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三 张让很懂
小说:玄德作者:御炎字数:3128更新时间 : 2023-06-04 09:09:59
别人说这话没啥用,但是刘备说这话就真的特别有用,而且威慑力巨大。
古文学派的人们才刚刚亲眼目睹了今文学派的终末,看到了今文学派被整体清算的凄惨下场,一旦被刘备提起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件事情,恐惧是必然会产生的。
面对刘备的强势,以及那实实在在的威慑,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刘备主导的舆论环境和政治大环境下,今文学派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今文学派的过去是完全失败的,古文学派若要模仿今文学派,那就是自掘坟墓。
用今文学派凄惨的终末给古文学派那些心思不纯的家伙上眼药,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非常好使。
于是,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会议之后,在卢植的支持下,古文学派内部以比较小的优势通过了刘备的决议。
向能够进入太学的古文学派的基层学子开放部分统治知识,不涉及真正高官的统治知识和权谋知识,但是至少在县令层面可以涉及到一些,向他们普及一些政治常识。
等于在刘备的主导下,古文学派高层被迫在实质上进行了一波有限度的“学术下移”。
这是属于刘备的路线胜利。
确立了太学的改革之后,刘备又开始搞小动作,要趁着这个好时机,对国家的人事制度进行一波微微的改良。
汉帝国的人事选拔制度其实很有趣。
它的人事权力并非是一个固定部门掌握,而是很多部门乃至个人都能掌握人事权力,以至于人事权力分散的离谱。
各郡郡太守和州刺史、州牧的辟召属官就不说了,在中央层面,除了尚书台的选部拥有一定的人事权力之外,还有大将军府和三公府拥有人事权力。
大将军可以辟召属官,还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三公也可以辟召属官,也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
在东汉的人事格局中,背靠天子的尚书台选部与四個公府分庭抗礼,中央和地方也是突出一个分庭抗礼。
人事权力尚且不能统一,皇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就很难说了,一个没有全面人事权力的皇帝能对帝国产生多大的威慑力,就真的很不确定。
所以东汉帝国如今的政治格局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刘秀的改革拿走了三公表面上的政治权力,从而形成了尚书台的行政权力集中,但是却没有拿走三公的人事权力,以至于越发展到后面,三公就越能通过人事权力反过来影响政治格局。
于是在政治领域上,尚书台选部和三公之间的关系就相当微妙了。
而现在,一个异军突起的大将军刘备出现了,依靠着军功、威望以及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刘备的权势明显压过了尚书台和三公,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权力者。
而作为第一权力者,刘备提出的改良建议是将太学毕业生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联结,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是尚书台选部,主要考核由尚书台选部主持进行。
然后,由尚书台选部根据太学生们的资质,对他们进行政务安排,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基层岗位上,进行锻炼。
原先,太学毕业生的前途是多种多样的,想走哪条路都可以,只要你能走通,选部也好,三公公府也好,大将军府也好,地方州府、郡府、县府也好。
而现在,刘备希望走出一个规范化道路,将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道路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固定联结,然后将选拔毕业生的考核方式也做一个调整,从原先的象征性过场变为实实在在的真实考核。
毕业生们毕业之后的去处和工作将由尚书台选部做决定,当然,局限于一些地区的基层岗位,主要是吏员岗位,只有毕业会考的前十名才能被分配到官员岗位。
而在中央,刘备建议六百石以下的职位,不涉及到三公府和大将军府的岗位都由选部来安排,六百石以上,则由大家一起协商。
对于刘备这个的建议,在嘉德殿会议上,不少人都莫名的看向了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当时卢植是唯一一个还在任的三公级官员,而尚书台选部和三公公府在某种意义上是敌对的。
刘备提出这个建议,意在加强选部的权力,似乎对三公并不友善,乃至于对他自己的大将军府都不是好事,这是为什么呢?
卢植当时提出了一些疑问。
尽管他之前已经和刘备有了交流,并且知道刘备的真实目的,但是他知道有人在意,需要他做这个捧哏。
所以刘备表示说他认为人才选拔需要规范,需要制度化,需要严密和谨慎。
“此前在雒阳曾多年流传一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雒阳小儿都知道的事情,满朝文武却当作没有发生过,就那么过了一年又一年。
结果发生了什么,诸位也都看到了,凉州之乱,河东之乱,雒阳之乱,豫州之乱,冀州之乱,幽州之乱,大乱一个接一个,一次接一次,无休无止,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那首民谣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选拔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无能的庸人占据高位,在今文学派主导之下,真正的人才没有什么做官的机会,而他们的子弟却一个个身居高位,把大汉拖入深渊。
这样的情况,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办学上进行改革的同时,选拔人才也必须要进行修正,今文学派的错误必须要更改,这第一步,就要从眼前,从太学开始,也要从尚书台开始。
选部是负责这一块的,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调整处理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张常侍是一定愿意配合朝廷办理此事的,我说的没错吧,张常侍?”
当时刘备就那么看着张让,担任尚书令的张让眨了眨眼睛,然后点了点头。“如果是朝廷的需求,尚书台自然会响应。”
刘备于是看着卢植。
“卢太尉,您应该可以放心了吧?”
卢植看了看张让,没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
“若是尚书台愿意配合,当然再好不过了,国家人才遴选的确是重中之重的要事,这一点可以在之后多做商讨。”
在卢植的点头之下,这个事情也没什么波澜,就被敲定了。而对于这件事情,张让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
他感觉到刘备是对他手里的选部有了想法,对此,他还专门找刘备谈过。
“我也不瞒你,目前我没打算对选部伸手,但是下一阶段,我是打算把整个朝廷的用人权力全部集中在一起的,不管是大将军,还是三公,亦或其他什么开府将军的用人权力,我都会想办法把它收拢起来,选部当然在其中。”
张让对此感到吃惊。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选部自创立以来,的确是有着想要分润这一部分权力的想法,但是大将军和三公这四公府的存在根深蒂固,连光武皇帝都不能动摇,更何况是现在?”
“你别说雒阳了,我连地方上的用人之权都想收回来呢,免得天天整一出以郡为国,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汉国是一百多个小国揉在一起了。”
刘备笑道:“当然,我也知道这个事情有点难度,想要办成不容易,所以我也不会贸然行动,这不是一点点来吗?什么事情总要一点点的试试。”
“你这一点点我就感觉很不对劲了。”
张让想了想,还是试探着问道:“话说回来,如果我不想把选部交给你,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我动手吗?”
“我答应过你,让你富贵终老,这是一定的。”
刘备笑着拍了拍张让的肩膀:“但是也仅仅只是让你富贵终老,你懂的。”张让看着刘备那张笑脸,没来由的打了个哆嗦。
“懂。”“那就好。”
刘备的笑容一如既往。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古文学派的人们才刚刚亲眼目睹了今文学派的终末,看到了今文学派被整体清算的凄惨下场,一旦被刘备提起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件事情,恐惧是必然会产生的。
面对刘备的强势,以及那实实在在的威慑,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刘备主导的舆论环境和政治大环境下,今文学派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今文学派的过去是完全失败的,古文学派若要模仿今文学派,那就是自掘坟墓。
用今文学派凄惨的终末给古文学派那些心思不纯的家伙上眼药,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非常好使。
于是,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会议之后,在卢植的支持下,古文学派内部以比较小的优势通过了刘备的决议。
向能够进入太学的古文学派的基层学子开放部分统治知识,不涉及真正高官的统治知识和权谋知识,但是至少在县令层面可以涉及到一些,向他们普及一些政治常识。
等于在刘备的主导下,古文学派高层被迫在实质上进行了一波有限度的“学术下移”。
这是属于刘备的路线胜利。
确立了太学的改革之后,刘备又开始搞小动作,要趁着这个好时机,对国家的人事制度进行一波微微的改良。
汉帝国的人事选拔制度其实很有趣。
它的人事权力并非是一个固定部门掌握,而是很多部门乃至个人都能掌握人事权力,以至于人事权力分散的离谱。
各郡郡太守和州刺史、州牧的辟召属官就不说了,在中央层面,除了尚书台的选部拥有一定的人事权力之外,还有大将军府和三公府拥有人事权力。
大将军可以辟召属官,还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三公也可以辟召属官,也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
在东汉的人事格局中,背靠天子的尚书台选部与四個公府分庭抗礼,中央和地方也是突出一个分庭抗礼。
人事权力尚且不能统一,皇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就很难说了,一个没有全面人事权力的皇帝能对帝国产生多大的威慑力,就真的很不确定。
所以东汉帝国如今的政治格局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刘秀的改革拿走了三公表面上的政治权力,从而形成了尚书台的行政权力集中,但是却没有拿走三公的人事权力,以至于越发展到后面,三公就越能通过人事权力反过来影响政治格局。
于是在政治领域上,尚书台选部和三公之间的关系就相当微妙了。
而现在,一个异军突起的大将军刘备出现了,依靠着军功、威望以及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刘备的权势明显压过了尚书台和三公,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权力者。
而作为第一权力者,刘备提出的改良建议是将太学毕业生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联结,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是尚书台选部,主要考核由尚书台选部主持进行。
然后,由尚书台选部根据太学生们的资质,对他们进行政务安排,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基层岗位上,进行锻炼。
原先,太学毕业生的前途是多种多样的,想走哪条路都可以,只要你能走通,选部也好,三公公府也好,大将军府也好,地方州府、郡府、县府也好。
而现在,刘备希望走出一个规范化道路,将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道路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固定联结,然后将选拔毕业生的考核方式也做一个调整,从原先的象征性过场变为实实在在的真实考核。
毕业生们毕业之后的去处和工作将由尚书台选部做决定,当然,局限于一些地区的基层岗位,主要是吏员岗位,只有毕业会考的前十名才能被分配到官员岗位。
而在中央,刘备建议六百石以下的职位,不涉及到三公府和大将军府的岗位都由选部来安排,六百石以上,则由大家一起协商。
对于刘备这个的建议,在嘉德殿会议上,不少人都莫名的看向了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当时卢植是唯一一个还在任的三公级官员,而尚书台选部和三公公府在某种意义上是敌对的。
刘备提出这个建议,意在加强选部的权力,似乎对三公并不友善,乃至于对他自己的大将军府都不是好事,这是为什么呢?
卢植当时提出了一些疑问。
尽管他之前已经和刘备有了交流,并且知道刘备的真实目的,但是他知道有人在意,需要他做这个捧哏。
所以刘备表示说他认为人才选拔需要规范,需要制度化,需要严密和谨慎。
“此前在雒阳曾多年流传一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雒阳小儿都知道的事情,满朝文武却当作没有发生过,就那么过了一年又一年。
结果发生了什么,诸位也都看到了,凉州之乱,河东之乱,雒阳之乱,豫州之乱,冀州之乱,幽州之乱,大乱一个接一个,一次接一次,无休无止,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那首民谣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选拔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无能的庸人占据高位,在今文学派主导之下,真正的人才没有什么做官的机会,而他们的子弟却一个个身居高位,把大汉拖入深渊。
这样的情况,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办学上进行改革的同时,选拔人才也必须要进行修正,今文学派的错误必须要更改,这第一步,就要从眼前,从太学开始,也要从尚书台开始。
选部是负责这一块的,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调整处理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张常侍是一定愿意配合朝廷办理此事的,我说的没错吧,张常侍?”
当时刘备就那么看着张让,担任尚书令的张让眨了眨眼睛,然后点了点头。“如果是朝廷的需求,尚书台自然会响应。”
刘备于是看着卢植。
“卢太尉,您应该可以放心了吧?”
卢植看了看张让,没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
“若是尚书台愿意配合,当然再好不过了,国家人才遴选的确是重中之重的要事,这一点可以在之后多做商讨。”
在卢植的点头之下,这个事情也没什么波澜,就被敲定了。而对于这件事情,张让的态度是比较暧昧的。
他感觉到刘备是对他手里的选部有了想法,对此,他还专门找刘备谈过。
“我也不瞒你,目前我没打算对选部伸手,但是下一阶段,我是打算把整个朝廷的用人权力全部集中在一起的,不管是大将军,还是三公,亦或其他什么开府将军的用人权力,我都会想办法把它收拢起来,选部当然在其中。”
张让对此感到吃惊。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选部自创立以来,的确是有着想要分润这一部分权力的想法,但是大将军和三公这四公府的存在根深蒂固,连光武皇帝都不能动摇,更何况是现在?”
“你别说雒阳了,我连地方上的用人之权都想收回来呢,免得天天整一出以郡为国,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汉国是一百多个小国揉在一起了。”
刘备笑道:“当然,我也知道这个事情有点难度,想要办成不容易,所以我也不会贸然行动,这不是一点点来吗?什么事情总要一点点的试试。”
“你这一点点我就感觉很不对劲了。”
张让想了想,还是试探着问道:“话说回来,如果我不想把选部交给你,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我动手吗?”
“我答应过你,让你富贵终老,这是一定的。”
刘备笑着拍了拍张让的肩膀:“但是也仅仅只是让你富贵终老,你懂的。”张让看着刘备那张笑脸,没来由的打了个哆嗦。
“懂。”“那就好。”
刘备的笑容一如既往。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