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武运
小说:犁汉作者:请叫我陈总长字数:7263更新时间 : 2023-03-28 21:41:03
却说卢植收到了张温的檄书后,冷哼数声就递给了董卓。
此时董卓的河东军团是仅次于河北汉军的主力,卢植的军报是有必要和此人分享的。
于是董卓揽目一遍后,不动声色,也往下传。就这样,军报你传我,我传你,最后所有人都知道了情况。
卢植心里埋怨,他本来是不打算公开讨论的,只是让董卓知道下,谁知道此人如此憨,竟然将军情告诉了在场所有将吏,但事已至此,那就议议吧。
卢植清了下嗓子,先问董卓:
「仲颍,你如何看张镇东之策。」
董卓不动身色,拍着自己浑圆的肚皮,笑道:
「卢帅,俺老董如何懂得这些庙算?不过,以我来看,看着是不错。」
卢植哼了声,不做评价,然后又问下面坐的宗员。
宗员从荥阳战败逃回后,就有些落落,他将河北系的突骑将在战场上的表现都和卢植提了,但卢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于是,宗员只能默默咽在肚子里,因为他也才恍然,咱卢植卢帅也是河北人啊。
此时听卢植问起他对此事的看法,宗员沉声道:
「张镇东此策还是颇有见地的。泰山贼不善水战,而非以水路行军,此为自取祸端。如我等能南下将泰山贼堵在水道上,未尝不能歼灭此一巨寇。」
然后其余众将也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维持三种。
一种是无所谓,听老帅吩咐,这类都是卢植带的部分北军军吏。他们南北军从来就是认符不认人,现在只要卢植还拿着国家授的符节,那咱们就唯他马首是瞻。
还有一种是不做理会,先将河北黄巾讨平。持这些意见的都是河北籍军吏,河北黄巾每多在河北肆虐一刻,他们的损失就大一分,所以哪有功夫管南面。到时候河北汉兵南下了,他们的家园还怎么收复?所以不行,万万不能南下。
最后一种就是南下堵截,这是河内军吏,以及曾与泰山军接战过的幽州突骑将们的态度。前者是利益悠关,如果泰山贼从荥阳北过大河的话,那一定会从河内过,到时候惨的不就是他们?自己子侄田宅还都在家乡呢?所以一定要南下。至于后者,纯是对泰山贼的战力有清醒认识,想抓住这个战机拿下此巨寇。
总之,幕府下,一派人一个观点,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吵吵闹闹。
最后还是董卓看不过眼,哼了句:
「都吵什么吵,轮到你们决策了?都给俺老董安静,都听卢帅的。」
别说,董卓这身形加上那粗野话,就有一种蛮荒的强者,军中这些军吏就吃这种强者的味,所以董卓一说,场面上的吵吵闹闹就真的陆续安静了。
众人目不转睛,皆盯着上首的卢植,听到定夺。
卢植满意的看着众人,冷哼一笑:
「那张镇东这举措好不好,我先不说,单只说这泰山贼北上,我就视之不过尔尔?」
下首一直沉默的公孙瓒突然问了一句:
「卢师,不知道如何这么一说,那泰山贼的战力,我们是见识过的。可以不夸张的讲,为我大汉前所未有之劲敌。」
公孙瓒自上次临阵而走,并没被卢植申饬,因为这就是卢植的意思。在南下的时候,卢植就提点过公孙瓒等河北籍突将,让他们多注意保护幽州突骑的实力。因为,他还要借助幽州突骑打赢河北黄巾呢。
实际上,卢植在借兵给黄琬的时候就想过可能黄琬会有借无还。因为他对宗员稍微有点不放心,因为宗员籍贯是南阳,与黄琬正是同州人,没准真的会带着幽州突骑下死力。
结果也正如卢植所料,这宗员在幽州突骑已经
遭受重要打击后,依然选择留在荥阳帮助黄琬。明摆着就是用河北人的血给荆州人染绶带。
卢植表示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虽然他就是幽州人,但他更是国家公卿,利益与汉室的利益更一致。但问题是,这些幽州牛马我卢植还要用呢?你现在给我消耗掉了,我咋打河北黄巾?
于是,他让公孙瓒将人带了回来。
此时公孙瓒捧哏,卢植继而挥斥方遒:
「泰山贼强则强矣,但强弱转化有时候就在一瞬,就在一个决策。而我观泰山贼由弱转强就是在这所谓的北上。为何?只因为此时泰山贼唯一的破局之道不在北而在西,也就是并兵西向,或可有一线生机。此时京畿地区我兵空虚,能战之兵不是在河北就是在河南,或在关西。苟若泰山贼能乘战必胜攻必克之威势,率敖仓集众的十余万人西进。我宗庙社稷才是危了。」
卢植说的为众军吏描绘了一个惨烈的后果,众人皆屏吸,继续听卢植说道:
「而一旦泰山贼能占据京畿,甚至攻破京都。那国家能去哪?无非西走,北上两条路。」
讲到这里,卢植不讲了,而是话锋一转。继续道:
「那时候泰山贼继续或西入关中,或南下南阳与黄巾余党汇合,没准就真的成了事。」
「然后你们再看,这泰山贼却选择了北上。河北有我汉兵精锐两万,南有河南汉兵两万后继。这泰山贼纵是北上,也会深陷泥淖。这还不说他还要处理和河北黄巾的关系。总之,我这里撂下话,这河北就是泰山贼的葬身之所。」
卢植一番话说的众将恍然大悟,皆觉得这胜利就在眼前。不由对老帅高瞻远瞩甚为钦佩。
但坐在边上的董卓却从刚刚卢植那未竟之意听出了些意思来。
刚刚卢植在讲到泰山贼一旦占据京都,国家就会外狩,还说不是北狩就是西狩。董卓细细一想,怕这没说的,才是卢植整段话的核心。
如果不是向西就是向北,那国家一定会北狩。为何?因为刘宏就是出身河北,且此时的河北兵力充沛,而如果向西,那就正好被羌贼和泰山贼堵在里面了。
那一旦刘宏北狩,谁最得利?那无疑就是河北籍的豪强军吏呀。他们到时候扶着刘宏,再效光武故事,再杀回来。但时候,他们河北人不就有一次占据权力中央?而这一次,谁还能撵他们走?
想明白这些的董卓,深深瞥了眼卢植,原来此人怪泰山贼舍西就北是错的,是怪泰山贼没给他们河北人创造机会啊。
董卓砸吧了下嘴,再一次感慨关东人心眼真多,看来以后要防着点,不然被人卖了还觉得人家是对自己好呢。
场上除了董卓听出来了,类公孙瓒、崔钧等人都听出了卢植的未竟之意,所以那一声声赞同中未尝没有几分惋惜。
卢植说完这些,也意犹未尽,又要继续道,但这时候又有人岔话了,卢植再一看,又是巨鹿人,这次是沮授。
只见沮授抱拳道:
「明公,我看泰山贼北上也未尝不是没有道理的。」
卢植淡淡说了句:
「哦,是何道理。」
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最喜欢与人讨论这些大战略上的事情,本来他见之前田丰之鉴,也不想打扰了卢植谈兴,但奈何这个事情正骚在他的痒处,不吐不快。
于是他真的就认认真真在分析道:
「泰山贼如果真的继续西进,可能反会大乱。一个是泰山贼入京畿,所到之处根本不会受到京畿豪势们的欢迎,因为此为贼,非王师也。所以,可见的是,如果泰山贼入京畿,每一城都要硬攻硬守。泰山贼入了京畿非但不会实力增长,反而会陷入真正的泥淖。此其一也。
其二是,泰山贼如果继续西进,其众虽号十万,但能征善战者不过两万。一旦入京畿,正入彀中。京畿八关将京畿正好围成铁捅,等泰山贼入了后,各地勤王之师只要将这八关一围,就能困死泰山贼。而泰山贼没有根基之地,只能在京畿地区飘零,越打越少,而汉军则越打越强。
再说,泰山贼也不一定能入京畿,没准在虎牢关就被阻挡住了。到时候,泰山贼在雄关下受阻,背后又是我河南汉兵虎视眈眈,败亡也是在顷刻。
其三,也是更严重的。就是京畿为天下繁华之所,如泰山贼这种从穷山出来的贼寇,几个能不乱的?到时候,军纪荡存,军吏腐化,这样的泰山贼又有何难对付的。」
最后,沮授淡淡一笑,自信道:
「明公,所以在授看来,这泰山贼有高人啊。知道入关是一条死路,现在是死中求活啊。明公,如此巨寇又由此般见识,万不能放过。请明公速速发兵,将泰山贼歼灭在入河水道上。」
沮授的三个理由真的很有说服力,所以一说完,下面就窃窃私语,都在交谈着。
但实际上,沮授真的比卢植差了不少。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卢植这一切的手段,都是在凝结军气,在政治上发出他们的胜利宣言,而沮授呢?还是太年轻了。
就这样,卢植运作军议想恢复军气的努力就被沮授这个聪明人搞崩了一半,卢植也太难了。
卢植这次没生气,他点头示意沮授落座,然后扫视全场军吏,叹了口气,继而双手撑着案几,整个身子前倾,如噬人老虎,散发着熊熊斗志,他道:
「不管他泰山贼到底是昏是贤,现在都是敌。而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在这里揣测其人虚实,或者将时间浪费在讨论是否南下。而是要在泰山贼北上与河北黄巾团营之前,一举先击溃河北黄巾。」
说完这些,卢植直接站起,以手中箸指着后面的地图屏风,下令道:
「现在河北黄巾驻扎在东面的列人。我意分兵三路,会攻河北黄巾。」
他抽出一令箭,道:
「宗员何在?」
宗员掀起下摆,小碎步到厅前,拜道:
「在。」
「宗员,你带幽州突骑并我麾下扈兵三千,直插列人广宗之间,遮断两地援兵。」
「喏。」
于是,宗员弯腰低头,手举过头顶接过令箭后,躬身退下。
「董卓何在?」
此言一出,董卓哗一声站起,大步走下厅前,对卢植抱拳:
「末将在。」
「我令你带河东军团,作为先锋,东进咬住列人方向的青州黄巾。没有我令,不许放一兵北返。」
「喏!」
董卓抱拳接过令箭,雷厉风行的就带着河东系和凉州系的扈将退下堂,但被上首的卢植叫住,他还没说完。
虎目扫射众将,卢植一字千钧,道:
「我将带领北军、赵国、魏国、河内军团随董卓军后,一旦咬住青州黄巾,就对其发动总攻。此战,各将务必全力以赴,我也知道此战艰苦,但不如此,如何别你我忠勇?此为我等立功之秋,我先在这里祝诸君武运绵长。」
众将也吼道:
「祝卢帅武运绵长。」
「那就散了吧。」
「喏!」
于是,军府内一声雷鸣。众将齐齐撤下,返回军营,准备后面的战事。
在河北汉兵摩拳擦掌的时候,离着不远的列人,青州黄巾军济南渠帅祭孙正充满哀伤的看着手上的黄巾额带,这上面还有一摊血迹。
这额带是已经战死的太平道人公将
军张梁带的,那血迹也是人公将军的,他在临死前将自己的额带传给了门徒祭孙,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不要忘黄天之业。
这两个月发生事情,让祭孙都有点恍如隔梦。
自四月起事,青州黄巾军因为扎根乡野,人力资源和势力都很深。所以一旦起事,先后拿下了东平陵、高唐、临济三座郡城,控制了各城周边的乡野社亭,在各路口建立了壁垒,可以说将整个青州北部地区连成一片。
那时候是祭孙觉得最快意的事情,每天都会有人来投奔,每天都会开豪势的乡坞,到处是分田分粮,好不快意。济南、平原郡、乐安都是铁官富集的地方,黄巾军一旦打破县城,立马就能武装一批兵力,所以起事只三个月,青州北部三郡国的黄巾军就拥兵十万了。
他们还和度满、杨茂的泰山军一起,先后攻打了临淄等城,大有讲整个青州都化为地上道国的趋势。
也是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时候,七月河北总道来了谒者,让青州黄巾组织兵力北过黄河支援河北战场。
当时各方渠帅稍微讨论一下就决定出兵了。反正建立黄天之国是他们的理想,北上也是去推翻汉室。而且现在他们在青州处于绝对优势之中,留在这里的兵力也过于浪费了,不如北上支援河北战场,既能帮助总道应对难关,又减轻了青州的外线压力。
于是,由临近冀州的济南、乐安、平原三郡作为北上的主力军。当时北上的一共九个军,共计七万人上下。
在济南的祭孙、平原郡的张饶、乐安的徐和共同率领下,青州黄巾七万人开始北过黄河。
青州在大河一线的防务主要由高唐一地驻守。原先大河在前汉的时候,还不在此处,后来新莽时期大河改道,就从高唐北面而过入海。也因此这里专门有一只河兵守护高唐津渡口。但可惜,这只河兵人数并不多,并没有能抵挡住青州黄巾汹涌而来。
全军渡过大河后,后面最紧要的就是清河国的重城鄃城。此城在大河以北,是入冀州清河国的必经之所。所以,青州的黄巾也做好了在此城浴血的准备。
但在青州黄巾渡过大河,三路并发直袭鄃城时,城内汉军见其烟尘就崩溃了,全军弃城而走。等青州黄巾赶到时,城内已无一兵。就这样,这座河北重城就落在了青州黄巾之手。
之后祭孙下令摧毁鄃城城墙,然后继续北上,准备深入清河国境内。
如果说青州黄巾在鄃城是旗开得胜的话,那在西北面的夏津,就是青州黄巾从未有过的大败。
夏津是古赵国地,齐晋在此会盟,但因为大河改道的原因,此城早就衰败,大部分人口也从这里迁往了不远处的鄃城。但偏偏就这么个斗大的小城,却让青州黄巾损失惨重。
守卫夏津的是我们的老熟人,审配。此人在当年阳球出事后,就外放做了夏津长,一个残破的几乎是废弃之城的守长。
但审配到底是审配,处逆境而志更坚。上任后不断招徕流人,开垦土地,倒将这一小城打理的不错。
今年四月太平道起事,又是在随着河对岸青州局势的日渐败坏,审配预料到青州黄巾必定会北上加入河北战场。而夏津虽然破败,但濒临大河,是黄巾军北上的必经之地,于是他募集壮勇,打造器械,重点是将夏津的城防又一次修缮了。
夏津城很多人都是审配招徕的失地流人,他们在审配的帮助下定居于此,重新拥有了土地,自然乐意为审配效死。
所以当祭、张、徐三渠帅率兵逼近夏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一座内外相和,城防坚固的坚城。
此战一开始非常顺利,青州黄巾进抵夏津南的葛塘时,正击溃率壮勇出城的审配。审配仓促应战,不敌败退回夏津,青州黄巾乘胜
追击,兵入城内。
但这一切都是审配设下的圈套。其人早就在城内南城堆满柴草,灌油,等黄巾军一入城,审配等人早已进了内城坞壁。
于是在审配的一声令下,火箭四发,南城火光冲天,冲入进城内的三千余黄巾全部被烧死。
不仅如此,审配还有一只百人的马队,是他变卖家业打造的,以自己族弟审岱为骑将。
开战前,这马队就被匿在北城根,等城内这边大火一起,审岱就带着百人骑队捆着树枝,惹出烟尘,向着城外的黄巾军狂飙。
城外黄巾军本就被城内滔天大火惊骇,猝然看到北面烟尘四起,又以为是汉军伏兵来了,惊惧之下四处狂奔。
要不是祭孙亲自带着扈兵挡在最前,击溃了审岱的袭扰,黄巾军没准就要崩溃了。但饶是如此,此战黄巾军也损失惨重,再不想费力攻打夏津了。
他们匆匆收拾了部众,一路又烧杀掠劫了些坞壁作为报复。之后就放弃夏津,继续向着清河国的郡治甘陵进发。
而夏津城内的审配到底是兵力有限,也不敢出城与青州黄巾硬碰硬,也就看任黄巾军继续北上了。
夏津城之败也打醒了青州黄巾的过分乐观的心态。原先他们在青州顺风顺水,一方面是积累够多,汉军矛盾又大。另一方面也是有留守泰山的泰山军作为攻坚部队,屡屡正面击溃汉军。
而现在离开了本土优势,又没有泰山军攻坚,青州黄巾的成色立马就在夏津一战试了出来。说明现在的青州黄巾实际战斗能力并不强,而且军纪不好,稳不住军阵。一旦遇到像审配这样的对手,兵力再多也是被人打。
正是有此认识,祭孙、张饶、徐和三人紧急磋叹,在祭孙的主持下,两渠帅都很坦诚面对自己一方的真实实力,于是他们决定,一路上能不攻城就不攻,非要攻,也是佯攻掩护主力北上,绝不恋一城得失。
正是有此机动战略,之后青州黄巾顺风顺水。他们越过甘陵,一路北上百里,然后在界桥被拦住了。
界桥是广宗城外清河上的一座永固桥,当时守住界桥的正是一只围困广宗黄巾主力的汉兵。
彼时,河北汉兵已经将河北黄巾主力围困在广宗。双方在城外工事反复焦灼战斗,彼此都差最后一口气。
而这时候青州黄巾的率先赶到,直接让河北汉兵以为大势已尽,贼援兵已到。所以界桥上的汉兵未战先溃,随后溃退传染全军,河北汉兵知难抵敌,四处逃散。这一退就退到了巨鹿。
之后,青州黄巾就成功的与城内的河北黄巾汇合了。两军合兵,热切高涨,真的是人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孰不知他们大部分人的的武运还未开启就魂断巨鹿城下。
在乐观情绪推动下,三张一同出兵,带着河北、青州十余万黄巾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一路追杀汉军到了巨鹿。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关键时间董卓从太行山道杀出,直攻巨鹿城下的黄巾军。黄巾军大败,人公张梁战死。
此大胜,汉兵本乘胜追击,但就在巨鹿修整的时候,敖仓粟被泰山军断了,不得以,河北汉兵只能移军到了邯郸就食,一直到了今日。
而在此期间,黄巾军也缓了过来,也试探性的将军力排布到了邯郸东面的列人,这座漳水上的坚固城塞。
于是,可见的,在泰山军到来之前,一场河北大战也要开启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
此时董卓的河东军团是仅次于河北汉军的主力,卢植的军报是有必要和此人分享的。
于是董卓揽目一遍后,不动声色,也往下传。就这样,军报你传我,我传你,最后所有人都知道了情况。
卢植心里埋怨,他本来是不打算公开讨论的,只是让董卓知道下,谁知道此人如此憨,竟然将军情告诉了在场所有将吏,但事已至此,那就议议吧。
卢植清了下嗓子,先问董卓:
「仲颍,你如何看张镇东之策。」
董卓不动身色,拍着自己浑圆的肚皮,笑道:
「卢帅,俺老董如何懂得这些庙算?不过,以我来看,看着是不错。」
卢植哼了声,不做评价,然后又问下面坐的宗员。
宗员从荥阳战败逃回后,就有些落落,他将河北系的突骑将在战场上的表现都和卢植提了,但卢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于是,宗员只能默默咽在肚子里,因为他也才恍然,咱卢植卢帅也是河北人啊。
此时听卢植问起他对此事的看法,宗员沉声道:
「张镇东此策还是颇有见地的。泰山贼不善水战,而非以水路行军,此为自取祸端。如我等能南下将泰山贼堵在水道上,未尝不能歼灭此一巨寇。」
然后其余众将也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维持三种。
一种是无所谓,听老帅吩咐,这类都是卢植带的部分北军军吏。他们南北军从来就是认符不认人,现在只要卢植还拿着国家授的符节,那咱们就唯他马首是瞻。
还有一种是不做理会,先将河北黄巾讨平。持这些意见的都是河北籍军吏,河北黄巾每多在河北肆虐一刻,他们的损失就大一分,所以哪有功夫管南面。到时候河北汉兵南下了,他们的家园还怎么收复?所以不行,万万不能南下。
最后一种就是南下堵截,这是河内军吏,以及曾与泰山军接战过的幽州突骑将们的态度。前者是利益悠关,如果泰山贼从荥阳北过大河的话,那一定会从河内过,到时候惨的不就是他们?自己子侄田宅还都在家乡呢?所以一定要南下。至于后者,纯是对泰山贼的战力有清醒认识,想抓住这个战机拿下此巨寇。
总之,幕府下,一派人一个观点,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吵吵闹闹。
最后还是董卓看不过眼,哼了句:
「都吵什么吵,轮到你们决策了?都给俺老董安静,都听卢帅的。」
别说,董卓这身形加上那粗野话,就有一种蛮荒的强者,军中这些军吏就吃这种强者的味,所以董卓一说,场面上的吵吵闹闹就真的陆续安静了。
众人目不转睛,皆盯着上首的卢植,听到定夺。
卢植满意的看着众人,冷哼一笑:
「那张镇东这举措好不好,我先不说,单只说这泰山贼北上,我就视之不过尔尔?」
下首一直沉默的公孙瓒突然问了一句:
「卢师,不知道如何这么一说,那泰山贼的战力,我们是见识过的。可以不夸张的讲,为我大汉前所未有之劲敌。」
公孙瓒自上次临阵而走,并没被卢植申饬,因为这就是卢植的意思。在南下的时候,卢植就提点过公孙瓒等河北籍突将,让他们多注意保护幽州突骑的实力。因为,他还要借助幽州突骑打赢河北黄巾呢。
实际上,卢植在借兵给黄琬的时候就想过可能黄琬会有借无还。因为他对宗员稍微有点不放心,因为宗员籍贯是南阳,与黄琬正是同州人,没准真的会带着幽州突骑下死力。
结果也正如卢植所料,这宗员在幽州突骑已经
遭受重要打击后,依然选择留在荥阳帮助黄琬。明摆着就是用河北人的血给荆州人染绶带。
卢植表示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虽然他就是幽州人,但他更是国家公卿,利益与汉室的利益更一致。但问题是,这些幽州牛马我卢植还要用呢?你现在给我消耗掉了,我咋打河北黄巾?
于是,他让公孙瓒将人带了回来。
此时公孙瓒捧哏,卢植继而挥斥方遒:
「泰山贼强则强矣,但强弱转化有时候就在一瞬,就在一个决策。而我观泰山贼由弱转强就是在这所谓的北上。为何?只因为此时泰山贼唯一的破局之道不在北而在西,也就是并兵西向,或可有一线生机。此时京畿地区我兵空虚,能战之兵不是在河北就是在河南,或在关西。苟若泰山贼能乘战必胜攻必克之威势,率敖仓集众的十余万人西进。我宗庙社稷才是危了。」
卢植说的为众军吏描绘了一个惨烈的后果,众人皆屏吸,继续听卢植说道:
「而一旦泰山贼能占据京畿,甚至攻破京都。那国家能去哪?无非西走,北上两条路。」
讲到这里,卢植不讲了,而是话锋一转。继续道:
「那时候泰山贼继续或西入关中,或南下南阳与黄巾余党汇合,没准就真的成了事。」
「然后你们再看,这泰山贼却选择了北上。河北有我汉兵精锐两万,南有河南汉兵两万后继。这泰山贼纵是北上,也会深陷泥淖。这还不说他还要处理和河北黄巾的关系。总之,我这里撂下话,这河北就是泰山贼的葬身之所。」
卢植一番话说的众将恍然大悟,皆觉得这胜利就在眼前。不由对老帅高瞻远瞩甚为钦佩。
但坐在边上的董卓却从刚刚卢植那未竟之意听出了些意思来。
刚刚卢植在讲到泰山贼一旦占据京都,国家就会外狩,还说不是北狩就是西狩。董卓细细一想,怕这没说的,才是卢植整段话的核心。
如果不是向西就是向北,那国家一定会北狩。为何?因为刘宏就是出身河北,且此时的河北兵力充沛,而如果向西,那就正好被羌贼和泰山贼堵在里面了。
那一旦刘宏北狩,谁最得利?那无疑就是河北籍的豪强军吏呀。他们到时候扶着刘宏,再效光武故事,再杀回来。但时候,他们河北人不就有一次占据权力中央?而这一次,谁还能撵他们走?
想明白这些的董卓,深深瞥了眼卢植,原来此人怪泰山贼舍西就北是错的,是怪泰山贼没给他们河北人创造机会啊。
董卓砸吧了下嘴,再一次感慨关东人心眼真多,看来以后要防着点,不然被人卖了还觉得人家是对自己好呢。
场上除了董卓听出来了,类公孙瓒、崔钧等人都听出了卢植的未竟之意,所以那一声声赞同中未尝没有几分惋惜。
卢植说完这些,也意犹未尽,又要继续道,但这时候又有人岔话了,卢植再一看,又是巨鹿人,这次是沮授。
只见沮授抱拳道:
「明公,我看泰山贼北上也未尝不是没有道理的。」
卢植淡淡说了句:
「哦,是何道理。」
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最喜欢与人讨论这些大战略上的事情,本来他见之前田丰之鉴,也不想打扰了卢植谈兴,但奈何这个事情正骚在他的痒处,不吐不快。
于是他真的就认认真真在分析道:
「泰山贼如果真的继续西进,可能反会大乱。一个是泰山贼入京畿,所到之处根本不会受到京畿豪势们的欢迎,因为此为贼,非王师也。所以,可见的是,如果泰山贼入京畿,每一城都要硬攻硬守。泰山贼入了京畿非但不会实力增长,反而会陷入真正的泥淖。此其一也。
其二是,泰山贼如果继续西进,其众虽号十万,但能征善战者不过两万。一旦入京畿,正入彀中。京畿八关将京畿正好围成铁捅,等泰山贼入了后,各地勤王之师只要将这八关一围,就能困死泰山贼。而泰山贼没有根基之地,只能在京畿地区飘零,越打越少,而汉军则越打越强。
再说,泰山贼也不一定能入京畿,没准在虎牢关就被阻挡住了。到时候,泰山贼在雄关下受阻,背后又是我河南汉兵虎视眈眈,败亡也是在顷刻。
其三,也是更严重的。就是京畿为天下繁华之所,如泰山贼这种从穷山出来的贼寇,几个能不乱的?到时候,军纪荡存,军吏腐化,这样的泰山贼又有何难对付的。」
最后,沮授淡淡一笑,自信道:
「明公,所以在授看来,这泰山贼有高人啊。知道入关是一条死路,现在是死中求活啊。明公,如此巨寇又由此般见识,万不能放过。请明公速速发兵,将泰山贼歼灭在入河水道上。」
沮授的三个理由真的很有说服力,所以一说完,下面就窃窃私语,都在交谈着。
但实际上,沮授真的比卢植差了不少。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卢植这一切的手段,都是在凝结军气,在政治上发出他们的胜利宣言,而沮授呢?还是太年轻了。
就这样,卢植运作军议想恢复军气的努力就被沮授这个聪明人搞崩了一半,卢植也太难了。
卢植这次没生气,他点头示意沮授落座,然后扫视全场军吏,叹了口气,继而双手撑着案几,整个身子前倾,如噬人老虎,散发着熊熊斗志,他道:
「不管他泰山贼到底是昏是贤,现在都是敌。而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在这里揣测其人虚实,或者将时间浪费在讨论是否南下。而是要在泰山贼北上与河北黄巾团营之前,一举先击溃河北黄巾。」
说完这些,卢植直接站起,以手中箸指着后面的地图屏风,下令道:
「现在河北黄巾驻扎在东面的列人。我意分兵三路,会攻河北黄巾。」
他抽出一令箭,道:
「宗员何在?」
宗员掀起下摆,小碎步到厅前,拜道:
「在。」
「宗员,你带幽州突骑并我麾下扈兵三千,直插列人广宗之间,遮断两地援兵。」
「喏。」
于是,宗员弯腰低头,手举过头顶接过令箭后,躬身退下。
「董卓何在?」
此言一出,董卓哗一声站起,大步走下厅前,对卢植抱拳:
「末将在。」
「我令你带河东军团,作为先锋,东进咬住列人方向的青州黄巾。没有我令,不许放一兵北返。」
「喏!」
董卓抱拳接过令箭,雷厉风行的就带着河东系和凉州系的扈将退下堂,但被上首的卢植叫住,他还没说完。
虎目扫射众将,卢植一字千钧,道:
「我将带领北军、赵国、魏国、河内军团随董卓军后,一旦咬住青州黄巾,就对其发动总攻。此战,各将务必全力以赴,我也知道此战艰苦,但不如此,如何别你我忠勇?此为我等立功之秋,我先在这里祝诸君武运绵长。」
众将也吼道:
「祝卢帅武运绵长。」
「那就散了吧。」
「喏!」
于是,军府内一声雷鸣。众将齐齐撤下,返回军营,准备后面的战事。
在河北汉兵摩拳擦掌的时候,离着不远的列人,青州黄巾军济南渠帅祭孙正充满哀伤的看着手上的黄巾额带,这上面还有一摊血迹。
这额带是已经战死的太平道人公将
军张梁带的,那血迹也是人公将军的,他在临死前将自己的额带传给了门徒祭孙,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不要忘黄天之业。
这两个月发生事情,让祭孙都有点恍如隔梦。
自四月起事,青州黄巾军因为扎根乡野,人力资源和势力都很深。所以一旦起事,先后拿下了东平陵、高唐、临济三座郡城,控制了各城周边的乡野社亭,在各路口建立了壁垒,可以说将整个青州北部地区连成一片。
那时候是祭孙觉得最快意的事情,每天都会有人来投奔,每天都会开豪势的乡坞,到处是分田分粮,好不快意。济南、平原郡、乐安都是铁官富集的地方,黄巾军一旦打破县城,立马就能武装一批兵力,所以起事只三个月,青州北部三郡国的黄巾军就拥兵十万了。
他们还和度满、杨茂的泰山军一起,先后攻打了临淄等城,大有讲整个青州都化为地上道国的趋势。
也是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时候,七月河北总道来了谒者,让青州黄巾组织兵力北过黄河支援河北战场。
当时各方渠帅稍微讨论一下就决定出兵了。反正建立黄天之国是他们的理想,北上也是去推翻汉室。而且现在他们在青州处于绝对优势之中,留在这里的兵力也过于浪费了,不如北上支援河北战场,既能帮助总道应对难关,又减轻了青州的外线压力。
于是,由临近冀州的济南、乐安、平原三郡作为北上的主力军。当时北上的一共九个军,共计七万人上下。
在济南的祭孙、平原郡的张饶、乐安的徐和共同率领下,青州黄巾七万人开始北过黄河。
青州在大河一线的防务主要由高唐一地驻守。原先大河在前汉的时候,还不在此处,后来新莽时期大河改道,就从高唐北面而过入海。也因此这里专门有一只河兵守护高唐津渡口。但可惜,这只河兵人数并不多,并没有能抵挡住青州黄巾汹涌而来。
全军渡过大河后,后面最紧要的就是清河国的重城鄃城。此城在大河以北,是入冀州清河国的必经之所。所以,青州的黄巾也做好了在此城浴血的准备。
但在青州黄巾渡过大河,三路并发直袭鄃城时,城内汉军见其烟尘就崩溃了,全军弃城而走。等青州黄巾赶到时,城内已无一兵。就这样,这座河北重城就落在了青州黄巾之手。
之后祭孙下令摧毁鄃城城墙,然后继续北上,准备深入清河国境内。
如果说青州黄巾在鄃城是旗开得胜的话,那在西北面的夏津,就是青州黄巾从未有过的大败。
夏津是古赵国地,齐晋在此会盟,但因为大河改道的原因,此城早就衰败,大部分人口也从这里迁往了不远处的鄃城。但偏偏就这么个斗大的小城,却让青州黄巾损失惨重。
守卫夏津的是我们的老熟人,审配。此人在当年阳球出事后,就外放做了夏津长,一个残破的几乎是废弃之城的守长。
但审配到底是审配,处逆境而志更坚。上任后不断招徕流人,开垦土地,倒将这一小城打理的不错。
今年四月太平道起事,又是在随着河对岸青州局势的日渐败坏,审配预料到青州黄巾必定会北上加入河北战场。而夏津虽然破败,但濒临大河,是黄巾军北上的必经之地,于是他募集壮勇,打造器械,重点是将夏津的城防又一次修缮了。
夏津城很多人都是审配招徕的失地流人,他们在审配的帮助下定居于此,重新拥有了土地,自然乐意为审配效死。
所以当祭、张、徐三渠帅率兵逼近夏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一座内外相和,城防坚固的坚城。
此战一开始非常顺利,青州黄巾进抵夏津南的葛塘时,正击溃率壮勇出城的审配。审配仓促应战,不敌败退回夏津,青州黄巾乘胜
追击,兵入城内。
但这一切都是审配设下的圈套。其人早就在城内南城堆满柴草,灌油,等黄巾军一入城,审配等人早已进了内城坞壁。
于是在审配的一声令下,火箭四发,南城火光冲天,冲入进城内的三千余黄巾全部被烧死。
不仅如此,审配还有一只百人的马队,是他变卖家业打造的,以自己族弟审岱为骑将。
开战前,这马队就被匿在北城根,等城内这边大火一起,审岱就带着百人骑队捆着树枝,惹出烟尘,向着城外的黄巾军狂飙。
城外黄巾军本就被城内滔天大火惊骇,猝然看到北面烟尘四起,又以为是汉军伏兵来了,惊惧之下四处狂奔。
要不是祭孙亲自带着扈兵挡在最前,击溃了审岱的袭扰,黄巾军没准就要崩溃了。但饶是如此,此战黄巾军也损失惨重,再不想费力攻打夏津了。
他们匆匆收拾了部众,一路又烧杀掠劫了些坞壁作为报复。之后就放弃夏津,继续向着清河国的郡治甘陵进发。
而夏津城内的审配到底是兵力有限,也不敢出城与青州黄巾硬碰硬,也就看任黄巾军继续北上了。
夏津城之败也打醒了青州黄巾的过分乐观的心态。原先他们在青州顺风顺水,一方面是积累够多,汉军矛盾又大。另一方面也是有留守泰山的泰山军作为攻坚部队,屡屡正面击溃汉军。
而现在离开了本土优势,又没有泰山军攻坚,青州黄巾的成色立马就在夏津一战试了出来。说明现在的青州黄巾实际战斗能力并不强,而且军纪不好,稳不住军阵。一旦遇到像审配这样的对手,兵力再多也是被人打。
正是有此认识,祭孙、张饶、徐和三人紧急磋叹,在祭孙的主持下,两渠帅都很坦诚面对自己一方的真实实力,于是他们决定,一路上能不攻城就不攻,非要攻,也是佯攻掩护主力北上,绝不恋一城得失。
正是有此机动战略,之后青州黄巾顺风顺水。他们越过甘陵,一路北上百里,然后在界桥被拦住了。
界桥是广宗城外清河上的一座永固桥,当时守住界桥的正是一只围困广宗黄巾主力的汉兵。
彼时,河北汉兵已经将河北黄巾主力围困在广宗。双方在城外工事反复焦灼战斗,彼此都差最后一口气。
而这时候青州黄巾的率先赶到,直接让河北汉兵以为大势已尽,贼援兵已到。所以界桥上的汉兵未战先溃,随后溃退传染全军,河北汉兵知难抵敌,四处逃散。这一退就退到了巨鹿。
之后,青州黄巾就成功的与城内的河北黄巾汇合了。两军合兵,热切高涨,真的是人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孰不知他们大部分人的的武运还未开启就魂断巨鹿城下。
在乐观情绪推动下,三张一同出兵,带着河北、青州十余万黄巾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一路追杀汉军到了巨鹿。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关键时间董卓从太行山道杀出,直攻巨鹿城下的黄巾军。黄巾军大败,人公张梁战死。
此大胜,汉兵本乘胜追击,但就在巨鹿修整的时候,敖仓粟被泰山军断了,不得以,河北汉兵只能移军到了邯郸就食,一直到了今日。
而在此期间,黄巾军也缓了过来,也试探性的将军力排布到了邯郸东面的列人,这座漳水上的坚固城塞。
于是,可见的,在泰山军到来之前,一场河北大战也要开启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org。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org