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六 陆氏家族的机遇
小说:玄德作者:御炎字数:3631更新时间 : 2023-05-16 09:06:55
这场欢乐的宴会持续了三天。
三天里,刘备和八郡国的郡守、国相们极尽欢乐,大肆享乐。
三天之后,八郡国的国相、太守们就带着满满当当的赏赐和饱满的情绪启程返回各自的郡国,他们的军官、士兵也带着满满的收获,非常高兴的踏上了返程。
刘备那是足够慷慨且说话算话的,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但凡是来了的人,都不会走空,它还调拨了一批粮食作为八郡国军队撤退返回的路程之用,让他们免除后勤的烦恼。
对此,八郡国的郡守、国相再次向刘备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们离开之前,刘备一一相送,等到庐江太守陆康离开的时候,刘备还特意嘱咐了陆康一件事情。
“贼首之一的孙坚的家人据说现在就在庐江郡,希望陆府君能够找到他们,将他们全部抓住,送到雒阳受审,务必不要使造反的贼寇得以幸存,以免后患无穷。”
陆康闻言,大惊失色,立刻向刘备表示一定将孙氏捉拿归案,然后全部送到雒阳受审。
然后他就急匆匆的回去了。
一开始陆康是很惊讶的,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孙坚的家人在庐江郡,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次机遇、一次和刘备彻底拉上关系的机遇。
江东士族在中原阀阅家族眼里就是南蛮子、土包子,根本看不上眼。
在江东他们算是个角色,圈地自萌,看起来颇有点格调,但是在中原,中原士人根本看不起他们,在士人鄙视链中,他们位居于末端,中原地区的二三流诗人家族都能正大光明的鄙视江东士人。
所以江东人如果想要在大汉官场混个高位,往往需要有特殊的奇遇,而就算混上去了,也很难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发展,很难抱上大腿混出头。
而这一次,对于自己和陆氏家族来说,或许就是天赐良机。
陆康对此很有些想法。
八郡国太守、国相离开之后,刘备才在平舆县城召开了内部总结会议,让所有参与此次作战的部下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复盘此次作战的经过,然后总结经验教训,记录在案。
这是刘备成军以来就定下的规矩,每一次作战结束之后,当事人都要将战斗过程完成的记录下来,留下档案,战后还要召开相关人等的复盘会议,大家一起讨论这一战的得失。
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将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犯下的错误则牢牢记住,争取不再犯。
因为有诸多战斗案例的记录和总结会议,所以刘备军中的军事教材非常丰富,很多资质不错的中低级军官都在这样的会议上受益匪浅,成长迅速。
而本身就天赋非凡的将领更是获益良多,渐渐有成长起来成为名将的趋势。
这一次的复盘会议上,值得讨论的就是程普那边的作战,程普在之前领兵抵达的时候就拜见了刘备,将之前的全部作战过程都交代清楚了,重点表扬了陈宫。
为此,刘备下令嘉奖了陈宫,赏赐他钱财、绢布,又亲自下令辟召陈宫为大将军掾,陈宫很高兴,接受了辟召,转而加入刘备的麾下。
于是,陈宫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参加了这场内部的军事总结会议,并且感受到了刘备军中浓厚的军事学术氛围。
当他看到自己所认为的赳赳武夫引经据典讨论军事问题时,感到相当震撼。
程普作为主要发言人,将自己战前的准备,战斗中的布置和安排,以及孙坚方面的行动都做了详细的复盘,在沙盘上做了交代,让大家一起讨论。
他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在精锐兵力不足而队友都有点猪队友嫌疑的前提下,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全部。
“如果我能有两个营的精兵,我就能正面硬撼孙坚中军,还能保留一支队伍协助陈留郡兵和梁国兵,不至于让左右两翼受到冲击,出现溃败的情况,但是我没有,而且我也高估了梁国兵和陈留郡兵的战斗力。”
程普认为主要原因出在陈留郡兵和梁国兵的率先溃逃。
这一点,陈宫予以了证实。
众将官进行了一番商讨,得出结论,认为在那种情况下,陈留郡兵和梁国兵的确属于不怎么可控的因素,溃败逃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非不可预料。
但是张飞则提出了想法,认为程普犯下了不够果决的错误。
如果他对那一个营的三河老兵有足够的信任度,就应该亲自率领三河老兵压上去,争取打垮孙坚的中军。
亲自和孙坚交手之后的张飞认为孙坚所部的江东淮泗子弟兵的确精锐,但是在军事技能和军事素养上远不如最精锐的三河老兵。
如果程普足够勇猛、果决,应该放弃管顾陈留郡兵和梁国兵,坚决打垮孙坚,迫使其他孙坚的军队回援。
这些普通的郡国兵需要的不是兼顾,而是胜利的刺激,他们就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需要坚持的逆风仗,此战唯一的胜机就在程普坚决打垮孙坚中军身上,做到这一点,必胜。
但是程普没有,所以张飞觉得程普有所不足,需要做出检讨。
对于张飞的这一看法,不少将官表示不认同,批评张飞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程普的立场上。
也有人支持张飞的看法,认为他说的很对,一般的郡国兵就是需要胜利刺激,除此之外什么都没用。
双方争执来争执去,没有一个合适的结果,最后还是刘备一锤定音了。
“战场上是没有如果的,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这天下还不要乱了套?没人知道那个时候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所以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德谋收复了阳夏城,击退了孙坚,是有功的。”
说完,刘备又拍了拍张飞的肩膀。
“益德最近也很有些长进,读书多了,了解的东西就多了,对郡国兵而言,胜利的刺激确实很大,他们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这是需要一定洞察能力的,益德,你很好。”
刘备没有批评程普,也没有批评张飞,而要大家把这一次的商讨结果给记下来。
今后,如果还有人需要配合普通郡国兵打逆风作战的话,就要参考此次程普的经验。
当然了,到军事会议的最后,参加此战的将领们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同一种看法——除了刘备所部精锐之外,其他的一般郡国兵实在是烂的他们看不下去。
看惯了精心训练出来的强军,带惯了强军,习惯于指挥强军作战,这骤然转变指挥对象,去指挥那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郡国兵,实在是太难受了。
训练过的精兵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情,对这些郡国兵来说那是难上加难,甚至是天方夜谭。
指挥精兵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下达命令之后就能看到成果,而指挥那些郡国杂役兵,一个命令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他们完成命令。
程普就把指挥郡国杂役兵作战形容为噩梦。
鳄鱼听了都要做噩梦的那种噩梦。
看来将领们也都意识到,也都察觉到了刘备狠狠砸钱集训军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他们现在就像是过惯了好日子的富家公子,骤然体验一下普通生活,顿时感觉接受不了了。
刘备只能摇头苦笑。
“精锐毕竟是少数,训练也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之后咱们有练兵计划,但是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训练出一般的精锐,类似于三河老兵这样的精锐,更是无数战争洗礼出来的。
真正的名将,也不能依靠过于精锐的军队,也要能够指挥一般的军队,否则出名的到底该是将军本人,还是精兵呢?能指挥精兵,也能指挥普通军队,这才是名将。
而且袁术被我们解决掉之后,还有一个袁绍横在河北,袁绍比袁术稍微要难对付一点,咱们免不得也要和一般的郡国兵并肩作战,到时候,你们还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希望德谋这一次的经验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改变,不要过于依赖精兵,兵是有必要成为精兵的,将也是有必要成为名将的,只能指挥精兵而指挥不了郡国兵的,可就不是名将了。”
刘备把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提了出来,交给了部下们仔细思考。
会议结束之后,刘备单独留下了新加入阵营的陈宫,与他做了一番交谈,谈了谈对刘备阵营和办事风格的一些看法。
对此,陈宫提出了自己的感慨。
“张中郎将那种骁将,我原以为他是熊虎之将,结果不曾想他居然还能引经据典讨论经典战例,而且看起来,这是很普遍的情况,属下深感惊讶。”
“这是我定下的规矩。”
刘备笑道:“每一名将官都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猛将必起于行伍,这是古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勇猛还不够,还需要有学识。
只是勇猛,不过赳赳武夫,最多也就是百人将,有了学识,才能成为万人敌,所以在我军中,每一次军职升迁,除了军功打底,还需要通过升迁考试。
考试不通过的,就算军功积攒够了,也不能升职,也只能兑换一些钱财赏赐,或者以军功授与田地之类的,总而言之,职位到顶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三天里,刘备和八郡国的郡守、国相们极尽欢乐,大肆享乐。
三天之后,八郡国的国相、太守们就带着满满当当的赏赐和饱满的情绪启程返回各自的郡国,他们的军官、士兵也带着满满的收获,非常高兴的踏上了返程。
刘备那是足够慷慨且说话算话的,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但凡是来了的人,都不会走空,它还调拨了一批粮食作为八郡国军队撤退返回的路程之用,让他们免除后勤的烦恼。
对此,八郡国的郡守、国相再次向刘备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们离开之前,刘备一一相送,等到庐江太守陆康离开的时候,刘备还特意嘱咐了陆康一件事情。
“贼首之一的孙坚的家人据说现在就在庐江郡,希望陆府君能够找到他们,将他们全部抓住,送到雒阳受审,务必不要使造反的贼寇得以幸存,以免后患无穷。”
陆康闻言,大惊失色,立刻向刘备表示一定将孙氏捉拿归案,然后全部送到雒阳受审。
然后他就急匆匆的回去了。
一开始陆康是很惊讶的,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孙坚的家人在庐江郡,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次机遇、一次和刘备彻底拉上关系的机遇。
江东士族在中原阀阅家族眼里就是南蛮子、土包子,根本看不上眼。
在江东他们算是个角色,圈地自萌,看起来颇有点格调,但是在中原,中原士人根本看不起他们,在士人鄙视链中,他们位居于末端,中原地区的二三流诗人家族都能正大光明的鄙视江东士人。
所以江东人如果想要在大汉官场混个高位,往往需要有特殊的奇遇,而就算混上去了,也很难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发展,很难抱上大腿混出头。
而这一次,对于自己和陆氏家族来说,或许就是天赐良机。
陆康对此很有些想法。
八郡国太守、国相离开之后,刘备才在平舆县城召开了内部总结会议,让所有参与此次作战的部下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复盘此次作战的经过,然后总结经验教训,记录在案。
这是刘备成军以来就定下的规矩,每一次作战结束之后,当事人都要将战斗过程完成的记录下来,留下档案,战后还要召开相关人等的复盘会议,大家一起讨论这一战的得失。
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将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犯下的错误则牢牢记住,争取不再犯。
因为有诸多战斗案例的记录和总结会议,所以刘备军中的军事教材非常丰富,很多资质不错的中低级军官都在这样的会议上受益匪浅,成长迅速。
而本身就天赋非凡的将领更是获益良多,渐渐有成长起来成为名将的趋势。
这一次的复盘会议上,值得讨论的就是程普那边的作战,程普在之前领兵抵达的时候就拜见了刘备,将之前的全部作战过程都交代清楚了,重点表扬了陈宫。
为此,刘备下令嘉奖了陈宫,赏赐他钱财、绢布,又亲自下令辟召陈宫为大将军掾,陈宫很高兴,接受了辟召,转而加入刘备的麾下。
于是,陈宫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参加了这场内部的军事总结会议,并且感受到了刘备军中浓厚的军事学术氛围。
当他看到自己所认为的赳赳武夫引经据典讨论军事问题时,感到相当震撼。
程普作为主要发言人,将自己战前的准备,战斗中的布置和安排,以及孙坚方面的行动都做了详细的复盘,在沙盘上做了交代,让大家一起讨论。
他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在精锐兵力不足而队友都有点猪队友嫌疑的前提下,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全部。
“如果我能有两个营的精兵,我就能正面硬撼孙坚中军,还能保留一支队伍协助陈留郡兵和梁国兵,不至于让左右两翼受到冲击,出现溃败的情况,但是我没有,而且我也高估了梁国兵和陈留郡兵的战斗力。”
程普认为主要原因出在陈留郡兵和梁国兵的率先溃逃。
这一点,陈宫予以了证实。
众将官进行了一番商讨,得出结论,认为在那种情况下,陈留郡兵和梁国兵的确属于不怎么可控的因素,溃败逃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非不可预料。
但是张飞则提出了想法,认为程普犯下了不够果决的错误。
如果他对那一个营的三河老兵有足够的信任度,就应该亲自率领三河老兵压上去,争取打垮孙坚的中军。
亲自和孙坚交手之后的张飞认为孙坚所部的江东淮泗子弟兵的确精锐,但是在军事技能和军事素养上远不如最精锐的三河老兵。
如果程普足够勇猛、果决,应该放弃管顾陈留郡兵和梁国兵,坚决打垮孙坚,迫使其他孙坚的军队回援。
这些普通的郡国兵需要的不是兼顾,而是胜利的刺激,他们就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需要坚持的逆风仗,此战唯一的胜机就在程普坚决打垮孙坚中军身上,做到这一点,必胜。
但是程普没有,所以张飞觉得程普有所不足,需要做出检讨。
对于张飞的这一看法,不少将官表示不认同,批评张飞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程普的立场上。
也有人支持张飞的看法,认为他说的很对,一般的郡国兵就是需要胜利刺激,除此之外什么都没用。
双方争执来争执去,没有一个合适的结果,最后还是刘备一锤定音了。
“战场上是没有如果的,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这天下还不要乱了套?没人知道那个时候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所以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德谋收复了阳夏城,击退了孙坚,是有功的。”
说完,刘备又拍了拍张飞的肩膀。
“益德最近也很有些长进,读书多了,了解的东西就多了,对郡国兵而言,胜利的刺激确实很大,他们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这是需要一定洞察能力的,益德,你很好。”
刘备没有批评程普,也没有批评张飞,而要大家把这一次的商讨结果给记下来。
今后,如果还有人需要配合普通郡国兵打逆风作战的话,就要参考此次程普的经验。
当然了,到军事会议的最后,参加此战的将领们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同一种看法——除了刘备所部精锐之外,其他的一般郡国兵实在是烂的他们看不下去。
看惯了精心训练出来的强军,带惯了强军,习惯于指挥强军作战,这骤然转变指挥对象,去指挥那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郡国兵,实在是太难受了。
训练过的精兵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情,对这些郡国兵来说那是难上加难,甚至是天方夜谭。
指挥精兵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下达命令之后就能看到成果,而指挥那些郡国杂役兵,一个命令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他们完成命令。
程普就把指挥郡国杂役兵作战形容为噩梦。
鳄鱼听了都要做噩梦的那种噩梦。
看来将领们也都意识到,也都察觉到了刘备狠狠砸钱集训军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他们现在就像是过惯了好日子的富家公子,骤然体验一下普通生活,顿时感觉接受不了了。
刘备只能摇头苦笑。
“精锐毕竟是少数,训练也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之后咱们有练兵计划,但是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训练出一般的精锐,类似于三河老兵这样的精锐,更是无数战争洗礼出来的。
真正的名将,也不能依靠过于精锐的军队,也要能够指挥一般的军队,否则出名的到底该是将军本人,还是精兵呢?能指挥精兵,也能指挥普通军队,这才是名将。
而且袁术被我们解决掉之后,还有一个袁绍横在河北,袁绍比袁术稍微要难对付一点,咱们免不得也要和一般的郡国兵并肩作战,到时候,你们还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希望德谋这一次的经验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改变,不要过于依赖精兵,兵是有必要成为精兵的,将也是有必要成为名将的,只能指挥精兵而指挥不了郡国兵的,可就不是名将了。”
刘备把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提了出来,交给了部下们仔细思考。
会议结束之后,刘备单独留下了新加入阵营的陈宫,与他做了一番交谈,谈了谈对刘备阵营和办事风格的一些看法。
对此,陈宫提出了自己的感慨。
“张中郎将那种骁将,我原以为他是熊虎之将,结果不曾想他居然还能引经据典讨论经典战例,而且看起来,这是很普遍的情况,属下深感惊讶。”
“这是我定下的规矩。”
刘备笑道:“每一名将官都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猛将必起于行伍,这是古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勇猛还不够,还需要有学识。
只是勇猛,不过赳赳武夫,最多也就是百人将,有了学识,才能成为万人敌,所以在我军中,每一次军职升迁,除了军功打底,还需要通过升迁考试。
考试不通过的,就算军功积攒够了,也不能升职,也只能兑换一些钱财赏赐,或者以军功授与田地之类的,总而言之,职位到顶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