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二 他和袁隗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小说:玄德作者:御炎字数:3085更新时间 : 2023-03-13 09:11:01
荀爽今日卢植府上的最后一位客人,也是第二十七个想要向刘备托付子弟并且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人。
不过大部分刘备都没有接受,只是打个哈哈糊弄过去。
不是每个有名声的年轻人都是荀攸、荀彧这般名副其实的,不是每一个王佐之才都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刘备认识何颙,这位评价荀彧有王佐之才的名士亲口说过,他评价过五六个王佐之才,可除了荀彧,其他几个没什么名气,刘备听都没听过。
可见王佐之才真实与否,也是要看概率的。
只要成了一个,何颙就是慧眼识珠的大贤,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说真要深究到底,被这些名士评价出来的“人才们”还真是鱼龙混杂,名不副实的大水货比比皆是,真要全都接下来,自己那边岂不成了一锅大杂烩?
别人不知道,刘备还能不知道吗?
出身寒微之家的可能还需要考察一下,出身牛逼家族却声名不限的,全是水货——有那么多的资源灌溉,结果还捧不出来、扶不上墙,还能怎么说呢?
但是说起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士族还真是有点意思。
以诸葛亮之死为分界线,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诸葛亮之死,五十年的时间里,士族名门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各村都有各村的高人和高招。
似乎整个华夏大地上的士族名门的人才都集中在这五十年里井喷出来了,萧何重生张良再世一般的人才比比皆是。
诸葛亮死后,再到三国归晋,也是将近五十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整个华夏大地上不说群星闪耀,也能算是万马齐喑,几乎看不到什么亮眼的军事政治人才,以至于靠着阴谋诡计和背信弃义上位的司马氏都能登上顶端,成就基业。
似乎前五十年的井喷已经把这一波人才储备给喷的干干净净,一代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就没有人才了。
前五十年和后五十年几乎不是同一个档次的,断层实在是太明显了,给人以巨大的落差感,由不得人们不去感叹。
当然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迹象可循的,也不可能是纯粹的玄学。
这种事情的发生,和曹魏黄初元年曹丕与陈群开始推动九品中正制脱不开关系。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制度性确立之后,上层社会再也不用和下层忽然杀出的黑马们卷了。
如果说在东汉末年,下层社会偶尔还能杀出一匹黑马震惊四座的话,魏晋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再是潜规则,而是正儿八经的规定。
于是黑马们再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机会了。
上流社会的子弟们依靠九品中正制的硬性规定,得以躺赢,再也不需要卷,不需要保持紧张感增进学识,于是上流社会迅速腐化,很快成为一潭死水,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赢了。
卷,还有可能出精英,不卷,十几二十年之后,全都是虫豸。
哪怕就当前这个时代来说,同样作为荀氏家族的子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才、都是大才,那也是有区别的。
荀攸和荀彧这叔侄两个是被历史证明了真的有才能,而且刘备也知道如何使用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才能最大化。
其他籍籍无名之辈最多是中人之资,有心之人想给他们吹捧想给他们长脸,都办不到,实在是没什么事迹可以说,尬吹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
这样的中人,遍地都是。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倒是荀氏如此露骨的向自己表露出靠拢的意思,是不是已经看出了什么?
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天下大势正在发生改变,过去的一切可能都回不来了?
刘备不想多做猜测。
他现在已经具备了不需要胡思乱想的资格和基础了,他现在是《左氏春秋》的传承人,拥有正当的开馆授徒的权利了。
听他讲课的,就是他的门生。
更亲近一些的,就是他的弟子。
门生和弟子天然的和授课恩师结成利益共同体,基本上都是老师占据主导的位置,儒家纲常伦理关系当中不能违背和冒犯的五者——天地君亲师,老师,也在这个行列之中。
这个群体会成为刘备可以信赖和仪仗的力量。
而除此之外,被他以凉州牧、车骑将军身份辟召的人员,就是他的属吏,将来脱离他的属下在朝廷、在地方担任职位,就成为了他的故吏。
就算不直接接受他的领导,只要他们是被刘备引入仕途,是被刘备赋予了成为官吏资格的人,那么他们未来不管官职多大,都不能冒犯刘备。
门生(弟子)、故吏。
这些人将会与刘备结成汉末政治逻辑运行规则之中的第二层君主关系。
只要刘备不谋反,他们就不能在大政方针上和刘备作对,就算只是口头追随,也要喊一嗓子表示支持,否则就是天大的政治不正确,会被抛弃,下场凄惨。
阀阅家族群体当中的高下之分就是由此展开的。
有些家族只有门生,因为自身官职低微,政治势力很小,没办法培植故吏群体,不能使他们成为家族的政治力量,所以家族声名不显,弟子群体也局限在百人之列。
而类似袁氏这种家族,不仅能拥有千人以上的门生,还因为官运亨通,故吏遍天下,政治势力极大,在阀阅家族当中,也是响当当的领头羊。
虽然说阀阅家族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学术平等的,但是就算在平等之中,这些血统怪也能给你用各种形式折腾出不平等,想方设法分个高低。
刘备现在已经在事实上具备了和袁氏掰腕子的能力,不管是官职,还是学术身份,他和袁隗都能算是持平的。
硬是要说有点什么不一样的,也只能算刘备没有一个做三公的爹,可是真要往上追溯,刘备的先祖还是皇帝呢,你老袁家先祖有皇帝吗?
所以袁隗带着一脸莫名的表情离开卢植府上的时候,刘备看到了,但是什么也没说。
他和袁隗从来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在特殊的时期为了某些目的恰巧走在了一起过。
而现在,随着杨赐死去、郑玄离场、河东郡危机和并州混乱的难以解决,今古文之争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僵持阶段。
天下大势的转变,毫无疑问的影响到了雒阳朝廷的主流思想,今古文双方激情对攻的爆点环节已经过去了。
除非天下间的军事动乱与危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平定,今古文之争想要再回到之前的主流状态,是不太可能了。
今文学派现在是毫无疑问的低谷期,刚扶植起来的军事代理人皇甫嵩正在面临被杀的危机,且基本上确定是寄了,对于这种情况,今文学派是政治军事两失败,短期内不可能振奋。
今文学派也因为郑玄的离去而进入到了卢植主导的时代,但是袁氏并不服从卢植,双方迟早会产生正面冲突。
雒阳未来的局势,很可能会从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对立转变为某两个新的政治集团的对立,卢植和袁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于直接对立。
到那个时候,袁氏必然是刘备的敌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在凉州的规划都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依仗。
只要他继续在凉州完成自己的规划,等到刘宏生命的终结时刻,就是大戏开场的时刻。
他要回去了,他要回到凉州,回到自己的舞台,继续夯实自己的基础,全方位增强自己的势力。
刘备在雒阳又待了四天,陪伴一下母亲和孩子,见了见老丈人和老丈母娘。
期间,他抽了一个空,拜访了一下马日磾。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不过大部分刘备都没有接受,只是打个哈哈糊弄过去。
不是每个有名声的年轻人都是荀攸、荀彧这般名副其实的,不是每一个王佐之才都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刘备认识何颙,这位评价荀彧有王佐之才的名士亲口说过,他评价过五六个王佐之才,可除了荀彧,其他几个没什么名气,刘备听都没听过。
可见王佐之才真实与否,也是要看概率的。
只要成了一个,何颙就是慧眼识珠的大贤,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说真要深究到底,被这些名士评价出来的“人才们”还真是鱼龙混杂,名不副实的大水货比比皆是,真要全都接下来,自己那边岂不成了一锅大杂烩?
别人不知道,刘备还能不知道吗?
出身寒微之家的可能还需要考察一下,出身牛逼家族却声名不限的,全是水货——有那么多的资源灌溉,结果还捧不出来、扶不上墙,还能怎么说呢?
但是说起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士族还真是有点意思。
以诸葛亮之死为分界线,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诸葛亮之死,五十年的时间里,士族名门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各村都有各村的高人和高招。
似乎整个华夏大地上的士族名门的人才都集中在这五十年里井喷出来了,萧何重生张良再世一般的人才比比皆是。
诸葛亮死后,再到三国归晋,也是将近五十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整个华夏大地上不说群星闪耀,也能算是万马齐喑,几乎看不到什么亮眼的军事政治人才,以至于靠着阴谋诡计和背信弃义上位的司马氏都能登上顶端,成就基业。
似乎前五十年的井喷已经把这一波人才储备给喷的干干净净,一代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就没有人才了。
前五十年和后五十年几乎不是同一个档次的,断层实在是太明显了,给人以巨大的落差感,由不得人们不去感叹。
当然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迹象可循的,也不可能是纯粹的玄学。
这种事情的发生,和曹魏黄初元年曹丕与陈群开始推动九品中正制脱不开关系。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制度性确立之后,上层社会再也不用和下层忽然杀出的黑马们卷了。
如果说在东汉末年,下层社会偶尔还能杀出一匹黑马震惊四座的话,魏晋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再是潜规则,而是正儿八经的规定。
于是黑马们再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机会了。
上流社会的子弟们依靠九品中正制的硬性规定,得以躺赢,再也不需要卷,不需要保持紧张感增进学识,于是上流社会迅速腐化,很快成为一潭死水,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赢了。
卷,还有可能出精英,不卷,十几二十年之后,全都是虫豸。
哪怕就当前这个时代来说,同样作为荀氏家族的子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才、都是大才,那也是有区别的。
荀攸和荀彧这叔侄两个是被历史证明了真的有才能,而且刘备也知道如何使用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才能最大化。
其他籍籍无名之辈最多是中人之资,有心之人想给他们吹捧想给他们长脸,都办不到,实在是没什么事迹可以说,尬吹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
这样的中人,遍地都是。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倒是荀氏如此露骨的向自己表露出靠拢的意思,是不是已经看出了什么?
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天下大势正在发生改变,过去的一切可能都回不来了?
刘备不想多做猜测。
他现在已经具备了不需要胡思乱想的资格和基础了,他现在是《左氏春秋》的传承人,拥有正当的开馆授徒的权利了。
听他讲课的,就是他的门生。
更亲近一些的,就是他的弟子。
门生和弟子天然的和授课恩师结成利益共同体,基本上都是老师占据主导的位置,儒家纲常伦理关系当中不能违背和冒犯的五者——天地君亲师,老师,也在这个行列之中。
这个群体会成为刘备可以信赖和仪仗的力量。
而除此之外,被他以凉州牧、车骑将军身份辟召的人员,就是他的属吏,将来脱离他的属下在朝廷、在地方担任职位,就成为了他的故吏。
就算不直接接受他的领导,只要他们是被刘备引入仕途,是被刘备赋予了成为官吏资格的人,那么他们未来不管官职多大,都不能冒犯刘备。
门生(弟子)、故吏。
这些人将会与刘备结成汉末政治逻辑运行规则之中的第二层君主关系。
只要刘备不谋反,他们就不能在大政方针上和刘备作对,就算只是口头追随,也要喊一嗓子表示支持,否则就是天大的政治不正确,会被抛弃,下场凄惨。
阀阅家族群体当中的高下之分就是由此展开的。
有些家族只有门生,因为自身官职低微,政治势力很小,没办法培植故吏群体,不能使他们成为家族的政治力量,所以家族声名不显,弟子群体也局限在百人之列。
而类似袁氏这种家族,不仅能拥有千人以上的门生,还因为官运亨通,故吏遍天下,政治势力极大,在阀阅家族当中,也是响当当的领头羊。
虽然说阀阅家族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学术平等的,但是就算在平等之中,这些血统怪也能给你用各种形式折腾出不平等,想方设法分个高低。
刘备现在已经在事实上具备了和袁氏掰腕子的能力,不管是官职,还是学术身份,他和袁隗都能算是持平的。
硬是要说有点什么不一样的,也只能算刘备没有一个做三公的爹,可是真要往上追溯,刘备的先祖还是皇帝呢,你老袁家先祖有皇帝吗?
所以袁隗带着一脸莫名的表情离开卢植府上的时候,刘备看到了,但是什么也没说。
他和袁隗从来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在特殊的时期为了某些目的恰巧走在了一起过。
而现在,随着杨赐死去、郑玄离场、河东郡危机和并州混乱的难以解决,今古文之争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僵持阶段。
天下大势的转变,毫无疑问的影响到了雒阳朝廷的主流思想,今古文双方激情对攻的爆点环节已经过去了。
除非天下间的军事动乱与危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平定,今古文之争想要再回到之前的主流状态,是不太可能了。
今文学派现在是毫无疑问的低谷期,刚扶植起来的军事代理人皇甫嵩正在面临被杀的危机,且基本上确定是寄了,对于这种情况,今文学派是政治军事两失败,短期内不可能振奋。
今文学派也因为郑玄的离去而进入到了卢植主导的时代,但是袁氏并不服从卢植,双方迟早会产生正面冲突。
雒阳未来的局势,很可能会从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对立转变为某两个新的政治集团的对立,卢植和袁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于直接对立。
到那个时候,袁氏必然是刘备的敌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在凉州的规划都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依仗。
只要他继续在凉州完成自己的规划,等到刘宏生命的终结时刻,就是大戏开场的时刻。
他要回去了,他要回到凉州,回到自己的舞台,继续夯实自己的基础,全方位增强自己的势力。
刘备在雒阳又待了四天,陪伴一下母亲和孩子,见了见老丈人和老丈母娘。
期间,他抽了一个空,拜访了一下马日磾。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