值,从而达到输出通胀、割曹魏和孙吴韭菜的目的。
曹魏和孙吴的有识之士也知道诸葛亮在用蜀锦割大家的韭菜,曹丕做皇帝以后还亲自写文章让大家不要购买蜀锦,不要资敌,但是有用吗?
没有。
伱不让我们买蜀锦用蜀锦,就等于不让我们吃盐。
让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统治阶层不能吃盐,曹丕绝对办不到。
所以顺理成章的,蜀地大户们不管心里怎么想,也不得不接受将军钱的进入,接受去换钱所用各种货币和物资兑换将军钱,然后使用将军钱购买蜀锦回来用。
所谓上行下效,将军钱在上流社会流通了之后,在官员、豪强大族的人都开始使用之后,也很快就进入了益州的基层领域流通,并且因为其币值坚挺、制造精美,很快就受到了欢迎。
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人拿到了将军钱之后就开始了收藏,做着和以往的一样的事情。
但是底层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本来就有限,那点点将军钱收藏了也就收藏了,购买蜀锦必须要拿出将军钱,还是大量的将军钱,所以基本的维持流通还是可以实现的。
一进一出,平衡是保持住了。
甚至通过对换钱所的掌控和一些细节上的操作,换钱所的存在还让刘备小有赚头,为他的钱袋子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
凉州细盐、蜀锦这两样拳头产品被刘备和将军钱挂钩之后,基本上将军钱被上流社会和普通人全面接受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冀州,因为河间国、中山国和常山国全面食用凉州细盐,也随之通行了将军钱,且被刘备下令收回了铸币权。
冀州的其余地方郡国虽然没有失去铸币权,还在维持地方铸币和私人铸币的情况,但是因为刘备和古文学派、宦官集团的政治合作,凉州细盐也全面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
面对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的凉州细盐利益集团,还有一部分本地家族势力的合作,冀州本地的食盐集团不堪一击,很快,凉州细盐就成为了冀州唯一发售的食盐。
随着凉州细盐的胜利,辅以蜀锦一直以来的胜利,将军钱也随之进入整个冀州的流通领域,很快就对本地货币形成了全面的优势。
在此前提之上,虽然刘备没有明面上禁止冀州的私人铸币,但是冀州地区也很快就形成了将军钱对其他钱种的兑换规则,一枚将军钱兑换数枚地方铸币的规则很快就在冀州的其余郡国确立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不断收集地方私铸货币,将之融化,变成全新的将军钱,再度投入当地市场。
辅以更加高效且优质的铸币技术,冀州的商品市场上很快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势——将军钱是最高等级的“一等钱”已经成为整个冀州的共识,人们普遍更信任、更愿意使用币值坚挺的将军钱展开贸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